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本二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雷雨》教学反思(3篇)

《雷雨》教学反思(3篇)

《雷雨》教学反思(3篇)【篇1】《雷雨》教学反思期中后,第二轮听评课活动开始了,我在二年级二班执教了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6课《雷雨》一课。

低年级听评课小组的五位老师对我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听评课指导。

《雷雨》一课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炎炎夏日,闪电雷鸣,声声蛙鸣,美丽彩虹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看图与读文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雷雨的特点。

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同桌合作、多形式的朗读感悟,从而获得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

一、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用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是低年级学生所需要的。

如,课文第一段“黑沉沉”这个词学生不容易理解,要让学生通过看图,知道雷雨前的云很黑、很厚,所以看起来“黑沉沉”的。

在指导朗读时,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朗读,感悟雷雨前、雷雨中景物的变化。

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知了一声也不叫”这句时,引导学生抓住几个自然景物的特点,“乌云――黑沉沉”、“树叶――一动也不动”、“知了――一声也不叫”来理解朗读,并结合情境画面领悟雷雨前景物的特点。

再如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这句时抓住“越来越亮”、“越来越响”结合课件,体会闪电一次比一次亮、雷声一次比一次大、刺耳。

并联系生活实例,尝试用“越来越”说句子。

二、注重积累,加强运用这篇文章在运用词句方面非常准确、传神,值得细细体会。

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

在引导学生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个句子时,“垂”比较抽象,难理解,用多媒体制作蜘蛛垂下来的动作变化画面,将抽象变为直观,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能回答:“‘垂’是说蜘蛛顺着一根蛛丝从网上下来。

”然后就“垂、掉、落”这三个字进行了词语的训练:金黄的稻谷()下头苹果从树上()下来叶子从树上()下来兔子的耳朵从头上()下来又如“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一句时,抓住“越越”进行训练,课件以“我会说”的形式填空训练:()越来越亮;()越来越响;乌云();风();()越()越()。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雷雨的教学反思(5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雷雨的教学反思(5篇)

部编版学校二班级下册雷雨的教学反思(5篇)部编版学校二班级下册雷雨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在社会一步步向前进展的今日,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

那么反思应当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学校二班级下册雷雨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保藏。

部编版学校二班级下册雷雨的教学反思1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强调了同学是学习的仆人,强调了语文学习是独特化的行为,要敬重同学的独特差异和独特化学习方式。

我在执教《雷雨》一课时,转变传统的单纯接受性的学习方式,鼓舞同学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这一课的重点是让同学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本课生字及其词语。

在教学设计上,我主要表达同学的自主、合作探究猎取、领悟学问这样一种新理念。

首先我让同学在预习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圈诞生字后,再让他们自己找出难写的字,并说出理由。

〔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同学去思考和觉察问题,在说理由的同时,也再次强化了这些字需要留意的地方,便于同学的记忆〕。

同学们先自学简洁学或自己已经把握了的字,由于每个字都有其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将本课的生字的重点进行归类后,再到前面来自己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为他补充。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仅是训练同学们的组织语言和表达力量,同时也是培育同学们倾听的好习惯。

同时这种合作学习也是为了使得他们在今后与人沟通时做到认真倾听、敬重别人。

〕同学在讲解词义时,他们可以接受多种方法,如表述、朗读、结合生活实际等等方式,〔他们的表演述力量得到提高,同时也能激起低班级同学的求知爱好〕。

然后同学们开头在小组长的带着下协商课前提出的难学的字应怎样写好,协商过后,同学们在黑板上边写边讲解几个字怎样写好,其他同学再来点评。

〔同学们对这几个字的间架结构、占格位置进行特殊认真的观看过后,再在小组内发表合理的见解,这不仅是训练同学们的观看力量、思维力量、表达力量,同时也是加强合作意识,及重点、难点也在互学、汇报的过程中得以突破,同时也为日后自同学字打下了基础,而且同学们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加强了他们写字的基本功。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习要点:1.了解戏剧(剧本)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文学常识2.掌握诵读剧本台词的基本技巧3.了解剧情,理解剧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及戏剧主题4.能尝试评价周朴园、侍萍、繁漪等人物形象教学安排:四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进入戏剧单元,了解戏剧(剧本)的基本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对照《雷雨》(选场)简析戏剧与小说两种文学样式的主要异同。

