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佛教寺院职务

合集下载

寺庙办公岗位职责内容

寺庙办公岗位职责内容

寺庙办公岗位职责内容前言寺庙作为宗教场所,除了提供祭祀和宗教活动的场地外,也需要进行日常的办公工作,以保证寺庙的正常运作。

寺庙办公岗位是负责处理日常管理和内外事务的重要职位,本文将详细介绍寺庙办公岗位的职责内容。

一、行政管理1. 负责制定和完善寺庙的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寺庙内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2. 负责寺庙日常办公室的运作管理和组织协调,包括接待来访者、处理来信来访、安排会议等工作;3. 组织寺庙内部各部门的工作评估和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4. 管理和维护寺庙的行政档案、文书资料,确保存档清晰、完整;5. 协调处理寺庙各种日常事务,如采购、维修、报销等,确保寺庙正常的资源供应和设施设备的维护;6. 做好与政府、社会各界的联系和沟通,处理有关行政事务和审批事项。

二、财务管理1. 负责寺庙的财务管理工作,包括预算编制、资金调度、收支核算等;2. 监督和审查寺庙各部门的经济活动,确保合规运作;3. 协助编制寺庙的年度财务报告和商务计划,向上级管理机构和信众报告寺庙的经济状况;4. 负责与供应商、实施机构等的财务往来,处理财务合同和支付事务;5. 参与寺庙的捐款管理和利益分配工作,确保捐赠资金的使用合理和透明;6. 组织开展寺庙的募捐和资金筹措活动,确保寺庙的正常运转。

三、人力资源管理1. 负责寺庙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和绩效考核工作,确保招聘到合适的人才,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和能力;2. 组织和开展员工的奖惩管理工作,确保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职业道德;3. 协助制定和完善寺庙的工资福利政策,确保员工的合理待遇;4. 处理和调解员工之间和员工与寺庙之间的劳动纠纷,妥善处理各类人事事务;5. 组织开展寺庙的团队建设和员工关怀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员工满意度。

四、宣传推广1. 负责寺庙的宣传推广工作,包括组织和策划传统节庆、寺庙文化活动等;2. 协助制定和推广寺庙的互联网宣传策略和方案,扩大寺庙的影响力和知名度;3. 组织和开展寺庙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不同宗教和文化的相互了解和交流;4. 维护寺庙的宣传渠道和形象,组织参展和接待媒体、游客等重要客户;5. 负责寺庙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开展相关研究和调研,确保寺庙的文化价值得到传承和发扬。

寺庙管理制度有哪些

寺庙管理制度有哪些

寺庙管理制度有哪些一、寺庙的组织架构寺庙的组织架构是寺庙管理制度的基础,它规定了寺庙内部不同部门和职能的划分,明确了各部门之间的责任和权限。

寺庙的组织架构通常包括住持、方丈、主持、法师、护法、管理人员等不同职位,每个职位都有其特定的职责和权限。

1. 住持:寺庙的领导者,负责寺庙的整体管理和决策。

住持通常是一位有高深修为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禅师或法师,他领导寺庙的日常运作,同时负责指导法师和护法等工作人员。

2. 方丈:寺庙的管理者,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

方丈通常是由一位有管理经验和能力的法师或管理人员担任,他协助住持处理寺庙的具体事务,管理寺庙的财务和人员。

3. 主持:寺庙的礼仪主持人,负责寺庙的日常法事和仪式。

主持通常是由一位有广泛修为和才能的法师担任,他主持寺庙的各种法会和仪式,负责管理法师和护法的工作。

4. 法师:寺庙的禅修导师,负责教授禅修和佛法知识。

法师是寺庙的主要教育者和传承者,他指导信徒进行禅修修行,传授佛法教义,帮助信徒解决生活和修行中遇到的问题。

5. 护法:寺庙的维护人员,负责维护寺庙的建筑和环境。

护法也是寺庙的警卫和守护者,他们负责保护寺庙的安全和秩序,维护寺庙的正常运转。

6. 管理人员:寺庙的行政人员,负责管理寺庙的财务和人事。

管理人员包括会计师、文秘、行政助理等,他们协助方丈处理寺庙的日常事务,保障寺庙的正常运转。

以上是寺庙的基本组织架构,通过明确各部门和职能的划分,可以有效管理寺庙的各项工作,确保寺庙的正常运转。

二、寺庙的运作流程寺庙的运作流程是指寺庙内部各项工作的进行方式和规范程序,包括日常管理、法会仪式、禅修活动、志愿服务、文化交流等方面。

寺庙的运作流程需要根据寺庙的性质和规模制定,保障寺庙的工作有序进行,满足信徒和社会的需求。

1. 日常管理:寺庙的日常管理包括接待信徒、安排住宿、提供饮食、保洁卫生、维修建筑等方面。

寺庙需要建立完善的接待机制、饮食供应和卫生管理制度,确保信徒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寺院僧人职务与职责

寺院僧人职务与职责

寺院僧人职务与职责寺院僧人是佛教中的修行者,他们的职责是为信众提供精神指导和佛法教育。

在寺院中,僧人有着不同的职务和职责,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

1. 方丈方丈是寺院的最高领袖,也是僧人中的最高级别。

他负责管理整个寺院,指导僧人修行,并为信众提供精神指导。

方丈通常是寺院中修行时间最长、功力最深的僧人担任。

2. 副方丈副方丈是方丈的助手,他们负责协助方丈管理寺院,处理寺院内部事务,并指导僧人修行。

副方丈通常是方丈选定的资深僧人担任。

3. 主持主持是寺院中的领袖之一,他们负责管理寺院日常事务,包括接待信众、管理财物、维护设施等。

主持通常是一位资深的僧人担任。

4. 方丈助理方丈助理是协助方丈处理寺院内部事务的助手,他们负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并为方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方丈助理通常是一位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僧人担任。

5. 禅师禅师是负责指导信众修行的专业人士,他们通常拥有深厚的佛学功底和禅修经验。

禅师会为信众提供禅修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

6. 理事理事是寺院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他们负责监督和管理寺院日常事务,并为寺院制定发展计划和管理政策提供建议。

