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教学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议论文课堂实录

议论文课堂实录

议论文课堂实录议论文是写作的一种文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议论文课堂实录,供大家参考。

师:同学们,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学习(板书学习)师:当你看到这两个字,第一个想法是什么生:人生需要学习生:知识改变命运生:要好好学习师:那么,学习最需要什么呢作为九年级学生,大家已经是资深学习者,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发言,教师板书)方法态度技巧思维方式习惯勤奋坚持师:那么到底哪一个是最需要的呢需要你说点理由来说服大家,请写下来生:学习需要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充分证明思考的重要性,我我们身边读死书,死读书的人大有人在,这样是不能提高学习效果的。

生:学习需要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真正从内心里热爱学习的人才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师:这两位同学的发言都能引用恰当的道理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点很好。

对于议论文来说,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哪一个更有说服力生:事实论据师:那么请大家一起为一个观点写一个事实论据我们选择哪一个论点呢请大家为勤奋提供一个事实论据,请按照最基本的叙事方式,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结构写下来。

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查看师:在大家这个环节的时候,我发现大家的速度明显没有刚才快,这说明大家写议论文的最难的一个而环节环节出现了,那就是没有论据,我对大家不够了解,但我对自己的学生比较了解,属于思维比较活跃但是积累比较少的,这就出现大家的文章不够有说服力。

在离中招仅有三十天的时候,我有一个方法改善一下这个状况,大家想不想知道想那就把你写的读给我听。

生:匡衡凿壁偷光生: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生:宋濂小时候抄书来读生:王羲之练字将门前的一池水都写黑了。

师:我发现古人比现代人勤奋多了,对不对那么你知道哪一个现代名人明星电视上也算生:莫言,生:刘伟,生:林书豪师:一个成功的人成功原因往往不是单方面,他可以适应你多方面写作要求。

师:对于一篇议论文来说,一篇优秀的议论文至少应该有三个好事例。

议论文论据写作课堂实录

议论文论据写作课堂实录

议论文论据写作课堂实录关于议论文论据写作课堂实录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典故吧。

诸葛亮凭什么获胜的?生:口才好,能说。

师:不见得吧,当时江东诸多发难的儒生哪个没有滔滔雄辩的口才呀,为什么诸葛亮能把他们一一驳倒呢?生:我想是诸葛亮对当时形势的分析更有说服力,让周瑜、孙权更信服吧。

师:有道理。

如果我们把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过程形象地理解为是一篇口头议论文,论点就是“孙刘联合比孙家单打独斗要好”,可以吗?生:(笑)好像可以。

师:那么诸葛亮这篇议论文在体现议论文三要素上哪一要素最值得称道啊?生:应该是论据选得好吧。

师:不错,我也这样认为。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为了使我们的选择有一个依据,我们得确立一个作文话题。

选什么话题好呢?有了。

诸葛亮当年面对群儒是当仁不让获得胜利。

而我们今天做事恐怕更多需要倡导理解和宽容吧。

那就以“学会宽容”为话题来谈论据的选择和使用,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二)提问推进师:好,首先谁能说说什么是论据?议论文的论据有几种类型。

生:我认为论据是对论点进行说明和论证的材料。

主要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师:对。

那么什么是宽容呢?生一:胸怀宽阔,气量宏大。

生二:宽容意味理解,不斤斤计较。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会宽容”呢?生一:因为我们现在自私心理太重,又是多么渴望人人都有一颗宽容的心,生二:我们总是会怀有偏见,总难免有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行生三:因为我们总会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错误。

