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风险防控理论技术与应用
水环境污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水环境污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bcf54b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7.png)
水环境污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发展的推进,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水环境,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研究和应用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关键技术势在必行。
一、水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影响水环境污染主要包括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和微生物污染。
有机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工业废水等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无机污染物如氮、磷等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过度生长,损害水生态系统平衡。
微生物污染导致水源通过感染人体而传播疾病,威胁公众健康。
二、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关键技术1. 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重金属是一类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有严重危害。
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关键技术包括化学沉淀、吸附、离子交换、螯合等方法。
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将重金属离子从水中去除。
2. 废水处理技术废水处理是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关键环节。
常见的废水处理技术包括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和膜分离技术等。
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净化废水;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利用各种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手段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膜分离技术则通过膜的选择性通透性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分离出来。
3. 湿地修复技术湿地具有较强的生态净化能力,可以有效降低水环境污染。
湿地修复技术通过修复、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在其中引入适宜的湿地植物和微生物,促进废水的自然净化作用。
4. 水质监测技术水质监测是水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可以及时了解水体污染情况,为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目前,水质监测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包括传统的水样采集和实验室分析方法,以及现代的联网监测和遥感监测技术。
三、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示例1. 北京市水污染治理北京市作为中国首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对水环境污染治理积极采取措施。
例如,修建生态湿地,在治理城市污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京市还牵头组织开展了水质监测与评价工作,实施水质自动监测和在线监测,确保水环境的有效治理和管理。
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及其治理研究
![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及其治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83df25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1e.png)
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及其治理研究重金属污染是水环境中常见的一种污染形式,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水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研究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影响,以及当前常用的治理方法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城市污水排放。
工业生产中的金属矿石开采、冶炼、化工和制药等过程都会产生大量含有重金属的废水。
农业活动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农药、杀虫剂和肥料的使用,这些化学物质中的重金属会随着水流进入水体。
城市污水排放是另一个重要的重金属污染源,含有重金属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会导致污染。
水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很大威胁。
重金属可以积累在水体中的生物体内,从而进入食物链。
当人们摄入污染的食物或饮用受污染的水时,会导致慢性中毒,引发多种疾病。
此外,重金属还会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目前,治理水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常见的物理治理方法包括吸附、沉淀和过滤等。
化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学沉淀、离子交换和还原等技术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难溶的化合物沉淀下来。
生物方法则是利用活性污泥、植物吸附和微生物降解等生物过程去除重金属污染物。
这些治理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缺点,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
除了目前已有的治理方法,还有一些新兴的研究方向可以帮助更有效地治理水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
首先,利用纳米材料来吸附重金属污染物是一个热门研究领域。
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可以高效去除重金属污染物。
其次,通过生物技术开发新型生物材料也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利用基因工程和生物合成技术,可以设计出能够高效吸附或降解重金属污染物的生物材料。
另外,利用微生物群落的协同作用来降解重金属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此外,政府、企业和个人也应从源头上减少重金属污染的排放。
政府应加强对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污水排放的监管,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推动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废水排放。
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监测及防治措施
![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监测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b17bf3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9.png)
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监测及防治措施水环境重金属污染指的是水体中存在的一些重金属元素超过环境质量标准或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的情况。
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城市排水、自然地质背景等多个渠道。
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监测是为了及时了解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情况,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现如今,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监测主要通过采集水样进行实验室分析,以测定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技术。
监测周期一般以季度为单位,以便及时掌握重金属污染的动态变化。
加强源头治理。
工业企业应建立健全废水处理设施,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排污标准,强化重金属排放的监管和治理。
