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新参数标准限定值
各类食品临界值
各类食品临界值
介绍
本文档旨在提供各类食品的临界值信息,以便于消费者了解和辨别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食品分类及临界值
1. 蔬菜
- 农药残留临界值: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蔬菜中农药残留临界值不能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度。
2. 水产品
- 汞含量临界值:水产品中汞的含量不能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度,以保证消费者的健康。
3. 瘦肉类
- 细菌污染临界值:瘦肉类产品中细菌的污染不能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度,以防止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4. 乳制品
- 重金属含量临界值:乳制品中重金属的含量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度,以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5. 饮料和酒品
- 酒精含量临界值:饮料和酒品中的酒精含量不能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度,以保障公众的饮酒安全。
结论
了解各类食品的临界值是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一环。
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食品时,应关注食品的临界值,确保选择质量安全的食品产品。
同时,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食品品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食品临界值的执行和合规性。
参考文献
- 食品安全法- 国家标准规定。
灌装食品及饮料中重金属的限量和检测标准
灌装食品及饮料中重金属的限量和检测标准一、国内外限量标准1、GB 2762—2005 食品污染物限量对铅、镉、汞、砷、铬、硒,在不同种类食品中做了限量标准。
表1是几种典型食品的重金属限量:表12、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发布的《食品中污染物和毒素通用标准》对重金属元素铅、镉、汞、砷、铜、锡、铁、锌做了限量,限量值,基本与我国国标等同,只有一些小差别。
3、欧盟EC 629/2008 和EC 1881/2006 两个食品特定污染物的限量对铅、镉、汞、锡作了限量标准,欧盟对食品分类较为细致,其中锡是特别针对罐装食品和饮料的。
4、饮料(1)国标GB 2759.2—2003 碳酸饮料卫生标准、GB 19296-2003 茶饮料卫生标准、GB 16322-2003 植物蛋白饮料卫生标准,三个标准对重金属的要求一样,如表2:表2(2)GB 19297-2003果、蔬汁饮料卫生标准对金属元素要求如表3:表3(3)国标GB 7101-2003 固体饮料卫生标准对砷、铅、铜作了限量标准,如表4:表4(4)国标GB 11673-2003 含乳饮料卫生标准也是对砷、铅、铜作了限量标准,如表5:表54、罐头(1)国标GB 13100-2005 肉类罐头卫生标准对六种金属元素做了限量要求,如表6:表6(2)国标GB 11673-2003 果蔬罐头卫生标准对三种金属元素做了限量要求,如表7:表7(3)GB 14929-2005 鱼类罐头卫生标准对六类金属元素做了限量要求,如表8:表8二、重金属的检测方法标准1、国标国标对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主要是GB/T 5009-2003系列中的对重金属的检测方法,每种元素有一个标准,方法和所用仪器如表9:由上可以看出,国标GB/T5009-2003系列虽然对各重金属元素列出了较多的检测方法,但是,大部分方法分析过程繁琐,而且没有采用ICP-OES或ICP-MS的分析方法,也没有同时测定多种重金属的测试方法。
小麦粉检验项目限值
三唑磷
/
GB/T 20770-2008
GB/T 19649-2006
0.34μg/Kg(GB/T 20770-2008)
0.0375(GB/T 196492006)
29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
SN/T 3855-2014
30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衍生物(3A-DON、15A-DON)
/
SN/T 3137-2012
麦片、面筋、八宝粥罐头、带馅(料)面米制品
≤0.5
2
镉
GB 2762-2012
GB/T 5009.15-2003
谷物(稻谷除外)
≤0.1
0.1μg/kg
(第一法石墨炉原子化法)
5μg/kg
(第二法冷火焰原子化法)
50μg/kg(第三法比色法)1.2μg/kg(第四法原子荧光法)
谷物碾磨加工制品(糙米、大米除外)
编号
检测项目
依据法律法规或标准
检测方法
分类
限量(mg/kg)
检出限(mg/kg)
1
铅
GB 2762-2012
GB 5009.12-2010
谷物及其制品【麦片、面筋、八宝粥罐头、带馅(料)面米制品除外】
≤0.2
0.005(第一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0.005(第二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固体试样),0.001(第二法液体试样);0.1(第三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0.25(第四法比色法);0.085(第五法单扫描极谱法)
GB/T 19649-2006
稻谷
≤0.5
0.88μg/kg(GB/T 5009.110-2003)
0.0750(GB/T 19649-2006)
餐饮食品检测指标及标准
符合GB 2763要求
6
多项
亚硝酸盐(以NaNO2计)(mg/kg)
叶菜类≤4,鱼类、肉类≤3、蛋类≤5、酱菜类≤200.1、食盐≤2
不得使用亚硝酸盐添加剂(亚硝酸钠、亚硝酸钾)
7
水发产品等
甲醛
不得检出
8
面粉
吊白块
不得检出
9
调味品
苏丹红
不得检出
10
大米
黄曲霉毒素B1(ug/kg)
≤10
11
非食用植物油
餐饮食品检测指标及标准
序号
检测类别
检测项目
标准
备注
1
配餐食品
保存温度(℃)
≥60
2
煎炸油
酸价(KOH/mg/g)
≤5
极性组分(%)
≤27
3
新鲜畜(禽)肉
水分(%)
≤76.5
≤76.5
≤76.5
≤77.5
≤80
4
食用植物油
酸价(KOH/mg/g)
≤3
过氧化值(g/100g)
≤0.25
5
蔬菜
六六六(mg/kg)
≤0.05
滴滴涕(mg/kg)
≤0.05
溴氰菊酯(mg/kg)
叶菜类≤2、果菜类≤0.5、黄瓜≤0.2、豆类≤0.5
乐果(mg/kg)
叶菜类、甘蓝类≤1,果菜类、豆类、茎类≤0.5,磷茎类≤0.2、块根类0.5
毒死蜱(mg/kg)
叶菜类≤0.1、甘蓝类≤1、番茄≤0.5、茎类≤0.05、韭菜≤0.1
桐油不得检出大源自油不得检出矿物油不得检出
巴豆油
不得检出
12
动物性食品
瘦肉精
fda食品级材料测试要求限量标准
在开始撰写文章之前,我首先要做的是对你提出的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综合评估,以便能够为你撰写一篇高质量、深度和广度兼具的中文文章。
我们来了解一下FDA食品级材料测试要求限量标准。
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针对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和标准。
这些要求涵盖了材料的化学成分、生物稳定性、物理性能等方面,旨在确保食品接触材料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限量标准则是指在食品接触材料中允许的某些化学物质的残留限量,这些物质可能存在于原料、添加剂或生产过程中。
合格的食品接触材料必须符合FDA规定的限量标准,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在撰写文章时,我将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探讨主题:1. 对FDA食品级材料测试要求的概念和背景进行介绍,包括其意义和重要性。
2. 深入分析FDA食品级材料测试要求中的限量标准,针对具体的化学物质进行逐一解读和解释,并分析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3. 探讨FDA食品级材料测试要求中的测试方法和实施细则,从技术角度分析如何满足限量标准的要求。
4. 分析食品级材料测试要求的限量标准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包括对产品开发、市场准入和消费者健康的影响。
