古典经济学发展及分裂的原因

合集下载

5古典经济学的发展与综合

5古典经济学的发展与综合

5古典经济学的发展与综合5.1李嘉图学派的解体在英国19世纪20年代相继出现了一批李嘉图的社会主义者,他们利用李嘉图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揭示的阶级对立理论,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李嘉图的理论开始被视为是危险的学说。

在随后的1820年至1830年间英国展开了一场拥护和反对李嘉图学说的理论斗争。

反对派抓住李嘉图不能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说明资本和雇佣劳动的交换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规律,力图推翻李嘉图的劳动价值学说;李嘉图理论的拥护者则竭力为李嘉图体系辩解,结果是比反对者更严重地破坏了李嘉图理论的基础。

李嘉图理论体系的缺陷第一个矛盾:是资本与劳动交换和价值规律的矛盾。

认为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工资是劳动的价格。

依据这一观点,如果资本与劳动的交换是等量劳动相交换,就无法说明资本家所得的利润由何而来;如果二者相交换,资本家所得不仅能补偿资本还有利润,那么交换必定是不等价的,与价值规律是相矛盾的。

不能区分劳动和劳动力,因而不能对此矛盾作出科学解释。

第二个矛盾: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和价值规律的矛盾。

两个数量相等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如果剩余价值率相同,按照劳动价值论二者生产出来的商品必然价值量不同,剩余价值量不同,利润率不同。

认为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显然,如满足这一规律的要求,商品就不能按劳动决定的价值出卖,二者存在着不相容的矛盾。

自1830年以后,古典经济学家已不再坚持劳动价值论了,古典经济学沿着萨伊和李嘉图开辟的两个方向发展:一派否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或宣扬各阶级利益一致的和谐论,代表性人物有法国的巴师夏和英国的西尼尔;另一派承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但采取折衷主义手法来加以调和,表现在经济理论上就是综合的混合主义,其代表性人物为约翰·穆勒。

5.2詹姆斯·穆勒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是詹姆斯·穆勒的长子。

第3讲 古典经济学时期

第3讲 古典经济学时期

3、古典经济学经济思想的评价 ⑴古典经济学为整个社会服务 因为它的理论鼓励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 。商人和工业家作为国家财富的促进者获 得了新的地位与尊严,企业家追求利润的 行为也被视作在为社会服务。这些思想最 终导致了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可以获得 越来越多的物质利益。
⑵古典经济学通过消灭封建体制的残余而鼓励了 商业企业的发展 ⑶古典经济学的长远影响 古典经济学家对当时的经济世界进行了最好的 分析,远远超过了重商主义者和重农主义者。他 们提出的“规律”在现在标准的经济学教科书中仍 被当做经济学“理论”进行讲授。 例如收益递减规律、比较优势理论、消费者至 上、资本积累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市场作为 协调个人与社会利益的一种机制。
(2)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促进了英法等国工商业的巨大发展, 与此同时,贸易、发明、教育与劳动分工取得了实 质性的进展。这些经济增长的成果需要在理论上得 到概括和解释。 (3)经济学理论需要得到升华 经济增长、工业化的发展重商主义不能得到有 效的解释,重农学派虽然将经济学研究的重心由流 通转向了生产领域,但是其思想也不能有效解释工 业化发展和资本主义商业发展的现实。
(2)提出了对经济有贡献的一系列观点 一是将国际贸易看成是一种正数和博弈,即 支付总和是一个正数 二是研究了在国际贸易中富裕国家的优势是 否会长期保持的问题。 三是提出了需求弹性的概念,被引用到了经 济学的分析之中。
(5)经济规律 通过对明显的经济理论或规律的集中 分析对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例 如,比较优势理论、收益递减规律、人口 理论、地租理论、货币数量论、劳动价值 理论、分工理论。这些基本规律对后世经 济学思想的演变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6)在经济学的一系列重大范畴上取得了进展 其理论思维在深度与广度上大大超过了漫长 的中世纪形成的思想。利息、货币、价值等范畴 已经成为独立的概念。 (7)在理论体系上,初步形成了微观分析和宏 观分析两个领域 (8)在分析方法上形成了抽象法与现象描述法 的二重分析方法,而且抽象分析方法日益深入人 心 (9)以自由主义为基调,呼唤和造就了一系 列的经济学巨匠,将经济学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 时代,构建了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对经 济学理论的系统化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第二章 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挑战

