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3+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2017年全国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大串讲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非地带性现象分布及成因

高中地理——非地带性现象分布及成因

非地带性现象(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

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1.非地带性现象表现实际分布的自然带形成原因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影响南美洲大陆西岸3°S ~20°S 分布着狭长的热带荒漠带①安第斯山脉逼近海岸;②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吹离岸风,海洋水汽难以到达;③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热带雨林带(北部)、热带草原带(中部)相对于大陆东岸,欧洲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纬度高中高纬度,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从海洋上空带来的暖湿气流影响;而大陆东岸,冬季受大陆气团影响,气候寒冷亚寒带针叶林带相对于大陆东岸,欧洲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纬度高苔原带地带性自然带分布的改变南美洲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带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沿海、巴西高原东南部等为热带雨林带东部地处:①信风带;②高原或山地的迎风坡;③受暖流影响热带草原带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相应纬度位置是海洋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自然带地理现象的斑块状分布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山地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温带荒漠带尼罗河谷地的绿洲尼罗河提供了水源热带荒漠带2.非地带性与地带性的关系(1)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地貌引起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共27张PPT)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地貌引起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共27张PPT)
地貌引起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王玉龙
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中学
海拔 地貌要素 坡度 坡位 坡向
(-)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 假定地表没有地势起伏和地貌分异,到达地表的太阳 辐射及由之转化而成的热能和地表温度状况应严格按 纬度分布。实际存在的地貌分异显著改变了这特点, 导致山地阳坡与阴坡温度不相同,各高度层带的温度 更迥然相异,东西走向山地地经常成为热量带界线; 高原与平原相比较,温度表现出“偏向极地”的特点, 有时甚至低于其高纬一侧的平原的温度,从而呈现所 谓温度南北倒置现象。即使迎风坡与背风坡也可显示 温度差别。特定地貌条件下发生的焚风常使背风坡温 度高于同海拔迎风坡。山地与高原在气温垂直递减规 律作用下常形成“冷岛”,盆地和河谷相反,成为 “热岛”。
(2016年全国Ⅱ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山 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 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 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6-8题。 6.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 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7.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年平均气温上升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8.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降雪期缩短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二)改变降水量分布格局
山地的屏障作用及迫使湿润气流上升凝结使降水集中发 生于迎风坡,而背风坡往往成为雨影区。北美洲科迪勒 拉山系东西两侧及喜马拉雅山南北两翼降水量的悬殊差 异即是地貌影响降水量的明显例证。山地降水量在一定 范围内随高度上升而增加方面与温度垂直变化一起构成 气候的垂直变化,另一方面也使山地总体降水量高于附 近平原,因而成为湿润区的多雨中心和干旱、半干旱区 的“湿岛”,盆地与深切河谷则相反,成为“干岛”。 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乞拉朋齐和中国台湾省火烧寮多雨 中心的形成具有特殊地貌背景,天山与祁连山是千旱区 内湿岛的典型,吐鲁番盆地与横断山干旱河谷则可谓 “干岛”的代表。地貌对地表热量水分的影响必然波及 诸如风化作用、成土作用及各种生物过程等自然地理过 程,最终导致自然景观的重大变化。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分析 公开课课件.ppt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分析 公开课课件.ppt
不 其分布北界的纬度,主 平洋暖流对北美洲影响的
同 特
在欧洲比在北美洲 高得多;其分布区 的东西宽度,在欧
要 原
纬度范围。②欧洲中纬地 区平原占优势,且东西延 伸,利于西风影响的深入;
点 洲比在北美洲宽许 因 北美洲西部有平行于海岸

