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疗质量安全工作流程

合集下载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及工作流程一、引言医疗质量安全是医疗机构的生命线,是医疗工作的核心。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1. 医疗质量安全组织架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组织,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部门等,明确各级职责和任务,负责医疗质量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规章: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医疗质量安全的标准和目标,制定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

3. 医疗质量安全监测与评估: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监测与评估体系,对医疗质量安全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质量安全问题。

4. 医疗质量安全改进措施: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医疗质量安全监测与评估结果,制定并实施医疗质量安全改进措施,持续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5. 医疗质量安全信息公开: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开医疗质量安全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6. 医疗质量安全培训与教育: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质量安全培训与教育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7. 医疗质量安全考核与评价: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考核与评价制度,对医疗质量安全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价,促进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改进。

三、工作流程1.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组织架构设立流程:医疗机构应当根据规模和业务需要,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部门等组织,明确各级职责和任务,确保医疗质量安全工作的有效运行。

2.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规章制定流程: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医疗质量安全的标准和目标,制定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

3. 医疗质量安全监测与评估流程: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监测与评估体系,通过收集、分析医疗质量安全数据,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质量安全问题,并根据监测与评估结果,制定并实施医疗质量安全改进措施。

13.医疗质量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落实工作流程

13.医疗质量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落实工作流程

唐河刘岗医院医疗质量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落实工作流程一、十大安全目标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目标二:提高用药安全目标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目标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目标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目标六: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目标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目标九: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目标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二、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落实工作流程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目的】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来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安全。

【主要措施】(一)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二)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

(三)完善关键流程、转科患者交接的身份识别措施和登记制度。

(四)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采用反问时查对方法,确保对正确患者实施正确操作。

(五)提倡使用“手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目标二:提高用药安全【目的】用药安全是患者安全的重点。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包括从药品采购、储存、调剂、处方、医嘱、使用、观察等各个环节、各方面共同努力,目标是要做到确保每一位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

【主要措施】(一)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应有相应规范;存放毒、剧、麻醉药应符合法规要求,严格管理和登记。

(二)加强各种药品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应严格分开放置。

(三)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证明。

(四)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五)控制静脉输注滴速、预防输液反应,特殊用药严格交接班。

(六)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上报制度,人人知晓。

医疗质量管理实施细则2篇

医疗质量管理实施细则2篇

医疗质量管理实施细则2篇医疗质量管理实施细则(一)一、前言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机构的核心工作,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本细则旨在规范医疗机构质量管理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权益,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实际工作,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质量管理组织架构1. 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委员会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制定质量管理方针、政策和目标,协调各部门工作。

2. 设立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质量管理活动,对医疗质量进行监测、分析和改进。

3. 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设立质量控制小组,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

三、质量管理流程1. 制定质量管理计划:根据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年度质量管理计划,明确质量目标、措施、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间。

2. 质量监测:对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测,包括诊疗行为、医疗文书、医疗设备、药品使用等。

3. 质量分析:定期对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4. 质量改进: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质量改进措施,并跟踪实施效果。

5. 质量评价:对质量改进效果进行评价,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四、医疗质量管理内容1. 诊疗质量:(1)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诊疗行为合法、合规。

(2)加强危急值管理,确保危急值报告及时、准确。

(3)提高会诊质量,确保会诊意见具有指导性。

2. 医疗文书:(1)加强医疗文书管理,确保文书内容真实、完整、规范。

(2)提高医疗文书书写质量,避免出现差错。

3. 医疗设备:(1)加强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校验,保证设备性能稳定。

4. 药品使用:(1)严格执行药品采购、储存、配送和使用规定。

(2)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处理不良反应事件。

五、质量管理保障措施1. 加强人员培训:定期组织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质量管理意识和能力。

最新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最新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一系列制度。

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共18项。

本要点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施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基本要求。

一、首诊负责制度(一)定义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

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二)基本要求1.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

2.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

3.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4.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二、三级查房制度(一)定义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

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2.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3.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

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明确查房周期。

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1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3次。

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查房。

5.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师查房行为规范,尊重患者、注意仪表、保护隐私、加强沟通、规范流程。

