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证明三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合集下载

新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全部配套练习题(含答案和解析)

新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全部配套练习题(含答案和解析)

新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全部配套练习题(含答案和解析)3.1.1 函数的概念基 础 练巩固新知 夯实基础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函数值域中每一个数在定义域中一定只有一个数与之对应B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可以是空集C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一定是数集D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确定后,函数的对应关系也就确定了2.若函数y =f (x )的定义域M ={x |-2≤x ≤2},值域为N ={y |0≤y ≤2},则函数y =f (x )的图象可能是( )3.函数f (x )=x -1x -2的定义域为( ) A .[1,2)∪(2,+∞) B .(1,+∞) C .[1,2)D .[1,+∞)4.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1,2),则函数f (x -1)的定义域为( )A .[-1,2)B .[0,2)C .[0,3)D .[-2,1)5.函数y =5x +4x -1的值域是( )A .(-∞,5)B .(5,+∞)C .(-∞,5)∪(5,+∞)D .(-∞,1)∪(1,+∞) 6.函数y =x +1的值域为( )A .[-1,+∞)B .[0,+∞)C .(-∞,0]D .(-∞,-1]7.已知函数f (x )=x +1x,则f (2)+f (-2)的值是( )A .-1B .0C .1D .2 8.下列函数完全相同的是( )A .f (x )=|x |,g (x )=(x )2B .f (x )=|x |,g (x )=x 2C .f (x )=|x |,g (x )=x 2x D .f (x )=x 2-9x -3,g (x )=x +39.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f (x )=1x +1; (2)y =x 2-1+1-x 2; (3)y =2x +3; (4)y =x +1x 2-1.10.求下列函数的值域:(1)y =2x +1,x ∪{1,2,3,4,5}; (2)y =x 2-4x +6,x ∪[1,5); (3)y =3-5x x -2; (4)y =x -x +1.能 力 练综合应用 核心素养11.已知等腰∪ABC 的周长为10,则底边长y 关于腰长x 的函数关系为y =10-2x ,此函数的定义域为( )A .RB .{x |x >0}C .{x |0<x <5}D.⎩⎨⎧x ⎪⎪⎭⎬⎫52<x <5 12.函数f (x )=1x 2+1(x ∪R )的值域是( )A .(0,1)B .(0,1]C .[0,1)D .[0,1]13.函数y =f (x )的图象与直线x =a 的交点个数有( )A .必有一个B .一个或两个C .至多一个D .可能两个以上 14.函数y =3-2x -x 2+14-x 2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区间表示).15.函数y =1x -2的定义域是A ,函数y =x 2+2x -3的值域是B ,则A ∩B =________________(用区间表示).16.若函数f (2x -1)的定义域为[0,1),则函数f (1-3x )的定义域为________. 17.若函数y =ax 2+2ax +3的值域为[0,+∞),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8.已知函数f (x )=x 21+x 2.(1)求f (2)+f ⎝⎛⎭⎫12,f (3)+f ⎝⎛⎭⎫13的值. (2)求证:f (x )+f ⎝⎛⎭⎫1x 是定值.(3)求f (2)+f ⎝⎛⎭⎫12+f (3)+f ⎝⎛⎭⎫13+…+f (2019)+f ⎝⎛⎭⎫12019的值.19.已知函数y =mx 2-6mx +m +8的定义域是R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0.已知函数f (x )=3-x +1x +2的定义域为集合A ,B ={x |x <a }. (1)求集合A ;(2)若A ∪B ,求a 的取值范围;(3)若全集U ={x |x ≤4},a =-1,求∪U A 及A ∩(∪U B ).【参考答案】1. C 解析 根据从集合A 到集合B 函数的定义可知,强调A 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 中对应元素的唯一性,所以A 中的多个元素可以对应B 中的同一个元素,从而选项A 错误;同样由函数定义可知,A 、B 集合都是非空数集,故选项B 错误;选项C 正确;对于选项D ,可以举例说明,如定义域、值域均为A ={0,1}的函数,对应关系可以是x →x ,x ∪A ,可以是x →x ,x ∪A ,还可以是x →x 2,x ∪A .2. B 解析 A 中定义域是{x |-2≤x ≤0},不是M ={x |-2≤x ≤2},C 中图象不表示函数关系,D 中值域不是N ={y |0≤y ≤2}.3. A 解析 由题意知,要使函数有意义,需满足⎩⎪⎨⎪⎧x -1≥0,x -2≠0即x ≥1且x ≠2.4. C 解析 ∪f (x )的定义域为[-1,2),∪-1≤x -1<2,得0≤x <3,∪f (x -1)的定义域为[0,3).5. C 解析 ∪y =5x +4x -1=5(x -1)+9x -1=5+9x -1,且9x -1≠0,∪y ≠5,即函数的值域为(-∞,5)∪(5,+∞).6. B 解析 由于x +1≥0,所以函数y =x +1的值域为[0,+∞).7. B 解析 f (2)+f (-2)=2+12-2-12=0.8. B 解析 A 、C 、D 的定义域均不同.9. 解 (1)要使函数有意义,即分式有意义,则x +1≠0,x ≠-1.故函数的定义域为{x |x ≠-1}.(2)要使函数有意义,则⎩⎪⎨⎪⎧ x 2-1≥0,1-x 2≥0,即⎩⎪⎨⎪⎧x 2≥1,x 2≤1.所以x 2=1,从而函数的定义域为{x |x =±1}={1,-1}. (3)函数y =2x +3的定义域为{x |x ∪R }.(4)因为当x 2-1≠0,即x ≠±1时,x +1x 2-1有意义,所以原函数的定义域是{x |x ≠±1,x ∪R }.10. 解 (1)∪x ∪{1,2,3,4,5},∪(2x +1)∪{3,5,7,9,11},即所求函数的值域为{3,5,7,9,11}.(2)y =x 2-4x +6=(x -2)2+2. ∪x ∪[1,5),∪其图象如图所示, 当x =2时,y =2;当x =5时,y =11. ∪所求函数的值域为[2,11).(3)函数的定义域为{x |x ≠1},y =3-5x x -2=-5(x -2)+7x -2=-5-7x -2,所以函数的值域为{y |y ≠-5}.(4)要使函数式有意义,需x +1≥0,即x ≥-1,故函数的定义域为{x |x ≥-1}.设t =x +1,则x =t 2-1(t ≥0),于是y =t 2-1-t =⎝⎛⎭⎫t -122-54,又t ≥0,故y ≥-54,所以函数的值域为{y |y ≥-54}. 11. D 解析 ∪ABC 的底边长显然大于0,即y =10-2x >0,∪x <5,又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x >10-2x ,x >52,∪此函数的定义域为⎩⎨⎧x ⎪⎪⎭⎬⎫52<x <5.12. B 解析 由于x ∪R ,所以x 2+1≥1,0<1x 2+1≤1,即0<y ≤1.13. C 解析 当a 在f (x )定义域内时,有一个交点,否则无交点.14. [-1,2)∪(2,3] 解析 使根式3-2x -x 2有意义的实数x 的集合是{x |3-2x -x 2≥0}即{x |(3-x )(x +1)≥0}={x |-1≤x ≤3},使分式14-x 2有意义的实数x 的集合是{x |x ≠±2},所以函数y =3-2x -x 2+14-x 2的定义域是{x |-1≤x ≤3}∩{x |x ≠±2}={x |-1≤x ≤3,且x ≠2}.15. [0,2)∪(2,+∞) 解析 要使函数式y =1x -2有意义,只需x ≠2,即A ={x |x ≠2};函数y =x 2+2x -3=(x +1)2-4≥0,即B ={y |y ≥0},则A ∩B ={x |0≤x <2或x >2}.16. ⎝⎛⎦⎤0,23 解 因为f (2x -1)的定义域为[0,1),即0≤x <1,所以-1≤2x -1<1.所以f (x )的定义域为[-1,1).所以-1≤1-3x <1,解得0<x ≤23.所以f (1-3x )的定义域为⎝⎛⎦⎤0,23. 17. [3,+∞) 解析 函数y =ax 2+2ax +3的值域为[0,+∞),则函数f (x )=ax 2+2ax +3的值域要包括0,即最小值要小于等于0.则{ a >0,Δ=4a 2-12a ≥0,解得a ≥3.所以a 的取值范围是[3,+∞).18. 解 (1)因为f (x )=x 21+x 2,所以f (2)+f ⎝⎛⎭⎫12=221+22+⎝⎛⎭⎫1221+⎝⎛⎭⎫122=1,f (3)+f ⎝⎛⎭⎫13=321+32+⎝⎛⎭⎫1321+⎝⎛⎭⎫132=1. (2)证明:f (x )+f ⎝⎛⎭⎫1x =x 21+x 2+⎝⎛⎭⎫1x 21+⎝⎛⎭⎫1x 2=x 21+x 2+1x 2+1=x 2+1x 2+1=1. (3)由(2)知f (x )+f ⎝⎛⎭⎫1x =1,所以f (2)+f ⎝⎛⎭⎫12=1,f (3)+f ⎝⎛⎭⎫13=1,f (4)+f ⎝⎛⎭⎫14=1,…,f (2019)+f ⎝⎛⎭⎫12019=1. 所以f (2)+f ⎝⎛⎭⎫12+f (3)+f ⎝⎛⎭⎫13+…+f (2019)+f ⎝⎛⎭⎫12019=2018. 19. 解 ∪当m =0时,y =8,其定义域是R .∪当m ≠0时,由定义域为R 可知,mx 2-6mx +m +8≥0对一切实数x 均成立,于是有⎩⎪⎨⎪⎧m >0,Δ=(-6m )2-4m (m +8)≤0,解得0<m ≤1.由∪∪可知,m ∪[0,1]. 20. 解 (1)使3-x 有意义的实数x 的集合是{x |x ≤3},使1x +2有意义的实数x 的集合是{x |x >-2}. 所以,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x |x ≤3}∩{x |x >-2}={x |-2<x ≤3}.即A ={x |-2<x ≤3}. (2)因为A ={x |-2<x ≤3},B ={x |x <a }且A ∪B ,所以a >3.(3)因为U ={x |x ≤4},A ={x |-2<x ≤3},所以∪U A =(-∞,-2]∪(3,4]. 因为a =-1,所以B ={x |x <-1},所以∪U B =[-1,4],所以A ∩∪U B =[-1,3].3.1.2 函数的表示法基 础 练巩固新知 夯实基础1.小明骑车上学,开始时匀速行驶,途中因交通堵塞停留了一段时间后,为了赶时间加快速行驶.与以上事件吻合得最好的图象是( )2.已知f (x )是一次函数,2f (2)-3f (1)=5,2f (0)-f (-1)=1,则f (x )=( )A .3x +2B .3x -2C .2x +3D .2x -33.已知函数f (x )=⎩⎪⎨⎪⎧x +1,x ∪[-1,0],x 2+1,x ∪0,1],则函数f (x )的图象是( )4.已知函数y =f (x )的对应关系如下表,函数y =g (x )的图象是如图的曲线ABC ,其中A (1,3),B (2,1),C (3,2),则f [g (2)]的值为( )A .3B .2C .1D .0 5.函数f (x )=⎩⎪⎨⎪⎧2x 2,0≤x ≤1,2,1<x <2,3,x ≥2的值域是( )A.RB.[0,+∞)C.[0,3]D.{x |0≤x ≤2或x =3} 6.设f (x )=⎩⎪⎨⎪⎧x +1,x >0,1,x =0,-1,x <0,则f (f (0))等于( )A.1B.0C.2D.-17.已知f (2x +1)=3x -2且f (a )=4,则a 的值为________.8.已知f (x )是一次函数,且满足3f (x +1)-2f (x -1)=2x +17,求f (x )的解析式.9.已知二次函数f (x )满足f (0)=0,且对任意x ∪R 总有f (x +1)=f (x )+x +1,求f (x ).10 (1)已知f (x +1x )=x 2+1x2,求f (x )的解析式.(2)已知f (x )满足2f (x )+f (1x )=3x ,求f (x )的解析式.(3)已知f (x )+2f (-x )=x 2+2x ,求f (x )的解析式.能 力 练综合应用 核心素养11.如果f ⎝⎛⎭⎫1x =x1-x ,则当x ≠0,1时,f (x )等于( )A.1xB.1x -1C.11-xD.1x-1 12.已知x ≠0时,函数f (x )满足f (x -1x )=x 2+1x 2,则f (x )的表达式为( )A .f (x )=x +1x (x ≠0) B .f (x )=x 2+2(x ≠0)C .f (x )=x 2(x ≠0)D .f (x )=(x -1x)2(x ≠0)13.已知函数y =⎩⎪⎨⎪⎧x 2+1,x ≤0,-2x ,x >0,则使函数值为5的x 的值是( )A.-2或2B.2或-52C.-2D.2或-2或-5214.若f (x )是一次函数,2f (2)-3f (1)=5,2f (0)-f (-1)=1,则f (x )=( )A .3x +2B .3x -2C .2x +3D .2x -3 15.已知f (x -1)=x 2,则f (x )的解析式为( )A .f (x )=x 2+2x +1B .f (x )=x 2-2x +1C .f (x )=x 2+2x -1D .f (x )=x 2-2x -116.已知f (n )=⎩⎪⎨⎪⎧n -3,n ≥10,f f n +5,n <10,则f (8)=________.17.已知函数y =f (x )满足f (x )=2f (1x )+x ,则f (x )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18. 已知函数f (x )=1+|x |-x2(-2<x ≤2).(1)用分段函数的形式表示该函数; (2)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写出该函数的值域.19.设f (x )是R 上的函数,且满足f (0)=1,并且对任意实数x ,y ,有f (x -y )=f (x )-y (2x -y +1),求f (x )的解析式.【参考答案】1. C 解析 先分析小明的运动规律,再结合图象作出判断.距学校的距离应逐渐减小,由于小明先是匀速运动,故前段是直线段,途中停留时距离不变,后段加速,直线段比前段下降的快,故应选C.2. B 解析 设f (x )=kx +b (k ≠0),∪2f (2)-3f (1)=5,2f (0)-f (-1)=1,∪⎩⎪⎨⎪⎧ k -b =5k +b =1,∪⎩⎪⎨⎪⎧k =3b =-2,∪f (x )=3x -2. 3. A 解析 当x =-1时,y =0,排除D ;当x =0时,y =1,排除C ;当x =1时,y =2,排除B. 4. B 解析 由函数g (x )的图象知,g (2)=1,则f [g (2)]=f (1)=2.5. D 解析 当0≤x ≤1时,f (x )∪[0,2],当1<x <2时,f (x )=2,当x ≥2时,f (x )=3, ∪值域是{x |0≤x ≤2或x =3}.6. C7. 5 解析 ∪f (2x +1)=3x -2=32(2x +1)-72,∪f (x )=32x -72,∪f (a )=4,即32a -72=4,∪a =5.8. 解 设f (x )=ax +b (a ≠0),则3f (x +1)-2f (x -1)=3ax +3a +3b -2ax +2a -2b =ax +5a +b ,即ax +5a +b =2x +17不论x 为何值都成立,∪⎩⎪⎨⎪⎧ a =2,b +5a =17,解得⎩⎪⎨⎪⎧a =2,b =7,∪f (x )=2x +7. 9. 解 设f (x )=ax 2+bx +c (a ≠0),∪f (0)=c =0,∪f (x +1)=a (x +1)2+b (x +1)+c =ax 2+(2a +b )x +a +b , f (x )+x +1=ax 2+bx +x +1=ax 2+(b +1)x +1.∪⎩⎪⎨⎪⎧2a +b =b +1,a +b =1. ∪⎩⎨⎧a =12,b =12.∪f (x )=12x 2+12x .10. 解 (1)∪f (x +1x )=x 2+1x 2=(x +1x )2-2,且x +1x ≥2或x +1x ≤-2,∪f (x )=x 2-2(x ≥2或x ≤-2).(2)∪2f (x )+f (1x )=3x ,∪把∪中的x 换成1x ,得2f (1x )+f (x )=3x .∪, ∪×2-∪得3f (x )=6x -3x ,∪f (x )=2x -1x (x ≠0).(3)以-x 代x 得:f (-x )+2f (x )=x 2-2x .与f (x )+2f (-x )=x 2+2x 联立得:f (x )=13x 2-2x .11. B 解析 令1x =t ,则x =1t ,代入f ⎝⎛⎭⎫1x =x 1-x ,则有f (t )=1t1-1t =1t -1,故选B. 12. B 解析 ∪f (x -1x )=x 2+1x 2=(x -1x)2+2,∪f (x )=x 2+2(x ≠0).13. C14. B 解析 设f (x )=ax +b ,由题设有⎩⎪⎨⎪⎧ 2(2a +b )-3(a +b )=5,2(0·a +b )-(-a +b )=1.解得⎩⎪⎨⎪⎧a =3,b =-2.所以选B.15. A 解析 令x -1=t ,则x =t +1,∪f (t )=f (x -1)=(t +1)2=t 2+2t +1,∪f (x )=x 2+2x +1.16. 7 解析 因为8<10,所以代入f (n )=f (f (n +5)),即f (8)=f (f (13));因为13>10,所以代入f (n )=n -3,得f (13)=10,故得f (8)=f (10)=10-3=7.17. f (x )=-x 2+23x (x ≠0) 解析 ∪f (x )=2f (1x )+x ,∪∪将x 换成1x ,得f (1x )=2f (x )+1x .∪由∪∪消去f (1x ),得f (x )=-23x -x3,即f (x )=-x 2+23x(x ≠0).18.解 (1)∪当0≤x ≤2时,f (x )=1+x -x 2=1;∪当-2<x <0时,f (x )=1+-x -x2=1-x .所以f (x )=⎩⎪⎨⎪⎧1,0≤x ≤2,1-x ,-2<x <0.(2)函数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3)由函数f (x )的图象知,f (x )在(-2,2]上的值域为[1,3).19 .解 因为对任意实数x ,y ,有f (x -y )=f (x )-y (2x -y +1),所以令y =x ,有f (0)=f (x )-x (2x -x +1),即f (0)=f (x )-x (x +1). 又f (0)=1,∪f (x )=x (x +1)+1=x 2+x +1.3.2.1 第1课时 函数的单调性基 础 练巩固新知 夯实基础1.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a ,b ),且对其内任意实数x 1,x 2均有(x 1-x 2)(f (x 1)-f (x 2))<0,则f (x )在(a ,b )上( ) A .增函数B .减函数C .不增不减函数D .既增又减函数2.若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是增函数,在区间(b ,c )上也是增函数,则函数f (x )在区间(a ,b )∪(b ,c )上( )A .必是增函数B .必是减函数C .是增函数或减函数D .无法确定单调性3.如果函数f (x )在[a ,b ]上是增函数,那么对于任意的x 1,x 2∪[a ,b ](x 1≠x 2),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f x 1-f x 2x 1-x 2>0B .(x 1-x 2)[f (x 1)-f (x 2)]>0C .若x 1<x 2,则f (a )<f (x 1)<f (x 2)<f (b ) D.x 1-x 2f x 1-f x 2>0 4.对于函数y =f (x ),在给定区间上有两个数x 1,x 2,且x 1<x 2,使f (x 1)<f (x 2)成立,则y =f (x )( )A .一定是增函数B .一定是减函数C .可能是常数函数D .单调性不能确定5.下列函数中,在(-∞,0]内为增函数的是( ) A .y =x 2-2 B .y =3xC .y =1+2xD .y =-(x +2)26.已知函数f (x )=x 2+bx +c 的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 =1,则( )A .f (-1)<f (1)<f (2)B .f (1)<f (2)<f (-1)C .f (2)<f (-1)<f (1)D .f (1)<f (-1)<f (2)7.若函数f (x )=2x 2-mx +3,当x ∪[-2,+∞)时是增函数,当x ∪(-∞,-2)时是减函数,则f (1)=________.8.已知函数f (x )=⎩⎪⎨⎪⎧(a -3)x +5,x ≤1,2a x ,x >1是R 上的减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高中数学必修4(人教B版)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4(人教B版)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解:(1) 原式 =
tan 60∘ − tan 15∘ 1 + tan 60∘ ⋅ tan 15∘ = tan(60∘ − 15∘ ) = tan 45∘ = 1.
(2)根据tan α + tan β = tan(α + β)(1 − tan α tan β) ,则有 原式 = tan 120 ∘ (1 − tan 55∘ tan 65∘ ) − √3 tan 55∘ tan 65∘
π ),向左平移 m 个单位后,得到的函数为 3 π π π y = 2 sin (x + + m),若所得到的图像关于 y 轴对称,则 + m = + kπ, k ∈ Z ,所以 3 3 2 π π m = + kπ ,k ∈ Z.取 k = 0 时,m = . 6 6
高考不提分,赔付1万元,关注快乐学了解详情。
和差角公式 辅助角公式
三、知识讲解
1.和差角公式 描述: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对于任意角α,β 有cos(α − β) = cos α cos β + sin α sin β,称为差角的余弦公式,简记C(α−β) . 两角和的余弦公式 对于任意角α,β 有cos(α + β) = cos α cos β − sin α sin β,称为和角的余弦公式,简记C(α+β) . 两角和的正弦公式 对于任意角α,β 有sin(α + β) = sin α cos β + cos α sin β,称为和角的正弦公式,简记S (α+β) . 两角差的正弦公式 对于任意角α,β 有sin(α − β) = sin α cos β − cos α sin β,称为差角的正弦公式,简记S (α−β) . 两角和的正切公式 对于任意角α,β 有tan(α + β) = 两角差的正切公式 对于任意角α,β 有tan(α − β) =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证明(三)》练习题(北师大版九年级上)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证明(三)》练习题(北师大版九年级上)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证明(三)练习题一、填空题1、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请你写出图中三对一定相等的线段 。

