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工业大学农业知识综合四考研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17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自命题大纲.doc
2017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自命题大纲目录2017年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复试大纲1交通运输工程(085222) 1《船舶管理》 1《结构力学》 1《土力学》 2《工程流体力学》 3《运筹学》 4《C语言程序设计》 62017年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加试大纲6交通运输工程(085222) 6《海上交通工程》 6《工程项目管理》72017年农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复试大纲8养殖(095105) 8《普通动物学》8《养殖水域生态学》9渔业(095108) 10《渔业技术学》10《普通生态学》11农业机械化(095109)12《机械制造技术基础》12《控制工程基础》12农村与区域发展(095110)13《管理学理论应用》13《政治学原理》14《中国传统文化》15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095111)15《管理学理论应用》15农业信息化(095112)16《微机原理》16《数据结构》19食品加工与安全(095113)20《水产食品加工学》20《食品技术原理》21设施农业(095114)22《普通生态学》222017年农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加试大纲23养殖(095105)23《鱼类学》23《甲壳动物学》24渔业(095108)24《水生生物学》24《计算机基础》25农业机械化(095109)26《工程图学》26《互换性与技术测量》26《单片机原理及应用》27《信号与系统》28农村与区域发展(095110)28《微观经济学》28《行政管理学》29《文史知识基础》31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095110)31《产业经济学》31《行政管理学》32《教育学》34农业信息化(095112)35《计算机科学导论》35《C++程序设计》 37食品加工与安全(095113)38《食品分析与检验》38《食品微生物学》39设施农业(095114)41《海洋生物学》41《计算机基础》412017年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复试大纲交通运输工程(085222)《船舶管理》一、考查目标《船舶管理》涉及船舶驾驶人员应知应会的岗位职责和必须遵守的安全生产规章、规则以及国际国内相关法律等知识,对保证人员、船舶和海洋环境的安全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doc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2018年)《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共包括农村社会学、农业政策学和管理学三部分,各部分考试大纲分述如下:一、农村社会学(部分)(一)大纲综述《农村社会学》是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础课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钟涨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农村社会学》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1、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农民的社会化3、农村社会资本4、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5、农村社会分层的标准及阶层结构变迁6、失地农民问题7、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历史演进(三)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应全面掌握农村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说明生活中的社会现象。
(四)试卷结构农村社会学考试内容占农业知识综合试卷内容的1/3,按照试卷总分150分计,农村社会学按50分设计试题结构。
1、名词解释(10分)2、简答题(15分)3、论述题(25分)(五)考试方式及时间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三部分的考试时间合计为3小时,总分为150分(其中,本部分占50分)。
(六)主要参考书《农村社会学》,钟涨宝,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二、农业政策学(部分)(一)大纲综述《农业政策学》是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础课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便于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了解考试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钟甫宁的《农业政策学》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1、导论政策与政策科学;农业政策的本质与内涵;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
2、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与方法农业政策与经济理论;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
3、农业政策的制定农业政策问题内涵和特征;农业政策目标的含义、特点和确定原则;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思路与要求;农业政策手段的选择原则和主要的农业政策手段;农业政策方案的优化与选择。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题型:客观性试题占 10%,为单选题;主观性试题占90% ,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考试时间 : 3 小时考试方式 : 笔试考试范围 :农业经济管理:50 分第一章绪论1.考试知识点:农业的起源与演进、农业的地位与作用、农业经济管理的对象与内容。
2.考核要求:了解农业概念与内涵、农业管理思想、掌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经济管理的两重性。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第二章农产品市场1.考试知识点:农产品供给,农产品需求,农产品供求平衡,市场的含义与职能,市场体系的构成及农产品市场特点,农产品市场的类型及各自功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与作用。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2.考核要求:了解农产品供给与农产品需求概念,掌握影响农产品需求与供给的不同因素,增加农产品供给、引导农产品需求的理论;了解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和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和类型,掌握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和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掌握恩格尔系数的概念、作用与局限性,深入理解均衡变动蛛网理论及收敛型蛛网、发散型蛛网和封闭型蛛网三种循环变动模式。
了解农产品市场等相关概念、作用与发展趋势,农产品零售市场的作用机理,掌握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与作用,完善的对策建议。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
第三章农产品物流管理1.考试知识点:农产品物流、农产品物流系统、运输与配送管理2.考核要求:了解物流与农产品概念与特点,物流系统构成要素,掌握农产品物流供需的特点、运输与配送。