6.开展护理、药师查房的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会诊制度(一)定义会诊是指出于诊疗需要,由本科室以外或本机构以外的医务人员协助提出诊疗意见或提供诊疗服务的活动。

规范会诊行为的制度称为会诊制度。

(二)基本要求1.按会诊范围,会诊分为机构内会诊和机构外会诊。

机构内多学科会诊应当由医疗管理部门组织。

(最新最全)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最新最全)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1)首诊医师负责制度。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4)会诊制度。

(5)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6)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7)术前讨论制度。

(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9)查对制度.(10)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11)值班与交接班制度.(12)分级护理制度.(13)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14)危急值报告制度.(15)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6)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7)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首诊负责制度32709 7FC5 翅Ae39238 9946 饆38876 97DC 韜—24226 5EA2 庢(一)定义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二)基本要求1.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

2.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

3。

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4。

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三)内容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记录本(最新版修订)

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记录本(最新版修订)

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记录本(最新版修订)一、前言为了加强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根据我国卫生健康政策及医院相关规定,我们修订了本工作记录本。

以下是本记录本的具体内容,涵盖了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小组的工作计划、实施过程、问题整改及效果评价等方面。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2. 提升科室管理水平,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3. 增强科室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三、组织架构1. 组长:由科室主任担任,负责小组的全面工作。

2. 副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协助组长开展各项工作。

3. 成员:由科室医护人员、质控员、安全员组成,分别负责相关领域的质量安全管理。

四、工作内容1.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1)根据医院年度工作要求,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2)明确工作重点,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2. 开展质量安全管理活动(1)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质量安全管理活动,包括业务培训、案例分析、隐患排查等。

(2)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并跟踪整改效果。

3. 落实各项规章制度(1)加强科室内部管理,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4. 监测医疗质量指标(1)设立医疗质量指标监测小组,定期收集、分析、反馈医疗质量数据。

(2)针对异常指标,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跟踪效果。

以下为具体工作记录:(一)2023年1月工作记录1. 工作计划(1)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

(2)加强药品、设备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完善科室内部规章制度,提高执行力。

2. 工作实施(1)1月10日,组织业务培训,内容包括:急救技能、病历书写、抗菌药物使用等。

(2)1月15日,对科室药品、设备进行清查,确保账物相符。

(3)1月20日,召开科室会议,学习并落实内部规章制度。

3. 问题整改(1)1月25日,发现某患者病历书写不规范,立即通知相关责任人进行整改。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为建立健全我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提高医疗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的质量和效率,指导各科室妥善处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推动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报告要求(一)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发现存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科主任调查核实后立即报告医务股,各科室向医务股报告实行电话及书面上报。

医务股将有关情况如实汇报给分管院长及院长,经院长批示后,通过电话、传真或网络直报在规定时限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二)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及损害人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分为三级:1、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2、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1)造成2人以下死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2)造成3人以上中度以下残疾、器官组织损伤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3、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重度残疾。

(三)医务股负责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医院为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报告工作提供电脑、外网等必要的物质条件支持,并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

(四)发生或发现存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上报时限:1、医院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上报时限如下: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日起15日内,上报有关信息。

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时起12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

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时起2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

2、各科室在半小时内电话向医务股上报,书面上报时限如下: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日起2天内,上报有关信息。

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时起2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

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时起半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

最新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最新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三条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全国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军队卫生主管部门分别在职责范围内负责中医和军队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四条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管理的核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应当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第五条医疗质量管理应当充分发挥卫生行业组织的作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为卫生行业组织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创造条件。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第六条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组织或者委托专业机构、行业组织(以下称专业机构)制订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规范、标准和指南,指导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制订行政区域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规范和具体实施方案。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监督、指导医疗机构落实医疗质量管理有关规章制度。

第七条国家卫生计生委建立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的制度和工作机制。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建或者指定各级、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组织(以下称质控组织)落实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关工作要求。

第八条国家级各专业质控组织在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下,负责制订全国统一的质控指标、标准和质量管理要求,收集、分析医疗质量数据,定期发布质控信息。

省级和有条件的地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建相应级别、专业的质控组织,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第九条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实行院、科两级责任制。

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临床科室以及药学、护理、医技等部门(以下称业务科室)主要负责人是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二级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方案(0最新)