第二章  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挑战

在这里,自然秩序是被理想化的资本主义制度,
他认为当时法国的人为秩序不符合自然秩序的要 求,因此,社会处于病态。

4、魁奈的经济学说 弗朗斯瓦·魁奈(1694-1774)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之一, 重农学派的创始人。 著作 《人口论》(1757) 《赋税论》(1757) 《经济表》(1758) 《农业哲学》(1763) 《自然权利》(1765) 《农业国经济统治的一般准则》 (1758)
1743家庭医生 1749年庞巴多尔侯爵夫人的 私人医生,住进了凡尔赛宫 中的阁楼(25年) 1756;1768
本事大得像魔鬼,狡猾得像猴子。(宫内官员)
(1)纯产品学说
(2)社会阶级的划分 (3)资本理论 (4)《经济表》
(1)纯产品学说
1)工业中的新产品的分析 工业中的新产品不过是把社会上已有的财富加以 结合变成一种新的使用价值。 财富在工业部门采取的是加算的形式,即原材料 价值加上工资。 新的使用价值在数量上并没有增加。
(二)贡献
1、方法论
配第提出了“政治算术”的研究方法 ,并由这一 方法出发,试图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 识经济现象的本质 。 政治算术即指数学和统计方法。 即用数字、重量和尺度的词汇来表达他自己想说的 问题,而不是用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词语以及单纯作 思维的论证。 2、动机论
前者如牧师律师医师文人后者如演员歌手舞蹈家??固定资本是指不必经过流动不必更换主人即可提供收入或利润的资本主要包括企业使用的机器和工具营业用的不动产商店工场农舍等土地改良费用以及社会上人们学的有用的才能人力资本的思流动资本是必须通过交换和流通才能为投资者带来利润或收入的资本它包括货币作为生产者和商人的售卖品的食品原材料以及制成品

简述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简述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简述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古典经济学整体发展脉络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叶。

经历了一个半世纪多时期。

有两个学派分别为英国学派和法国学派,英国学派代表经济学家主要有配第、斯密、李嘉图,法国学派主要代表有布阿吉尔贝尔、魁奈、西斯蒙第。

两个学派所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增长问题、价值问题、分配问题。

主要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产生阶段、发展阶段、完成阶段。

除此之外古典经济学的分化也在政治经济学中占了重要的位置,主要代表有萨伊和马尔萨斯。

综合起来穆勒也是古典经济学派的一大鼻祖。

二、英国学派的发展历程(一)产生阶段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产生阶段处于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初,配第是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他个人的经济学成就有方法论、劳动价值论和分配论。

所谓方法论就是科学抽象的研究事物的变化规律,因此配第也是统计学的先驱之一;劳动价值论说明的内容主要有两点,其中之一就是他阐述了怎么区分商品的自然价格、政治价格和真正的市场价格,其二他指出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关系,并且指出合理的劳动分工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他的分配理论主要有工资论、地租论和利息论。

就在此时他也强调国家就应该重视普及普通教育和选拔人才,减少非生产领域的人口,增加在物质生产领域中就业人口。

(二)发展阶段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人,在18世纪中叶至18世纪末,他将古典经济学推向一个高潮,他所强调的经济自由调节体质应该是自由、自我利益和竞争。

他的财富观指出财富是包括一个国家生产的所有商品,只能来自于生产领域;他的劳动分工、交换价值理论中提出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国民财富的主要原因,同时指出是交换才产生的分工,而且分工的程度要受到市场限制;他的二元价值论即劳动成本价值论和支配劳动价值论,前者说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后者说交换价值可以由耗费劳动决定也可以由购买或所能支配的劳动决定;他的分配理论主要有工资理论、利润理论和地组理论。

古典经济学的分化(经济史-中央财大)

古典经济学的分化(经济史-中央财大)
古典经济学的分化(经济史中央财大)
目录
• 古典经济学概述 • 古典经济学的分化 • 古典经济学的影响与评价 • 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的关系 • 古典经济学分化的意义与价值
01
古典经济学概述
古典经济学的起源
18世纪中叶
19世纪中叶
古典经济学起源于英国,代表人物为 亚当·斯密。
古典经济学在美国得到发展,代表人 物为亨利·乔治。
0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古典经济学的分化将继续深
化,产生更多具有创新性的经济学理论。
未来经济学研究应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以解决
03
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借鉴
01
古典经济学的分化启示我们应尊重学术多样性,鼓励不同观 点和学派的交流与合作。
02
分化的经济学理论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和方法, 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
03
古典经济学的分化过程揭示了学术发展的规律,为现代学术 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对未来经济学研究的展望
01
古典经济学的分化预示着未来经济学将朝着更加多元化、交叉 融合的方向发展。
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
奠定了现代经济学基础
古典经济学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许多现代经济学的理 论都源于古典经济学。
提供了实证研究方法
古典经济学家注重实证研究,为现代经济学提供了实证研究方法。
影响了政府政策制定
古典经济学对政府政策制定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许多政府政策都 受到古典经济学思想的影响。
古典经济学对现代经济学的启示与借鉴
启示
古典经济学的市场机制理论提醒我们,市场 调节是有效的,但需要政府适度干预以维护 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形成3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形成3