农业生产中应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避免过度施用造成的农残渗入水体。
城市排水系统应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确保废水排放经过合适的处理再进入自然环境。
加强水环境监测。
不仅要加强定期的水样采集与检测,还应建立长期的重金属污染监测网络,实时掌握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动态。
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重金属污染治理还包括采用适当的修复技术,尤其是对于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的水体。
修复技术可以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修复等。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吸附、沉淀和膜过滤等;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沉淀剂和络合剂的使用;生物修复则是利用生物体对重金属进行吸附、富集或转化,如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举办科普讲座等形式,提高公众对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的认识和关注。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自觉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监测与防治措施是保护水体环境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源头治理、监测、修复技术和环境宣传教育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降低重金属污染对水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论水质重金属分析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论水质重金属分析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a5d146b48d7c1c708a14543.png)
马 秀东
( 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 限公 司 山西临汾
摘 要: 重金 属 在 环 境 中 难 以 降 解 0 )
的一系列 的效应 , 这。电化 学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电位分析技术 、 溶 出伏安检测技术 、 极谱 法 以及伏安 滴定法 , 其 中溶 出伏安检测 技 而造 成 一 定 的 累积 . 当含 量超 标 时 , 就 会 引起 多种 疾 病 , 甚 术是 水环境 痕量重金属现场检测的常用技术 , 以此方法为技术 可 至危 害 生物 体 的 生命 . 因而 对 于 重金 属 检 测技 术 的 研 究 对 以制作出重金属元素 自动分析仪。 于 水环 境 的监 测 以及 环 保 工 程 具 有 一 定 的 价 值 意 义 。 朱E t 龙等学者运用 阳极溶 出伏安检测技术 的原理 , 采用 P D V 关键词 : 重金 属 : 检测 : 水环 境 型重金属快速分析仪对地表水 中的重金属镉离子进行 了测定 , 在 镉离子浓度达到 1 . 2 5 — 4 0 Xg I , L时 , 质量浓度 与阳极溶 出峰电流和 近几 年 , 国内工业发 展迅速 , 特别是 重工业 的发展 , 经 济获得 峰面积具有较 为 良好 的线性关 系 , 检测效果 比较 优 良, 检 出限为 . O 0 1 mg / L , 加标 回收率为 8 O . 5 %~ 1 1 8 %。 增长 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 了一定 的负面压力 。矿山开采 、 金属 冶 0 炼、 化工 工业等重金 属工业 的发 展范 围扩 大 , 势必会 产生大量 的 4原子 荧光 光度检 测技 术分 析与 研 究 工业 废水 , 进而导致 周围区域 的水环境受 到重金 属污染 , 直接 威 原子荧光 光度 检测 技术的原理是在辐射能作用下 , 测量待测 胁着周 围环境 的生态平衡 。 进 而确定 出待测元素的类别 为了能够较好的控制重金属的污染范 围,学术界对于重金属的 元 素的原子蒸气所发生的荧 光效应 。 荧光光度检测技术的精确度较高 , 而且操作程序较少 , 不 检测分析技术 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 , 而且 已经取得了一定 的效果 , 与含量 。 需要进行 分离 、 富集等操作 , 不足之处在于其测量范 围较小 , 并不 如重金属检测微传感器以及 自动分析仪器的研究 原子吸收光谱检 其 只对几种特殊 测技术的研究 、 溶出伏安检测技术的研究 、 电感耦合等离子检测技术 是每一种 重金属离子都会发 出特定的荧光效应 , 的金属离子有效应 , 其 中包括 : 、 、 A 、 , 对 其他离子不 的研究等等 , 目 前多数检测技术已经被应用于水质监测工程中。 能够进行检测 , 这极大 的影 响到 了该检测技术 的普及与应用 。 1水 质 重金 属分 析检 测技 术研 究现 状 庞洁等将水样放置在盐酸 一硫脲 一抗坏血酸的混合介质 中, 利用原子荧光光度检测技术对水 中的砷 和汞 般来说 , 重金属会直接影响到 自然生物体的健康 , 进而造成生 放置一段 时间以后 , 态环境的失衡 ,因而对于水环境以及其他介质环境中重金属的检测 进行 了测定 , 该方法对砷的检出限为 0 . 0 0 4 5 g / L , R S D为 0 . 9 0 %, 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性, 目前对于重金属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 : 原子 加标 回收率 为 1 0 0 . 2 % 1 0 3 %。 荧光分光光度检测技术、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检测技术 、 电感耦合等离 5生物化 学检 测技 术分 析 体原子发射光谱等一起 自动分析检测技术 。目前较为先进 、 稳定的重 生 物化学 分析 检测技 术是 业界 内研究 的重 点 内容 , 也 是重 金屙 陕速检测技术为纳米金比色块法 , 该方法操作简单 , 但是技术成 金 属离 子检 测技 术研 究 的新方 向 , 其 主要 包 括酶 分析 法 、 免疫 果还未成熟 , 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被应用于实践。 分 析法 等 。酶 分析法 是一 种较 为快速 的检 测技术 , 其原理 为 当 2原 子 吸收 光谱 检测 技术 的研 究与 应 用 重 金属 离子 与酶 活性 中心 的 巯基 或 甲巯 基结 合后 ,就会 破坏 原 子吸收光谱 检测技 术是通过 检测气态是 通过测 量气态基 酶 的 活性 , 从 而促 使酶 发生 相应 的显 色 效应 、 P H变化 、 吸 光率 态原子对其特征谱线 的吸收程度而进行定量分析的技术 。 原子 吸 变 化 等等 ,进而 能够 确定 出重金 属离 子 的种 类 以及 相关 的含 目前 痕量 重金 属检 测 常用 的酶包 括 过氧 化 物酶 、 葡萄 收光谱检 测技术 已经成为重金属行业 内的重点技术 , 由于其测量 量 范 围 , 基准定位 于原 子 , 故检测 的灵 敏度 较高 、 检 出限低 、 分析速度也较 糖 氧化 酶等 。 生物化学传感 器是利用生 物识别物 质与待测物 质结合或通 快, 同时此 种方法 的抗 干扰能力 较强 , 因而可 以被应用 于各个领 域, 原子 吸收光谱检测 技术 已经 被列为测 定地表水 、 废水 中重金 过化学反 应以选择 性方 式对 特定 的待分析物质产生响应 , 通过信 属元素 的标准分析技术 。 杨 晓婧等学者采用火焰原词吸收光谱 检 号转 换器转变 为可 输出的光 电等信号这 种方法灵敏度 自动化程 测技术测定 了废水 中的重金属离子 。同时 , 居红芳等学者也利用 度高 , 可应用 于环境在线监测。 强酸 性阳离子交换 树脂富集 与火焰 原子吸收光 谱法测定 地下水 6结 语 中铜 、 钻、 镍、 锌、 锑 等简述离子 , 并且讨 论了影响交换树脂 富集检 随着重金属元素检测技术研究 的不 断深入 ,多数较 为精 端 、 测效果 的一些关键性 因素 , 其 中包括洗脱 剂的浓度 、 类 型、 流速 以 及 阳离子交换 树脂 的用量等等 。另外 , 该方法也能够对地下水 中 智能 的检测技术 已经被应用 于水质重 金属 检测 工程 中。事实上 , 重金属检测工作是需要 长期进行 的 , 如何合理有效 的检测重金属 痕量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 , 其加标 回收率为 9 7 %一 1 0 3 %。 的含量且 能够提 出较为有效 的治 理措施 , 是业界学者们需要研究 3电化 学检测 技 术 的研 究 与应 用 的重点问题。 电化 学分析检 测技术 主要 是利用 重金属离 子本身 的电化学 参考文献 性质对重金属 的含 量以及重金属的种类金属测定 , 其原理在于运 [ 1 】 朱 日龙, 胡军, 易颖, 潘大为, 谭杰 , 潘 海婷闲 极溶 出伏安法快速测 J ] .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 2 0 1 0 ( 0 4 ) : 5 0 — 5 2 . 用化学 电池 的某种 电参 数( 其 中包括金 属离 子本身的 电流 、 电阻 、 定地表水 中镉 [ 电导 、 电位 、 电压 曲线等 ) 与被测物 质浓度 之间存 在着某种关系而 【 2 】 居红芳 . 离子交换预 富集一火 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测定 地下水重 进行测定 , 根据 电参数与金属离子 的联 系可以制定出相应 的电参 金属[ J ] . 理化检验一化学分册 , 2 0 0 4 . 1 0 ( 1 I ) : 6 6 1 — 6 6 3 . 数 曲线进而能够确定出被测元素的类别 以及含量范 围。电化学分 作 者 简 介 析技术 的运 用基础为 电化学反应 池与重 金属离子本 身 中所发 生 马秀东( 1 9 7 3 -) , 男, 大同大学化学专业 , 本科 , 工程师。
科技成果——我国水环境中重金属风险评估理论、技术与应用
![科技成果——我国水环境中重金属风险评估理论、技术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71c6fee581b6bd97e19eadb.png)