二级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方案(0最新)

二级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方案(0最新)一、引言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

为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1.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2.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确保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3.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防范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4. 提升患者满意度,树立医院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组织与职责1. 成立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医疗质量控制管理方案,组织实施医疗质量检查和评估。

协调解决医疗质量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定期召开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会议,总结分析医疗质量状况,部署医疗质量改进工作。

2. 设立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医疗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包括制定质量标准、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

组织开展医疗质量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能力。

收集、分析和反馈医疗质量信息,为领导层决策提供依据。

3. 明确各部门职责临床科室: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医疗质量控制措施。

医技科室:保证本科室医疗质量符合规范要求,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护理部:负责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药剂科:加强药品管理,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病案管理科:规范病案管理,提高病案质量。

四、管理内容与措施(一)医疗质量监测1. 建立医疗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制定涵盖医疗质量、安全、效率、服务等方面的监测指标。

定期收集、分析和反馈监测数据,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改进措施。

2. 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医疗质量监测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实时分析。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医疗质量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二)医疗安全管理1. 完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医疗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度,识别和防范医疗风险。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流程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流程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流程1.1规范医疗质量安全治理,保证患者安全。

2.范畴2.1全院。

3.定义3.1无4.职责4.1无5.标准5.1无6.流程6.1患者安全委员会组织架构图6.2门诊挂号流程图6.3门诊医师工作流程图6.4门诊、急诊患者住院流程6.5门急诊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流程图6.6高风险患者医疗服务流程图6.7口头医嘱下达、执行流程6.8急救类、生命支持医学装备故障处理流程图6.9医院设备质量改进与安全治理方案流程图6.10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图6.11接病人入手术室工作流程图6.12手术安全核查流程图6.13手术风险评估流程图6.14手术及高风险操作授权流程图6.15手术及高风险有创操作确定分级程序图6.16围手术期治理工作流程图6.17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图6.18临床输血流程图6.19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图6.20入院评估优选流程图6.21住院患者评估数据、信息的分析和整合流程图6.22住院病人治疗打算流程图6.23转诊转院流程图6.24标本采集运送流程6.25执行会诊总流程6.26门诊会诊流程图6.27急诊会诊流程图6.28科间会诊流程图6.29科内会诊流程图6.30全院会诊流程图6.31院际会诊流程图6.32住院患者临时离院工作流程图6.33终止治疗、舍弃抢救流程图6.34出院工作流程图6.35住院病案质量管路流程图6.36质量改进项目(品管圈)监管流程图6.37发生严峻医疗纠纷应急处理流程6.38医疗纠纷处理流程图6.39不良事件上报处理流程图6.40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图6.41医院感染治理组织流程图6.42危险值〔危险结果〕报告处理流程图6.43地震应急流程图6.44禁烟流程图6.45院内突发抢救应急流程图6.46重危病人急救分诊流程图6.47心脏骤停抢救流程6.48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流程6.49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抢救流程6.50严峻心律失常院前急救流程6.51成人致命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抢救流程6.52创伤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6.53急性颅脑损害急救流程6.5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救治流程图6.55严峻创伤抢救流程图6.56高危孕妇治理程序图7.表单7.1无8.相关文件8.1无9.附件注:本流程图修改需用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03软件患者安全委员会组织架构图门诊挂号流程图门诊医师工作流程图急救类、生命支持医学装备故障处理流程图医院设备质量改进与安全治理方案流程图手术安全核查流程图手术风险评估流程图高风险有创操作确定分级程序图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图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图入院评估优选流程图住院患者评估数据、信息的分析和整合流程图住院病人治疗打算流程图转诊转院流程图标本采集运送流程执行会诊总流程门诊会诊流程图急诊会诊流程图科内会诊流程图全院会诊流程图院际会诊流程图出院工作流程图住院病案质量管路流程图质量改进项目(品管圈)监管流程图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图医院感染治理组织流程图危险值〔危险结果〕报告处理流程图地震应急流程图禁烟流程图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流程权责单位作业流程说明引用表单或文件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抢救流程。