2、在上题图中,若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30cm ,且A O B ∆的周长比BOC ∆的周长小1cm ,那么AB= cm ,BC = cm 。

第1-2题图 第3题图第4题图 3、如图,将两块完全相同的含有30角的三角板一边重合拼在一起,可以得到一个四边形ABCD ,则四边形ABCD 是 (回答是什么四边形);若BC=10 cm ,则对角线BD = cm 。

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AF 分别是BC 和CD 边上的高,若65EAF ∠=,则B ∠= 度,C ∠= 度。

5、如图,将两根等宽的纸条叠放在一起,重叠的部分(图中阴影部分)是一个四边形,对这个四边形的形状你认为最准确的一个描述是:这个四边形是 四边形。

第7题图 96、菱形ABCD 的面积是503cm 2,其中一条对角线的长是103 cm ,则菱形ABCD 的较小的内角为 ,菱形ABCD 的边长为 。

7、如图,矩形ABCD 中,BE ⊥AC 于E ,DF ⊥AC 于F ,若AE=1,EF =2,则FC = ,AB = 。

8、对角线 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二、择题9、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CF ,则图中的平行四边形的个数是( )个 A.2 B.3 C.4 D.510、若第1题的条件中,除原有条件外,再增加FA =FD ,则图中的等腰梯形个数是( )个A.2B.3C.4D.511、下列关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中正确的是( ) A. 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OC AD BC AD BE FC A DB FECADBCA DBE FD.一组对边平行,一组邻角互补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12、顺次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一个四边形,对这个四边形的形状描述最准确的是( )A. 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13、已知菱形ABCD 的面积为96cm 2,对角线AC 的长为16 cm ,则此菱形的边长为( )cm A.32 B.10 C.14 D.2014、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 对角线互相平分B.对角线互相垂直C.对角线相等D. 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15、只用一把刻度尺检查一张四边形纸片是否是矩形,下列操作中最为恰当的是( ) A. 先测量两对角线是否互相平分,再测量对角线是否相等 B. 先测量两对角线是否互相平分,再测量是否有一个直角 C. 先测量两组对边是否相等,再测量对角线是否相等D. 先测量两组对边是否互相平行,再测量对角线是否相等16、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90B C ∠+∠=,E 、F分别是AD 、BC 的中点,若AD=5cm ,BC=13cm ,那么EF=( )cmA.4B.5C.6.5D.9三、解答题17、按要求填图下面图中,表达了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全等三角形练习题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全等三角形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周周清一、填空题1、若△ABC ≌△DEF ,△DEF 的周长为32 cm ,DE =9 cm ,EF =12 cm ,则AB =_____ cm ,BC =_____ cm,AC =_____ cm.2、若△ABC ≌△DEF ,AB =DE ,AC =DF ,∠A =80°,BC =9 cm,则∠D =_____,∠D 的对边是_____=_____ cm.3、已知如图1,在△ABF 和△DEC 中,∠A =∠D ,AB =DE ,若再添加条件_____=_____,则可根据边角边公理证得△ABF ≌△DEC .4、如图2,△ABC 中,∠C=90°,CD ⊥AB 于点D ,AE 是∠BAC 的平分线,点E 到AB 的距离等于3cm ,则CE=_____cm 。

图1图2 图35、如图3,△ABC ≌△ADE ,延长BC 交DA 于F ,交DE 于G ,∠D=25°,∠E=105°,∠DAC=16°,则∠DGB=____________。

6、为了使一扇旧木门不变形,木工师傅在木门的背面 加钉了一根木条,这样做的道理是 。

二、选择题1、有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 2cm ,3cm ,4cmB 、 1cm ,4cm ,2cmC 、1cm ,2cm ,3cmD 、 6cm ,2cm ,3cm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①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②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④有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3、已知△ABC ≌△DEF ,∠A=70°,∠E=30°,则∠F 的度数为 ( )(A ) 80° (B ) 70° (C ) 30° (D ) 100°4、如图4,△ABD 和△ACE 都是等边三角形,那么△ADC ≌△ABE 的根据是( )图4A.SSSB.SASC.ASAD.AAS 5、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F EDC BAA.带①去B. 带②去C. 带③去D. 带①和②去 6、下列说法:①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全等 ②斜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全等③顶角和腰长对应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全等 ④有两个锐角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全等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第7题 第8题 第9题7、如图,AB 平分∠CAD ,E 为AB 上一点,若AC=AD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BC=BDB.CE=DEC.BA 平分∠CBDD.图中有两对全等三角形8、如图,D 在AB 上,E 在AC 上,且∠B=∠C ,则在下列条件中,无法判定△ABE ≌△ACD 的是( ) (A )AD=AE (B )AB=AC(C )BE=CD (D )∠AEB=∠ADC9、如图,AB=AC ,BE ⊥AC 于E ,CF ⊥AB 于F ,则①△ABE ≌△ACF ;②△BOF ≌△COE ;③点O 在∠BAC 的角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10、下列条件中能确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A.一边及这条边上的高相等B.一边及这条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C.两角及第三个角平分线对应相等D.两条边及夹角的平分线对应相等11、下列各组图形中,一定全等的是( )A.各有一个角是4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B.两个等边三角形C.各有一个角是40°,腰长都为3 cm 的两个等腰三角形D.腰和顶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三、解答题1、已知,如图,∠1=∠2,BD=CD,求证:AD 是∠BAC 的平分线.2、如图,点E 在△ABC 外部,点D 在BC 边上,DE 交AC 于点F ,若∠1=∠2=∠3,AC=AE ,求证:△ABC ≌△ADEA B C D EC B A E F O3、已知线段a 和∠1,作一个△ABC ,使得AB=a ,AC=2a ,∠A=∠ 1.4、如图,已知AB =DC ,AC =DB ,E 是BC 的中点,求证:AE =DE5、如图,在△ABC 中,BE 、CF 分别是AC 、AB 两边上的高,在BE 上截取BD=AC ,在CF 的延长线上截取CG=AB ,连结AD 、AG 。

高等数学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高等数学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练习题一、填空1、设常数,函数在内零点的个数为 22、3、曲线的拐点是(1,4).4、曲线的拐点是 (0, 0)5、.曲线的拐点是.6、217、38.9、函数xxe y =的极小值点是 ____1-=x ______10、函数x x e y xcos -+= 在 []π,0上的最小值是 011.=-→xe x x 1limsin 0 1 二、选择1、设,则有( B )实根.A.. 一个B. 两个C. 三个D. 无 2、的拐点是( C ) A. BC.D.3.( B )A 、B 、C 、D 、4.( B )A、B、C、D、5.( C ) A、 B、C、 D、6.( A )A、 B、 C、 D、7.AA、B、C、D、8.DA、 B、C、 D、9.( C )A、B、C、 D、10.函数( C )A、0B、132C、120D、6011.( B )A、B、C、D、12.(B)A、B、C 、D 、13.设在=2处 ( A )A. 连续B.不连续C. 可导D.不存在极限14.( B )A 、B 、C 、D 、15.设,则 ( C )A. 0B. 1C.-1.D. 2三、计算与证明:1、解:⎪⎭⎫ ⎝⎛--→x e x x 111lim 0()11lim 0-+-=→x x x e x e x 11lim 0-+-=→x x x x xe e e 2121lim lim 00-=+-=++-=→→x xe e e e x x x x x x2、()()()()2000ln 1ln 111lim lim lim ln 1ln 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解:()00111lim lim 221x x x x x x x →→-+==+ 12=3、2ln lnarctan 2lim arctan lim xx x x x x eππ⎛⎫+ ⎪⎝⎭→+∞→+∞⎛⎫= ⎪⎝⎭解:112ln ln arctan 2arctan 1112lim limx x x x x xx eeπ⋅++-→+∞→+∞==2eπ-=4、1)1(1lim 11)1(1lim cot )11ln(lim22=++=+-+-=++∞→+∞→+∞→x x x x x x x arc x x x x5、解:x x x e e x x x sin 2lim 0----→= xe e x x x cos 12lim 0--+-→ =x e e x x x sin lim 0-→-=x e e x x x cos lim 0-→+=26、解 x x x sin 0lim +→=xx x e ln sin 0lim +→而+→0lim x x x ln sin =+→0lim x x x ln =+→0lim x x x 1ln =+→0lim x 211xx-=+→0lim x )(x -= 0 故x x x sin 0lim +→=10=e 7、解:原式=30sin lim x x x x -→=203cos 1lim xx x -→=x x x 6sin lim 0→=618、 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和极值.解:定义域为(,)-∞+∞, 212363(2),0,0,2,y x x x x y x x ''=-=-===令得 列表如下:x (,0)-∞0 (0,2)2 ∞(2,+)y' + 0 - 0 + y↑1↓-3↑(,0)-∞∞所以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及(2,+),单调减区间为(0,2),…01-x x =当时取极大值,当=2时取极小值3.9、确定函数的单调区间及极值和凹凸区间。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第三章各节练习题含答案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第三章各节练习题含答案