理事通常由社会知名人士或有管理经验的僧人担任。

7. 护法护法是寺院的安保人员,他们负责维护寺院内部安全和秩序。

护法通常由身体健壮、反应灵敏的僧人担任。

8. 财务财务是负责管理寺院财务的专业人士,他们负责制定预算、核算账目、管理资产等工作。

财务通常由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的人士担任。

以上就是寺院僧人的职务和职责,每位僧人都有着不同的使命和责任,共同为信众提供精神指导和佛法教育。

寺院执事职责

寺院执事职责

寺院执事职责
寺院执事是指在寺院中担任具体工作的人,其职责与地位因寺院而异,但通常都有一定的管理职责。

以下是寺院执事的一般职责:
1. 维护寺院的日常运作:寺院执事负责管理寺院的日常事务,包括财务、人事、物资采购、安保等方面。

他们需要确保寺院的各项事务顺利进行,为寺院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保障。

2. 组织法事活动:寺院执事需要组织和管理寺院的法事活动,如诵经、念佛、做佛事等。

他们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工作,确保法事活动的顺利进行。

3. 管理僧众:寺院执事需要管理寺内的僧众,包括安排僧众的修行、学习和生活,以及处理僧众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他们需要维护寺内的和谐稳定,确保僧众能够安心修行。

4. 接待信众和游客:寺院执事需要接待前来寺院参拜的信众和游客,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指导。

他们需要与信众和游客保持良好的沟通和联系,增强寺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 维护寺院安全:寺院执事需要负责寺院的安全工作,包括防火、防盗、防事故等。

他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寺院的安全和稳定。

总的来说,寺院执事是寺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负责维护寺院的日常运作和管理,确保寺院的顺利发展和建设。

同时,他们还需要与信众和游客保持良好的沟通和联系,增强寺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八大执事

八大执事

八大执事发布日期:2010-02-20 属于丛林领导核心的人员,除了方丈和尚与“四大班首”之外,还有“五大堂口”的主要执事:监院、知客、维那、典座、寮元、衣钵、书记、僧值等八位,称为“八大执事”。

各丛林根据自身的特点,所设的“八大执事”不尽相同。

方丈和尚与“四大班首”、“八大执事”一起,组成掌管丛林大事的十本人领导集团。

当代的丛林,尽管另设有“寺庙管理委员会”,但其成员,基本上和这十三人中的大多数是相同的。

监院俗称“当家师”,在日常寺院管理上的权力仅次于方丈。

他又是库房的主管,不仅库房所属机构听从他的安排,而且寺院各堂口的工作也要接受他的督察。

除了一些资历较深的长老以外,寺院各种执事若有难题,都要向他请教,而他则向都监或方丈请教。

有的寺院还设置副监院。

知客客堂的主要负责人,掌管全寺内外日常事务和接待僧俗客人事宜。

其地位相似于办公室主任和接待处长。

知客又叫大知客,其副手叫二知客、三知客等,他们直接安排照客的工作。

僧值原来未设专职,取僧众轮值之意。

主要职责是代方丈管理检查僧众威仪。

僧值每天必须带领僧众上殿课诵等,从早到晚都在监督和检查僧众的纪律和行、立、坐、卧四种威仪,发现违犯者要进行批评或给予处罚。

所以,僧值又叫做纠察。

维那禅堂的主要负责人。

维,纲维,意为统摄僧众;那,梵文羯磨陀那之略,意为“授事”,汉梵结合,称为维那。

他的职责是纲维众僧,曲尽调摄。

凡禅堂中有违犯清规者,无论其职位高低,他都有权予以惩罚。

上殿时,维那掌管佛教仪式的起腔领念,以音声为佛事,可以说是佛教乐团的总指挥。

典座大寮的主要负责人,寺院的生活总管。

古云:“首座调性,典座调命”、“一窜食、一瓢饮,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作为掌管全体僧众斋饭的关键人物,责任的确重大。

故方丈一定请善于计划、干练可靠的僧人担任此职。

寮元云水堂的负责人,根据客堂的安排,接待来寺院挂单的云水僧。

个别居士也可在云水堂短期居留。

案元管理若干名作具体杂务的苦行僧人。

寺院知识

寺院知识

丛林,指僧众聚居的寺院,尤指禅宗寺院。

过去,印度多在都城郊外选择幽静的林地,营建精舍,所以僧人所住的地方,就称之为丛林或兰若。

经典中对“丛林”一语的解释颇多。

据《禅林宝训音义》载:“丛林”二字系取其草木不乱生长之义。

表示其中有规矩法度。

丛林清规是僧众行、住、坐、卧生活之准则。

印度僧尼以戒律为生活规范,我国僧团除戒律外,还制定其他若干约束僧尼言行的清规。

我国的丛林规制形成于唐代,百丈怀海禅师根据中国国情和禅宗特点,制定了丛林清规,后人称为《百丈清规》。

《百丈清规》的“清规”二字,有“清净规约”的意思。

它是禅宗的丛林制度,也就是禅宗寺院组织的程序和寺僧日常行事的准则。

元代元统三年(1335年),由朝廷命江西百丈山大智寿圣禅寺住持德辉禅师重编,金陵大龙翔集庆寺住持大诉校正,定名为《敕修百丈清规》,颁行全国,共同遵守。

这些规定,一直在寺院中广为遵照执行。

近现代丛林,基本设置有五个部分,即所谓“五大堂口”,其中包括:禅堂:禅堂是丛林的核心,专指坐禅的道场。

客堂:客堂为寺院日常工作的管理中心,负责对外的联络,宾客、居士、云游僧的接待,本寺院各堂口的协调,僧众的考勤和纪律,各殿堂的管理,以及寺院的消防、治安等。

库房:库房总管僧众生活和佛事的必需品,如粮食、物品、法器、香烛等,还管理山林、田庄,以及殿堂、房舍的修缮等。

大寮:大寮为寺院的生活区,负责供应僧众的斋饭,主要由斋堂和僧厨组成。

衣钵寮:衣钵寮是方丈和尚的事务机构,直接为方丈办事。

腊所谓戒腊,就是受过具足戒的僧人,经过从阴历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的结夏安居后,受戒的年龄就算增长一岁,佛教称为“一腊”。

