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毛作品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

合集下载

解读三毛的创作风格所带来的影响

解读三毛的创作风格所带来的影响
文 学评论
解读三毛 的创作风格所带来的影响
李 爽
( 河南 省 郑 州 煤 炭 工业 技师 学 院 , 南 新 郑 4 1 5 ) 河 5 10
摘要 : 三毛 以其 特 立 独 行 的作 品 与人 格 气 质 , 响 了整 整 几 影 代 人 的 精神 生活 。 笔 下 色彩 缤 纷 的异 国情调 。 里行 间的 爱 心 , 她 字 以 及 文 中时 刻进 发 出 的诙 谐 、 智 。 机 无一 不在 几代 人 心 中 留 下 深
关键 词 : 三毛 ; 作 ; 响 ; 学 价值 创 影 文 中 图分 类 号 : 0 . 文献 标 识码 : 16 1 5 A 文 章编 号 :6 3 2 (O 0 - 0 9 0 17 - 1 2 l )6 0 6 - 2 1 1 1 二 十 世纪 七 八 十 年 代 ,台 湾传 奇 女 作 家 三 毛 以她 独 特 的 文 学 创 作 和清 新 的 笔 风 为人 们 塑 造 了一 个 理 想 的 自我形 象 , 造 了 创
僵化刻板制的工作 与生活 , 都可以在 当下立即转换成另一种愉悦
的 心情 和 角 度 。 用 自己 的作 品 为 人们 构 筑 了一 个 美好 的精 神殿 她
堂 , 响 和 感化 了 一 代 又一 代 的青 年 。 为 一个 作家 , 影 作 留下 几 部 小
说 与 散 文 给 活 着 的人 们 , 甚至 影 响 了一 个 时 代 , 无疑 是最 大 的 这 慰 藉 。她 还 能期 望 自己再 给 这 个世 界 留 下 些什 么 呢 ? 还 能 渴盼 她 自己 的作 品 再 给人 们 带 来 多 少精 神财 富 呢 ? 的作 品 已经 体 现 了 她
彩。
个美好的精神世界 ,对读者产生了极大 的启迪和教育作用 。 给

析三毛散文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

析三毛散文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

析三毛散文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作者:杨玉霞来源:《语文学刊》 2014年第1期杨玉霞(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2)[摘要]三毛散文语言风格特点表现为“雅俗共赏”。

“雅”表现为典雅、精致、幽默;“俗”表现为通俗、浅显。

本文从语音、词汇、修辞三个方面对构成三毛散文语言雅俗共赏风格的各个语言要素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三毛;散文;雅俗共赏;语言风格[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1-0091-02一、三毛散文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特点语言的表现风格是语言风格的概括体现。

“表现风格,是由于表现手法的异同而形成的语言风格类型,表现手法的异同主要体现在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要素和风格手段上。

”[1]5通过分析三毛散文中语音、词汇、修辞的运用等各方面的特点,综合把握其整体风格,我们认为三毛散文具有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特点。

雅俗共赏是文学艺术的至高至大的境界。

文学作品的雅俗,是指不同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共同欣赏的雅俗语言。

一部文学作品,是否能做到雅俗共赏,首要的一点就是语言能否被文雅之士和流俗之人共同欣赏。

1.三毛散文语言之“雅”。

三毛散文之“雅”表现为典雅、精致、幽默。

三毛的文学修养很高,一生痴爱读书,她喜欢把“唐诗宋词新诗,都拿出来诵读,以自己的声音,将这份文字音节的美,再活出它一次重新的生命。

”[2]57例如:《卖花女》:“我们的家居生活虽然不像古时陶渊明那么的陶然,可是我们结庐人境,而不闻车马喧。

”[3]64这句话中引用了脍炙人口的名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同时进行了活用,使她的散文散发出文雅的书香气息。

同时,三毛注重词语的锤炼,使语言精致又不失幽默。

例如《白手成家》中:“拜金的两个人跪在地上对着钞票膜拜。

”[4]196一个“跪”字简洁生动,将两个所谓的“守财奴”形象描绘出来,语言风趣而俏皮。

2.三毛散文语言之“俗”。

三毛散文语言的“俗”表现为通俗、浅显。

简评三毛及其写作风格-最新年精选文档

简评三毛及其写作风格-最新年精选文档

简评三毛及其写作风格三毛,无异于一个传奇的存在,是一段似水年华的诉说,更是一个时代的写照。

一举手,一投足,一低头,一蹙眉,辗转反复,写尽了东方女子的似水柔情;大漠、流浪、荒歌、夜色,一点一滴,写不完三毛传世的野性;回首,转身,相爱已隔千年,多年深情一朝成空,她将她的哀怨池宛静藏于笔锋,素手写繁心,纵普天之下再也没有一个叫荷西的男子,但他却深刻于她的心间,成了缠指妩媚,绕世忧愁,三毛亦成了一抹镌刻于我们眉间的朱砂。

三毛的写作风格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三毛17-22岁期间作品的主要特点以忧郁感伤为主。

极具少女情怀,字里行间,细腻感人,青春明媚而又忧郁的情怀最是令人难以忘怀。

三毛以浅缓而又感伤的情绪将一个个忧郁的故事缓缓的铺展开来。

她的老师胡品清曾说三毛是“极具幻想、追求幻想,创造悲剧美,极具真性情”。

《雨季不再来》女大学学生心中的忧愁与深眷念悄然涌上你我心间。

在《秋恋》又名《异国之恋》一文中,极尽细致的写出一对异国恋人缠绵的情深。

《惑》中更是借助苦闷纠葛的“我”的形象,诉尽心中的迷惘和彷徨。

似水柔情,点滴铺染开来,瞬间就占据了你我律动的心弦。

三毛一直渴望一场荡漾在雨季的浪漫,青春却以沉缓而感伤的情绪伴随着这个爱幻想的女孩。

三毛曾坦言“《雨季不再来》代表了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和感受。

”是三毛口中真真切切存在的“另一个三毛”。

偏执,认真与敏感,三毛在自己的内心于外界的搏斗中苦苦挣扎。

早期的三毛,以一种寻求真正自我的开端,开启了自己的创作之路,也带给了我们一个独特,像丁香一样幽怨的姑娘,给了我们深深的震撼,“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其间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她人爱莫能助。

