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基础 ppt课件
![中医护理基础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59b59a941ea76e59fa0407.png)
扶正祛邪的运用原则
1、扶正法 2、祛邪法 3、扶正与祛邪兼用 4、先扶正后祛邪 5、先祛邪后扶正
(1)扶正法
适用于单纯正气虚而无外邪者,或邪气不盛的虚 证。扶正可使正气加强,有助于机体抗御和祛除 病邪。
如:气虚、阳虚病人,应采取补气、补阳的方法 进行治疗和护理。阳虚病人多怕冷,护理时应加 衣、避风寒,尽量安排在阳面病房等。
护理原则包括:
2.1 扶正祛邪的护理原则
2.2
护病求本的护理原则
2.3 标本缓急的护理原则
2.4 三因制宜的护理原则
2.5 预防为主的护理原则
2.1 扶正祛邪的护理原则
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邪正关系来说,是正 气与邪气矛盾双方互相斗争的过程。邪正斗争的 胜负决定着疾病的进退,邪胜于正则病进,正胜 于邪则病退。那么什么是正气?什么是邪气?
(3)、扶正与祛邪兼用
是既扶正又祛邪,根据病人的病情确定扶正与祛 邪的比重。适用于正虚邪实的病证。两者同时兼 用则扶正不留邪,祛邪又不会伤正。但要分清病 情是以正虚为主,还是以邪实为主,在以正虚较 急重时,应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在以邪实为主 时,要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
1.1.3 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是在中医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
病机、辨证施治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是运
用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整体观念指导临床疾病的护理,就是
整体护理。整体护理的特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和自然是统一的。
整体护理的原则符合治则的要求:人不仅仅表现在口腔内有溃疡、糜烂,同时 有心火亢盛移热于小肠的症状,如心胸烦热、小便短赤等, 在护理时应以清心热泻小汤火为原则制定护理措施。 这说明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局部与整体是辨证的统 一体。所以,在护理病人时,根据其表现于外的面、鼻、 口、唇、爪、发的变化,可知其内在脏腑的病变情况,指 导我们全面观察病情,包括病人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 树立整体观念,进行整体护理。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cfcb59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e.png)
中医护理注重个体化,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内部各脏腑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护理时要综合考 虑。
中医护理注重自然疗法,如针灸、推拿、拔罐等,通过调节人体自身机制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 病的目的。
注重养生
中医护理强调饮食调理,注重食物的性味与营养
常用方法:太极 拳、八段锦、五 禽戏等
针灸推拿
针灸:通过针刺 或艾灸刺激穴位, 调和气血、平衡 阴阳,达到治疗
疾病的目的。
推拿:运用手法 在人体一定部位 或穴位上施加压 力,促进气血流 通、舒筋活络, 达到缓解疼痛、 改善肌肉疲劳等
作用。
中医护理的特 色
个性化护理
中医护理强调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内部各脏腑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需全面调理以维 持平衡。
中医护理强调预防为主,通过饮食调理、运动锻炼、情志调护等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中医护理注重自然疗法,如针灸、推拿、拔罐等,以非药物疗法缓解病痛,提高机体免疫力。
预防为主
中医护理强调预防为主,注重养生保健,通过调整饮食、运动等方式预防疾病。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 点
汇报人:
目录
01 中医护理的理念
02 中医护理的方法
03 中医护理的特色
04 中医护理的应用
05 中医护理的未来发展
中医护理的理 念
以人为本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中医护理强调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和病情等因素制定个性 化的护理方案。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内部各脏腑器官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的,需要全面调理,达到阴阳平衡。
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内部各脏腑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护理时要综合考 虑。
中医护理注重自然疗法,如针灸、推拿、拔罐等,通过调节人体自身机制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 病的目的。
注重养生
中医护理强调饮食调理,注重食物的性味与营养
常用方法:太极 拳、八段锦、五 禽戏等
针灸推拿
针灸:通过针刺 或艾灸刺激穴位, 调和气血、平衡 阴阳,达到治疗
疾病的目的。
推拿:运用手法 在人体一定部位 或穴位上施加压 力,促进气血流 通、舒筋活络, 达到缓解疼痛、 改善肌肉疲劳等
作用。
中医护理的特 色
个性化护理
中医护理强调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内部各脏腑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需全面调理以维 持平衡。
中医护理强调预防为主,通过饮食调理、运动锻炼、情志调护等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中医护理注重自然疗法,如针灸、推拿、拔罐等,以非药物疗法缓解病痛,提高机体免疫力。
预防为主
中医护理强调预防为主,注重养生保健,通过调整饮食、运动等方式预防疾病。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 点
汇报人:
目录
01 中医护理的理念
02 中医护理的方法
03 中医护理的特色
04 中医护理的应用
05 中医护理的未来发展
中医护理的理 念
以人为本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中医护理强调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和病情等因素制定个性 化的护理方案。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内部各脏腑器官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的,需要全面调理,达到阴阳平衡。
中医护理学精品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8935f210661ed9ac51f369.png)
