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普通心理学第六章知觉
普通心理学 第4-6章-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第四节 知觉的组织
心理学把由感觉到知觉的选择处理过程称为知觉的组织。其中最 主要的组织原则有四种。 一、相似原则 按刺激物相似特征组成的个体知觉经验倾向。 二、接近原则 按刺激物间距离关系组成的个体知觉经验倾向。 三、闭合原则 个体运用经验补充或删减刺激物线索以获得有意义或合乎逻辑的 知觉经验。如图4-5 四、连续原则 指心理上的连续,如图4-6
第二节 感觉的测量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一)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受器对适宜性刺激的感觉能力。 (二)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者刺激变化的强度,或 者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变化所需的量的临界值。它是测量人的感 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 1.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 受性是指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强度)的能力。 二者呈反比关系:值越低(刺激量越小),感受性越大。
第五节 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知觉的选择性 人根据自己当前的需要与兴趣,对某些有意义的刺激物进行选 择加工的过程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被选择进行加工的刺激信息,称为知觉的对象,而同时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其他刺激信息称为知觉背景。
(一)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1.强度大,对比明显的刺激物,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对象。 2.在空间上接近、连续,形状上相似,尤指符合格式塔心理学知 觉组织原则的客观刺激物,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对象。 3.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运动着的客观事物,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 对象。 4.维度变化多的客观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对象。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含义及其分类 (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 反映。
普通心理学(选择题库)
不定项选择题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通常是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人的个体心理,即( )。
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B.思维过程和情感过程C.个性差异和心理过程D.思维过程和性格特征1、心理过程可分为( )、情感和意志过程。
A.认识B.人格C.情绪D.需要3、心理学是研究( )的科学。
A.心理现象 B.心理过程 C.心理特征 D.认识过程3.个体心理的发展与( )密切相关。
A.科学 B.语言的出现 C.脑的发育 D.文字的产生5、在进行心理学研究时,我们必须清楚和毫无歧义地定义所有实验变量,以便其他研究者客观地评价研究结果。
心理学的这一特征说明( )。
A.心理学的发展具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 B.我们的经验世界是高度主观的 C.心理学是以事实和系统观察为基础的D.人的行为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6、一个研究者通过测量心率而作为人焦虑的指标之一。
在这个研究中,心率( )。
A.是一个混淆变量B.与焦虑成负相关C.一个自变量D.是焦虑的一个操作性定义l、心理学是研究( )的科学。
A.灵魂 B.行为 C .行为与意识 D.躯体与神经2、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 )。
A .1879年 B.1798年 C.1789年 D.1897年3、物质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叫作( )。
A.反射 B.反映 C.反应 D.感受性4、( )是心理的源泉。
A.感知觉 B.客观现实 C.记忆 D.内心世界6、行为主义代表人物( )。
A.冯特 B.马斯洛 C.华生 D.罗杰斯5、冯特是( )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A.1869B.1879C.1889D.1899E.18971、“如果能对环境进行足够的控制,我们就可以把一个孩子塑造成我们所期望的任何一种人。
”这一观点是( )研究取向的观点。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生物学 D.精神分析3、冯特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
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 B.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C.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 D.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1、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 )。
第6章 意识状态与注意(普通心理学)
一、睡眠
(三)失眠
失眠通常会伴随其他方面的问题,最常见的是精神失调,如焦虑,精神 抑郁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说清楚失眠症究竟是原因还是结果,或 两者相互影响。就失眠本身来说,在心理正常和反常的情况下都可能发生。 生活中的压力是暂时性失眠的常见原因。当压力消除后,睡眠会恢复正常。 如果患者担心失眠,就会加重失眠的程度。
2007年,美国睡眠医学学会把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合并为一个阶段,即第三阶段, 或深度睡眠阶段。因此,睡眠的周期通常包括三个或四个阶段,外加快速眼动睡眠 阶段。每个周期一般持续90分钟,每晚重复多次。深度睡眠(第四阶段睡眠)的时 间在前半夜远多于后半夜。大多数的快速眼动睡眠发生于睡眠的后期,持续时间也 越来越长。第一次快速眼动睡眠大约持续10分钟,而最后一次则长达1小时。
一、睡眠
(三)失眠
失眠对个体的生理功能及日常生活有一定影响,个体在睡眠不足时记忆 力会下降,而且感到无精打采,脾气也会变坏。
二、梦
梦的意义是什么? 所有人都做梦吗? 梦能预见未来吗? 梦中时间与现实一致吗? 梦时的身外之事能否成为梦的 一部分?