通俗地讲,戒腊即是加入僧籍的年数,相当于在家人的工龄。

戒腊最长的僧人称为“上座”,在丛林中备受尊敬,其发言常常有权威性。

一般的寺院,都是由方丈和四大班首、八大执事所组成的。

另外还有很多的侍者和其他负责人。

近现代的寺院,基本设置五个部分,也就是五大堂口,每个堂口都设置相应的职务,委派相应僧人负责,通常情况下,这五大堂口都设有以下执事:禅堂维那:禅堂的主要负责人。

关于寺院里的四大班首和八大执事

关于寺院里的四大班首和八大执事

关于寺院⾥的四⼤班⾸和⼋⼤执事 在寺院⾥,除了⽅丈是⾸领以外,都还有哪些职位呢?下⾯就让我们来了解⼀下寺院⾥的那些职位。

四⼤班⾸ 丛林中除设⽅丈和尚作为僧团的⾸领之外,还设有“四⼤班⾸”,即⾸座、西堂、后堂和堂主。

他们是⽅丈的助⼿,辅佐⽅丈的⼯作。

班⾸⼀般都由戒腊较长、威望较⾼的僧⼈担任,与⽅丈共同组成掌管丛林⼤事的最⾼五⼈核⼼班⼦。

他们平时住在禅堂两侧的班⾸寮内,有事则⼊⽅丈室共议。

⾸座: 其地位仅次于⽅丈和尚,常由丛林中德业兼修者充任。

他的责任是表率丛林,辅佐⽅丈,⼈天眼⽬,启迪后昆。

他在禅堂带领僧众参禅打坐,在厨房监督执事们搞好斋饭;他模范遵守丛林清规,对违犯戒律者依规⽰罚。

有的丛林,⾸座之上还有座元,为众执事的上⾸。

座元必须由德⾼望重的佛门耆宿担任,否则,此执事之位可空缺。

西堂: 地位乃次于⾸座,才德不愧为班⾸。

他负有教化僧众、宣讲开⽰的责任。

虽然⾼居班⾸之位,但处处以⾝作则,如同普通参学之⼈。

后堂: ⾸座位居前班之⾸,称前堂;他位居后班之⾸,故称后堂。

他的责任是扶赞宗风,为僧众的楷模。

平时不过问丛林的⽇常事务,但受⽅丈的委托,可专管某项或某些事情。

堂主: 主要指禅堂堂主,⼀般由才德兼备、修⾏有素的僧⼈充任。

他负有对寺院僧众进⾏开导教化之责,地位⼗分重要。

有的寺院,各⼤堂⼝都设有堂主,掌管本堂之事,但这不属于班⾸的范围。

⼋⼤执事 就是指五⼤堂⼝的主要负责⼈及其他寺院重要执事僧,包括:监院(库房负责⼈)、知客(客堂负责⼈)、僧值(⼜名纠察)、维那(寺院监察)、典座(斋堂负责⼈)、寮元(云⽔堂负责⼈)、⾐钵(⽅丈堂负责⼈)及书记等。

各丛林根据⾃⾝的特点,所设的⼋⼤执事不尽相同。

例如,当代有些丛林,接待云⽔僧⼈很少,云⽔寮形同虚设,⼯作多由客堂负责管理。

但是,寺院经济发展,库房⼯作⽇显重要,因此,在⼋⼤执事中,取掉了寮元,增加了库头,仍是⼋位。

监院: 古代⼜称监寺、院主、主⾸,其职责为总揽寺院庶务,他名义上只是库房负责⼈,其职权⼜超出库房之外。

佛教寺院人事制度

佛教寺院人事制度

佛教寺院人事制度(二○○五年十月)一、寺院在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行政领导下,由僧人管理,在教内寺院受佛教协会的领导。

二、重点寺院,须按十方丛林制度建立和健全僧团组织。

三、寺院住持,须根据选贤任能原则,由当地或上级佛教协会主持,经本寺前任住持推荐,两序大众民主协商,逐级上报至省佛教协会同意、并经省宗教局备案后礼请之。

全国重点寺院任用住持,须报中国佛教协会同意并报国家宗教事务局备案。

住持每届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年老体弱:不能主持寺务、领众熏修者,亦可创造条件,提前退居。

除特殊情况外,住持一般不宜兼任,如须兼任,需经省佛教协会同意,并报省级宗教局备案。

住持在任期内道风不正或有重大失职,经省佛教协会核实后予以免职,并报相应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免除全国重点寺院住持职务,须报中国佛教协会同意并报国家宗教事务局备案。

寺院监院的任免,经佛教协会同意后,报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住持退位后,寺院应按传统办法,妥善安置照料。

四、僧团序职如首座、西堂、后堂、堂主等班首,列职如知客、维那、僧值等执事,由住持按照丛林请职制度和协商原则,定期任命、晋升。

序职人员,任免列职人员。

五、住持、班首、执事的入选条件是: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具足正信,勤修三学,戒行清净,作风正派,有一定的佛学水平和绷织办事能力。

担任住持、班首、戒腊须十夏以上;担任重要执事戒腊须三年以上。

六、住持对外代表本寺,对内综理寺务。

班首、执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发扬“六和”精神,实行民主集中,管理寺院各方面的工作。

凡重大问题,由住持召集班首和主要执事及有关方面负责人举行寺务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七、要求出家的人,须本人自愿,六根具足(包括无生理缺陷),身体健康,信仰佛教,爱国守法,有一定文化基础,父母许可,家庭同意。

寺院对要求出家的人,经查明身份来历,认定符合出家条件的,方可接受留寺,指定依止师,授于三皈五戒,经僧团一年以上考察合格,再正式剃度?并按规定的办法和手续,发给度牒。

藏传佛教寺庙主要教职任职办法

藏传佛教寺庙主要教职任职办法

藏传佛教寺庙主要教职任职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佛教协会•【公布日期】2019.07.24•【文号】•【施行日期】2019.07.24•【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宗教正文藏传佛教寺庙主要教职任职办法(2019年7月24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修订)第一条为了维护藏传佛教教职人员合法权益,规范藏传佛教寺庙管理,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办法》、《藏传佛教寺庙管理办法》和《中国佛教协会章程》等有关规定,结合藏传佛教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藏传佛教寺庙主要教职是指藏传佛教寺庙中负责主持教务的赤巴、堪布、经师、翁则、格贵等教职人员(以下简称主要教职)。

第三条担任主要教职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具备藏传佛教教职人员资格;(二)爱国爱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旗帜鲜明地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受过较高的佛学教育,有较高的佛学造诣;(四)为人正派,德高望重;(五)不受境外任何组织和个人支配。