(二)辨证施护
病、症、证 辨证与辨病
第一章 中医学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阴阳五行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一、阴阳 ~概念: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同
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阳--阴---
阴阳的相对性--阴阳的可分性--阴阳可转化----(二)~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对立统一 2、阴阳互根互用 3、阴阳消长平衡 4、阴阳的相互转化
胃--------功能:受纳与腐熟水谷,以降为
和 1、主受纳、腐熟水谷 脾胃为后天之本 2、主通降,以降为和
小肠--------功能: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1、主受盛和化物 2、泌别清浊 ‘得小便以实大便’
大肠----------功能:传导糟粕 与肺、胃的功能关连
膀胱-----------功能:贮尿与排尿 肾的气化作用
先天之精、后天之精、
肾阴与肾阳
肾主水:对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 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 调节作用。
肾主纳气:肾有攝纳肺所吸入的清气,而 调节呼吸的作用。
二、六腑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 三焦
特点:通、降 实而不能满
胆--------又属奇恒之腑 贮存和排泄胆汁,与肝、脾的关系。
• 新中国: 人才建设 中医专业学术会 内、外、妇、儿护理学等
二、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指人体自身及人与自然的完整
统一。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生理方面 (2)病理方面 (3)诊断方面 (4)治疗与护理方面
2、人与自然界的整体性 天人相应 (1)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2)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3)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4)人与社会相关
肝主疏泄:1调畅气机。2促进脾 胃消化。3调畅情志。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PPT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PPT](https://img.taocdn.com/s3/m/fb9364b167ec102de3bd8956.png)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概念
一、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概况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 证护理,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和养生等措施,并 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老、弱、幼、 残者施以护理,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概况
约距17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活和生存,在与疾病作斗 争中,逐步积累了不少护理知识。如从西安半坡村发掘的带 有门户通道房屋的遗址,说明上古人已懂得筑房可避狂风暴 雨和野兽的袭击。用兽皮和树皮作衣可避寒防邪等护理。
二、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目的要求】 熟悉:中医辨证施护的概念 了解:中医的整体观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施护
防护结合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
中医学十分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 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 割的,在功能上是互相协调、互相为用的,在病理 上是相互影响的。
是我国最早一本养生专著
清代钱襄的《待疾要语》,记载了饮食护理、生活 起居护理和老年患者的护理。
第一部中医护理学 专著。
近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清末开办的“京师同文馆”,可谓近代最早的医学 院,由各国教会合办的北京协和医科大学(1915年) 和齐鲁大学医学院(1916年)所附设的护士学校, 在全国颇有影响。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概况——辉煌时期
温病学家叶天士首创了对温病采用察舌、验齿以辨 别斑疹的护理方法。
在护理技术方面,胡正心的“凡患瘟疫之家,将初 病人之衣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的蒸气消毒法。 到清代,已知温热病人进行口腔护理和物理降温等 方法。
概念
一、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概况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 证护理,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和养生等措施,并 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老、弱、幼、 残者施以护理,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概况
约距17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活和生存,在与疾病作斗 争中,逐步积累了不少护理知识。如从西安半坡村发掘的带 有门户通道房屋的遗址,说明上古人已懂得筑房可避狂风暴 雨和野兽的袭击。用兽皮和树皮作衣可避寒防邪等护理。
二、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目的要求】 熟悉:中医辨证施护的概念 了解:中医的整体观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施护
防护结合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
中医学十分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 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 割的,在功能上是互相协调、互相为用的,在病理 上是相互影响的。
是我国最早一本养生专著
清代钱襄的《待疾要语》,记载了饮食护理、生活 起居护理和老年患者的护理。
第一部中医护理学 专著。
近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清末开办的“京师同文馆”,可谓近代最早的医学 院,由各国教会合办的北京协和医科大学(1915年) 和齐鲁大学医学院(1916年)所附设的护士学校, 在全国颇有影响。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概况——辉煌时期