二、梦
(一)关于梦的解释
1、精神分析的观点
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 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 能的反映。在清醒状态下,由于这些冲动和愿望不被 社会伦理道德所接受,因而受到压抑和控制,无法出 现在意识中。 而在睡眠时,意识的警惕性有所放松,这些冲动和愿 望就会在梦中以改头换面的形式表达出来。
一、睡眠
(一)睡眠及其阶段
根据脑电图的研究,睡眠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次快速眼动睡眠一般持续5~10分钟,再经过大约90分钟后,会有第二次快速眼动 睡眠,持续时间通常长于第一次。在这种周期性的循环中,当黎明临近时,第三阶 段与第四阶段的睡眠会逐渐消失。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6章 知 觉【圣才出品】
第6章 知 觉一、单项选择题1.“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统考2007研]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答案】C【解析】知觉选择性是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B项,知觉整体性是个体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C项,知觉理解性是个体在知觉过程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解释,并用语词加以概括标志以赋予其意义的组织加工过程。
D项,知觉恒常性是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的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其知觉映象的过程。
根据题意,同一个知觉对象,具有不同知觉经验背景的人对它的组织加工是不同的,由此形成的知觉经验也就会存在差异。
2.把图6-1知觉为圆形时,遵循的知觉组织原则是()。
[统考2007研]A.闭合原则B.连续原则C.相似原则D.邻近原则【答案】A【解析】知觉的闭合原则是指人倾向于将图形刺激中的特征聚合成形,即使其间有断缺之处,也倾向于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形状。
B项,知觉的连续原则是人倾向于把具有彼此连续或运动方向相同的刺激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觉活动。
C项,知觉相似原则是人倾向于把大小、形状、颜色、亮度和形式等物理属性相同或相似的刺激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觉过程。
D项,知觉的邻近原则是人倾向于在视野中,把在时间或空间上相邻或接近的刺激物知觉为整体。
根据题意,人在知觉过程中,常常会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对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补充或简约,借以获取有意义的或合乎逻辑的知觉经验。
因此,人在知觉上图时,在心理上将断续的线条闭合起来,产生主观轮廓而形成了完整图形的知觉经验。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深度知觉单眼线索的是()。
[统考2007研]A.空气透视B.结构梯度C.运动视差D.视轴辐合【答案】D【解析】深度知觉也称立体知觉、距离知觉,是人将远近物体判断或辨识为立体的视知觉。
普通心理学知觉PPT课件
Page 13
二、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 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的特点。 对个别成分的知觉也离不开事物的整体特征。
Page 14
人对整体的知觉可能优于对个别成分的知觉。
内温用实验证实了“整体优先”,个体对整体的特征比对 局部特征更敏感。
Page 23
2.大小恒常性 从不同距离观看同一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是有变化 的,距离大,成像小;距离小,成像大。但事实上人们看到 的对象大小变化并不和视网膜上映像大小等量变化。
Page 24
3.明度恒常性 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 体的相对明度或视亮度 保持不变。
Page 25
4.颜色恒常性 有颜色物体在色光照明下表面颜色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 响。
Page 32
第三节 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空间关系的认识。
空间知觉
深
形
大
度
状
小
和
知
知
距
觉
觉
离
方 位 知 觉
知
觉
Page 33
一、形状知觉
形状是物体所有属性中最 重要的属性。是视觉、触 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一)形状的特征分析
对形状的识别始于对原始 特征的分析与检测,包括 点、线条、角度、朝向和 运动等。对这些特征的检 测是自动的,无需意识努 力。
Page 57
Page 58
6.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 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相对运动时,远近不同的物体 在运动速度和方向上将出现差异: 近处物体看上去移动的快,方向相反;远处物体看上去移 动的慢,方向一致。这就是运动视差。
自考《普通心理学》各章重点
《普通心理学》各章重点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心理学的由来及发展,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历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和方法。
本章重点如下:〔一〕基本概念:感应性P8、心理、心理状态P5、认知过程P2、情感过程P3、意志过程P4、个性P4〔二〕思考题:1、心理产生的标志是什么?怎样证明?答:动物对生物学刺激做出反应,说明心理现象产生。
蚯蚓试验证明。
2、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有何本质区别?答:语言的出现,产生了思维,对事物本质做出反应。
3、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如何证明?P7答: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脑的发展导致心理的发展。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如狼孩等〕〔3〕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反应。