在文章中,我将多次提及FDA食品级材料测试要求和限量标准,并对这些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回顾。
我将共享我个人对该主题的观点和理解,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我将按照非Markdown格式的普通文本撰写文章,遵循知识文章格式,使用序号标注并在内容中多次提及你指定的主题文字。
文章内容将超过3000字,并且不会出现字数统计。
我会尽快完成文章,并确保其高质量、深度和广度兼具,以满足你的要求。
希望我的文章能够帮助你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FDA食品级材料测试要求限量标准。
期待与你的文章共享!为了更好地理解FDA食品级材料测试要求限量标准,我们需要对这些要求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综合评估。
我们来介绍一下FDA食品级材料测试要求的概念和背景。
FDA食品级材料测试要求是针对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进行的严格要求和标准。
【2019年整理】食品安全检验的指标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食品分类表
序号 食品类别名称 已有细则的食品 小麦粉 1 粮食加工品 大米 挂面 2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食用植物油 酱油 细则发布日期 2002年 2002年 2006年 2002年 2002年
食醋
3 调味品 味精 鸡精调味料 酱类 4 5 6 7 8 9 10 11 肉制品 乳制品 饮料 方便食品 饼干 罐头 冷冻饮品 速冻食品 肉制品 乳制品 婴幼儿配方乳粉 饮料 方便面 饼干 罐头 冷冻饮品 速冻面米食品
2004年 2004年 2004年 2004年
焙炒咖啡
糖 水产加工品 淀粉及淀粉制品 糕点食品 豆制品 蜂产品
2004年
2003年 2004年 2004年 2006年 2006年 2006年
注意
690、691、692与693、694的不同
690、691、692:厂家代码是4位数,产品代码是5位数 693、694:厂家代码是5位数,产品代码是4位数
其他要求
• 对于某些食品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 一是方便耐贮,为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节省食用时间, 减轻家务劳动,食用方便也是当前人们对一些加工食品的 普遍要求。食品贮藏性能降低时,食品的质量就会发生变 化,它的营养价值、色香味形及卫生性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 二是妥善包装,食品的包装具有维护食品质量保证食品卫 生的作用。且携带、计量方便,同时它还可以起到美化食 品介绍食品的作用。因此,食品包装对于某些食品来讲也 可以作为评定食品质量的一个要求。
No.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前缀码
481 482 484 485 486 487 489 50 520 528 529 531 535 5亚美尼亚 格鲁吉亚 哈萨克斯坦 香港 英国 希腊 黎巴嫩 塞浦路斯 马其顿 马耳他 爱尔兰
食品检验标准精选(最新)
食品检验标准精选(最新)G4789.1《GB4789.1~31、33~35-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4789.1《GB/T4789.1-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4789.2《GB/T4789.2-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4789.3《GB/T4789.3-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4789.4《GB/T4789.4-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4789.7《GB/T4789.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4789.8《GB/T4789.8-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G4789.9《GB/T4789.9-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空肠弯曲菌检验》G4789.10《GB/T4789.10-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4789.30《GB/T4789.30-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4789.32《GB4789.32-200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G4789.34《GB/T4789.34-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双歧杆菌检验》G4789.35《GB/T4789.35-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食品中乳酸菌检验》G4789.36《GB/T4789.36-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G4789.37《GB/T4789.3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G4789.38《GB/T4789.38-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杆菌计数》G4789.39《GB/T4789.39-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粪大肠菌群计数》G4789.40《GB/T4789.40-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阪崎肠杆菌检验》G5009.7《GB/T5009.7-2008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G5009.8《GB/T5009.8-2008食品中蔗糖的测定》G5009.9《GB/T5009.9-2008食品中淀粉的测定》G5009.19《GB/T5009.19-2008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G5009.23《GB/T5009.23-2003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l、B2、Gl、G2的测定》G5009.33《GB/T5009.33-2008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G5009.49《GB/T5009.49-2008发酵酒及其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5009.69《GB/T5009.69-2008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5009.88《GB/T5009.88-2008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G5009.118《GB/T5009.118-2008谷物中T-2毒素的测定》G5009.146《GB/T5009.146-2008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量的测定》G5009.162《GB/T5009.162-2008动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G5009.190《GB/T5009.190-2006食品中指示性多氯联苯的测定》G5009.191《GB/T5009.191-2006食品中氯丙醇含量的测定》G5009.204《GB/T5009.204-2005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测定方法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G5009.205《GB/T5009.205-2007食品中二噁英及其类似物毒性当量的测定》G5009.206《GB/T5009.206-2007鲜河豚鱼中河豚毒素的测定》G5009.207《GB/T5009.207-2008糙米中50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5009.208《GB/T5009.208-2008食品中