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少数民族人口构成表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及特点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及特点(1)回族人口最多在上海的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数在2万人以上的有回族(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28.3%)、土家族(12.2%)、苗族(11.4%)、满族(9.1%)和朝鲜族(8.1%)。
人口数在20000人以下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壮族、蒙古族、侗族、彝族、布依族和维吾尔族。
其他民族人口都在5000人以下,有的民族甚至只有几个人(见表2)。
表2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数变化单位:人(2)少数民族人口从中心区向郊区扩散从区域分布来看,除黄浦区、卢湾区和静安区少数民族人口有所下降外,其他区县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与中心城区相比,郊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更加明显。
与2000年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增量超过1万人的区有浦东新区、闵行区、嘉定区、松江区和青浦区,其中增量最大的是浦东新区,增加了4.3万人,目前浦东新区是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比重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21.2%。
增幅最大的区是松江区,增长了16倍以上。
不包括浦东新区在内的郊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为49.7%,比2000年提高23.4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向郊区扩散的趋势十分明显(见图1)。
图1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分布二、少数民族人口构成概况1、性别比相对均衡2010年,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0.58,比全市人口性别比低5.61,比“五普”时少数民族人口性别比高4.34。
2、少数民族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降一升”的趋势,即0~14岁和65岁以上人口比重比“五普”时分别下降2.7个和4.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则上升了6.8个百分点。
少数民族人口老少比为29.9%,与全市总人口的老少比117.6%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在年龄结构上比较年轻,其老龄化程度远低于全市总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见表3)。
表3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和全市人口年龄构成比较单位:%3、少数民族中外来人口比重较大少数民族人口中外来人口所占比重为64.4%,高于全市39%的总体水平(见图2)。
上海民族分布
上海民族分布简介一:上海简介首先,上海简称“沪”或“申”,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地处长江入海口,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
上海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
江南传统吴越文化与西方传入的工业文化相融合形成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上海人多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
早在宋代就有了“上海”之名,1843年后上海成为对外开放的商埠并迅速发展成为远东第一大城市,今日的上海已经成功举办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大型国际活动。
上海辖15个市辖区、1个县,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
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暖夏凉。
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约4℃,通常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约28℃。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会展和航运中心之一。
2014年上海GDP 总量居中国城市第一,亚洲第二。
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个良好的滨江滨海国际性港口。
上海也是中国大陆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在地。
上海与江苏、浙江、安徽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二:上海行政区划分三:上海少数民族概况截至2014年底,本市少数民族实有人口总数为42.17万人,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最多的是回族,有11.41万人。
上海是我国少数民族散居地区。
在其7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移民,以其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和汉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上海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共同发展了上海日益发达的经济,共同缔造了上海--这颗镶嵌在祖国版图上的东方明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一样,翻身当了国家的主人。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使少数民族充分感受到了民族大家庭的温暖,许多原先隐瞒民族成分的少数民族人土消除了顾虑,恢复了本来的民族成分;上海因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从各地大量引进各类人才,其中包括了许多少数民族人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来上海经商、求学以及婚嫁来沪的少数民族人数日益增多。
上海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上海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体市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12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注1):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注2)为23019148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673773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6281414人,增长37.53%。
平均每年增加628141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24%。
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8977000人,占39.00%,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46492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512078人,增长159.08%。
平均每年增加551208人,年平均增长率为9.99%。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8251160户,家庭户人口为20581448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9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79人减少0.3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1854752人,占51.50%;女性人口为11164396人,占48.50%。
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68上升为106.18。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985634人,占8.63%;15-64岁的人口为18703674人,占81.2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329840人,占10.1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6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9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1.34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2743327人,占98.80%;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75821人,占1.20%。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简表
31
柯尔克孜族
160823
新疆
32
达斡尔族
132394
内蒙古、黑龙江等地
33
景颇族
132143
云南
34
毛南族
107166
广西
35
撒拉族
104503
青海、甘肃等地
36
布朗族
91882
云南
37
塔吉克族
41028
新疆
38
阿昌族
33936
云南
39
普米族
33600
云南
40
鄂温克族
30505
4
苗族
8940116
贵州、云南、湖南、四川、广西、湖北等地
5
维吾尔族
8399393
新疆
6
土家族
8028133
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7
彝族
7762272
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8
蒙古族
5813947
内蒙古、辽宁、新疆、黑龙江、吉林、青海、河北、河南等地