4、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有何根据?P15-165、简述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意义?P18〔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试验室〕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一〕基本概念:神经元P27、突触P29、本能、反射P49、反射弧P49、反馈P49、兴奋过程P47、抑制过程P47、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P50、第一信号系统P53、第二信号系统P53〔二〕思考题:1、简述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P29-30答:突触的结构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突触的机能主要是使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系,进行通讯联络,使神经冲动有效地在神经系统内传导。
2、为什么说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有何根据?P303、简述脑干网状结构及下丘脑的功能。
P334、简述动力定型的形成过程。
P48〔考过〕5、哪些事实证明大脑两半球的机能是非对称的?P446、R.W.斯佩里对裂脑人的实验研究说明了什么?有何意义?P467、第二信号系统对人的心理活动有何重要作用?答:第二信号系统是人们获得间接知识和经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
8、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有何区别?P529、简述言语机能联合区的功能。
普通心理学第六版重点笔记
普通心理学第六版重点笔记最近在学习普通心理学第六版,那可真是一段让人又爱又恨的经历啊!先来说说感知觉这部分。
感知觉就像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窗口,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皮肤触摸,我们感知着周围的一切。
比如说视觉,咱平常看东西好像挺简单的,不就是睁开眼就看到了嘛。
但其实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就像一个个小小的“情报员”,它们把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
这过程就像一场接力赛,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不行。
我记得有一次,晚上睡觉前关灯,突然眼前一片漆黑,那一瞬间我就真切地感受到了视觉适应的过程。
从明亮的灯光到黑暗,眼睛得花点时间来调整,一开始啥都看不见,慢慢地,周围的家具轮廓才一点点浮现出来。
再讲讲记忆。
记忆这玩意儿可太神奇了,有时候你想记住的东西死活记不住,不想记住的倒是在脑子里挥之不去。
就像我之前准备考试,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定义,背了好多遍还是容易忘。
但有时候,一些小时候的小事,比如和小伙伴在胡同里疯跑玩耍的场景,却能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记忆的分类也挺有意思,短期记忆就像个临时仓库,容量有限,存不了太多东西,而且保存时间短。
长期记忆呢,则像是个大仓库,能装下好多好多东西,只要你经常复习,那些知识就能在里面长期存放。
还有情绪和情感,这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体验到的。
高兴的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美好起来,看啥都顺眼。
生气的时候,那真是火冒三丈,恨不得把惹自己生气的人狠狠教训一顿。
我有一次和朋友吵架,心里那个气啊,觉得对方简直不可理喻。
但后来冷静下来想想,其实也不是啥大事,就是当时情绪一上来,控制不住自己。
情绪的产生和我们的生理反应、认知评价都有关系,有时候改变一下对事情的看法,情绪也会跟着改变。
说到思维,这是人类特有的高级认知活动。
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创造新的想法,都离不开思维。
比如做数学题,得一步步推理分析,找到解题的思路。
有时候想问题想不出来,脑袋就像被堵住了一样,突然灵光一闪,找到突破口,那种感觉别提多爽了。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 知觉)【圣才出品】
第6章知觉一、单项选择题1.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对静止的,而浮云是运动的。
但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
这种现象叫()。
A.运动后效B.动景知觉C.诱发运动D.自主运动【答案】C【解析】诱发运动是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
一般说来,视野中细小的对象看去在动,而大的背景则处于静止的状态。
例如,夜晚,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
2.一条直线的中部被遮盖住了,看起来其两端就不再像直线了,这属于()。
A.大小错觉B.方向错觉C.线条弯曲错觉D.线段长短错觉【答案】B【解析】错觉的种类很多,比如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形重错觉、倾斜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等。
其中线段发生错位是方向错觉,如一条直线的中部被遮盖住了,看起来其两端就不再像直线了。
3.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答案】A【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复杂的环境中把桌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的背景。
4.飞行员驾驶飞机在海上飞行时的“倒飞错觉”是()。
A.图形错觉B.形重错觉C.大小错觉D.方位错觉【答案】D【解析】“倒飞错觉”是指飞机实际在平飞,但飞行员却感觉自己的飞机在倒飞,自己也倒悬在空中飞行,称为倒飞错觉。
海上飞行时把蔚蓝色的海平面当做天空或夜间飞行时把天上的星星当做地面灯光而发生倒飞错觉。
倒飞错觉是对方位的错误判断,因而是方位错觉。
5.听同样一个报告,懂行的人和不懂行的人相比,结果大相径庭,这符合知觉的()。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答案】B【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经验多的人,对报告有全面的了解,因而得到的信息多;而不懂行的人没有经验,无法进行全面的了解,因而获得的信息少。
perception知觉(普通心理学)
时间知觉对于个体安排日程、规划工 作和进行决策等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时间知觉依赖于多种线索,如自然界 周期性变化(如日出日落)、人体内 部生理变化(如心跳、呼吸)以及事 件之间的先后顺序等。