例:1.相同点:①小说主要通过作者的正面描述直接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表现生活和主题;戏剧则是以人物对话(角色对白)的形式展开剧情。

(台词)②戏剧(剧本)除台词外,人物的动作、神情、衣着服饰、身份经历、舞台布景等相对较少,且用小字集中介绍或用括号文字在台词中插入;而小说则是完全融于文中,难于分离。

③小说(主要指长篇小说)常常有广阔的背景和较长的时间跨度;戏剧则缩天地为一隅,变古今为一瞬,使空间、时间高度集中。

④剧本的创作有明确的目的性——利于舞台演出;小说则需要通过改编,才能搬上舞台或银幕。

2.相同点:①都是通过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矛盾,表现重大的生活及社会主题。

②小说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戏剧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③都离不开环境要素的参与。

二、进入本课,板书课题:雷雨(曹禺)。

介绍相关作家作品知识。

【参考资料】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

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曹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期间参加戏剧活动,曾担任易卜生《玩偶之家》等剧的主角。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

曹禺和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一起,均被后人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三、分析剧中人物关系1.结合剧本选场,教师引导学生初步理清人物关系周朴园(矿主,资本家)鲁侍萍(鲁贵之妻,曾经为周朴园生过两个儿子)周萍(鲁侍萍长子,周家大少爷)鲁大海(周朴园、鲁侍萍之少子,工人代表)周冲(繁漪之子,周家二少爷)鲁四凤(鲁贵、鲁侍萍之女,在周家作使女)繁漪(周冲的母亲,周朴园续娶之妻)鲁贵(鲁侍萍现任丈夫,在周公馆当男仆)2.教师结合全剧内容作适当的补充,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梗概及剧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第1篇】雷雨教学目标:1、随文认识生字“户、扑”,借图像认识“蝉”字,借字义理解识记“压、垂”字。

指导正确书写“垂”字。

2、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

3、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4、能找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哪些景色发生了变化,并借助关键词说出景色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找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哪些景色发生了变化,并借助关键词说出景色的变化。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积累词语今天早上一出门,我就发现地面湿漉漉的,原来昨晚一场小雨悄悄地降临了。

恰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描写雨的词语。

课件出示:“蒙蒙细雨,淅淅沥沥、滴滴答答、大雨倾盆,雷电交加,电闪雷鸣。

”你认为哪些词语适合描述这场小雨呢?词语也是有情感的,描写小雨的词我朗读时声音要——轻些,语气要——柔些,读一读。

剩下的词语你认为是描写的哪一种雨(雷雨、暴雨),也请你读出雷雨、暴雨的气势来。

今天我们来学习16课雷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清课文顺序雷雨又叫雷阵雨,它来得急,去得快。

1.这篇课文是怎样描写雷雨的呢?请你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排火车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下雨时的景色。

3.互相正音。

课件出示句子“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指生读“户”,带调读。

出示词语“窗户”,注意户在这里读轻声,齐读。

注意生字在词语中读音的变化再读这句话。

4.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下雨时的景色呢?课文的4-6自然段描写了雷雨正在下,我们用三个字来概括,板书:雷雨中那课文的1-3自然段描写了雷雨来临之前的景色,我们同样用三个字来概括——板书:雷雨前。

7、8自然段用哪三个字来概括呢?板书:“雷雨后”提醒学生说完整的话。

三.学习“雷雨前”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它会有很多变化。

2023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优秀教学反思(通用5篇)

2023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优秀教学反思(通用5篇)

2023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优秀教学反思(通用5篇)2023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优秀教学反思(通用5篇)1《雷雨》是部编版第四册的一篇看图学文。

__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下面谈谈自己教学后的一些想法。

在这篇课文中,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象写得较具体,而雷雨中的景象相对来说写的简单了些。