第四章农业的宏观调控1.考核知识点:农业宏观调控地位与作用,农业宏观调控的对象、任务与原则,农业宏观调控手段体系。
2.考核要求:掌握农业宏观调控内涵、理论依据、地位与作用,了解实施农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掌握农业宏观调控的对象、特征、任务与原则,掌握农业宏观调控的职责、实施条件、手段体系及功能。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
河南科技大学2020年342+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
河南科技大学2020年硕士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里加备注。
河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342 考试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四一、考试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农业知识综合四》是农业硕士专业的基础性、综合性科目,侧重于农村发展与管理综合知识考查。
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发展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农村政策学、农业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河南科技大学根据招生领域范围的需求从以上课程中选择发展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农业经济学三门科目作为知识综合考查内容,命制试卷,总分150分,各科目内容分别占50分。
二、考试形式本科目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题型为简答题和论述题,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三、考试内容《发展经济学》考试内容如下:(一)导论1. 发展中国家的现状与特征、机遇与挑战;2.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3. 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二)经济发展水平衡量1.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2. 人类发展指数。
(三)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1. 资本形成的含义;2. 资本形成的来源;3. 资本形成的方式。
(四)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1. 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2. 知识与发展;3. 教育与发展。
(五)科学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1. 熊彼特“创新理论”;2. 创新分类;3. 国家创新体系;4. 创新型国家与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六)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1. 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 合理资源利用与市场机制的局限;3. 环境与经济发展。
(七)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1. 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 比较优势与贸易条件;3. 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
(八)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1.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 传统农业转型与绿色革命。
(九)工业化、信息化与城市化进程1. 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工业化道路;2. 信息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工业化道路的转型;3.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4. 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与城市化进程。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 .doc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2018年)《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共包括农村社会学、农业政策学和管理学三部分,各部分考试大纲分述如下:一、农村社会学(部分)(一)大纲综述《农村社会学》是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础课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钟涨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农村社会学》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1、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农民的社会化3、农村社会资本4、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5、农村社会分层的标准及阶层结构变迁6、失地农民问题7、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历史演进(三)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应全面掌握农村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说明生活中的社会现象。
(四)试卷结构农村社会学考试内容占农业知识综合试卷内容的1/3,按照试卷总分150分计,农村社会学按50分设计试题结构。
1、名词解释(10分)2、简答题(15分)3、论述题(25分)(五)考试方式及时间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三部分的考试时间合计为3小时,总分为150分(其中,本部分占50分)。
(六)主要参考书《农村社会学》,钟涨宝,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二、农业政策学(部分)(一)大纲综述《农业政策学》是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础课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便于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了解考试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钟甫宁的《农业政策学》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1、导论政策与政策科学;农业政策的本质与内涵;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
2、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与方法农业政策与经济理论;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