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或自 身运动状态的感知。
运动知觉依赖于视觉、前庭系 统和本体感受器等多种感觉通 道的信息输入。
感觉和知觉对于人的学习和行为调节具有重要作用,是 人的学习和行为调节的重要基础。
感觉和知觉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动力,是人的情绪和 行为反应的先导。
感觉和知觉对于人的社会适应性具有重要作用,是人的 社会适应性行为的重要基础。
04
知觉的错觉现象
错觉的定义与分类
错觉的定义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
运动知觉对于个体在生活和工 作中进行移动、操作物体和保 持平衡等活动至关重要。
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在空间 中的远近和深浅位置的感知。
深度知觉依赖于多种线索,如物 体的大小、遮挡关系、透视信息
以及双眼视差等。
深度知觉对于个体在生活和工作 中进行定位、判断距离和操作三
维物体等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认为人们在加工外界信息时,注意资源有限,当注意资源被分配到不相
关或干扰性因素上时,会导致对目标刺激的加工不足或偏差,从而产生
错误的知觉。
05
知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 用
知觉在消费行为中的作用
消费者知觉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通过视 觉、听觉、触觉等多种知觉方式 来获取商品信息,进而做出购买
决策。
广告与知觉
错觉的分类
根据产生原因,错觉可分为生理性错觉、病理性错觉和适应 性错觉;根据表现形式,错觉可分为线条错觉、形状错觉、 方向错觉、大小错觉、明度错觉、颜色错觉等。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06章记忆.ppt
➢ 以后,只要该细胞集合中的 部分神经元被激活,由于神 经元间的强有力的相互联系 将使整个细胞集合全部被激 活,对刺激的回忆就被实现。
记忆印迹广泛分布于细胞集合的神经突触联系中。 细胞集合可由那些参与感觉和感知的同一群神经
➢ 另外H.M.也有相对正常的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表现出重复启动效应(知觉 表征系统)。
为多重记忆系统的存在及不同记忆系统的脑区定位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情景 记忆和语义记忆等陈述性记忆的形成需要颞叶内侧特别是海马等脑区的参与, 这些部位受损会引发严重的陈述性记忆障碍,而程序性记忆(如技能的习得) 则依赖不同的脑区,后来的研究发现小脑和基底神经节的损伤对于程序性的 学习有更严重的影响。
专业资料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06章记忆专业资料第六章记忆专业资料主要内容?记忆的一般概念?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长时记忆?内隐记忆专业资料第一节记忆的一般概念?什么是记忆?记忆的种类?记忆的加工过程?记忆的测量专业资料什么是记忆?对朋友讲述登长城的经历?背英语单词?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碰面突然记不起名字
➢ 记忆是整个脑皮层活动 的结果,不是皮层上某 个特殊部位的机能。
机能定位说
➢ 语言中枢:布洛卡区和威尔尼克区
➢ 加拿大医生潘菲尔德医治严重癫痫病人时,进行了开颅 手术,开颅后用微电极刺激患者大脑皮层的颞叶,引起 了病人对往事的鲜明的回忆。
➢ 大脑存在不同的功能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 言中枢等
元组成。 细胞集合中的部分神经元被损坏并不能消除记忆。
记忆的突触机制
海兔的学习与记忆(Eric R. Kandel) ➢ 海兔的神经系统由仅20,000个神
普通心理学-第六讲---知觉
第六讲知觉第一节知觉一般概念一、知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对事物整体认识知觉形成:来自感觉器官信息提供了某种颜色、边界、形状等个别属性,经头脑加工知觉几种作用:1觉察:发现事物存在,还不知道它是什么2分辨: 把一个事物或事物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事物属性区别开来3确认: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知识经历与当前获得信息,确定知觉对象是什么,给它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范畴知觉与感觉联系与区别:二、知觉两种加工方式自下而上:对事物感觉特性加工叫自下而上加工或数据驱动加工自上而下:人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这些信息称作自上而下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三、知觉种类1、按照知觉所反映对象特点〔是否属于人〕,可以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与社会知觉〔对人知觉〕。
2、按照知觉所凭借感觉信息来源〔知觉时起主导作用感官〕不同,可以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等,〔可以说,有多少感觉,就有多少知觉〕3、根据事物具有时空与运动特性,把知觉区分为空间知觉〔对物体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空间特征知觉〕、时间知觉〔对客观现象持续性与顺序性知觉〕与运动知觉〔对物体静止与运动以及运动速度知觉〕。
4、根据知觉映象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分为正确知觉与错觉而下: 人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这些信息称作自上而下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第二节知觉特性一、知觉对象与背景—知觉选择性对象与背景相互转换;知觉定势: 对一个物体知觉,不仅取决于刺激物本身特点,而且还要受到其发生背景与时间因素影响。
因此知觉是一个复杂过程。
知觉对象与背景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知觉对象受背景制约,背景也影响知觉对象。
在均匀化知觉域中不可能有知觉对象,因而也不可能有知觉背景。
如空虚视野实验。
知觉对象与背景相互转化在双关图形〔也称可逆图形或两可图形〕中表现更为清楚。
二、知觉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知觉整合作用:整体优先. 知觉整体性作用:表达了知觉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能力,有时会忽略局部或细节特征三、知觉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根据自己知识经历,对现时感知事物进展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含义,从而标示出来特性称为知觉理解性(sensory comprehension)。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4章 注 意——第6章 知 觉)【圣才出品】