宽容是一种理解和体谅人的作法。

生四:我们人类总是不够宽容,于人、于己、于自然都是这样。

然而,……学会宽容,救赎的不仅仅是他人,还能善待自己。

生五:宽厚待人才能获得别人的爱戴与敬重。

师:哇,不得了,你们对宽容的理解这么深刻透彻呀,而且还很有哲理诗的味道啊,相信这篇议论文写起来一定会洋洋洒洒。

好,下面我就给大家一些论据,看看能不能作为“学会宽容”这个话题的论据。

议论文写作教学课堂实录

议论文写作教学课堂实录

·96·
大语文论坛·课 堂 实 录
③海啸与火山的爆发要蓄积多少能量 ④种子的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要不断吸收养料 ⑤弹簧受压后的反弹 ⑥蹲下来跳得更高 ⑦拉弓射箭 ⑧企鹅沉潜 ⑨跑步的助跑 ⑩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3.事 实 论 据 正面:古今中外懂得沉潜的成功人士,如勾践、司 马迁、李时珍、诸葛亮、邓小平、刘翔、达芬奇 反面:项羽、“大跃进” 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没有蓄势、积累力量的 意思,不好。 生:“大器晚成”强调成功时间更晚,与“少年得志” 相对,不合要求。 生:“置之死地而后生” 虽然也强调为达到目的的 策略,好象少了一点积累蓄势的意思,强调的是“不顾 生死,拼死一搏”。 生:“大丈夫能屈能伸”、“忍辱负重” 重忍受屈辱, 企鹅上岸是有压力,但没什么屈辱意思,所以这类材料 不合要求。 师: 很好。 同学们能从众多的方向广泛地占有材 料;对材料的要求已经比较明确,那就是要典型,准确, 紧扣观点。 观点有了,论据有了,文章该怎么展开呢? 按 什么思路来写呢? (学生沉默无言。 ) 师:刚才同学找了很多事例,古今中外都有,找这 些材料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要沉潜”的观点,请同学 们想想,这些人可以作话题“沉潜”这个词的什么成份? 生:主语。 师: 也就是说这些事例形成了这样一个判断,“什 么样的人沉潜,成功了”。 请同学们给这些因沉潜而成 功的人分一下类。 生: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运动员、画家、书法家 师:由此扩展开去,要成功需要“沉潜”的人还有哪些? 生:学生、教师、医生、商人、农民、官员、律师、公安 …… 师:很好。 也就是说,我们只要选取其中几种不同 身份的人沉潜蓄势而成功就可以证明观点, 这种证明 方法叫什么方法? 生:不完全归纳法。 师:不错。 这种思路我们不妨定为“谁沉潜”式,或 者称之为“沉潜是什么”式,由此格式,你们还能想到什 么格式吗?

二单元议论性文章大单元教学(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二单元议论性文章大单元教学(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二单元议论性文章大单元教学(第二课时)课堂实录第二课时教读——找出问题及观点(论点)【再回首】自读四篇议论性文章,扒出梁启超、雨果、利哈乔夫与毕淑敏四位大家发现了现实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对此,他们提出了什么观点?【教师导语】再回首,大家是否按老师的布置自读了课文呢?课堂实景:学生稀稀拉拉表示读了一两篇,没有读完。

我理解他们的“不完成”,这毕竟是平行班的常态,我已很习惯,我对布置的作业从来不抱什么希望,我也不生气,我努力在课堂上让学生一一落实,对此,我要求学生全力以赴。

“没读,对吧?课堂上读也是一样的。

来,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梁帅哥!”课堂反应:语至亲切,让人难以相信,学生游疑老师要放大招惩戒之时,突然听得认识梁帅哥,简直有点小雀跃。

【认识“帅哥”】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著述宏富,《饮冰室合集》148卷。

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梁启超九个子女皆俊才,长子梁思成,我国著名建筑学家。

林徵因,即长媳。

课堂实景:学生齐读梁帅哥履历后,我提示:是不是要把标红的部分要记一下笔记呢?一想到上次周周清考范仲淹的字与谥号,他们都居然填错,我真是深有余悸。

课堂还是需要强调一下。

为了强化记忆,我提示式抽背。

并表示,但凡提到梁任公时,不知道是梁启超本尊,一律是没有文化表现。

记住:提升文化逼格的方式之一,就是背名人字号与此同时,我不怀好意地问学生:你对梁任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答:九个子女。

师生开始时对眼神。

哈哈大笑!尽在不言中。

那是第一节课,学生精神状态也不太好,为了拉升一下兴趣,进入学习状态,我拉长了课前导入,故作玄虚道:梁任公最喜欢的是老来得女的小闺女,他甚至会撒娇!为了表达对异地求学女儿的思念之情,他在信的开头和结尾会写上什么内容呢?请你猜一猜。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来了,然后议论纷纷,有说“亲爱的女儿”,有说“囡囡”,有说“丫头”,有说“宝贝”的,当我公布答案的时候,他们一下子轰然,居然是“亲爱的小宝贝”。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实录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实录

议论文教学实录及评课报告师:同学们,最近这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第二单元,从体裁上看,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生:议论文。

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议论文,注意,不是欣赏,是创作。

师:你写过议论文吗?你呢?师:没关系。

我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培养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也可以帮助我们写好议论文。

师:现在,我们来回忆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PPT:1.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有哪些特点?PPT:记叙文是以叙述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表达方式为辅,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PPT:记叙文的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PPT:2.什么是议论文?PPT: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则是以事感人的文章,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欣赏下面两个文段,感受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

看完举手示意。

PPT: [文段一]记叙文体不久,小秦便大学毕业了。

为了能够更好地为祖国献一份力,小秦再三犹豫还是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出国深造。

“儿子,你真的决定了吗?出国,你将会面对无数歧视的眼光,还不如留在国内,那样日子也好过一点。

”母亲虽然知道儿子的去意已定,再怎么说也没有什么用,但还是忍不住劝他。

“妈,你也知道的,国外的教育不是国内的学校能够比的。

”小秦一边说,一边用布小心翼翼地将党章和党员证包起来,叠成方方正正的一个小包裹,然后装进行李箱,“学校我已经联系好了,你们就放心吧”飞机场,父母紧紧地拥抱了小秦,目送着他进了候机大厅。

“儿子,你要好好地为国家学习啊!”(为信仰出国深造的事迹,记叙详细,语言具体生动,读起来感人肺腑)[文段二]议论文体拥有信仰,便如同点燃生命之火,活力不枯,勇气无竭。

如何写好简单的议论文课堂实录

如何写好简单的议论文课堂实录

如何写好简单的议论文908 潘玉莹老师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议论文的基础知识?生:议论文的三要素:论据、论点、论证。