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出正确选项填在题目的括号内)1.一杯开水越晾越凉,这一过程中自变量是()A.时间B.温度C.时间和温度D.空气中的温度2.从深圳往北京打电话,电话费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个问题中,因变量是( )A.时间B.电话费C.电话D.距离3.已知电费的收费标准为0.5元/千瓦时,当用电量为x(千瓦时)时,收取电费为y(元);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是自变量,0.5元/千瓦时是因变量B.B.0.5元/千瓦时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C.y是自变量,x是因变量D.D.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4.某品牌电饭锅成本价为70元,销售商对其销量与定价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定价是不变量,销量是变量B.定价是变量,销量是不变量C.定价与销量都是变量,定价是自变量,销量是因变量D.定价与销量都是变量,销量是自变量,定价是因变量5.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的物体的质量x (kg)间有下面的关系:A.x与y都是变量,且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B.所挂物体质量为4kg时,弹簧长度为12cmC.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 cmD.物体质量每增加1kg,弹簧长度y增加0.5 cm6.在实验课上,利用同一块木板测得小车从不同高度(h)下滑时,高度(h)与下滑的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当40cmh=时,t约为2.66秒B.随高度增加,下滑时间越来越短C.估计当80cmh=时,t一定小于2.56秒D.高度每增加10cm,时间就会减少0.24秒二.填空题:(把正确答案填在题目的横线上)7.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其中y随x的变化而变化,则x叫做__________,y叫做__________.8.用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表示两个变量的关系的表格,一般第一行表示______变量,第二行表示______变量,借助表格,可以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9.汽车以m 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甲地驶向乙地,若甲、乙两地相距s 千米,当汽车行驶了x 小时后,距离乙地还有y 千米,在这个问题中,常量是__________,变量是__________,其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10.下表是某河流在汛期一天中涨水的情况,警戒水位为25米.(1)上表反映了 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其中 是自变量, 是因变量;(2) 从0时到24时,水位从 上升到 ; (3) 从 时到 时,水位上升最快;(4) 假设第二天持续下雨(基本与当天降水量一样),则第二天12时超警戒水位 米.11.下表为某商店薄利多销的情况,某商品原价为560元,随着不同幅度的降价,日销量(单位:件)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个表反映了______个变量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是自变量,__________是因变量;从表中可以看出每降价5元,日销量增加__________件,从而可以估计降价之前的日销量为__________件,如果售价为500元,日销量为__________件. 三.解答题:12.下表是学校气象兴趣小组记录某天一昼夜温度变化的数据:(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早晨8时和中午12时的气温各是多少?(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说说一昼夜中什么时候气温最低?什么时候气温最高?温差是多少?(4)你能粗略说一说一昼夜内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大概情况吗?13.下表是某自行车厂某年各月份生产自行车的数量:(2)为什么称自行车的月产量y为因变量?它是谁的因变量?(3)哪个月份自行车产量最高?哪个月份自行车产量最低?(4)哪两个月份间产量相差最大?根据这两个月的产量,自行车厂应采取什么措施?14.实验证明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下表是某次实验测得的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物体质量x(kg)的几组对应值:(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3kg时,弹簧多长?不挂重物时呢?(3)若所挂物体的质量为7kg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是多少?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参考答案)1~6 ABDCCD7.自变量;因变量;8.自;因;9.s,m;x,y;x;y;10.(1)超警戒水位,时间,超警戒水位;(2)25.2,26;(3)12,20;(4)26.5;11.两;降价;日销量;30;750;1110;12.(1)反映了气温和时间的关系,时间是自变量,气温是因变量;(2)早上8点的气温是4℃,中午12点的气温是9℃;(3)早晨4时气温最低,午后14时气温最高,温差14℃;(4)0时至4时气温下降到4 ℃,4时至14时逐渐升高到10℃,然后气温又下降.13.(1) 随月份的增加,自行车总产量也逐渐增加;(2) 因为自行车的月产量y随时间x的变化而变化.自行车的月产量y;(3) 6月份产量最高,1月份产量最低;(4) 从6月份到7月份,自行车产量变化最大,下降2万辆,应总结经验教训,改善管理.14.(1)表格反映的是弹簧所挂物体质量与弹簧的长度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弹簧所挂物体质量是自变量,弹簧的长度是因变量;(2)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3kg时,弹簧长24 cm;不挂重物时,弹簧长18 cm;(3)由表中数据变化情况得:若所挂物体的质量为7kg时,弹簧的长度是32cm;3.2《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习题1.图中的圆点是有规律地从里到外逐层排列的.设y为第n层(n为正整数)圆点的个数,则下列函数关系中正确的是()A.y=4n-4 B.y=4n C.y=4n+4 D.y=n22.如图,△ABC的底边边长BC=a,当顶点A沿BC边上的高AD向D点移动AE时,△ABC的面积将变为原来的( )到E点,使DE=12A.12B.13C.14D.193.如图,△ABC 的面积是2cm 2,直线l ∥BC ,顶点A 在l 上,当顶点C 沿BC 所在直线向点B 运动(不超过点B )时,要保持△ABC 的面积不变,则顶点A 应( )A.向直线l 的上方运动;B.向直线l 的下方运动;C.在直线l 上运动;D.以上三种情形都可能发生.4.当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原来的2倍,高变为原来的13时,它的体积变为原来的( )A.23B.29C.43D.495.如图,△ABC 中,过顶点A 的直线与边B C 相交于点D ,当顶点A沿直线AD 向点D 运动,且越过点D 后逐渐远离点D ,在这一运动过程中,△ABC 的面积的变化情况是( )A.由大变小B.由小变大D CAlCB AC.先由大变小,后又由小变大D.先由小变大,后又由大变小6.如图,圆柱的高是3cm,当圆柱的底面半径由小到大变化时,圆柱的体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1)在这个变化中,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2)当底面半径由1cm变化到10cm时,圆柱的体积增加了______cm3.7.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沿一个斜坡向下滚动,通过仪器观察得到小球滚动的距离s(m)与时间t(s)的数据如下表:写出用t表示s的关系式:________.8.烧一壶水,假设冷水的水温为20℃,烧水时每分钟可使水温提高8℃,烧了x分钟后水壶的水温为y℃,当水开时就不再烧了.(1)y与x的关系式为________,其中自变量是________,它应在________变化.(2)x=1时,y=________,x=5时,y=________.(3)x=________时,y=48.9.设梯形的上底长为x cm,下底比上底多2 cm,高与上底相等,面积为2cm2,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_.10.用一根长50cm的细绳围成一个矩形.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cm,面积为y cm2.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11.南方A市欲将一批容易变质的水果运往B市销售,若有飞机、火车、汽车三种运输方式,现只选择其中一种,这三种运输方式的主要参考数据如下表所示:若这批水果在运输(包括装卸)过程中的损耗为200元/h,记A、B两市间的距离为x km (1)如果用W1、W2、W3分别表示使用飞机、火车、汽车运输时的总支出费用(包括损耗),求W1、W2、W3与x间的关系式;(2)当x=250时,应采用哪种运输方式,才使运输时的总支出费用最小? 12.一个梯形,它的下底比上底长2cm,它的高为3cm,设它的上底长为x cm,它的面积为y cm2.(1)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并指出哪个变量是自变量,哪个变量是因变量.(2)当x由5变7时,y如何变化?(3)用表格表示当x从3变到10时(每次增加1),y的相应值.(4)当x每增加1时,y如何变化?说明你的理由.13.已知水池中有800立方米的水,每小时抽50立方米.(1)写出剩余水的体积Q(立方米)与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6小时后池中还有多少水?(3)几小时后,池中还有200立方米的水?14.一辆加满汽油的汽车在匀速行驶中,油箱中的剩余油量Q(L)与行驶的时间t(h)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格,解答下列问题:(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随着行驶时间的不断增加,油箱中剩余油量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3)请直接写出Q与t的关系式,并求出这辆汽车在连续行驶6h后,油箱中的剩余油量;(4)这辆车在中途不加油的情况下,最多能连续行驶的时间是多少?15.用一根长是20cm的细绳围成一个长方形(如图),这个长方形的一边的长为x cm,它的面积为y cm2.(1)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在这个关系式中,哪个是自变量?它的取值应在什么范围内?(2)用表格表示当x从1变到9时(每次增加1),y的相应值;(3)从上面的表格中,你能看出什么规律?(4)猜想一下,怎样围法,得到的长方形的面积最大?最大是多少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解答】由图可知n=1时,圆点有4个,即y=4;n=2时,圆点有8个,即y=8;n=3时,圆点有12个,即y=12,∴y=4n.故选B【分析】由图观察可知.2.答案:B解析:【解答】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判断△ABC的面积将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一.故选B.【分析】由图观察可知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3.答案:A解析:【解答】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判断当顶点C沿BC所在直线向点B 运动时,三角形的底变小,则要保持△ABC的面积不变,高就要增大,即顶点A应向直线l的上方运动.故选A.【分析】由图观察可知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4.答案:C解析:【解答】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即可表示出变化后的底面半径和高,再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分别表示出原来的体积和变化后的体积,比较即可得到结果.故选C.【分析】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分别表示出原来的体积和变化后的体积.5.答案:C解析:【解答】由题意得,这个过程中△ABC的底始终不变,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判断. 由题意得,这个过程中△ABC的底始终不变,则△ABC 的面积的变化情况是先由大变小,后又由小变大.故选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判断.6.答案:(1)半径,体积;(2)297π.解析:【解答】(1)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对于底面半径的每个值,体积按照一定的法则有一个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所以自变量是:半径,因变量是:体积.(2)体积增加了(π×102-π×12)×3=297πcm3.故答案为:(1)半径,体积;(2)297π.【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圆柱的高没有变化,只有底面积变化,因此计算底面积之差即可.7.答案:s=2t2(t≥0).21解析:【解答】观察表中给出的t与s的对应值,再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关系式.t=1时,s=2×12;t=2时,s=2×22;t=3时,s=2×32;t=4时,s =2×42,…所以s与t的关系式为s=2t2,其中t≥0.故答案为s=2t2(t≥0).21【分析】观察表中给出的t与s的对应值,归纳出关系式.8.答案:(1)y=8x+20 x 在0--10变化;(2)28 60;(3)3.5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在20℃的基础上x和y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即y=8x+20;水温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自变量是时间x;当水温y=100时,水沸腾,因此时间x=10,所以x的变化范围是0≤x≤10.(2) x=1时,代入关系式y=28 x=5时代入关系式y=60(3)把y=48代入关系式,变形计算出x=3.5.【分析】先根据题意列出函数关系式,再依次代入求值即可9.答案为:x2+x-2=0解析:【解答】设这个梯形上底边长为x c m,那么下底就应该为(x+2)cm,高为x cm,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得(2x+2)x÷2=2,化简后得x2+x-2=0.故答案为:x2+x-2=0【分析】如果设这个梯形上底边长为x cm,那么下底就应该为(x+2)cm,高为x cm,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列出方程.10.答案:y=-x2+25x解析:【解答】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 cm,面积为y cm2,根据题意得出:y=-x2+25x答案为:y=-x2+25x【分析】先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即可.11.答案:见解析过程x+2)=17x+1400解析:【解答】(1)W1=16x+1000+200(200x+4)=6x+2800W2=4x+2000+200(100x+2)=12x+1400W3=8x+1000+200(50(2)当x=250时,W1=17×250+1400=5650(元)W2=6×250+2800=4300(元)W3=12×250+1400=4400(元),因为W1>W2>W3,所以应采用火车运输,才能使运输时的总支出费用最小.【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关系列出式子:总费用=(运输时间+装卸时间)×损耗+途中费用×距离+装卸费用,依次代入数据即可.(2)x=250,依次代入关系式比较计算结果即可.(2)当x由5变到7时,y由18变到24(3)(4)x每增加1时,y增加3,这是因为:当x变为x+1时,y由3x+3变为3(x+1)+3=(3x+3)+3【分析】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列出关系式,依次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13.答案:见解答过程解析:【解答】(1)Q=800-50t(0≤t≤16);(2)当t=6时,Q=800-50×6=500(立方米).答:6小时后,池中还剩500立方米的水;(3)当Q=200时,800-50t=200,解得t=12.答:12小时后,池中还有200立方米的水.【分析】(1)根据“抽水时间×抽水速度=抽水量”,“蓄水量-抽水量=剩余水量”解题即可;(2)根据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式,可得自变量相应的值;(3)根据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式,可得相应自变量的值.14.答案:见解答过程.解析:【解答】(1)表中反映的是油箱中剩余油量Q(L)与行驶时间t(h)的变量关系,时间t是自变量,油箱中剩余油量Q是因变量;(2)随着行驶时间的不断增加,油箱中的剩余油量在不断减小;(3)由题意可知汽车行驶每小时耗油7.5L,Q=54-7.5t;把t=6代入得Q =54-7.5×6=9(L);(4)由题意可知汽车行驶每小时耗油7.5L,油箱中原有54L汽油,可以供汽车行驶54÷7.5=7.2(h).答:最多能连续行驶7.2h.【分析】(1)认真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油箱中剩余油量Q(L)与行驶时间t(h)的变量关系,再根据自变量、因变量的定义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2)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行驶时间的不断增加,油箱中剩余油量的变化趋势;(3)由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每行驶1h消耗油量为7.5L.然后根据此关系写出油箱中剩余油量Q(L)与行驶时间t(h)的代数式;(4)根据图表可知汽车行驶每小时耗油7.5L,油箱原有汽油54L,即可求出油箱中原有汽油可以供汽车行驶多少小时.15.答案:见解答过程解析:【解答】(1)y=2022x·x=(10-x)·x,x是自变量,它的值应在0到10之间(不包括0和10)(2)(3)可以看出:①当x逐渐增大时,y的值先由小变大,后又由大变小;②y的值在由小变大的过程中,变大的速度越来越慢,反过来y的值在由大变小的过程中,变小的速度越来越快;③当x取距5等距离的两数时,得到的两个y值相等.(4)从表中可以发现x=5时,y取到最大的值25.【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同时熟记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函数值为因变量,另一个值为自变量.3.3 用图像表示变量间的关系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2017年“中国好声音”全国巡演新安站在奥体中心举行.童童从家出发前往观看,先匀速步行至轻轨车站,等了一会儿,童童搭乘轻轨至奥体中心观看演出,演出结束后,童童搭乘邻居刘叔叔的车顺利到家.其中x表示童童从家出发后所用时间,y表示童童离家的距离.下图能反映y与x的函数关系式的应该图象是()A. B.C. D.2.函数y=的图象为()A. B.C. D.3.小明的父母出去散步.从家走了20分钟到一个离家900米的报亭,母亲随即按原速度返回家,父亲在报亭看了10分钟报纸后用15分钟返回家,则表示父亲、母亲离家距离与时间的关系是()A. ④②B. ①②C. ①③D. ④③4.小华家距离县城15km,星期天8:00,小华骑自行车从家出发,到县城购买学习用品,小华与县城的距离y(km)与骑车时间x(h)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给出以下结论:①小华骑车到县城的速度是15km/h;②小华骑车从县城回家的速度是13km/h;③小华在县城购买学习用品用了1h;④B点表示经过h,小华与县城的距离为15km(即小华回到家中),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5.如图,在Rt△ABC中,∠C=90°,AC=4cm,BC=6cm,动点P从点C沿CA,以1cm/s的速度向点A运动,同时动点O从点C沿CB,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停止运动.