3、农业政策的制定农业政策问题内涵和特征;农业政策目标的含义、特点和确定原则;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思路与要求;农业政策手段的选择原则和主要的农业政策手段;农业政策方案的优化与选择。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研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研大纲一、《农村社会学》考研大纲一、总体要求掌握关于农村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能够应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认识农村社会现象,对现实发展中遇到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二、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农村社会学的产生第二章中国的农村社会学1、中国农村社会学的建立和发展2、乡村建设运动第三章农民1、农民的涵义和特征2、农民的社会化第四章农村的婚姻与家庭1、农村的婚姻观2、农村家庭结构、功能和家庭关系3、农村家庭网络第五章农村社会组织1、我国农村社会组织的演变2、我国农村社会组织的主要类型和功能3、农村社会组织存在的问题与建设第六章农村社会分层与流动1、农村社会分层的标准2、农村社会分层的现状和特征3、农村社会流动第七章农村社区1、农村社会及其特点2、农村社区的类型和结构3、农村社会发展第八章农村社会问题及社会控制1、农村社会问题2、农村社会控制第九章农村社会保障1、农村社会保障的涵义及其主要内容2、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演变3、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和发展第十章农村社会变迁1、农村社会变迁及其特点2、影响农村社会变迁的因素3、中国农村改革与社会转型第十一章农村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观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2、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3、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第十二章中国农村城市化与现代化1、农村城市化的理论2、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实践3、中国农村社会现代化目标和内容4、中国农村社会现代化的战略及实践三、参考书李守经主编. 《农村社会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二、《发展经济学》考研大纲一、主要参考教材《发展经济学》,中国科技出版社,2004,赵邦宏、宗义湘、张润清主编二、总体要求掌握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要求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掌握发展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有较系统的了解和把握。
三、章节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演变1、发展经济学的产生2、发展经济学的演变第二节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发展中国家”的由来及称谓3、发展中国家分类4、发展中国家特征第三节发展经济学的性质、研究内容1、发展经济学的性质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第四节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意义和方法1、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意义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第一节经济发展的结构主义思路1、代表人物及产生背景2、结构主义思路的主要观点3、结构主义思路的政策建议第二节经济发展的新古典主义思路1、代表人物及产生背景2、新古典主义思路的观点3、新古典主义思路的政策建议第三节经济发展的激进主义思路1、代表人物及产生背景2、激进主义思路的主要观点3、激进主义思路的政策建议第四节经济发展的新制度主义思路1、代表人物及产生背景2、新制度主义思路的主要观点第五节简析四种基本思路1、各种思路的特点2、各种思路的优缺点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第一节古典经济增长理论1、亚当·斯密(Adam Smith)2、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3、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 Malthus)4、约翰·穆勒(John Atuart · Mill)5、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 · List)6、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第二节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1、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思想2、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假设前提3、哈罗德——多马模型的表达及数学推导4、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应用5、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的评价第三节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1、索洛模型的基本思想2、索洛模型的前提假设3、索洛模型的数学推导4、对索洛模型的评价第四节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模型1、新剑桥学派经济增长模型的前提假设2、新剑桥学派经济增长模型的理论含义及数学推导第五节新增长理论与知识经济1、新增长理论的思想渊源2、新增长理论产生的现实背景3、新增长理论概述4、新增长理论的评价5、新增长理论与知识经济的出现第四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第一节经济增长1、经济增长的含义2、经济增长度量3、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第二节经济发展1、经济发展含义2、经济发展度量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三节经济不平等及其度量1、平等与不平等2、收入不平等度量第五章制度与经济发展第一节制度与新制度经济学1、制度的内涵2、新制度经济学第二节经济增长的源泉:制度的重要性1、经济增长的分析2、制度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第三节制度变迁理论1、制度变迁的一些基本概念2、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模型3、制度变迁的过程4、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第四节几种主要制度、产权、市场、国家1、产权(Property rights)2、市场(Market)3、国家(country)第五节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制度问题第六章市场、政府与经济发展第一节市场经济与市场失灵1、市场与市场经济2、市场失灵3、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缺陷第二节政府的职能1、资源配置2、风险投资3、稳定经济职能4、调节分配的职能5、其他职能第三节政府干预的形式1、计划2、财政政策3、货币政策4、产业政策第四节平衡增长和不平衡增长1、平衡增长理论2、不平衡增长理论3、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的关系第五节区域经济的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1、“发展极”理论2、“回浪效应”与“扩散效应”理论3、倒“U”型理论第七章人口、环境与经济发展第一节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1、人口过渡理论与经济发展2、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与经济发展3、家庭生育理论4、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政策第二节二元经济与劳动力转移1、二元经济结构理论2、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发展第三节环境的经济学分析1、经济发展与环境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3、环境质