的高大山系,西风难以深Fra bibliotek2020/2/29
入大陆内部。
考纲解读
• 1.通过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理解非地带性 因素与地带性因素之间的联系。
• 2.能够结合“世界地形图”和“世界洋流分 布图”分析世界特殊自然带的形成原因。
• 3.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 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90°西部
大陆内部
东部
90°
80°
极地气候
寒带(极地)
知 70°
70°
③处于盛行西风背风坡,海域面积小, 海洋水汽较少,降水较少。
分析北美洲、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 布的特点及原因
共同特点 不同特点
2020/2/29
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
共 同 特 点
大体分布于中 纬地带的大陆 西岸
主 要 原 因
常年受来自暖流上 空的盛行西风的影 响
①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影
响的纬度范围远大于北太
蓝山咖啡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点三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分析
地理组 曹阳
一、非地带性的概念
非地带性因素
由于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 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 备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分异规律, 或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表现的不很完整 或不很鲜明的现象。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特色专题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课件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特色专题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课件

1.这片热带雨林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雨林景观一般具备的特点有( ) A.叶面宽,四季开花结果 B.树木高大,但层次结构简单 C.植物众多,有巨厚的腐殖质层 D.冬季落叶,有块状根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的 能力。这片热带雨林分布在高海拔的沟谷地带,体现了非 地带性分异规律。第2题,本题考查植被的特点。热带雨林 树木高大,层次结构复杂,四季常青;由于雨水多,不可 能保存有巨厚的腐殖质层。 答案:1.D 2.A
实例
形成原因
理想状态的 地带分异
南美大陆西岸 3°S~30°S之间 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 洋水汽的输入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自北向南是热带雨 林带(北)、热带稀树 草原带(中)、热带荒
漠带(南)
南美大陆东岸形成 温带荒漠带(巴塔
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 风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带(中)、温 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东非高原 海拔高,气温低,
呈现热带稀树草原 降水少,不能形成
景观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实例
马达加斯加岛 东部的热带雨
林带
巴西高原东南 部的热带雨林

南半球缺失寒 带苔原带和亚 寒带针叶林带
天山、昆仑山 山麓的绿洲
形成原因
东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
东南信风来自海洋,为暖湿 气流
读理想大陆局部自然带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图中①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必备知识】常见的地方性分异规律及成因:自然带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河流等地方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地方性分布。

因素分布地区理想自然带现实自然带成因地形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弱,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等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受暖流影响,且地处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青藏高原地区与当地水平自然地带一致高山植物区海拔高,温度低,降水发生垂直及水平方向的递变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中纬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科迪勒拉山系西侧地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受沿岸山脉的影响,平原面积小,自然带呈狭长的带状,仅沿海岸线向较低纬和较高纬呈南北延伸洋流南北半球副热带的大陆西岸热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南北延伸,直逼海岸副热带大陆西岸沿海强大的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欧洲西部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北延伸受势力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东西两岸自然带纬度分布相当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延伸、西岸向较高纬延伸大陆东岸受沿岸寒流影响,西岸受暖流影响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东西两岸自然带纬度分布相当东岸自然地带向较高纬度延伸、西岸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东岸受沿岸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水分昆仑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有丰富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绿洲尼罗河水的灌溉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地区苔原带和针叶林带无陆地的缺失北极地区冰原带无为海洋,无陆地地理位置澳大利亚东南部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多俄罗斯远东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西伯利亚山地的阻挡,处于东南季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方法总结】1.地带性分异规律与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依据该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其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分异规律,如果不一致就是地方性分异规律。

陆地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陆地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陆地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一、何谓非地带性地带性现象是符合一定的分布规律的现象。

地球表面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属于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如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等,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的因素,叫做非地带性因素。

它干扰或破坏了地带性分布规律,造成地域分异的地方性差异,这种变化叫做非地带性,二、非地带性因素有哪些?总的来说,非地带性因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类:1、海陆分布:如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半球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故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分布。

2、地形起伏: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同纬度的山脉东侧却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

3、局部环流和洋流:如信风带大陆西岸,因受离岸风及沿岸寒流的影响,在海岸带形成沙漠。

又如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范围到达60°N以北,是受到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4、局部水分变化:如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内的绿洲;局部水分矿化度的变化:在沿海平原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中,由于盐分变大出现的碱蓬草地。

5、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如在四川盆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由紫红色的砂岩、页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