则运动过程中所构成的△CPO的面积y(cm2)与运动时间x(s)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 B.C. D.6.如图所示的函数图象反映的过程是:小徐从家去菜地浇水,又去玉米地除草,然后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小徐离他家的距离.读图可知菜地离小徐家的距离为()A. 1.1千米B. 2千米C. 15千米D. 37千米7.已知P(x1,1),Q(x2,2)是一个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其中x1<x2<0,则这个函数图象可能是()A. B.C. D.8.均匀地向如图的容器中注满水,能反映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随时间t 变化的函数图象是()A. B.C. D.9.一个面积等于3的三角形被平行于一边的直线截成一个小三角形和梯形,若小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分别是y和x,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图中的()A. B.C. D.二、填空题(共5题;共5分)10.为了增强抗旱能力,保证今年夏粮丰收,某村新建了一个蓄水池,这个蓄水池安装了两个进水管和一个出水管(两个进水管的进水速度相同)一个进水管和一个出水管的进出水速度如图1所示,某天0点到6点(至少打开一个水管),该蓄水池的蓄水量如图2所示,并给出以下三个论断:①0点到1点不进水,只出水;②1点到4点不进水,不出水;③4点到6点只进水,不出水.则一定正确的论断是________ .1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0°C—50°C之间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某同学从图中获得如下几条信息:①30°C时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样;②在0°C—50°C之间,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加;③在0°C—40°C之间,甲、乙两固体物质溶解度相差最多是10g;④在0°C—50°C之间,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高.其中正确的信息有:________ (只要填序号即可).12.园林队在公园进行绿化,中间休息了一段时间.已知绿化面积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休息后园林队绿化面积为________ 平方米.13.如图(1)所示,E为矩形ABCD的边AD上一点,动点P、Q同时从点B 出发,点P沿折线BE﹣ED﹣DC运动到点C时停止,点Q沿BC运动到点C 时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cm/秒.设P、Q同时出发t秒时,△BPQ 的面积为ycm2.已知y与t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2)(曲线0M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则下列结论:①BC=BE=5cm;②=;③当0<t≤5时,y=t2;④矩形ABCD的面积是10cm2.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 (填序号).14.小亮早晨从家骑车到学校,先上坡后下坡,所行路程y(米)与时间x (分钟)的关系如图所示,若返回时上坡、下坡的速度仍与去时上、下坡的速度分别相同,则小明从学校骑车回家用的时间是________分钟.三、解答题(共2题;共20分)15.2007年的夏天,湖南省由于持续高温和连日无雨,水库蓄水量普遍下降,如图是某水库的蓄水量V(万立方米)与干旱持续时间t(天)之间的关系图,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水库原蓄水量为多少万立方米?持续干旱10天后,水库蓄水量为多少万立方米?(2)若水库的蓄水量小于400万立方米时,将发出严重干旱警报,请问持续干旱多少天后,将发出严重干旱警报?(3)按此规律,持续干旱多少天时,水库将干涸?16.某旅游团上午6时从旅馆出发,乘汽车到距离210km的某著名旅游景点游玩,该汽车离旅馆的距离S(km)与时间t(h)的关系可以用如图的折线表示.根据图象提供的有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该团去景点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该团在旅游景点游玩了多少小时?(3)求返回到宾馆的时刻是几时几分?四、综合题(共2题;共33分)17.如图,这是反映爷爷每天晚饭后从家中出发去元宝山公园锻炼的时间与距离之间关系的一幅图.(1)如图反映的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2)爷爷每天从公园返回用多长时间?(3)爷爷散步时最远离家多少米?(4)爷爷在公园锻炼多长时间?(5)计算爷爷离家后的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18.如图是甲、乙两人同一地点出发后,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此变化过程中,________是自变量,________是因变量.(2)甲的速度________乙的速度.(大于、等于、小于)(3)6时表示________;(4)路程为150km,甲行驶了________小时,乙行驶了________小时.(5)9时甲在乙的________(前面、后面、相同位置)(6)乙比甲先走了3小时,对吗?________.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3分×10=30分)1.某超市某种商品的单价为70元/件,若买x件该商品的总价为y元,则其中的常量是( )A.70 B.xC.y D.不确定2.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来加热水的过程中,热水器里的水温随所晒时间的长短而变化,这个问题中因变量是( )A.太阳光强弱B.水的温度C.所晒时间D.热水器3.变量x与y之间的关系是y=2x-3,当因变量y=6时,自变量x的值是( ) A.9 B.15C.4.5 D.1.54.某种签字笔的单价为2元,购买这种签字笔x支的总价为y元.则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 )A.y=-12x B.y=12xC.y=-2x D.y=2x5.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每周一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同学们凝视着冉冉上升的国旗,下列哪个函数图象能近似地刻画上升的国旗离旗杆顶端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6.根据图示的程序计算变量y的对应值,若输入变量x的值为-1,则输出的结果为( ) A.-2 B.2C.-1 D.07.某大剧场地面的一部分为扇形,观众席的座位数按下列方式设置:y是自变量;③y=50+3x;④y=47+3x,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个B.2个C.3个D.4个8.李大爷要围成一个长方形菜园,菜园的一边利用足够长的墙,用篱笆围成的另外三边总长应恰好为24米,要围成的菜园是如图所示的长方形ABCD.设BC边的长为x米,AB边的长为y米,则y与x之间的关系式是( )A.y=-2x+24(0<x<12) B.y=-12x+12(0<x<24)C.y=2x-24(0<x<12) D.y=12x-12(0<x<24)9.在关系式y=5x+3中,有下列说法:①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②x的数值可以任意选择;③y是变量,它的值与x的值无关;④用关系式表示的,不能用图象表示;⑤y 与x的关系还可以用列表如图象法表示.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⑤D.①④⑤10.一列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两车离乙地的路程s(千米)与行驶时间t(小时)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甲、乙两地的路程是400千米B.慢车行驶速度为60千米/小时C.相遇时快车行驶了150千米D.快车出发后4小时到达乙地二、填空题(3分×8=24分)11.在求补角的计算公式y=180°-x中,变量是,常量是.12.“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地区一天中,随变化而变化,其中自变量是,因变量是.13.若一个长方体底面积为60cm2,高为h cm,则体积V(cm3)与h(cm)的关系式为,若h从1cm变化到10cm时,长方体的体积由cm3变化到cm3.14.李老师带领x名学生到某动物园参观,已知成人票每张20元,学生票每张10元.设门票的总费用为y元,则y=.15.如图所示表示“龟兔赛跑”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已知龟、兔上午8点从同一地点出发,请你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算出乌龟在点追上兔子.16.某种储蓄的月利率是0.2%,存入100元本金后,不扣除利息税,本息和y(元)与所存月数x(x为正整数)之间的关系为,4个月的本息和为.17.如图是小明从学校到家里行进的路程s(米)与时间t(分)的图象,观察图象,从中得到如下信息:①学校离小明家1000米;②小明用了20分钟到家;③小明前10分钟走了路程的一半;④小明后10分钟比前10分钟走得快,其中正确的有(填序号).18.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CD运动至点D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三角形ABP的面积为y,如果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三角形BCD的面积是.三、解答题(共66分)19.(8分)某商场经营一批进价为a元/台的小商品,经调查得如下数据:(1)(2)用语言描述日销售量y和日销售额t随销售价x变化而变化的情况.20.(8分)温度的变化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请根据图象与同伴讨论某天温度变化的情况.(1)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是在几时到达的?最低温度呢?(2)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从最低温度到最高温度经过多长时间?(3)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下降?21.(8分)科学家研究发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y(米/秒)与气温x(℃)有关:当气温是0℃时,音速是331米/秒;当气温是5℃时,音速是334米/秒;当气温是10℃时,音速是337米/秒;当气温是15℃时,音速是340米/秒;当气温是20℃时,音速是343米/秒;当气温是25℃时,音速是346米/秒;当气温是30℃时,音速是349米/秒.(1)请你用表格表示气温与音速之间的关系;(2)表格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3)当气温是35℃时,估计音速y可能是多少?(4)能否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2.(10分)汽车在山区行驶过程中,要经过上坡、下坡、平路等路段,在自身动力不变的情况下,上坡时速度越来越慢,下坡时速度越来越快乐,平路上保持匀速行驶,如图表示了一辆汽车在山区行驶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1)汽车在哪些时间段保持匀速行驶?时速分别是多少?(2)汽车遇到了几个上坡路段?几个下坡路段?在哪个下坡路段上所花时间最长?(3)用自己的语言大致描述这辆汽车的行驶情况,包括遇到的山路,在山路上的速度变化情况等.。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 3.5确定圆的条件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 3.5确定圆的条件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 3.5确定圆的条件同步练习题A组(基础题)1.如图,在5×5的正方形网格中,一条圆弧经过A,B,C三点,那么这条圆弧所在圆的圆心是( )A.点P B.点Q C.点R D.点M2.在同一平面上有A,B,C三点,若经过A,B,C这三点画圆,则可画( )A.0个 B.1个C.0个或1个D.无数个3.如图,AC,BE是⊙O的直径,弦AD与BE相交于点F,则下列三角形中,外心不是点O的是( )A.△ABE B.△ACF C.△ABD D.△ADE4.小明不慎把家里的圆形玻璃打碎了,其中四块碎片如图所示,为配到与原来大小一样的圆形玻璃,小明带到商店去的一块玻璃碎片应该是( )A.第①块 B.第②块C.第③块D.第④块5.有一题目:“已知:点O为△ABC的外心,∠BOC=130°,求∠A的度数.”嘉嘉的解答为:画△ABC以及它的外接圆⊙O,连接OB,OC,如图,由∠BOC=2∠A=130°,得∠A =65°.而淇淇说:“嘉嘉考虑的不周全,∠A还应有另一个不同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淇淇说的对,且∠A的另一个值是115°B.淇淇说的不对,∠A就得65°C.嘉嘉求的结果不对,∠A应得50°D.两人都不对,∠A应有3个不同值6.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7 cm 和24 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的直径长为_____cm.7.已知圆的半径是6,则圆内接正三角形的边长是_____.8.已知直线l :y =x -4,点A(1,0),点B(0,2),设点P 为直线l 上一动点,则当点P 的坐标为_____时,过P ,A ,B 不能作出一个圆.9.小明家的房前有一块矩形的空地,空地上有三棵树A ,B ,C ,小明想建一个圆形花坛,使三棵树都在花坛的边上.(1)请你帮小明把花坛的位置画出来(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若在△ABC 中,AB =8米,AC =6米,∠BAC =90°,试求小明家圆形花坛的面积.B 组(中档题)10.如图,在△ABC 中,∠A =60°,BC =5 cm.能够将△ABC 完全覆盖的最小圆形纸片的直径是_____11.(2020·成都树德中学二诊)如图,△ABC 内接于⊙O ,AB =AC ,CO 的延长线交AB 于点D.若BC =6,sin ∠BAC =35,则AC =_____,CD =_____12.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C 两边的中点,如果DE ︵(可以是劣弧、优弧或半圆)上的所有点都在△ABC 的内部或边上,则称DE ︵为△ABC 的中内弧,例如,图中DE ︵是△ABC 其中的某一条中内弧.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F(0,4),O(0,0),H(4,0),在△FOH 中,M ,N 分别是FO ,FH 的中点,则△FOH 的中内弧MN ︵所在圆的圆心P 的纵坐标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13.如图,已知锐角△ABC的外接圆圆心为O,半径为R.(1)求证:ACsinB=2R;(2)若在△ABC中,∠A=45°,∠B=60°,AC=3,求BC的长及sinC的值.14.已知:如图1,在△ABC中,BA=BC,D是平面内不与A,B,C重合的任意一点,∠ABC=∠DBE,BD=BE.(1)求证:△ABD≌△CBE;(2)如图2,当点D是△ABC的外接圆圆心时,请判断四边形BECD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C组(综合题)1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42,E,F分别为BC,AD上的点,过点E,F的直线将正方形ABCD的面积分为相等的两部分,过点A作AG⊥EF于点G,连接DG,则线段DG 的最小值为_____.参考答案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 3.5确定圆的条件同步练习题A组(基础题)1.如图,在5×5的正方形网格中,一条圆弧经过A,B,C三点,那么这条圆弧所在圆的圆心是(B)A.点P B.点Q C.点R D.点M2.在同一平面上有A,B,C三点,若经过A,B,C这三点画圆,则可画(C)A.0个 B.1个C.0个或1个D.无数个3.如图,AC,BE是⊙O的直径,弦AD与BE相交于点F,则下列三角形中,外心不是点O的是(B)A.△ABE B.△ACF C.△ABD D.△ADE4.小明不慎把家里的圆形玻璃打碎了,其中四块碎片如图所示,为配到与原来大小一样的圆形玻璃,小明带到商店去的一块玻璃碎片应该是(B)A.第①块 B.第②块C.第③块D.第④块5.有一题目:“已知:点O为△ABC的外心,∠BOC=130°,求∠A的度数.”嘉嘉的解答为:画△ABC以及它的外接圆⊙O,连接OB,OC,如图,由∠BOC=2∠A=130°,得∠A =65°.而淇淇说:“嘉嘉考虑的不周全,∠A还应有另一个不同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淇淇说的对,且∠A的另一个值是115°B.淇淇说的不对,∠A就得65°C.嘉嘉求的结果不对,∠A应得50°D.两人都不对,∠A应有3个不同值6.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7 cm和24 cm,则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的直径长为25cm.7.已知圆的半径是6,则圆内接正三角形的边长是8.已知直线l:y=x-4,点A(1,0),点B(0,2),设点P为直线l上一动点,则当点P的坐标为(2,-2)时,过P,A,B不能作出一个圆.9.小明家的房前有一块矩形的空地,空地上有三棵树A,B,C,小明想建一个圆形花坛,使三棵树都在花坛的边上.(1)请你帮小明把花坛的位置画出来(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若在△ABC中,AB=8米,AC=6米,∠BAC=90°,试求小明家圆形花坛的面积.解:(1)用尺规作出AB,A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O点,以O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出⊙O,⊙O即为花坛的位置,如图.(2)∵∠BAC=90°,AB=8米,AC=6米,∴BC=10米.∴△ABC外接圆的半径为5米.∴小明家圆形花坛的面积为25π平方米.B组(中档题)10.如图,在△ABC中,∠A=60°,BC=5 cm.能够将△ABC完全覆盖的最小圆形纸片311.(2020·成都树德中学二诊)如图,△ABC 内接于⊙O ,AB =AC ,CO 的延长线交AB于点D.若BC =6,sin ∠BAC =35,则AC CD =9013.12.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C 两边的中点,如果DE ︵(可以是劣弧、优弧或半圆)上的所有点都在△ABC 的内部或边上,则称DE ︵为△ABC 的中内弧,例如,图中DE ︵是△ABC 其中的某一条中内弧.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F(0,4),O(0,0),H(4,0),在△FOH 中,M ,N 分别是FO ,FH 的中点,则△FOH 的中内弧MN ︵所在圆的圆心P 的纵坐标m 的取值范围是m ≤1或m ≥2.13.如图,已知锐角△ABC 的外接圆圆心为O ,半径为R. (1)求证:ACsinB=2R ;(2)若在△ABC 中,∠A =45°,∠B =60°,AC =3,求BC 的长及sinC 的值.解:(1)证明:连接AO 并延长交⊙O 于点D ,连接CD , ∵AD 为直径, ∴∠ACD =90°.在Rt △ACD 中,sin ∠ADC =AC AD =AC2R ,∵∠B =∠ADC ,∴sinB =AC2R .∴ACsinB=2R. (2)由(1)知AC sinB =2R ,同理可得AB sin ∠ACB =BC sin ∠BAC=2R. ∴2R =3sin60°=2.∴BC =2R ·sin ∠BAC =2sin45°= 2. 作CE ⊥AB ,垂足为E , ∴BE =BC ·cosB =2cos60°=22, AE =AC ·cos ∠BAC =3cos45°=62. ∴AB =AE +BE =62+22. ∴sin ∠ACB =AB 2R =6+24.14.已知:如图1,在△ABC 中,BA =BC ,D 是平面内不与A ,B ,C 重合的任意一点,∠ABC =∠DBE ,BD =BE.(1)求证:△ABD ≌△CBE ;(2)如图2,当点D 是△ABC 的外接圆圆心时,请判断四边形BECD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解:(1)证明:∵∠ABC =∠DBE , ∴∠ABD =∠CBE.又∵BA =BC ,BD =BE , ∴△ABD ≌△CBE(SAS). (2)四边形BECD 是菱形.证明:∵△ABD ≌△CBE ,∴AD =CE. ∵点D 是△ABC 的外接圆圆心, ∴AD =BD =CD.又∵BD =BE ,∴BD =BE =EC =CD. ∴四边形BECD 是菱形.C 组(综合题)15.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B =42,E ,F 分别为BC ,AD 上的点,过点E ,F 的直线将正方形ABCD 的面积分为相等的两部分,过点A 作AG ⊥EF 于点G ,连接DG ,则线段DG的最小值为。