9.根据感觉特征选择刺激信息,并按“全或无”原则加工处理,在知觉水平上进行认 知分析的注意模型是( )。
A.衰减器模型
5 / 49
8.在下列选项中,对“鸡尾酒会现象”的解释所支持的注意认知理论是( )。 A.衰减器模型 B.反应选择模型 C.过滤器模型 D.资源分配模型 【答案】A 【解析】鸡尾酒会现象指当你在拥挤的室内正和某人交谈,忽略了别人的谈话声和一般 噪音,突然别人谈话中提到了你的名字,马上会引起你的注意。注意的衰减理论可以对这一 现象做出解释,该理论认为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某种过滤器,它不是按“全或无”原则, 而是按衰减的方式工作。当输入的信息通过过滤器受到衰减时,由于强度减弱,不能被识别, 但特别有意义的项目(如自己的名字)的激活阈值较低,因而能被激活、被识别。
5.听表走动的滴答声,会感到时有时无。这种周期性变化的注意现象是( )。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起伏 【答案】D 【解析】注意的起伏是指人在感知事物时,注意很难长时间地保持不变,而是表现为周
3 / 4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检验注意过滤器理论经常使用的实验范式是( )。[统考 2008 研] A.双耳分听 B.语义启动 C.双任务操作 D.视觉搜索 【答案】A 【解析】双耳分听、双任务操作及视觉搜索都是注意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范式,分别注重 研究注意的不同侧面,双耳分听范式关注注意的选择性,用于检验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双任 务操作范式关注注意的分配性,用于检验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视觉搜索范式关注注意的集 中指向性。语义启动的范式是研究语义知识在大脑中是如何存储的主要研究手段。
7.学生上完一节课后,不受该课内容的影响,自觉做好上第二节不同内容课的准备。 这种注意品质是( )。
曾凡林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第六章 知觉
曾凡林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第六章知觉)1.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反应。
2.知觉与感觉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①知觉和感觉的相同点1)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客观事物是产生知觉和感觉的条件。
2)都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应。
只有当感觉和知觉对象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并使之产生某种活动,知觉和感觉才会产生。
3)两者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人脑的活动。
②知觉和感觉的区别1)反映的内容不同。
感觉是对个别属性的直接反应,知觉是一种综合反映。
2)产生的性质不同。
感觉是介于生理和心理的活动,知觉则是纯粹的心理活动。
3)生理机制不同。
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③知觉和感觉的联系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人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越丰富、越精确,由此形成的知觉就越完善、越正确,两者联系紧密。
3.知觉具有哪些基本特征?①知觉理解性指在知觉过程中,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解释,并用语词加以概括与标志以赋予其意义的组织加工过程。
②知觉选择性指人受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等因素的影响,有意或无意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③知觉整体性指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加以识别的过程。
④知觉恒常性指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其知觉映像的过程。
4.什么是知觉恒常性?产生知觉恒常性的条件是什么?知觉恒常性是指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其知觉映像的过程。
条件: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不同的感觉现象进行解释,把物体具有的不同感觉映像的相同特征或属性仍知觉为同一对象。
5.什么是知觉整体性?形成知觉整体性的原因是什么?知觉整体性是指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加以识别的过程。
普通心理学之知觉ppt课件
熟悉性与大小知觉
• 对物体大小的知觉经验会帮助人们准确地 知觉物体的实际大小。
空间知觉
形 状 知 觉
大 小 知 觉
深 度 和 距 离 知 觉
方 位 知 觉
形状知觉
• 形状知觉是对轮廓和边界的整体知觉,是 视觉、触觉、动觉的协同活动的结果。
特征分析
形状知觉
图形识别
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验
• 原始特征包括点、线条、角度、朝向和运 动等。检测是自动的,无须意识的努力。
视觉检索 实验
知觉的过程
觉察 分辨 确认
知觉的加工方式
• 自下而上的加工
– 基于大量的感觉信息产生。也叫刺激驱动或数 据驱动的加工。
• 自上而下的加工
– 大脑中的印象或观念对刺激的解释有引导作用。 也叫概念驱动的加工。
知觉的特征
选择性
恒常性
知觉
整体性
理解性
知觉的选择性
• 我们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些事物或事物的某 些特性作为我们知觉的对象。 • 被我们清晰地知觉到的事物,是知觉的对 象。仅被我们比较模糊地感知到的事物, 就成为衬托这种对象的背景。
图形识别
• 人们利用已有知 识经验和当前信 息,确定知觉到 的图形是什么。 • 图形识别是对复 合特征进行加工, 为序列加工。
视觉检索实验
启动现象
• 当人们期待某种图形时,这种期待将使对 图形的识别更容易。 • 如,先呈现单词“学生”,再呈现单词 “教师”,由于两个单词间存在语义的联 系,先呈现的单词使后面单词的识别加快。
知觉定势
• 指发生在前面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 的准备状态,影响了后来知觉的结果。
从左向右你看到了什么?