科技成果——我国水环境中重金属风险评估理论、技术与应用技术开发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适用范围水环境中重金属风险评估成果简介重金属过去、现在和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都是影响生态环境和健康最重要的污染物之一,重金属风险评估和污染控制是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我国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科学评价水环境中重金属的环境风险评估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大科技需求,也是提出相应控制和治理措施的关键和核心。
项目面向我国环境保护重大科技需求,围绕重金属风险评估理论与技术瓶颈问题,以我国水环境中镉、锌、铜、汞、银、铬等有毒金属的环境行为、危害和风险研究为突破口,构建以危害识别、效应评估、暴露评估、风险表征和风险防控为核心的环境风险评估理论技术体系,提出了我国重金属风险评估新方法,研发了毒性测试、生物毒性预测等核心技术,形成了完整的技术系统。
解决了水环境标准修订、监测、生态和健康风险评估、突发污染事件损害鉴定和风险管理中的关键理论与技术难题,在创新性、新颖性、实用性和示范推广等方面取得原创性突破。
针对国家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的严峻形势及风险防控工作的突出科技难题,项目历时10余年,围绕金属风险评估重大理论技术和应用,以我国水环境中镉、锌、铜、汞、银、铬等有毒金属为对象,以“行为机理-危害识别-效应评估-暴露评估-风险识别-风险防控”为主线,开展了长期、系统和综合集成研究及工程实践。
项目围绕金属生物毒性预测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我国环境污染状况,选择环境危害较大的典型金属(镉、锌、铜、汞、甲基汞、银、铬)开展重点研究,以研究手段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在金属食物链传递、生物可利用性、生物毒性和实践应用的全链条理论创新、模型预测和现场实验紧密结合的系列重大研究成果,成果对阐明重金属在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效应有实质性贡献,已在对我国生物监测、水质基准/标准制修订、质量评估、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中得到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水污染治理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水污染治理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755c60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68.png)
水污染治理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础,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水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还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和应用水污染治理新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水污染治理领域涌现出许多新技术,其主要目标是有效去除水质中的有害物质,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并最大限度地保护水资源。
以下将就一些新技术进行介绍和分析。
1.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是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其中最常见的技术是过滤和沉淀。
过滤使用滤芯或滤网来捕捉悬浮颗粒物,沉淀则是利用重力将悬浮物沉淀至水底。
这些技术简单易行,对水体造成的副作用较小,但对于有机物等难以降解的污染物效果有限。
2.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以化学方法将水中的污染物转化成不溶于水的物质,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其中常见的技术有氧化法、还原法和沉淀法。
氧化法通过加入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还原法利用还原剂将重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沉淀,沉淀法则通过加入沉淀剂将污染物沉淀至底部。
这些技术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显著,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控制化学品的剂量和残留物的处理。
3.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利用生物体对水中有机物的降解能力,通过引入厌氧菌或好氧菌等微生物,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降解。
例如厌氧反应器可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植物适用于处理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
生物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效果好、能源消耗较低等优点,但需要考虑进水水质波动对生物体的影响。
4.电化学处理技术:电化学处理技术是利用电磁效应和化学反应将污染物转化为较易处理或无害的物质。
常见的电化学技术包括电化学氧化、电化学还原和电化学沉淀。
这些技术具有高效、可控和可再生等优势,适用于除去水中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
然而,电化学处理技术存在能源消耗较大和设备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以上所述的水污染治理新技术,均为当前较为前沿和有效的方法。
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f53d00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d.png)
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及其应用随着工业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问题愈发严重,其中重金属污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是环境保护的紧迫任务之一。
因此,研究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使污染物得到彻底的去除或减轻,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一、重金属污染的危害重金属是天然属性或工业生产所需,但是他们在高浓度下却成为了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污染物。
重金属的污染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提高了癌症、免疫力低下和众多疾病的风险。
在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和迁移极易造成食品链的高度污染,导致人类食物中的重金属含量飙升,对人体造成损害。
二、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重金属治理技术是指用各种方法去除或降低重金属污染的技术。
在重金属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学者们遵循了“废物处置”的基本原则:避免污染,减少环境风险,节约资源和回收利用。
1. 光化学还原法光化学还原法是利用光化学反应的特性,在UV辐射的照射下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金属亚稳态或金属离子自身还原为元素,进而用氧化剂将其氧化成氢氧化物、氧化物或沉淀形式。
光化学还原法可以有效地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亚稳态金属或者元素,使其易于去除和减少生态环境对其的影响,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2. 植物吸附剂植物吸附剂是指吸附能力强的植物。
植物吸附剂吸附重金属的各种机制层出不穷,其中包括物理吸附、静电吸附、空间插卡等。
由于其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资源可持续、低成本等特性,植物吸附剂是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
3. 生物固定化技术生物固定化技术是将微生物等固定化于载体上,将其作为催化剂,有效地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无毒或有毒但低毒的形式。
生物固定化技术具有高效、经济、环保等优点,且其本身就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有效发挥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污染治理中。
三、结语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相对来说还比较有限,但学者们的研究不断深入,治理技术也在不断完善,我们应该积极支持该领域的发展,迈向更加环保的未来。
《2024年水体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及治理技术》范文
