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兼职打工安全陷阱实例
校园网络诈骗案例
校园网络诈骗案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校园网络诈骗案件也层出不穷,给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网络诈骗的手法层出不穷,很多学生缺乏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校园网络诈骗的案例,希望大家引以为戒,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案例一,虚假兼职诈骗。
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兼职广告,对方声称只需在家轻松操作就能赚取丰厚的报酬。
小明心生兴趣,便按照对方提供的联系方式添加了对方的微信。
对方告诉小明,只需先支付一定的“报名费”和“押金”,就可以开始工作了。
小明怀着美好的梦想支付了费用,然而等他支付完钱后,对方却消失了。
原来,这是一起典型的虚假兼职诈骗案件。
案例二,虚假奖品诈骗。
小红收到一条短信,称她中了某某抽奖活动的大奖,需要填写个人信息领取奖品。
小红填写了自己的姓名、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并按短信提示拨打了对方提供的电话号码。
对方自称是抽奖活动的工作人员,要求小红先支付一定的“手续费”和“税费”才能领取奖品。
小红心怀喜悦,急忙支付了所需费用,然而她等来的却是一场空。
原来,这是一起虚假奖品诈骗案件。
案例三,虚假贷款诈骗。
小刚急需资金周转,便在网上搜索到了一家“放款快、额度高”的贷款公司。
小刚按照网上提供的联系方式与对方取得了联系,对方告诉小刚只需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就可以快速放款。
小刚急于解决资金问题,便毫不犹豫地提供了自己的个人信息。
然而,等他提供完个人信息后,对方却以各种理由要求小刚支付各种费用,小刚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上当受骗。
原来,这是一起虚假贷款诈骗案件。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真实发生在校园中的网络诈骗案件,这些案例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网络诈骗防范课。
在面对类似情况时,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承诺,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盲目支付费用。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大家能够更加警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避免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大学生毕业被骗案例
大学生毕业被骗案例
案例:大学毕业生下载“兼职”APP,被骗7万余元。
起初,一人自称是快递工作人员,申请加了小李的QQ,后将小李拉到一个QQ群。
5月22日下午,小李在该QQ群里看到做网上兼职的下载链接,是一款叫“友糖”的App。
好奇心的驱使下,小李下载了这款软件。
然后就有接待员联系他,简单介绍流程并提出相关保证,之后又给小李介绍了导师和派单员。
小李抱着怀疑的态度尝试了一下,但在导师的指点下,两轮下来他分别获利160元和400元。
这时的小李已经放松了警惕,逐渐开始失去判断。
后来,导师诱导小李加大投入,派单员以任务失败无法提现等各种理由让小李持续投入。
虽然小李中间也曾有过怀疑,但看到群内其他人有提现成功的情况,就听从了派单员的指令,直至最后意识到这是个骗局,他已累计投入7万余元。
这期间,他编造各种理由向亲属、朋友借了6万多元!。
大学生受骗案例及分析
大学生受骗案例及分析在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接触的信息量巨大,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相对较弱,因此成为了诈骗分子的主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的大学生受骗案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大学生的防骗意识和能力。
案例一:网络兼职诈骗小李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某天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则招聘兼职的广告,声称只需在家上网,每天工作几小时,就能轻松赚取几百元。
小李心动之下,按照广告上的联系方式添加了对方。
对方要求小李先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并承诺工作后会返还。
小李在没有核实对方身份的情况下,便按照要求转账。
结果,对方收到钱后便消失无踪,小李意识到自己被骗。
分析:此类诈骗利用了大学生想要兼职赚钱的心理,通过虚假的招聘信息诱导受害者交纳所谓的保证金或培训费。
大学生在寻找兼职时,应通过正规渠道,对于要求先交费的工作要格外警惕。
案例二:虚假购物诈骗小张在网上看到一款手机价格远低于市场价,便决定购买。
在与卖家沟通后,卖家要求小张通过非官方渠道转账支付。
小张转账后,卖家却以各种理由推脱发货,最后直接失联。