全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图

全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图

全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图***** 医院汇编目录1、科教管理工作流程图1.1 科研项目设立申报流程图 (9)1.2 临床科- 研项目使用医疗技术审批程序流程图 (10)1.3 医学伦理审查申请程序流程图 (11)1.4 实习流程图 (12)2、入院出院流程图2.1 入院流程图 (13)2.2 出院流程图 (14)3、医务工作流程图3.1 “三无”患者住院管理流程图 (15)3.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图 (17)3.3 病历质量控制流程图 (18)3.4 出院患者的随访及指导流程图 (19)3.5 医疗护理差错补救善后处理工作流程图 (20)3.6非计划再次手术上报监管流程图 (21)3.7辐射损伤的处置流程图 (22)3.8手术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图 (23)3.9急诊科、病房、产房、儿科之间的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图 (24)3.10 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手术患者、新生儿身份识别流程图 (25)3.11 口头医嘱流程图 (26)3.12 临时改变手术方式或扩大预定手术范围的报告授权流程图 (27)3.13 危急值报告流程图 (28)3.14 严重创伤的处理流程图 (29)3.15 医务人员对模糊不清有疑问医嘱的澄清流程图 (30)3.16 预约转诊服务流程图 (31)3.17院内常规会诊流程图 (32)3.18院内紧急会诊流程图 (33)3.19 全院会诊流程图 (34)3.20门诊会诊流程图 (35)3.21 住院普通患者诊治工作流程图 (36)3.22 住院疑难患者诊治工作流程图 (37)3.23 可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处理流程图 (38)3.24 手术术前准备流程图 (39)3.25 病人转科、赚院工作流程图 (40)3.26申请院外会诊工作流程图 (41)3.27 院内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审批流程图 (42)3.28 医疗工作请示报告流程图 (43)4、门诊工作流程图4.1 门诊就诊流程图 (44)4.2 门诊预检分诊流程图 (45)4.3 预检分诊流程图 (46)4.4 门诊部医师工作流程图 (47)4.5 电子胃肠镜检查预约诊流程图 (49)4.6 犬(或其他温血动物)咬伤处理流程 (50)4.7 急诊于手术室转接流程图 (51)4.8 急诊于病房转接流程图 (52)4.9 急诊留观室流程图 (53)5、医疗工作流程图5.1 急诊内科群体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图 (54)5.2 感染门诊就诊流程图 (55)5.3 肠道门诊患者就诊流程图 (56)5.5 重症患者转运流程图 (58)5.6 儿童急诊就诊流程图 (60)5.7 儿童急诊转诊流程图 (61)5.8 儿童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流程图 (62)5.9新生儿疾病诊疗流程图 (63)5.10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流程图 (64)5.11 麻醉效果评定流程图 (65)5.12麻醉科输血沟通流程图 (66)5.13急诊手术患者入手术室流程图 (67)5.14手术安全核查流程图 (69)5.15手术部位标示流程图 (71)5.16 手术风险评估流程图 (72)5.17 手术术前准备流程图 (73)6、医技工作流程图6.1 危急值报告流程图 (76)6.2 不合格样本拒收流程图 (77)6.3螺旋CT流程图 (78)6.4 放射、CT、B超室夜间急诊检查流程图 (79)6.5病理科工作流程图 (80)7、药学工作流程图7.1 临床药师病区配液异常处理流程图 (81)7.2 门诊调配处方流程图 (82)7.3 门诊药房药品效期流程图 (83)7.4 药库破损药品管理流程图 (84)7.5 药库效期、滞销药品管理流程图 (85)7.6 药库药品验收操作流程图 (86)7.7 药剂科各药房药品管理流程图 (87)7.8 药剂科应急状态药品处理流程图 (89)7.10中药房煎药流程图 (91)7.11 中药房调配处方流程图 (92)7.12 住院药房调配处方流程图 (93)7.13 住院药房药品效期管理流程图 (94)8、应急管理工作流程图8.1医院总值班应急管理流程图 (95)8.2 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图 (96)8.