(2)重农学派体系的矛盾
资产阶级 的实质
相互矛盾
获得了封建 主义的外观
资产阶级实质
重农主义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的理解: 法国重农学派理论,用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农业来 概括资本主义,用租地农场主的生产经营活动来分析 资本的流通和再生产。 • 第一,它所重视的、要求发展的农业,是按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经营的农业:资本家租地主经营土地,土地 的直接耕作者是雇佣工人; • 第二,生产不仅创造使用价值,而且也创造价值;而 生产的动机是获得被称为“纯产品”的剩余价值,剩 余价值来源于生产领域,不是流通领域; • 第三,产业资本的代表—租地农场主阶级—指导全部 经济运动。
• 自然秩序与人为秩序的关系:如果人们认识 自然秩序并按其准则来制定人为秩序,这个 社会就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如果人为秩序 违背了自然秩序,社会就处于疾病状态。 • 君主的职责:当社会处于健康状态时,把 “自然秩序”的观念灌输到人民意识中去; 当社会处于疾病状态时,就进行医治,使社 会回到“自然秩序”上来。 • 法国的社会状态:重农主义者认为当时的法 国社会就由于人为的社会秩序违反了自然秩 序而处于疾病状态,而他们的任务就是为医 治这种疾病提出处方。
2.主要代表作
• • • • 《法国详情》 《论财富、货币和赋税的性质》 《谷物论》 《法国的辩护书》
3.经济思想
(1)关于财富减少的原因分析 • 消费不足 – 税收的变化无常和分配不公,导致收入减 少,消费不旺。 • 禁止谷物输出和维持谷物贱价的政策 – 税收的沉重负担以及限制谷物输出和压低 价格导致农业收益减少,收入下降,消费 不足,国内经济萎靡不振。
(2)财富观
• 批判重商主义把财富等同于货币的观点,重 视财富的物质内容,认为真正的财富是土地 的产物。只有农业才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农 业是社会各部门的基础。

《古典经济学的分化》课件

《古典经济学的分化》课件

THANK YOU
感谢观看
苏格兰经济学家,他发展 了劳动价值论,并对资本 主义制度下的分配问题进 行了深入研究。
02
古典经济学的分化
分化的原因和过程
原因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经济 现象日趋复杂,古典经济学无法 解释和应对新出现的问题。
过程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古典经 济学开始出现分歧,不同的经济 学家对经济现象提出了不同的见 解和解决方案。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主张自由放任的市 场经济,奠定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古典经济学的分化
19世纪中叶以后,边际效用学派和历史学派的兴起,对古典经济 学产生了挑战和分化。
古典经济学对现代经济的影响
1 2 3
政策主张
古典经济学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强调市场 调节的作用,对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产生了 深远影响。
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比较
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供需关系对价格的影响,认为价格变动会自 发调节市场平衡;新古典经济学则更关注个体行为和决策,通过 边际分析和供需曲线分析来解释市场运作。
古典经济学注重国家干预和政府宏观干预的必要性;新古典经济 学则主张自由放任,认为市场自我调节能够达到最优资源配置。
《古典经济学的分 化》ppt课件
目录
• 古典经济学的起源和背景 • 古典经济学的分化 • 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和影响 • 古典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的比较 • 总结与思考
01
古典经济学的起源和背景
古典经济学的历史背景
18世纪中叶
古典经济学起源于18世纪中叶的英国,当时英国正处于工业 革命时期,经济快速发展,需要新的经济理论来解释和指导 经济发展。
对个人学习和研究的启示

古典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古典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古典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经济学的发展和理论体系的构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历史的漫长过程,涵盖了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经济思想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一、古典经济学的初步形成古典经济学的初步形成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后期。

当时欧洲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繁荣,同时国家的贸易和殖民主义政策的影响也开始显现。

在这个时期,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对经济学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探寻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机制,从而逐渐形成了古典经济学的雏形。

当时的古典经济学家主要关注的是劳动、生产和分配等问题。

例如,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市场自由竞争下的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而英国经济学家戴维·李嘉图则通过研究农业和土地问题,得出了“萎缩定律”和“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为后来的边际效用学说奠定了基础。

此外,古典经济学的另一位重要代表约翰·斯图亚特·穆勒也在研究分配问题时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二、古典经济学的系统化和理论化19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该书被认为是古典经济学的第一部系统化和理论化的著作。

该书主要阐述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竞争的规律,以及土地所有权、地租和财政政策等问题。

李嘉图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的基础上的,他主张政府不应该过多干预经济,而是应该让市场自由竞争,通过价格机制来分配资源和财富。

这一理论体系被称为“古典自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市场经济体系的理论基础,对经济学的发展和现代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和变革古典经济学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变革。

在19世纪末期,美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发表了《土地问题》,他认为土地的私有制和地租制度是造成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经济学史的发展和经济学派别的分析

经济学史的发展和经济学派别的分析

经济学史的发展和经济学派别的分析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学科,近代经济学发展至今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在这过程中,经济学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诸多经济学派别。