第四条担任主要教职应履行的主要职责:(一)在寺庙管理组织的领导下,主持寺庙日常的教务活动;(二)积极配合寺庙管理组织培养、教育和管理本寺庙僧人;(三)协助寺庙管理组织维护好寺庙正常的宗教秩序和生活秩序;(四)积极向信教群众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信教群众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服务社会、促进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

第五条担任主要教职的人选由该寺庙管理组织根据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条件,按照本寺僧众意愿,民主协商提出,经所在地的县(市、区、旗)佛教协会审核后报设区的市(地、州、盟)佛教协会批准。

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寺庙的主要教职人选,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同意。

所在地的县(市、区、旗)没有佛教协会的,直接报设区的市(地、州、盟)佛教协会审核批准;设区的市(地、州、盟)没有佛教协会的,直接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审核批准。

近现代四位高僧简介

近现代四位高僧简介

近现代四位高僧简介近现代四位高僧简介1、虚云大师(1840—1959)。

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虚云和尚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绝世高僧。

他出生于鸦片战争爆发的年代,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民国、直至新中国的“大炼钢铁”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见识过威声赫赫的“大字报”,足足活了120岁,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历坐十五个道场,重兴六大祖庭,是中国禅宗第十七代祖师,以一身兼承禅门五宗法脉:曹洞宗四十七代、临济宗四十三代、云门宗第十二代、法眼宗第八代、沩仰宗第八代。

2、弘一大师(1880~1942)。

弘扬南山戒律,曾创设“南山律学院”,并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的主张。

创作了《三宝歌》等。

3、太虚大师(1890-1947)。

浙江崇德(桐乡)人。

1913年,太虚与仁山等人在南京创立中国佛教协会,后并入“中华佛教总会”,主张改革佛教,首改镇江金山寺为佛教大学,自办学校以抵制“庙产兴学”风潮。

寄禅圆寂后,在上海静安寺举行的追悼大会上,太虚提出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大声疾呼佛教改革以自救。

后又连续撰文宣传佛教革新运动,要求建立新的僧伽制度以顺应时代发展。

1917年后,太虚先后创办了武昌佛学院、闽南佛学院、汉藏教理院等。

1947年,太虚圆寂于上海玉佛寺直指轩。

其著述甚多,后由弟子们汇辑成《太虚大师全书》行世,共700余万言,分为四藏二十编,反映了太虚多层次的佛学思想,举凡佛法的体系与纲要、僧伽制度的改革与培育、唯识思想的融贯与弘扬、人生佛教的揭示与提倡,以至时代思潮的批评与会通等。

太虚大师一生,主要以僧伽制度改革与唯识学阐扬而卓然名家。

4、印光大师(1861-1941)。

陕西合阳人。

讳圣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

近代著名的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

1881年,师二十一岁终南山五台莲华铜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

大师一生,以净土为归,自行化他,信愿念佛。

言传身教,弘传净土,作世间之慈航。

寺院里面的职称及各自分管职责

寺院里面的职称及各自分管职责

寺院里面的职称及各自分管职责
寺院里职称现在已经简化了很多,主要分方丈、副寺、监院、知客、维那,来分管寺院各部门。

方丈是寺院的总负责人,禅宗的寺庙称作方丈,净土宗的寺庙就称之为住持了,代表一寺之主,具有极高的佛法修为,通晓佛教教义,具备修道德行、言行合一,所有僧众职务由方丈任命。

副寺相当于寺院副当家人,方丈外出访问或出差由副寺代管寺院,平常方丈管理不及的地方,由副寺来负责,其本职责主管财务,平常每日开支,寺院香火钱管理,相当于一般单位的财务部主管。

监院也称监寺,管理寺院四大堂口,(禅堂、客堂、库房、衣钵寮)有的寺院加上斋堂称为五大堂口,其职责管理在禅堂打坐学习的僧人,协调客堂接待宾客,管理仓库法器,监管僧人住舍,相当于单位行政主管。

知客是寺院中专管接待宾客的僧人,平常职责寺院与外界联系,知客一般有极强的记忆力,有的宾客到客堂只来过一次,再次前来对其记忆深刻,主要办公地点在客堂,相当于单位办公室主任兼接待处长。