第三章简单命题(三段论)

第三章简单命题(三段论)
1、第一格的规则是: (1)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命题。 (2)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命题。 2、第二格的规则是: (1)两个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命题。 (2)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命题。
3、第三格的规则是:
(1)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命题。 (2)结论必须是特称命题。 4、第四格的规则是: (1)如果前提中有一个否定命题,那么大前提必须 是全称命题。 (2)如果大前提是肯定命题,那么小前提必须是全 称命题。 (3)如果小前提是肯定命题,那么结论必须是特称 命题。
三角形是平面图形 圆柱不是平面图形 所以,圆柱不是三角形
所以,哲学家非草木
P A M S E M S E P
例如: 法律专业毕业的学生是学过逻辑学的, 小王没有学过逻辑学, —————————————————— 所以,小王是法律专业毕业的学生。

如:有些先进工作者是登山运动员, 有些先进工作者是诗人, 所以,?
三、三段论推理的格和式
(一)三段论推理的格 由于中项在前提中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形成的三段 论的不同结构,称之为格。三段论共有四格:
M--P S--M S--P 第一格 P--M S--M S--P 第二格 M--P S--M S--P 第三格 P--M M--S S--P 第四格
第一格:“反Z型” 第三格:“C型”

有些青年是志愿者, 高中生是青年, 所以,高中生是志愿者。

Rule 3:

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小项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 猫是吃鱼的, 猫都不是近视的,
甲:吃鱼的好处是什么呢? 乙:可以预防近视。 甲:何以见得? 乙:你见过戴眼镜的猫吗?
所以,吃鱼的都不是 近视的。
小偷是穿黑衣服的, 这个某人是穿黑衣服, ——————————————— 所以,这个人是小偷。 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 未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 本案被告不是未满14周岁的人, ———————————— 所以,本案被告负刑事责任。 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得出结论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学期第三章 练习题(含答案)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学期第三章 练习题(含答案)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学期第三章 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共10题;共30分)1.不等式 2x −1≤3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2.不等式组 {x +2>1x +3≤5 的解集(阴影部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3.若a >b ,则下列各式中不正确的是A .a-3>b-3B .-3a <-3C .ab >1D .a 2>b 24.已知 x =5 是不等式 mx −4m +2≤0 的解,且 x =3 不是这个不等式的解,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 ) A .m ≤−2B .m <2C .−2<m ≤2D .−2≤m <25.已知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所示,那么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A .x≥-1B .x>1C .-3<x≤-1D .x>-36.当1≤x≤2时,ax+2>0,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1B .a>-2C .a>0D .a >-1且a≠07.若方程组 {3x +y =k +1x +3y =3 的解x ,y 满足 0<x +y <1 ,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1<k <0B .−4<k <0C .0<k <8D .k >−48.若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x −14(4a −2)≤123x−12<x +2的解集是x ≤a ,且关于y 的分式方程ay−1y−2−12−y =−3有非负整数解,则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a 的和为( )A .0B .1C .4D .79.不等式x ﹣2≤0的解集是( )A .x >2B .x <2C .x≥2D .x≤210.某种商品的进价为80元,标价为100元,后由于该商品积压,商店准备打折销售,要保证利润率不低于12.5%,该种商品最多可打( ) A .九折B .八折C .七折D .六折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共6题;共24分)11.当 x 时,代数式 5x −3 的值是正数.12.不等式组 {x −1<0x <3的解集为 . 13.若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x −a >02x −2<1−x 有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14.不等式组 {x −3<02x +4≥0的解集是 .15.请你写出一个满足不等式2x-1<6的正整数x 的值: .16.某商场促销,某种笔记本的售价是25元,进价是18元,商场为保证利润率不低于5%,则该笔记本最多降价 元.三、解答题(共8题,共66分)(共8题;共66分)17.解不等式组: {3x −(x −2)>42x+13>x −1 .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8.先化简,再求值: x 2−4x+4x+1÷(3x+1−x +1) ,请从不等式组 {5−2x ≥1x +2≥0 的整数解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值代入求值.19.用若干辆载重量为8吨的汽车运一批货物,若每辆汽车只装4吨,则剩下20吨货物;若每辆汽车装满8吨,则最后一辆汽车不满也不空,请问有多少辆汽车? 20.解不等式组: {x −2≤03x +2>−1,并将其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21.判断以下各题的结论是否正确.(1)若 b ﹣3a <0,则b <3a ; (2)如果﹣5x >20,那么x >﹣4; (3)若a >b ,则 ac 2>bc 2; (4)若ac 2>bc 2,则a >b ;(5)若a >b ,则 a (c 2+1)>b (c 2+1).(6)若a >b >0,则 1a < 1b.22.由甲、乙两人共同完成某公园1000m2的花圃的修剪工作,甲每天能完成100m2,乙每天能完成50m2.已知甲工作x天,乙工作y天,恰好完成此次修剪任务.(1)求y与x的函数表达式;(2)如果甲、乙两人工作天数总和不超过15天,求x的取值范围;(3)设此项修剪工作花费的人工费为w元,甲人工费需260元/天,乙人工费需120元/天,在(2)的条件下,求完成此项修剪工作所需的最低人工费.23.为迎接湖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在岳阳举行,某班组织学生参加全民健身线上跳绳活动,需购买A,B两种跳绳若干.若购买3根A种跳绳和1根B种跳绳共需140元;若购买5根A种跳绳和3根B 种跳绳共需300元.(1)求A,B两种跳绳的单价各是多少元?(2)若该班准备购买A,B两种跳绳共46根,总费用不超过1780元,那么至多可以购买B种跳绳多少根?24.某玩具厂生产一种玩具,据市场调查,若按每个玩具280元销售时,每月可销售300个,若销售单价每降低1元,每月可多售出2个,据统计,每个玩具的固定成本Q(元)与月销量y(个)满足如下关系:(1)写出月销量y(个)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求每个玩具的固定成本Q(元)与月销量y(个)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若每个玩具的固定成本为30元,则它占销售单价的比例是多少?(用分数表示)(4)若该厂这种玩具的月销量不超过400个,则每个玩具的固定成本至少为多少元?销售单价最低为多少元?答案1.C 2.D 3.C 4.A 5.A 6.A 7.B 8.A 9.D 10.A 11.x >35 12.x <1 13.a <114.﹣2≤x <3 15.1,2,3 16.6.117.解: {3x −(x −2)>4①2x+13>x −1② ,解不等式①得:x >1; 解不等式②得:x <4,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 <4, 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18.解: x 2−4x+4x+1÷(3x+1−x +1)= (x−2)2x+1÷3−(x+1)(x−1)x+1= (x−2)2x+1⋅x+1−(x+2)(x−2)= −x−2x+2, 解不等式组 {5−2x ≥1x +2≥0得:﹣2≤x≤2,取不等式组的整数解x =1,代入分式得: 原式= −x−2x+2 = −1−21+2= 13 .19.解:设有x 辆车,则有(4x+20)吨货物.由题意,得0<(4x+20)﹣8(x ﹣1)<8,解得:5<x <7.∵x 为正整数,∴x =6.答:有6辆汽车.20.解: {x −2≤0①3x +2>−1②,由①得:x≤2, 由②得:x >-1,∴不等式组的解为:-1<x≤2, 数轴上表示如下:21.(1)正(2)错误(3)错误(4)正(5)正(6)正22.(1)解:设根据题意,得:100x+50y=1000整理得:y=-2x+20,∴y与x的函数解析式为:y=-2x+20.(2)解:∵甲乙两队施工的总天数不超过15天,∴x+y≤15,∴x+20-2x≤15,解得:x≥5,又100x<1000,解得:x<10∴x的取值范围为5≤x<10;(3)解:根据题意得:w=260x+120y=20x+2400,∵k=20>0,∴w随x增大而增大,由(2)知:5≤x<10,∴当x=5时,w有最小值,最小值为20×5+2400=2500(元).答:最低人工费为2500元.23.(1)解:设A种跳绳的单价为x元,B种跳绳的单价为y元.根据题意得:{3x+y=1405x+3y=300,解得:{x=30y=50,答:A种跳绳的单价为30元,B种跳绳的单价为50元.(2)解:设购买B种跳绳a根,则购买A种跳绳(46−a)根,由题意得:30(46−a)+50a≤1780,解得:a≤20,答:至多可以购买B种跳绳20根.24.(1)解:依题可得:y=300+2(280﹣x)=﹣2x+860.(2)解:由表可知月销量与固定成本的乘积为常数,即Qy=9600,∴Q= 9600 y(3)解:当Q=30时,y=320=﹣2x+860,解得:x=270,则每个玩具的固定成本占销售单价的比例为30270=19(4)解:由题意知﹣2x+860≤400,解得:x≥230,∵Q= 9600y=9600−2x+860,∴当x=230时,﹣2x+860取得最大值400,此时Q取得最小值24,答:每个玩具的固定成本至少为24元,销售单价最低为230元.。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 证明三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试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 证明三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试题

一、填空题1.如图,ABCD,则AB=_____,______=AD,∠A=________,________=∠D,若此时∠B+∠D=128°,则∠B=_______度,∠C=_______度.2.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80 cm,且相邻两边之比为1∶3,则长边=______cm,短边=______cm.3.如下左图,ABCD,∠C的平分线交AB于点E,交D A延长线于点F,且AE=3 cm,E B=5 cm,则ABCD的周长为__________.4.如上中图,ABCD,AB>BC,AC⊥AD,且AB∶BC=2∶1,则DC∶AD=__________,∠DCA=__________度,∠D=∠B=__________度,∠DAB=∠BCD=__________度.5.如上右图,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__________对.二、选择题1. ABCD中,∠A∶∠D=3∶6,则∠C的度数是A.60°B.120C.90°D.150°2.在ABCD中,∠A∶∠B∶∠C∶∠D的可能情况是A.2∶7∶2∶7B.2∶2∶7∶7C.2∶7∶7∶2D.2∶3∶4∶53.如下左图,从等腰△ABC底边上任意一点D,作DE∥AC交AB于E,DF∥AB交AC于F ,则AEDF的周长A.等于三角形周长B.是三角形周长的一半等于三角形腰长D.是腰长的2倍C.4.如上右图,ABCD中,BC∶AB=1∶2,M为AB的中点,连结MD、M C,则∠DMC等于A.30°B.60°C.90°D.45°5.以不共线的三点为顶点,可以作平行四边形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6.平行四边形具有,但一般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A.不稳定性B.内角和等于360°C.对角线互相平分面D.外角和等于360°7.如下左图,在ABCD中,DB=DC,∠C=70°,AE⊥BD于E,则∠D A E等于A.20°B.25°C.30°D.35°三、解答题1.已知:如上右图ABCD的周长是20 cm,△ADC的周长是16 cm.求:对角线AC的长.2.求证: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3.如下图, ABCD中,BD 是ABCD的对角线,AE⊥BD于E,CF⊥BD于F.(1)在图中补全图形;(2)求证:AE=CF.一、判断题1.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1.2证明(三)§3.1.1证明(三)3.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有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邻边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7.如果一条对角线将四边形分成两个全等三角形,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8.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9.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填空题1.如果一个四边形的每对相邻内角都互补,那么这个四边形是__________.2.延长△ABC的中线AD到E,使AE=2AD,则四边形ABEC是__________.3.如果一个四边形以其对角线交点为中心,在平面内旋转180°,与原四边形重合,则这个四边形是__________。

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练习题一、填空题1、从国际经济地理的分布上看,发达国家大都分布在北方,发展中国家大都分布在南方,因此,国际经济学界有时将这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间贸易称作。

2、规模经济指企业的平均成本随着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下降。

3、不以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而以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为基础的国际贸易是贸易。

4、外部规模经济下的国际分工与贸易模式是不可预测的,在很大程度上由因素决定。

5、从技术转移的角度探讨比较优势动态演变的贸易理论是技术差距理论和理论。

6、重叠需求理论认为,是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

7、1961年瑞典经济学家提出了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的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8、国际贸易理论最新的发展方向之一是将技术作为贸易的内生变量来分析,既研究技术变化的原因,也研究作为生产和贸易结果的技术进步对与社会福利的影响。

9、在国内投资乘数理论的基础上,凯恩斯的追随们引申出理论。

10、战略性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利用关税分享外国企业的垄断利润和。

11、贸易政策有两大基本类型,即和保护贸易政策。

12、美国1988年在中修订过301条款。

13、就是以国内生产的工业品代替进口产品的政策。

14、指用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出口代替初级产品出口的政策。

15、除比较优势外,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独立的基础和源泉。

16、某种商品的进口大国设置一定程度的关税会使贸易条件向有利于本国不利于外国的方向转化,使国内实际收入最大化,这种程度关税叫。

二、判断题1、如果厂商的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那么该厂商一定存在规模经济,但规模经济不一定要求规模报酬递增。

2、一个只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一般由大量较小的厂商构成。

3、外部规模经济下的国际分工与贸易格局在很大程度上由历史或偶然因素决定。

4、市场规模大的国家生产的差异化产品种类一般较多。

5、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所有交易集中在一个地方可以改进交易效率,只要交易效率改进带来的收益大于该地区地价上升产生的成本,行业还会进一步向该地区及其周边集中。