”悄悄点开,却又不言穿,戏子朦胧,却又平添了几分韵味。

三毛着一袭轻纱而来,如她自己所言“人的第一部作品,往往不经意的流露出自身灵魂的告白。

”细腻、略显青涩与忧伤,是那不再来的雨季,道尽了少女细碎的心事,带着些许清新却又不失懵懂的意蕴,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如清风而过,吹响了挂在你我心间的风铃,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三毛的散文风格与文学成就

三毛的散文风格与文学成就

三毛的散文风格与文学成就三毛,原名陈平,是一位出生在中国内地、成长于台湾、生活在西班牙的作家。

她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而闻名,她的文学成就也为人称道。

本文将从三毛的散文风格和她的文学成就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三毛的散文风格1. 真挚感人的文字三毛的散文作品充满了真挚和感人。

她用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体验,文字中洋溢着真实而深刻的情感。

举例来说,在《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描述了自己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经历,她用细腻的文字描绘了大漠的壮美、苍茫和荒凉,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她深深的思念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 纯粹简洁的叙述三毛的散文叙述方式纯粹而简洁,不带任何矫揉造作的修饰。

她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将读者带入她所描述的场景,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绪和氛围。

例如,在《雨季不再来》一文中,三毛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勾勒出马达加斯加的风土人情,让读者仿佛亲临异国他乡。

3. 生活哲理的思考三毛的散文作品中常常融入对生活和人生的深思。

她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反思人类情感和存在的意义,在文字中传达出一种深刻的生活哲理。

在《梦里花落知多少》中,她描绘了自己在撒哈拉沙漠求学的经历,通过对生活的思考,表达出她对真实和自由的向往。

二、三毛的文学成就1. 国际影响力三毛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内地和台湾引起了轰动,也受到了国际读者的青睐。

她的散文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海外读者中享有盛誉。

她的文字独具魅力,深入人心,能够打动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读者。

2. 影响其他作家三毛的作品对当代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散文风格和创作方法成为了其他作家模仿的对象,对许多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启示和影响。

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开拓了散文的创作领域,为之后的作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3. 文学奖项荣誉三毛凭借其优秀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作品风格,获得了多项文学奖项的认可和肯定。

她被授予了许多文学奖项,如享有极高声誉的法国杜伯尔-艾丽丝文学奖,这些奖项进一步证明了她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

三毛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及成因探究

三毛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及成因探究

写中 , 读者们不难看 到 三毛敏 锐 的艺术 观察 力 , 也不 难感 觉 到三毛细腻的美感 。在三毛的文学作 品 中, 读者 们经常 可以 看到三毛在小事情上发现的美好 , 这样 的立意 与选材不 仅可 以让 读者从 日常生活的麻木不仁 中走 出来 , 更可 以让读 者与 三毛一起享受三毛眼 中那新鲜有趣 的美好生活 。 ( 二) 三毛文学作品表 达的情 趣。返璞 归 真是 三毛 的文 学作品经常 给读 者们 带来 的 感觉 , 通过 阅读 三 毛的 文学 作
样一句话 : “ 我 写 的 文 章 只 是 我 生 活 的 记 录 。 如 果 让 我 不 写
自己而写别人 , 我做不 到 。 ” 正 如三毛 所说 , 三 毛的文 学作 品
中所 描 述 的 , 大 多 都是 三 毛 自身 的 生 活 经 历 和 关 于 人 生 的 思
考 。有很多次 , 三 毛都 提到过 : “ 虽然 我写 的都是 些平淡 的家 庭生活 , 但 事有一点必 须要说 , 很多 生活 枯燥 的朋友 给 我写 信讲我 的文章会 给他们 带来快 乐 , 其实, 我 的文 章就 是 我的 生活 。 ” 的确 , 在 三毛 的作 品 中, 她几 乎不 用第 三人称 进 行写
哑奴 的 自尊 , 不让他感觉 到 自己是 受了“ 嗟来 之食 ” , 这种 出 于对朋友 的真挚 的感情也 升华 了 “ 我” 的爱 心。三 毛在文 学 作 品的选 材上 , 也 偏 爱于 在其 他 人 眼 中那些 屡 见 不鲜 的小 事, 比如人们经常会 吃 的饺子 , 在 三毛 的文学 作 品中 : “ 冰 箱 里就 剩五个饺 子 , 在 一 只鲜红 的盘 子里躺 着 , 好 漂亮 的一 幅
本 文研 究 三毛 文 学作 品在 立 意 选 材 、 作品情趣 、 写 作 角 度 以及 语 言 风 格 上 所 体 现 的 艺 术 风 格 , 进 而 总 结 三 毛 文 学作

三毛流浪文学的浪漫美学特质分析

三毛流浪文学的浪漫美学特质分析

三毛流浪文学的浪漫美学特质分析1. 引言1.1 三毛流浪文学的定义三毛流浪文学的定义在文学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可以理解为具有浪漫主义情怀、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独特诠释和对生活态度的深刻观察与表达的文学作品。

三毛流浪文学源自台湾作家三毛的文学创作,其作品常常以流浪为主题,描绘了作者在各种环境下的心灵体验和情感世界,展现了一种自由、热爱生活和追求幸福的态度。

三毛流浪文学将个人情感和生命意义与自然景色和社会背景相融合,以独特的视角传达对人性、爱情、友情、人生价值等诸多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其作品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它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表达对生活热爱与追求真实的态度,深受读者喜爱。

【200字】1.2 三毛流浪文学的背景三毛流浪文学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这个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

伴随着新中国成立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时期,很多知识分子和艺术家都经历了种种困境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三毛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风格走上了流浪之路,创作出了一系列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成为了当时流浪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三毛曾在多个城市漂泊生活,她的文学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流浪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她的文字优美、感性,充满了对自然、乡村及人性的热爱和敬畏。

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三毛选择了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她的作品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内心对自由、孤独、温暖的渴望。

三毛流浪文学的背景深刻地影响了其作品的风格和主题,同时也启示了读者对于人生、自然、灵魂的思考。

通过对三毛流浪文学的背景的了解,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位作家的创作动机和文学特质。