维那是禅堂主要负责人,带领僧众打坐念经,职责管理一切佛事唱念、规矩,相当于单位的领班主管。

佛教寺院的职务和职称介绍

佛教寺院的职务和职称介绍

佛教寺院的职务和职称介绍我们精确称呼应当看对方寺院的具体行政体制,不是看见出家人就是和尚,年纪小的小和尚,年纪大的大和尚,年纪老的和尚,其实,这是不精确的。

那么,佛教寺院的职务和职称有哪些呢?1、住持:因他在寺院住的处所叫方丈,因此又叫方丈。

这是职务,职称叫和尚、大和尚、堂头和尚、长老。

2、座元:是个对外职称,又叫第一座。

由本寺住持的师兄弟或法兄弟担负,但他们往往不住在本寺院。

3、首座:是个职务,职称也可以叫“和尚”,他是住持的接班人。

4、西堂:是个对外职称,乃是其它寺院退隐住持或长老在我寺长期居住而得的声誉尊称,因本寺住持住东院,他住西院故名。

5、后堂:是个职称,由寺院的年高腊长的老和尚担负,引诱大家的修学,起榜样作用。

6、堂主:既是职务又是职称,由本寺的真修实证的大德担负,负责率领大家的修学或寺院核心引导、管理。

有些“堂主”不是这个意义上的堂主,比如念佛堂的“堂主”就是念佛堂的香灯。

7、都监:是个职务,是寺院戒律监察机构的主管,负责监视、检察各部门(班首、执事)的工作,他的职称往往是堂主级别的,也有后堂级别的。

有的寺院住持或首座亲自兼任都监职务。

8、监院:是个职务,负责处置寺院日常事务,由于各寺院的行政体制不同,所以他职责规模有大小,对管委会、咨议委负责(或对住持直接负责的),其他执事以他为首。

原来按他的职务是八大执事之一,但是职称往往是堂主级别。

9、维那:是个职务,负责寺院佛教典礼法则和一部分纪纲司法,职称原则上是堂主级别。

10、知客:是个职务,负责寺院外交、应接和一部分内务,他的职称或书记或堂主不等。

客堂是个办公的综合机构,知客、纠察等同时在里面办公,不是纠察是副知客或比知客职务职称低。

11、纠察:又叫僧值,负责寺院监视、改正僧人行动举止,现在往往又兼管治安消防工作。

职称书记或烧香。

12、书记:既是职务又是职称,负责寺院文化、教导、宣扬方面的工作。

职称书记或烧香。

13、典座:职务,负责寺院集体生涯以及相干方面的工作。

寺庙中的职位

寺庙中的职位

寺庙中的职位
方丈(寺主。

院主。

住持和尚,主持僧)
长老(退院高僧)
知事(执事,班首,旧规称为“头首”)任各种职司。

西序班首:首座。

西堂。

后堂。

堂主。

书记。

知藏。

参头。

祖侍。

烧香。

记录。

圣僧侍者。

执事:殿主。

寮元。

钟头。

鼓头。

印房。

夜巡。

清众。

香灯。

司水。

耆宿。

闲住。

护病。

打扫。

行者。

净头。

东序班首:都监寺。

监院。

维那。

副寺。

库头。

知众。

知客。

照客。

悦众。

典座。

值岁。

知浴。

监收。

衣钵。

汤药。

侍者。

庄主。

执事:化主。

寮元。

寮主。

副寮。

延寿堂主(即近代的涅盘堂主)。

净头。

米头。

饭头。

茶头。

园头。

磨头。

水头。

炭头。

菜头。

柴头。

到了寺院,这些师父们不要叫错!

到了寺院,这些师父们不要叫错!

到了寺院,这些师父们不要叫错!很多时候,皈依的师兄们,喜欢佛学的善知识们,前往寺庙静修、参访或者短期禅修,往往会听不懂师父们说的一些特有的名词,如下:香客:南无阿弥陀佛,师父,请问到哪里登记禅修?庙庙:南无阿弥陀佛,善知识可去找客堂的知客师父。

香客一脸迷茫:请问师父所说,知客师父,是法名叫知客吗?......- 1 -寺院设有哪些职务?佛教寺院的管理,尤其是大丛林,都有着一整套严格的制度,除清规戒律、宗教法务、佛教仪规外,寺院的内部行政管理机构,组织形式、人事制度,职责分工上大致也有一套严密的制度。

在唐代的《百丈清规》中,对寺院僧团组织形式,有着很详细的规定,发展到近现代的寺院,虽未完全保留下来,但是形制仍基本按照当时的规定。

一般的寺院,都是由住持和四大班首、八大执事所组成的。

另外还有很多的侍者和其他负责人。

近现代寺院往往会沿用五大堂口,每个堂口有相应的职务,委派相应僧人负责,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

以禅宗寺院为例,现代寺院整体上由五大办事机构组成,即所谓“五大堂口”,其中包括:禅堂、客堂、库房、大寮、衣钵寮。

每个堂口都有相应的执事,负责具体的工作。

禅堂禅堂是丛林的核心,专指坐禅的道场。

维那:禅堂的主要负责人。

凡禅堂中有违犯清规者,他都有权予以惩罚。

上殿时,维那掌管佛教仪式的起腔领念,以音声为佛事,有如佛教乐团的总指挥。

悦众:有的大寺同时也设悦众一至数员,作为维那的助手。

若维那休假、缺员,悦众可代行其职。

悦众在上殿时具体敲打乐器,配合唱念,并教初学参禅僧人的礼仪。

悦众可设置数人。

知藏:熟悉佛教三藏典籍,主管和保护重要的经藏。

相当于图书馆的馆长一样。

藏主:执掌经橱钥匙,定期晾晒经藏,负责佛教书籍的保管和借阅。

相当于图书管理员。

参头:也称“禅头”,禅堂中参禅最久或最熟练者。

他主要承担的是,为初学参禅的僧人做出示范和起到表率作用。

司水:每天早晨打洗脸水,准备早、中、晚的漱口水,出坡后的洗脚水等。

圊头:每天挑送净桶,冲洗厕所,更换洗手水,洗晒揩手帕等。

大理寺的官职

大理寺的官职

大理寺的官职大理寺的官职主要有大僧正、少僧正、护法僧正、处置僧正、活动僧正等。

一、大僧正大僧正是大理寺最高领导官职,其代表大理寺对外事务,是大理寺的核心人物。

他需要有广博的学识,能够熟练运用佛学文献,可以深刻地理解佛教的真谛,以及当今佛学界的研究成果。

他不仅仅要具有传统的佛学修行,而且要求具备深厚的佛学学识,凭借佛学研究的智慧来引导大理寺的发展。

二、少僧正少僧正是大理寺的副寺长,他与大僧正共同承担着大理寺的领导工作,并负责协调与管理大理寺内部事务,包括宗教活动、宗教教育、寺院管理等,确保大理寺由于宗教信仰的实践而发展壮大。

少僧正也需要有较高的佛学学识,能够从宗教的角度出发,对寺院的发展和管理有更深入的认识。

三、护法僧正护法僧正是大理寺的主要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大理寺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财务管理、维护宗教仪式和礼仪、保护寺院收入等等。

护法僧正需要有较好的管理能力,能够依据佛学文献和宗教仪式,对寺院的日常管理有更深入的认识。

四、处置僧正处置僧正主要负责大理寺的处置工作,包括大理寺的建设、装修、维护、财务管理等,以及与外界的交往和合作等。

处置僧正需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能够依据佛学文献和宗教仪式,对大理寺的处置工作有更深入的认识。

五、活动僧正活动僧正负责大理寺内部僧众的活动管理,包括宗教讲座、礼仪仪式、宗教活动、宗教教育等,确保大理寺由于宗教信仰的实践而发展壮大。

活动僧正需要有较高的佛学学识,能够从宗教的角度出发,对大理寺的活动有更深入的认识。

总之,大理寺的官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他们的不同的职责,使大理寺的发展更加健康、更加繁荣。

他们负责维护大理寺的正统,使得佛教的观念能够流传下去,遵循佛法,使得大理寺能够平安地长存。

卿云惠众的含义

卿云惠众的含义

卿云惠众的含义
龙华寺的卿云惠众是指佛教寺院中有一种特殊的僧侣职位,叫做卿云惠众。

卿云惠众是佛教寺院中的一种特殊职位,他们的职责是负责众僧的事务,把佛教的教义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要帮助修行的僧侣及众生。