北大版高等数学第三章 积分的计算及应用答案 第三章总练习题

北大版高等数学第三章 积分的计算及应用答案 第三章总练习题

第三章总练习题111121221.N ew to n -L eib n iz 1(1).[1,1],.tan (2).tan (0,2)2tan2.,x x xd de d x e e d x d x x d x d x u x xf F F ππ-⎛⎫⎛⎫⎛⎫=-- ⎪ ⎪ ⎪⎝⎭⎝⎭⎝⎭=+⎰⎰为什么用公式于下列积分会得到不正确结果?无界从而不可积在的一些点不可导.证明奇连续函数的原函数为偶函数,而偶连续函数的原函数之一为奇函数.设奇连续函数的原函数为 现在证明是偶证.()().(()())()()()()0,()(),(0)(0)0.()()0.,.()().(()())()()()()0,()().(0)0,(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C C F F F x F x f F F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C F C F ''''=--=---=---=--==--=--=''''=-+=--+=--+=--===函数设偶连续函数的原函数为现在证明是奇函数设则3003440010100)(0)0.()()0.sin ,0,3.()()()?0,0., 0,()()()sin co s |1co s .444.sin ().sin ()s b ab b b a aaabF F x F x x x f x f x f x d x a b x x f x d x f x d x f x d x x d x xd xxax b d x t d x d xd d x t d x d xd x--=-+=≥⎧==<>⎨<⎩=+=+=-=+-++=⎰⎰⎰⎰⎰⎰⎰⎰求定积分其中求微商解解()()110001201/2221210221in ()sin (1)sin ().5.lim()(),().1lim()()().6.lim(1).(2)!!(1)co s.(21)!!2x xh x h u xh u xnn nn n n u d u x x f x h t d x f x f x f x h t d u f t d tf x hx d x n x d x td t I n I π+→+→=→∞+++=+-+='+==--===+<⎰⎰⎰⎰⎰⎰⎰试证明其中是实轴上的连续函数求极限证解12210(2)!!(21)!!1,(21)!!(22)!!1100(),lim(1)0.sin co s 7..2sin 3co s sin co s (2sin 3co s )(2sin 3co s )(2sin 3co s )(2co s 3sin )(23)sin (32)co s nn n n n n n n I n x d x x x d x x xx x A x x B x x A x x B x x A B x A B +→∞+=+++<<→→∞-=+-'+=-+-=-++=++-+⎰⎰令解,x23115,,.3211313sin co s 2sin 3co s (2sin 3co s )(2sin 3co s )2sin 3co s ln |2sin 3co s |15ln |2sin 3co s |.1313A B A B A B x xd x x x A x x B x x d xx xA xB x xC x x x C +=⎧=-=⎨-+=⎩+=-'-+-=-=+-+=-+-+⎰⎰222228.:2(1),ln (2),.22222222.(2)(2)222xxu d u x u x u d x uu d u d u x u uu u C C xex x e xd==+=+⎛⎫==- ⎪++⎝⎭⎛⎛=-+=-+ ⎝⎝=-==⎰⎰⎰⎰⎰⎰⎰⎰通过适当的有理化或变量替换求下列积分()24.2).22(3)33.(4)(11ln .2x C x C x CC d x x C ⎛⎫=+⎝=-++==-⨯=-=+-==-+⎰⎰⎰⎰⎰224444224222244sec tan(1)9..sin co s1tan11112111.21111((arctan1)arctansin co sd x xd x u d ux x x uuuu ud xx x+==++++⎛==++⎝⎛⎫⎪⎪=+⎪⎛⎛⎪++-+⎪⎝⎝⎝⎭=+++⎰⎰⎰⎰)1).110.()(,),,()()(),:()()( 3.424)11.()[,],()0.:(,),()0.,()(,),,TxbaCf x Tg x f x f x d xTh x g t d t Tf x a b f x d x a b cf cf x a b ff-+-∞+∞=-===⎰⎰⎰设函数在上连续以为周期令证明函数也以为周期.此即习题第题设函数在区间上连续且证明在内至少存在一点使若不然在没有零点由的连续性和连续函数的中间值定理在证证(,).()0,(,).,,,[,]0.()()()()()0..b c d ba a c da b f x x a b c d a c d b f c dmf x d x f x d x f x d x f x d x m d c>∈<<<>=++≥->⎰⎰⎰⎰不变号不妨设取满足则在取最小值于是矛盾22222212.[,],()0,:()0,[,].[,][,],|()||()|,[,].2|()|()()()0.2.bab ea da b f x d x f x x a bd e a bf cf x x d ef cf x d x f x d x d e=≡∈∈≠⊆>∈≥>->⎰⎰⎰设函数f在区间上连续且证明若不然,存在c[a,b],f(c)0.由f在c的连续性,存在区间矛盾证00222/200013.()(-,),(1),()();sin(2);1co s4sin1(3)(1co s sin()()()()().a aa a aaf xa f x d x f a x d xx xd xxxd xx xf x d x x a t f a t d t f a t d t f a x d xπππ∞+∞=-=+=++=-=--=-=-⎰⎰⎰⎰⎰⎰⎰⎰设在上可积证明对于任意实数有证(1)22220211022222sin ()sin ()sin sin (2),1co s 1co s 1co s 1co s sin co s arctan |.21co s 21co s 14sin sin (/2)(3)co s sin co s(/2)s x x x x x x xI d x d x d x d x I x x xx xd xd x d uI u xxux x I d x x xx ππππππππππππππππ--==-==-++++==-===+++-==+-+⎰⎰⎰⎰⎰⎰⎰/2/20222/2/2/20/2/2/2in (/2)co s co s sin ,2co s sin co s sin co s sin 1|csc(/4)co t(/4)||co s sin 11ln1ln co s s 4d xx x xx d x I d x d xx xx xx xd x d xd x x x x xππππππππππππ==++++===+-++⎡⎤⎛⎫⎢⎥ ⎪=+-⎥ ⎪⎥ ⎪⎢⎥⎝⎭⎣⎦⎰⎰⎰⎰⎰⎰⎰11),in 411).I π⎛⎫⎪-= ⎪ ⎪⎝⎭=232221123222014.()(23)m /s .004m /s,(1);(2)3(1)()23,3,4,34,4,3230.()4.34(4)(1)0, 4.32(5)a t t t x v tx t t x t t C C x t t x t t C tC x t t t x t t t t t s x =-===-''''=-=-+-==--=--+'==--=--=-+===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其加速度若时且求质点改变动方向的时刻头5秒钟内质点所走的总路程.解3322543343(4)|(4)|424m.32322t t t t x x t t t t ==⎛⎫⎛⎫-+=-----=⎪⎪⎝⎭⎝⎭000200022002200215.100m ,10.2s,25m ,25m ., 0;(), 10.2., 0;()210.2./2/2253m /s .10010.2a t t t v t a t t t a tt t s t a t t C t t a t a t Ca t a a t C ≤≤⎧=⎨≤≤⎩⎧≤≤⎪=⎨⎪+≤≤⎩⎧=+⎪=≈⎨⎪=+⎩一运动员跑完共用了在跑头时以等加速度进行然后保持等速运动跑完了剩余路程.求跑头时的加速度解16.(1):利用积分的几何意义证明111111ln,1,2,111(2)1ln ,211111ln ,21,.111(3)lim 1ln E u ler 211ln |111ln (1)ln lnn n n n n n n n n nnn n n n nx n n y n n nx y n n n d x d x x n n xn n n n→∞++++<<=+=+++--=++++--⎛⎫++++- ⎪-⎝⎭=<=+++=+-=<⎰⎰令证明序列单调上升而序列单调下降证明极限存在(此极限称为常数).证 (1)1121.1111(2)1ln (1)1ln 22111ln 10((1)).111111ln (1)1ln 21211ln 10((1)).1(3)1ln 20(2)n n n n n n d x n n x x n n n n n n y y n n n n n n n y x x n ++=⎛⎫⎛⎫-=+++-+-+++- ⎪ ⎪-⎝⎭⎝⎭⎛⎫=-+> ⎪⎝⎭⎛⎫⎛⎫-=++++-+-+++- ⎪ ⎪+⎝⎭⎝⎭⎛⎫=-+< ⎪+⎝⎭>>=->>⎰由由n +1n11/22111/1/2222112.,lim .17.:0,11.111111(1/).111/118.()(,),,(2)().2,()0.(2)()n n n xxxxxay y x d t d t ttd t x u d x d t tuutf x x f x f x a f x d x f x f x →∞>=++==⨯=+++-∞+∞-=-≠=-=-⎰⎰⎰⎰⎰⎰单调下降有下界故有极限证明当时设在上连续(书上为可积,欠妥)且对一切实数均有求实数使条件证解(22220221(11)(11))()(2)(),()0.0.19.ln (1)arctan ,0 1.11,[0,1],[0,],1111ln (1)arctan ,0 1.20.(1)x x f x f x f x f x d x f u d u f u d u f x d x a x x x d t d t t x ttttx x x =+-=-+-=-=-==+≤≤≤≤∈≤+++++≤≤≤⎰⎰⎰⎰⎰⎰相当关于为奇函数取即可利用定积分的性质,证明不等式在上积分得设证()()[0,];()()2(2)a f x d x a f x a d x f x f a x =+-⎰在上可积,证明利用(1)中的公式求下列积分的值:22/2222sin ;22sin co s ()()(1)()()()()()()2()()()()()(-)1,.()()()()22a a a a a a a xx d x d xx x x xf x f a u I d x d uf x f a x f u f a u f x f a u I d x d uf x f a x f u f a u f x f a x a d x d x d x a I f x f a x f x f a x xx x π-++-==+-+--=++-+-=+===+-+--⎰⎰⎰⎰⎰⎰⎰⎰⎰证解(2)22222/20222 2.2(2)2sin /2.sin sin (/2)24xd x d x x x xd x x x ππππ==⨯=++-==+-⎰⎰⎰tan 2sin tan tan 22sin sin tan 22222sin tan 32222sin 2()21.()(1).()(1)tan sin ,()sec co s tan sec sin co s sec co s tan sec sin co s 3sec x xx x x xx xxxd f x f x xt d td x d xf x xt d t x x x t d t d f x x x x x x x x x t d td xt x x x x x x x x =+=+=-+=-+-+=-+-+==⎰⎰⎰⎰设求解()()22233222331co s tan sec sin co s tansin 31sec (1tan )co s (1sin )tansin .3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22/2/22/220/20/2/2022.co s 3.11co s 3(1co s 6)sin 6|.2412423.|sin co s |.|sin co s ||sin co s ||sin co s ||sin co s ||sin ()2I d I d d I x x d x x x d xx x d x x x d x x x d x t ππππππππππθθππθθθθθπ===+=+==--=-+--++⎰⎰⎰⎰⎰⎰⎰⎰求定积分的值求定积分的值解解I =22=2()()()()/20/2/20/4/2/20/4/4/2/2/40co s()|2|sin co s ||co s sin |(co s sin )(sin co s )(co s sin )2sin co s |(co s sin )|(sin co s )|t d x x x d x t t d xx x d x x x d x t t d xx x x x x x ππππππππππππ⎛⎫-+ ⎪⎝⎭=-++=-+-++=++--+-=⎰⎰⎰⎰⎰⎰221010101010100110()/224.0,.2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I x I xxx x x x u x --<<====+⎛⎫==- ⎪⎝⎭=⎰⎰⎰⎰⎰设求定积分的值解10()/210222102()2arcsin().28x x a aux x x a u a a x x aππ--==⎡⎤=⎢⎥⎣⎦-==⎰⎰4342(2)16468 4.y x x x y x x x =++-=++-与43323242224342442432164164684,680,6840,680,(2)(4)0,2,4.{(164)(684)][(684)(164)]y x x x x x x x x x x y x x x x x x x x x S x x x x x x d xx x x x x x d x⎧=++-⎪+-=+--+=⎨=++-⎪⎩=-+=--===++--++-+++--++-⎰⎰解222212552233532325.:(1)6827.682768,278150,(3)(5)0.3, 5.(27(68))(815)4415.33y x x y x y x x x x x y x x x x x x x S x x x d x x x d xx x x =-+=-⎧=-+-=-+⎨=-⎩-+=--====---+=-+-⎛⎫=-+-=⎪⎝⎭⎰⎰求下列曲线所围图形的面积与解/2/2/4/45/45/4/2/2(4)sin ,cos /2.(sin -cos )(cos sin )|1;(sin cos )(cos sin )| 1.y x y x x S x x dx x x S x x dx x x πππππππππ=====--==-=--=⎰⎰与解/21102/211226.co s ,1/2,,.,)2arcco s 2arcsin 2(1co s 2).242arcsin arcsin y x y x x V V V x d x y y d y y yd y V x d x V y yd y yd yππσπσππππππππ===⎛⎫=-==⎪⎝⎭=-====⎰⎰⎰⎰⎰⎰设区域由曲线及所围成将绕轴旋转一周得一旋转体试用两种不同的积分表示体积并且求的值. 2解V =(1-c o s 24323222444323202(68)(68)24248.44x x x d x x x x d xx x x x x x =-++-+-⎡⎤⎡⎤=-++-+-=⎢⎥⎢⎥⎣⎦⎣⎦⎰⎰2222212321(3)1 3.(3)1,7100,(2)(5)0,2,5.1,2.[(3)(1)]92.322y x y x x x x x x x x y S y y d x yy y --=-=--=--+=--===-=+-+⎛⎫=-++= ⎪⎝⎭⎰与解4π2π54π112212222arcsin ()1arcsin .22244y y y xyπππππππ=-⨯⎤=-=-=⎥⎦⎰22111/21/2200213397200257025027.:(1)arcsin |.4612(2)(918055801)400.28.()[0,7],()5,()6,() 3.(1)();(2)x xxx d x f x f x d x f x d x f x d x f x d x f πππ-===-=-++====⎰⎰⎰⎰⎰⎰求下列定积分的值设在上可积且一直已知求的值求7552500277557755().(3):(5,7),()0.(1)()()()5611.(2)()()()3118.(3),()0,(5,7),()0,()80,.x d x f x f x d x f x d x f x d x f x d x f x d x f x d x f x x f x d x f x d x <=+=+==-=-=-≥∈≥=-<⎰⎰⎰⎰⎰⎰⎰⎰⎰的值证明在内至少存在一点使若不然但是矛盾解证2/23/21/2/2/2/2/232111, 2,129.()sin ,(),()2, 2.(1)()();(2)()();(3)()().(1)()()sin 0.(2)()()()()()xx f x x h x g x x x f x g x d x g x h x d x f t g t d x f x g x d x xd x g x h x d x g x h x d x g x πππππππππ----≤≤⎧===⎨<≤⎩===+⎰⎰⎰⎰⎰⎰⎰设试求下列定积分的值或表达式:解322323221212/22/2/22()12125.6sin co s ,2(3)()()sin 2sin co s 22co s ,2.xxx h x d x d x d x xxxxtd t x t x f t g t d x td t td t x x πππππ=+=--=⎧=--≤≤⎪=⎨⎪+=-<≤⎩⎰⎰⎰⎰⎰⎰⎰()()30()[,](0),()()()()()().b f b af a f x a b ag y f x f x d x b f b a f a g y d x >=--⎰⎰设函数在区间上连续,严格单调递增是的反函数,利用定积分的几何意义证明下列公式并作图解释这一公式.解11()10031.(1)()[0,),()0,0()()()()()()()(*).00(0),()a B a aa x x x a B a B x d x x d xx x x d x x d x a a B B x x ϕϕϕϕϕϕϕϕϕϕϕϕϕ---+∞→∞→+∞≥≥≤++==>=→∞→+∞⎰⎰⎰⎰⎰设函数在上连续且严格单调递增又设当+时且(0)=0.证明:对于任意实数,下列不等式成立:其中是的反函数.由题时不等式显然成立.设由于+时证30,111101100()11()1()1,0,(),[0,],,0,().,*)()().,()()()()()()()()(())(a B aBa a B a Ba a a B a a a B a a a B x d x x d x a a x d x x d xx d x x d x x d xa a x d xa a a B ϕϕϕϕϕϕϕϕϕϕϕϕϕϕϕϕϕϕ------'>''>>===+>+=++=++≥+⎰⎰⎰⎰⎰⎰⎰⎰存在在连续根据连续函数的中间值定理存在若则由(得若则1100()()11()11()).,()()()()()()()()(())(()).11(2)(1),0,,11,M in k o w sk i.1aB a a a Ba B pqa a B a a x d x x d xx d x x d x x d xa a x d xa a a a B a B ab p q p qaba b pqp ϕϕϕϕϕϕϕϕϕϕϕϕϕϕϕ------=<+=+-=-≥--=≥≥+=≤+>⎰⎰⎰⎰⎰⎰若则利用中的不等式,对于任意实数证明下列不等式不妨设证111/(1)1/(1)1/(1)1/0.(),()..1/(1)1/(1)p p pp pp p pqa b ppx x x x abababa b x d x xd x pp pp p pqϕϕ----+-==≤+=+=+=+-+-⎰⎰在中取则(1)232.0,,1,112.xa a y y x a y π>=+===设求的值使由曲线及所围成的区域绕直线旋转所得之旋转体的体积等于b22222202222220002.)2,112,22,2,18,2ln 9,44aa x aa a x x u a d x d x xe d x e d x e d u e a a ππ=====-===⎰⎰⎰⎰⎰20解(y -1) 20033.1sin 21co s 43(1sin 2)(12sin 2).22r S d d ππθθπθθθθ=+-=+=++=⎰⎰作由极坐标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图形,并求它所围区域的面积.解。