2. 正文2.1 三毛流浪文学的浪漫情怀三毛流浪文学的浪漫情怀体现在作品中的情感充沛、笔触细腻、意境幽远等方面。

三毛笔下的浪漫情怀常常表现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世界的探寻。

在她的文字中,常常能感受到一种悠远而浪漫的情感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和幻想的世界中。

浅谈三毛的创作及作品风格

浅谈三毛的创作及作品风格

浅谈三毛的创作及作品风格浅谈三毛的创作及作品风格【摘要】三毛,这位足迹普及四大洲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以独特的作品内容、敏锐的文学感触、丰富的人生经历,形成了她独有的文学艺术世界。

她的文学创作经历了不同的时期,有着不一样的文学风格,广泛受到读者的喜爱与推崇。

【关键词】三毛,创作,作品风格三毛,本名陈平,她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1948年,六岁的她随父母去了台湾,50年代台湾的小学存在很多刻板的清规戒律,甚至还有体罚,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小的陈平格外向往自由,向往成长。

上中学后,由于受到数学老师的不公平对待,陈平开始了长达7年的自闭生活。

16岁,她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走出了家门,在顾福生的引导下,她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1973年,她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公证结婚。

在沙漠时期的幸福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才华,她率直、慈祥的个性,犀利洒脱的文笔令人折服。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回国定居。

每每阅读三毛的作品,就像品味她的人生,她的作品始终是围绕着她自己所写。

她的旅途,她的爱情,她的生活以及她的爱好等,成了她作品中最主要的素材。

一、三毛初期创作及作品风格三毛的初期创作是在求学阶段,主要是指从17岁顾福生老师鼓励她创作开始,到22岁远走他乡之间那段时间发表的小说散文,代表作有?惑?、?异国之恋?、?雨季不再来?。

此时的三毛有着与许多同龄少女一样的情怀,她的作品大多是闺中琐事,作品中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出的主要是空灵而忧伤的情感,代表了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与感受。

正如三毛所说:“我之所以不害羞得肯将我过去十七岁到二十二岁那一段时间里所发表的一些文稿成集出书,无非之有一个目的──这本?雨季不再来?的小书,代表了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和感受。

〞在这些作品中,三毛在写作笔法上较隐讳,并不直言内心情感,而是将自己投影於书中人物。

?雨季不再来?描写了“我〞与男友分手后心中所流露出的哀愁与眷恋。

三毛开题报告

三毛开题报告

三毛开题报告三毛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三毛,原名陈平,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感人的文字风格而广受读者喜爱。

她的作品涉及生活、情感、旅行等多个领域,深受读者追捧。

然而,对于三毛的文学研究仍然相对有限,尤其是她的创作风格、主题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深入探讨。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三毛的作品进行全面分析,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为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三毛的作品提供理论依据和学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三毛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1. 创作风格和技巧:通过对三毛的作品进行文体分析,揭示她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包括她对于语言的运用、叙事结构的构建以及形象描写的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研究。

2. 主题和情感表达:通过对三毛的作品进行主题分析,探讨她关注的社会问题和人类情感的表达。

包括她对于家庭、爱情、友情以及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命运的思考等方面的研究。

3. 文化背景和影响:通过对三毛的作品进行文化解读,分析她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对于她创作的影响。

包括她对于西方文化的接触和吸收,以及对于东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等方面的研究。

本研究将采用文本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三毛的作品进行系统的阅读和解读,结合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化背景,对她的创作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还将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对三毛作品中的文本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得出更准确和全面的结论。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对三毛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预计将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 对三毛的创作风格和技巧进行深入解读,揭示她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

2. 对三毛作品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她对于社会问题和人类情感的关注和思考。

3. 对三毛作品中的文化背景和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她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对于她创作的影响。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三毛的作品提供理论依据和学术支持,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发展。

三毛创作及其现象研究

三毛创作及其现象研究

三毛创作及其现象研究
对于读者来说,三毛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这位收拾起大地山河一肩背,历尽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垒垒高山、滚滚江海的奇女子,虽然她早早的离开了,但我们对她却依然十分熟悉,熟悉她潇洒飘逸的流浪气质,熟悉她游走在天涯与海角,熟悉得都快忘了她已经逝去20多年了。

上个世纪80年代,三毛以其代表作《撒哈拉的故事》风靡华人世界,引起轰动,成为通俗文学中的典型人物,她是在大陆引起轰动的台湾作家之一,也是影响最大、最持久的作家之一。

中国大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共掀起过三次“三毛热”,现今依旧有很多的读者在阅读和观看三毛的作品,真可称之为一个文学史上的传奇。

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本文从三毛的生命体验和创作姿态、自觉地写作意识及人生艺术追求等方面探究其内蕴:立足于文本解读,论述其独特的创作视角和艺术营造;解析“三毛现象”形成的社会背景、社会效应及读者的阅读心理和审美期待,进一步解析“三毛现象”的缘起和消减。

全文分3章论述三毛其人其文并对“三毛现象”解读。

引言简述三毛的生平和作品,综述了国内外三毛研究的成果,提出本文的宗旨。

第一、二章论述三毛的作品,归纳总结三毛文本的主题和风格。

第三章梳理了“三毛现象”形成的原因,即时代社会背景,读者接受方式和作家本身的传奇效应。

结语论述“三毛现象”消减的原因和反思,肯定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上的作用。

三毛其人其文迎合了特定时空市场的需求,一度引起热潮,拥有众多读者,后来随着时空的变幻,呈现出消减的趋势,但“三毛现象”对当下文体创作仍有启
示,三毛给读者留下的独特阅读美感与审美效应,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清芬如荷的一笔。

三毛的散文与女性主义观点

三毛的散文与女性主义观点

三毛的散文与女性主义观点三毛,原名陈平,是中国现代作家之一,以其独特的散文风格和女性主义观点而闻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三毛的散文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观点,并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一、三毛的散文风格三毛的散文作品充满了她个人的情感与思考,表达了她对自然、生活、人情的独特感悟。

她常以第一人称写作,使读者能够更加贴近她的情感世界,深入感受她的所思所想。

二、三毛的女性主义观点1. 强调女性的自由与独立在三毛的散文中,她经常表达对女性自由与独立的渴望。

她倡导女性不被束缚于传统社会的规范,而是要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独立。

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女性都应该有权利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2. 呼吁对女性权益的关注三毛的散文中也经常涉及对女性权益的呼吁。