量与社会福利4、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第四节可持续发展理论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体系3、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4、可持续发展的测度第八章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资本形成的作用第二节资本形成的理论1、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2、“大推进”理论3、“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4、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第三节资本形成的来源1、资本来源的一般公式2、国民储蓄3、其它资本形成的来源第四节金融深化和资本形成1、金融深化的涵义2、金融深化的表现3、中国的金融深化过程及其对资本形成的影响第五节两缺口模型与外资的利用1、两缺口模型2、外援的利用第九章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第一节人力资本的含义与作用1、人力资本的含义2、人力资本的作用第二节医疗保健与人力资本1、人力资本的形成2、发展中国家医疗保健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三节教育与经济发展1、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3、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节教育深化与智力外流1、教育深化2、智力外流第五节人力资本形成的战略选择第十章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技术进步的含义与作用1、技术进步的含义2、技术进步的类型3、技术进步的作用第二节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定量测算2、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统计第三节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1、技术创新2、技术引进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的技术选择战略1、技术选择2、发展中国家的技术选择战略第十一章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第一节传统的贸易与发展观点1、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2、要素禀赋学说第二节发展中国家与新贸易理论1、贸易条件问题2、贸易保护问题第三节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与政策1、进口替代战略2、实施进口替代的贸易保护措施3、对进口替代战略的评价4、出口替代战略5、发展对外贸易的策略第十二章传统农业的改造第一节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发展中国家农业面临的问题2、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第二节传统农业的特征1、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停滞与增长2、传统农业的特征3、传统农业的改造第三节农村城市化的发展1、城市化的定义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征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进程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对策三、《管理学》考研大纲(参考书:《管理学》第二版,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要求: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的内涵,掌握下列各章重点复习内容的知识要点,并能够将所学管理理论和方法用于企业管理中相关问题的分析解决。
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
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农业知识综合四》是为我校招收农业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设置的基础课选拔性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正、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农业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为择优录取提供依据。
评价的标准是学校相关学科较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Ⅰ、考查目标《农业知识综合四》侧重于农村发展与管理综合知识考查,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Ⅱ、适用范围适用于农业管理领域的考生。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考试内容涵盖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管理学三门课程,各科目内容各为50分。
Ⅳ、考试内容农业经济学一、农业与农业现代化(一)农业的发展阶段1、原始农业2、传统农业3、现代农业(二)现代农业的特点(三)农业现代化1、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内容2、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与发展模式二、农业经营方式(一)农业集约经营1、农业集约经营的内涵和类型2、我国农业集约经营的意义3、农业集约经营中的土地报酬变化趋势4、我国农业集约经营的实现途径(二)农业规模经营1、规模经营与规模经济2、规模经营的优点3、农业规模经营的条件4、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途径(三)地价与地租1、土地的使用价值和价值2、土地的价格3、地租三、农业自然资源:土地和水资源(一)农业土地资源1. 土地资源的作用2. 土地资源的特点(二)农业水资源1、水资源与农业发展2、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四、农业劳动力资源(一)农业中的人力资本1、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2、农业中人力资本的作用(二)农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生产率1、农业劳动及其特点2、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内涵3、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意义4、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三)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1、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表现形式2、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3、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率的措施五、农业科学技术(一)农业科技进步概述1、农业科学技术体系2、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3、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4、农业科技进步的特点5、农业发展史上的两次科技革命6、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二)农业技术创新1、农业技术创新的概念与制度安排2、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与道路(三)农业技术扩散与推广1、农业技术扩散2、农业技术推广(四)农业教育1、农业教育在农业科技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