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康熙帝的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乾盛世究竟盛于何处

城桥中学金菊香

一、背景:

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治世。它包括清朝时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从公元1662年起,到公元1795年止,历时130多年,在此期间,由于统治者相继施行一系列缓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措施,保证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社会安定,劳动人民得以安心生产,从而使社会经济从明末清初战争的疮痍中恢复过来,并迅速发展,登上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治世局面,清朝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同学们学了课文后,提出了许多问题,有的说是“盛世”辉煌,有的说是夕阳残照,同学们在课堂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过程:

自从学到了明清时代的历史,我们心中不免产生许多质疑,尤其是对康乾盛世的描述,我们对此有不同之见。

“盛世”辉煌

1、康雍乾三朝治国方略及政策长期保持了连续性,互为继承,各有发展。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统治集团长期稳定,政局平稳,内部矛盾和斗争很快被化解,于大局并无防碍。历史证明,维持统治集团内部的一致性与稳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是康乾盛世形成的主要原因。

2、经济指数,无疑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首要标准。康雍乾三朝的经济主要是农业经济究竟发展到何种水平,可以从耕地、粮食产量、人口与人均产值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财政保持增长的势头,其财力雄厚更显示其经济繁荣的程度。顺治时,入不敷出,根本无积蓄。康熙时,前中期呈增长态势,至晚年,由于钱粮亏空,库存银仅有800万两。雍正时大力整顿,雍正五年(1727年)已增至5000万两。而乾隆时,常年保持在8000万两上下。国家财政充足,施惠于民,实行大规模蠲免钱粮。

3、康雍乾三朝开疆拓土,中国疆域再次扩大,远迈汉唐,亦超越元代。清代中国的疆域,其东北地区,北起自外兴安岭以南,东北至北海,东含库叶岛;其西北地区,西至巴尔喀什湖以西;其北部地区,北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恰克图;其南部,至南沙群岛;其东部,达沿海地区。清朝盛世时疆域辽阔,形成了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

4、盛世的文化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文学艺术、史学、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各个领域,人才辈出,异彩纷呈。诸如《红楼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都成为盛世时代的文化标志。著名的考据学派即乾嘉学派独树一帜,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诗歌艺术,格调、性灵等门派纷立,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学术百家争鸣,艺术争奇斗妍,构成了一幅盛世文化繁荣昌盛的景观。

夕阳残照

1、科技落后,没有出现具有世界影响的新发明;严格的思想专制统治,制造了不少文字狱,使正在萌芽中的新鲜思想受到压制与打击,等等。

2、“闭关锁国”的政策,若不是这一自大的政策,中国在以后的路上也不会沦落到成为落后国家的惨不忍睹的地步。这闭门造车的愚蠢行为是中国的历史长云中不堪回首的一页。

3、历史已经证明,封建社会不可能有永久的盛世。当康乾盛世发展到顶峰时,也就是它衰落的开始。乾隆晚年,力求“持盈保泰”,却无法解决封建社会的固有矛盾。当嘉庆元年(1796年)乾隆把皇位禅让给嘉庆时,白莲教起义爆发,敲响了盛世的丧钟,百余年盛世就此终结,清朝在“盛世”的余辉中无可挽回地走向了衰落。

4、满清入关吞占全国以后,实际上跟元代蒙古贵族入主中原类似,造成中华文明的毁坏和全面大倒退。康熙雍正乾隆等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中止了明代以来的西学东渐;对内大兴文字狱,扼杀了科技文艺事业的进步。因此,所谓“康乾盛世”时期中国逐步落后于西方,并不值得自吹自擂、引以为光荣和“民族骄傲”,而必须深入清算,总结历史教训。直到如今,它的后遗症仍然阻碍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

总结: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将汉朝、唐朝、元朝以来的中国版图从此固定下来,为多民族的现代中国疆域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形成了为后人称颂的“康雍乾”之世。

但封建制度的没落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为了加强统治,清庭大兴文字狱,禁锢人们的思想,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都注定了它的悲剧结局。

封建社会的闭关锁国,重农轻商,轻视科学,都注定着它必将走向灭亡。而清代以康雍乾三朝的文字狱为代表的严厉的禁锢思想,更加速了这个封建王朝的灭亡。

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等一系列的挫败,陷入了一种停滞的状态。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致使封建制度走向灭亡,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思想等方面都产生了激烈的变化。

三、反思:

1、处理好“活”与“实”,达到“鱼”与“熊掌”兼得

《课程标准》强调“三维目标”的落实,没有说哪一个重要哪一个不重要。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大家都很明白,很实在,活动只是形式;学习才是内容。只有实实在在的掌握知识,以知识为载体求得实实在在的能力,在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中,又实实在在地陶冶纯真的品格、美好的性情、突出的特色和感悟到学习的方法。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处理不好,学生活动就是表皮的,肤浅的,不能上升到思维领域。

2、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

“兴趣是最好地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心理,煽动学生的情绪,《课程标准》也指出: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师与学生更多的是沟通,理解,互取长短,互为镜鉴的关系,因此,师生的、生生的相互交流与相互感动,是教学中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键因素。因而要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受到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