![《2024年水体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及治理技术》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db0024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1b.png)
《水体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及治理技术》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水体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排放、城市污水等,这些含有重金属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不仅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还威胁着人类健康。
因此,研究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治理技术,对于保护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体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1. 污染现状水体重金属污染主要包括铅、汞、镉、铬等有毒有害元素。
这些重金属元素通过工业废水、农业排放、城市污水等途径进入水体,导致水质恶化。
目前,我国许多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其中以铅、汞、镉等元素的污染最为严重。
2. 污染影响水体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重金属元素在食物链中积累,通过食物、饮水等途径进入人体,导致人体内重金属超标,引发各种疾病。
此外,重金属污染还会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破坏水生态平衡。
三、治理技术针对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
1. 物理法物理法主要包括沉淀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
沉淀法是通过向水中加入沉淀剂,使重金属离子与沉淀剂反应生成沉淀物,从而去除重金属。
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如活性炭、生物炭等)吸附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达到去除效果。
膜分离法是利用膜技术对水进行过滤和分离,将重金属离子与水分离开来。
2. 化学法化学法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法、络合沉淀法等。
氧化还原法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低毒性或无毒性的物质。
络合沉淀法是利用络合剂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然后通过沉淀或分离等方法去除重金属。
3. 生物法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或植物等生物体对重金属进行吸收、转化和去除的方法。
微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无害物质或将其从水中去除。
植物修复法是利用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转化作用,将重金属从水中去除或固定在土壤中。
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监测及防治措施
![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监测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8a9f45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7.png)
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监测及防治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水环境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领域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增加,水体中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之一。
重金属污染不仅会影响水体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还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对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和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工业生产中的废水排放、农业经营中的化肥农药使用、交通运输中的尾气排放等,都是导致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监测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情况,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
加强对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和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通过科学有效的监测方法和技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重金属对水环境的污染,保障水体生态系统的良好状态。
【本段字数:204】1.2 问题提出水环境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重要议题。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重金属污染不仅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还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如何有效监测和防治水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金属元素在水体中的浓度超标,超过环境质量标准,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二是重金属污染源头复杂多样,包括工业废水、农药残留、生活污水等,监测难度大;三是水环境中重金属的迁移与转化机制复杂,导致治理难度加大。
如何有效监测水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准确把握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开展科学合理的防治工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深入了解重金属污染问题的本质,制定科学的监测方法与技术,积极探讨防治措施,才能有效保护水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1.3 研究意义重金属污染是当前水环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其危害性不容忽视。
水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进展与应用
![水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进展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fa8660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a.png)
水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进展与应用随着现代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因此,水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进展与应用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环境保护领域的科学技术进展,并探讨如何将这些创新技术应用于实际保护工作中。
一、污水处理技术的进展污水处理是水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
为了防止城市和工业排放的污水对自然水体造成的污染,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系列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
其中一项重要技术是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来净化水体。
此外,还有物理处理技术,如沉淀、过滤和吸附等,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
二、水体监测与评估技术的进步为了及时发现和评估水体污染状况,科学家们不断研发新的水体监测与评估技术。
传统的水质监测方法往往需要实验室分析,耗时且成本高昂。
而现在,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使得水质监测变得更加便捷和准确。
通过将传感器与无线通信相结合,可以实时监测水体中的各项指标,如pH值、溶解氧和氮磷等含量。
三、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技术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匮乏,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水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这方面,科学家们开发了多项新技术,包括雨水收集系统、地下水补给技术和海水淡化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人类对自然水资源的依赖。