小张这才意识到自己遭遇了虚假购物诈骗。
分析:虚假购物诈骗通常以低价诱惑消费者,然后通过非正规渠道要求转账。
大学生在网购时,应选择信誉良好的平台,对于价格异常低廉的商品要提高警惕,避免私下交易。
案例三:冒充熟人诈骗小王收到一条短信,称是其好友小赵,因为手机丢失,需要小王帮忙转账给一个紧急联系人。
小王没有多想,便按照短信中的指示进行了转账。
后来,小王联系到小赵,才知道小赵的手机并未丢失,自己遭遇了冒充熟人的诈骗。
分析:冒充熟人诈骗利用了受害者对熟人的信任,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进行诈骗。
大学生在接到此类信息时,应先与熟人直接联系确认,不要轻易相信未经核实的信息。
案例四:虚假奖学金诈骗小刘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声称是学校财务处的工作人员,通知小刘获得了一笔奖学金,并要求小刘提供银行卡信息以便转账。
大学生网络诈骗案例
大学生网络诈骗案例在当今社会,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而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要受众群体之一,也成为了网络诈骗的重要目标。
网络诈骗的手段层出不穷,而大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法律意识,往往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关于大学生网络诈骗的真实案例,以期提醒大家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案例一,校园兼职诈骗。
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校园论坛上看到了一则招聘兼职的帖子,对方声称只要在家轻松工作,每天几个小时就能赚取可观的报酬。
小明心生兴趣,通过微信联系了对方,并按照对方指示提供了个人身份信息。
随后,对方要求小明先交纳一定的“押金”作为保证金,才能开始工作。
小明照做了,但随后对方却消失了。
原来,这是一起校园兼职诈骗案件,小明被骗了数千元。
案例二,虚假投资诈骗。
小红是一名大学生,她在社交平台上关注了一位自称是股票投资专家的“大V”,对方每天都在朋友圈里晒着自己的高额收益。
小红被对方的言辞所吸引,便通过私信向对方咨询投资事宜。
对方称只要投资一定金额,就能获得高额回报。
小红动心了,便将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了对方所说的投资项目中。
然而,等到该项目到期时,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小红的提款请求,最终导致小红本金付之东流。
案例三,虚假求职诈骗。
小李是一名应届大学生,他在求职网站上投递了多份简历,希望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有一天,他接到了一家公司的面试邀请电话,对方声称只要交纳一定的“培训费”,就能保证录用。
小李怀疑对方的诚信,便查找了该公司的资质信息,结果发现该公司根本就不存在。
原来,这是一起虚假求职诈骗案件,小李险些上当受骗。
以上三个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大学生网络诈骗案件,它们告诉我们,网络诈骗无处不在,而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要受众群体之一,更需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识别和防范网络诈骗的能力。
在面对类似诈骗时,大学生要保持冷静,不要贪图一时的利益而掉以轻心,要多与家人、朋友商量,避免孤军奋战。
2024年大学生暑假打工陷阱防不胜防维权困难重重
2024/2/29
收取押金
以工作服、设备使用等名义向求职 者收取押金,承诺离职时退还,但 实际上往往以各种理由拒绝退还。
其他名目收费
如收取体检费、考试费、认证费等 ,以增加求职者的经济负担。
9
合同签订不规范
合同内容模糊
合同条款模糊不清,对工 作内容、薪资待遇等关键 信息表述不明确,为日后 产生纠纷埋下隐患。
大学生暑假打工陷阱防不胜防维权 困难重重
2024/2/29
1
目录
2024/2/29
• 打工陷阱概述 • 招聘环节中的欺诈与误导 • 工作过程中的权益侵害 • 维权途径与困难分析 • 预防措施与建议 • 总结与展望
2
01
打工陷阱概述
Chapter
2024/2/29
3
陷阱种类与特点
非法中介机构以介绍工作为名, 收取高额中介费后消失或提供的 工作与承诺不符。
大多数学生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和经 验,不知道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 己的权益。
法律途径维权周期长
法律程序繁琐,从起诉到最终判决往 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对于急 需解决问题的大学生来说,难以承受 长时间的等待。
2024/2/29
17
社会舆论关注不足,缺乏有效监督
社会舆论对大学生打工陷阱关注不足
与农民工等群体相比,大学生打工陷阱往往没有引起社会舆论的足够关注,相关报道和
一些高校虽然设立了维权机构,但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和资金支持,导致维权效果不佳,甚 至形同虚设。
学生对校内维权机构信任度低
由于一些校内维权机构在处理问题时存在不公正、不透明的情况,导致学生对这些机构的 信任度降低,不愿意通过校内途径维权。
16
大学生兼职受骗案例分析