生物胺含量的测定》G5009.209《GB/T5009.209-2008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G5009.210《GB/T5009.210-2008食品中泛酸的测定》G5009.211《GB/T5009.211-2008食品中叶酸的测定》G5009.212《GB/T5009.212-2008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G5009.213《GB/T5009.213-2008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G5009.218《GB/T5009.218-2008水果和蔬菜中多种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5009.219《GB/T5009.219-2008粮谷中矮壮素残留量的测定》G5009.220《GB/T5009.220-2008粮谷中敌菌灵残留量的测定》G5009.221《GB/T5009.221-2008粮谷中敌草快残留量的测定》G5009.222《GB/T5009.222-2008红曲类产品中桔青霉素的测定》G5127《GB5127-1998食品中敌敌畏﹑乐果等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5530《GB/T5530-2005动植物油脂酸值和酸度测定》G5413《GB/T5413.1~32-1998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通用检验方法》G5535.1《GB/T5535.1-1998动植物油脂不皂化物测定:乙醚提取法》G5535.2《GB/T5535.2-1998动植物油脂不皂化物测定:己烷提取法》G5538《GB/T5538-2005动植物油脂过氧化值测定》G7628《GB/T7628-2008谷物中维生素B1测定》G7629《GB/T7629-2008谷物中维生素B2测定》G7718《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9676《GB9676-2003牛乳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限量》G9695.5《GB/T9695.5-2008肉与肉制品pH测定》G9695.6《GB/T9695.6-2008肉制品胭脂红着色剂测定》G9695.7《GB/T9695.7-2008肉与肉制品总脂肪含量测定》G9695.8《GB/T9695.8-2008肉与肉制品氯化物含量测定》G9695.10《GB/T9695.10-2008肉与肉制品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测定》G9695.18《GB/T9695.18-2008肉与肉制品总灰分测定》G9695.20《GB/T9695.20-2008肉与肉制品锌的测定》G9695.21《GB/T9695.21-2008肉与肉制品镁含量测定》G9695.25《GB/T9695.25-2008肉与肉制品维生素PP含量测定》G9695.29《GB/T9695.29-2008肉制品维生素C含量测定》G9696《GB/T9696-2008动植物油脂水分和挥发物含量测定》G10221《GB/T10221-1998感官分析术语》G10765《GB10765~10770-1998婴幼儿食品》G10784《GB/T10784-2006罐头食品分类》G10786《GB/T10786-2006罐头食品的检验方法》G12087《GB/T12087-2008淀粉水分测定烘箱法》G12399《GB/T12399-1996食品中硒的测定》G12456《GB/T12456-2008食品中总酸的测定》G12457《GB/T12457-2008食品中氯化钠的测定》G13025.7《GB/T13025.7-1999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离子的测定》G13432《GB13432-2004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G14553《GB14553-2003粮食、水果和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测定的气相色谱法》G14614.4《GB/T14614.4-2005小麦粉面团流变特性测定吹泡仪法》G14772《GB/T14772-2008食品中粗脂肪的测定》G15193《GB15193.1~21-2003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G16285《GB/T16285-2008食品中葡萄糖的测定酶-比色法和酶-电极法》G16286《GB/T16286-1996食品中蔗糖的测定方法》G16287《GB/T16287-1996食品中淀粉的测定方法》G16290《GB/T16290-1996感官分析方法学:使用标度评价食品》G16291《GB/T16291-1996感官分析:专家的选拔﹑培训和管理导则》G16319《GB16319-1996食品中敌百虫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16320《GB16320-1996食品中亚胺硫磷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16323《GB16323-1996食品中阿特拉津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16333《GB16333-1996双甲脒等农药在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G16334《GB16334-1996γ辐照装置食品加工实用剂量学导则》G16336《GB16336-1996食品中阿特拉津残留量的测定》G16337《GB16337-1996大豆及谷物中氟磺胺草醚残留量的测定》G16338《GB/T16338-1996粮食中绿麦隆残留量的测定》G16339《GB/T16339-1996大米中禾大壮残留量的测定》G16340《GB/T16340-1996食品中灭幼脲残留量的测定》G16341《GB/T16341-1996食品中五氯硝基苯残留量的测定》G16342《GB/T16342-1996食品中锑的测定》G16343《GB/T16343-1996食品中镍的测定》G16346《GB/T16346-1996食品中诱惑红的测定》G16740《GB16740-1998保健食品通用标准》G16860《GB/T16860-1998感官分析方法:质地剖面检验》G16861《GB/T16861-1998感官分析:通过多元分析方法鉴定和选择用于建立感官剖面的描述词》G16919《GB/T16919-1998食用螺旋藻粉》G17022《GB17022-1998盐碘现场半定量检测包质量评定标准》G17321《GB/T17321-1998感官分析方法:二、三点检验》G17328《GB17328-1998食品中稳杀得、精稳杀得残留量的测定》G17329《GB17329-1998食品中双甲脒残留量的测定》G17330《GB17330-1998食品中甲基异柳磷残留量的测定》G17331《GB17331-1998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G17332《GB17332-1998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G17333《GB17333-1998食品中除虫脲残留量的测定》G17334《GB17334-1998食品中游离棉酚的测定》G17335《GB17335-1998食品中栀子黄的测定》G17336《GB17336-1998食品中红曲色素的测定》G17337《GB17337-1998食品中锗的测定》G17338《GB17338-1998食品包装用丙烯腈-苯乙烯成型品中残留丙烯腈单体的测定》G17356《GB/T17356.1~5-1998西洋参加工产品分等质量标准》G17375《GB/T17375-1998动植物油脂灰分测定法》G17406《GB/T17406-1998食品中植酸的测定》G17407《GB/T17407-1998食品中微生素B6的测定》G17408《GB/T17408-1998大米中稻瘟灵残留量的测定》G17527《GB/T17527-1998胡椒精油含量测定方法》G17528《GB/T17528-1998胡椒碱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18407.5《GB/T18407.5-2003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乳与乳制品产地环境要求》G18627《GB/T18627-2002食品中八甲磷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18628《GB/T18628-2002食品中乙滴涕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18629《GB/T18629-2002食品中扑草净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18630《GB/T18630