温病学家叶天士首创了对温病采用察舌、验齿以辨 别斑疹的护理方法。
在护理技术方面,胡正心的“凡患瘟疫之家,将初 病人之衣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的蒸气消毒法。 到清代,已知温热病人进行口腔护理和物理降温等 方法。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护理原则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护理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78bb2def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d.png)
• 未病先防:中医护理注重预防保健,通过健康教育、生活指导等措施,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防止 疾病发生。
• 既病防变:对于已经患病的病人,中医护理旨在防止病情恶化,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 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和病情恶化。
• 在现代中医护理的实践与探索中,这些基本特点和护理原则得到了充分体现。结合现代科技和方法,中医护理 在疾病治疗、康复保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医护理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更好地满足 现代人的健康需求做出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扶正祛邪
增强正气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养、精神调摄等方法,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抵抗力。
祛除病邪
运用中医外治法,如拔罐、刮痧等,以及中药内服,祛除病邪,促进患者康复。
总结
中医护理的护理原则体现了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的特点,通过因人制宜、调和阴阳、扶 正祛邪等方法,旨在恢复患者的内外环境平衡,提高患者自身的抗病能力和自愈能力,促 进患者全面康复。
03
中医护理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价 值
整体观念
• 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将人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注重身体、 心理、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平衡和协调。在护理过程中,中医 护理人员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全面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
辨证施护
• 中医护理注重辨证施护,即根据患者的体质、病因、病机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和措施。这种个性化的护理方式有 助于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养生保健
• 中医护理强调养生保健,注重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通过饮食调养、起居有序、情志调适等方法,中 医护理帮助患者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 的发生。
04
现代中医护理的实践与探索
基本特点
• 既病防变:对于已经患病的病人,中医护理旨在防止病情恶化,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 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和病情恶化。
• 在现代中医护理的实践与探索中,这些基本特点和护理原则得到了充分体现。结合现代科技和方法,中医护理 在疾病治疗、康复保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医护理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更好地满足 现代人的健康需求做出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扶正祛邪
增强正气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养、精神调摄等方法,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抵抗力。
祛除病邪
运用中医外治法,如拔罐、刮痧等,以及中药内服,祛除病邪,促进患者康复。
总结
中医护理的护理原则体现了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的特点,通过因人制宜、调和阴阳、扶 正祛邪等方法,旨在恢复患者的内外环境平衡,提高患者自身的抗病能力和自愈能力,促 进患者全面康复。
03
中医护理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价 值
整体观念
• 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将人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注重身体、 心理、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平衡和协调。在护理过程中,中医 护理人员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全面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
辨证施护
• 中医护理注重辨证施护,即根据患者的体质、病因、病机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和措施。这种个性化的护理方式有 助于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养生保健
• 中医护理强调养生保健,注重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通过饮食调养、起居有序、情志调适等方法,中 医护理帮助患者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 的发生。
04
现代中医护理的实践与探索
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知识ppt课件
![中医护理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26216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01.png)
强调预防保健
在疾病产生初期,中医护理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如针灸、推拿、中药等,以控制病情发展,减轻患者痛苦。
早期干预
中医护理重视愈后调护,通过调理身体、指点患者生活起居等方面,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疾病复发。
重视愈后调护
04
中医护理的应用
护理效果