从右向左你看到了什么?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特征: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3、心理学的任务:陈述人的心理现象,解释人的心理现象,预测人的心理现象,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5、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晤谈法),测验法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1、神经元结构主要由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两部分组成。
2、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
3、神经回路: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主要有两种,辐射式,聚合式。
4、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脑神经,植物神经。
5、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脑干,间脑,小脑)。
6、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7、抑制过程分为:无条件性抑制(外抑制和超限抑制),条件性抑制(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8、动力定型:指由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应系列就依次出现。
9、第一信号体系:用具体事物作为前提刺激而建立的前提反射体系。
10、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11、内分泌系统:是一种整合性的调节机制,通过分泌特殊的化学物质来实现对有机体的控制与调节。
12、人有两种腺体:导管腺体(外分泌腺),无导管腺体(内分泌腺----激素)。
13、人体主要内分泌腺:脑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和性腺。
第三章心理的发生和发展1、心理是物质运动发展到初级阶段的属性,是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感应性:是指生物有机体能够对与其生命活动具有直接关系的刺激作出反应,表现为趋利避害的生物特性。
3、动物心理的发展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4、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已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5、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1、意识有对客观环境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人类能够把自己同自然界相互区别开来,使人作为主体而与客观天下对立。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记忆知识梳理
第六章记忆概念:1.记忆: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2.编码:人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
编码有不同层次或水平,以不同形式存在,主要有视觉的、听觉的和语义的编码。
3.知识的表征:知识的储存。
把感知过的事物、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势保持在人的头脑中。
4.精确的复述:把要记住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是存储信息最有效的方法。
5.提取: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
(记忆的好坏通过信息的提取表现出来)基本形式:再认和回忆。
6.长时记忆:储存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永久性的储存)7.情景记忆:指人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因为受时空限制,信息储存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记忆不够稳固、不够确定。
)8.语义记忆:指人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时间、地点无关。
(受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9.外显记忆(受意识控制的记忆):指个体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影响。
10.内隐记忆(自动的无意识记忆):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影响。
11.程序性记忆: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运动技能的记忆。
需要多次尝试才能获得。
(不需意识的参与)12.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需要意识参与)13.空间记忆:对有关物体的空间位置、方向等方面的记忆。
14.反响回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