-2002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量的简易检验方法》G18782《GB/T18782-2002调味品中3-氯-1,2-丙二醇的测定》G18962《GB/T18962-2003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铅离子的测定》G18979《GB/T18979-2003食品中黄曲霉素的测定》G19338《GB19338-2003蔬菜中硝酸盐限量》G19339《GB/T19338-2003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快速测定》G19426《GB/T19426-2006蜂蜜、果汁和果酒中497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19648《GB/T19648-2006水果和蔬菜中50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19649《GB/T19649-2006粮谷中475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19650《GB/T19650-2005动物组织中437种农药多残留测定方法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19495.1《GB/T19495.1-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通用要求和定义》G19495.2《GB/T19495.2-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实验室技术要求》G19495.3《GB/T19495.3-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核酸提取纯化方法》G19495.4《GB/T19495.4-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核酸定性PCR检测方法》G19495.5《GB/T19495.5-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核酸定量PCR检测方法》G19495.6《GB/T19495.6-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基因芯片检测方法》G19495.7《GB/T19495.7-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抽样和制样方法》G19495.8《GB/T19495.8-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蛋白质检测方法》G20188《GB/T20188-2006小麦粉中溴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G20364《GB/T20364-2006动物源产品中聚醚类残留量的测定》G20361《GB/T20361-2006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G20362《GB/T20362-2006鸡蛋中氯羟吡啶残留量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G20373《GB/T20373-2006变性淀粉中乙酰基含量的测定酶法》G20374《GB/T20374-2006变性淀粉氧化淀粉羧基含量的测定》G20375《GB/T20375-2006变性淀粉羧甲基淀粉中羧甲基含量的测定》G20376《GB/T20376-2006变性淀粉中羟丙基含量的测定质子核磁共振波谱法》G20377《GB/T20377-2006变性淀粉乙酰化二淀粉己二酸酯中己二酸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20378《GB/T20378-2006原淀粉淀粉含量的测定旋光法》G20379《GB/T20379-2006淀粉衍生物葡萄糖浆、果糖浆和氢化葡萄糖浆成分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0380.1《GB/T20380.1-2006淀粉及其制品重金属含量: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砷含量》G20380.2《GB/T20380.2-2006淀粉及其制品重金属含量: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汞含量》G20380.3《GB/T20380.3-2006淀粉及其制品重金属含量: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含量》G20380.4《GB/T20380.4-2006淀粉及其制品重金属含量: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镉含量》G20741《GB/T20741-2006畜禽肉中地塞米松残留量的测定栩色谱-串联质潜法》G20743《GB/T20743-2006猪肉、猪肝和猪肾中杆菌肽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串联质谱法》G20744《GB/T20744-2006蜂蜜中甲硝唑、洛硝哒唑、二甲硝咪唑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0745《GB/T20745-2006畜禽肉中癸氧唪酯残留景的测定液相色谱一荧光检测法》G20746《GB/T20746-2006牛、猪的肝脏和肌肉中卡巴氧和喹乙醇及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色谱-质谱法》G20747《GB/T20747-2006牛和猪肌肉中安乃近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0748《GB/T20748-2006牛肝和牛肉中阿维菌素类约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G20750《GB/T20750-2006牛肌肉中氟胺烟酸残帘擘的测定液相色谱一紫外检测法》G20751《GB/T20751-2006鳗鱼及制品中十五种喹酮类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0752《GB/T20752-2006猪肉、牛肉、鸡肉和水产品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色谱-质谱法》G20753《GB/T20753-2006牛和猪脂肪中醋酸美仑孕酮、醋酸氯地孕酮和醋酸甲地孕酮残留量的测定》G20754《GB/T20754-2006畜禽肉中保泰松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紫外检测法》G20755《GB/T20755-2006畜禽肉中九种青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G20756《GB/T20756-2006可食动物肌肉、肝脏和水产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残留量的测定》G20757《GB/T20757-2006蜂蜜中十四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0758《GB/T20758-2006牛肝和牛肉中睾酮、表睾酮、孕酮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G20759《GB/T20759-2006畜禽肉中十六种磺胺类药物残帘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G20760《GB/T20760-2006牛肌肉、肝、肾中的α-群勃龙、β-群勃龙残留量的测定色谱-串联质谱法》G20762《GB/T20762-2006畜禽肉中林可霉素、竹桃霉素、红霉素、替米考星…残留量的测定》G20763《GB/T20763-2006猪肾和肌肉组织中乙酰丙嗪、氯丙嗪、氟哌啶醇、丙酰二甲氨..