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救流程图 (97)8.4 院外应急救援流程图 (98)8.5 应对突发事件大批伤员的应急预案流程图 (99)8.6大批创伤患者抢救流程图 (100)8.7急性创伤患者救治流程图 (101)8.8 大批食物中毒患者抢救流程图 (102)8.9大批中暑患者抢救流程图 (103)8.10 大批烧伤患者抢救流程图 (104)8.11紧急情况下部门、科室协作流程图 (105)8.12住院患者出现输血反应的应急处理流程图 (106)8.13住院患者出现输液反应的应急处理流程图 (107)8.14手术室突发意外伤害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图 (108)8.15手术患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应急处理流程图 (109)8.16 非医疗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流图 (110)8.17 急性肺水肿患者的应急处理流程图 (111)8.18 患者发生空气栓塞的应急处理流程图 (112)8.19 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的应急处理流程图 (113)8.20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应急处理流程表 (114)8.21 住院患者应用化疗药物出现外渗的应急处理流程图115 8.22 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时的应急处理流程图 (116)8.23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摔伤的应急处理流程图 (117)8.24 住院患者发生误吸时的应急处理流程图 (118)8.25 住院患者发生躁动时的应急处理流程图 (119)8.26住院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应急处理图 (120)8.27 住院患者发生意外自杀的应急处理流程图 (121)8.28 住院患者发生精神症状的应急处理流程 (122)8.29门诊患者突然发生猝死的应急处理流程图 (123)8.30 门诊晕厥应急处理流程图 (124)8.31封存患者病历前的应急处理流程图 (125)8.32封存患者病历的应急处理流程图 (126)8.33封存反应标本的应急处理流程图 (127)1.1 科研项目设立申报流程图1.2 临床科研项目使用医疗技术审批程序流程图1.3 医学伦理审查申请程序流程图1.4 实习流程图3.1 “三无”患者住院管理流程图3.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图3.3 病历质量控制流程图3.4 出院患者的随访及指导流程图3.5 医疗护理差错补救善后处理工作流程图3.6非计划再次手术上报监管流程图3.7辐射损伤的处置流程图3.8手术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图3.9急诊科、病房、产房、儿科之间的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图3.10 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手术患者、新生儿身份识别流程图3.11 口头医嘱流程图3.12 临时改变手术方式或扩大预定手术范围的报告授权流程图3.13 危急值报告流程图3.14 严重创伤的处理流程图3.15 医务人员对模糊不清有疑问医嘱的澄清流程图3.19 全院会诊流程图3.20门诊会诊流程图1)科间会诊:2)科内会诊:3.21 住院普通患者诊治工作流程图3.22 住院疑难患者诊治工作流程图3.23 可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处理流程图3.24手术术前准备流程图3.25 病人转科、转院工作流程图3.26申请院外会诊工作流程图3.27 院内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审批流程图3.28 医疗工作请示报告流程图4.1 门诊就诊流程图4.2 门诊预检分诊流程图4.3 预检分诊流程图4.4 门诊部医师工作流程图4.5 电子胃肠镜检查预约诊流程图4.6 犬类(或其他温血动物)咬伤处理流程。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工作流程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工作流程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工作流程一、首诊负责制度1. 患者首次就诊的科室为首诊科室,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