2、农业教育体系3、我国农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六、农产品市场供求(一)农产品需求1、农产品需求原理与需求弹性2、影响农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3、农产品需求弹性4、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二)农产品供给1、农产品供给原理与供给弹性2、农产品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3、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4、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三)农产品供求均衡1、农产品供求均衡的形成2、农产品供求均衡的蛛网理论七、农产品市场与贸易(一)农产品市场1、产品市场及其要素2、农产品市场类型(二)农产品流通1、农产品流通的特点与流通渠道2、农产品流通环节3、农产品购销的基本原则和策略(三)WTO与农产品国际贸易1、WTO的基本原则2、WTO农业协议3、当代中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环境4、WTO框架下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八、农产品价格(一)农产品价格形成机理与影响价格的因素(二)农产品差价和比价九、农村消费市场(一)农民的消费1、农民的消费水平2、农民的消费结构(二)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1、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意义2、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策略十、农业生产专业化与社会化(一)农业生产专业化1、农业生产专业化的类型2、农业生产专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分工形式3、农业生产专业化的条件(二)农业社会化1、农业社会化的特征2、农业社会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十一、农村产业结构(一)农村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划分(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三)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十二、现代农业的宏观调控(一)现代农业中的政府职能(二)农业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内容(三)农业宏观调控手段及其运用十三、农村区域发展(一)农村区域发展的基本理论1、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理论2、增长极与点轴理论(二)中国三大区域的农村经济发展1、三大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差距效应2、三大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三)县域经济发展1、县域经济及其基本特征2、县域经济的主要功能3、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途径(四)贫困地区的开发与发展1、贫困的类型与标准2、贫困地区的经济特征及致贫机理3、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与发展参考教材:《现代农业经济学》,王雅鹏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XX年。
342农业综合知识四
农业综合知识四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查目标《农业知识综合四》侧重于农村发展与管理综合知识考查,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农村与区域发展和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的考生。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试卷内容结构《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管理学》各分。
四、参考书、《发展经济学》,毕世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月第版、《农业经济学》,李秉龙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管理学原理》,杨文士、张雁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第五版)第二部分考试要点《发展经济学》部分:、发展经济学导论发展经济学的广义论与狭义论;发展中国家及其特征;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任务与特点;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起源,发展经济学在西方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发展经济学的演进;新型发展经济学的建立;发展经济学的性质与研究方法。
、发展的目标与度量工业化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标体系,物质生活质量指数,人类发展指数;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配第-克拉克定律”,霍夫曼定理。
、经济增长与发展相关理论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索洛增长模型,剑桥增长模型,,新增长理论,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二元经济理论,莱宾斯坦“最小临界努力”理论,纳尔逊“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理论,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平衡增长理论与不平衡增长理论,缪尔达尔“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偑鲁“发展极理论”,普雷维什“中心——外围理论”,后发优势理论,库兹涅茨倒型理论,增长与分配理论。
、市场、政府与制度市场失灵与政策失灵,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职能,寻租的实质及其治理,提升政府能力的战略与途径。
制度构成与制度功能,交易费用理论与产权理论,制度的需求与供给分析,制度变迁的原因与类型,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制度问题,发展中国家(含中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2017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自命题大纲(初试)分析
2017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自命题大纲目录2017年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大纲 (1)交通运输工程(085222) (1)901《工程力学》 (1)902《船舶原理》 (1)903《港口物流学》 (2)904《计算机网络技术》 (3)2017年农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大纲 (4)养殖(095105) (4)340《农业知识综合二》 (4)905《普通生态学》 (7)渔业(095108) (7)340《农业知识综合二》 (7)906《渔业资源学》 (10)农业机械化(095109) (11)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11)907《机械设计基础》 (13)908《电工电子学》 (15)农村与区域发展(095110) (15)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15)909《管理学原理》 (20)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095111) (21)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21)909《管理学原理》 (21)农业信息化(095112) (22)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22)910《信息技术基础》 (25)食品加工与安全(095113) (27)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27)911《食品化学》 (29)设施农业(095113) (30)340《农业知识综合二》 (30)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30)912《水产养殖学》 (30)913《水产养殖工程学》 (31)2017年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大纲交通运输工程(085222)901《工程力学》一、考查目标工程力学是交通、水利、土木工程等各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本科目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