四、环境修复技术的突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地区的水环境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修复这些受损的生态系统,科学家们推出了一系列环境修复技术。
例如,湿地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化学修复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恢复污染严重的湖泊、河流和沿海地区的生态平衡。
五、科学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水环境保护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大范围的水体污染情况,帮助制定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
此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能够提高水环境保护的效率和准确性。
总结起来,水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进展与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水体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及治理技术
![水体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及治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2ab552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f.png)
水体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及治理技术一、引言水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持续增加和工业化的推进,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也随之日益严重。
重金属污染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研究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并寻找有效的治理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二、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1. 重金属来源水体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城市生活废水、医疗废水和大气降水等。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冶金、电镀、化工等工业过程产生的废水中的重金属物质。
2. 污染影响水体重金属污染会给水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
重金属可以积累在水生生物体内,影响其生长和繁殖能力,并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造成生态系统的累积效应。
同时,人类饮用受重金属污染的水可能会导致慢性中毒,造成健康问题。
三、治理技术1. 传统治理技术传统的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有过滤和沉淀,通过物理隔离和重金属沉淀来去除污染物。
化学方法主要有离子交换、沉淀和络合沉淀等,利用化学反应去除重金属。
生物方法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通过植物吸收和微生物降解来减少重金属污染。
2. 新兴治理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兴的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也逐渐兴起。
(1)吸附材料技术:通过添加吸附剂去除水中的重金属,如活性炭、纳米颗粒等。
(2)电化学技术:利用电化学反应将重金属转化为无毒化合物或沉淀物,如电析、电吸附等。
(3)高级氧化技术:利用氧化剂对重金属进行氧化或还原,如超声波氧化、光催化氧化等。
四、总结水体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重要挑战之一。
了解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影响,掌握传统和新兴治理技术,是有效治理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关键。
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和研究,推动治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以保护水资源并维护人类健康综上所述,水体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海洋和河流生态系统中的重金属污染控制
![海洋和河流生态系统中的重金属污染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1c5b525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e.png)
海洋和河流生态系统中的重金属污染控制地球上70%的表面都由海洋覆盖,而海洋生态系统则是地球上最为复杂和受到影响的生态系统之一。
就像陆地上的空气和水一样,海洋也受到各种污染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是指以金属离子形式存在的金属对水生植物和动物造成的潜在威胁。
这些重金属可以通过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处理和运输来进入海洋和河流生态系统。
本文将探讨重金属污染的危害,监测与控制方法以及解决方案。
危害重金属污染对海洋和河流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影响。
例如,汞、铅和铜等重金属可以破坏水生植物和动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影响生物的发育和繁殖。
这些重金属也会积累在海洋生物中,如鱼类、蟹、虾、贝类等,进而影响人类的健康。
此外,重金属污染还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降低,进而影响整个食物链。
监测与控制方法为了控制重金属污染,需要进行监测和控制。
监测工作可以通过测量水中重金属的浓度来实现。
在水中进行监测时,可以使用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度计等方法进行分析。
同时,监测也可以通过测量水生生物的重金属含量来实现。
控制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污染源控制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重金属污染,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过程中包括控制工厂的废水排放、采用环保设备等。
同时还应该加强管控,限制新工厂的开发。
2.物理清除方法物理清除是通过机械手段来进行重金属的分离和去除。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底部沉积的重金属。
具体的方法包括吸挂、打砂和挖掘,以及沉积物的袋装和运输等。
3.生物法生物法包括利用特定的植物和微生物来清除重金属。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小范围和低污染源的清除。
例如,在废水处理工厂中加入特定的微生物可以有效减少重金属的浓度。
4.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工艺分离和去除重金属。
通过添加药剂,重金属离子可以被固定到药剂上,从而实现去除。
解决方案为了减少海洋和河流生态系统中的重金属污染,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行动。
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法规和制度以限制和管理工业和农业废水的排放。
流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方法的分析
![流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方法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921fcb6294dd88d0d26b67.png)
流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方法的分析作者:夏生林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19期摘要: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由于区域、土壤、水质酸碱、水体氧化、工业废水排放不同,大量的重金属排入了河流,并且不断的恶化,自然资源开发和废弃物重金属污染环境让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超出了自然水体自行净化的能力。
水环境污染由于牵扯到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等方面,也成了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和人体健康的命脉。
所以为了控制和治理重金属水体的污染,本文重点分析流域水环境重金属现状和影响及其书探讨研究方法和对策,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家园。