6、局部地热异常:如在冰岛,苔原是这里的地带性植被,但在热泉附近却分布着草甸。

7、人为作用:如在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填湖造田、培育水稻等活动都可以造成对地带性规律的改变等等。

三、非地带性因素与地带性因素有何关系两类因素的关系,明显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

2、地带性因素影响是普遍的、基本的;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

如:澳大利亚大陆,其东部受大分水岭的阻挡和沿岸暖流影响,分布着热带雨林和亚热带森林,但从整体讲,地带性因素起主导作用。

3、在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形成了复杂的地理环境。

如:我国处在同纬度的两广地区和横断山区,前者因受东南季风影响,属于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后者因受地形影响而成为高山植物区。

考点三非地带性及成因课件

考点三非地带性及成因课件
旅游资源开发
非地带性因素如地形、气候、文 化等会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 用,导致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差
异性。
旅游线路规划
非地带性因素如交通条件、景点分 布等会影响旅游线路的规划,导致 旅游路线的差异。
旅游安全
非地带性因素如地质灾害、气象灾 害等会影响旅游安全,导致旅游风 险和安全保障的差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HANKS
03
非地带性类型
纬度非地带性
总结词
纬度非地带性是由于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和大气环流等因素,导致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水文和生物等特征存在 差异。
详细描述
纬度非地带性主要表现在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植被和土壤等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例如,在低纬度地区,由于 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通常表现为热带雨林或热带季雨林等湿润气候;而在高纬度地区,则受到极地高气压 带的影响,表现为寒带苔原或寒带针叶林等寒冷气候。
05
非地带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生产的影响
01
02
03
农业生产布局
非地带性因素如地形、土 壤、水文等会影响农业生 产的布局,导致农作物种 植的区域差异。
农业产量
非地带性因素如气候异常 、土壤贫瘠等会影响农作 物的生长和产量,导致农 业生产的不稳定性。
农业可持续发展
非地带性因素可能导致农 业资源的过度开发或不合 理利用,影响农业的可持 续发展。
考点三非地带性及成因课件
目 录
• 非地带性概念 • 非地带性成因 • 非地带性类型 •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 非地带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01
非地带性概念
非地带性定义
非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和自然综合体在地表 非呈带状延伸分布,而是呈现块状、斑点状、分散状、岛状 等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现象。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1.概念: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够完整或不很鲜明,称为非地带性现象。

2.非地带性因素:洋流、地形、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水差异、岩石性质等。

世界主要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非纬向现象形成原因按理想状态分区分布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高海拔、低温和少降水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马达加斯加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海岸和中美洲地峡东部的热带雨林景观地处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南半球)或东北信风(北半球)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东部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热带草原带南美大陆30s-30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南北安第斯山脉阻碍了海洋水汽的东进;秘鲁的冷流规模较大,对沿海地区的降温除湿有明显影响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温带沙漠地带(巴塔哥尼亚沙漠),形成于南美洲大陆南部的东岸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的深人(地处西风气流的背风坡)温带草原区(中部),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东部)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南半球相应的纬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苔原带(较高纬度)欧亚大陆东西岸亚寒带的冻土带和针叶林带的宽度不同于南北两侧,西窄东宽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高;东岸受千岛寒流影响,气温低东西两岸的自然带从北到南宽度相同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丰富了地表水或地下水温带荒漠带相关的高中地理知识点:板块构造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它可以分为六大板块(而不是一个全球分布)。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板块张力通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裂谷和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3.1非地带性性(一轮)

3.1非地带性性(一轮)

3、1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1、[了解]非地带性分异现象的成因有哪些?2、[理解]填表、举例非地带分异现象案例实际分布的自然带按分异规律应分布的自然带形成原因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南美大陆南端形成的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景观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南半球缺少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3、[识图、理解]图示:非地带分异现象的分布赤道 30° 30°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落叶 阔叶林热带荒漠热 带 草 原 热带雨林[例题剖析](2013届莱芜质检)读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2)题。