大学生兼职受骗案例分析一、案例事件:案例一:王龙同学兼职不慎受骗.某课外补习学校与附近其他几所学校因生源的恶性竞争存在矛盾,因此捏造是非,制造谣言并做成传单散发。
该补习学校为了逃避责任便招聘一些兼职大学生帮其派发。
该同学在一位朋友的介绍下,因不知或无视其传单内容可能引起的社会纠纷或社会不稳定因素而帮其派发。
后有人举报,该同学被带到当地派出所协助调查。
学校得知消息后,马上指派老师出面协调,并将该同学带回学校处理.案例二:常洁同学被某咨询公司聘为教育顾问.其工作就是在公司负责接待工作,介绍公司的具体情况。
工资可月结也可日结。
当同学去了以后,公司以办工作为名收取押金.同学交了钱以后就没动静了.每次与公司交涉,该公司都以各种理由一拖再拖,直到没消息了.辅导员了解情况后,与相关职能部门协调,一起去公司要回了押金。
二、案例主题:本着“以生为本、强化服务”的理念,加强大学生安全法治教育,提高学生在兼职中的安全防范意识,帮助他们解决兼职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三、案例背景: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中,有很多人有兼职的经历和需求。
它已经成为大学生课余锻炼自己能力、积累社会经验和改善经济状况的重要途径。
然而一些不良商家利用了他们涉世不深、不知如何维权等特点,给大学生设计陷阱,使得许多大学生在兼职时上当受骗。
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及效果:(一)高度重视,及时处理。
辅导员接到学生受骗消息后,马上展开调查,了解情况,并于第一时间向所在院系领导和学工部做了汇报.学校高度重视,指派保卫处、学工部代表学校与工商局、劳动仲裁部门、派出所及学生兼职公司取得联系,了解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争取同学利益最大化。
(二)教育引导,提高认识。
待事件平息后,学校对涉及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
客观分析该事件的性质、危害及产生的原因,帮助受骗同学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确指出今后应注意的事项,使同学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今后步入社会积累经验。
(三)以此为鉴,强化教育.事件中涉及的学生是个别的,但校园内正在从事社会兼职或有兼职需求的学生却很多。
大学生被骗的典型案例
大学生被骗的典型案例大学生因为年轻、缺乏社会经验,在社会上容易成为骗子的目标。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大学生被骗案例。
小明是一名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上大学的费用主要依靠家庭的支持。
一天,他在校园里看到了一份兼职广告,广告上写着“高薪兼职,时间灵活,无需经验”。
小明觉得这个兼职机会很好,可以帮助自己解决生活费的问题,于是他主动联系了广告上的电话。
通过电话,对方告诉小明这个兼职是为一家新开的电商公司担任推销员,他们只需要帮助销售他们的产品,销售额达到一定数额后,可以获得相应的提成。
小明对这个机会很感兴趣,觉得既能解决自己的经济困难,又能锻炼自己的推销技巧,于是他决定去面试。
面试那天,公司的招聘负责人对小明说他们并不要求任何工作经验,只需要他有积极的态度和动力。
然后,他给了小明一份合同,要求他支付一笔入职费用,用来购买产品的样品。
拿到合同后,小明发现虽然上面没有金额,但是有一个签字处,表示自己同意支付相应的费用。
小明回到宿舍后,和室友商量这个事情。
室友看了合同后觉得有些不对劲,劝告小明不要轻易签字,并且上网搜索了一些信息,找到了类似的骗局案例。
室友把这些信息告诉了小明,提醒他谨慎对待。
小明最终相信了室友的话,决定不签合同。
他打电话告诉公司的招聘负责人自己有所顾虑,不准备参加这个兼职了。
对方十分不屑地回答,“你这机会白白错过了”,然后挂断电话。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被骗的典型特点。
首先,大学生因为缺乏社会经验和对利益的渴望,容易贪图一时的小利而忽视潜在的风险。
其次,骗子常常利用诱人的兼职机会、高薪诱惑来引诱大学生上当。
最后,要引起大学生的重视,需要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经济困难也应该找一份正规的工作,切忌投机取巧。
因此,大学生需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和警惕性,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给予的承诺,尤其是涉及到一些金钱交易的情况。
遇到有可疑的兼职,应该先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核实,以免上当受骗。
同时,学校和社会应该更加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
打工遇到的十个陷阱及对策
★防范方法:做**小姐应当回绝 -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提高警惕,比如说招**小姐的多半是不安好心,大学生阅历浅,容易上当,应坚决回绝。 -
如果确实想做,第一,要了解别人做相同工种的经验,比如可以在网上发帖询问网友;第二,应该和辅导员或家长有所沟通,长辈会提出中肯意见。 -
-
陷阱3 -
皮包公司 -