卿云惠众是佛教寺院中的重要职务,他们要完成的任务非常多:首先,要宣传佛教的教义,向世界各地的人们传播佛教的教义,让大家能够学习到佛教的精神;其次,要负责收容僧侣,给他们安排住处,提供必要的物资,以便他们能够修行等;最后,要帮助僧侣及众生,给他们施舍,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能够解脱苦难,获得超越生死的自在。

总之,龙华寺的卿云惠众是佛教寺院中一种重要僧侣职位,他们负责宣传佛教的教义,负责收容僧侣,提供必要的物资,帮助僧侣及众生,使他们能够解脱苦难,获得超越生死的自在。

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他们的责任重大,他们的服务无私,对众生有着极大的付出与贡献。

中国僧官制度

中国僧官制度

中国僧官制度中国僧官制度左益寰历代为管理全国佛教事务而设置官吏、机构的制度。

始于北魏前期和后秦,此后各朝沿袭,代有变革。

其任务是:编制们尼户籍,制定寺院建制、僧尼定额,发放度牒,任命下属僧官以及寺庙住持,主持重要的建寺、塑像与译经活动,管理僧尼日常生活及处理违法事件。

初建时期自汉至西晋,寺院、僧尼不多,译事和法事尚属初创。

其时佛教事务一般由接待宾客朝觐的大鸿胪寺掌管。

东晋十六国时,佛教有较大发展。

寺院逐渐增加,沙门日日益众多,出现了不少名僧。

特别在后赵、前秦、后秦、北凉和北魏,发展龙为迅速。

北方一些国家开始设置僧官。

北魏道武帝于皇始年间礼征赵郡沙门法果赴京师,后以为“监福曹道人统”,令绾摄全国僧徒。

后秦僧尼激增,秦主姚兴任命义学沙门僧契为僧方(即僧正),僧迁为悦众,法钦、慧斌为僧录,掌管秦地僧尼事务。

这是中国佛教有官方管理机构和设置僧官这始。

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迅速,僧事日繁。

北魏文成帝时,对佛教管理机构和僧官制度作过一次调整。

中央改监福曹为昭玄曹、道义统为沙门统,又称昭玄统其下设都维那等;在诸州、镇、郡、设维那、上座、寺主等,分别掌管中央、地方以及各寺庙僧务。

东魏、西魏以及北、北周亦均设置相应的机构和僧官。

北齐沿袭北魏制度,并有所发展。

掌管佛教的总机构称昭玄寺,列为朝廷诸卿寺之一。

各寺置大统、僧统各一人,都维那三人,又有功曹、主薄等辅助人员。

管理诸州、郡、县沙门事务。

在昭玄寺之外,北齐鸿胪寺所属典寺设有僧祇部丞一人,执掌佛教事务。

北周僧官制度有较大的改革,中央置有春官卿,春官属员有典命一人,主管沙门、道士之法;又在宗正卿下别置司寂上士、中士,专管沙门之事。

在南朝,僧官设置基本沿袭后秦制度,唯在名称、人数方面略有变化,增减。

当进当机立断、齐、梁、陈四代统管全国僧尼事务的最高僧官均称僧正或僧主。

只管某一寺院事务的为法主或寺主,由皇帝敕授。

隋唐时期佛教比过去有更大的发展,僧官制度也相应发生各种变化。

隋文帝改变北周这官制,仿北齐僧官制度,中央立昭玄寺,置昭玄大统(一称大沙门统、国统)、昭玄统、昭玄都等僧官,州置统都、沙门都、断事、僧正等,分别管理全国和地方僧尼事务,对外国僧侣还设有外国僧主。

马林名词解释

马林名词解释

马林名词解释马林,又称“做袈裟瓣的人”,是佛教寺庙中执事的一种职务,也是佛教寺院中的一种特殊服装。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解释马林的含义。