(1)自然带①出现在南回归线附近的沿海地区,这种分布属于(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现象C.垂直地域分异现象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2)自然带②南北延伸较长,主要是受到沿岸( )A.向北流动的寒流影响 B.向南流动的暖流影响C.向北流动的暖流影响 D.向南流动的寒流影响【当堂检测】(2013届莆田模拟)下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的气候要素分布范围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年均温分布范围最大的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B.草原 C.阔叶林D.针叶林2.图中植被分布能体现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A.热带雨林、阔叶林、针叶林 B.热带雨林、阔叶林、草原C.阔叶林、草原、荒漠 D.阔叶林、针叶林、苔原读北半球部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a→e→f→d体现的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4.根据图示信息,判断a、b、c、d四个区域中山脉垂直自然带最丰富的是( )A.a区域 B.b区域 C.c区域 D.d区域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大题11小题,每个小题4分,满分44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不同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A.市场营销成本B.原料成本C.劳动力成本D.设备成本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A.产量大B.价格低C.款式新D.质量优如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000毫米B.约为2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9.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10.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11.该地可能位于()A.吉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46分)12.(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分析课件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分析课件

亚马逊雨林的异常地理现象
总结词
亚马逊雨林作为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拥有众多异常 的地理现象,是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典型案例。
详细描述
亚马逊雨林因其茂密的植被、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 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特征,展现出多种异常地理现象。 例如,该地区存在着大片低地雨林和高海拔地区的“ 云雾森林”,以及因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黑河”等 。这些异常地理现象是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典型表现 ,反映了亚马逊雨林独特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过程。
分布规律
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分布受到地形、气候、水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山地的垂直分异、沙漠中 的绿洲等。
地域间差异显著
不同地区的地带性分异规律存在差异,如热带雨林、温带草原、寒带苔原等,这些差异主要受纬度、 海陆位置等因素影响。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生态平衡破坏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可能导致生态 平衡的破坏,如森林砍伐、过度放牧 等行为,使生态环境恶化。
详细描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通过研究垂直地带性非地带性,可以深入了解地形、气候 、土壤和植被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生态保护、资源开 发和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地方性分异
总结词
地方性分异是指由于局部地区的环境差异而导致的地域分 异现象。
详细描述
地方性分异通常受到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在平原地区,由于地下水 位的高低不同,可能会导致土壤盐碱化程度的不同,形成 地方性分异。
地球表面的大气环流、洋流等气候系统对地表的水热 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地表的地域分异。
01
03
人类活动也对地域分异产生影响,例如土地利用方式 的变化、城市化等。

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现象 高三地理

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现象 高三地理
(3)判读纬度高低:通常山地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如上 图山地位于低纬度地区。
(4)判断迎风坡:迎风坡降水较为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 低。如上图中南坡的积雪冰川带分布的海拔较低,说明降水较多,为迎风坡。
二轮地理
第一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主干知识再现
返回导航页
考点分类突破
2.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
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现象
年级学科:高三地理 教材章节:二轮复习
主讲教师: 任教学校:
2020年2月
二轮地理
第一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主干知识再现
返回导航页
考点分类突破
1 导悟(体验感悟) (2017·全国Ⅰ卷)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
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 2017 年 3 月 25 日。数年前,两 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 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 欲出。据此完成(1)~(2)题。
地下水或地表水,形成众多的绿洲,这些绿洲呈斑块状散布 的斑块状分布
于干旱地区的山麓
二轮地理
第一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主干知识再现
返回导航页
考点分类突破
方法技巧 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的判断方法 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按照地带性规律判断是什 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域分 异规律;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如 40°S~50°S 安第斯山的东侧却分布 着温带荒漠带,因而为非地带性。
成 3~5 题。
3.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 )
A.苔原带

高考地理地域分异规律总结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归纳整合

高考地理地域分异规律总结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归纳整合

高考地理地域分异规律总结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归纳整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可以看出,地形、地貌的形成与演变、植被分布特征与区域环境的关系、整体性原理分析区域环境的演化特点,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仍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因此复习时应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进行透彻的理解,对地形、地貌与植被等地理要素的关联程度深入挖掘。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构建知识因果链条,理顺不同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逻辑关系。