因此,在教学时,雷雨中的景象我讲得比较少。

重点讲的是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象。

为了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我在每一段课文引入上下了功夫。

教学“雷雨前”时,我让学生听雷声,看闪电,感受“雷雨前”的紧张气氛。

教学“雷雨中”时,我让学生看课件,听大雨哗哗的声音,并不时穿插轰隆隆的雷声,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教学“雷雨后”时,我请学生欣赏课件,听蛙鸣、蝉叫、鸟啼等各种自然界的声音,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看精美的图片,彩虹,太阳……感受“雷雨后”的`美丽。

就这样,我把学生带进文本,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领他们感受大自然的变化,激起他们探究自然奥秘的欲望。

“雷雨中”这一段我用请学生欣赏课件的方法引入,让学生身临其境;“雷雨后”这一段我采用的引入方法是:请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配乐朗读,引领学生展开想像。

在__中,有些句子用词非常精炼。

于是,我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

如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我出示图片让学生看(画面上厚厚的黑云笼罩着整个天空,天色十分昏暗),随即引导学生:在这个句子里,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满天的乌云压下来,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然后又引导学生把这种害怕的感觉方到句子里读,充分感受雷雨前的紧张气氛。

再如理解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我先请学生欣赏课件,理解蜘蛛为什么要垂下来。

然后请学生来当当这只害怕的小蜘蛛,读读这句话,体会“雷雨前”小动物的不同反应,从而进一步理解雷雨真的要来了。

……现在想想,学生那天的朗读真的很精彩,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也是精彩绝伦。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教学设计教学优秀反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教学设计教学优秀反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教学设计教学优秀反思1. 教学背景此教学设计是为二年级小学生所设计的语文教学活动。

本次教学内容主要以鲁迅先生的小说《雷雨》为教学材料,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意图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小说《雷雨》的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传递的思想意义;•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鉴赏知识。

2.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创作;•能够进行基本的文学鉴赏和批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情趣;•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担当。

3. 教学步骤3.1 情境营造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激励,营造一个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学习场景。

例如,先放一段小说描写雷雨声音的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感受雷雨的气氛和场景,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3.2 阅读理解让学生先自己阅读小说《雷雨》,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阅读理解活动。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阅读,然后进行讨论和交流。

3.3 鉴赏批评在了解小说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探讨小说中传递的思想意义,并进行一些文学鉴赏和批评活动。

例如,针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学生可以对人物的行为举止、性格特点、言谈举止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3.4 创作活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创作活动。

例如,写一篇小说的情节续写,或者自己创作一篇短小的小说。

3.5 总结反思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可以进行总结反思。

针对学生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4.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比较积极,对文学鉴赏和批评方面也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但在创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今后我需要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更加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引导,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本次教学反映出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比较简单,不够开放和独立。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本文以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描写。

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1·cn·jy·com 学情分析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对此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

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入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建议在学法上,积极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和理解,有所感悟,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景,多种形式读文,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不同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3.结合句子,体会动词运用的巧妙。

4.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同样子的雨。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句子,体会动词运用的巧妙。

难点1.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2.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挂图。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雷、乌、黑、压”4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用不同的语调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和图文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观察日记的写作。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挂图、播放器、自制蜘蛛网。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两组词语,谁会读?蒙蒙细雨倾盆大雨春雨绵绵狂风暴雨读着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描写雨的)板书:雨。

2、是啊,雨是有脾气的,它时而温柔,时而暴躁,今天我们要认识的雨会是什么脾气呢?你们听,它来了!(播放雷雨声音)这是什么雨?板书:雷。

二、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yāluàn chn chuí hóng黑压压乱摆黑沉沉垂头丧气彩虹táo zhī zhūzhan yuachán逃走了蜘蛛一阵大风越来越亮蝉三、自读自悟。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边读边划分自然段,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三个部分。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第二课时:一、复习生词,导入新课:1、学生齐读生字词。

2、播放课文朗读。

二、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一)、研读“雷雨前”:1、朗读1-3自然段,出示挂图1:同学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乌云、树、蝉2、比较2、3自然段,和1自然段有什么不同?(想象2、3自然段)——树被大风吹得乱摆,蜘蛛赶紧逃走了,电闪雷鸣。

3、分析重点语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乌云的多、厚。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也一声不叫。