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经济学史的发展和经济学派别的分析。

一、经济学史的发展经济学的发展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古代经济学古代经济学的代表作为《论语》较早地就探讨了社会阶层的问题,并提出了简单的个体利益追求和社会贡献之间的关系。

从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罗马的凯撒、恺撒、塞涅卡等人,到印度的菩提达摩,这些经济学家都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并有着自己的解答。

2、中世纪经济学中世纪经济学家以教会为中心,传统的神学和道德原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该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圣奥古斯丁、圣托马斯、维托里亚等人。

他们强调个体的福利不应该妨碍整体的利益,即不应该利己。

3、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主要出现在19世纪。

其代表人物包括威廉·斯坦利·杰文斯、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莱昂·瓦尔拉斯等。

他们在研究经济问题时,强调市场的自由,主张市场主导着生产和分配过程。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供求平衡、效用最大化等概念,以此为基础制定政策和解决一系列经济问题。

4、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代表作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强调市场失灵时政府的作用。

他认为,在市场在无法有效进行调节时,政府应当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缩减失业率,稳定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的兴起成为经济学思路的一次重大变革,对经济政策的实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经济学派别的分析经济学派别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古典派古典派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派之一,以亚当·斯密为代表。

古典经济学主张个体自由经营和市场的自由竞争可以带来整体的繁荣。

他们主张政府仅仅应当在市场失灵时通过少量干预来保证公平竞争并调整市场。

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又称“社会主义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批判旧制社会资本主义体制,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化,富裕和贫穷应该分配得均衡一些,强调阶级斗争是经济发展的中心动力。

古典政治经济学崩溃的原因

古典政治经济学崩溃的原因

古典政治经济学崩溃的原因:任何科学都是认识事物的手段,对问题的解答。

要求政治经济学设法解答的一些问题,如什么是价值?资本和剩余价值是从哪里来的?工资是凭什么确定的?货币流通对物价和经济局势起什么影响?再生产是怎样进行的?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从商品和货币生产里产生出来的。

一旦商品和货币生产消亡,这些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崩溃主要由于几个方面:1.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马克思在积极的意义上摧毁了并且超过了古典的政治经济学。

而所谓“庸俗”的或是折衷的经济学派则起了消极作用。

李嘉图的绝大部分继承人没有朝着马克思的方向前进,他们觉得如果再死抓住劳动价值论不肯放手,自己将站不住脚,于是,他们不是朝着亚当·斯密方面退却,便是倒退到纯粹是折衷的和肤浅的价值观点上面。

马克思在三个方面超过了李嘉图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并将其推向消亡。

第一,马克思建立了剩余价值论。

他在1867年8月28日给恩格斯的信里自己也说这是他在经济学上最大的建树,从而把社会和经济学综合成一个伟大的体系,并且发现了整个社会发展的潜在法则,也便是说明阶级斗争的法则。

其次,马克思制定了利润率均分,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及利润率下降趋势的理论,从而把基本上是静止的经济学说变成能动的学说,并且还发现了经济发展的主要规律。

第三,马克思订立了资本再生产和国民收入的理论,描出了经济危机论的轮廓,并且初步为宏观经济及微观经济的概念作出了实际的综合。

社会经济思想的决定性进步是同马克思分不开的。

这便是把“利润”,“地租”和“利息”原来是各不相干的范畴,归并为一个根本范畴,即剩余价值或剩余劳动的范畴,并且把它当做根本的范畴来处理(57)。

亚当·斯密只隐隐约约看出了这种合并的可能性。

李嘉图只起了个头,但是失败了。

而马克思却通过这种合并,发现了剩余价值的实质:剩余价值不过就是社会剩余产品,剩余劳动总的历史范畴特殊的,货币的形式罢了。

因此,现代无产阶级只不过是古代的奴隶,中世纪的农奴的继承人。

第三章古典经济学的产生

第三章古典经济学的产生

(5)大卫.休漠(1711—1776) • 他认为人性是分析经济问题的出发点; • 是18世纪货币数量论的重要代表,主张 自由贸易 (6)詹姆斯.斯图亚特(1712—1780) • 价值理论;利润理论;货币理论
三、法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
• 1、法国古典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 法国的社会经济状况 • 法国古典经济学是在同重商主义绝裂中 产生的 • 重农学派的先驱
• (5)利息论 • 利息是货币的租金 • 利息率高低不仅取决于地租,还取决于 货币的供求关系
• 此外,配弟还研究了货币的职能和货币 流通规律问题
• • • •
小结 方法论上的变革 价值论 分配论
3、配弟以后英国经济思想的发展
(1)约翰.洛克(1632—1706)