第三章练习题(答案)

第三章练习题(答案)

第三章练习题一、单选1、(A)是本—量—利分析最基本的假设,是本—量—利分析的出发点。

A、相关范围假设B、模型线性假设C、产销平衡假设D、品种结构不变假设2、在各种盈亏临界图中,(B)更符合变动成本法的思路。

A、传统式B、贡献毛益式C利量式D、单位式3、在单位盈亏临界图中,产品销售单价线与(A)的交点即为盈亏临界点。

A单位成本线B单位固定成本线C单位变动成本线D利润线4、已知A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企业,A 企业计划年度销售量为1000件,销售单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30元,固定成本总额25000元,则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各因素的敏感程度由高到低排列是(C)A、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B、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C、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量D、单价>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5、在利量式盈亏临界图中,若横轴代表销售额,则利润线的斜率代表(C)A、单位边际贡献B、变动成本率C、边际贡献率D、单位变动成本6、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36元,固定成本总额4000元,产品单位售价56元,要使安全边际率达到50%,该企业的销售量应达到(A)件。

A、400B、222C、143D、5007、下列各式中,其计算结果不等于变动成本率的是(B)A 、1-边际贡献率B、1-达到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C、单位变动成本/单价×100%D、变动成本/销售收入×100%8、下列措施中只能提高安全边际而不能降低盈亏临界点的是(B)A、提高单价B、增加销售量C、降低单位变动成本D、压缩固定成本开支9某单位某产品的单价为4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30元,固定成本为20000元,目标净利润为26800元,所得税税率为33%,则实现目标净利润的销售量为(A)。

A、6000件B、5000件C、4680件D、5500件10、下列因素单独变动时,不会导致盈亏临界点随之变动的是(A)A、销售量B、单位变动成本C、固定成本D、单价11、下列各项指标中,其数值越小,说明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越大的是(D)A、安全边际率B、经营杠杆率C、边际贡献率D、达到盈亏临界点作业率12、某企业只经营一种销量不稳、单位边际贡献大于零、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为1600件的产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实验解答题专项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实验解答题专项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实验解答题专项练习1.小明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为此,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观察其蒸发的快慢。

实验过程中小明需控制、和相同。

答案: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2.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提出问题:观察下图,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a.液体表面的大小:b.液体的高低;c.液体的快慢。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Ⅰ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Ⅱ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

Ⅲ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相同。

Ⅳ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

分析与结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大小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法。

答案:温度表面附近空气流动表面附近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控制变量3.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有关.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理由是.表面积大小A、C 表面积不正确只有在水的质量相同时,先蒸发完的蒸发的才快4.实验设计的严密性、操作的规范性等都很重要,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1)两容器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酒精和水,室温下放置几天后,两者的质量都明显减少,且酒精减少得更多,如图甲所示。

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 填空题1.在高温热源T 1和低温热源T 2之间的卡诺循环, 其热温熵之和()1212Q Q T T +=。

循环过程的热机效率()η=。

2.任一不可逆循环过程的热温熵之和可以表示为()0Q T δ⎛⎫⎪⎝⎭⎰不可逆。

3.在绝热密闭的刚性容器中发生某一化学反应,此过程的()sys 0S ∆;()amb0S ∆。

4.系统经可逆循环后,S ∆( )0, 经不可逆循环后S ∆( )。

(填>,=,<)。

5.某一系统在与环境300K 大热源接触下经历一不可逆循环过程,系统从环境得到10kJ 的功,则系统与环境交换的热()Q =;()sysS∆=;()ambS∆=。

6.下列过程的△U 、△H 、△S 、△G 何者为零? ⑴ 理想气体自由膨胀( );⑵ H 2(g )和Cl 2(g )在绝热的刚性容器中反应生成HCl (g )的过程( ); ⑶ 在0 ℃、101.325 kPa 下水结成冰的相变过程( )。

⑷ 一定量真实气体绝热可逆膨胀过程( )。

⑸ 实际气体节流膨胀过程( )。

7.一定量理想气体与300K 大热源接触做等温膨胀,吸热Q =600kJ,对外所做功为可逆功的40%,则系统的熵变()S ∆=。

8. 1 mol O 2(p 1,V 1,T 1)和1 mol N 2(p 1,V 1,T 1)混合后,总压为2 p 1,总体积为V 1,温度为T 1,此过程的△S ( )0(填>,<或=,O 2和N 2均可看作理想气体)。

9.热力学第三定律用公式表示为:()()*m S =。

10. 根据 d G =-S d T+V d p 可知任一化学反应的 (1)r m ΔTG p ⎛⎫∂= ⎪∂⎝⎭( ); (2)r m ΔP G T ∂⎛⎫= ⎪∂⎝⎭( ); (3)r m ΔPV T ∂⎛⎫= ⎪∂⎝⎭( )。

11.某理想气体在500 K 、100 kPa 时,其m TS p ⎛⎫∂= ⎪∂⎝⎭ ( )(要求填入具体数值和单位)。

数学分析上册练习题及答案第三章函数极限

数学分析上册练习题及答案第三章函数极限

第三章函数极限1. 函数极限概念1. 按定义证明下列极限:(1)65lim 6x x x→+∞+=;(2)22lim(610)2x x x →-+=;(3)225lim 11x x x →∞-=-;(4)2lim 0x -→=; (5)00lim cos cos x x x x →=.证明(1)任意给定0ε>,取5M ε=,则当x M >时有65556x x x Mε+-=<=.按函数极限定义有65lim6x x x→+∞+=.(2)当2x ≠时有,2(610)2(2)(4)24x x x x x x -+-=--=--.若限制021x <-<,则43x -<.于是,对任给的0ε>,只要取min{1,}3εδ=,则当02x δ<-<时,有2(610)2x x ε-+-<.故有定义得22lim(610)2x x x →-+=.(3)由于22254111x x x --=--.若限制1x >,则2211x x -=-,对任给的0ε>,取max M ⎧⎪=⎨⎪⎩,则当x M >时有22225441111x x M x ε--=<=---,所以225lim 11x x x →∞-=-.(4)0==若此时限制021x <-<,==<=0ε>,取2min{1,}4εδ=,当02x δ<-<022εε<≤⋅=,故由定义得2lim 0x -→=.(5)因为sin ,x x x R ≤∈,则0000000cos cos 2sinsin 2sin sin 222222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对任给的0ε>,只要取δε=,当00x x δ<-<时,就有00cos cos x x x x δε-≤-<=,所以按定义有00lim cos cos x x x x →=.2. 叙述0lim ()x x f x A →≠。

线性代数习题三答案

线性代数习题三答案

第三章 线性方程组一、温习巩固1. 求解齐次线性方程组⎪⎩⎪⎨⎧=-++=--+=-++051050363024321432143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解: 化系数矩阵为行最简式⎪⎪⎪⎭⎫⎝⎛−−→−⎪⎪⎪⎭⎫ ⎝⎛----=000001001-0215110531631121行变换A因此原方程同解于⎩⎨⎧=+-=023421x x x x 令2412,k x k x ==,可求得原方程的解为⎪⎪⎪⎪⎪⎭⎫ ⎝⎛+⎪⎪⎪⎪⎪⎭⎫ ⎝⎛-=1001001221k k x ,其中21,k k 为任意常数。

2. 求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8311102322421321321x x x x x x x x解:把增广矩阵),(b A 化为阶梯形⎪⎪⎪⎭⎫⎝⎛−−→−⎪⎪⎪⎭⎫ ⎝⎛---−−→−⎪⎪⎪⎭⎫ ⎝⎛--=-6-000341110-08-3-318031110213833180311102132124),(21行变换r r b A因此3),(2)(=<=b A R A R ,所以原方程组无解。

3. 设)1,2,1,3(),1,1,2,3(--=--=βα。

求向量γ,使βγα=+32。

解:⎪⎭⎫ ⎝⎛--=-=31,0,35,3)2(31αβγ 4. 求向量组,)0,2,1,1(,)14,7,0,3(,)2,1,3,0(,)4,2,1,1(4321T T T T -===-=ααααT )6,5,1,2(5=α的秩和一个极大线性无关组。

解:将51,αα 作为列向量构成矩阵,做初等行变换⎪⎪⎪⎪⎪⎭⎫⎝⎛--→⎪⎪⎪⎪⎪⎭⎫⎝⎛--→⎪⎪⎪⎪⎪⎭⎫⎝⎛--=44000000010110213012422101103033021301601424527121103121301A 所以向量组的秩为3,421,,ααα是一个极大线性无关组。