在复习时可以适当进行微专题分析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气候→地形,地形→河流等。

★★重难点突破★★1.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考向透析]此考点的考题往往涉及两种问题,一是直接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某区域地理要素的区域特征,或某地理要素发生变化引起其他地理要素或其他区域地理要素的变化;二是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评价某项人类活动是否合理。

试题载体往往涉及到区域图、景观图、人们的地理实践活动等。

[学法指导]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对区域整体性和区域要素进行分析。

(1)分析地理环境特征:结合各种区域图、景观图,根据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特点。

从地理位置出发,结合地形,从气候(包括气温、降水)、土壤、植被等多方面解析分析描述。

(2)分析地理环境变化: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产生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指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3)分析区域环境的相互影响: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找出哪一要素是联系这两个区域之间的纽带,分析这一问题在两个不同区域产生的“因”和“果”。

通常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通过地理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分析。

(4)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而且应预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

全球主要的非地带性及其原因

全球主要的非地带性及其原因

非地带性:1.海陆分布:南半球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分布。

2.地形起伏:如南美巴塔哥尼亚沙漠;科迪勒拉山系的西侧;东非高原;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 3.局部环流和洋流:北半球中低纬度、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欧洲西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的大陆西岸的沙漠气候4.局部水分变化:如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内的绿洲;局部水分矿化度的变化:如在沿海温带落叶阔叶林中,由于盐分变大出现的碱蓬草地。

5.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如在四川盆地由紫红色的砂岩、页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

6.局部地热异常:如在冰岛,苔原植被在热泉附近却分布着草甸。

7.人为作用:如在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填湖造田、培育水稻等活动。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地貌引起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共27张PPT)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地貌引起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共27张PPT)

8.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分析:长白山高山苔原植被紧贴地面匍匐生长形成
垫状灌木植被,不仅有利于夏季植被生长期间的夜间保 温,在冬季,能被积雪覆盖,保护植物芽免受冻害。据 观察,在气温为-20℃时,10厘米雪下温度为-1℃至3℃。因此,有效的积雪覆盖,是长白山高山苔原植被 免受冻害的关键。
A. 23°N, lOO°E B. 23°N, 120°E C. 24°N, lOO°E D. 24°N ,120°E 20.小明所参观的橡胶园比其他国家的橡胶园位置偏北, 这是因为( ) A.山地高原阻挡冷空气南下 B. 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 C.当地土壤营养物质丰富 D.河流众多,灌溉条件好
第20题通过“小明参观橡胶园”要求学生回答我国种 植橡胶的纬度位置较世界其他国家偏北的原因。主要农产 品的生产区域是地理课程大纲、考纲所要求掌握和考核的 内容,我国所处的地理纬度适于种植橡胶的地域很小,橡 胶也不是我国广域分布的经济作物,但该题是以考查考生 对非地带性地理因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地形在小气候形 成中的作用为考点。
7.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年平均气温上升
8.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C.降雪期推后
B.低温更低 降雪期缩短 D.太阳辐射减弱
坡度、坡向
积雪厚度变化
植被稀疏化
说背景
本组试题以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植被变化为背, 首先给出气候变暖与冻害加剧这一矛盾的地理现象,通过 采用地理中的最经典的要素关系分析方法(综合研究)和区 域对比方法,最终现了对这一现象形成机制的判定。展示 了从地理现象的发现,到地理规律的确定的完整分析过程。 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 也理过程分析素养。

高考专题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共39张PPT)