师:三个要素,是什么关系?师:论点是灵魂,论据是支柱,论证是纽带。

生:要怎么读议论文。

师:语言要准确严密,在此基础上要形象、生动。

师:还有更多可以说,论证方法。

师:学好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要怎样拟题。

生:要紧扣题目,用论点当题目。

师:叶子表达一下,就是要把观点和看法当题目。

行不行?师:比如说第五课什么题目?生:敬业与乐业。

师:用论题当题目。

师:这位帅哥很好,一边在听,一边在记笔记。

师:我们看一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什么当题目?师:用其中的论据当题目。

师:请生概括,议论文的题目有那三种基本的方法,请班长来出说说看。

生:用论点,论题,论据。

师:中学生能玩手机吗?请用三个方法来拟拟看。

小组讨论。

生:学生上课不能玩手机吗?是用论题。

生:学生课堂上不能玩有机。

论点。

生:学生上课玩手机会耽误学习。

论据。

师:但是有点不美。

生:太长了。

师:一般三到七个。

生:学生课玩手机的弊端多。

师:这是论点。

师:刚才说的是对的,但是太长了。

我们改一下。

师:使人低分的手机。

行不行?师:这是手机的危害之一。

师:908班很厉害。

师:议论文的开头有哪些方法?生: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式。

师:嗯,有同学笔记记好了。

生:先抛出一个问题,自问自答。

师:这是设问式。

师:先讲出一个现象,他在干嘛?他在悄悄的玩手机。

我认为这样上课玩手机是不行的。

师:直述式。

生:先讲出一个分论点,再讲出一个中心论点。

师:我没试过,不知道行不行。

师:先引用一句名句,诗歌。

师:这叫什么开头?生:引用式开头。

师:陈燕老师说过,上课是可以玩手机的,叶子老师说是不可以的。

师:反驳式。

师:比喻式。

那些社会上无所事事的人就是蛀虫,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师:对比式开头。

师:上课玩手机成绩下降了,上课不玩手机的成绩上升了。

师:不管哪种开头,怎么样的开头才是好?生:能吸引读者的。

议论文教学课堂实录

议论文教学课堂实录

议论文教学课堂实录议论文教学课堂实录主要内容:如何写议论文师:有些同学说议论文不会写,接下来我想对议论文多说一些。

所谓议论文就是对事物发表看法。

要写好议沦文,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认真思考1.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不要就事论事。

有时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但认真分析一下还是能够发现问题。

在看似没有问题的问题中发现了问题,这就是高瞻远瞩。

2.见微知著也就是说,要从报微小的事物中看到一种发展的趋势,看到一种大的事情。

3.由表及里要从表面深入到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

4.由此及彼有时两个事物看上去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他们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你要能把他们挂起钩来。

(二)注意材料1,占有材料2.库存材料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对做什么事情都很重要,我们也要以信息化来促进教学质量。

信息是仓库,有的同学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话,就因为摄入的信息量少,所以我们要善于捕捉信息,占有库存材料。

3.运用材料在写作时,要对储存的材料库进行筛选,提取你所需要的材料。

(三)语言表达分析提炼出了观点,又筛选好了材料,接下来就是语言表达了。

语言不在华丽,关键是准确、简洁,历来大作家们的作晶看起来都不是很华丽,但却读起来琅琅上口,耐人咀嚼,而且能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就像我们现在读鲁迅的作品,一样能感到语言很优美。

其实,大部分同学语言表达不成问题,主要的问题就是材料少,立意不高。

师:根据我刚才讲的,请大家对下面这件亭发表自己的看法:分饼之争两个小男孩为了一块饼在争吵。

他们争辩谁应该吃大的一半。

两个跑去找父亲解决纷争。

父亲说:“你们为什么不把饼切成两块一样大的呢?”“没有办法。

”“那么你们抛硬币决定,输的人切饼,赢的人选饼。

”两个男孩同意这个办法,结果切出了大小一模一样的两半。

(摘自1月31日《上海家庭报》)生:这则故事其实谈的是公平问题,他的父亲给予俩儿子一个公平的权利,一个是切饼,一个是选饼,父亲的聪明在于:分饼的权利与选饼的权利分开,使权利不至于太集中。

《韩愈教你写时评类议论文》课堂实录

《韩愈教你写时评类议论文》课堂实录

《韩愈教你写时评类议论文》课堂实录导入(3分钟)常常有同学看完“风雅颂”材料的时候问我,“老师,什么是时评,我们应该怎么写?”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渣男弗比斯向前女友小百合求婚的时候,指着巴黎圣母院发誓:“圣母院坚固完好,就像我对你的爱一样!”现在,他再也不能这么说了。

4月15日18点50分左右,巴黎圣母院起火,大火烧掉了几乎全部的木质结构,屋顶变成一个焚化坑。

(PPT前后照片对比)巴黎圣母院被烧引发了国人的热烈讨论,有人认为巴黎圣母院被烧是活该,因为中国的圆明园就是被英法联军烧了三天三夜,无数珍宝毁于一旦;也有人认为巴黎圣母院不单是法兰西文明的重要象征,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藏,属于世界遗产。