• •
在经济学上,他继承和发展了配弟的有 关经济观点,主要讨论了货币利息等问 题 (2)达德利.诺思(1641—1691)
• 关于整体平衡和自由放任
• 他把整个国民经济看成一个“综合体”, 只有保持保部门间的平衡,才能使财富 增加 • 如何才能保持各部门间的平衡,就是要 听任大自然的安排,“应当只允许大自 然施加影响……通过自然规律,使各个部 门之间保持平衡。自然规律就是自由竞 争” • 他还提出卖就是买的观点
• • •
2、古典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 社会主要矛盾表现为资产阶级和封建主 义及其残余的矛盾 • 古典学派代表产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主 张自由放任,反对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
3、古典经济学主要贡献及缺陷
• (1)贡献 • 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把 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 • 提出和建立了劳动价值学说 • 研究了剩余价值的具体形态 • 研究了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 此外,研究了分工、货币、生产劳动、 经济危机、国际贸易等问题 • 在经济政策方面,主张自由放任,反对 国家干预

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的含义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体系,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产生阶段以威廉·配第和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为代表;发展阶段以亚当·斯密和法国的重农学派为代表,完成阶段以大卫·李嘉图为代表。

马克思:现代西方“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是重农学派,重农主义体系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理解。

古典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7世纪初,英国的封建生产关系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有很大发展,17世纪中叶,工场手工业已经成为英国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15世纪开始的“圈地运动”促进农村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农业变成商品性的农业。

原来的贵族集团发生分裂,形成出租土地攫取资本主义地租的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

海外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财富源源不断流入英国,转化为资本,于是,产业资本家代替商业资本家,在经济生活中占居支配地位,原来商业支配产业,流通支配生产的情况改变为产业支配商业、生产支配流通。

生产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英国的思想家们开始从生产领域来寻找财富的源泉,理论研究也从流通领域转向了生产过程,从而产生了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封建专卖和关卡、行会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工商业资本家、租地农场主和一部分资产阶级化的中小贵族、城乡劳动者——农民和工场手工业工人对专制统治极为不满。

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联合起来,利用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封建势力的热情,向封建统治展开了激烈的夺权斗争1642年~164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查理一世的统治,建立以克伦威为首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查理二世的统治,迎接荷兰执政威廉一世为英国国王,在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王权在两个世纪里对所有权的初步控制便转移到由商人和土地贵族所组成的国会手中——这个集团的利益将终止限制性规定,并以限制王权和保护私人所有权和竞争。

古典经济学的分化

古典经济学的分化

第一节、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李嘉图

李嘉图是19世纪英国资 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的杰出代表,近代国际 贸易理论的奠基人。
一、李嘉图时代的背景
1.英国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就是从工场手工业 向机器大工业的转变过程。
2.社会阶级矛盾
地主阶级
改革议会
主导地位
矛盾
资产阶级
反封建斗争
废除谷物法
矛盾
无产阶级

调和、折衷:另一派是承认劳资之间 的矛盾,但采取折衷主义手法来加以调和, 表现在经济理论上就是综合的混合主义, 即把各种见解综合起来,其代表性人物为 约翰· 穆勒。
4、古典经济学研究中的新方向——西斯蒙第和马尔 萨斯 否定“萨伊定律”,认为资本的积累、生产 的扩大,会受到消费不足或者有效需求不足的限 制。因此,提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资本积累 才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否则,就会导致普遍的生 产过剩的危机。有效需求不足的危机理论,提出 了刺激总需求以适应总供给的思想,为西方经济 学研究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范式,成为凯恩斯 经济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同时萨伊继承了斯密的“收入构成价 值论”思想,利用斯密的三种收入构成价 值的理论,宣称工资、利润和地租有其各 自的来源,三者间和谐一致,不存在利益 上的对立。
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耗费劳 动决定商品价值的理论,始终一贯地坚持生 产中耗费的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并运用这 一原理来考察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
日益尖锐
自发的经济斗争
空想社会 主义萌芽
二、李嘉图的生平和著作
李嘉图(1772~1823)出身于犹太贵族家庭。 斯密《国富论》的影响,对政治经济学发生 了兴趣,开始研究经济问题。当时英国突出 的经济问题是“黄金价格” 和“谷物法”。 李嘉图热心地参加了对这两个问题的辩论。 一生写过不少经济方面的论文与著作,其理 论观点代表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于1823年因耳疾病逝,终年51岁。

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的含义◆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体系,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产生阶段以威廉·配第和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为代表;发展阶段以亚当·斯密和法国的重农学派为代表,完成阶段以大卫·李嘉图为代表。

◆马克思:现代西方“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是重农学派,重农主义体系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理解。

古典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7世纪初,英国的封建生产关系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有很大发展,17世纪中叶,工场手工业已经成为英国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15世纪开始的“圈地运动”促进农村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农业变成商品性的农业。

原来的贵族集团发生分裂,形成出租土地攫取资本主义地租的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

◆海外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财富源源不断流入英国,转化为资本,于是,产业资本家代替商业资本家,在经济生活中占居支配地位,原来商业支配产业,流通支配生产的情况改变为产业支配商业、生产支配流通。