关键词:水污染;重金属污染;防治1.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我国的重大环境问题1.1污染的分类和现状,流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成了重点在环境污染中,按照不同的方式分类,大体可以分类为以下几种:首先按照环境要素分类: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然后按属性分:显性污染、隐性污染。
再次按人类活动范围分为:工业环境、城市环境、农业环境的污染。
最后按造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类为:化学、生物、物理污染(噪声、放射性、电磁波污染等)固体废物、液体废物、能源等污染。
很多区域影响水质的重金属较多,区域性水质根据文化和地质条件的不同,从而导致了水质酸碱、水体氧化特点和特征的不同。
然而不同区域的经济不同,工业废水排放量也就不同等等,因此,重金属污染也就不相同。
由于区域性水环境直接关系到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等问题,所以流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成了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
1.2流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造成的影响根据相关报告显示,流域性水环境重金属污染使得饮用水安全问题堪比担忧,更是直接导致流域水环境质量严重下降。
就拿湘江流域的重金属水污染为例,到2010年底,湘江污染已对流域4000万人口的饮用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以长沙市为中心, 2007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仅6.09% ,并且上游的人口密集,很多地段饮水安全问题并不乐观,污染也十分严重,重金属污染直接导致了水生态流域和其他系统环境的生态平衡;不仅如此,很多名贵的鱼类品种也已经不再常见;包括土壤、农田及其作物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后果。
水体重金属污染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
![水体重金属污染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fa1687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4.png)
水体重金属污染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水体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严重问题,其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系统均造成巨大威胁。
建立水体重金属污染预测模型,能够有效地预防水体重金属污染,避免其带来的危害。
本文将阐述水体重金属污染预测模型构建的基本步骤和重要方法,并探讨其应用案例。
一、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水体重金属污染是指自然水体中超标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达到了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的程度。
重金属元素具有生物蓄积性、生物放大性和毒性等特性,一旦进入人体内,会对肝、肾、脑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慢性中毒甚至死亡。
同时,水体重金属污染还会破坏食物链,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甚至消失。
二、水体重金属污染预测模型的构建在建立水体重金属污染预测模型前,需要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数据采集包括水体样品采样、试验室测试分析等过程,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变量筛选和归一化等操作。
接下来,确定监测点和监测指标。
监测点应该选取重金属污染较为明显的、经常受污染的水域,包括工业区、生活区、农业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和饮用水源地等。
监测指标需要考虑水体中存在的重金属元素种类、浓度等因素。
在收集并处理好数据后,就可以建立水体重金属污染预测模型了。
具体步骤包括:1. 特征提取。
将数据中的不同特征进行提取和转换,以便于构建预测模型。
可以采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来进行特征提取。
2. 模型选择。
选择合适的模型对数据进行建模,比如回归分析、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等。
3. 模型训练。
将数据集按照一定比例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
训练集用于模型的训练和调整,验证集用于调整模型中的参数,测试集用于测试模型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
4. 模型评估。
通过对所有数据点的拟合程度、误差大小等指标进行评测,得到模型在预测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指标上的精确度和鲁棒性。
三、水体重金属污染预测模型的应用水体重金属污染预测模型不仅可以用于预测水体中的重金属元素浓度,还可以应用在污染治理、态势分析、预测变化趋势等方面。
水环境检测中重金属检测技术运用分析
![水环境检测中重金属检测技术运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7f365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8.png)
水环境检测中重金属检测技术运用分析摘要:在进行水环境检测的过程中,良好的重金属检测技术应用是保障重金属种类及其含量等检测结果的关键。
基于此,在具体的水环境检测中,相关单位与技术人员一定要明确其中的重金属来源与特征等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来进行检测。
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实现水环境中重金属的科学检测,从而为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水环境检测;重金属;检测技术1. 水环境中重金属检测必要性水资源是生命赖以生存的根本,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现阶段,人们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必要对水环境的质量进行检查,做好相关监督工作,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检测水环境中的重金属。
目前,工业领域在开展生产活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及废水,这些废物中含有各种重金属元素,将其排放到大自然中,必定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与影响,从而威胁周围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健康与安全。
现阶段,对人类、各种生物以及地球环境造成危害的重金属主要有五种元素,分别是铅、镉、汞、砷、铬,其中铅污染会在人体和动物组织内集聚起来,是一种有毒金属,会导致儿童、老人以及免疫力低下群体出现贫血症、肾损伤以及神经机能失调等情况。
这些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开展水环境调查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将重金属检测工作作为重点内容,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明确水体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明确重金属超标情况,从而将其作为污染源分析的主要依据,针对性、有序性的落实水环境治理与管理工作。
不同区域的水质不同,在水环境重金属检测中应用的技术手段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开展重金属检测工作的过程中考虑水环境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选择,提升技术检测质量。
一般水环境重金属检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水资源保护。
这与人类的健康发展与未来生存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是我国生态资源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需求,在这种状况下,技术人员要定期对水环境质量进行检测,这能够全面了解水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以及其他化学物质的含量,而且还可以判断水环境质量是否满足相关标准,假如结果显示不符合,那么就需要相关人员及时制定水资源优化与保护措施,减少重金属含量。
河流水体重金属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河流水体重金属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ffb747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10.png)
河流水体重金属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河流水体重金属污染是一种常见的环境问题,对水体和生物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水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研究和应用重金属污染控制和生态修复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影响及控制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并介绍一些重金属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影响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可以分为人为和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废弃物和矿山排放等。