请问你的观点是什么?其实,“时评”就是时事评论或者时政评论,是对当前的社会热点或者重要问题,发表作者自己的意见、观点,是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

那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大咖,他就是——韩愈,我们通过《师说》这篇文章学习一些时评核心段落的写作方法。

引入材料(3分钟)在前两节课,我们已经对韩愈的生平经历以及主要功绩有了初步认识(PPT),也从历史记载和书信评论中知道了唐代的社会风气。

那么我们就根据当时的情况给大家出一道作文材料。

(PPT)假设现在你就和韩愈一起坐在考场,我们要怎么写作一篇时评类作文是最靠谱最有力的。

材料解析:①所有的文章关注的都是人,以人为本。

这些语言和动作描写是我们重点要抓的关键词。

②讥笑的原因:不是师徒关系,而是上下级的社会关系。

得出中心论点:师道之不复、大家耻学于师。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韩愈是如何针对这个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的,当你抓耳挠腮的时候,韩愈同学已经奋笔疾书了。

解析文本第一段(8分钟)我们先请两位同学复习一下第一段的文言知识点,高銮莹、黄涛好,我们扫清了横亘1000多年的文字障碍,接下来进入文本解读的层面。

标题:有同学问,“为什么开篇写这么一句话”“我感觉他写的不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议论文。

议论文课堂实录

议论文课堂实录

文登美得有理有据课堂实录【教学过程】一、情境渲染,导入理据师:课件一(播放《文登宣传片》)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的宣传片,你觉得文登美不美?假设咱们文登现在要参选中国最美城市的评选,就请你演说,要想让你的观点成立,就要做到“有理有据”,我们怎样让文登美的有理有据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二、辩证演说,释理明据师:什么是“理”,什么是“据”,我们先来弄清这个问题。

谁来说一下?生1:我觉得理就是有道理,据就是有依据。

(课件二)师:如何做到有理有据呢?咱们就让“文登美的有理有据”,用“文登美在_____因为有 ____________为证。

”让你的分析“言之成理,持之成据”。

生1:文登美在历史悠久,因为有文登名字来历为证。

文登名字的来历可以考察到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在此召集文人墨客登山吟诗作赋、歌功颂德,留下“文人登山”的传说,“文登”也因此得名,距今两千多年的历史,文登真是历史久远。

生2 :我认为xx的论证是不够充分的,还有很多历史史实可以论证文登的悠久,像文登在公元568年设县,距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同时《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二十八年,东行郡县,上邹峄山,并渤海以东,过黄陲,穷成山。

登芝罘,立石颂秦德而去”。

师:这两位的同学从文登的名字来历,历史史实论证的文登的历史悠久,做到“史论结合”我们还能有哪些新的视角来论证此观点的呢?生3 :我觉得还可以从文化的角度来论说,文化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城市发展灵魂,从文化的角度会更具有说服力?师:很好,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们的在迷茫之中,打开了新的思路?这也告诉我们选择材料论据时要注意(板书:典型性),典型性:代表性强,能够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有力地支撑论点。

(课件三)谁能说说文登有哪些文化渊源?生1:相传很久以前,昆嵛山下来了一条白蛟,施展妖术,发来东海巨浪,淹没田地村庄,把这个美丽富饶的昆嵛山区搅得天昏地暗,鸡犬不宁。

我的一节议论文作文讲评课教学实录

我的一节议论文作文讲评课教学实录

我的一节议论文作文讲评课教学实录我的一节议论文作文讲评课教学实录写作训练材料(山东版《写作》教材第65页):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个偏僻的山谷里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它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

唯一能够证明我是百合的办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来。

”我们赞美这株百合,因为她要以开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但在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都能开出艳丽的生命之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那么人们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旅程呢?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师:(大屏幕显示写作训练材料)周四下午,我们从山东版《写作》教材选择了这样一个题目进行了训练。

通过批改,老师发现这次作文同学们两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立意,二是例证法的运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结合着同学们的作文实例,一起来探讨这两个问题。

师:先来看作文的立意,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大屏幕显示学生三个有代表性的立意:一:人生旅程漫长,我们要努力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的生命之花,证明自己的存在,展示自己的价值。

(《开在心中的野百合》;二:你也许是平凡的,没有艳丽的外表,没有卓越的才能,但你仍可以用努力,无私的证明自己,让自己的人生旅程不留下遗憾。

(《证明自己,我无悔》;三:没有花朵的草坪依然是一片绿意,少了小草的花朵却分外乏味和寂寞。

做一棵默默无闻的小草吧,带给他人美丽,留给自己快乐。

(《做一片美丽的绿叶》):这是我们三个同学的立意。

下面,大家结合着这些立意,再来认真的读一读作文命题材料,思考给材料作文应该如何立意。

(学生结合大屏幕上的学生立意,思考,交流)师:我们先让这三个同学来谈谈自己是基于怎样的思考立了这样一个意。

请第一位同学毕文博先来谈谈。

毕文博:我是这样思考的:材料中百合花要证明自己是一朵百合花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来。