她关注妇女的地位和权益,并将这些问题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深入探讨女性在婚姻、家庭和职场中面临的种种不公平待遇。

她认为,要实现女性的平等与自由,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

三、三毛的女性主义观点对当代社会的影响1. 激发女性的自我认知与自信三毛的作品通过对女性独立与自由的追求,激发了当代女性对自身的自我认知与自信。

许多女性读者在阅读她的作品后,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与能力,并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2. 推动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关注三毛将女性权益问题引入散文作品中,使得更多人开始关注女性的地位和权益,推动社会的变革。

她的作品引发了对女性权益的广泛讨论,也激发了更多人行动起来,争取女性的平等与自由。

3. 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三毛的散文中常常挑战传统观念,突破传统道德和社会规范对女性的束缚。

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女性不必局限于传统的角色定位,而是可以追求自己内心真实的欲望和追求。

四、结语三毛的散文作品充满了女性主义的观点,通过她个人的经历和思考,引发了对女性自由、平等和权益的思考与争取。

她的作品对当代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激发了更多女性的自信与自觉,同时也推动了社会对女性权益的更多关注与支持。

心理分析法分析三毛及其作品

心理分析法分析三毛及其作品
14
对真、善、美理想世界的不朽追求——三毛作品评析
吴智斌
株洲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03卷
人活在世界上,各有各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态度。三毛为自己的心选择了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并以文学作为载体。三毛作品折射出三毛对自由自在的生存空间、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真挚持久的人生情感三者高度契合的理想世界的不朽追求,而其中表现出的对个体生命存在和生活方式的探索,乃至最终上升到人类普遍生存方式的探寻,正是其可贵价值所在。
12
滚滚红尘的边缘人——三毛作品的心理分析
李燕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08期
台湾女作家三毛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文学作品为人们所喜爱和关注。她的一生以笔为伴,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编织自己对梦想家园的追求。滚滚红尘中,她如一叶浮萍,努力地寻求一方安稳存生之所,但无情的现实却未能使她如愿。她是红尘中的边缘人,孤寂之感、流浪意识和死亡意识伴随她的一生,成为其作品独特的特征。
刘丽丽
散文选刊
2010年02期
三毛是台湾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当代女作家遥在她短暂而精彩的一生中袁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袁她的真情博爱也
随之洒遍万水千山遥除了被无数人热切关注着的浪漫悲怆的爱情之外袁她爱自然爱得浓烈袁爱祖国爱得大气袁爱野人冶爱得广博渊其中爱亲人爱得温馨袁爱朋友爱得真挚袁爱普通劳动者爱得质朴冤袁爱生命爱得深沉袁爱艺术爱得沉醉袁爱文学爱得痴迷遥三毛的世界袁是一个集真善美于一体的真情博爱的世界。
5
“沙漠”生活,“海洋”情节——三毛精神世界的两级
伍艺
大众文艺
2008年11期
三毛的精神世界存在着两极,“沙漠”生活和“海洋”情结,前者指向一种平凡的甚至琐碎的生活。而后者指向一种诗意地栖居;并且前者是显性存在的,后者是一直隐性存在的。三毛对前者是有期待和努力的,但是心中对诗意的追求使无法平静地安于琐碎凡俗,然而诗意的理想化状态在其内心的冲突中终不可得,只能陷入无可挽回的孤独流浪。

三毛作品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毕业论文

三毛作品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毕业论文

三毛作品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毕业论文一独具风韵别样美的艺术风格三毛,这位“万水千山走遍”的传奇女子,一生走过的是一条曲曲折折、充满神奇色彩的路。

她的作品,好似一首无声的歌,在向人们缓缓倾诉她的快乐与忧伤,在向人们尽情展示她那颗丰富而疲惫的心灵。

她那一篇篇极为坦诚的心独白,恰似一片飘动的云,她用云一般的生命,舒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感受是甜蜜或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自然的流露。

如果说,读书是三毛走向文学生涯的铺路石,旅行为她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材,写作则使她的生命姿态展示出最动人的风采。

笔耕无异于三毛生命过程中不可剥离的一种存在形式。

三毛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求学阶段(1961-1974)、流浪阶段(1974-1981)、菏西死后(1981-1991)。

“忧郁而感伤”是三毛前期作品的主要风格。

《惑》、《秋恋》、《雨季不再来》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这些作品都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有一种沉缓而感伤的情绪在流动。

作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孩,三毛从小就具有浓厚的好奇心和叛逆性,并轰轰烈烈地谈了一场在雨季中漫漾开来的恋爱。

《雨季不再来》就书写了“我”跟男朋友赌气分手后心头淡淡的哀愁与深深的眷恋;而《惑》则道出了“我”由于倍受疾病的折磨,迷失在“珍妮画像”中的幻觉与苦闷。

可以说,这是一个充满青春烦恼的少女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正如三毛自己所说:“这本《雨季不再来》的小书,代表了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和感受。

它也许在技巧上不成熟,在思想上流于迷惘与伤感,但它的确是一个过去的我。

一个跟今日健康进取的三毛有很大不同的三毛。

”③确切地说,三毛在这一时期已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及对生命、爱情与真理的执着探索。

这是三毛寻找自我的开端,也是她创作生涯的一个起步。

而“洒脱豁达”则是三毛中期作品的主要风格。

为了摆脱失恋的痛苦,也为了离开照顾得太周到的父母,更为了走出自我的小天地,去追求人生的真谛,三毛孤身远行,开始了天涯浪女的漫游生活。

三毛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

三毛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

三毛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摘要】三毛是一位具有独特创作姿态和文体选择的作家。

在她的作品中,三毛以真实的自我呈现,以抒情的笔调感染读者,以散文形式展现生活细节,以跨文化的视角探讨人性,以感性的文字风格打动读者。

这样独特的创作方式使得三毛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并在文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

通过特有的创作姿态和文体选择,三毛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与肯定,她的作品引发人们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力。

三毛的作品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对人生、情感和人性的深刻探讨,让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三毛的创作姿态和文体选择给予了她作品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成为文学界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

【关键词】三毛、创作姿态、文体选择、真实、抒情、散文、跨文化、感性、读者、喜爱、肯定、影响力、地位。

1. 引言1.1 三毛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三毛是中国台湾籍女作家,以其独特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在文学界广受关注。