15.长时程增强:指传递信息的神经元和接收信息的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强度的增加。
16.感觉记忆(感觉登记):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
编码主要依赖与信息的物理特征。
17.图像记忆:视觉的感觉记忆,指视觉器官能识别刺激的形象特征,并保持一个生动的视觉图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重叠(遮挡)
当两种(或多种)物体在同一平面上, 如其中一物体之一部分被另一物体所遮 盖时,即形成重叠(superposition)现 象。在观察物体距离远近时,重叠就可 用来做为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
(4)明暗(明亮与阴影)
在平面图上,单是调配颜色的亮度,使之 成为明暗(bright and shadow)对比, 即可构成深度知觉的另一单眼线索。
为了对知觉组织的心理历程提出系统的 理论解释,完形心理学家们经实证性研 究之后,归纳出很多法则,称为组织完 形 法 则 ( Gestalt laws of organization)。 以下介绍的是其中最主要的四种知觉组 织法则。
(一)相似法则
在知觉场中有多种刺激物同时存在时, 各刺激物之间在某方面的特征(如大小、 形状、颜色等)如有相似之处,在知觉 上即倾向于将之归属于一类。 完形心理学家们,将此种按刺激物相似 特征组成知觉经验的心理倾向,称为相 似法则(law of similarity)。
(二)接近法则 有时候,知觉场中刺激物的特征,并不 十分清楚,甚至在各刺激物之间,找不 出足以辨别的特征。 在此种情境之下,我们常根据以往经验, 主观地寻找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藉以增 加其特征,从而获得有意义的或合效逻 辑的知觉经验。 完形心理学家们,将此种按刺激物间距 离关系而组成知觉经验的心理倾向,称 为接近法则(law of proximity)。
因此,眼睛不同于照相机,耳朵 不同于录音机,也就是说知觉包 含着主体对知觉对象的选择和加 工。 即使是对同一刺激,如观察者的 角度不同,也可产生截然不同的 知觉经验。 木刻: 黎明与黄昏
(二)知觉对比 知觉对比是指两种性质相对的刺激同时出 现,或相继出现时,由于两者的彼此影响, 致使两刺激所引起的知觉上的差异特别明 显的现象。 例如:将黑白两种颜色的物体并排陈列, 在知觉上就会觉得黑者愈黑。白者愈白; 大胖子与小瘦子俩人相伴出现,也会使人 产生胖者越胖瘦者越瘦的知觉。
(三)闭合法则 图示 知觉刺激物本身的条件并不闭合,也不 连接,是观察者把它们看成完整的黑色 的圆盘;是观察者把很多不连接的白色 线条,在心理上连起来,闭合而成一个 白色立方体。此种现象为闭合法则(law of closure)。
(四)连续法则
与上述闭合法则颇为相似的另一知觉组 织的心理法则,是为连续法则(law of continuity)。知觉上的连续法则所指 的“连续”,未必指事实上的连续,而 是指心理上的连续。
知觉的整体性,是一种心理作用。有时 即使引起知觉的刺激,其本身是零散的, 而由之所得的知觉经验,仍然是整体的。 图示 有关知觉整体性的心理现象,可以从另 一 角 度 予 以 说 明。不 合 理 图 形 (impossible figure)。每个部分都是 合理的,但整体是不合理的。
四、知觉的组织性
武大郎与潘金莲 卡西摩多与埃丝美拉达
显然,知觉对比只是一种心理现象,刺激 本身的特征,事实上并没有改变。 大小知觉对比图示
二、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 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象, 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 加以解释或判断,即对它加以理解。 人对事物正确、完整、深刻的知觉与人 对该事物的理解程度有关。 人的知觉的理解性与人的已有知识经验 有密切关系。 语词在知觉的理解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绿叶丛中的一朵红花,与采下来的 一朵红花给我们的知觉就是不一样的;
同样一件衣服,穿在不同人的身上,给人 的知觉就不同。 这些心理现象说明了知觉经验的相对性。 知觉相对性的现象,随处可见,在心理学 上最常引用的例子有以下两大类:
(一)对象与背景 对象与背景是知觉相对性最明显的例子。 对象是指被清楚知觉到刺激物,背景是 指被模糊觉察到的与该刺激物相关连的 其他刺激物。 对象与背景的相对关系明确时,所得的 知觉经验也就明确。 对象与背景的相对关系不明确,完整的 知觉经验即不易产生。如摄影。 双关图形。
(2)双眼像差
双眼像差(binocular disparity)是指 注视同一物体时,因两眼视线的角度不 完全相同,故而在两眼网膜上所构成的 两个影像,彼此稍有差别的现象。双眼 像 差 也 称 网 膜 像 差 ( retinal disparity),网膜上两个影像之差异程 度,在物体距离远时减小,在物体距离 近时增加。
在心理学上,多年前曾有学者设计一项 实验(Supa,et al,1944),试图了解 盲者的空间知觉经验,除触觉之外靠何 种感官获得线索。
1.单耳线索 只靠单一耳朵即可获得深度知觉经验时, 由单一耳朵所得的听觉线索,即为单耳线 索(monoaural cue)。 由单一耳朵所得的线索,虽不能充分有效 判断声源之方位,但却有效地判断声源的 远近。平常我们判断声音远近时,多根据 声音的强弱;强则近,弱则远。尤其对熟 悉的声音(如教堂的钟声),根据强弱而 判断远近时,将更为准确。
2.双耳线索
在接收声音的刺激后,如根据两只耳朵 彼此协调合作,从而构成对声音之方位 及强弱正确判断时,由双耳收到的做为 深度听觉判断之用的刺激线索,称为双 耳线索(binaural cue)。双耳线索又 有以下三种形式:
(1)眼睛内的网膜是平面的,在网膜上构 成的影像也是平面的。既如此,何以能使 人产生立体的深度知觉?
(2)假如说,深度知觉的产生多由于两 只眼睛的协调作用,何以只有一个眼睛的 人(或用单眼视物时)仍然能对物体的远 近做出正确的判断?