二、练习提高 ⒈ 判断题⑴ 初等变换总是把方程组变成同解方程组,这也是消元法的理论基础。

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三章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安徽安庆期末)下列表述中,能确定准确位置的是( )A.教室第三排B.湖心南路C.南偏东40°D.东经112°,北纬5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 )A .x 轴正半轴上B .x 轴负半轴上C .y 轴正半轴上D .y 轴负半轴上3.若点A (m ,n )在第二象限,则点B (-m ,|n |)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4.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A (-1,2)与点B (-1,-2)关于( )A .y 轴对称B .x 轴对称C .原点对称D .直线y =x 对称5.已知点A (1,0),B (0,2),点P 在x 轴上,且△PAB 的面积为5,则点P 的坐标为( )A .(-4,0)B .(6,0)C .(-4,0)或(6,0)D .无法确定6.在以下四点中,哪一点与点(-3,4)所连的线段与x 轴和y 轴都不相交( )A .(-5,1)B .(3,-3)C .(2,2)D .(-2,-1)7.如图是小李设计的49方格扫雷游戏,“★”代表地雷(图中显示的地雷在游戏中都是隐藏的),点A 可用(2,3)表示,如果小惠不想因点到地雷而结束游戏的话,下列选项中,她应该点( )A .(7,2)B .(2,6)C .(7,6)D .(4,5)8.从车站向东走400m ,再向北走500m 到小红家;从车站向北走500m ,再向西走200m 到小强家,若以车站为原点,以正东、正北方向为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小红家、小强家的坐标分别为( )A .(400,500),(500,200)B .(400,500),(200,500)C .(400,500),(-200,500)D .(500,400),(500,-200)9.如图,直线BC 经过原点O ,点A 在x 轴上,AD ⊥BC 于D ,若B (m ,2),C (n ,-3),A (2,0),则AD ·BC 的值为( )A .不能确定B .5C .10D .7(第9题) (第10题)10.(河南)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半径均为1个单位长度的半圆O 1,O 2,O 3…组成一条平滑的曲线,点P 从原点O 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π2个单位长度,则第2017秒时点P 的坐标是( )A .(2016,0)B .(2017,1)C .(2017,-1)D .(2018,0)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11.已知点A 在x 轴上,且OA =3,则点A 的坐标为__________.12.已知小岛A 在灯塔B 的北偏东30°的方向上,则灯塔B 在小岛A 的_____的方向上.13.对任意实数,点P (x ,x -2)一定不在第____象限.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青蛙从点A (-1,0)处向右跳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跳2个单位长度到点A ′处,则点A ′的坐标为_______.15.如图,在△ABC 中,点A 的坐标为(0,1),点B 的坐标为(0,4),点C 的坐标为(4,3),如果要使△ABD 与△ABC 全等,那么点D 的坐标是________.(第15题)(第16题)(第17题)(第18题)16.将正整数按如图的规律排列下去,若用有序数对(m,n)表示m排从左到右第n个数.如(4,3)表示9,则(15,4)表示________.17.如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4),(6,0),点P是x轴上一点,且△ABP的面积为6,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_.18.(长沙期中)如图,△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内,顶点A的坐标是(-2,3),先把△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A1B1C1,再作△A1B1C1关于x轴对称图形△A2B2C2.顶点A2坐标是.三、解答题(19~21题每题8分,22~24题每题10分,25题12分,共66分)19.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组点,并将各组内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1)(2,6),(4,6),(4,8),(2,8);(2)(3,0),(3,3),(3,6);(3)(3,5),(1,6);(4)(3,5),(5,6);(5)(3,3),(2,0);(6)(3,3),(4,0).20.小林放学后,先向东走了300 m再向北走200 m,到书店A买了一本书,然后向西走了500 m再向南走了100 m,到快餐店B买了零食,又向南走了400 m,再向东走了800 m到了家C.请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在坐标系中画出点A,B,C的位置.21.(1)在坐标平面内画出点P(2,3);(2)分别作出点P关于x轴、y轴的对称点P1,P2,并写出P1,P2的坐标.22.长阳公园有四棵古树A,B,C,D,示意图如图所示.(1)请写出A,B,C,D四点的坐标;(2)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树,公园决定将如图所示的四边形EFGH用围栏圈起来划为保护区,请你计算保护区的面积(单位:m).23.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A(0,2)的直线a垂直于y轴,M(9,2)为直线a上一点.若点P从点M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直线a向左移动;点Q从原点同时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x轴向右移动,多久后线段PQ平行于y轴?24.如图,已知点P(2m-1,6m-5)在第一象限的角平分线OC上,AP⊥BP,点A在x轴上,点B在y轴上.(1)求点P的坐标.(2)当∠APB绕点P旋转时,OA+OB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求出其变化范围;若不变,求出这个定值.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我们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作整点.已知点A(0,4),点B 是x轴正半轴上的整点,记△AOB内部(不包括边界)的整点个数为m.(1)当m=3时,求点B的坐标的所有可能值;(2)当点B的横坐标为4n(n为正整数)时,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m.参考答案第三章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安徽安庆期末)下列表述中,能确定准确位置的是(D)A.教室第三排B.湖心南路C.南偏东40°D.东经112°,北纬5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0)在(B)A.x轴正半轴上B.x轴负半轴上C.y轴正半轴上D.y轴负半轴上3.若点A(m,n)在第二象限,则点B(-m,|n|)在(A)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4.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A(-1,2)与点B(-1,-2)关于(B)A.y轴对称B.x轴对称C.原点对称D.直线y=x对称5.已知点A(1,0),B(0,2),点P在x轴上,且△PAB的面积为5,则点P的坐标为(C)A.(-4,0)B.(6,0)C.(-4,0)或(6,0)D.无法确定6.在以下四点中,哪一点与点(-3,4)所连的线段与x轴和y轴都不相交(A)A.(-5,1)B.(3,-3)C.(2,2)D.(-2,-1)7.如图是小李设计的49方格扫雷游戏,“★”代表地雷(图中显示的地雷在游戏中都是隐藏的),点A可用(2,3)表示,如果小惠不想因点到地雷而结束游戏的话,下列选项中,她应该点(D)A.(7,2)B.(2,6)C.(7,6)D.(4,5)8.从车站向东走400m,再向北走500m到小红家;从车站向北走500m,再向西走200m到小强家,若以车站为原点,以正东、正北方向为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小红家、小强家的坐标分别为(C)A.(400,500),(500,200) B.(400,500),(200,500)C.(400,500),(-200,500) D.(500,400),(500,-200)9.如图,直线BC经过原点O,点A在x轴上,AD⊥BC于D,若B(m,2),C(n,-3),A(2,0),则AD·BC的值为(C)A.不能确定 B.5 C.10 D.7(第9题)(第10题)【解析】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S △ABC =12AD ·BC ,而S △ABC =S △ABO +S △ACO =12×2×2+12×2×3=5,因此得到12AD ·BC =5,∴AD ·BC =10. 10.(河南)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半径均为1个单位长度的半圆O 1,O 2,O 3…组成一条平滑的曲线,点P 从原点O 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π2个单位长度,则第2017秒时点P 的坐标是( B )A .(2016,0)B .(2017,1)C .(2017,-1)D .(2018,0)【解析】当点P 从原点O 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运动时间为1秒时,点P 的坐标为(1,1),运动时间为2秒时,点P 的坐标为(2,0),运动时间为3秒时,点P 的坐标为(3,-1),运动时间为4秒时,点P 的坐标为(4,0).根据图象可得第n 秒时,点P 的横坐标为n ,纵坐标每4秒一个循环.∵2017÷4=504……1,∴第2017秒时,点P 的坐标是(2017,1).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11.已知点A 在x 轴上,且OA =3,则点A 的坐标为____(3,0)或(-3,0)______.12.已知小岛A 在灯塔B 的北偏东30°的方向上,则灯塔B 在小岛A 的__南偏西30°___的方向上.13.对任意实数,点P (x ,x -2)一定不在第__二__象限.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青蛙从点A (-1,0)处向右跳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跳2个单位长度到点A ′处,则点A ′的坐标为____(1,2)___.15.如图,在△ABC 中,点A 的坐标为(0,1),点B 的坐标为(0,4),点C 的坐标为(4,3),如果要使△ABD 与△ABC 全等,那么点D 的坐标是____(4,2)或(-4,2)或(-4,3)____.(第15题)(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16.将正整数按如图的规律排列下去,若用有序数对(m ,n )表示m 排从左到右第n 个数.如(4,3)表示9,则(15,4)表示____109____.17.如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4),(6,0),点P 是x 轴上一点,且△ABP 的面积为6,则点P 的坐标为____(3,0)或(9,0)____.【解析】设点P 的坐标为(x ,0),根据题意得12×4×|6-x |=6,解得x =3或9,所以点P 的坐标为(3,0)或(9,0).18.(长沙期中)如图,△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内,顶点A 的坐标是(-2,3),先把△ABC 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A 1B 1C 1,再作△A1B1C1关于x 轴对称图形△A 2B 2C 2.顶点A 2坐标是2,-3.【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网格结构作出对应点的位置,然后写出坐标.分别将点A 、B 、C 向右平移4个单位,作出△A 1B 1C 1,然后作出△A 1B 1C 1关于x 轴对称图形△A 2B 2C 2,如图所示,A 2坐标为(2,-3).三、解答题(19~21题每题8分,22~24题每题10分,25题12分,共66分)19.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组点,并将各组内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1)(2,6),(4,6),(4,8),(2,8);(2)(3,0),(3,3),(3,6);(3)(3,5),(1,6);(4)(3,5),(5,6);(5)(3,3),(2,0);(6)(3,3),(4,0).解:画出的图形如图所示.20.小林放学后,先向东走了300 m再向北走200 m,到书店A买了一本书,然后向西走了500 m再向南走了100 m,到快餐店B买了零食,又向南走了400 m,再向东走了800 m到了家C.请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在坐标系中画出点A,B,C的位置.解:(答案不唯一)以学校门口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的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各点的位置如图:21.(1)在坐标平面内画出点P(2,3);(2)分别作出点P关于x轴、y轴的对称点P1,P2,并写出P1,P2的坐标.解:(1)点P(2,3)如图所示;(4分)(2)点P1,P2如图所示,(6分)P1(2,-3),P2(-2,3).(8分)22.长阳公园有四棵古树A,B,C,D,示意图如图所示.(1)请写出A,B,C,D四点的坐标;(2)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树,公园决定将如图所示的四边形EFGH用围栏圈起来划为保护区,请你计算保护区的面积(单位:m).解:(1)A(10,10),B(20,30),C(40,40),D(50,20).(2)四边形EFGH各顶点坐标分别为E(0,10),F(0,30),G(50,50),H(60,0),另外M(0,50),N(60,50),则保护区的面积S=S长方形MNHO -S△GMF-S△GNH-S△EHO=60×50-12×20×50-12×10×50-12×10×60=3 000-500-250-300=1 950(m2).23.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A(0,2)的直线a垂直于y轴,M (9,2)为直线a上一点.若点P从点M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直线a向左移动;点Q从原点同时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x轴向右移动,多久后线段PQ平行于y轴?解:设经过t s后PQ∥y轴,则AP=9-2t,OQ=t.∵PQ∥y轴,∴点P与点Q的横坐标相等,即AP=OQ,∴9-2t=t,解得t=3.故3s后线段PQ平行于y轴.24.如图,已知点P(2m-1,6m-5)在第一象限的角平分线OC上,AP⊥BP,点A在x轴上,点B 在y轴上.(1)求点P的坐标.(2)当∠APB绕点P旋转时,OA+OB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求出其变化范围;若不变,求出这个定值.解:(1)由题意,得2m-1=6m-5.解得m=1.所以点P的坐标为(1,1).(2)当PA不垂直于x轴时,作PD⊥x轴于点D,PE⊥y轴于点E,则△PAD≌△PBE,所以AD=BE.所以AD=BE.所以OA+OB=OD+AD+OB=OD+BE+OB=OD+OE=2,为定值.当PA⊥x轴时,显然PB⊥y轴,此时OA+OB=2,为定值.故OA+OB的值不发生变化,其值为2.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我们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作整点.已知点A(0,4),点B 是x轴正半轴上的整点,记△AOB内部(不包括边界)的整点个数为m.(1)当m=3时,求点B的坐标的所有可能值;(2)当点B的横坐标为4n(n为正整数)时,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m.解:(1)如图①,当点B的横坐标分别为3或4时,m=3,即当m=3时,点B的坐标的所有可能值是(3,0),(4,0);(2)如图②,当点B的横坐标为4n=4时,n=1,此时m=0+1+2=3;当点B的横坐标为4n=8时,n=2,m=1+3+5=9;当点B的横坐标为4n=12时,n=3,m=2+5+8=15;…,当点B的横坐标为4n时,m=(n-1)+(2n-1)+(3n-1)=6n-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1.如图,ABCD,则AB=_____,______=AD,∠A=________,________=∠D,若此时∠B+∠D=128°,则∠B=_______度,∠C=_______度.2.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80 cm,且相邻两边之比为1∶3,则长边=______cm,短边=______cm.3.如下左图,ABCD,∠C的平分线交AB于点E,交D A延长线于点F,且AE=3 cm,E B=5 cm,则ABCD的周长为__________.4.如上中图,ABCD,AB>BC,AC⊥AD,且AB∶BC=2∶1,则DC∶AD=__________,∠DCA=__________度,∠D=∠B=__________度,∠DAB=∠BCD=__________度.5.如上右图,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__________对.二、选择题1. ABCD中,∠A∶∠D=3∶6,则∠C的度数是°.120 C°°2.在ABCD中,∠A∶∠B∶∠C∶∠D的可能情况是∶7∶2∶7 ∶2∶7∶7∶7∶7∶2 ∶3∶4∶53.如下左图,从等腰△ABC底边上任意一点D,作DE∥AC交AB于E,DF∥AB交AC于F ,则AEDF的周长A.等于三角形周长B.是三角形周长的一半C.等于三角形腰长D.是腰长的2倍4.如上右图,ABCD中,BC∶AB=1∶2,M为AB 的中点,连结MD、M C,则∠DMC等于°°°°5.以不共线的三点为顶点,可以作平行四边形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6.平行四边形具有,但一般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A.不稳定性B.内角和等于360°C.对角线互相平分面D.外角和等于360°7.如下左图,在ABCD中,DB=DC,∠C=70°,AE⊥BD于E,则∠D A E等于°.25°C°°三、解答题1.已知:如上右图ABCD的周长是20 cm,△ADC的周长是16 cm.求:对角线AC的长.2.求证: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3.如下图, ABCD中,BD 是ABCD的对角线,AE⊥BD于E,CF⊥BD于F.(1)在图中补全图形;(2)求证:AE=CF.一、判断题1.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有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邻边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7.如果一条对角线将四边形分成两个全等三角形,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8.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9.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填空题1.如果一个四边形的每对相邻内角都互补,那么这个四边形是__________.2.延长△ABC的中线AD到E,使AE=2AD,则四边形ABEC是__________.3.如果一个四边形以其对角线交点为中心,在平面内旋转180°,与原四边形重合,则这个四边形是__________。

4.ABCD的周长是48厘米,AB=6厘米,则BC=__________厘米.三、选择题1.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 )A.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B.一组邻边相等,一组对边相等C.一条对角线平分另一条对角线,且一组对边平行D.一条对角线平分另一条对角线,且一组对边相等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将它分成四个三角形,则这四个三角形的面积( )A.都不相等B.不都相等C.都相等D.以上结论都不对3.下列条件能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是( )A.相邻的两边分别是5 cm和7 cm,一条对角线长是13 cmB.两组对边分别是3 cm和4 cmC.一条边长是7 cm,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3 cm 和4 cmD.一组对角都是135° ,另一组对角都是40°4.下列给出的条件中,能判断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CD,AD=BC =AD,CB=CD=CD,AD=BC D.∠B=∠C,∠A=∠D四、解答题1.证明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在ABCD对角线AC上分别取E、F,使A E=CF,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一、填空题1.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__________,且等于__________的一半.2.连结任意四边形的四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__________.3.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5,6,则连结各边中点所得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4.三角形三条中位线将其分成__________个全等三角形.二、选择题1.顺次连结梯形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图形是A.平行四边形B.菱形C.梯形D.正方形2.顺次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中点所得图形是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3.等腰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若连接该等腰梯形各边中点,则所得图形是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三、解答1.如图,CD是△ABC的高,E、F、G分别是BC、AB、AC上的中点.求证:FG=DE2.四边形各边中点及对角线中点共六个点中,任取四个点连成四边形中,最多可以有几个平行四边形,证明你的结论.一、判断题1.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2.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3.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4.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5.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二、填空题1.如下左图,矩形的两条对角线夹角是60°,一条对角线与较短边的和是15,则该矩形对角线的长是__________.2.如上右图.已知矩形的长为20,宽为12,顺次连结矩形四边中点所形成四边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3.矩形除具有平行四边形性质外,还具有性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AOB=120°,则∠OBA=__________.5.矩形的对角线相交成60°角,对角线长为10厘米,则矩形的宽为__________.6.在四边形ABCD中,∠A=∠B=∠C=∠D,则四边形ABCD是__________形.7.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可以先判定它是__________,再判定这个四边形有一个__________或再判定这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__________.8. 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一点O,若△AOB是等边三角形,AB=2 cm,则ABCD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三、选择题1.如下左图,过矩形ABCD的顶点A作对角线BD的平行线交CD的延长线于E,则△AEC是()A.等边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不等边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2.如上右图,在矩形ABCD中,O是BC的中点,∠AOD=90°,若矩形ABCD的周长为30 cm,则AB的长为()A.5 cmB.10 cmC.15 cmD.7.5 cm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B.三个角是直角的多边形是矩形C.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D.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4.在矩形ABCD中,AB=2AD,E是CD上一点,且AE=AB,则∠CBE等于()° B.22.5°C.15° D.以上答案都不对四、解答题1、如左下图,在矩形ABCD中,AC、BD相交于O,AE平分∠BAD,交BC于E,若∠CAE=15°,求∠BOE的度数.2、如右上图ABCD,四内角平分线相交于E、F、G、H.求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一、判断题1.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4.只有菱形才可能对角线互相垂直( )5.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二、填空题1.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__________.2.菱形的一个角是150°,如果边长为a,那么它的高为__________.3.如果菱形的周长等于它的一组对边距离的8倍,那么它的四个角分别是__________度.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8 cm和10 cm,则菱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5.菱形除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外,还具有一些特殊性质,四条边__________,对角线__________.6.菱形的一个内角是120°,边长为4厘米,则此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__________.7.要判断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可以首先判断它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再判定这个四边形的一组__________或两条对角线__________. 8.将矩形四边形中点顺次连结,形成的四边形是__________.三、选择题1.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 )A.菱形B.矩形C.正方形D.梯形2.菱形的面积等于( )A.对角线乘积B.一边的平方C.对角线乘积的一半D.边长平方的一半3.下列条件中,可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是( )A.两条对角线相等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C.两条对角线相等且垂直D.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4.在ABCD中,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CD =BDC.当AC⊥BD时,它是菱形D.当∠ABC=90°,它是矩形四、解答题1.如左下图,在菱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的中点,连结AE、AF.求证:AE=AF2.在矩形ABCD中,O是对角线AC的中点,EF是线段AC的中垂线,交AD、BC于E、F.求证:四边形AECF是菱形一、判断题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3.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4.四边都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5.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6.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图形是正方形二、填空题1.正方形的性质:①正方形的四个角__________,四条边__________,②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2.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10 cm,则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____.3.正方形的判定方法:①____________的菱形是正方形.②____________的矩形是正方形.4.正方形以对角线的交点为中心,在平面上旋转最少__________度可以与原图形重合.三、选择题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四角相等且两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B.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C.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D.对角线和一边的夹角是45°的菱形是正方形2.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是菱形AEFC的一边,则∠FAB等于°°°四、解答题1.如左下图,ABCD和AEFG都是正方形.求证:BE=DG2.(1)顺次连结平行四边形四边中点所组成的图形是什么四边形(2)顺次连结矩形、菱形、正方形各边中点,分别组成什么四边形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一个等腰梯形的两底之差为12,高为6,则等腰梯形的两底的一个锐角为 ( ) A ︒30 B ︒45 C ︒60 D ︒752.在Rt ⊿ABC 中,∠ACB =︒90,∠A =︒30,AC =cm 3,则AB 边上的中线为 ( ) A cm 1 B cm 2 C cm 5.1 D cm 3 3.等边三角形一边上高线长为cm 32,那么这个等边三角形的中位线长为 ( )A cm 3B cm 5.2C cm 2D cm 44.下列判定正确的是 ( ) A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B 两角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C 四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D 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5.顺次连结等腰梯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 ( )A 矩形B 菱形C 正方形 D 平行四边形 6.直角梯形的两个直角顶点到对腰中点的距离 ( ) A 相等 B 不相等 C 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D 互相垂直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7.已知菱形的周长为cm 40,一条对角线长为cm 16,则这个菱形的面积为 ;8.如图:EF 过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交点O ,交AD 于E ,交BC 于F ,已知AB =4,BC =5,OE =5.1,那么四边形EFCD 的周长为 ; 9.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12,AB 边上的高为3,BC 边上的高为6,则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 ; 10.⊿ABC 中,AB = AC =13,∠BAC 的平分线AD 交BC 于D ,则D 点到AB 的距离为 ; 11.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 BC ,AB =30,矩形DEFG 的一边在AB 上,顶点G 、F 分别在AC 、BC 上,D 、E 在AB 上,若DG :GF =1:4,则矩形DEFG 的面积为 ; 12.在⊿ABC 和⊿ADC 中:下列论断:①AB = AD ;②∠BAC =∠DAC ;③BC = DC ,把其中两个论断作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真命题是: ;13.如图,在⊿ABC 中,∠C =︒90,∠B =︒15,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D ,交BC 于D ,DB =10,那么AC = ; 14.在⊿ABC 中,∠C =︒90,周长为cm )325(+,斜边上的中线CD =cm 2,则Rt ⊿ABC 的面积为 ; 三.(6分) 15.作图题:已知三个村庄的位置如图,三村联合打一口井,向三个村庄供水,使水井到三个村庄的距离相等,水井的位置设在何处请用尺规画出水井位置,不写作法,保留痕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