她以真实的自我呈现和抒情的笔调感染读者,以散文形式展现生活细节,以跨文化的视角探讨人性,以感性的文字风格打动读者。

三毛通过特有的创作姿态和文体选择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与肯定,她的作品在文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

三毛的创作姿态既真实又感性,她将自己的人生经历融入作品之中,展现出一种真挚的情感。

她的文字充满温情和抒情,让读者感受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探索。

三毛的散文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展现生活的细节,让读者看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与真实。

她以跨文化的视角审视世界,深刻揭示人性的共通之处,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三毛的感性文字风格让读者沉浸在情感的海洋中,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和温暖。

通过她独特的创作姿态和文体选择,三毛成功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赢得了他们的赞赏和喜爱。

2. 正文2.1 三毛以真实的自我呈现三毛是一位以真实的自我呈现而闻名于世的作家。

她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毛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

三毛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

三毛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三毛,是中国文坛上备受推崇的女作家之一,她纵横驰骋于台湾、中国大陆、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小说、游记和随笔,深受读者喜爱。

三毛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不仅给她的作品增色不少,也让她在大众文化领域赢得了广泛的关注。

首先,三毛对于文学的态度是鼓励自由,倡导真实。

她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传统教育,但她却渴望自由,喜欢追求真实的经历和感受。

这种特点也表现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她不拘泥于传统的文学思想和形式,深入到生命的现实层面去触摸人的心灵。

如《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等作品是她带有亲身经历的真实与情感融合的写作风格。

虽然文学无所谓真实性,但三毛却在真实的拼写里找到了创作的燃料,在人生经历的真实感受中萃取出了自己的独特文学形态。

其次,三毛的创作风格也是受她旅行经历的影响。

她的旅行经历,丰富而多样化,让她的作品既充满情感和感性,又带有大量的实事材料,能够展示出较强的文学趣味和艺术特点。

三毛游历过的地方千姿百态,有从沃野到荒漠的无边风景,有从熟悉到陌生的不同文化和生活习惯,也有从心底的孤独到无休止的寂寞。

在她的文学作品中,旅游是一种方式,旅游是一种见识,旅游是一种生活态度。

这种生活态度让三毛的文学作品充满了行进的步伐,充满了生命的力量与欲望。

最后,三毛的文学作品也是多元化的。

她的文学作品不仅体裁多样,还有涉及主题的广泛性。

既有感性的描写,也有理性的探究;既有人性的探讨,也有社会的反思。

而且,她的文学作品中充满了浓郁的女性意识和女性情感,在这种意识的指引下,她更深入地发掘了女性的心灵,表现出女性的韧性和坚强的生命力。

三毛的创作姿态和文体选择充满了真实、感性、多元化的元素,展现了作家独特的文学魅力和人文风貌。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勇气、感怀、失落与反思,以及对生命真实的态度。

她的作品就如她自己的一句话:“我虽然不是特别绝妙的艺术家,不肯自欺欺人笼络人心。

我不喜欢张扬,也不想使自己显得卓越不凡,只是边走边唱边拍,做自己的影子”。

三毛的人格魅力与作品论文

三毛的人格魅力与作品论文

********学院****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是真名士自风流——浅析三毛的人格魅力与作品的艺术特色完成人:******班级:*******学制:**专业:****************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是真名士自风流——浅析三毛的人格魅力与作品的艺术特色摘要:台湾女作家三毛以其高尚的人格力量,传奇性的人生经历,独特的作品风格和作品中永恒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使读者沉浸在她为我们营造的亦真亦幻富有异国风情的艺术世界的同时,于无形之中也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人格的升华。

当我们回过神来,内心仍然会涌动着一股感情:既惊叹其人格的伟大感慨自己的不足,又享受其独具的艺术风格带给我们的自然舒适。

作为大千世界里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台湾女作家三毛一生流浪,到过59个国家和地区。

她快乐的做着一个世界人,在流浪中寻找着人生的橄榄树,生活在现实与艺术的交合处。

她幸福的做着一个异乡浪客,自得地写着一些异域作品。

她使自己跨过千上万水,穿越滚滚红尘,并将其定格于永恒。

那么这种大魄力,大手笔来自于何?毫无疑问,来自于她独特的追求,来自于她独具的个性气质。

归根结底来自于她的人生观价值观。

而这种独特的人生价值观形成了她独特的人格魅力并深深的影响了她的写作,从而在作品中也表现出其独具的艺术特色。

一:三毛的人格魅力。

(一):“不负我心”----自由,洒脱,率性而为的三毛。

通过资料与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自由洒脱,率性而为是三毛一生的行为准则与追求。

少年时期的三毛,曾经一度是个孤僻苦闷,对人生持厌弃态度的孩子。

在《逃学为读书》一文中,不仅讲述了她从小对文学书籍的热爱对文学美得追求,也为我们讲出了她休学的原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三毛对自由自在的追求,率性而为的心性。

十七岁开始,生性聪明而又敏感的三毛便开始了一个少女对生命的终极意义,存在形态的哲学追问于探讨。

《雨季不再来》记录了这一段充满困惑与感伤的人生,表现了她对人生虚幻的追求和无力的慨叹,即生命无所谓长短,爱,得失,欢乐与痛苦。

三毛的作品及创作背景

三毛的作品及创作背景

三毛的作品及创作背景、八前言三毛的散文如生命一样是一次性的,用心去生活、去感受。

她的散文评价很高,有人说:“任何人估价她的散文都是不过分的。

”三毛创作了“三毛体”,作品总是以第一人称三毛自己来写,散文像游记一样,但不是“游记体”,游记是她的载体,她的一生都可用“流浪”来形容。

正如她所表达的“飞蛾扑火时,一定是快乐的,我是洒脱、灵助之人,用心感受生活来写作品。

” [1]一、三毛的写作生活青少年时代《雨季不再来》,内容很不成熟,都不应发表,是在22 岁以前发表的文章,文章较生涩,感情较为空灵。

离开台湾到西班牙去,生活的改变以及其他一些事使她停笔了,十年后才重新执笔立作。

三毛认为“写作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在我生活中是最不重要的一部分,若以切蛋糕的比例来看,写作就是蛋糕上面的樱桃。