生产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英国的思想家们开始从生产领域来寻找财富的源泉,理论研究也从流通领域转向了生产过程,从而产生了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封建专卖和关卡、行会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工商业资本家、租地农场主和一部分资产阶级化的中小贵族、城乡劳动者——农民和工场手工业工人对专制统治极为不满。

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联合起来,利用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封建势力的热情,向封建统治展开了激烈的夺权斗争1642年~164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查理一世的统治,建立以克伦威为首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查理二世的统治,迎接荷兰执政威廉一世为英国国王,在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王权在两个世纪里对所有权的初步控制便转移到由商人和土地贵族所组成的国会手中——这个集团的利益将终止限制性规定,并以限制王权和保护私人所有权和竞争。

经济学说史——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经济学说史——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经济学说史
继续
• 2)劳动价值论的萌芽
• ——举例:“假如一个人在能够生产一蒲式耳谷物的时间
内,将一盎司从秘鲁的银矿采出来的白银运到伦敦来,那 么,后者便是前者的自然价格。”他用生产一盎司白银的
劳动时间来决定这一蒲式尔谷物的价值,他从谷物和白银
两种商品相比较的角度,说明了生产商品时耗费的劳动时 间是决定商品价值的基础。 • 配第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 迅速发展
工业 方面
农业 方面
对外 贸易 方面
经济学说史
二、法国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 法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比英国约晚半个世纪, 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
封建生产关系 仍占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因素 处在萌芽状态
社会生产中 占优势的是 封建性农业 阶级矛盾 尖锐,经济 状况恶化
经济学说史
二、著作 • 《赋税论》(1662) • 《献给英明人士》(1664年写成,1691
出版)
• 《政治算术》(1672年前后完成,1690出
版)
• 《爱尔兰人的政治解剖》(1672年前后
完成,1691年出版)
• 《货币略论》(1682年完成,1695年出版)
经济学说史
《赋税论》
• 全书主要讨论国家税收和公共经费问题,就从哪些方面、以怎 样合理而有效的方法获取国家税收和公共经费的问题展开了详 细论述。 • 第一处重要创新,是摆脱了重商主义局限于流通领域的视 • 野,转从生产过程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第 • 一次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奠定了劳动价值 • 论的基础。 • 第二处重要创新,是把劳动时间看作衡量价值的尺度和基 • 础,首先明确地提出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价 • 值,并且提出价值量的大小和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 • 比,却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在价值量的确定上,配第 • 还意识到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 第三处重要创新,是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考察了地租的性 • 质和来源,认为地租是从农产品中扣除生产费用(工资加 • 种子)以后的余额,实际上是把地租归结为农业工人劳动 • 创造的剩余价值。 经济学说史

1古典经济学的发端

1古典经济学的发端

• 根据生产资本在纯产品生产过程中循环和周转 的不同方式,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原预付”和 “年预付”。 • 1)原预付指购置农业设备的资金,包括在水利设 施、大农具、牲畜和建筑物等方面的投资支出; • 2)年预付指每年在劳力和耕作上的支出,如种子、 肥料和工资等。 • 原预付全部进入生产过程,但只是一部分一部分 地消耗,如使用10年,则每年只消耗1/10。 • 年预付则全部进入生产过程并全部被消耗,需要 在每年的农作物中得到补偿。
• 在农业生产中,所增加的农产品就是纯产品,它 表现为农业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农 产品,扣除同期内消耗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后 的剩余。 • 用货币计算,就是生产者出售农产品所得货币量 扣除了各种费用(包括生产资料和工资)后的余额。
• 由于农业中能生产纯产品,因此,农业劳动才是 生产劳动,农业上生产者(包括农场主和农业工 人)才是生产阶级,其余各业都是非生产劳动, 工商业者及工商业企业中劳动者都是不生产阶级。 • 农业上之所以能生产纯产品,是由于土地的自然 力参加了生产,土地为土地占有者(地主)占有, 故纯产品应以地租形式归地主阶级所有,也正因 为如此,国家只应对地租征税,称为地租单一税。
• 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有托马斯· 孟(Thomas Mun,1571—1641)、约瑟亚· 柴尔德(Josiah Child,1630--1699)等人。托马斯· 孟所著《英国 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可以说是晚期重商主义的 代表作。该书针对早期重商主义者对东印度公司 在对外贸易中输出大量货币的责难,提出了贸易 差额论原理。 • 法国晚期重商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是让· 巴蒂斯 特· 柯尔培尔(Jean Baptiste Colbert,1619-1683)。
1.3.4.2《经济表》 图1-l经济表图式