马林一词源于梵文“Malaka”,意为修袈裟或炒棒。

由于佛教对袈裟有很高的尊重,认为袈裟是有圣性的,所以马林这个名称也逐渐成为执事的别名。

马林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宋代,所谓马林,就是负责做袈裟瓣子的人。

袈裟是佛教僧人或尼姑穿戴的法袍,瓣子是指袈裟两侧垂下的条状物,起到美化和增加庄严感的作用。

马林就是为佛教寺庙内的僧尼制作袈裟瓣子的专人。

马林并不是一种宗教名词,而是寺庙中的一种行会组织。

马林是由僧人亲自选派的,一般由高僧担任马林的职务,也可以由擅长绣花技艺的出家尼师担任。

马林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制作袈裟瓣子,需具备一定的绣花技术和手工制作能力。

同时,马林还需要了解佛教的知识,并在佛教仪式中担任执事的职能。

马林的服装与普通僧人有所不同。

马林通常身穿鱼袍(短袍),头戴马林帽,手持马林扇。

鱼袍是指马林的上衣,它与普通法衣相同,是由蓝底镶黄边的颜色组成。

马林帽呈圆锥形,用黄色绸子制作,上面缀有绣花图案。

马林使用的扇子则是特制的,一般由红木制成,上面有精美的图案和佛教经文。

马林这个职务在佛教寺庙中十分重要。

由于马林可以制作袈裟瓣子,有助于使寺庙更加庄严和美丽。

同时,在佛教的仪式中,马林还负责佛前各项事务的处理和参与,如诵经、奉茶、传对象等等。

马林在佛教寺庙中既是一种职务,也是具有一定殊胜身份的僧人。

总之,马林是佛教寺庙中负责制作袈裟瓣子的专人,同时也负责寺庙中多项仪式事务的处理和参与。

马林的工作涉及到绣花技术和手工制作,且需要对佛教有一定的了解。

马林服装独特,包括鱼袍、马林帽和马林扇。

马林这个职务在佛教寺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的各职班首执事:(1)寺务行政方面: 监院一位.或数位.他是职掌全寺内外寺务行政.旧制称为寺主.他与维那.首座.为丛林三纲职司之一.监院俗称叫作[当家师".如为二位.便分内当家与外当家.三四五位.便分大当家二当家等等.分别管内管外.管钱管账各等职务.如果是小丛林.大多都只有一位. 副寺一位.或数位.他等于副当家.分理监院的事务.并执掌财务和山林田产.旧制副寺十日一算费用.记之纸端者.谓之旬单.(2)经济财务方面: 库头一位.或数位.旧制此即副寺的职称.又称谓[都仓".掌出纳之役.他执掌储藏应用物品.和食粮食物财务等事.又等于现代的仓库主管.俗称[库头师".所有储藏农食等物.都应负保管.保养.防护.晒洗等责任.据<清规>记载:[其上下库子.须择有心力.能书算.守己廉谨者为之."又云:[副寺者.古规曰库头.今诸寺谓柜头.北方称财帛.其实皆一职也."(3)监察方面: 都监一位.旧制称为[都寺".别名[都管".他负责监察寺务行政.经济.人事等事.大多任此职者.都聘请前任监院任之.后世把这一职务.也有变成了闲曹.等于政府的升迁.同时又相似降职.旧制它的职位.在监院之上.因都总诸临寺故名[都监".又叫作[都总".又叫[都守". (4)应接及外务方面: 知客一位或二三位.旧制又统称谓[典宾".[知浴".[知库".[知殿"等.他对外执掌待客应酬.负责交际等事务.并接受替人念经作佛事等事.如为两位.便分别叫作大知客.二知客.所以知客师一席.又等于是外当家.或副寺.每日来往的收入.到了晚上.便统计交与库房.库房存款有余.便交方丈处理.现代便有转存于银行的.而且必须选拔德威并济.才能干练的担任.每每注重修持节操的.便推辞避免这个位置.但遇无其他适当人选.又必须为了常住.而发心担任之.等于为了大众必要.愿来跳火坑一样.照客二位或数位.旧制称为[请客侍者".或[客头行者".隶属于知客之下.辅助知客.听其指挥作事.亦有选青年沙弥.聪明伶俐者任之.(5)教育方面: 首座一位.旧制也有称谓[座元".乃僧堂的元首之意.与监寺.维那.统称为三纲之一.他辅助和尚弘宗说法.大多是诸方公认的善知识.或在和尚的得法弟子中选有高深造就者任之.同时也可作和尚的储贰.他可代住持秉佛子上法座.开示大众.旧制和前堂首座.后堂首座.东藏主.书记.又称[秉拂五头首".为各有秉拂之资格者.故又统称作[秉指寮".旧制有前堂首座.后堂首座.立僧首座.名德首座.却来首座等各项分别职司. 堂主.后堂.西堂.都可以请一位或数位任之.旧制的[堂主"是一通名.例如水陆堂主.罗汉堂主.延寿堂主.都自各守一堂.虽然叫作堂主.并非如后代的专指禅堂的堂主.这里所称的.都是属于专管禅堂清修的堂主.旧制称[方丈和尚".也有便称为[堂头和尚".堂主乃主持僧众实地修行的禅堂指导者.同时亦可代理和尚说法.所以后世便把堂主说法.也叫作[小参".堂主必须选有真实修持.有实际学问修养者任之.近代的制度.堂主进升为后堂.后堂进升为西堂.两堂进升为首座.首座可以代理和尚上殿.过堂.说法等事务.堂主们年老退职闲居.便可以不问寺务了.禅堂内.又有监香.悦众.及单头等职司.旧制单头又称为[寮长".也叫作[席头".书记一位.或数位.他执掌文墨.等于行政机关的秘书长.凡有关于寺务的文牍.都由他职掌.旧制写作佛事文书例如疏启一类.多采用用六字句的骈文体.这个职位.后代又改变有[写法书记"的名称.他等于中国古代帝王左右的史官.所谓[左史记行.右史记言"一样.他集二者于一身.书写记载住持和尚的说法的法语和言行.故须选善于文翰者任之.又有把这个职位.用作犒赏劳职之用.选拔清众当中.有多年苦行的任之.使他得到一个独居静处的寮房.书记可进升为堂主.旧制也又有称为[记室"的.(6)纪纲司法方面: 维那一位.乃全寺三纲之一.与监院.首席并列为上首.纲即纲维之意.就是纲领寺内维持佛寺者.禅宗与律宗.都称[维那".教宗便称谓[都维那".旧制又别称为次第.知事.悦众.寺护等名.其实.[维那"一辞.实在出于律部的名称.<僧史略>谓:[东西域知事僧.总曰羯磨陀那(即梵语羯磨师之别译).译为知事.亦曰悦众.谓知其事.悦其众也."大凡诵经诵律.举行佛事.都由他领头.或僧众犯戒.触犯丛林清规.也由他执行.如摈斥出院等(戒律叫[斥逐作摈".丛林术语便叫作[迁褡".讹作[迁单".就是赶出山门的代语).维那的别称.又名叫做[堂司".或用堂司直接名其所居住的寮舍.或作为直接名其职位的.又有一名.便叫作[纪纲寮".(7) 方丈侍者: 侍者数位.以其亲近于长老左右而任调遣者.故称[侍者".旧制有五侍者.