生活比写作重要,我重视生活远甚写作。

”[2 ] 写作只是三毛的游戏之一,她是游戏人生,来到这个世界本就是玩的,孔子就说:“游于艺”,这几个字包含了多少意义,用最白话的字来说就是玩。

一小学四年级小朋友告诉三毛,说她的东西好好玩。

她觉得这是一种赞美,过去写的东西不好玩,像《雨季不再来》,因为年纪轻不知道怎么游戏人间,过了好苦闷的青少年时代。

后来知道自己在世上的时间过一天就短一天,就一定要享受人生,怎么享受呢?像《撒哈拉的故事》,第一篇《沙漠中的饭店》就是玩做菜,第二篇《结婚记》是如何结婚,扮家家酒。

第三篇写在沙漠里替人看病,也是玩,还有一篇很好玩的叫《沙漠观浴记》,看当地人如何洗澡。

虽她写的都是些平淡的家庭生活,但很多生活枯燥的朋友都给三毛来信说,文章带给他们快乐,三毛在这里强调:“你的生活就是你的文章,我是基督徒,要感谢天地的主宰——我们称为神,因为它使我们的生活曾经多姿多彩过,至于将来会怎样不知道。

”[3]二、写在人生边上——三毛的写作与人生三毛用她的一生去追求完美和爱,《秋恋》和《月河》是两篇以第三人称“她”构架的故事,这在三毛的作品里绝无仅有。

三毛的散文风格与文学成就

三毛的散文风格与文学成就

三毛的散文风格与文学成就三毛是中国著名的女作家,以其独特的散文风格和出色的文学成就深受读者喜爱。

她的散文作品通过真挚的感情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现了人生的辛酸与美好,感动了无数读者。

本文将从三毛的散文风格和其在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三毛的散文风格三毛的散文作品以真情实感和深入细腻的描写为特点,让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她的散文作品常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通过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以及对人物与环境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真实而深刻的情感。

她善于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她独特的情感世界。

三毛的散文作品还常常带有哲理思考,通过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展现出作家对人生的积极向上的态度。

她用真实的故事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困境的坚持,鼓舞了许多读者。

她的散文作品通常会让人感到一种力量,激励人们积极面对生活的困难。

另外,三毛在语言运用上也有其独特之处。

她擅长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将读者带入她所叙述的场景之中,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和氛围。

她的叙述方式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非常符合广大读者的口味。

二、三毛的文学成就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三毛在文学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她的散文作品不仅被广大读者喜爱,也受到了文学界的高度评价。

首先,三毛的作品融汇了中西文化的精髓。

她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了多种文化,这使得她的作品具有了丰富的内涵。

三毛的作品常常在讲述个人故事的同时,融入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思考,使其作品更具有普遍性和深度。

其次,三毛的作品展现了对爱情的深刻思考。

她以独特的视角和真挚的情感描写了她与丈夫荷西之间的爱情故事,使人们对爱情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她的作品中不仅有对美好爱情的歌颂,同时也展示了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爱情的考验时,如何坚守和奋斗。

最后,三毛的作品传递了一种向往自由的精神。

她的作品中常常描绘了她在不同地方旅居的经历,展示了她向往自由、追求自我价值的人生态度。

台湾通俗文学——三毛

台湾通俗文学——三毛

二、从生活真实走向艺术真实
“我长大后,不喜欢说谎,记录的 东西都是真实的。” “我的文章几乎全是传记文学式的, 就是发表的东西一定不是假的。” ——《我的写作生活》
“我的作品,只能算是自 传性的记录……我写的其 实只是一个女人的自传。”
《在热带的港夜—三毛对话录》
三、自我幻化的艺术人格
自我娱乐似的写作观活画出一个 完整、丰满、自恋的自我形象: 1,“三毛”是一个侠肝义胆、 无私助人的奇女子。
返朴归真的艺术风格 其一,自然美构成了作品独特的 生命姿态。 其二,以自然本色的文字作生活 的见证。 其三,语言幽默诙谐,趣味横生。
四、毛神话的终结
三毛忠实于自我,注重精神生活, 沉溺于虚幻世界,陶醉于自己创 造的神话,她从中找到了人生的 “乐趣”。
五、三毛游记的创作特点 1、题材上
展示了神奇的异国风光和人情习 俗,由衷地赞美了瑰丽、浩瀚的大
自然,作品涌动着蓬勃生机。
第一,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突现东 方民族的人格精神。 三毛以流浪的东方人的眼睛看西方, 发现民族的自尊心与东方的人格精神
2,“三毛”是一个外刚内柔、活 泼开朗、富有生活情趣的贤惠妻 子
3,“三毛”是一个孝顺父母的 乖女儿,一个任劳任怨的好儿媳 4,“三毛”是一个性格开朗、 深受朋友欢迎的好伙伴 5,“三毛”是一个美丽的女人
小结:
三毛的文本从不同的侧面丰富她的自我 形象,形成了鲜明生动的艺术人格。但 三毛以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笔墨来美 化自己,掩饰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她所 表现的是与实际人生相距甚远的理想化 的人生。 三毛作品中的“坦诚相见”有一大部分 是出于“自我幻化”。
一、三毛神话的形成
原名陈平,1943年3月26日出生于 重庆,1949年随父母移居台湾。 忧郁、自闭的少年生活。 6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结集为 《雨季不再来》,流露出自恋倾向。