要求考生对其中的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理解,系统掌握各力学中基本定理和分析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基本概念填空题,分值比例约在30% 。
计算题型,分值比例约在70% ,共计150分。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农村政策学第一章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系统1.公共政策的概念2.公共政策系统的主体(政策主体)3.公共政策系统的客体(政策客体)4.公共政策环境5.公共政策系统的划分第二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2.1公共政策分析的不同模式、理论和方法2.2公共政策分析的构成要素2.3公共政策分析的程序第三章公共政策问题界定3.1政策问题的性质3.2问题界定的过程3.3问题界定的方法3.4农村公共政策问题界定的特殊性第四章公共政策目标、指标和标准4.1公共政策目标4.2公共政策指标4.3公共政策评估标准4.4农村公共政策目标、指标和标准的特殊性第五章农村公共政策的主要内容与发展变化5.1农村公共政策的概念5.2农村公共政策的主要内容5.3农村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第六章农村公共政策过程6.1政策过程6.2农村公共政策的制定6.3农村公共政策的执行6.4农村公共政策的监控6.5农村公共政策的结果评估6.6农村公共政策的调整、终结与变化参考书:《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陈振明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管理学主要内容:管理的理论概述、管理组织、管理过程、管理方式、管理绩效等五大部分。
一、管理概述(一)重要概念管理定义,管理创新,管理人,管理主体和客体,管理角色,(二)基本考点1.管理的的内涵和基本特征;2.管理的目标和手段;3.管理中的人性假定;4.现代管理理论特征;5.管理主体能力结构;二、管理组织(一)重要概念组织概念,组织的类型,管理幅度,组织权变,组织整合,科层制,现代公司制度(二)基本考点1.管理组织的类型、功能;2.组织目标制定与管理;3.组织设计理论与原则;4.组织结构特性与基本类型;5.组织制度体系、特点;6.组织变革动因、阻力与发展方向;7.组织的运行机制。
三、管理过程(一)重要概念决策的本质,计划、领导者、激励、控制(二)基本考点1.决策内涵与决策方法2.计划的特点、内容、和类型;3.领导的类型、权利与领导风格;4.激励本质与激励理论;5.控制的模式、方式与要点;四、管理方式(一)重要概念共同愿景,目标管理,人际沟通,管理流程,管理效率,管理成本(二)基本考点1.建立共同愿景的方式与步骤;2.目标管理的方式;3.人际沟通的模式与改进;4.再造工作流程的基本路径;5.管理效率的影响因素与控制。
新版河南工业大学农业管理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回想起去年这个时候,自己还在犹豫是不是要遵从自己的梦想,为了考研奋斗一次。
当初考虑犹豫了很久,想象过所有的可能性,但是最后还是决定放手一搏。
为什么呢?有一个重要的考量,那就是对知识的渴望,这话听来可能过于空洞吧,但事实却是如此。
大家也都可以看到,当今社会的局势,浮躁,变动,不稳定,所以我经常会陷入一种对未来的恐慌中,那如何消除这种恐慌,个人认为便是充实自己的内在,才不至于被一股股混乱的潮流倾翻。
而考研是一条相对比较便捷且回报明显的路,所以最终选择考研。
所幸的是结局很好,也算是没有白费自己将近一年的努力,没有让自己浑浑噩噩的度过大学。
在准备备考的时候,我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做了一份复习时间规划。
并且要求自己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复习。
给大家一个小的建议,大家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踏踏实实的打好我们的基础,复习比较晚的同学也不要觉得时间不够,因为最后的成绩不在于你复习了多少遍,而是在于你复习的效率有多高,所以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调整好心态,保证自己每天都能够有一个好的学习状态,不要让任何事情影响到你,做好自己!在此提醒大家,本文篇幅较长,因为想讲的话实在蛮多的,全部是我这一年奋战过程中的想法、经验以及走过的弯路,希望大家看完可以有所帮助。
最后结尾处会有我在备考中收集到的详细资料,可供各位下载,请大家耐心阅读。
河南工业大学农业管理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42)农业知识综合四(835)经济学原理参考书目为:1、农业政策学,钟甫宁,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第2版;2、现代农业经济学.王雅鹏.中国农业出版,2014,第3版;3、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蔡根女.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第3版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先说一下我的英语单词复习策略真题阅读的做法第一遍,做十年真题【剩下的近三年的卷子考试前2个月再做】,因为真题要反复做,所以前几遍都是把自己的答案写在一张A4纸上,第一遍也就是让自己熟悉下真题的感觉,虐虐自己知道英语真题的大概难度,只做阅读理解,新题型完形填空啥的也不要忙着做,做完看看答案,错了几个在草稿纸上记下来就好了,也不需要研究哪里错了为什么会错…第一遍很快吧因为不需要仔细研究,14份的试卷,一天一份的话,半个月能做完吧,偷个懒一个月肯定能做完吧【第一遍作用就是练练手找到以前做题的感觉,千万不要记答案,分析答案…】ps:用书选择:木糖英语闪电单词+木糖英语真题。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2018年)《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共包括农村社会学、农业政策学和管理学三部分,各部分考试大纲分述如下:一、农村社会学(部分)(一)大纲综述《农村社会学》是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础课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钟涨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农村社会学》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1、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农民的社会化3、农村社会资本4、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5、农村社会分层的标准及阶层结构变迁6、失地农民问题7、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历史演进(三)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应全面掌握农村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说明生活中的社会现象。
(四)试卷结构农村社会学考试内容占农业知识综合试卷内容的1/3,按照试卷总分150分计,农村社会学按50分设计试题结构。