中医内科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能够明显改良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总结词:中医儿科护理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防治儿科疾病为重点,重视调理脾胃、肺系等方面的护理。详细描述:中医儿科护理针对小儿感冒、咳嗽、肺炎等儿科常见疾病,采用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多种护理方法,以解表散寒、止咳平喘等作用缓解症状。同时重视调理脾胃,促进营养吸取和生长发育。护理方法:中医儿科护理重视公道喂养、饮食调理和日常保健。根据不同年龄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如新生儿期重视保暖和喂养,幼儿期重视安全和卫生。护理效果:中医儿科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能够明显缓解儿科疾病症状,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情绪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保持心情舒畅可以促进气血流通,预防疾病。
总结词
中医情志护理提倡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同时,中医也强调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详细描述
03
中医护理的特色
中医护理强调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
针对不同个体制定护理方案
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自身认知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护理效果。
灵活调整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重视个体化护理效果评估,通过视察患者症状改良情况、自身认知情况等方面,对个体化护理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在疾病产生初期,中医护理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如针灸、推拿、中药等,以控制病情发展,减轻患者痛苦。
早期干预
中医护理重视愈后调护,通过调理身体、指点患者生活起居等方面,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疾病复发。
重视愈后调护
04
中医护理的应用
护理效果
中医内科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能够明显改良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总结词:中医儿科护理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防治儿科疾病为重点,重视调理脾胃、肺系等方面的护理。详细描述:中医儿科护理针对小儿感冒、咳嗽、肺炎等儿科常见疾病,采用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多种护理方法,以解表散寒、止咳平喘等作用缓解症状。同时重视调理脾胃,促进营养吸取和生长发育。护理方法:中医儿科护理重视公道喂养、饮食调理和日常保健。根据不同年龄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如新生儿期重视保暖和喂养,幼儿期重视安全和卫生。护理效果:中医儿科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能够明显缓解儿科疾病症状,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情绪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保持心情舒畅可以促进气血流通,预防疾病。
总结词
中医情志护理提倡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同时,中医也强调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详细描述
03
中医护理的特色
中医护理强调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
针对不同个体制定护理方案
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自身认知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护理效果。
灵活调整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重视个体化护理效果评估,通过视察患者症状改良情况、自身认知情况等方面,对个体化护理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65d46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e.png)
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情志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情志护理在中医护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情志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调节 情绪和促进身心放松等措施,以帮助患者树 立信心、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促进疾病的
康复。
04
中医康复护理
中医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01 整体护理
02 辨证施护
03 饮食调理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 件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中医护理学概述 • 中医基本护理理论 • 中医基本护理技能 • 中医康复护理 • 中医护理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01
中医护理学概述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 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研究中医护理理论、技能和方法 的学科。
派和特色。
现代
现代中医护理学已经成为了独立 的学科,具有较为完善的教学、 科研、实践体系。同时,中医护 理学也在逐渐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不断创新发展。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基本原则
整体观念、辨证施护、预防为主、个性化护理。
方法
中医护理学的方法包括情志护理、饮食护理、起居护理、药物护理等方面。其中 ,情志护理强调心理调适和情绪管理,饮食护理注重营养调理和食疗,起居护理 关注生活环境和习惯,药物护理则涉及药物治疗和药理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气功疗法
气功疗法是一种古老的康复方法,通过调节呼吸、内气运 行等,达到调节身心、促进康复的目的。
05