残留量的测定》G20764《GB/T20764-2006可食动物肌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法》G20765《GB/T20765-2006猪肝脏、肾脏、肌肉组织中维吉尼霉素Ml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0766《GB/T20766-2006牛猪肝肾和肌肉组织中玉米赤霉醇、卡米赤霉酮、贱留量的测定色谱一质谱法》G20767《GB/T20767-2006牛尿中玉米赤霉醇、己烯酚、己烷雌酚、双烯雌酚贱留量的测定色谱-质谱法》G20768《GB/T20768-2006鱼和虾中有毒牛物胺的测定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G20769《GB/T20769-2006水果和蔬菜中405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G20796《GB/T20796-2006肉与肉制品中甲萘威残留量的测定》G20797《GB/T20797-2006肉与肉制品中喹乙醇残留量的测定》G21164《GB/T21164-2007蜂王浆中链霉素、双氢链霉素残留量测定液相色谱法》G21165《GB/T21165-2007肠衣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166《GB/T21166-2007肠衣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167《GB/T21167-2007蜂王浆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168《GB/T21168-2007蜂蜜中泰乐菌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169《GB/T21169-2007蜂蜜中双甲脒及其代谢物残留量测定-液相色谱法》G21172《GB/T21172-2007感官分析食品颜色评价的总则和检验方法》G21173《GB/T21173-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测定方法放射受体分析法》G21174《GB/T21174-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药物残留测定方法放射受体分析法》G21234《GB/T21234-2007铁强化酱油中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测定》G21235《GB/Z21235-2007微生物危险性评估的原理和指南》G21265《GB/T21265-2007辣椒辣度的感官评价方法》G21266《GB/T21266-2007辣椒及辣椒制品中辣椒素类物质测定及辣度表示方法》G21310《GB/T21310-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甲状腺拮抗剂残留量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311《GB/T21311-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呋喃类药物代谢物残留量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312《GB/T21312-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14种喹诺酮药物残留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21313《GB/T21313-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21314《GB/T21314-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头孢匹林、头孢噻呋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法》G21315《GB/T21315-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青霉素族抗生素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21316《GB/T21316-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21317《GB/T21317-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四环素类兽药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G21318《GB/T21318-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咪唑残留量检验方法》G21319《GB/T21319-2007动物源食品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G21320《GB/T21320-2007动物源食品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321《GB/T21321-2007动物源食品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免疫亲和-液相色谱法》G21322《GB/T21322-2007动物源食品中3-甲基喹喔啉-2-羧酸残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1323《GB/T21323-2007动物组织中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21324《GB/T21324-2007食用动物肌肉和肝脏中苯并咪唑类药物残留量检测方法》G21658《GB/T21658-2008进出境植物和植物产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指南》G21659《GB/T21659-2008植物检疫措施准则辐照处理》G21676《GB/T21676-2008乳与乳制品脂肪酸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21700《GB/Z21700-2008出口鳗鱼制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G21701《GB/Z21701-2008出口禽肉及制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G21702《GB/Z21702-2008出口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3G21703《GB/T21703-2008乳与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G21704《GB/T21704-2008乳与乳制品中非蛋白氮含量的测定》G21722《GB/Z21722-2008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规范》G21724《GB/Z21724-2008出口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规范》G21911《GB/T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G21912《GB/T21912-2008食品中二氧化钛的测定》G21913《GB/T21913-2008食品中滑石粉的测定》G21914《GB/T21914-2008茶饮料中乙酸苄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21915《GB/T21915-2008食品中纳他霉素的测定液相色谱法》G21916《GB/T21916-2008水果罐头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1917《GB/T21917-2008饮料中乙基麦芽酚的测定方法》G21918《GB/T21918-2008食品中硼酸的测定》G21922《GB/Z21922-2008食品营养成分基本术语》G21927《GB/T21927-2008食品中叔丁基对苯二酚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1928《GB/T21928-2008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G21981《GB/T21981-2008动物源食品中激素多残留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8.80G21982《GB/T21982-2008动物源食品中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酮和玉米赤霉烯酮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22031《GB/T22031-2008干酪及加工干酪制品中添加的柠檬酸盐含量的测定酶-比色法》G22035《GB/T22035-2008乳及乳制品中植物油的检验气相色谱法》G22110《GB/T22110-2008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22220《GB/T22220-2008食品中胆固醇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2221《GB/T22221-2008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2222《GB/T22222-2008食品中