2. 首诊医师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作出初步诊断与处理,并认真书写病历。

3. 诊断为非本科疾病,及时转至其他科室诊疗。

若属危重抢救患者,首诊医师必须及时抢救,同时向上级医师汇报,杜绝科室间、医师间推诿患者。

4. 首诊医师请其他科室会诊,必须先经本科上级医师查看患者并同意,被邀科室须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参加会诊。

5. 被邀会诊的科室医师要按时会诊,认真执行医院会诊制度,形成书面会诊意见交申请科室医师。

6. 两个科室的医师会诊意见不一致时,须分别请示本科上级医师,直至本科主任。

若双方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由首诊医师负责处理并上报主管院长或医务科、总值班协调解决。

二、三级查房制度1. 初级查房:由初级医师进行,了解患者病情,执行医嘱,向上级医师报告患者情况。

2. 中级查房:由中级医师进行,评估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指导初级医师工作。

3. 高级查房:由高级医师进行,对疑难病例进行会诊,调整治疗方案,指导中级医师工作。

4. 查房记录:各级医师查房时,需在病历中记录查房时间、内容、诊断、治疗方案及更改情况。

三、会诊制度1. 首诊医师认为需要会诊时,应向本科上级医师报告,并填写会诊申请。

2. 本科上级医师同意会诊后,首诊医师向被邀科室发出会诊邀请。

3. 被邀科室收到会诊邀请后,应派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参加会诊。

4. 会诊时,首诊医师应向会诊医师详细介绍患者病情,双方共同商讨治疗方案。

5. 会诊医师根据会诊情况,提出会诊意见,填写会诊记录,交给首诊医师。

6. 首诊医师根据会诊意见,调整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及家属。

四、术前讨论制度1. 手术前,由主刀医师组织术前讨论,参与人员包括麻醉师、手术室护士、相关科室医师等。

2. 讨论内容包括患者病情、手术方案、术中注意事项、术后管理等。

3. 术前讨论结束后,主刀医师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风险、可能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最新版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最新版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最新版一、前言为加强医疗机构病历管理,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最新版》。

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医务人员,旨在规范病历的保存、书写、归档、查阅、复制、封存及启封等环节,确保病历质量,为临床诊疗、教学、科研提供准确、完整、规范的病历资料。

二、病历保存管理1. 病历保存原则:遵循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原则,确保病历资料的安全、保密和便于查阅。

2. 病历保存方式:采用纸质病历和电子病历并行保存。

纸质病历应存放于专门的病历柜中,由专人负责保管;电子病历应存储在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内,确保数据安全。

3. 病历保存期限: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门(急)诊病历保存期限为至少15年,住院病历保存期限为至少30年。

4. 病历保存要求:病历应保持清洁、整齐、无破损,防止受潮、霉变、虫蛀等现象。

病历柜应放置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确保病历质量。

5. 病历销毁:达到保存期限的病历,经医疗机构负责人审批后,可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销毁。

销毁过程应有详细记录,并由专人负责监督。

6. 病历保管人员职责:负责病历的接收、登记、保存、归档、查阅、复制等工作,确保病历资料的安全、保密和完整。

7. 定期检查:医疗机构应定期对病历保存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病历质量。

三、病历书写1. 病历书写原则(1)及时性:医务人员应在诊疗活动结束后及时完成病历书写。

(2)真实性:病历内容必须真实反映患者的病情、诊疗过程及医务人员的行为。

(3)完整性:病历应包括所有必要的信息,如患者基本信息、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病情变化等。

(4)规范性:病历书写应遵循国家卫生健康部门制定的病历书写规范。

2. 病历书写要求(1)字迹清楚,不得涂改、撕毁病历。

(2)使用规范的医学术语,避免使用缩写、简称。

(3)诊断应明确、准确,治疗措施应具体、合理。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最新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最新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最新版
一、总则
1.1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1.2本办法适用于我院全体员工,包括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
1.3医疗质量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
(2)预防为主,持续改进;
(3)全员参与,共同责任;
7.2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医疗质量数据采集、分析和反馈的自动化、智能化。
7.3保障医疗质量信息安全,严格执行பைடு நூலகம்家有关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保护患者隐私。
八、资源保障
8.1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保障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8.2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安全、有效运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10.3定期发布医疗质量绩效考核结果,为员工晋升、评优提供依据。
十一、跨部门协作
11.1加强跨部门协作,共同推进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形成合力。
11.2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议,解决医疗质量管理中的难题。
11.3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效率。
十二、外部合作与交流
12.1积极参与国内外医疗质量管理学术交流,引进先进的医疗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
9.4建立医疗质量监督举报机制,鼓励员工和患者积极举报医疗质量问题,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
9.5强化内部审计,对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定期审计,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十、绩效考核
10.1建立医疗质量绩效考核体系,将医疗质量指标纳入员工绩效考核,激励员工提高医疗质量。
10.2设定合理的医疗质量绩效考核指标,体现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价原则。
22.3本办法的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至此,本办法内容结束。医疗质量管理作为医院工作的核心,需要全院上下共同努力,持续改进,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疗质量专项工作制度

医疗质量专项工作制度

医疗质量专项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注重医疗技术、服务流程、药品器械等方面的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疗质量管理组织,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业的医疗质量管理人员,负责医疗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召开医疗质量管理会议,分析医疗质量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与上级医疗机构、医学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医疗质量管理经验。