中医护理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 应用
中医护理学在预防疾病中的作用
01
02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的原则 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的原则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f53cb8daef5ef7ba0d3c34.png)
《中医护理学基础》
第三章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第三节 中医护理的原则
教学目标
上节课回顾
中医护理的特点~ ~ ~
中医护理原则的含义
是指导护理工作的总则。 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理论指导下,根据四诊获得的客观资料,在对护 理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综合与判断的基础上,制订出对护理工作有普遍指 导意义的护理规律。
三因制宜充分体现了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在实际应用上的原则性 和灵活性。
1、因时制宜
四时阴阳消长是万物生、长、化、收、敛、藏的 根本
阳 长 阴 消
阳 之 极
阴 长 阳 消
阴 之 极
(1)因时制宜的概念
根据四时气候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采用不同的 护理措施。
(2)因时制宜的应用
一年四季,有寒热温凉的变迁,护理时要考虑当时的气候条件。
2、因地制宜
不同的地理环境,由于气候条件及生活习惯不同,人的生理活动和病变特点也有 区别,所以护理亦应有所差异。 即根据地域的不同,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1)因地制宜的概念
(2)因地制宜的应用
我国西北地区,地势高而寒冷,其病多寒.护宜辛温;东南地区,地势低而温 热,其病多热,护宜苦寒。
4平衡状态实者泻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损其有余泻其阳盛治热以寒适用于阳盛而阴相对未虚的实热证阳盛则热损其阴盛治寒以热适用于阴盛而阳相对未虚的实寒证阴盛则寒实证阳偏盛正常实者泻之泻其阳盛治热以寒实证损其阴盛治寒以热虚者补之补其不足滋阴以制阳阴虚阳亢的虚热证阳病治阴扶阳以制阴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阴病治阳阴阳互制阴阳互济阴阳并补阴阳两虚证
六、治未病
三处明确提出“治未病”的概念
“治未病”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
第三章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第三节 中医护理的原则
教学目标
上节课回顾
中医护理的特点~ ~ ~
中医护理原则的含义
是指导护理工作的总则。 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理论指导下,根据四诊获得的客观资料,在对护 理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综合与判断的基础上,制订出对护理工作有普遍指 导意义的护理规律。
三因制宜充分体现了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在实际应用上的原则性 和灵活性。
1、因时制宜
四时阴阳消长是万物生、长、化、收、敛、藏的 根本
阳 长 阴 消
阳 之 极
阴 长 阳 消
阴 之 极
(1)因时制宜的概念
根据四时气候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采用不同的 护理措施。
(2)因时制宜的应用
一年四季,有寒热温凉的变迁,护理时要考虑当时的气候条件。
2、因地制宜
不同的地理环境,由于气候条件及生活习惯不同,人的生理活动和病变特点也有 区别,所以护理亦应有所差异。 即根据地域的不同,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1)因地制宜的概念
(2)因地制宜的应用
我国西北地区,地势高而寒冷,其病多寒.护宜辛温;东南地区,地势低而温 热,其病多热,护宜苦寒。
4平衡状态实者泻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损其有余泻其阳盛治热以寒适用于阳盛而阴相对未虚的实热证阳盛则热损其阴盛治寒以热适用于阴盛而阳相对未虚的实寒证阴盛则寒实证阳偏盛正常实者泻之泻其阳盛治热以寒实证损其阴盛治寒以热虚者补之补其不足滋阴以制阳阴虚阳亢的虚热证阳病治阴扶阳以制阴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阴病治阳阴阳互制阴阳互济阴阳并补阴阳两虚证
六、治未病
三处明确提出“治未病”的概念
“治未病”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1 PPT课件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1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eb0e3c59eef8c75fbfb3ad.png)
辨证施护
整体护理 ——《内经》
“天人相应”
整体护理
★1、人体2)生理功能方面 (3)病理变化方面
(4)诊疗护理方面 (5)精神因素
2、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1)从时间方面
(2)从空间方面
四季气候变化
◦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 ◦ “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 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胱,由为溺与气。”
昼夜晨昏变化
◦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朝则 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 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 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中医整体护理
指在观察判断病情和护理疾病时,应注意把人体的局部 病变与机体整体病理变化统一起来,重视自然环境对人 的影响,根据四时气候、地理环境、居住条件及一天中 昼夜晨昏变化等各方面的因素,制定出适宜的护理计划。
中医护理学基础
第二章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第一节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
识记
• 1、以下定义: 辨证施护、同病 异护、异病同护 。
理解
• 1、人体是有机 整体。 • 2、症、证、病
应用
• 1、能简述中医 护理的基本特点。
• 2、中医护理的
基本特点。
的区别与联系。
中医护理 基本特点
整体护理
1、如何详细阐述中医护理基本特点?
2、总结症、证、病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并举例说明。
完整的病理过程。
三者间关系
病和证都是对疾病的本质的认识,但病的重点是 全过程,而证的重点在某一阶段。 症状和体征是病和证的基本要素。 一病可有不同的证侯组成,而同一证侯又可见不 同疾病过程中。 症状常用来作为病名。 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本质的反映疾病的内容。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PPT课件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fce5b86294dd88d0d26b87.png)