自然因素包括地壳中的含量、气候和土壤特性等。
重金属污染对水体和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首先,重金属可以积累在水体中,超过一定浓度后,对水生生物产生直接毒性。
其次,重金属进入水生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重金属还可以沉积在底泥中,进一步影响水体的富营养化和生物多样性。
二、重金属污染控制技术控制重金属污染是保护水体和生物的关键。
目前,主要的重金属污染控制技术包括以下几种:1. 物理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吸附等,通过改变重金属的形态和迁移途径来控制污染。
2. 化学方法:包括络合剂、沉淀剂、还原剂等,通过添加特定的化学物质,将重金属转化为难溶于水的物质,使其沉淀下来。
3. 生物方法:包括生物浸出、生物吸附、微生物还原等,通过利用生物体对重金属的吸附、转化和还原作用来控制污染。
4. 植物修复:通过植物的生理和生化作用,吸收和转化重金属污染物,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三、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通过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功能来修复受到重金属污染的水体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植物修复:通过选择适应重金属环境的植物物种,通过植物的吸收、积累和转化作用,降低重金属污染物的浓度。
2. 人工湿地:通过构建人工湿地系统,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理和生化作用,降低重金属污染物的浓度。
3. 原位修复:通过直接在污染源处进行修复,如在污染地下水中注入还原剂,使重金属还原为难溶于水的形态。
河流水体重金属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河流水体重金属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bb4486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60.png)
河流水体重金属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河流是自然界中重要的水体资源,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扩大,河流水体污染问题日益显著,其中重金属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较大、电子云相对稳定的金属元素,如铅、镉、汞等,它们具有较强的毒性和累积性,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都具有严重危害。
针对河流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情况,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和修复技术,以保护水体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目前,针对河流水体重金属污染控制和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在研究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是如何有效地降低河流水体中重金属的浓度,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恢复水体生态平衡。
在控制河流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技术中,物理和化学方法被广泛应用。
例如,通过沉淀、吸附、螯合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将重金属离子从水体中去除,从而降低水体中重金属的浓度。
此外,生物修复技术也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吸附、转化和降解,实现对水体中重金属的生物修复,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除了控制重金属污染外,生态修复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生态修复旨在通过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减少重金属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例如,通过建设人工湿地、种植湿地植被等方法,可以改善水体的生态环境,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这些生态修复措施不仅可以改善水体环境质量,还可以提高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增强水体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河流水体重金属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
只有不断深入探讨和创新,才能有效地解决河流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保护河流水体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和建设。
希望未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我国河流水体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流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风险防控理论技术与应用.doc-华南理工大学
![流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风险防控理论技术与应用.doc-华南理工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45a4e056f46527d3240ce069.png)
拟推荐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一、项目名称流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风险防控理论技术与应用二、推荐单位意见该项目围绕流域重金属污染控制的关键理论技术问题,以流域水体污染控制和水质改善为目标,以清洁生产、源头控制、过程强化去除、水质改善和风险管理为主线,开展了持续系统的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和工程实践,实用性强,经济社会效果好,为促进我国重金属污染治理和风险防控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该项目历时18年,研发的以清洁生产、过程与风险防控为突破口的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源头减排和强化去除等关键技术难题,在技术创造性、新颖性、实用性和功能综合性等方面取得了原创性突破。
该项目成果在国家和多个地方重金属治理工程建设中得到应用,为国家和地方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标准和政策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核心技术推动了全国重点金属(锰、镉、锌、铜、汞、银、铬等)的污染削减,促进了工业、环保和矿业等部门/行业的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研究成果具有国际影响,并产生了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推荐该项目申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针对国家重大需求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关键瓶颈问题,选择流域风险防控为突破点,以源头控制-过程削减-应急处置为主线,在创造性、新颖性、实用性和工程应用方面取得原创性突破,主要创新如下:(1)发展和完善了流域水环境重金属风险防控理论方法体系,在重金属迁移转化、生物有效性和食物链传递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创建了流域污染负荷估算、来源解析、过程模拟和风险评估等系列新模型与新方法,解决了关键理论难题。
(2)开发和完善了流域水环境重金属风险防控技术系统,攻克了电解锰锌行业清洁生产、资源回收利用、矿山源头治理、强化去除、掩蔽钝化和应急处置等核心技术,在流域系统过程防控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结构方面取得原创性突破。
(3)研发了以源头控制、过程与风险防控为突破口的成套设备,发明了重金属污染移动削减、自动收集、强化去除与原位钝化投料等控污装置,实现了重金属污染协同防控技术和新材料的重要突破。
水环境检测中重金属检测技术的应用探讨
![水环境检测中重金属检测技术的应用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0b9d01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12.png)
水环境检测中重金属检测技术的应用探讨摘要:水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不但会破坏水体质量,还可能对土壤结构、水循环、植物繁殖等造成一定的污染,同时严重破坏陆地生态系统,因此在水环境检测中必须重视重金属检测的方法和技术。