高考议论文写作课《把问题想深刻》教学实录

高考议论文写作课《把问题想深刻》教学实录

高中议论文写作课:《把问题想深刻》教学实录师:要把文章写好,先把问题想清楚。

因此我们今天的写作课,要着重研究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问题想清楚。

同学们已经进入高中学习了,高中阶段要开始比较正规的议论文写作学习,议论文写作的一大特征就是思考分析问题。

我现在举一个例子,让大家看看议论文到底该怎样思考问题。

一、导入:生活中的议论我们设想一下:有一个孩子,有一天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吃雪糕。

”从议论文的角度看,“我要吃雪糕”这句话是什么?对,是论点。

“我要吃雪糕”这句话讲出来以后,如果孩子希望说服妈妈,他接着一定要说明理由的。

应该怎么说明呢?按照我们同学的写作习惯,大致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蛮不讲理式。

如果这个孩子这么说:“妈妈,我要吃雪糕!我就是要吃雪糕!你给我吃雪糕!我一定要吃雪糕!”这是在说明理由吗?这是在下命令!当然,如果这孩子从来蛮不讲理,他可能会这样说。

但只要他还愿意说理,一般他总要说出点理由来的,对吧?第二种是我们不少同学都喜欢使用的“旁征博引式”:妈妈你一生当中吃过多少雪糕?如果李清照那个时候有雪糕的话,她就不会喝菊花茶了;苏东坡喜欢喝酒,但如果那时也有雪糕的话,他就不会喝酒他也吃雪糕去了。

所以,妈妈你也要让我吃雪糕!(生大笑)很滑稽,是吧?你觉得没有人这么说吗?可是,我们很多同学都是用这个套路说理的。

这种类型看起来像说理,其实根本没有说服力。

第三种会是怎样的呢?我们设想一下,这个孩子提出“我要吃雪糕”,他会说出几个理由来。

第一个理由应该是什么?【要点评议】归谬。

用极端的方式将学生写作中的不足凸显出来,使学生意识到这种思维方式的荒谬可笑。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论证说理的方法。

生:雪糕很好吃!师:还有吗?生:我很热!生:我口渴了!师:这时候,孩子是说“我饿了”合适还是说“我口渴”合适呢?别开生面的开场白。

一个简单的例子,涵盖了学生写作的常见问题。

生:口渴。

师:那么“口渴”、“很热”这种有说服力的理由就应该放在最前面。

议论文设计写作指导之二——并列式分论点地拟写技巧课堂实录

议论文设计写作指导之二——并列式分论点地拟写技巧课堂实录

议论文写作指导之二——并列式分论点的拟写技巧课堂实录教学设想:学生对议论文的结构组织还比拟陌生,我们已经上过一堂议论文中心论点提炼课,在此根底上,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分论点的拟写。

本堂课以训练并列式分论点的拟写为主,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趣味抢答、实战演练等环节,将议论文分论点拟写生活化、形象化,最终让学生掌握并列式分论点拟写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内容提要和事例分析,了解分论点常见形式与并列式分论点的四种拟写技巧。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并区分四种并列式分论点拟写方法。

3,通过引导深入思考,掌握分论点的表述要求: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

4,通过实战训练,掌握拟写并列式分论点技巧。

教学重点:1,理解并区分四种并列式分论点拟写方法2,掌握分论点的表述要求。

教学难点:掌握拟写并列式分论点技巧并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去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例句,总结四种并列式分论点拟写方法。

2,、歌词引导法:处处有论点,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印象深刻。

3、小组讨论法:通过合作讨论,拨开迷雾看到本质。

4、激思法:通过引导,层层深入悟规律。

课时计划:一课时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好!作文成功之路之议论文写作指导今天又要开讲啦!这节课我们要讲的是并列式分论点要如何写。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议论文有哪些结构特点?生:开始是提出问题,中间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师:对啦,这个我们又俗称“凤头、猪肚、豹尾〞为什么要叫“猪肚〞呢?能不能推想一下?生:内容很充实。

师:非常好!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论点就是这个“猪肚〞里面的一位领导者。

你有很多的论据很多的素材,却没有方法领导它;就像一盘散沙的士兵没有将军领导。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论点如何写。

什么是分论点呢?〔出示幻灯片〕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

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

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先确定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

作文议论文听课记录模板

作文议论文听课记录模板

作文议论文听课记录模板听课记录模板。

一、课程信息。

1. 课程名称:
2. 授课教师:
3. 上课时间:
4. 上课地点:
5. 课程主题:
二、课程内容总结。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2. 能力目标:
3. 情感目标:
四、教学过程。

1. 教师引入:
2. 知识点讲解:
3. 课堂互动:
4. 学生练习:
5. 教师总结: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亮点:
2. 不足之处:
3. 改进措施:
六、学生反馈。