三毛

三毛
• 时代语境
初次“三毛热”上世纪八十年代,文革结束后的饥 荒,本质是“读书热”。“伤痕文学”
传奇效应
传奇爱情,传奇人生 。某种意义上的人生范式
非正常死亡效应
1991年冬自杀 公众人物的死亡
3、消减在质疑中被边缘化
• 时过境迁
新新人类审美的冲击
• 传奇难续
传奇遭到质疑
边缘化
• 非正常死亡效应暂时轰动
人物景物
• 白描
刻画人物:不夸饰,不贬低《五月花》荷西 刻画景物:中国式传统写意画 “无际的黄沙上有寂寞的大风呜咽的吹过,天,是 高的,地是沉厚雄壮而安静的。正是黄昏,落日将 沙漠染成鲜血的红色,凄艳恐怖。”
语言
• 朴素纯净
“荷西含情脉脉的望了我一眼,婚后他第一 次如情人一样的望着我,使我受宠若惊。 不巧那天辫子飞散,状如女鬼。”
• 诙谐幽默
“一个做太太的,先拿了丈夫的心,再拿他 的薪水,控制他的胃,再将他的脚绑上一 根细细的长线放在她视力所及的地方走走; 她以爱心做理由,像蜘蛛一样结好了一张 甜蜜的网,她要丈夫在她的网里惟命是从; 她的家也就是她的城堡,而城堡对面那座 吊桥却再也不肯放下来了。”
三、艺术风格的成因
独特的经历 体弱 敏感
作品全部是作者内心的真实写照
《巨人》“他们并不是我的亲生父母”,“我喃喃的
望着前面这个红头发的巨人,觉得自己渺小的好似 一粒芥草”
《背影》“孩子真情流露的时候,好似总是背着你们,
你们向我显明最深的爱的时候,也好恰巧都是一次又 一次的背影”
《梦里花落知多少》“结婚以前在塞戈维亚的雪地
里,已经换过了心,你带去的那可是我的,我身上 的,是你。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 我们。”
这些作品代表了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和感受。 展现 出自己独特的个性以及对生命、爱情、真理 执着探索,是寻找自我的开端,是创作生涯的起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片飘动的云——试论三毛作品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作者:陈影指导教师:李华摘要:台湾女作家三毛的追求与梦幻、真情与爱心感动着千千万万个读者。

她的作品时而含蓄,时而热烈,时而温婉,时而活泼。

这不仅是她独特经历的产物,更多的是她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吸收西方新教精神,融中西文化于一身的结果。

作为大千世界里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三毛的创作不仅把人生最美好最诗意的东西加以定格,而且使她的生命跨过万水千山,穿越滚滚红尘,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成为永久的文学存在。

关键词:三毛、艺术风格、独特性、中西文化台湾女作家三毛以其色彩斑斓的异国风情,真诚深挚的爱心,质朴而诙谐的文笔,独具神韵的艺术风格,震撼着千千万万颗读者的心。

三毛的作品,正如她自己所说:“我的写作只是我的生活记录”,“我不写自己而去写别人,我没有办法。

”从题材方面来说,她的作品中没有什么重大现实事件的反映,写的全是自己的经历,自己的生活,自己周围的人和周围狭小的世界;从篇幅方面来说,她的作品中也没有能够震撼整整一个时代的长篇巨著。

然而,她对生活琐事的记录,她对自然和人情的描绘,她的浅唱低吟,她的欢乐与悲恸,无不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灵魂,无不清晰的印下她苦苦求索的足迹。

作为人的三毛,对于作为作家的三毛,无异于一座天然的金矿,或者说,她的作品像那种借树根创作的艺术品,无须人工斧凿,只须顺其天然,这是一种自然天成的艺术,所以她只须记录自己的生活,其实是记录她的探索,便有真正的文学,古老而永远年轻的写人生的文学。

不是写一己的人生,还写众人的人生,不是写人生的图景,而是写人生的要义,写她自己和周围的人们是怎样把握自身的存在,写她认为这存在是应当如何把握。

屠格涅夫说过:“在文学天才身上……重要的是我敢称之为自己的声音的一切东西,重要的是生动的,特殊的自己个人所有的音调。

这些音调在其他每个人的喉咙里是发不出来的。

”①高尔基也曾经教导青年作家:“谁要想当作家,谁就必须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一定要找到。

”②作家必须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哪怕找到的自己很微小,但到底是见人所见,发人所未发,是属于自己的,显示出独特的个性。

一部文学作品,只有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才会有生命力,才能获得永久的价值。

三毛的作品的魅力所在,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风貌,它发出了三毛自己的“生动的、特殊的”,其他人所发不出的声音,她“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自己”。

从美学的观点看,三毛的作品有着“独具风韵别样美”的境界。

一独具风韵别样美的艺术风格三毛,这位“万水千山走遍”的传奇女子,一生走过的是一条曲曲折折、充满神奇色彩的路。

她的作品,好似一首无声的歌,在向人们缓缓倾诉她的快乐与忧伤,在向人们尽情展示她那颗丰富而疲惫的心灵。

她那一篇篇极为坦诚的内心独白,恰似一片飘动的云,她用云一般的生命,舒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感受是甜蜜或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自然的流露。

如果说,读书是三毛走向文学生涯的铺路石,旅行为她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材,写作则使她的生命姿态展示出最动人的风采。

笔耕无异于三毛生命过程中不可剥离的一种存在形式。

三毛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求学阶段(1961-1974)、流浪阶段(1974-1981)、菏西死后(1981-1991)。

“忧郁而感伤”是三毛前期作品的主要风格。

《惑》、《秋恋》、《雨季不再来》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这些作品都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有一种沉缓而感伤的情绪在流动。

作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孩,三毛从小就具有浓厚的好奇心和叛逆性,并轰轰烈烈地谈了一场在雨季中漫漾开来的恋爱。

《雨季不再来》就书写了“我”跟男朋友赌气分手后心头淡淡的哀愁与深深的眷恋;而《惑》则道出了“我”由于倍受疾病的折磨,迷失在“珍妮画像”中的幻觉与苦闷。

可以说,这是一个充满青春烦恼的少女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正如三毛自己所说:“这本《雨季不再来》的小书,代表了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和感受。

它也许在技巧上不成熟,在思想上流于迷惘与伤感,但它的确是一个过去的我。

一个跟今日健康进取的三毛有很大不同的三毛。

”③确切地说,三毛在这一时期已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及对生命、爱情与真理的执着探索。

这是三毛寻找自我的开端,也是她创作生涯的一个起步。

而“洒脱豁达”则是三毛中期作品的主要风格。

为了摆脱失恋的痛苦,也为了离开照顾得太周到的父母,更为了走出自我的小天地,去追求人生的真谛,三毛孤身远行,开始了天涯浪女的漫游生活。

漂泊的生活,奇异的际遇使三毛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她在作品《白手成家》中写到:“我的半生,漂流过很多国家,高度文明的社会,我住过、看透,也尝够了,我的感动不是没有,我的生活方式,多多少少地受到了它们的影响。

但是我始终没有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将我的心留下来给我居住的城市。

”④但当那“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的撒哈拉展现在三毛面前时,她便把自己“毫无保留的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