9
藏族
5416021
西藏及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
10
布依族
297140293
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12
瑶族
2637421
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地
13
朝鲜族
1923842
吉林、黑龙江、辽宁等地
14
白族
1858063
云南
15
哈尼族
1439673
云南
16
哈萨克族
1250458
新疆
17
黎族
1247814
上海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上海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统计局•【公布日期】2011.05.03•【字号】•【施行日期】2011.05.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上海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体市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12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注1):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注2)为23019148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673773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6281414人,增长37.53%。
平均每年增加628141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24%。
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8977000人,占39.00%,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46492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512078人,增长159.08%。
平均每年增加551208人,年平均增长率为9.99%。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8251160户,家庭户人口为20581448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9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79人减少0.3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1854752人,占51.50%;女性人口为11164396人,占48.50%。
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68上升为106.18。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985634人,占8.63%;15-64岁的人口为18703674人,占81.2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329840人,占10.1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6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9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1.34个百分点。
上海少数民族概要情况介绍
上海少数民族概要情况介绍2015-12-07截至2014年底,本市少数民族实有人口总数为42.17万人,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最多的是回族,有11.41万人。
上海是我国少数民族散居地区。
在其7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移民,以其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和汉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上海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共同发展了上海日益发达的经济,共同缔造了上海--这颗镶嵌在祖国版图上的东方明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一样,翻身当了国家的主人。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使少数民族充分感受到了民族大家庭的温暖,许多原先隐瞒民族成分的少数民族人土消除了顾虑,恢复了本来的民族成分;上海因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从各地大量引进各类人才,其中包括了许多少数民族人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来上海经商、求学以及婚嫁来沪的少数民族人数日益增多。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在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政治权利、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教育、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诸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党的民族政策得到了落实。
上海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少数民族在传统经营的清真饮食店、手工艺工场等基础上,先后创办了上海穆斯林开发公司、上海民族旅行社、上海明珠大饭店等经济实体;同时,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涌现出了一批少数民族优秀企业家。
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也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得到了健康有序的发展。
回民中学是上海唯-一所以招收回、藏、满、蒙古等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寄宿制完全中学。
共康、七宝等、中学分别开设了西藏班和新疆班。
同时,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水产大学、上海行政管理学校等自20世纪50年代起相继办起了民族班,培养了一批文艺、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少数民族人才。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的文化素质逐年提高,人才荟萃,他们活跃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等各个领域,为上海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分析
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分析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
在众多的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也是城市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的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从民族类别来看,涵盖了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
其中,壮族、回族、满族、维吾尔族等人数相对较多。
少数民族人口在上海的分布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在一些区域,由于特定的经济、文化或社会因素,少数民族人口相对集中。
比如在某些商业繁华的区域,或者是具有特定产业优势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会因为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而聚集。
少数民族人口流入上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拥有丰富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吸引着大量少数民族同胞前来寻求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其次,上海的教育资源优质,不少少数民族家庭为了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而选择在上海定居。
再者,上海的城市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能够接纳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这也为少数民族人口的流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这些常住少数民族人口为上海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经济领域,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为上海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许多少数民族同胞在商业、服务业等领域发挥着自己的专长,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文化方面,他们带来了各自民族独特的文化元素,丰富了上海的文化内涵。
比如在艺术、音乐、舞蹈等领域,少数民族的文化表现形式为上海的文化艺术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同时,上海也为少数民族人口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服务保障。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例如,在教育方面,为少数民族子女提供教育优惠政策,保障他们能够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
在就业方面,积极推动少数民族就业创业,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支持。
然而,在少数民族人口融入上海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语言交流可能存在一定障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文化差异有时也会导致一些误解和不适应。