”强调没有一丝风,形容天气很闷。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

雷雨-部编版(五四制)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雷雨-部编版(五四制)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雷雨-部编版(五四制)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喜爱阅读,懂得欣赏文学作品的美妙之处。

2.认识中国近代文学作品,理解近代文学从传统文学到现代文学的特点和变化。

3.了解小说元素、结构、人物和情节的关系,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结构、文学手法等内容,提高阅读小说的能力,认识小说的意义和价值。

4.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水平。

二、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2.理解小说情节结构,掌握小说人物的生活故事。

三、教学难点1.理解电报与小说情节之间的关系。

2.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内容和学习步骤1、导入与预习通过询问学生上周的学习情况引入本课内容,并预告本节课的主题和核心。

2、核心教学环节2.1、小说的主要人物询问学生课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哪些?并对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进行分析和解读。

2.2、小说的情节结构采用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特别是人物的命运转折、情节的铺陈和发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情节结构。

2.3、分析电报与小说情节之间的关系通过讲解电报在小说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电报与情节之间的关系,从而深入理解小说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

2.4、小说的文学特点和意义讲解小说的文学特点和隐含的思想意义,帮助学生认识小说的作用和价值。

3、课堂小结和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操。

五、教学评价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口头和书面作业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评价侧重于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和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刻含义。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雷雨》是第六单元的第二课,这是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优美短文。

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精练、用词准确,既生动地再现了夏天雷雨的景色,又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本文共有8个自然段。

1到3自然段主要写雷雨即将来临的情景。

满天的乌云,一动不动的树叶,一声不出的蝉,写出了雷雨前沉闷的天气。

尤其是“压”字,让人感觉喘不过气来。

突然袭来的大风,乱摆的树枝,逃跑的蜘蛛,给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和不安。

闪电,雷声,“越来越亮”“越来越响”,给人恐惧之感。

4到6自然段主要写雷雨中的情景。

“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雨声小了”,写出了雨起初又大又急,接着越下越大,渐渐地变小的过程。

“哗,哗,哗”写出了雨又大又急,“渐渐地”写出了雨逐渐变小,充分表现了雷雨的特点。

7到8自然段主要写了雷雨之后的情景。

这一部分作者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空中——树上——池塘如画卷一样徐徐展开,通过雨后不同事物:清新的空气,天空的彩虹,蝉叫了,蜘蛛坐回网上,池塘水满,青蛙叫了,写出了雷雨后清新愉悦的画面。

课文中的插图天空和地面上下呼应,浑然一体。

天空中电闪雷鸣,雨帘密织,地面上一切笼罩在雨中模糊不清,和课文中的第5自然段内容相匹配。

学情分析:生活中学生对雷雨并不陌生,也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同时他们已经具备了提取明显信息和寻找关键信息的能力。

本课要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还要整合信息,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学生能力要求有梯度地提高了。

纵观本课语言特点,都是简短的句式,容易提取信息。

对学生难度较大的是:本课没有明显的时间词,如何让学生发现课文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写作顺序;提取了信息之后,如何整合信息说清楚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教学目标: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字,会写“雷雨、乌云”等7个词语。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反思【第1篇】本学期精备一课,我们选择《雷雨》其目的就是本课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在课堂上我汲取去汪清听课的经验,努力地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理念。

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师生配合比较默契。

有几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令自己比较满意。

在复习第一课时内容时,我让学生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说一说小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场雷雨的,这是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然后,自由读文、按照课后提示默读课文,指名按三部分读文、师范读文从整体到部分感知文。

,读悟结合我们做得比较充分,学生每一次读书都有新的收获,每一次朗读水平都有新的提高。

评价朗读时,我使用师评为范例,自评找差距,互评找优缺点,再读求进步,齐读齐体会的方法,让学生的朗读水平继续提高。

听到他们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看到他们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进步,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现在云的样子。