高考专题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共39张PPT)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非地带性分 异规律
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洋流等因素的影响,陆 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水 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 直分异规律,或者使陆地 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表现的 很不完整或很不鲜明。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表现:
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大 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非地带性分异规 律的影响因素
一.地壳物质组成 二.海陆分布 三.地形起伏 四.局部环流或洋流 五.地壳运动 六.局部水分变化 七.矿产资源的分布
一、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气候
探究1:按照热带雨林的纬度地带性规律来讲,其分 布位置是什么地方?成因是什么?什么气候特征?
成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分布规律:南北纬10°之间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某人在夏威夷群岛中较大的岛屿——瓦胡岛上 旅游,他发现甲处是郁郁葱葱的森林,而乙处是荒 漠草原。图6为瓦胡岛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据此完成10~11题。
1关于图中四地风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 ) ①——东南风 ②——东北风 ③——西北风 ④——西南风 2甲处森林景观和乙处荒漠草原景观的分布体现 了自然带的( ) 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非地带性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3、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3、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四、非地带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例如,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 林带,而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

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考点分析考点三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考点分析考点三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三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TU NAN DIAN突难点[知识扩展] 陆地自然带非地带性的主要表现非地带性的主要表现可以归纳总结为“缺失”“改变”“约束”“块状”四方面。

(1)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

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

(3)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作用。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

WU DIAN LI悟 典 例读“印度半岛东西向自然带剖面图”,完成(1)~(3)题。

(1)图中自然带①②③类型可能依次为( A ) A .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草原带 B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季雨林带C.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D.热带季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2)图中分析甲地自然带形成的原因为(B)A.处于东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B.位于西高止山东侧,是西南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C.受西风和副高交替控制的影响,降水较少D.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多(3)图中①自然带分布规律反映了(D)A.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思维过程】设问信息:1.三地的气候类型;2.地形对其气候的影响;3.自然带分布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

调动知识: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影响因素、自然带的分布。

MING KAO XIANG明考向考向非地带性现象读“安第斯山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完成(1)~(2)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一非地带性分异现象
(1)“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带,东侧是温带荒漠带。

(3)“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典例】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中,图例所示的植被类型是()
A. 森林
B. 草原
C.沼泽
D. 荒漠
2.图中1、2两种植被类型,分别体现了()
A.1-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从沿海向内陆的的地域分异规律
B.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非地带性
C.1-从沿海向内陆的的地域分异规律 2-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1-非地带性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2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答案】
1.B
2.C
3.C
【解析】
【迁移训练】
下列两幅图中,甲图为从雅加达到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乙图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
1.在A处的大片森林中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 B.海陆位置影响,属经度地带性
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 D.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
2.在乙图中,D处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
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气候较为湿润
B.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
C.E处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

能滋润生长的草地
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
【答案】
1.D
2.C
【解析】
图示蓝山山脉所在地区盛产咖啡,2015年11月27日20:55(北京时间),北京某国际饮料公司与该国蓝山咖啡企业签订网上订单。

下图示意蓝山地形分布。

据此图回答下题。

3.(2016·山东青岛一模,4)该国蓝山山脉东北坡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硬叶林 B.热带雨林 C.热带草原 D.针阔叶混交林
【答案】B
4.除自然带的三种分布规律外,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一些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的现象。

判断下列分布属于非地带现象的是()
A.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 B.长白山的温带针阔混交林
C.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亚寒带针叶林 D.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非地带性因素。

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形成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如沙漠中有水源的地区出现绿洲。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5.地球表面并不是所有地理事物都符合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如海陆分布、岩石组成、地质构造、地形起伏等,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它干扰或破坏了地带性分布规律,造成地域分异的地方性差异,这种现象叫做非地带性现象。

非地带性现象很少呈带状分布,而多呈斑块状分布。

以下属于非地带性现象的是
A.非洲赤道南北的自然带基本呈对称分布
B.四川盆地分布的紫色土
C.我国长白山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山地寒冻苔原
D.内蒙古自东向西分布着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答案】B
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拟图,完成下列问题。

6.自然带①→②→③→④→⑤→⑥和自然带⑦→⑧→⑨→⑩的分布分别符合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7.甲山脉自然带带谱与下列图示自然带吻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绿洲的出现说明其自然带的分布具有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6.A
7.A
8.B
【解析】
8.沙漠中出现绿洲的条件是拥有丰富的地下水或高山冰雪融水,属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考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