第二章 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发展

第二章 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发展
• 2.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先驱们研究经济问题的方 法、出发点及主要经济思想有哪些?
• 3.分析理解魁奈的《经济表》及纯产品理论在 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中的地位。
古典经济学:
____从生产成本角度说明商品价值 ____主张经济自由竞争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法国重农学派 ——德国历史学派
第一节 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的发轫
• 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发展,大体上是与流通脱离生产而 独立化相联系的。重商主义主要从流通过程中探讨货币 财富积累的途径。
• 重商主义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古典政治经 济学产生的直接原因。
• 17世纪以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因素不断发 展壮大,产业资本开始取代商业资本的地位,经济理论 研究也开始转到生产领域,英国和法国崇尚自由的古典 经济学由此产生。
• 伯纳德•孟德维尔和大卫•休谟则前进了一步,开始专门研究 利润以及利息与利润的关系;
• 詹姆斯•斯图亚特则进一步研究了利润的来源问题等。
大卫•休谟的主要经济思想
• ⑴他经济学思想和学说的哲学基础是《人性论》 • ⑵他的货币数量论认为一国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国内存在
的货币量 • ⑶18世纪英国货币数量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 ⑷他的利息理论认为利息率的高低在利润的限度内取决
• 威廉•配第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1623年出生于一个 小手工业者家庭,14岁外出谋生。在他身上,政治上的投机性、 经济的掠夺性与思想的开拓型融合在一起。
• 他是学医的,曾经当过驻爱尔兰英军总司令亨利·克伦威尔的侍 从医生,在镇压起义者胜利后参加了掠夺,用获得的9000英镑 从事土地买卖,成为拥有5万英亩土地的大地主。
• 他一生著述很多,手稿就有50多箱,内容涉及很多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一般指英国古典经济学,其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是亚当·斯密,他所著的《国富论》把资本主义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观点,斯密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拓展到生产领域。

同时亚当·斯密批判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片面观点,认为一切物质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

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

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

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体系。

17世纪下半叶产生于英、法两国。

主要代表为英国的配第、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法国的魁奈等。

它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分析,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

但把资本主义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编辑]古典经济学简介古典经济学是指大约从1750--1875年这一段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内的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的政治经济学。

其起源以大卫·休谟(David Hume)的有关著作出版(1752年)为标志,以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1776年)为奠基。

亚当·斯密的继承者之一是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他以一部被后人称为《人口论》的著作而闻名。

而在亚当·斯密之后,推动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和作出主要贡献的是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他在继承斯密理论的同时,也批判了斯密的一些观点,从而形成了一种似乎不同于斯密的体系,甚至有人将此称为“李嘉图革命”。

李嘉图的成功曾吸引了一批跟随者,其中有著名的詹姆斯·穆勒(James Mill)。

古典经济学着重经济总量研究,这涉及到经济增长、国际贸易、货币经济和财政问题等方面。

这与1870年以后盛行的研究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学是有所不同的。

古典经济学关心的是国家经济问题,虽然那时候的学者也非常强调个人利益必须尊重,但他们更强调的是如何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保持协调。

斯密在讲到这一点时,总是谆谆地开导人们,国家大事相比个人更重要。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核心是经济增长产生于资本积累和劳动分工相互作用的思想,即资本积累进一步推动了生产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发展,而劳动分工反过来通过提高总产出使得社会可生产更多的资本积累,让资本流向最有效率的生产领域,就会形成这种发展的良性循环。

因此古典经济学似乎是想告诉人们,顺从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保持资本积累的良性循环,会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但他们又看到劳动分工是受条件约束的,资本的积累会使现有的劳动分工以更大的规模出现,并表现出工资的随之上涨,而劳动分工的发展却不易实现,这将使资本积累受到劳动分工发展跟不上的影响。

古典经济学的分析产生了自身的矛盾。

李嘉图特别强调过这种矛盾,不过他的解释也不能消除这种核心思想中的矛盾。

关于废除《谷物法》的争论是古典经济学争取自由贸易主张的一部分。

一些经济学家由此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其中著名的有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该理论指出,一个国家能够从进口甚至那些它以具有竞争优势的商品中获益,只要它在生产其他商品上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所以,按照这一理论,一个国家应该将其生产能力更多地集中在比较起来优势更大的产业上。

休谟研究的国际收支问题的成果为这方面理论研究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他认为,国际收支逆差将通过黄金的流出来减少货币供给,从而也降低物价水平,使得出口具有竞争力而进口的吸引力减少,这一均衡机制将持续地发生作用,直到黄金外流暂停,收支进入平衡为止。

而李嘉图等人的看法是,当黄金外流时,作为货币供应的一部分纸币发行必须收缩,因为黄金外流是物价水平太高的一种征兆。

这些思想至今不无启发意义。

后来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

卡尔·马克思曾这样概括地评价:“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属于阶级斗争不发展的时期的。

它的最后的伟大的代表李嘉图,终于有意识地把阶级利益的对立、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利润和地租的对立当作他的研究的出发点,因为他天真地把这种对立看作社会的自然规律。