(有的说:无数的乌云,有的说:很厚的乌云,有的说:黑沉沉的乌云,还有的说:云很低……)同学们这么多这么厚的乌云向你压过来,你知道什么是压吗?谁能做个压的动作?(哦,很使劲的往下按,是吧)如果换成了满天的乌云向你压过来,你又会觉得怎么样呢?(很闷很热)同学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闷热的特点呢?(个人读---评议—齐读)你还能从哪里找到闷闷的感觉呢?(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对比句子:a、叶子不动,蝉不叫。

b、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同学们,通过对比,我想大家一定知道哪个句子程度更深些?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读出闷热的感觉?为什么天气那么闷热呢?(因为叶子一动不动,说明一点儿风也没有。

)忽然一阵大风,树枝会怎样呢?(乱摆)什么是乱摆?谁来做做树枝乱摆的样子?那平时春风吹过时,树枝是怎么样的呢?(跳舞)可是现在树枝不再跳舞,而是乱摆,这说明什么?(说明这是一场狂风啊!)(小组内个人读----评议----小组齐读)这一阵大风刮得蜘蛛怎么样了呢?你为什么要逃呢?你为什么不呆在树上了?体会“垂下来”。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优秀教案板书设计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优秀教案板书设计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优秀教案板书设计反思《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优秀教案板书设计反思》这是一篇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优秀教案板书设计16雷雨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

理解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

【教学难点】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听音乐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播放:刮风下雨闪电雷声的旋律)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雷雨》。

(板书课题)(二)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l i hēi wū yā zhī chu h y nɡ pū ch n bǎi hu雷黑乌压枝垂户迎扑蝉摆哗各自拼读,读好翘舌音枝、垂、蝉;后鼻音迎也是整体认读音节。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雷雨黑沉沉乌云树桩垂下来窗户迎面扑来摆动阵雨毛毛雨暴雨开展读词游戏。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小老师领读,齐读。

理解、记忆。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

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说说课文主要按照什么顺序讲的?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读一读,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本节课基本操作顺畅,与学生的配合也相对默契,但是内容设置上有些超量,未来还可以在鲁侍萍和周朴园的爱情上进一步探究质疑,把一课时变成两课时,举办一个小型表演剧,让同学们自编自导,在演完之后,再组织个小型辩论,深入探究人物灵魂,切身感受戏剧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特有魅力。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反思第2篇】很享受地和学生们一起品评《雷雨》,学生们分角色阅读,学生们对人物独到的评析,都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潜力。

是啊,语文课堂的确应该相信“群众”的力量,放手让学生投入学习。

让学生读一读,演一演,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话剧的学习方法,在了无痕迹的表演中实现道德的提升。

在学生分角色阅读时,因为我过于专注与课本,学生读完了我还没有反应。

在学生的提醒下,我回过神来,忙说“我深深地被这两位同学精彩的表演陶醉了”,听到这里同学们善意地笑了,那两位被表扬的同学有点得意,我也有点小得意啊!这可能就是平常所说的教学机智吧。

在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共同发现了侍萍身上所蕴含的深沉的母爱,母亲宁愿扛起所有的痛苦与黑暗,也不让孩子受半点难为。

这是我在预设时几近忽略的内容,也是很多人不大提及的侍萍的美德。

这节课我觉得还有以下遗憾:一、拘谨青涩由于很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面对镜头,如履薄冰,紧张感一直伴随着我,总感觉不自然,有时甚至语无伦次起来。

以后要多请别人听课,多录录课,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拘泥于预设,稍逊灵动备课的时候,我定位于周朴园在利益漩涡中的选择。

虽然《雷雨》的主题是丰富的,可目标一旦确定,只好对课堂预设的内容亦步亦趋。

实际上,语文的课堂完全可以更灵动,面对学生思想的火花,完全可以引申开去,激撞更多的思想。

都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我觉得教学也是遗憾的艺术。

虽然如此,在这节录像课上,我也收获到了许多。

在如何指导陌生学生的学习上,在对待作品的多元化解读上,我都有了自己的风格。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本质。

2.了解戏剧结构的基本特点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初步掌握戏剧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纷繁复杂的戏剧冲突,欣赏异彩纷呈的戏剧语言。