本文简要概述了水环境检测中的重金属检测技术,分析了水环境检测中重金属检测技术的应用策略,旨在科学运用重金属检测技术维持水环境平衡、减少水体污染问题。
关键词:水环境检测;重金属;检测技术引言重金属污染不但会严重破坏水环境平衡,还可能对人类的社会活动构成威胁,甚至危害人体健康。
基于此,在水环境重金属检测工作中必须积极引入高效化的方法和手段,在保证检测效率的基础上充分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有效弥补水环境中重金属检测技术和方法存在的不足,要求检测部门结合水环境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技术体系和检测方案。
1 水环境检测中的重金属检测技术1.1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指测量气态基态原子后,根据特征谱线的吸收程度采取相应的定量分析方法。
在重金属物质检测中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可以整体提高检测质量和检测效率,因此环保部门可以严格按照该方法的检测要求和标准判断地表水和废水中包含的重金属含量及其成分。
原子吸收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速度快、抗干扰性强等优点,科学应用该方法可以取得理想的检测效果,同时充分满足环保部门提出的检测需求。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湖水中的含铅量时,通常需要达到相应的萃取条件,将螯合剂、甲基异丁酮等萃取剂加入湖水,即可定量萃取铅元素,配合流动注射在线萃取技术可以精准检测湖水中的含铅量。
总的来看,通过该种方法的有效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重金属等污染物质的检测水平。
但是在该种方法应用过程中,需要使用到较多种类的先进设备,相关人员要及时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确保重要设备能够长期使用。
1.2 电化学方法电化学方法指以化学原理为出发点,结合物质的电化学性质精准检测物质中包含的元素成分及含量,在化学电池中注入检测到的试验液后,即可根据相关参数标准测定包含试验液的化学电池,采用参数分析的方式确定被测重金属元素浓度的关系,从而正确判断试验液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拟推荐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
一、项目名称
流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风险防控理论技术与应用
二、推荐单位意见
该项目围绕流域重金属污染控制的关键理论技术问题,以流域水体污染控制和水质改善为目标,以清洁生产、源头控制、过程强化去除、水质改善和风险管理为主线,开展了持续系统的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和工程实践,实用性强,经济社会效果好,为促进我国重金属污染治理和风险防控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该项目历时18年,研发的以清洁生产、过程与风险防控为突破口的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源头减排和强化去除等关键技术难题,在技术创造性、新颖性、实用性和功能综合性等方面取得了原创性突破。
该项目成果在国家和多个地方重金属治理工程建设中得到应用,为国家和地方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标准和政策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核心技术推动了全国重点金属(锰、镉、锌、铜、汞、银、铬等)的污染削减,促进了工业、环保和矿业等部门/行业的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研究成果具有国际影响,并产生了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推荐该项目申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
针对国家重大需求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关键瓶颈问题,选择流域风险防控为突破点,以源头控制-过程削减-应急处置为主线,在创造性、新颖性、实用性和工程应用方面取得原创性突破,主要创新如下:
(1)发展和完善了流域水环境重金属风险防控理论方法体系,在重金属迁移转化、生物有效性和食物链传递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创建了流域污染负荷估算、来源解析、过程模拟和风险评估等系列新模型与新方法,解决了关键理论难题。
(2)开发和完善了流域水环境重金属风险防控技术系统,攻克了电解锰锌行业清洁生产、资源回收利用、矿山源头治理、强化去除、掩蔽钝化和应急处置等核心技术,在流域系统过程防控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结构方面取得原创性突破。
(3)研发了以源头控制、过程与风险防控为突破口的成套设备,发明了重金属污染移动削减、自动收集、强化去除与原位钝化投料等控污装置,实现了重金属污染协同防控技术和新材料的重要突破。
(4)通过自主研发和系统集成提出的流域水体重金属风险防控技术模式,以及开发的整装成套技术及其设备,在我国重点流域、电解锰锌行业和突发水污染事故处理处置工程得到了应用,实用性强、效果好,为我国流域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工程经验和成功案例。
四、客观评价
技术查新报告
教育部技术查新报告(编号:201636000G020103)表明:未见基
于金属理化参数的毒性预测技术的报道。
教育部查新报告(编号:2005023)表明:未见对重金属复合污染水土进行实地示范修复技术的报道。
中国科学院查新报告(20130514CX01,20130510CX05,20130510CX06):未见该项目建立的排水自然回归工程技术、事件减害工程技术和健康风险阻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的报告;在水环境风险控制和管理方面,未见水环境风险全流域控制方法体系方面的研究报道。
同行著名专家评价
国内外同行和国际组织非常重视该项目研发工作,对技术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成果被美国和韩国等100多个国内外实验室的验证采用。
国际膜处理著名刊物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评价“矿山废水污染源头控制系列新技术,是重金属去除最有前景的应用工程技术”。
五、推广应用情况
项目研发的成套理论技术、设备材料和技术模式被我国20多个重点流域、11个省市和30多个用户单位应用到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标准政策、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应用推广成效显著,为我国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了成熟模式、成功案例和工程经验。
六、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七、主要完成人情况
八、主要完成单位情况及创新推广贡献
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作为项目主持单位,全面负责制定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案并组织实施,对创新点1-4均有首要创新贡献,在项目流域重金属风险源头控制、过程与风险防控为突破口的关键技术突破、成套装置研发和成果推广应用中发挥了首要作用。
2、华南理工大学
项目第二完成单位,在创新点2矿山尾矿重金属的释放机理,创新点3酸性矿山废水综合治理关键技术和创新点4矿区重金属风险控制模式方面有创新贡献,并在我国重点流域湖南锑矿山(资江流域)、江西定南钨矿山(东江源流域)、广东大宝山矿山(横石河流域)等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推广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在创新点1生物有效性和食物链传递等理论方面,创新点2水体中重金属强化去除的新材料和新方法方面和创新点4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和工程实施有创新贡献。
4、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参与流域水环境重金属风险防控理论体系构建,研发集成了结合流域自然-经济-社会-生物特征等风险要素识别和监测方法;构建多信息源、多控制突降的水环境风险控制技术体系,全流域全面控制风险系等具有管理方法创新性和实用性。
5、南方科技大学
项目主要完成单位,在创新点1研发了便携式重金属分析测试仪器,在创新点4为矿区重金属流域风险防控技术模式和应用方面有创新贡献,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6、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项目主要完成单位,在创新点4重金属污染事件等方面有创新贡献。
参与研发了流域水环境风险要素识别与解析新方法。
九、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吴丰昌、段宁、降林华、张远、陈艳卿、廖海清、赵晓丽、王圣瑞、符志友都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学术骨干。
吴丰昌、张远、陈艳卿、廖海清和赵晓丽共同完成国家973等多个项目,其中吴丰昌为项目负责人,张远、吴丰昌和陈艳卿为课题一、四和六负责人,廖海清、赵晓丽和符志友为课题四主要完成人;吴丰昌、廖海清、赵晓丽和符志友共同发表文章20篇以上,共同申请发明专利10项以上。
共同完成创新点1-4中重金属源头控制、过程与风险防控为突破口的成套设备研发、关键技术突破、风险控制模式和推广应用。
吴丰昌、赵晓丽、张远、陈艳卿、王圣瑞和符志友等人共同获得2016年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
吴丰昌、张远、廖海清、赵晓丽、王圣瑞和符志友共同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