王同学去一家开价很高的翻译公司打工,对方的办公地点看起来很正规,工作人员态度也不错,为表示自己工作的诚意,她没有提出与公司签协议,只口头商定一个月发一次工资,分500元底薪和翻译费两部分。一个月后,王同学因故不能继续工作了,可公司却以财务有问题为由,承诺两星期后再付报酬。半个月后,当王同学再去公司索要工资时,却发现那家公司已经不知去向。 -
★防范方法:女大学生打工加强防范意识 -
女生着装应尽量职业化;警惕老板对你的过分亲热、过多表扬,甚至请吃饭;不要轻易答应别人送你回家,晚回家最好让朋友、父母来接或者走人多的地方;尽量不要跟着别人去人少的地方或者鱼龙混杂的场所;公众场合尽可能不要喝酒。 -
-
陷阱7 -
临时苦工 -
刚放假,小徐在逛街时看到一家手机厂商在招促销人员,3天600元。他心动了,便去应聘。厂商说不便签书面协定,他见应聘的学生很多,为了诱人的600元,他答应了。小徐冒着高温做促销,活动结束后,厂家竟耍赖走人,因没有书面协议,他的劳务费无处可讨。 -
★防范方法:签订权责明确的协议书 -
大学生打工一定要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协议。有的单位在协议里为自己规定的权利很多,而给大学生的权利很少,这样的协议要谨慎对待,要求其权责明确。签协议书要明确对象,有的用人单位可能耍花招,营业执照上写的是A公司,协议书上写的却是B公司。 -
大学生找兼职的注意事项
大学生找兼职的注意事项好多大学生都有去做兼职的想法,但是社会毕竟不是校园,需要我们小心翼翼,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注意。
做好这四点:1.不要轻易找劳务中介通过劳务中介找工作看似方便,却是非常容易出差错。
大多数中介都会让你交押金、会员费,这时候记住千万不要掏腰包,否则就基本上就没有下文了。
即使你运气好,遇到一个不要提前交费的,他们的承诺也往往和实际相差甚远,问题多出在食宿上,“包吃住”变成每天十几块钱的饭费补助还要自付水电费,甚至可能会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
这里分享一个实例,我一个朋友的朋友通过劳务中介找了份寒假兼职,没有押金也没拖欠工资,但是每个月1900块,每天工作12小时还不到65块钱。
我上大学后自己找的两份兼职,第一个每天127块左右,实际工作约5小时;第二份每天120块左右(每天最少100块,偶尔160块,忙时会双倍工资,近300块一天),实际工作约9小时。
简单一个对比就能发现,自己细心找来的兼职比中介要好很多。
2.不要轻信小广告大学校园里,各种兼职小广告随处可见,多半是花了时间却赚不到钱。
甚至有些广告就是诈骗陷阱,只要你去,基本就是先洗脑,再掏钱的节奏。
大街上的广告,条件待遇更是好的离谱,目标群体就是我们这些没社会经验的学生,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有较强的辨别能力,提前做好考察,或者干脆远离这些兼职小广告。
3.提前做好考察尤其是女生,要记住不要随便去偏远的地方,在面试之前要自己偷偷考察一下,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4.签订正式合同这个不多解释,高中政治课上就应该了解过。
注意这两点:1.网络兼职需谨慎现在比较流行的淘宝刷单,大部分是你拍完商品,花的钱直接就进入骗子的腰包,然后骗子就消失了。
做淘宝店,也要警惕那些卖软件的,虚拟产品交易量对做实体店的帮助也不大,刷出来的信誉多半也是没用的。
提供兼职的网站也要慎入,不轻易相信里面提供的兼职,也别轻易上传自己的个人信息,身边已经有太多人受骗了。
2.钱不是最重要的学生的本职工作还是学习,寒暑假中注意合理安排时间。
大学生刚毕业就业合同陷阱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步入职场。
然而,在就业过程中,许多大学生由于缺乏经验和知识,往往容易陷入合同陷阱。
本文将以一起大学生刚毕业就业合同陷阱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合同陷阱的类型及应对措施。
二、案例简介小王,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通过校园招聘进入了一家知名企业。
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小王并未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导致在入职后才发现合同中存在诸多陷阱。
以下是具体案例分析:1. 试用期陷阱合同中规定,小王试用期三个月,试用期工资为2500元。
然而,在试用期内,公司以小王工作能力不足为由,未给予任何培训,导致小王在工作中遇到诸多困难。
试用期结束后,公司以小王未达到公司要求为由,拒绝与其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2. 竞业限制陷阱合同中规定,小王在职期间及离职后三年内,不得在同类企业从事与原公司业务相关的竞争工作。
这一条款对小王来说过于苛刻,限制了其职业发展。
3. 保密条款陷阱合同中规定,小王需对公司的商业秘密进行保密,包括在职期间和离职后。
然而,在离职后,小王发现公司并未提供相应的保密费用,也未明确保密期限。
4. 福利待遇陷阱合同中规定,小王享有五险一金,但实际上公司并未按照规定缴纳,导致小王在离职后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险待遇。
三、案例分析1. 试用期陷阱试用期是用人单位考察员工能力的重要阶段,但许多企业利用试用期限制员工权益。
针对此类陷阱,大学生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试用期期限、工资待遇、工作内容等,确保自身权益。
2. 竞业限制陷阱竞业限制条款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企业的商业秘密,但过长的竞业限制期限和过于苛刻的条件会对员工造成不利影响。