⑤可以说,正是这“没有花朵的荒原”,给予三毛以全新的生活体验,也为读者们提供了一系列以沙漠人物真实生活为主题的、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这就是结集出版的《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迹》、《哭泣的骆驼》、《温柔的夜》等。

这时的三毛,已经由“温室中的花朵”变成了一个“被风吹雨打成了铜红色的一个代表不很精致,而面上已有风尘痕迹的三毛”。

生活的磨砺,已使三毛作品的风格呈现出“健康、洒脱、豁达”的特点,充满了悲天悯人而又幽默率真的情感,因为“毕竟雨季是不会再在三毛的生命里再来了”。

可以说,这一时期,是三毛个性与创作风格的特点,也是三毛创作的颠峰期。

三毛后期的创作风格则转向了“沉郁而平和”。

爱夫菏西的海底遇难,给三毛的心灵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从此二人死生契阔、阴阳分途,三毛的创作风格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那倾诉对菏西刻骨思念的《梦里花落知多少》,那满含对父母无限感激之情的《背影》,读后无不使人潸然泪下,笔调也显得沉郁而凝重了,回台执教后出版的集子《送你一匹马》、《万水千山走遍》,风格则渐趋于平和淡泊,少了几许忧郁、哀伤。

大起大落的漂泊经历,戏剧般的人生遭际,使三毛的作品在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三毛作品中更有那如幻似梦的沙漠海市蜃楼,那铺金流彩般大漠中的万千景象,她笔下的自然风光,总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人获得极大的美的享受,这些随处可见的散落如珠玑的异域风光,迥异于现代文明社会中现代人生活场景的奇丽景象,无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同时为作品中形象的塑造及情节的发展创设了一个个具有特殊艺术魅力的环境。

三毛没有纯文学作家那种严肃的创作使命感,也不去刻意追求作品的社会效果,创新对于她,既非经国之大业,千古之文章;也非文学殿堂之捷径,天下扬名之手段。

老作家巴金说过这样一句话:“艺术的至高境界——无技巧”。

读三毛的作品,就好象是在品尝一杯淡淡的清茶,给人一种悠悠万古的至情至意,而丝毫没有雕琢的痕迹,但这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正所谓:“为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峨眉朝至尊”。

三毛的作品,无论是体裁、刻画人物、描绘景物的方法,还是在语言方面,都有自己风韵独具的特色。

我们不难看出,三毛的作品都是以私人的生活和情感为线索,从个人生活经历历史颉取材料,并运用小说的创作手段来复制生活原型。

就体裁来讲,三毛的作品属于起源于日本“五四”以后传入我国的“私小说”,全部作品都是三毛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她不承认自己是一个作家,说她只是一个“非小说的文字工作者”。

她的作品有一个永恒的主人公,即她自己——三毛——Echo,作品以“我”为出发点,又以“我”为归宿,“我”始终跳跃于字里行间。

由于三毛善于使用第一人称来叙写生活琐事、异国风情、内心的感受,所以,无论是“雨季不再来”中那个封闭而多梦的少女,还是“撒哈拉故事”中那个走向漫天风沙的少妇,也无论是“梦里花落知多少”中那个“平静的淡泊”的寡妇,都给人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

“三毛与陈若曦、琼瑶不同,她不是着意去描绘动荡的社会生活,而是执着地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去探求”。

她如同一位好友,在与你进行一次恳谈,在“真率地表露出她的真性情”⑥,也在向我们展示着一个复杂而真实的灵魂,三毛的作品,无异于他在〈一生的战役〉中写到的:“只须写心里诚实的情感,写在自己心里受到感动的生活和人物,那就是我。

”她又说:“我是一个…我执‟比较重的写作者,要我不写自己而去写别人的话,没有办法。

我的5本书中,没有一篇文章是第三人称。

有一次我试着写第三人称的文章,我就想:我不是…他‟,怎么会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我又回过头,还是写…我‟”。

⑦正是由于这种强烈的“我执”,三毛作品构成了奇特的创作风景。

她用生活来塑造自己,用心来诉说自己,赢得了无数的读者。

三毛之所以选择私小说这种文体,就在于它善于表达人的真情实感,具有真实性、可信性,也有利于与读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

用第一人称“我”来记录生活琐事的私小说,也有着它自身的局限性,那就是叙事者不能站在全知全觉的角度,而要受到真人真事的限制。

这就妨碍了作者把笔触伸向“我”以外的世界,也必然影响到她作品的深度和广度。

当然,任何事物本身都有其两面性,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三毛在私小说创作与探索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在中国这个不愿意直率表露真性情,以含蓄为美之极至的国度里,三毛难道不具有另一种与众不同的魅力吗?她那真率坦诚的内心剖白,难道不是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小小的反叛吗?俗话说:“人如其人,文如其人”。

作为一个率真而富于正义感的女作家,三毛的作品处处洋溢着一种崇高的人性美、人情美。

在《搭车客里》,她给予在沙漠中艰难行进的沙哈拉威人以慷慨无私的援助;在《故乡人》中,她又为从未谋面的中国人曾君雄擦墓碑、献花;在《娃娃新娘》中,她对十岁的新娘姑卡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并对当地野蛮婚俗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对人间充满爱心,是三毛的人格,也是三毛作品中突出的风格。

三毛还善于通过对小人物生活的描写,来深情讴歌人间的真情。

巨人中的达尼埃,是个十二岁的男孩,他竭尽全力照顾自己年迈而多病的父母,一个人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我”面对此情此景,很是感动,而这时达尼埃却告诉“我”说,“她们不是我的亲生父母。

”“我喃喃地望着面前这个红头发的巨人,觉得自己突然渺小得好似一粒芥草。

”这是对人性美的讴歌,也是对温暖人间的礼赞。

同时,她在作品中也鞭挞了人性的丑恶,如《一个陌生人的死》、《荒山之夜》等。

目的在于提醒人们弃恶从善,对世界多一份爱心,对周围人多一份感情。

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三毛,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对自然、社会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并往往借助“我”来抒发对宇宙、人和爱情的看法,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这也是东方文学长于抒情的突出表现。

在《背影》中,“我”望着父母那踽踽前行的背影,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孩子真情流露的时候,好似总是背着你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