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2223《GB/T22223-2008食品中总脂肪、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测定水解提取-气相色谱法》G22224《GB/T22224-2008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酶重量法和酶重量法-液相色谱法》SB10386《SB/T10386-2004禽畜肉中氯霉素的测定》SB10387《SB/T10387-2004禽畜肉和水产品中呋喃唑酮的测定》SB10388《SB/T10388-2004畜禽肉中磺胺二甲嘧啶的测定》SB10389《SB/T10389-2004肉与肉制品中山梨酸的测定》Q2344《QB/T2344-1998两性表面活性脂肪烷基二甲甜菜碱》Q2345《QB/T2345-1998脂肪烷基二甲基甜素碱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WS234《WS/T234-2002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镅-240的测定》NY447《NY/T447-2001韭菜中甲胺磷等7种农药残留检测方法》NY448《NY/T448-2001蔬菜上有机磷等农药残毒块速检测方法》NY449《NY/T449-2001玉米种子纯度盐溶蛋白电泳鉴定方法》NY672《NY/T672-2003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检测通用要求》NY673《NY/T673-2003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检测抽样》NY674《NY/T674-2003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检测DNA提取和纯化》NY675《NY/T675-2003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检测大豆定性PCR方法》NY5295《NY/T5295-2004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评价准则》HJ80《HJ/T80-2001有机食品技术规范》。
食品安全标准限量
食品安全标准限量一、修订目的及修订原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是食品安全通用标准,对保障食品安全、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维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根据最新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结果,结合国际近年来污染物管理动态及标准跟踪评价意见对该标准进行修订。
修订工作坚持以保障公众健康为目的,重点对我国居民健康构成较大风险的食品污染物和对居民膳食暴露量有较大影响的食品种类设置限量规定;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参考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食品中污染物标准制定原则,结合污染物风险监测数据和暴露评估结果,确定污染物及其在相关食品中的限量。
修订工作充分考虑我国实际污染情况及行业生产经营状况,兼顾行业发展和监管需要,将源头污染控制和生产过程控制相结合,重点对食品原料中污染物进行控制,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国内外标准概况食品中污染物是食品在生产(包括农作物种植、动物饲养)、加工、包装、贮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产生的或由环境污染带入的、非有意加入的化学性危害物质。
例如,有害元素(如铅、镉、汞、砷)和工业化学品污染(如多氯联苯),食品生产、加工和烹调过程中形成的有机污染物(如苯并[a]芘、N-二甲基亚硝胺和3-氯-1,2-丙二醇),食品包装材料带来的污染(如锡),自然界的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如黄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
食品中污染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
国际上通常将常见的食品污染物在各种食品中的限量要求,统一制定公布为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
如CAC制定的《食品和饲料中污染物和毒素通用标准》,涉及食品污染物、毒素和放射性核素限量规定;欧盟委员会、澳新食品标准局等都专门制定了食品中特定金属和非金属污染物、天然毒素限量。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规定了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规定了除生物毒素和放射性物质以外的化学污染物限量要求。
食品质检中的关键指标和标准
食品质检中的关键指标和标准在保障食品安全的过程中,食品质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食品质检的目标是确保食品的安全、卫生和质量,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食品质检机构在检测食品时会依据一系列关键指标和标准进行评估和判定。
本文将探讨食品质检中的关键指标和标准。
一、微生物指标微生物是食品中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
其中,主要包括致病菌、腐败菌和变质菌。
食品质检中,常用的微生物指标包括总菌落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这些指标的检测有助于判断食品是否受到污染或变质,从而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二、重金属残留食品中的重金属残留是一种常见的污染问题。
重金属如铅、镉、汞等无法被人体代谢,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食品质检中,会对食品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试,并根据国家标准判断其是否超标。
三、农药残留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农业生产中常使用农药。
然而,农药在作物上残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食品质检中通常会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常用的农药残留指标包括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等。
四、添加剂使用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质量、增加食品的色泽、香味和保持食品的新鲜度而添加的物质。
然而,过量或不当使用食品添加剂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食品质检中,会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种类、含量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五、非法添加物检测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有些食品生产者可能会非法添加一些不合规的物质,如瘦肉精、苏丹红等。
这些非法添加物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食品质检中会加强对食品中的非法添加物的检测工作,保障食品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六、营养成分分析食品的营养成分分析是了解食品营养价值的重要手段。
食品质检中,常常会对食品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如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维生素含量等。
这有助于了解食品的营养价值,并指导消费者选择适合自己的食品。
食品中微生物限量标准
食品中微生物限量标准
食品中微生物限量标准是对食品中生物性污染物含量的限定。
它既能保障食品
安全,又能把控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是国家标准规定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微生物限量标准根据食品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特征,分别针对食品及其原材料