上海民族
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对居住在上海半年以上的少数民族作了统计。
上海现有53个少数民族(缺阿昌族、德昂族),共有103639人。
其中,人数超过万人有回族,人数在千人以上还有满族、蒙古族、土家族、朝鲜族、苗族、壮族、侗族、维吾尔族、藏族、彝族等10个民族;人数在百人以上还有布依族、畲族、瑶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土族、仡佬族、锡伯族、达斡尔族、水族等11个民族;人数在十人以上还有黎族、仫佬族、佤族、门巴族、纳西族、俄罗斯族、哈萨克族、羌族、高山族、鄂温克族、拉祜族、傈僳族、塔吉克族、东乡族、独龙族、鄂伦春族、撒拉族、毛南族、赫哲族、布朗族等20个民族;人数在十人以下有基诺族、裕固族、京族、柯尔克孜族、普米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景颇族、珞巴族、怒族、保安族等11个民族。
上海有哪几个民族
上海有哪几个民族截至2014年底,本市少数民族实有人口总数为42.17万人,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最多的是回族,有11.41万人。
上海是我国少数民族散居地区。
在其7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移民,以其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和汉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上海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共同发展了上海日益发达的经济,共同缔造了上海--这颗镶嵌在祖国版图上的东方明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一样,翻身当了国家的主人。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使少数民族充分感受到了民族大家庭的温暖,许多原先隐瞒民族成分的少数民族人土消除了顾虑,恢复了本来的民族成分;上海因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从各地大量引进各类人才,其中包括了许多少数民族人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来上海经商、求学以及婚嫁来沪的少数民族人数日益增多。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在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政治权利、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教育、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诸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党的民族政策得到了落实。
上海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少数民族在传统经营的清真饮食店、手工艺工场等基础上,先后创办了上海穆斯林开发公司、上海民族旅行社、上海明珠大饭店等经济实体;同时,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涌现出了一批少数民族优秀企业家。
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也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得到了健康有序的发展。
回民中学是上海唯-一所以招收回、藏、满、蒙古等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寄宿制完全中学。
共康、七宝等、中学分别开设了西藏班和新疆班。
同时,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水产大学、上海行政管理学校等自20世纪50年代起相继办起了民族班,培养了一批文艺、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少数民族人才。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的文化素质逐年提高,人才荟萃,他们活跃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等各个领域,为上海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1441016孙楠,上海市人口数量及结构变化
11441016孙楠,上海市⼈⼝数量及结构变化上海市⼈⼝数量及结构变化(参考:第六次⼈⼝普查资料)11441016孙楠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1⽇零时为标准时点进⾏了第六次全国⼈⼝普查。
在国务院、市政府的统⼀领导和全体市民的⽀持配合下,通过全市12万普查⼯作⼈员的艰苦努⼒,圆满完成了⼈⼝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数量及结构变化如下:⼀、全市常住⼈⼝全市常住⼈⼝(注2)为23019148⼈,同第五次全国⼈⼝普查2000年11⽉1⽇零时的16737734⼈相⽐,⼗年共增加6281414⼈,增长37.53%。
平均每年增加628141⼈,年平均增长率为3.24%。
全市常住⼈⼝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为8977000⼈,占39.00%,同第五次全国⼈⼝普查2000年11⽉1⽇零时的3464922⼈相⽐,⼗年共增加5512078⼈,增长159.08%。
平均每年增加551208⼈,年平均增长率为9.99%。
⼆、家庭户⼈⼝全市常住⼈⼝中,共有家庭户8251160户,家庭户⼈⼝为20581448⼈,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为2.49⼈,⽐2000年第五次全国⼈⼝普查的2.79⼈减少0.3⼈。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中,男性⼈⼝为11854752⼈,占51.50%;⼥性⼈⼝为11164396⼈,占48.50%。
常住⼈⼝性别⽐(以⼥性为100,男性对⼥性的⽐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普查的105.68上升为106.18。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中,0-14岁的⼈⼝为1985634⼈,占8.63%;15-64岁的⼈⼝为18703674⼈,占81.25%;65岁及以上的⼈⼝为2329840⼈,占10.1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普查相⽐,0-14岁⼈⼝的⽐重下降3.63个百分点,15-64岁⼈⼝的⽐重上升4.9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的⽐重下降1.34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市常住⼈⼝中,汉族⼈⼝为22743327⼈,占98.80%;各少数民族⼈⼝为275821⼈,占1.20%。
上海少数民族概要情况介绍
上海少数民族概要情况介绍2015-12-07截至2014年底,本市少数民族实有人口总数为42.17万人,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最多的是回族,有11.41万人。
上海是我国少数民族散居地区。
在其7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移民,以其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和汉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上海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共同发展了上海日益发达的经济,共同缔造了上海--这颗镶嵌在祖国版图上的东方明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一样,翻身当了国家的主人。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使少数民族充分感受到了民族大家庭的温暖,许多原先隐瞒民族成分的少数民族人土消除了顾虑,恢复了本来的民族成分;上海因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从各地大量引进各类人才,其中包括了许多少数民族人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来上海经商、求学以及婚嫁来沪的少数民族人数日益增多。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在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政治权利、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教育、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诸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党的民族政策得到了落实。
上海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少数民族在传统经营的清真饮食店、手工艺工场等基础上,先后创办了上海穆斯林开发公司、上海民族旅行社、上海明珠大饭店等经济实体;同时,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涌现出了一批少数民族优秀企业家。
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也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得到了健康有序的发展。
回民中学是上海唯-一所以招收回、藏、满、蒙古等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寄宿制完全中学。
共康、七宝等、中学分别开设了西藏班和新疆班。
同时,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水产大学、上海行政管理学校等自20世纪50年代起相继办起了民族班,培养了一批文艺、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少数民族人才。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的文化素质逐年提高,人才荟萃,他们活跃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等各个领域,为上海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上海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手册