1. 学生表现:
2. 学生意见:
七、课堂效果。

1. 教学效果:
2. 学生收获:
八、课后作业。

1. 作业要求:
2. 布置方式:
九、其他。

1. 其他补充内容:
以上是本次课的听课记录模板,希望能够对大家在进行听课记录时有所帮助。

二单元议论性文章大单元教学(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二单元议论性文章大单元教学(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二单元议论性文章大单元教学(第一课时)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 导读:针对问题,观点要明确。

2. 教读:找出问题及观点(论点)。

3. 自读:找出问题及观点(论点)。

4. 辨读:辨识观点与论据及论证方法。

5. 析读:把握议论性文章写作小窍门。

【教学课时】5课时第一课时:导读——针对问题,观点要明确一、教师导语【学生朗读】二单元学习课题——议论性文章。

【教师提问】议论性文章与议论文有无区别?【学生发言】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可能更纯粹些。

议论性文章则不一定。

【教师点拨】那议论性文章可能包括哪些体裁呢?请大家关注《敬业与乐业》课下注释,从这里,我们发现它是一篇演讲稿。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是书信无疑。

《论教养》之“论”字,则表明这显然是一篇议论性文章。

《精神的三间小屋》注释告诉我们,它出自于《毕淑敏散文》。

这说明什么?而散文原是有三种类型:叙事类、写景类、说理类,如此,我们可判定《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一篇说理性散文。

二单元议论性文章,其体裁包括:演讲稿、书信、议论文、说理性散文。

【板书】议论文议论性文章(演讲稿、书信、议论文、说理性散文)【备注】《论教养》,在教参上认定为哲理性散文,这里依据标题,而给学生讲解成议论性文章,也并无不妥之处。

二、大单元教学轨迹展示第一课时:导读——针对问题,观点要明确。

第二课时:教读——找出问题及观点(论点)。

第三课时:自读——找出问题及观点(论点)。

第四课时:辨读——辨识观点、论据与论证方法。

第五课时:析读——把握议论性文章写作小窍门。

【教师解读】展示大单元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框架,明确学生方法:导读、教读、自读、辨读、析读。

明确学习内容:观点要明确;问题及观点;观点、论据与论证方法;议论性文章写作。

明确学习目标:能找出,能辨识,能把握。

一句话,务必要学生清晰课堂学习图景。

三、课题展示与解读:导读——针对问题,观点要明确。

【设计目标】将二单元写作指导部分作为大单元教学的序幕。

二单元议论性文章大单元教学(第五课时)课堂实录

二单元议论性文章大单元教学(第五课时)课堂实录

二单元议论性文章大单元教学(第五课时)课堂实录第五课时析读:把握议论性文章写作小窍门【教师导语】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这篇说理型演讲中,为了推动论述的深入,他运用了一些句式、关联性词语和思维表达上的小技巧。

你能否发现大师的这些小技巧呢?【学生活动一】学生分析:“敬业的重要性”这一部分,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何作用?学生发现:设问。

在语至亲切,启发中职生思考的过程中,推动论述的进行。

从什么是敬,转而论述为什么敬?怎样才是敬?逻辑思维清楚。

板书投影:1.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要敬呢?2.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学生活动二】学生分析:“乐业的重要性”这一部分,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何作用?学生发现:主要是反问(1至4句)。

也用了设问(第5句)。

通过反诘,将中职生内心的疑惑彻底剥离出来,帮助他们认识到凡是“业”都有苦的一面,与其避免,不如面对。

教导中职生只要将职业做下去,“乐”就会产生,用“为什么”推动论述的深入。

板书投影:1. 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2. 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3. 不愿意做逃得了吗?4. 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5.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为什么呢?(设问)教师点拨:大家是否发现,议论性的文字,只要紧扣着问题,剖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其实很简单,就是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谈“敬业”,紧扣“什么是敬”,“为什么要敬”,“怎样才算是敬”来说。

同样的,针对“乐业”,紧扣一个“乐”字,通过对现实的反思,重点论述为什么“业”会产生“乐”。

【学生活动三】讨论交流:梁启超除了运用设问与反问之外,还有哪些小技巧?学生发现:•关联性词语:用现在的话讲;唯其如此;总之;所以……•论证策略:现象本质说;正反对比说;枚举罗列说——1. 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2. 从学理方面说……从事实方面说……3. 翻过来,倘若……4.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教师点拨:1. 大家要特别注意,在论述表达过程中呈现出的思维特点,如例句1,“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梁公演讲时面对上海中华职业校的学生而谈,谁愿意承认自己就是一个俗人呢?既然不愿意做俗人,那必定得同意其观点,这就是演讲技巧中的“请君入瓮”法。

二单元议论性文章大单元教学(第三课时)课堂实录

二单元议论性文章大单元教学(第三课时)课堂实录

二单元议论性文章大单元教学(第三课时)课堂实录第三课时自读:找出问题及观点(论点)【教师导语】你能借鉴《敬业与乐业》的学习策略,快速落实本单元的后三篇课文吗?作者针对什么现实问题而谈,找出作者的观点。

关键词:问题——观点【学生活动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问题与观点学生自读:时间4分钟学生发言:从雨果信的第一段中,我们读到: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意见,他希望得到雨果赞誉。