和加工品,制定极限限量值,以控制食品污染。
营养价值,以及保持食品的长期新鲜度。
微生物限量标准分为总菌数限量和大肠埃希菌群(ESP)限量。
总菌数限量是
指针对开封食品中一定样本容量中,检测到的微生物活体总数,一般分为两种:非标准限量和标准限量。
ESP限量,主要指大肠埃希菌群的限定,以大肠菌株来衡量该类微生物的活力,主要检测冷冻,冷藏和回温食品,大肠菌群有极限限量值。
微生物限量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食品质量的确定依据。
由于食品的安
全性和品质都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因此,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维护消费者权益至关重要。
食品农产品检测常见检测项目及检测指标
食品农产品检测常见检测项目及检测指标广电计量杜亚俊微生物及生物毒素检测能力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菌、金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溶血性链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氏菌、阪崎肠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蜡样芽胞杆菌、双歧杆菌、克雷伯氏菌、变形杆菌、霍乱弧菌、黄曲霉毒素(M1、B1、B2、G1、G2)、赭曲霉毒素、展青霉素、T-2 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等。
营养成份及常规理化营养成分检测能力中国营养标签(1+4)、美国营养标签(1+14)、香港营养标签(1+7)、台湾营养标签(1+6)等。
常规理化检测能力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钠、膳食纤维、营养强化剂、水分、灰分、总灰分、总糖、粗纤维、非脂乳固体、折光指数、旋光度、淀粉、酸碱度、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挥发性盐基氮、氨氮、全氮、固形物、过氧化值、pH 值、酸价、粘性胆固醇、二氧化硫、葡萄糖、果糖、蔗糖、脂肪酸、相对密度、净含量、二氧化碳、碘值、游离碱度、游离脂肪酸、咖啡碱、咖啡因、脲酶、电导率、牛磺酸、皂化值、不皂化物、不溶性杂质、总酯、羰基价、感官、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D 等。
重金属及微量元素检测能力钾、钙、钠、镁、铝、铜、锌、铁、锰、硒、锡、锑、碘、铅、总砷、无机砷、汞、镉、铬、硒、氟、磷、锗、锂、锶、镍、银、钴等。
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及接触材料食品添加剂检测能力糖精钠、安赛蜜、甜蜜素、阿斯巴甜、山梨酸钾、苯甲酸钠、丙酸钙、栀子黄、柠檬黄、日落黄、苋菜红、胭脂红、亮蓝、诱惑红、酸性红、新红、碱性橙、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2,6- 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 、脱氢乙酸、没食子酸丙酯、氨基乙酸、二氧化钛、咖啡因、抗坏血酸、滑石粉、纳他霉素、亚硝酸盐等。
非法添加检测能力硼砂、罂粟碱、吗啡、那可丁、可待因、蒂巴因、瘦肉精、苏丹红Ⅰ - Ⅳ、孔雀石绿、皮革水解物、三聚氰胺、罗丹明B 等。
检测国家限量标准
序号 名称
面粉过氧化苯 甲酰 5mg/kg 14 面粉溴酸钾 10% 15 果糖·葡萄糖 1% 16 蜂蜜中蔗糖 0.02g/100g 17 过氧化值 1mg/kg 18 硫氢酸钠 0.01g/kg 19 山梨酸钾 0-2g/kg 0-100mg/kg 0-0.5g/100g 植物原油 食用植物油 牛奶 奶粉 酱油、醋、果酒、葡萄 酱油、醋<1.0g/kg 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酒、蜜饯、凉果、饮料 果酒、葡萄酒<0.6g/kg 类(除包装饮用水类) 蜜饯、凉果、饮料类(除包装 饮用水类)<0.5g/kg 液体奶 / / 不得检出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 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 ≦0.25g/100g GB276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0-10% 蜂蜜 ≤5% GB18796-2005《蜂蜜》 0-100% 0-200mg/kg
检测下限
20mg/kg
检测范围
0-250mg/kg 面粉 面制品 面粉 0mg/kg
国标名称
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13
不得检出
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60%
GB18796-2005《蜂蜜》
0.01% 20 食品中尿素
0-0.2%
食品限量标准
食品限量标准
食品限量标准是指针对食品中残留的化学物质、重金属、微生物等有害物质所
制定的最大允许限量。
这些限量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食品限量标准是国家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的重要手段,也是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者必须严格遵守的法律规定。
首先,食品限量标准的制定是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的。
在制定食品限量标
准时,相关部门会对不同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以及在食品中的残留情况。
同时,还会考虑到不同人群的摄入量、饮食习惯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最大允许限量。
其次,食品限量标准的执行对于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他
们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食品限量标准进行生产和经营,保证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量不超过规定的限量。
这不仅是对企业自身质量管理的要求,也是对消费者健康负责的表现。
只有通过严格执行食品限量标准,才能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另外,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也要关注食品限量标准。
他们可以通过查看食品包
装上的标签信息,了解食品中有害物质的限量情况,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
同时,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食品,选择有资质的品牌和商家,提高食品安全保障。
总的来说,食品限量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法律规定,对于食品生产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严格执行和遵守食品限量标准,才能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食品限量标准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薄壁产品菌落总数检测标准最新
薄壁产品菌落总数检测标准最新1、膨化食品:膨化食品的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00cfu/g,大肠菌群不得超过90MPN/100g。
2、固体饮料:固体饮料产品的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0cfu/g,大肠菌群应不得超过90MPN/100g,霉菌不得超过50cfu/g。
3、糕点、面包、月饼:月饼产品中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500cfu/g,大肠菌群不得超过30MPN/100g,霉菌不得超过100cfu/g。
蛋糕产品中的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00cfu/g,大肠菌群不得超过300MPN/100g,霉菌不得超过150cfu/g。
4、食醋:食醋中的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00cfu/mL。