1、名词解释(10分)2、简答题(15分)3、论述题(25分)(五)考试方式及时间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三部分的考试时间合计为3小时,总分为150分(其中,本部分占50分)。
(六)主要参考书《农村社会学》,钟涨宝,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二、农业政策学(部分)(一)大纲综述《农业政策学》是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础课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便于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了解考试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钟甫宁的《农业政策学》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1、导论政策与政策科学;农业政策的本质与内涵;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
2、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与方法农业政策与经济理论;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
3、农业政策的制定农业政策问题内涵和特征;农业政策目标的含义、特点和确定原则;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思路与要求;农业政策手段的选择原则和主要的农业政策手段;农业政策方案的优化与选择。
2020河南工业大学硕士考试大纲之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四;科目代码:342一、考试性质《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是为农业硕士之农业管理领域招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现代农业经济学、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农业政策学等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相关学科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的基本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农业知识综合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农业管理领域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二、考查目标《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涵盖现代农业经济学、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农业政策学等高等学校涉及农业经济、农业企业管理、农业政策等课程。
要求考生:1.准确地把握《农业知识综合四》相关学科的有关理论。
2.准确、恰当地使用《农业知识综合四》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
3.运用《农业知识综合四》相关理论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农业知识综合四》相关专业知识,比较和分析农业管理中的经济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发展阶段或国内外农业发展、农业管理背景,认识和评价农业管理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6.了解国内外尤其是国内相关的新知识点。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现代农业经济学》约占35%《农业政策学》约占30%《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约占30%其他约占5%4.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40分(8小题,每小题5分;或10小题,每小题4分)简答题80分(8小题,每小题10分;或10小题,每小题8分)论述题30分(两题中任选1题,30分)四、复试参考书目现代农业经济学.王雅鹏,傅晨.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第三版;农业政策学.钟甫宁.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第2版;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蔡根女.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3版。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doc -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342 考试科目:农业知识综合四一、考查目标《农业知识综合四》侧重于农村发展与管理综合知识考查,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发展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农村政策学等学科,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报考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考生。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发展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农村政策学等科目内容各占50分。
四、考核要求1.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中国农村公共政策的特点;2.掌握公共政策过程,尤其是执行、监测过程中的一些主要问题;3.掌握农村公共政策分析的一般模型、方法和步骤;4.了解社会学的主要概念、术语和相关理论;5.掌握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并具备独立从事社会学研究的能力;6.掌握从社会学视角来审视自己与他人社会生活的思维方式,能够用社会学的思维和想象力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进行分析;7.了解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重点掌握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8.了解各种发展要素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联系现实分析问题;9.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并能够结合实际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
五、考试大纲(一)农村发展管理政策与分析1. 公共政策的概念1.1公共政策与社会政策、发展干预的区别与联系1.2公共政策的特点1.3公共政策的要素1.4公共政策的功能1.5公共政策的类型1.6我国农村公共政策的特点2. 公共政策系统2.1公共政策系统的主体2.2公共政策系统的客体2.3公共政策环境2.4公共政策的系统划分和运行机制3. 农村公共政策过程3.1农村公共政策制定3.2农村公共政策执行3.3农村公共政策的监控与评估3.4农村公共政策终结4.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4.1公共政策分析概述4.2公共政策分析的派别、框架和内容4.3公共政策分析模型5.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5.1公共政策分析方法5.2农村公共政策分析方法的特殊性6. 农村公共政策分析的实施6.1农村公共政策分析的关注点和切入点6.2农村公共政策分析的步骤和工具6.3公共政策论证和政策分析报告的撰写(二)社会学概论1. 社会学的概念1.1社会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联系和对比1.2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1.3经典的社会学理论观点1.4我国社会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2.