三、医疗技术管理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明确医疗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流程等。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医疗技术准入,对新技术、新项目进行评估,确保医疗安全。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疗技术的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持续改进。

四、服务流程管理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服务流程管理制度,明确服务流程、服务时限、服务标准等。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预约管理,实现患者就诊的有序化。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服务流程的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持续改进。

五、药品器械管理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药品器械管理制度,明确药品器械的采购、储存、使用等环节的要求。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药品器械的质量管理,确保药品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药品器械使用的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持续改进。

六、患者安全管理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患者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患者安全管理的责任、措施和流程。

最新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最新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最新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权益,规范医疗行为和流程而制定的规章制度。

以下是最新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 质量管理目标:确保医疗服务达到安全、准确、及时、有效和人性化的要求,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疗机构的声誉。

2. 责任分工: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在质量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责任到人,实施有效的监管和监督。

3. 质量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的质量监测机制,定期开展医疗服务质量评估和医疗事故调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质量问题,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4. 医疗流程管理:规范医疗操作流程,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和规范性,防止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5. 医疗设备和药品管理: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和药品采购、存储、使用和管理制度,确保设备和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6. 患者权益保护:加强患者权益保护工作,加强沟通和信息披露,提高患者知情权和选择权,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7. 医疗质量培训和提升:加强医务人员的质量管理培训,提高
医疗技能和服务意识,全面提升医疗质量水平。

8. 员工激励和考核:建立适当的员工激励和考核机制,激励医
务人员积极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

最新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出台将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
障患者权益,促进医疗机构的管理和发展。

各级医疗机构应按照制
度要求,切实履行职责,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为患者提供
更好的医疗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
作流程
良庄矿医院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流程
汇总
住院普通患者制定诊治方案工作流程
1、普通患者入院后,接诊医师认真询问病史,详细检查后,按入院初步诊断制定相应的诊治方案,如果接诊医师对入院初步诊断不能做出判断,应立即向上级医师报告,由上级医师指导制定诊治方案,入院后8小时内接诊医师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后24小时内主管医师完成住院志。

2、入院后24小时内必须有主治医师职称以上医师察看病人,确定诊断,制定治疗方案,主管医师如实记录查房纪录。

对需要手术的病人及时报告科主任,由科主任(或科主任委托人)统一安排。

3、患者入院后3天(急诊入院的患者2天内)内必须有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察看病人,进一步确认完善诊治方案。

4、对规定必须进行术前讨论的手术病种,必须由科主任(或科主任委托术者)主持讨论,按讨论确定的方案实施治疗,认真记录好病程记录。

住院疑难患者制定诊治方案工作流程
1、患者入院后3天未能确诊,或经治疗7天,治疗效果未达到预期的,科内及时组织疑难病例讨论。

2、疑难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科主任委托人)主持,主管医师准备好各种资料,认真记录好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3、经科内讨论制定的诊治方案,主管医师及时实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及时向科主任报告病情。

4、经科内讨论还不能明确诊断或治疗效果未达到预期的,科主任及时向医教科报告,请求院内(或院外)会诊。

5、经院内(或院外)会诊讨论制定的诊治方案,科主任督促及时实施,严密观察治疗效果,及时向医教科报告病情。

医教科必要时向主管副院长报告。

需更改已经送达临床科室的辅助检查报告的处理流程
住院病人的影像等辅助检查报告发出并已送达临床科室,临床或医技科室的医务人员一旦发现检查结果误诊或漏诊,应及时向发报告科室的发报告者和科主任反馈,发报告者及时纠正诊断并及时送回病人所在科室交主管医生(注意不能随意转交或转告),主管医生再次核实,及时修正相关诊断和病程记录。

临时改变手术方式或扩大预定手术范围的报告授权流程在手术过程中发现病情确实需要临时改变原来预定的手术方式或要扩大原来预定手术范围(特别是要摘除器官)时,术者立即向科主任报告,科主任必要时向医教科报告,医教科视情况而定需否向主管副院长报告。

同时如实告知患者或家属,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能继续手术。

围手术期关键环节工作流程
1、手术患者术前各项准备必须严格按手术管理制度执行,充分做好准备。

术前谈话及各种知情告知必须是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术者必须参加)担任,充分告知病人及家属后履行各种知情同意签字手续。