5、饼干:非夹心饼干的菌落总数不得超过750cfu/g,夹心饼干的菌落总数不得超过2000cfu/g,饼干产品的葡菌计数不得超过50cfu/g。
6、灭菌乳:灭菌乳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cfu/g,大肠菌群不得超过3MPN/100g。
7、冷冻饮品:含淀粉或果类的冷冻饮品菌落总数不得超过3000cfu/g,大肠菌群不得超过100MPN/100g,含乳蛋的冷冻饮品的菌落总数不得超过25000cfu/g,大肠菌群不得超过450MPN/100g。
8、蜜钱:蜜钱食品中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0cfu/g,葡菌不得超过50cfu/g。
9、调味品:鸡精调味料中大肠菌群不得超过90MPN/100g。
10、瓶装水:饮用纯净水的菌落总数不得超过20cfu/ml,大肠菌群不得超过3MPN/100ml。
瓶(桶)装饮用水的菌落总数不得超过50cfu/ml,大肠菌群不得超过3MPN/100ml。
天然矿泉水的菌落总数不得超过50cfu/ml,大肠菌群应为0。
食品限量标准
食品限量标准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食品限量标准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食品限量标准是指对食品中某些有害物质的含量进行限制,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食品限量标准的制定是经过科学研究和实践验证的,是为了确保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食品限量标准的制定是基于食品安全的考量,旨在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激素、食品添加剂等。
这些物质如果超出一定限量,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制定食品限量标准,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严格控制,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食品限量标准的制定需要科学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持。
在制定食品限量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以及食品生产加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群对有害物质的敏感程度,制定相应的限量标准。
这样才能确保食品限量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食品限量标准的执行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测。
一旦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超出限量标准,相关部门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这些食品流入市场,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确保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会出现有害物质超标的情况。
食品限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只有严格执行食品限量标准,才能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健康,维护食品市场的秩序。
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食品限量标准的监督和检测,确保食品安全。
同时,消费者也应增强食品安全意识,选择合格的食品,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综上所述,食品限量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其制定和执行对保护消费者健康至关重要。
相关部门和消费者都应加强对食品限量标准的重视,共同维护食品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
食品限量标准
食品限量标准食品限量标准是指对食品中某些特定物质的最大容许量,它是保障食品安全和保护消费者健康的重要措施。
食品中存在着各种化学物质和微生物,其中有些物质对人体有害,因此需要设定相应的限量标准来规范食品生产和销售。
本文将围绕食品限量标准展开讨论,介绍其意义、制定原则及相关管理政策。
首先,食品限量标准的制定意义重大。
它可以保障食品安全,防止因食品中有害物质超标而导致的食品中毒和慢性疾病。
同时,限量标准也是对生产企业的一种监管,可以促使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生产工艺,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此外,限量标准还可以帮助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更加放心,选择安全的食品,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其次,食品限量标准的制定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可行性、严谨性和公开透明性。
科学性是指制定限量标准必须依据科学研究和风险评估结果,确保标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可行性是指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生产技术和检测手段的可行性,保证企业能够达到标准要求。
严谨性是指标准的制定过程必须严格遵循程序,确保数据准确、可靠,不受外部干扰。
公开透明性是指制定的标准要对社会公众开放,接受监督和评价,确保公正公平。
最后,食品限量标准的管理政策包括监测检测、风险评估、标准修订和宣传教育等方面。
监测检测是保障限量标准执行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市场上食品进行抽检,及时发现超标产品,保障消费者权益。
风险评估是指定期对限量标准进行评估,根据最新科学研究结果修订标准,确保标准与时俱进。
标准修订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需要充分考虑食品生产技术和监测手段的发展,及时修订和完善标准。
宣传教育是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了解,促进全社会形成食品安全的共识。
综上所述,食品限量标准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制定合理的限量标准,严格执行管理政策,加强监测检测和风险评估,宣传教育消费者,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铝方法检出限0.5ug
总砷检出限0.01 mg/kg
无机砷检出限固体试样:0.04mg/kg 液体试样:0.004mg/L
铅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为5ug/kg铅氢化物法检出限固体试样:5ug/kg 液体试样:1ug/kg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为0.1mg/kg
镉检出限量为1.2ug/kg
汞检出限0.15ug/kg
锰检出限0.1ug/kg
亚硫酸盐方法检出浓度为1mg/kg
脱氢乙酸检出限果汁为2.0mg/kg,腐乳、酱菜为8.0mg/kg
六六六、滴滴涕检出限为0.005mg/kg
糖精钠进样量为10uL时检出量为1.5ng
山梨酸、苯甲酸最低检出量为1 mg/kg
亚硝酸盐检出限为1 mg/kg
色素:柠檬黄检出限0.16 mg/kg
日落黄检出限0.28 mg/kg
胭脂红检出限0.32 mg/kg
苋菜红检出限0.24 mg/kg
亮蓝检出限1.04 mg/kg
总砷检出限0.01 mg/kg 铅氢化物法检出限固体试样:5ug/kg
镉检出限量为1.2ug/kg
汞检出限0.15ug/kg 过氧化苯甲酰检出限0.5mg/kg
判定监督检验
经抽样检验,产品实物质量不合格,标签不合格,综合判定为不合格。
经抽样检验,产品实物质量不合格,标签合格,综合判定为不合格。
经抽样检验,产品实物质量不合格,标签合格,综合判定为不合格。
经抽样检验,产品实物质量合格,标签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
GB 7718-2004
(委托)经抽样检验,该批产品符合xx标准,综合判定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