同疾病过程中。 症状常用来作为病名:咳嗽、头痛、失眠等。常
用于病名。 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本质的反映疾病的内容。
21
辨证施护
概念 : 辨证:运用中医的理论,对四诊所
收集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概括、 判断,对疾病进行证侯定性,从而 找出病人存在护理问题或护理诊断。
22
施护:在辨证基础上,制定出 相应护理原则、护理计划并具 体的实施。
先扶正后祛邪,应用于正虚邪实以 正虚为主,但正气过于虚弱,兼以 攻邪反伤正,故应先扶正后祛邪。
34
护病求本
本,即:发病根本原因,护病求 本,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护理。
35
正护法(逆护法)
逆其证候的性质,而进行护理方法。也 就是与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一致 的情况下的护理法。应用与疾病的临床 表现与它的本质一致情况。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 者泻之”都逆护法,其本质与现象均为 一致。
护理的重点应放在邪正双方力量的 对比上,通过扶正祛邪,使疾病向 痊愈转化。
30
扶正
定义:即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 机体抗病能力。扶正多用补虚的方法。 (1)食补与药补 (2)调摄精神情志 (3)动静相宜
31
运用原则
根据正邪在矛盾斗争的地位,决定 扶正与祛邪的主次和先后,一般有 如下几种情况: 扶正:应用于正气虚为主要矛盾, 而邪气不盛的虚性病征
38
寒因寒用:用寒凉护理方法护理假寒 的症状,这一类病证,其疾病实质为 热证,而临床表现出假寒症状,里热 盛极阴盛格阴而出现阳气不能畅达四 肢,厥证。
塞因塞用: 补益法护理方法护理闭塞不 通症状的病证。因虚证而引起闭阻真 虚假实证。
39
通因通用:通利方法,护理实性通泻症状的病证, 积滞伤良所致腹泻,淤血内滞崩漏等。
用于病名。 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本质的反映疾病的内容。
21
辨证施护
概念 : 辨证:运用中医的理论,对四诊所
收集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概括、 判断,对疾病进行证侯定性,从而 找出病人存在护理问题或护理诊断。
22
施护:在辨证基础上,制定出 相应护理原则、护理计划并具 体的实施。
先扶正后祛邪,应用于正虚邪实以 正虚为主,但正气过于虚弱,兼以 攻邪反伤正,故应先扶正后祛邪。
34
护病求本
本,即:发病根本原因,护病求 本,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护理。
35
正护法(逆护法)
逆其证候的性质,而进行护理方法。也 就是与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一致 的情况下的护理法。应用与疾病的临床 表现与它的本质一致情况。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 者泻之”都逆护法,其本质与现象均为 一致。
护理的重点应放在邪正双方力量的 对比上,通过扶正祛邪,使疾病向 痊愈转化。
30
扶正
定义:即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 机体抗病能力。扶正多用补虚的方法。 (1)食补与药补 (2)调摄精神情志 (3)动静相宜
31
运用原则
根据正邪在矛盾斗争的地位,决定 扶正与祛邪的主次和先后,一般有 如下几种情况: 扶正:应用于正气虚为主要矛盾, 而邪气不盛的虚性病征
38
寒因寒用:用寒凉护理方法护理假寒 的症状,这一类病证,其疾病实质为 热证,而临床表现出假寒症状,里热 盛极阴盛格阴而出现阳气不能畅达四 肢,厥证。
塞因塞用: 补益法护理方法护理闭塞不 通症状的病证。因虚证而引起闭阻真 虚假实证。
39
通因通用:通利方法,护理实性通泻症状的病证, 积滞伤良所致腹泻,淤血内滞崩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
结构方面
脏腑、筋骨、皮肉、脉等形体,以及口、鼻、 舌、目、前后阴等五官九窍,经脉相互联系。
-
6
生理方面
心主血脉、主神志,肺主气、司呼吸, 主宣发和肃降,又有通调水道和朝百 脉之功能等。肺主宣发肃降,促进心 行血之作用,所以“气为血帅”。反 之,只有正常的血液循行方能维持肺 呼吸功能的正常进行。故又有“血为 气之母”
-
7
病理变化
肺的气虚或肺失宣肃均可影响心的 行血功能,而导致血液的运行失常, 而出现胸闷,心率改变等血瘀症状。 若心气不足,也会出现肺的宣发和 肃降,出现咳嗽、气促等病理现象。
-
8
诊疗方面
临床上见到口舌糜烂的局部病变, 实质是心火亢盛的表现。因心开窍 于舌,心又与小肠相表里,病人除 口舌糜烂外,还可有心胸烦热、小 便短赤等证候表现。
-
12
时间
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1)四季气候变化中,有春温、夏热、秋 凉和冬寒的气候变化规律。
(2)万物在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就会有 春生、夏长、秋收和冬藏等相应的变化。
-
13
(3)人体也不例外,必须与之相适应才 能保持身体健康。春夏阳气发泄,气血 易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故疏泄多汗等; 而秋冬阳气收敛,气血易趋于里,表现 为皮肤致密,少汗多尿等。
-
9
在护理上除局部给药外,还须嘱 病人保持情志舒畅,不食油腻煎 炸辛辣等助热生湿之品,宜食清 淡泻火之物,如绿豆汤、苦瓜等。 以通过泻小肠之火而清心火,使 口舌糜烂痊愈。
-
10
精神方面
精神状态对人体生理、病理影响,脏 腑病变对精神活动的干扰
-
11
整体护理
2、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人与天地相应也”.时间、空间来阐述 (1)从时间方面 1)一年四季气候变化 2)一天昼夜晨昏 (2)从空间方面
-
19
“病”: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 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 种完整的病理过程。是对病史上 或临床表现上具有一定特征,不 因个体差异或其他因素而改变的 某种疾病全过程的综合概括。
-
20
三者间关系
病和证都是对疾病的本质的认识,但病的重点是 全过程,而证的重点在某一阶段。
症状和体征是病和证的基本要素。 一病可有不同的证侯组成,而同一证侯又可见不
-
15
生、长、收、藏的变化规律,因而疾病也 随之出现慧、安、加、甚的变化。
综上所述,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是随四时 气候的变化而相应的改变。
-
16
空间
空间:不同地域人们体质,疾病流行不同 所以我们护理应有整体观点,从人体结构、生
理、病变、情志方面,而且从外界时间、空间全 面地在饮食、生活起居、心理等方面进行。
-
17
“证” 、“症”和 “病”区别与联系
“症”:即症状和体征,包括病人主观的异 常感觉或某些病态改变,是疾病所反映的 个别、表面的现象。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 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 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及邪正关系。
-
18
“证”、“症”、“病”这 三者有何区别及联系?