教学难点:认识周朴园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设想:作为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一课,可先给学生介绍《雷雨》的梗概,通过反复阅读或分角色朗读,弄清节选部分的主要剧情,进而把握其中的主要矛盾冲突,理解人物语言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用二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看过根据曹禺原作改编的电影《雷雨》。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原作,看看在30年代作家为我们勾勒的酝酿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的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画卷。

二、简介曹禺及《雷雨》1、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当代语言艺术大师。

1933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处女作《雷雨》,一举成名。

此后又接连创作了《日出》(1935)、《原野》(1937),从而奠定了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

1940年创作了《北京人》,并把巴金的同名小说《家》成功地改编为话剧,从而进入了创作生涯的又一高峰。

解放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主要创作了历史剧《胆剑篇》(1961)和《王昭君》(1978)。

2、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

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

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

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三、简单介绍戏剧的有关知识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雷雨》教学设计与思考二下第16课阝勹一、识图导入,初识雷雨大自然是个神奇的魔法师,阴晴雨雪不断变化。

瞧下面这些小图标,你能猜出是什么自然现象吗?1.出示一组图标,看图标说天气。

2.出示“雷雨”图标,对比观察,区分“雨字头”和“雨”,学写“雷”。

(提示:上宽下窄,第四笔竖和第十二笔竖都在田字格竖中线上)3.揭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明晰脉络1.自由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2.交流:(1)老师带来三张雷雨的,你能结合课文内容给它们排序吗?(出示雷雨,引导排列顺序)指名同学到前面排一排。

引导交流:为什么这么排?(2)小结:课文是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这场雷雨的。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3.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分别是哪些自然段。

4.按三个部分顺序读一读课文。

三、学习“雷雨中”,体会变化1.默读4-6自然段。

要求:边读边圈画出雨中的景物。

2.学生交流。

板书:树、房子、雷声、雨3.读句子,体会雷雨的特点。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指导朗读,读好停顿,体会三个“哗”。

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

都看不清了。

从哪儿感受到雨很大?引导:刚刚还是狂风暴雨,一会儿就变了。

雷雨真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你能找到相关句子吗?体会“渐渐地,渐渐地”。

指导读,体会雨的变化。

4.根据板书(景物),试着背一背4-6自然段。

四、学习“雷雨前”,想象画面1.默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圈出景物。

2.交流,板书:乌云、叶子、蝉、大风、蜘蛛、闪电、雷声雷雨前,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呢?3.引导学生对照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结合语境理解,指导读句子。

出示句子,指名读,读好“压下来”“垂下来”。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1)演示“压”的动作。

乌云“压”下来,可见乌云怎么样?交流,出示乌云压顶,生体会乌云密布、厚重的特点。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的:1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2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3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认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勇于斗争、追求光明的光荣传统。

二、重点和难点:1、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2、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三、教学方法:1、预习前指导学生掌握戏剧文学的特点:戏剧冲突的尖锐性;人物、事件、活动场所的集中性;戏剧语言的个性化。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了解课文的情节结构,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3、最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四、课时安排:四课时(一)布置预习:1、结合注释(1)中与课文有关的情节,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

请将这一幕话剧分成两“场”,并概括其内容。

如有课文剧,可让学生观看。

2、了解戏剧中的人物之间的关系3、试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以及戏剧的语言的个性4、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二)词语补释:拜望:原是敬辞,指探望。

文中含讽刺的意味。

涔涔:形容汗水不断地下流。

谛听:仔细地听。

谛:仔细。

恩怨:恩惠和仇恨。

文中偏指仇恨。

见地:见解。

交涉: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

文中含有办成事情的意思。

惊愕:吃惊而发愣。

昧心:违背良心。

昧:mèi昏,糊涂,不明白。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伺候: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

无赖:刁钻泼辣,不讲道理;②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贤慧:指妇女心地善良,对人和蔼。

郁热:闷热。

郁:积聚而不得发泄。

怨愤:怨恨愤怒。

(三)作者简介: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

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

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

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

2023年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学反思(精选7篇)

2023年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学反思(精选7篇)

2023年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学反思(精选7篇)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学反思1一、教学内容的选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青年老师优质课竞赛时间了,选择上什么课文呢?翻开第四册的语文书,最终将目光聚焦到了《雷雨》。