大学生在签订合同时,应关注竞业限制期限、范围和补偿标准,合理维护自身权益。
3. 保密条款陷阱保密条款旨在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但过于宽泛的保密范围和期限会对员工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大学生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保密范围、期限和补偿标准,确保自身权益。
4. 福利待遇陷阱福利待遇是劳动合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签订合同时,应关注五险一金、带薪年假、加班费等福利待遇,确保自身权益。
大学生兼职陷阱案例
大学生兼职陷阱案例常见兼职陷阱陷阱一:打工先缴报名费这类情况最为普遍。
前不久,某高校大四学生华同学在人才市场上看中了一家公司的兼职工作,每天工作8小时,月薪600元,便上前投递材料,招聘人员说需缴纳20元报名费,华同学交了费后一直到现在也没有任何回音。
友情提醒:很多违规企业往往借招聘为名,向求职人员收取10-50元不等的报名费,然后让大学生回去等通知。
按照有关规定,招聘单位不得以招聘为由向求职者收取任何费用,求职者可及时向监察部门举报投诉。
陷阱二:未上班先交服装费广西某高校的小庞告诉记者,他在找兼职工作的第三天就被骗了。
7月2日,他在南宁市人民路一公交车站附近看到了一则招聘启事,上称某贸易有限公司招大量的营业员、抄写员、运货员等。
他按启事上的电话打过去,对方让他去人民东路一栋楼的0910号房面试。
在该公司办公室,接待他的男子“热情”地介绍:营业员的工作就是在商场推销某品牌洗发水,每天工作7小时,600元一个月。
接着又说在公司上班要统一着装,需交服装费200元,其中100元上班后从工资里扣除,另100元当场交。
由于所带的钱不够,小庞先交了60元。
7月3日上午,小庞和两个同学再“探”该公司时,接待人员少了先前的热心,多了催钱的焦急。
警惕的小庞开始仔细打量该公司,发现其营业执照模糊不清,上班地点也交代不清。
其间又来了几个大学生,向接待人员“讨价还价”地追讨费用。
小庞这时才明白上当,但要钱无果后也只好悻悻地打道回府。
友情提醒:路边的小广告内容很少有真实的,大学生应聘时要注意查看用人单位的各种证件,不要轻易被薪金蒙蔽了双眼。
陷阱三:要不回的押金大三学生李艳和同学缴纳了300元押金应聘到一家网络销售公司做兼职,销售价值为298元、398元的贵宾卡,可一个月下来,李艳与同学没能销售出一张卡,要求退还押金遭拒。
友情提醒:这类纠纷时常发生,由于大学生与销售公司签订的协议不属于劳动合同,不在劳动法调整范围,处理起来很棘手,所以大学生选择兼职一定要慎重。
就业工作警示教育案例
就业工作警示教育案例案例一:学生兼职被骗小王是一名大学生,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他在网上找了一份兼职工作。
他接到了一家公司的电话,称他符合他们公司的要求,可以来面试。
小王很高兴地前往公司面试,并顺利通过了面试。
公司告诉小王,他们需要在家里帮助公司进行数据录入工作,并提供了一台电脑和相应的软件。
小王每天按照公司要求完成工作,并按照工作量结算。
然而,一个月过去了,小王始终没有收到工资。
小王开始怀疑这家公司的诚信,他与公司进行了沟通,但对方始终以各种理由拖延工资的支付。
最终,小王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他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不仅浪费了时间精力,还丧失了其他更好的工作机会。
教训:小王的经历告诉我们,在找工作时要谨慎选择,不轻易相信陌生公司的承诺。
在接受兼职工作时,应该与企业签订正式的合同,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等,并咨询相关知识,了解兼职工作的常见陷阱和骗局。
案例二:长时间加班引发身体问题小李在一家知名公司工作,部门经常需要加班处理项目,他也尽一切努力完成任务。
然而,长时间的加班使他的身体逐渐出现问题。
他经常感到疲劳、焦虑,睡眠质量下降,头痛、颈椎疼痛等身体不适。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李的身体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影响到了工作效率。
他不得不请假去医院治疗,但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和累积,他的病情无法立即得到改善。
教训: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工作虽然重要,但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
适度的加班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但过度加班可能导致身体和心理问题。
要学会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
同时,工作单位也应该关心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休息和福利措施。
案例三:职业歧视导致就业困难小张是一名应届毕业生,他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了职业歧视的问题。
小张在多家公司投递了简历,但不断地收到拒信。
经过了解,他意识到自己遭遇到了年龄和性别的歧视。
面试时,一些面试官向他提出了超过自身能力范围的问题,或者将眼光放在了他的年龄和经验上。
就业陷阱案例