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2.1社会研究的概念特征2.2社会研究的方法论、研究方式及具体方法和技术2.3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2.4社会研究过程的五个阶段和操作要点2.5社会研究的伦理3. 文化与社会化3.1文化的涵义、特性和分类3.2文化的结构和功能3.3传统文化与现代化3.4社会化的概念和社会学研究社会化的三种角度3.5社会化的生物基础、社会机构3.6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3.7社会失范与再社会化3.8当前我国转型社会中的社会化问题4. 社会角色和社会互动4.1社会角色的概念和主要理论4.2社会角色的类型4.3社会角色扮演的过程和角色扮演中的问题4.4社会角色的失调4.5剧场理论的主要观点4.6社会互动的概念和主要理论4.7社会互动的形式5. 社会群体5.1社会群体的定义、特征和类型5.2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和功能5.3家庭的概念、起源和发展5.4家庭的功能及变迁5.5家庭结构的类型和变迁5.6我国转型社会中的家庭问题5.7社区的概念、构成要素和类型5.8对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解6. 社会组织6.1社会组织的涵义和构成要素6.2社会组织的特征、结构和组织过程6.3社会组织变迁的动力6.4社会组织的几种管理方式7. 越轨与社会控制7.1社会控制的概念、类型和手段7.2越轨行为的概念7.3对越轨行为的理论解释7.4犯罪的概念和类型7.5社会政策与社会控制8.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8.1社会分层的概念8.2社会地位及差别8.3社会分化及类型8.4阶级、阶层与社会不平等8.5社会分层理论8.6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8.7社会流动的涵义、类型和原因9.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9.1社会变迁的涵义和主要内容9.2社会变迁的类型9.3社会变迁的主要理论9.4现代化的涵义、内容和主要理论9.5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主要特点10. 社会问题10.1社会问题的概念、一般特征和类型10.2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10.3主要的社会问题分析:人口、贫困、环境、教育、健康、就业等(三)发展经济学1.发展经济学基本理论1.1微观经济学基本的理论,消费者理论和生产者理论1.2发展经济学中有关经济增长的理论,比如新古典主义、结构主义、激进主义的代表理论1.3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内涵及二者之间的联系1.4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的指标2. 发展要素2.1人力资源中对于教育的投资收益率的分析2.2自然资源与环境中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2.3技术要素中以“绿色革命”为代表的农业技术进步2.4制度要素中制度的概念、制度创新的过程及意义3. 发展战略3.1工业部门中联系效应3.2城市化及有关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制度保障分析3.3贸易条件、对外贸易依存度、配额,外贸战略及我国外贸结构。
农业知识综合四科目考试大纲-研究生教育
农业知识综合四科目考试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四》是农业硕士(农业管理和农村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科目,主要测试考生对于管理学、农村社会学、农村政策学等农业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大纲根据农业管理和农村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而制定。
一、管理学
(一)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二)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发展
(三)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四)决策与计划
(五)组织设计、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六)沟通与激励
(七)控制过程与控制方法
(八)管理的创新职能与企业组织创新
二、农村社会学
(一)农村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二)中国农村人地关系及其变革
(三)农村人口、婚姻与家庭
(四)农村经济及其制度变革
(五)农村政治及其权力结构变迁
(六)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七)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
(八)农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九)农村贫困与农村扶贫
(十)乡村振兴与城乡统筹发展
三、农村政策学
(一)农业政策的本质与内涵
(二)农业政策的制定及执行过程
(三)农业政策的评估及调整
(四)农业结构政策与农业结构调整
(五)农业土地政策与农地流转制度创新
(六)农村人力资源政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七)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技术推广政策
(八)农产品流通与农业财政金融政策
(九)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与农业的综合支持政策(十)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农业政策
参考书目:
1.《管理学》(第四版),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农村社会学》(第三版),刘豪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3.《农业政策学》,钟甫宁,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是为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现代农业经济学、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发展经济学等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相关学科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的基本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农业知识综合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农村与区域发展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二、考查目标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涵盖现代农业经济学、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发展经济学等高等学校涉及农业经济、农业企业管理、农业和农村发展、农村区域经济、粮食经济等课程。
要求考生:
1.准确地把握《农业知识综合四》相关学科的有关理论。
2.准确、恰当地使用《农业知识综合四》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
3.运用《农业知识综合四》相关理论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农业知识综合四》相关专业知识,比较和分析农村与区域发展中的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发展阶段或国内外农业、农村及区域发展背景,认识和评价农村与区域发展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6.了解国内外尤其是国内相关的新知识点。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