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教学课堂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写作教学课堂实录
教学起因: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思路不清,说话不明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理出议论文写作基本的思维方式
教学模式:点评习作,分析病因,讨论办法,范文展示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堂实录:
师:上一节课我们阅读了企鹅通过沉潜而跃上岸的材料,写了一篇以“沉潜”为话题的作文,下面是同学们作文中的观点和题目,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哪些较好,哪些不好。
【出示幻灯片】
1.有压力就有动力
2.勇于挑战、战胜困难、战胜挫折、战胜逆境
3.善假于物
4.成功要奋斗、要拼搏、要有耐心
5.沉潜的爱
6.《沉潜,成功之道》《沉潜与成功》
7.《蓄势铸就成功》
8.《人生的深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9.《沉潜,为成功蓄势》
10.《为人生蓄势》《沉潜是为了腾空》
11.《蹲下,是为了跳得更高》《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生:6-11更好,1-5不好。因为话题材料中,用企鹅的故事说明了“沉潜”的涵义是为了上岸而潜入水中,积蓄力量。1-5没有扣紧沉潜、蓄势、积累这方面的内涵,而6-11则扣紧了要成功,先准备、先积累、先蓄势、先沉潜的特点。
师:为什幺你会这样判断?
生:因为材料中说了,“这种沉潜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材料中明显是在肯定企鹅的“沉潜和蓄势”,脱离了这类意思的立意,都有点偏。
师:很好。根据材料,同学们能够抓住“要成功,先沉潜蓄势准备积累力量”这一主要关系来确定观点,明显是比较稳妥的做法。立意方向确立了,如何找论证观点的论据呢?有没有比较容易操作的方向?
生:可以从语文课本上找,比如荀子说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
蹞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骑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些都是在说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产生质的飞跃。
师:很好,能从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找依据,学以致用。
生:可以从历史书上找,比如,秦孝公面对秦献公留下的烂摊子,他为了让秦国强大,颁布了“求贤令”,重用商鞅,取消世袭的
特权,规定按军功给予爵位和田宅奴隶,迁都咸阳,进一步实行变法。从此秦国日益富强,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开辟道路。
师:很好,从史书中找依据,读史让人明理,果然不错。
生:还可以从古今中外的名人方向找材料,比如大家熟悉的司
马迁广泛阅读各种典籍,实地考查历史遗迹,深入民间寻找民间传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曹雪匠写《红楼梦》,张海迪学会针灸,贝尔发明火药,爱迪生发明电灯等,都有为成功而沉潜、蓄势、作准备的特点。
师:相当不错,太丰富了。我们可以从熟悉的语文、历史、政
治教材上找依据,可以从从古今中外的名人里找依据,其实,大家
平时看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可以成为议论文中的论据。下面请同
学们交流一下,幻灯片中的材料,你觉得哪些让你明显不满意。
[出示幻灯片]
1.名言与成语
正面:
①休养生息、养精蓄锐
②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摇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④韬光养晦、蓄势待发?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⑤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⑦厚积薄发、大器晚成
⑧置之死地而后生、以退为进
⑨大丈夫能屈能伸、忍辱负重
反面:欲速则不达?摇急于求成?摇不学无术
心浮气躁?摇望洋兴叹?摇心灰意冷?摇自暴自弃?摇拔苗助长
2.类比推理
①蝉用4年换来一个夏天的放声高歌,作茧自缚是为了成蝶
②贝壳孕珍珠要花很长时间?摇煤的形成
③海啸与火山的爆发要蓄积多少能量
④种子的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要不断吸收养料
⑤弹簧受压后的反弹
⑥蹲下来跳得更高
⑦拉弓射箭
⑧企鹅沉潜
⑨跑步的助跑
⑩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3.事实论据
正面:古今中外懂得沉潜的成功人士,如勾践、司马迁、李时珍、诸葛亮、邓小平、刘翔、达芬奇
反面:项羽、“大跃进”
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没有蓄势、积累力量的意思,不好。
生:“大器晚成”强调成功时间更晚,与“少年得志”相对,不合
要求。
生:“置之死地而后生”虽然也强调为达到目的的策略,好象少
了一点积累蓄势的意思,强调的是“不顾生死,拼死一搏”。
生:“大丈夫能屈能伸”、“忍辱负重”重忍受屈辱,企鹅上岸是
有压力,但没什幺屈辱意思,所以这类材料不合要求。
师:很好。同学们能从众多的方向广泛地占有材料;对材料的
要求已经比较明确,那就是要典型,准确,紧扣观点。观点有了,
论据有了,文章该怎幺展开呢?按什幺思路来写呢?
(学生沉默无言。)
师:刚才同学找了很多事例,古今中外都有,找这些材料的目
的就是为了证明“要沉潜”的观点,请同学们想想,这些人可以作话
题“沉潜”这个词的什幺成份?
生:主语。
师:也就是说这些事例形成了这样一个判断,“什幺样的人沉潜,成功了”。请同学们给这些因沉潜而成功的人分一下类。
生: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运动员、画家、书法家
师:由此扩展开去,要成功需要“沉潜”的人还有哪些?
生:学生、教师、医生、商人、农民、官员、律师、公安……
师:很好。也就是说,我们只要选取其中几种不同身份的人沉
潜蓄势而成功就可以证明观点,这种证明方法叫什幺方法?
生:不完全归纳法。
师:不错。这种思路我们不妨定为“谁沉潜”式,或者称之为“沉潜是什幺”式,由此格式,你们还能想到什幺格式吗?
生:“为什幺要沉潜”式,“怎样沉潜”式。
师:不错,同学们的反应很快。这样,围绕“沉潜”话题,我就
有了三个设置分论点的思路:谁沉潜、为什幺要沉潜、怎样沉潜,
从这三个方向分别设置分论点,分论点间是什幺关系?写成文章是
什幺结构?
生:并列关系,主体段落间是并列结构。
师:如果文章“按谁沉潜、为什幺要沉潜、怎样沉潜”构思,行吗?
生:行,是递进式结构。
师:请同学们来设置文章的分论点。一到四组分别对应四种设
置思路,小组内部交流,讨论,修改。统一意见后派一个中心发言
人参加全班交流。
(学生讨论,修改,教师巡视)
师:下面我们开始交流。请第一组的同学发言。
师:很好,确实是从不同的对象来设分论点,这些人群的“沉潜”能否让他们获得相应的成功?
生:能。
师:好。请第二组的代表发言。
生:我们从“为什幺要沉潜”的角度来设置分论点。一、沉潜能
让人们积累成功的经验;二、沉潜能让人们积蓄更多的助力;三、
沉潜能提升个人极大的斗志、坚忍的毅力等品质;四、沉潜本身就
是逐步开发自身潜能积蓄力量的过程;五、沉潜可以示敌以弱,在
最少的消耗中壮大自己;六、沉潜是一种收敛、内向、自省的生存
智慧。
师:好,原来沉潜的蓄势过程有这幺多作用,难怪能让人像企
鹅一样腾空而起。好,第三组的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