就业陷阱案例近年来,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毕业生为了找到理想的工作,往往会陷入一些就业陷阱。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来分析一些常见的就业陷阱,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避免类似的困境。
第一个案例是关于虚假招聘信息的。
小张是一名应届毕业生,他在一家看起来很正规的招聘网站上看到了一份看似很不错的工作机会。
他按照网站上的联系方式投递了简历,并很快收到了面试邀请。
然而,当他到达面试地点后,却发现这是一家小作坊,根本就没有招聘的意向。
这就是典型的虚假招聘信息,让求职者白跑一趟,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低薪骗局的。
小王是一名大学毕业生,他找到了一份看似不错的工作,但公司却以试用期低薪为名义,实际上一直拖延正式转正和涨薪。
小王为了能留住这份工作,一直忍气吞声,直到实在无法忍受才选择离职。
这种低薪骗局让求职者在一开始就陷入了被剥削的境地。
第三个案例是关于劳动合同陷阱的。
小李是一名应届毕业生,他在一家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签订了一纸合同。
然而,当他入职后才发现,公司并不遵守合同上的约定,工作时间长、加班无偿、福利待遇不到位等问题层出不穷。
小李想要维权却发现自己束手无策,因为合同上的条款都是公司占据优势的内容。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它们展示了就业市场上一些常见的陷阱和问题。
为了避免陷入类似的困境,我们需要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虚假招聘信息,不盲目接受低薪骗局,要仔细阅读劳动合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应加强监管,打击虚假招聘和违法用工行为,为求职者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总之,就业市场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陷阱,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对待就业,不被表面的诱惑所迷惑,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陷入就业陷阱。
希望每一位求职者都能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
大学生兼职被骗案例_成功励志
大学生兼职被骗案例做兼职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中,80%以上有兼职的需求,它成为了很多大学生课余锻炼自己能力和挣钱的重要途径。
因此,许多不法分子抓住这一机会,给大学生设计陷阱,使得许多大学生在兼职中上当受骗。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大学生兼职被骗案例,欢迎大家前来观看!大学生兼职被骗案例篇1去年9月,某化妆品公司招聘校园销售代理,但拿到代理权的条件是必须得先自己掏钱买300元的产品。
武汉某大学三年级的刘某花300元把产品拿回来,结果却发现此产品很难推销出去,结果这300元的产品只能被闲置了。
经调查,刘某遇到的这种情况只是用人单位和中介机构为侵害大学生利益设置的陷阱之一种。
一些企业或中介机构利用学生急于寻找兼职的心理,收取几百元不等的“中介费”或“押金”,最后却以未签订为由不予退还;还有的公司以实习为由,在公司缺人手时拿大学生当免费劳力。
刘某说,她身边的同学中,经常发生此类被坑骗的情况。
大学生兼职被骗案例篇2大三学生小张在学校宣传栏看到一张招工广告,上写“某国际知名企业在本地举办展销会,招募临时工作人员,日薪200元,包午餐,工作30天”。
如此优渥的待遇,让小张不禁怦然心动,立刻打通了该活动举办方的电话。
通过面试后,小张顺利上岗,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有时还要加班到很晚。
然而上班十几天之后,却被告知场地没有落实下来,该展销会取消,之前的十几天是前期准备,所以工资仅按照80元一天给小张进行结算。
因为没有任何书面协议,小张没有依据要求对方支付约定的200元日薪,更别提加班费了。
大学生兼职被骗案例篇3大二学生阿明暑假回家后打算找份暑期工,无意中看到一份暑期兼职信息,便按照上面的联系电话打了过去。
电话那头声称自己是一家职业中介机构,要通过他们联系暑期兼职,需要先交纳200元中介费进行资料登记。
阿明照对方的要求将自己的发给了该“中介”,又将200元打入对方提供的账户。
结果等了一个月,对方也没有给他介绍任何工作。
大学生兼职受骗案例分析
大学生兼职受骗案例分析大学生兼职市场一直都是一个热门话题,无论是为了缓解经济压力还是积累社会经验,很多大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
然而,兼职市场也存在着一些骗局,许多大学生在寻求兼职机会时不慎上当受骗。
本文将从实际案例出发,分析大学生兼职受骗的原因和应对之策。
案例一:网络兼职诈骗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一个看起来很靠谱的兼职广告。
网上招聘信息称,只需要通过手机上的某个应用进行简单任务即可赚取可观的报酬。
于是,小明下载了该应用,并跟着应用提示完成了第一次任务。
然而,小明再也没有收到过任务。
他试图联系工作人员,但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最终,小明不仅没有得到报酬,还丢失了一些个人隐私信息。