燥热的夏日,骄阳如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快。

呼吸着清爽的空气,观赏着漂亮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调皮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游戏……我的脑海如同放电影一般,一幅幅画面一一呈现。

我一遍一遍地读课文,接着“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滂沱大雨”、“雨过天晴”这些词语仿佛跳到了课文中。

哦,看似简洁无华丽辞藻的《雷雨》原来潜在着许多可圈可点的内容耶!那就选它没错啦!二、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读,想法设法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读出画面,读出感受。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特点与改变。

三、满足之处1、积累词语,让课堂充溢语文味。

课起先,就让学生说说“雨家族”的成员,然后归纳:小雨有细雨如丝、牛毛细雨、蒙蒙细雨、和风细雨、绵绵春雨;大雨有滂沱大雨、瓢泼大雨、大雨如注、狂风暴雨。

课中,逐段赏读后,叫学生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个画面,很自然地积累了“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滂沱大雨”、“雨过天晴”。

2、品读词语,形象生动。

文中有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我抓住“压”字,先让学生做个“压”的动作,然后问:现在有满天的乌云渐渐地、渐渐地向你压下来,好象就要压到我们头顶了,压地你——,朗读时,学生自然读出了那种压抑、闷热。

再如:“突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确,我有意出错打出“突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摇摆。

蜘蛛从网上跳下来,逃走了。

”让学生发觉错误后,又让学生学小树乱摆,接着采访“小树”:你为什么乱摆?学生对话也很好:“因为风太大,我都限制不住自己的身体了。

”而“垂”字采纳了动画演示,让学生知道这是一只胆怯的、慌张而逃的小蜘蛛。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 )了,( )也( )了。
六、课后延伸
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篇观察日记。
课后反思: 本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为了不 雷同,我对每段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各不相同,雷雨前用欣赏美文的方法“让孩子说说 哪些景色写得好,为什么?” ,雷雨中则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考大家?” ,雷雨后 用画画的形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让自己感触最深的是教学第二段,用这样的方 法教学,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每位学生都想提出有难度的问题考倒同学,在 问题的反馈上来看,学生确实是作了思考,提出的问题跟自己备课时想得一样,而且 有些好的同学提出了“字词推敲”的问题,如: “往窗外望去”为什么不写成“往窗外 看去”?有什么不同?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多尝试这样的教学。
2.课外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写一篇日记
3.《雷雨》教学设计之三
学习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 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
趣,能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
2同偏旁:“虹、蝉、蜘、蛛”四个字都有虫字旁,“蜘”的虫字旁最瘦。
3“压、逃、越”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
4“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
(2)“我能写好” 。 请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 一写得好。
(3)示范讲解 “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 笔处在横中线上。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 “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 “垂” 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本二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

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热情。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
弄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的变化顺序以及雷雨的特征。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及雷声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整体感知课文,弄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的
变化顺序。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⑴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⑵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⑶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⑷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三、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
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像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二、分段读议
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三、填词比较词句
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下来。

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下来,逃走了。

蝉一声也不叫。

2、雷雨后:一条彩虹____在天空。

蝉叫了。

蜘蛛又____在网上。

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

四、巩固识字
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五、课堂练习
1、指导写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六、课外延伸
1、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2、拓展阅读《夏天》:
夏天
夏天的午后,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花儿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

小鱼该不会煮熟吧!啊,别急别急蜓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
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啦!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了起来。

下了一阵雨,风去了,云散了,闪停了,雷公公回家了。

太阳又
出来了,天边挂起了一道彩虹。

柳叶、花儿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

湖里,小鱼摆着尾巴游得多高兴。

湖边,有人乘凉,有人散步。

石拱桥上走着一队小学生。

湖水像一面镜子,照着天,照着桥,照着那队过桥的小学生。

啊!他们多像一群小鸟飞过雨后的彩虹。

板书设计:
前: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雷雨中:下雨雨大雨小(叶子、蝉)(树、蜘蛛)
后:天亮了太阳出来了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有一定的常识性,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弄清雷雷雨前后的一些现象是怎么发生的,抓住蜘蛛不同动作的对比让学生充分感受雷雨前后的变化。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