对于这两个问题,心理学家的解释是: 我们的深度知觉,得自单眼与双眼两类线 索:由双眼视物时,可以藉由两眼的彼此 协调,而获得深度知觉线索;由单眼视物 时,也可以藉由刺激物本身的特征,显示 出深度知觉线索。
2.双眼线索
视物时,由两只眼睛同时协调运作,从 而对刺激物获得深度知觉的线索时,称 为双眼线索(binocular cue)。由两只 眼睛彼此协调获得深度知觉线索时,在 运作上有以下两种情形:
(l)辐辏作用 由两眼球转动以聚合视线,从而获得深 度知觉的双眼线索,称为辐辏作用 (convergence)。
(2)纹路梯度 有很多属于同样或类似的物体,集成一 大片的平面景观时,要想辨别其中不同 部分的远近差异,我们都会运用“近者 较大,远者较小;近者外形清晰,远者 外形模糊;近者在视野下缘,远者在视 野上缘”的经验。此一经验,只须运用 一只眼睛,照样也可获得。此种单眼线 索,是根据各物体本身外形纹路清晰与 部位高低之差异而获得,故而称为纹路 梯度(texture gradient)。
(5)移动
移动(movement)可以构成深度知觉的 一种单眼线索。
(6)调适作用 以上所述五种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可以说全 是心理性的,是从生活经验中长期学习而获得 的。唯独眼睛的调适作用(accommodation), 则具有单眼线索的生理基础。物体距离较远时, 水晶体变为扁平;物体较近时,水晶体变为凸 出。如此,随所视物体的远近,引起毛状肌的 伸缩作用,结果因之促动视觉感受器的神经冲 动,进而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区,而产生 了知觉。
1.单眼线索
刺激物本身具有某些特征,观察者即使只 用一只眼睛去看,照样可以获得足以判断 远近的深度知觉。刺激物所具的此类特征, 称为知觉的单眼线索(monocular cue)。 物体特征中能够构成单眼线索的情形有很 多,以下六种是其中最主要者。
(1)直线透视
直线透视(linear perspective)是指平 面上刺激物本身,在面积的大小、线条的 长短以及线条之间距离远近等特征上,所 显示出的能引起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
(四)颜色恒常性 当物体的照明环境改变而而 知觉经验仍保持对其颜色知 觉不变的心理倾向,称为颜 色 恒 常 性 ( color constancy)。
第二节
知觉历程
一、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space perception)是指以感 觉为基础,对自身所在空间,与自身周围 空间中各事物之间关系综合了解的心理历 程。 对个体生活而言,空间知觉显然是一种不 可缺少的能力;不但人类如此, 对动物而言也是如此。因为,个体生活在 三度(立体的)空间内,在一切活动中, 必须随时随地对远近、高低、方向做适当 的判断,否则就难免发生困难,甚至遭遇 危险。
三、知觉的整体性
所谓知觉的整体性,是指知觉的实际经验 超越了部分刺激相加的总和。 例如:一棵绿树上开有红花,绿叶是一部 分刺激,红花也是一部分刺激,我们将红 花绿叶合起来,在心理上所得的美感知觉, 超过了红与绿两种物理属性之和。
因此。完形心理学家们主张,虽然包括 多种刺激的情境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知觉 经验(如一幅画中的人与景物),而这 整体知觉经验,并不等于各种刺激单独 引起感觉的总和。
通过以上探讨,我们知道,知觉对刺激的 反映,是一种主动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 组织性。就是说知觉是有系统的,是合乎 逻辑的,不是紊乱的。因此,心理学中称 这 一反映 过程为 知觉组 织 (perceptual organization)。
在众多心理学派别中,对知觉组织研究 最有贡献者,是完形心理学。
第四章 知觉
第一节 知觉及其特征
知觉(perception)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 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一、知觉的相对性 知觉经验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我们 看见一个物体,在一般情形下,我们不是 孤立地只看见这一个物体,而是同时也看 到该物体周围的其他刺激。因此该物体与 周围其他刺激之间的关系,势必影响我们 对该物体的知觉。
以动物为例,诸如猛虎跳涧、猴子攀登、 老鼠回洞、飞鸟归巢等,其动作之敏捷 准确,无疑是靠空间知觉所做的正确判 断。 在人的生活中,空间知觉随时用到,诸 如上下台阶、穿越马路、工具操作以及 在拥挤人群中与人保持距离等,无一不 靠空间知觉的判断。
(一)视空间知觉 视 空 间 知 觉 指 的 是 深 度 知 觉 ( depth perception),亦即平常所说的立体知 觉或远近知觉。 视空间知觉当然是靠职司视觉的眼睛收 集视觉资料,惟从眼睛的生理构造而言, 对深度知觉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家们最 感兴趣的是以下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