静安区 普陀区 闸北区 虹口区 杨浦区 闵行区 宝山区 嘉定区 浦东新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县
246788人 1288881人 830476人 852476人 1313222人 2429372人 1904886人 1471231人 5044430人 732410人 1582398人 1081022人 1083463人 703722人
21.7
6.8
16.1
6.4
15.3
6.2
12.1
6.3
5.8
7.1
5.5
5.8
7.0
6.1
7.1
5.1
单位:‰ 自然增长率
14.9 9.7 9.1 5.8 -1.3 -0.3 0.9 2.0
人口自然增长变化
(‰)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25
20
15
10
5
0
-5 1964 1982 1987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年)
上海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0.58个百分点。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 程度的人口为5053071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 程度的人口为4826118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8393031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115642人(以 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 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 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0940人上升为21952人;具有高 中文化程度的由23018人下降为20966人;具有初中文化 程度的由36803人下降为36461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 由18934人下降为13535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 人)为631018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 文盲人口减少262600人,文盲率(注3)由5.34 %下降 为2.74%,下降2.60个百分点。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与结构分析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与结构分析2000年以来,随着上海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来上海工作、学习、定居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少数民族的总量与分布1、少数民族人口快速增长,占总人口比重提高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资料显示,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27.56万人(不包括其他未识别的民族和外国人入籍中国的人口),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的10.36万人增加了17.2万人,增长165.9%(见表1),大大高于全市人口增长速度,各个民族的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从人口比重来看,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1.2%,与“五普”的0.6%相比明显提高。
目前,上海少数民族个数达到55个,覆盖了国内所有少数民族。
表1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总量情况2、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及特点(1)回族人口最多在上海的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数在2万人以上的有回族(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28.3%)、土家族(12.2%)、苗族(11.4%)、满族(9.1%)和朝鲜族(8.1%)。
人口数在20000人以下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壮族、蒙古族、侗族、彝族、布依族和维吾尔族。
其他民族人口都在5000人以下,有的民族甚至只有几个人(见表2)。
表2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数变化单位:人(2)少数民族人口从中心区向郊区扩散从区域分布来看,除黄浦区、卢湾区和静安区少数民族人口有所下降外,其他区县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与中心城区相比,郊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更加明显。
与2000年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增量超过1万人的区有浦东新区、闵行区、嘉定区、松江区和青浦区,其中增量最大的是浦东新区,增加了4.3万人,目前浦东新区是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比重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21.2%。
增幅最大的区是松江区,增长了16倍以上。
不包括浦东新区在内的郊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为49.7%,比2000年提高23.4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向郊区扩散的趋势十分明显(见图1)。
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分析
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分析2篇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分析(一)近年来,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呈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
本文将从人口数量、分布情况和社会融合等方面对此进行分析。
首先,就人口数量来看,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逐年增加。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从2010年至今,上海市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持续增长,这与上海市持续吸引外来人口、推动经济发展的态势相吻合。
少数民族人口的增加既是上海市多元文化的体现,也是城市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反映。
其次,就分布情况而言,上海市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区和远郊区县。
由于上海市的景观、福利和经济环境等因素,较多的少数民族选择居住在城区,尤其是浦东新区、徐汇区和长宁区等地。
而一些拥有大型工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区的远郊区县,也会吸引一些少数民族移居到此工作和生活。
这种分布情况反映了上海市的区域发展差异以及就业机会的分布不均。
最后,就社会融合而言,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在经济、教育和文化领域取得了积极的成绩。
随着政府对少数民族权益的保护和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上海市的少数民族人口在就业、教育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和权益保障。
这些积极变化使得少数民族人口更好地融入社会,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与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需求密切相关。
他们在人口数量、分布情况和社会融合等方面都呈现出积极的态势,为上海市的多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分析(二)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就业状况、教育水平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对此进行分析。
首先,就就业状况来看,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在就业方面普遍面临一定的困境。
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存在,少数民族人口在求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
此外,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可能由于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的限制,只能从事一些低收入的劳动力工作。
这导致了一部分少数民族人口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弱。
上海少数民族分部
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上海仅缺其二
东方网12月30日消息:近十年来,上海少数民族人口规模扩大了三分之二,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上海已有53个。
上海在经济文化繁荣的同时,也充分展现了各民族大团结的景象。
这是市统计局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的一条喜人讯息。
在上海的53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数排在前三位的是回族、满族、蒙古族。
此外,人数在5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还有土家族、朝鲜族、苗族、壮族、侗族、维吾尔族、藏族、彝族、布依族、畲族、瑶族、白族。
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上海目前仅缺阿昌族和德昂族;浦东新区已成为全市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一个区,比重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