或六侍者的不同.有香侍者.侍状侍者.待客侍者.侍药侍者.侍衣侍者.这叫五侍者.巾瓶侍者.应客侍者.书录侍者.衣钵侍者.茶饭侍者.干办侍者.这叫作六侍者.后世以衣钵侍者.等于管理方丈中的总务侍者.书写侍者.后世又称为[写法侍者".记录摭拾住持和尚的开示法语.是由他记写悬牌示众的.他们侍候和尚.等于方丈的侍从.多选和尚的入室弟子任之.也是清高的职司.佛经称侍者应具八法:所州[一.信根坚固.二.其心觅进.三.身无病.四.精进.五.具念心.六.心不憍慢.七.能成定意.八.具足闻智."总之.此辈必须为法忘躯.智行严密.不负法乳之托的方可任之.(8)总务方面: 典座一位.他执掌日常事务.犹如现代的总务庶务等业务.<临济录>冠注谓:[<百丈清规>有典座无饭头.此典座也.典座者.职掌大众斋粥一切供养."僧堂清规谓:[此职主大众斋食.故时时改变食物.大众受用安乐为妙."后世也有改为执掌内务之职的.僧值一位.这是一年的值事僧.每年轮流当值.由各执事更换任之.饭头一位.专管作饭.僧堂清规称:[此职与典座分劳.掌粥饭.常与药头.监粮等为合而护惜常住.其用心与典座同.慎饭粮之过不足.宜常熟汝典座宝训."火头一位.专管司爨.园头一位.专管种菜.菜头一位.专管煮作蔬菜.行头数位.专管斋堂执役.其他柴头.炭头.桶头.水头.磨头.茶头.锅头.则因时因地各有不同.或有或无.并不一律.净头一位.专管厕所的卫生清洁.往往也有首座班首及僧众.自动请求担任.认为乃忏罪立德的好事.也有叫做[圊头"的.旧制又称谓[东司".庄主一位.或数位.如另外有田产的大丛林.就设有此职.专管田户收租等事.俗称叫[外当家".辖有监收主等数位.巡山寮主一位或数位.专管培养保护山林并防护盗贼等.如在深山大寺.都设有此职.普通寺院.不一定有的.大多选孔武有力者任之.如设有此职寮之处.则园头.柴头便归此寮.如属有小庵.便有住庵的庵主.有塔.便有守塔的塔主.打钟的称钟头.击鼓的称鼓头.也都各有专司.(9)清要的职务: 藏主一位.旧制称渭[知藏".他是专管藏经及图书的职位.等于现代的图书馆长.及图书管理员.往往选学养兼优的人任之.也可以并在书记寮内.大寺中每每专有藏经楼的建筑.故此职极为重要.殿主一位.香灯数位.专管大雄宝殿的佛前内外事务的.叫作[殿主".有香灯一人辅之.其他各殿.也有各殿的香灯.却不叫殿主.旧制却并在堂主寮内.如涅盘堂主(旧称[延寿堂主").罗汉堂主等.涅盘堂.律宗曰[无常院".或[无常堂".禅宗曰[涅盘堂".或[延寿堂".乃置临命终时的病僧.使观无常之所也.化主一位或数位.他专管出外游方宣化.以募化所得.供养全寺大众生活.及作丛林常住的资产.化缘所得的款项账日.一切交付知客.库头.登记账册.转交住持处理.化主每每可以终年游方外出.比较清闲.(10)执掌劳役的僧众: 执役僧若干人.担任劳动杂役的事务.往往皆由自动发心.请求执行苦役藉以自励德行的.此中每多贤者.并且大多是不求人知的.<传灯录>载:[沩山在百丈会下作典座.又令遵有笊篱木杓分付与典座语."<五灯会元>载:[雪峰在洞山作饭头.庆诸在沩山为米头.道匡在招庆为桶头.灌溪在末山为园头.绍远在石门为田头.智通在沩山为直岁.晓聪在云居为灯头.嵇山在投子为柴头.义怀在翠峰为水头.佛心在海印为净头"此类都是苦行劳役之职.如作典座者.更为普遍.昔年笔者参学诸方时.曾有诗云,[灵鹫风高旧迹登.禅参北秀与南能.当时行脚江湖日.遍访名山苦行僧."这便是向慕苦行僧中的德操.所以作此感怀.3.班首执事与江湖清众: 凡是住持和尚以次的各班首执事.大多都有单独的寮房.如果房间不够分配.也视职位的清要与否.间或一二人兼并一间的.其余的僧众.无论住禅堂或挂褡.就统名叫作[清众".后世因为佛教的普及.为了响应普通民间社会信仰的需要.也有被请去外面念经作佛事的必要.这也同时是全寺和僧众们的公私收入.所以便有专为应酬念经拜忏的一班僧众.普通把他有别于专门清修的清众.便叫做[应门".当清末民初.在闽浙一带.一般习惯叫他为[应门和尚".这可能就是应化僧的讹传了.十方挂褡的云水寮.旧制叫作[江湖寮".又名谓[众寮".这是专指往来四方.参学云游的挂褡僧寮.禅门相传.江湖乃江西湖南之意.因唐时参禅的僧众.不到江西马祖处.便到湖南石头处.往来憧憧.都凑集在二大师之门.故便称谓江湖僧众.据<文选注>:谓今言江湖者.江外湖边.本是隐沦士所处.如<莲社高贤传>周续之曰:[心驰魏阙者.以江湖为桎梏."骆宾王<序>曰:[廊庙与江湖齐致."范希文严先生<祠堂记>曰:[既而动星象.归江湖."等说是也.其实.江湖的原意.出于<庄子>.乃指隐沦的风尚.如云:[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4.丛林清规的古今异同: 自百丈清规以来.及今千有余年.何况原始规范.早已失传.后世传到近代的丛林规矩.多有非旧时面目者.也就不足以为怪了.当元顺帝至元四年.敕百丈山德辉禅师选修<百丈清规>八卷行世.就诏天下僧人.悉依此清规而行.到了明朝.屡次下敕不入此清规者.就以法律绳之.后世便遵此为准.清代道光三年.有源洪禅师著<百丈清规证义>十卷行世.便为定本.其余则因时因地的不同.就各自别有出入.近世以来.所行有不同于旧制者更多.实亦时势所趋使.有不得不变的苦衷.但也有由于不知所本.妄加师心自用的确亦不少.如源洪禅师称:[清规面目.有古今不同者.如古称头首.今名首座.或号座元.古称监寺.今名监院.以及书状.改名书记.僧堂改名为禅堂之类.俱改其名而不改其义.又规条中古有而今无者.如点茶抛香之类.古无而今有者.如祖忌.增百丈等.水陆增栖等及不许吃烟之类." 总之.任何一种社会.最初总很简单.时代愈向后推.情形也愈复杂.所以规矩也就增加更多.百丈原始清规.虽然已经失传.但宋人杨亿的序文至今还在.他所述的原始情形.当然比较后世简朴的多.如称:[所裒学众.无多无少.无高下.尽入僧堂.依夏次安排.设长连床.施椸架.挂褡道具.卧必斜枕床唇.右胁吉祥睡者,以其坐禅既久.略偃息而已."他又述说<百丈清规>的目的.如称:[一.不污清众.生恭信故.二.不毁僧形.循佛制故.三.不扰公门.省狱讼故.四.不泄于外.护宗纲故."从杨亿的序文.和慈觉大师的<龟镜文>看来.当时他所注意的重心.确实只重在流传到今世的禅堂.但是后世的丛林规矩.除了少数几个大丛林以外.却都以此为范围僧众的仪轨.反视禅堂为附庸了.甚矣!禅宗的衰落.也是事有固然的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