该案例中的骗局主要利用了大学生们对网络兼职的渴望和信任心理。
通过美化广告内容并通过虚假报道和假证明等手段,使骗子看起来非常可信。
然而,一旦有人上当受骗,他们往往很难追究到底。
应对之策:1. 提高警惕:要保持对各种兼职广告和招聘信息的警惕,尤其是那些报酬过高、任务过于简单或只需要提供个人信息的兼职。
2. 多方求证:在接受兼职之前,应通过多个渠道了解公司背景、业务情况等。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咨询老师或就业指导中心来获取更多信息。
3. 避免透露个人隐私信息:不轻易提供个人隐私信息,尤其是与财务相关的信息。
如果需要提供,应先确认对方的身份和合法性。
4. 及时举报:如果发现兼职存在骗局,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或当地警方举报,以便他们能够进一步调查和警示其他潜在被害人。
案例二:传销兼职骗局小红是一名大学新生,她在校园里听说了一个能够轻松赚钱的兼职项目。
这个项目声称可以通过销售产品来赚取高额利润,并且声称可以帮助她在短期内获得成功。
于是,小红被说服参与其中并支付了一笔参与费用。
然而,小红发现自己的朋友圈已经被这个项目所占据,她不再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其他的学习和兼职。
而且,她发现很多同学也加入了这个项目,进一步加剧了竞争。
最终,小红没有赚到钱,反而花费了不少金钱和精力。
大学生兼职受骗案例分析
⼤学⽣兼职受骗案例分析⼤学⽣兼职受骗案例分析案例背景:“积累社会经验、挣点零花钱、为⽗母减轻经济负担、打发⽆聊的假期⽣活……”⼤学⽣利⽤假期做兼职⼤多都是出于这些⽬的,然⽽⼀些不良商家利⽤了他们涉世不深、不计酬劳、不知如何维权等事实,使得⼤学⽣在兼职时上当受骗的事情频频发⽣。
案例1:交了中介费却找不到兼职。
某⼤学2004级的学⽣⼩马在期中考试后就开始联系寒假兼职了,可是直到期末考试时她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作。
“从11⽉10⽇开始,我先后去了三四家中介公司,都让我先交押⾦,然后等消息。
”⼩马说,⼏经考虑之后,11⽉12⽇,刚参加完期中考试的她就和同学⼀起来到了街道⼝的某⼤厦上的⼀家中介公司,每⼈交了120元的“信息费”。
当时⼯作⼈员表⽰,她们⼀年内都可以享受公司提供的招聘信息,可两个星期过去了,中介公司并没有主动给她们提供信息,她打电话询问时,中介找了⼏个公司让她们去⾯试,⽽⾯试后,她们才发现这些公司都在报纸上登了招聘⼴告,并没有委托中介来招聘。
据⼩马介绍,像她这样交了中介费却找不到兼职的同学太多了,由于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与中介交涉,拖了⼀段时间后就只好放弃了。
案例分析:⾸先,由于⼤学⽣和中介之间的关系不是劳动关系,只是合同关系,并不在劳动法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定要选择合法的正规中介。
最好对这个中介有所了解,看看他是否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办公设备的软硬件配备,⼯作⼈员的多少,是否有营业执照、职业介绍许可证等相关的合法执照证件,还有把中介⽼板等⼈的电话记好。
⼏个⼈⼀块有个照应,在⼯作之前把押⾦问题,⼯资问题都谈好,特别是押⾦的退回,⼯资的发放时间等。
其次,要熟悉相关就业政策,⽤⼈单位⽆权收取求职者抵押⾦、风险⾦等费⽤,兼职单位要求交纳押⾦时,⼀定要⼩⼼谨慎,不要上当。
最后,如果发⽣求职纠纷,要采取友好协商的⽅式解决,若上当受骗可到相关劳动部门进⾏投诉,也可以采取法律⼿段。
案例2:学⽣找兼职,⼀天被“忽悠”两次这天,⼩兰起了个⼤早,和11名同学⼀起,跟着中介公司在学校的学⽣“代理”(⼀名⼤⼆⼥⽣),坐车到五丁桥参加公司⾯试。
【精编范文】大学生兼职成功案例-范文模板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大学生兼职成功案例篇一:大学生兼职陷阱案例大学生兼职陷阱案例常见兼职陷阱陷阱一:打工先缴报名费这类情况最为普遍。
前不久,某高校大四学生华同学在人才市场上看中了一家公司的兼职工作,每天工作8小时,月薪600元,便上前投递材料,招聘人员说需缴纳20元报名费,华同学交了费后一直到现在也没有任何回音。
友情提醒:很多违规企业往往借招聘为名,向求职人员收取10-50元不等的报名费,然后让大学生回去等通知。
按照有关规定,招聘单位不得以招聘为由向求职者收取任何费用,求职者可及时向监察部门举报投诉。
陷阱二:未上班先交服装费广西某高校的小庞告诉记者,他在找兼职工作的第三天就被骗了。
7月2日,他在南宁市人民路一公交车站附近看到了一则招聘启事,上称某贸易有限公司招大量的营业员、抄写员、运货员等。
他按启事上的电话打过去,对方让他去人民东路一栋楼的0910号房面试。
在该公司办公室,接待他的男子“热情”地介绍:营业员的工作就是在商场推销某品牌洗发水,每天工作7小时,600元一个月。
接着又说在公司上班要统一着装,需交服装费200元,其中100元上班后从工资里扣除,另100元当场交。
由于所带的钱不够,小庞先交了60元。
7月3日上午,小庞和两个同学再“探”该公司时,接待人员少了先前的热心,多了催钱的焦急。
警惕的小庞开始仔细打量该公司,发现其营业执照模糊不清,上班地点也交代不清。
其间又来了几个大学生,向接待人员“讨价还价”地追讨费用。
小庞这时才明白上当,但要钱无果后也只好悻悻地打道回府。
友情提醒:路边的小广告内容很少有真实的,大学生应聘时要注意查看用人单位的各种证件,不要轻易被薪金蒙蔽了双眼。
陷阱三:要不回的押金大三学生李艳和同学缴纳了300元押金应聘到一家网络销售公司做兼职,销售价值为298元、398元的贵宾卡,可一个月下来,李艳与同学没能销售出一张卡,要求退还押金遭拒。