2、手术室接到手术通知后安排手术时间,术前麻醉师和手术护士进行术前探视,充分告知病人及家属各种医疗情况后履行各种知情同意签字手续,记录好麻醉术前探视记录,麻醉师开出麻醉术前医嘱。

3、病房护士按手术医嘱做好各项术前准备,特别是落实查对工作和术前心理辅导工作。

4、病房护士术前送病人上手术前必须检查并取下病人义齿、首饰、发夹等,交家属保管,备好病历和需带物品,护送病人到手术室与手术室护士交班。

5、手术室护士接到病人后,必须严格查对病人姓名、手术名称、部位,完成术前各项准备工作。

6、麻醉师实施麻醉前必须严格查对病人姓名、手术名称、部位,正确选择麻醉方式。

7、术者在手术前必须严格查对病人姓名、手术名称、部位无误后才能开始实施手术。

8、术后(全麻病人必须神志清醒拔管后)麻醉师、手术医师护送病人回病房,麻醉师必须向病房护士、医师交接好术中所使用过的药物名称、量。

病房护士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

9、术后必要时麻醉师到病房访视病人。

疑似输液反应的处理流程
1、当输液病人可疑或发生输液反应时,护士立即停止输液,连同输液管一起撤换,接上新的输液管和生理盐水,以保持静脉通路,给予吸氧,同时通知医生处理病人及报告护士长,注意保管好可疑或发生反应的液体,以备送检,填《输液反应报告表》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和药剂科。

2、医生根据病情实施对症处理,如果是因工作失误造成或病人出现严重反应,医生在实施抢救的同时立即向科主任报告,科主任必须立即到现场指挥抢救,同时向医教科报告,医教科向主管副院长报告。

3、对可疑或发生反应的液体连同输液管,患方在场,由护士用干净结实的塑料袋封好,在封口处注明病人姓名、住院号、日期、时间,医患双方经手人签名,放冰箱保存,以备送检。

4、对可疑或发生反应的物品如果患方要求送检,由医患双方共同商定,送具有法定检测资格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所需的一切费用由要求送检方支付。

5、如果病人所出现的症状,当时医生诊断不是输液反应,而且所输的液体、药品安培、输液器等已经按医疗废物处理,而事后患
方认为病人当时所出现的症状是输液造成,患方可要求对同生产批号的药品和输液器抽检,由医患双方共同商定,送具有法定检测资格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所需的一切费用由要求送检方支付。

检查结果作为证据材料由医教科保存。

6、医院感染管理科和药剂科接到报告候及时到科室指导处理。

7、必要时留取病人血样进行血药浓度、肝肾功能、病原学等检查。

8、医生及时记录相关的医疗文件。

疑似输血反应的处理流程
1、当输血病人可疑或发生输血反应时,护士立即停止输血,连同输液管一起撤换,接上新的输液管和生理盐水,以保持静脉通路,立即给予吸氧,同时通知医生处理病人,及时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注意保管好可疑或发生反应的血袋,以备送检。

2、如果是因工作失误造成或病人出现严重反应,医生在实施抢救的同时立即向科主任报告,科主任必须立即回病房指挥抢救,同时向医教科报告,医教科向主管副院长报告。

3、如果对血液质量有可疑,科室通知血库,血库通知供血单位派员到场,医、患、供血单位三方在场,由护士将血袋连同输液管,用干净结实的塑料袋封好,在封口处注明病人姓名、住院号、日期、时间、医患供血单位三方经手人姓名,由血库放冰箱保存,以备送检。

4、如需送检,由医、患、供血单位三方共同商定,送具有法定检测资格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

5、科室24小时内填写《输血反应报告表》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和血库。

6、医院感染管理科和血库接到报告后及时到科室协助处理。

7、必要时留取病人血样进行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病原学等检查。

8、医生及时记录相关的医疗文件。

手术术前准备流程
病人转科、转院工作流程
申请院外会诊工作流程
院内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审批流程
医疗工作请示报告流程
按规定要上报的发生医疗护理差错补救善后处理工作流程
医疗护理投诉及纠纷处理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