这样,资产阶级的经济科学也就达到了它不可逾越的界限。

”但正是由于存在着这种理论的批判关系,古典经济学也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来源。

[编辑]古典经济学理论代表人物古典经济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重心主要在英国和法国。

在英国,从威廉.配第(1623—1687年)开始,到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146—1714)开始,到西斯蒙第(1773—1842)结束。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英国的亚当.斯密和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1694—1774)。

英国1.威廉.配第(1623—1687年)。

他出生在英国一个手工业作坊主家庭,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一生从事过多种职业,后来成为医生、国会议员兼大资本家,但他关心并研究经济理论,主要经济著作有:《赋税论》、《政治算术》、《货币略论》等,并使之成为“英国经济学之父”。

他的成就主要在于开创了不同于前人的研究经济学方法。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好比人体,工农业好比国家的血液,商业犹如血管,经济运动与人体生理活动一样有其内在联系和规律,并把数字、重量、尺度等自然科学的方法运用到经济学研究之中,从而发现了经济运行的一些本质规律,他把这门学术叫“政治算术”。

他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

2.亚当.斯密(1723—1790年)。

许多人知道亚当.斯密是从“看不见的手”这句话开始的。

不论是马克思还是西方经济学界都毫不怀疑地认为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最杰出的代表。

马克思说:“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成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

”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萨缪尔逊说:“我们可以把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的那年看作是现在所学的经济学的诞生之年。

”《国富论》出版于1776年,《独立宣言》也发表于这一年,全面地考虑,很难说清楚哪一部文献更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独立宣言》向社会发出了一个全新的呼吁,呼唤社会致力于生活、自由和快乐的追求,而《国富论》则解释了这样的社会是如何运行的。

”从配第到斯密刚好一百年时间,其间英国经济学一直在不断发展,比较有影响的是洛克、诺思、马西、休谟、斯图亚特等。

斯密正是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创立了古典经济体系。

在斯密之前,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们都着眼于经济政策,不大注意市场经济是如何运行的,而急于对市场进行干预。

斯密最伟大的贡献在于他是从弄清市场经济是如何运行的这个复杂问题入手,并获得重大发现,即自行调节的自然秩序(也叫自由市场机制)。

这里,我们不得不先分享斯密的一段精辟话语:“每个人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而且,在这样做时正象在许多其他场合一样,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到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

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大得多。

”——这就是著名的“看不见的手”。

当然,斯密的贡献并不仅仅在于此,这只是他找到了开启经济学大门的钥匙。

他的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从书名可见,它主要研究的是财富的来源和如何增加财富,找出促进和阻碍财富增长的原因,他既否定了重商主义的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的观点,也抛弃了重农主义的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偏见,指出任部门的劳动都是财富的源泉。

《国富论》共五篇,其主要内容是:第一篇“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的顺序”,详细论述了分工、货币、价值、工资、利润、地租等范畴。

第二篇“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论述了资本积累如何增进国民财富。

第三篇“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考察了从罗马帝国到18世纪后期的经济发展史。

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考察了各种经济学说和政策对国民财富增长的影响。

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考察了国家财政对国民财富增长的影响,相当于财政学。

3、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

李嘉图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从来没有进过大学,由于和非犹太教女子结婚,他父亲和他断绝关系。

当时他仅有800 英镑,12年后,他赚得了亿万家财。

这时候,他偶然阅读了斯密的《国富论》,并对经济学着了迷。

1817年,他出版了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这是他全部理论的总结,在很多方面发展了斯密的理论,也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最后完成。

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理论,并主要在劳动价值论和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完善上取得了成功。

奇妙之处在于,他的理论同时得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经济学者的共同赞赏。

尤其是马克思曾给予他高度评价说:李嘉图的研究方法具有科学的合理性和巨大的历史价值。

到此,古典经济学开始盛极而衰了。

19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穆勒的语言表述为:“令人高兴的是,关于价值规律,已经没有什么需要现在和将来的著作家加以说明的了。

”这句话表明了古典经济学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已到了尽头。

从此,经济学的研究踏上了新的途径。

法国1、布阿吉尔贝尓(1646 ——1714)。

法国不同于英国,它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

可是,布阿吉尔贝尔生活的时代正是柯尔培尔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法国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遭到破坏的时期。

他在担任地方法官的过程中,通过对大量农村诉讼案件的审理,深深地了解到当时社会经济制度的弊端,于是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撰写了许多文章,其主要经济著作有《谷物论》、《论财富、货币和赋税的性质》等。

他的理论贡献主要是:一是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他把商品的价值归结为一般劳动时间,这是十分难得的。

二是反对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提倡自由竞争。

三是特别强调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性。

他认为,农业是财富的真正源泉。

他写到:“只有衣食等物品才应当称为财富”,“一切财富来源于土地的耕种”,“耕种者繁荣昌盛是一切其他等级财富的必要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