-
2
基本特点
整体护理 辨证施护
-
3
整体护理
“天人相应” 中医护理整体观:指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
患者为中心,以满足其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 目的,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实施系统的、有 计划的、全面的临床护理模式。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从哪几方面说明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
4
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组织结构方面 生理功能方面 病理变化方面 诊疗方面 精神因素
-
27
护理和治则
治则:治疗疾病的法则。它是在整 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制定 的,对临床治疗立法,方药具有普 遍意义。
护理:中医护理学在紧密融会于中
医预防,医疗之中,所以治则也直
接指导护理法则祛邪
调整阴阳
护病求本
标本缓急
三因制宜
预防- 保健
29
扶正祛邪
疾病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 是正气与邪气相争的过程,邪胜于 正病进,正胜于邪病退。
护理的重点应放在邪正双方力量的
对比上,通过扶正祛邪,使疾病向
痊愈转化。
-
30
扶正
定义:即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 机体抗病能力。扶正多用补虚的方法。 (1)食补与药补 (2)调摄精神情志 (3)动静相宜
-
25
护理评估
1、 中医护理评估的方法 四诊——“望、闻、问、切”
的手段,体检、查阅等收集与病 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为 辨证施护提供依据。
-
26
(2)中医护理评估的主要内容
在护理评估中,收集资料的内容主要 包括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另外, 还应包括病人的生活习惯、饮食起居、 情志状态和家庭情况,以及社会环境、 季节气候等对病人的影响和病人对疾病 的认识等。
同疾病过程中。
症状常用来作为病名:咳嗽、头痛、失眠等。常 用于病名。
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本质的反映疾病的内容。
-
21
辨证施护
概念 :
辨证:运用中医的理论,对四诊所 收集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概括、 判断,对疾病进行证侯定性,从而 找出病人存在护理问题或护理诊断。
-
22
施护:在辨证基础上,制定出 相应护理原则、护理计划并具 体的实施。
-
14
昼夜黄昏对人体的影响
1、人体生理 《素问》中说:“”故 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 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人体的阳气这种昼夜的变化,反映了人体 生理 活动能动地适应自然变化。
2、病理变化:《灵枢》中记载:“夫百病
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是因为
早晨、中午、黄昏、夜半人体的阳气存在
辨证,是施护的前提和依据, 施护是辨证的最终目的,同时 又是对辨证是否正确的检验。
-
23
中医认识和护理病人、是既辨病又辩证的。 辨病着眼于病的分辨,如见一初起发热、恶 寒、头身痛、脉浮的病人,初步印象为感冒 病。
-
24
•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性不 同,又常表现有风寒感冒和风热 感冒不同的证,只有把感冒病所 表现的“证”是风寒证还是风热 证辨别清楚,才能确定施护的方 法。
中医护理 的基本特点
-
1
教学目标
1、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整体护理、辨证 施护
2、掌握中医护理的原则及应用
3、掌握以下概念:整体观、中医整体护理、辨 证施护、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正护法、反护 法
4、掌握中医辨证施护与护理程序之间的关系。
5、理解中医护理学的整体护理与护理学基础的 整体护理的之间联系及自身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