这是雨果写这封信的原因,也是巴特勒的问题所在。

(备注:很显然,找问题,没有难度!)教师对话:“赞誉”这个词找得不错,它出现在第一段。

它还在哪里出现了?学生发言:最后一段。

“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教师对话:雨果赞誉的是什么?是对远征中国的赞誉吗?学生发言:不是对远征中国英法联军的赞誉,雨果赞誉中国圆明园。

教师对话:你从课文中哪个词语看出?学生发言:奇迹。

教师对话:对,我们从“奇迹”一词里可以看出雨果对中国圆明园,这个东方艺术的赞誉、赞美。

这个词出现了几次?学生发言:两次。

一次是第三段:“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一次是第四段:“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教师对话:因此,我们从信的前半部分,读到雨果什么观点?学生明确:赞美中国的圆明园(东方艺术)。

(板书)教师启发:信的后半部分呢?雨果赞美了英法联军吗?他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一行为的观点是什么?课文中哪些词语透露出雨果的观点?学生发言:偷窃、窃贼教师启发:还有吗?学生发言:强盗、野蛮人教师肯定:非常准确。

也就是说,雨果的观点是——学生发言:批判了英法联军的行为。

教师板书:行为?教师启发:能不能换一个别的词语表达?更能体现出雨果的情感倾向。

学生发言:罪行。

教师肯定:对,“罪行”一词,肯定比“行为”一词好,为什么呢?“罪行”带有明确的感情色彩,是主观判断;而“行为”一词,则表达中性,是客观描述。

故而信的后半部分,雨果的观点是:批判(谴责)了英法联军的罪行。

二单元议论性文章大单元教学(第四课时)课堂实录

二单元议论性文章大单元教学(第四课时)课堂实录

二单元议论性文章大单元教学(第四课时)课堂实录第四课时:辨读——辨识观点与论据及论证方法【教师导语】本节课,我们将重点探讨《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辨识观点与论据及论证方法。

为了证明观点,梁启超先生使用了何种论据,运用哪些论证方法。

课前请大家重温一下议论性文章相关的文体知识。

【必备常识】知识链接1演讲稿:是指在重要场合或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

它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

分叙事、抒情、说理三种类型的演讲稿。

教师提示:《敬业与乐业》当属说理型演讲稿。

知识链接2论点: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论据:提出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分为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议论文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知识链接3演讲稿与一般议论文的异同点:相同点:(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3)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4)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不同点:(1)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2)根据演讲对象,注意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备注:学生朗读复习后,要求学生针对不熟悉的部分适当笔记。

【明确目标】分析梁启超演讲稿,看他如何论述观点,采用哪些材料作论据,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明确课堂分析以下三部分:1. 有业的必要性(2-5)2. 敬业的重要性(6-7)3. 乐业的重要性(8)【教师示例】有业的必要性教师示范:投影文章内容,向学生在PPT上作笔记批注演示。

划出观点句,承上启下句,提示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时,要重点关注段落首尾句。

对论据进行批注,③④段是事实论据,采用了举例论证。

第⑤段则将“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的熟语作了变式使用,梁启超改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进行道理论证。

附原文:②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

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写作教学课堂实录
教学起因: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思路不清,说话不明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理出议论文写作基本的思维方式
教学模式:点评习作,分析病因,讨论办法,范文展示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堂实录:
师:上一节课我们阅读了企鹅通过沉潜而跃上岸的材料,写了一篇以“沉潜”为话题的作文,下面是同学们作文中的观点和题目,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哪些较好,哪些不好。

【出示幻灯片】
1.有压力就有动力
2.勇于挑战、战胜困难、战胜挫折、战胜逆境
3.善假于物
4.成功要奋斗、要拼搏、要有耐心
5.沉潜的爱
6.《沉潜,成功之道》《沉潜与成功》
7.《蓄势铸就成功》
8.《人生的深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9.《沉潜,为成功蓄势》
10.《为人生蓄势》《沉潜是为了腾空》
11.《蹲下,是为了跳得更高》《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生:6-11更好,1-5不好。

因为话题材料中,用企鹅的故事说明了“沉潜”的涵义是为了上岸而潜入水中,积蓄力量。

1-5没有扣紧沉潜、蓄势、积累这方面的内涵,而6-11则扣紧了要成功,先准备、先积累、先蓄势、先沉潜的特点。

师:为什幺你会这样判断?
生:因为材料中说了,“这种沉潜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材料中明显是在肯定企鹅的“沉潜和蓄势”,脱离了这类意思的立意,都有点偏。

师:很好。

根据材料,同学们能够抓住“要成功,先沉潜蓄势准备积累力量”这一主要关系来确定观点,明显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立意方向确立了,如何找论证观点的论据呢?有没有比较容易操作的方向?
生:可以从语文课本上找,比如荀子说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
蹞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骑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些都是在说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产生质的飞跃。

师:很好,能从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找依据,学以致用。

生:可以从历史书上找,比如,秦孝公面对秦献公留下的烂摊子,他为了让秦国强大,颁布了“求贤令”,重用商鞅,取消世袭的
特权,规定按军功给予爵位和田宅奴隶,迁都咸阳,进一步实行变法。

从此秦国日益富强,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开辟道路。

师:很好,从史书中找依据,读史让人明理,果然不错。

生:还可以从古今中外的名人方向找材料,比如大家熟悉的司
马迁广泛阅读各种典籍,实地考查历史遗迹,深入民间寻找民间传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曹雪匠写《红楼梦》,张海迪学会针灸,贝尔发明火药,爱迪生发明电灯等,都有为成功而沉潜、蓄势、作准备的特点。

师:相当不错,太丰富了。

我们可以从熟悉的语文、历史、政
治教材上找依据,可以从从古今中外的名人里找依据,其实,大家
平时看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可以成为议论文中的论据。

下面请同
学们交流一下,幻灯片中的材料,你觉得哪些让你明显不满意。

[出示幻灯片]
1.名言与成语
正面:
①休养生息、养精蓄锐
②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摇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④韬光养晦、蓄势待发?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⑤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⑦厚积薄发、大器晚成
⑧置之死地而后生、以退为进
⑨大丈夫能屈能伸、忍辱负重
反面:欲速则不达?摇急于求成?摇不学无术
心浮气躁?摇望洋兴叹?摇心灰意冷?摇自暴自弃?摇拔苗助长
2.类比推理
①蝉用4年换来一个夏天的放声高歌,作茧自缚是为了成蝶
②贝壳孕珍珠要花很长时间?摇煤的形成
③海啸与火山的爆发要蓄积多少能量
④种子的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要不断吸收养料
⑤弹簧受压后的反弹
⑥蹲下来跳得更高
⑦拉弓射箭
⑧企鹅沉潜
⑨跑步的助跑
⑩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3.事实论据
正面:古今中外懂得沉潜的成功人士,如勾践、司马迁、李时珍、诸葛亮、邓小平、刘翔、达芬奇
反面:项羽、“大跃进”
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没有蓄势、积累力量的意思,不好。

生:“大器晚成”强调成功时间更晚,与“少年得志”相对,不合
要求。

生:“置之死地而后生”虽然也强调为达到目的的策略,好象少
了一点积累蓄势的意思,强调的是“不顾生死,拼死一搏”。

生:“大丈夫能屈能伸”、“忍辱负重”重忍受屈辱,企鹅上岸是
有压力,但没什幺屈辱意思,所以这类材料不合要求。

师:很好。

同学们能从众多的方向广泛地占有材料;对材料的
要求已经比较明确,那就是要典型,准确,紧扣观点。

观点有了,
论据有了,文章该怎幺展开呢?按什幺思路来写呢?
(学生沉默无言。


师:刚才同学找了很多事例,古今中外都有,找这些材料的目
的就是为了证明“要沉潜”的观点,请同学们想想,这些人可以作话
题“沉潜”这个词的什幺成份?
生:主语。

师:也就是说这些事例形成了这样一个判断,“什幺样的人沉潜,成功了”。

请同学们给这些因沉潜而成功的人分一下类。

生: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运动员、画家、书法家
师:由此扩展开去,要成功需要“沉潜”的人还有哪些?
生:学生、教师、医生、商人、农民、官员、律师、公安……
师:很好。

也就是说,我们只要选取其中几种不同身份的人沉
潜蓄势而成功就可以证明观点,这种证明方法叫什幺方法?
生:不完全归纳法。

师:不错。

这种思路我们不妨定为“谁沉潜”式,或者称之为“沉潜是什幺”式,由此格式,你们还能想到什幺格式吗?
生:“为什幺要沉潜”式,“怎样沉潜”式。

师:不错,同学们的反应很快。

这样,围绕“沉潜”话题,我就
有了三个设置分论点的思路:谁沉潜、为什幺要沉潜、怎样沉潜,
从这三个方向分别设置分论点,分论点间是什幺关系?写成文章是
什幺结构?
生:并列关系,主体段落间是并列结构。

师:如果文章“按谁沉潜、为什幺要沉潜、怎样沉潜”构思,行吗?
生:行,是递进式结构。

师:请同学们来设置文章的分论点。

一到四组分别对应四种设
置思路,小组内部交流,讨论,修改。

统一意见后派一个中心发言
人参加全班交流。

(学生讨论,修改,教师巡视)
师:下面我们开始交流。

请第一组的同学发言。

师:很好,确实是从不同的对象来设分论点,这些人群的“沉潜”能否让他们获得相应的成功?
生:能。

师:好。

请第二组的代表发言。

生:我们从“为什幺要沉潜”的角度来设置分论点。

一、沉潜能
让人们积累成功的经验;二、沉潜能让人们积蓄更多的助力;三、
沉潜能提升个人极大的斗志、坚忍的毅力等品质;四、沉潜本身就
是逐步开发自身潜能积蓄力量的过程;五、沉潜可以示敌以弱,在
最少的消耗中壮大自己;六、沉潜是一种收敛、内向、自省的生存
智慧。

师:好,原来沉潜的蓄势过程有这幺多作用,难怪能让人像企
鹅一样腾空而起。

好,第三组的代表发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