大学生诈骗案例
大学生诈骗案例在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各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大学生作为受害者的案例。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缺乏对于诈骗的防范意识,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大学生诈骗案例,以便提高大家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
第一起案例发生在某大学校园内,一名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的骗子冒充银行客服人员,以“账户异常”、“身份信息泄露”等为由,要求大学生提供个人银行账户信息和身份证号码。
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经验和警惕性,便轻信了对方的话,最终导致银行账户被盗刷,造成了经济损失。
第二起案例发生在社交媒体上,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虚假的兼职招聘信息吸引大学生应聘,要求先交纳“报名费”或“押金”等名目,以此为借口骗取大学生的钱财。
许多大学生由于急于找到兼职赚取生活费用,便上当受骗,最终导致金钱损失和心理伤害。
第三起案例发生在校园周边,一些假冒的“公益组织”或“慈善机构”在大学生活动中散发传单,号召大学生积极参与“慈善捐款”活动,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捐款活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益行为,而是为了骗取大学生的善心和金钱。
许多大学生由于对公益事业的热心和信任,便被骗取了金钱,最终导致了对公益事业的质疑和怀疑。
以上这些案例,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应该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随意交纳费用或捐款,以免上当受骗。
同时,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诈骗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防范能力,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和社会环境。
总之,大学生诈骗案例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增强防范意识,不轻信陌生人,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随意交纳费用或捐款。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范各种诈骗行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和社会环境。
希望大家都能够警醒,做一个理性、警惕的大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兼职(打工)安全陷阱实例近年来大学生打工遭遇陷阱的情况屡见不鲜,为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广大同学度过一个平安愉快并且有意义的假期,同时提高增强广大同学们假期打工时的安全防范意识,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现将大学生兼职(打工)时常见的一些陷阱以及安全事故案例分类总结,针对不同类型的兼职,分析出此类兼职的特点、诈骗方式、及风险规避方案,提醒同学们学习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及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同时也提醒广大学生和求职者,打工、兼职应到正规劳务中介公司、职业介绍所、大型劳务市场等处应聘,以免上当受骗。
案例一:试用陷阱有些企业在招聘时,并不明确告知试用期,试用期的工资往往很低,企业承诺转正后工资会大幅度上涨。
但是,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企业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
危害:如果长期耗在某个企业的试用期内,不仅会让求职者蒙受很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对求职者的职业发展不利。
如何规避:在确定去这家公司之前,最好找到该公司的员工打听消息,询问那里的工作情况。
如果已经去了该公司,更应该主动多和同事交流这些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做“冤大头”。
一般同一单位在短时间内连续发布相同的招聘广告,说明该企业招聘的人数多且急,求职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若一个单位数周后再次发布同样的广告,说明该单位可能在用人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招聘单位在招聘广告上把职位写成是“市场总监”、“保险事业部经理”,结果到了岗位,应聘者却发现其实是去做“业务员”、“保险代理员”等。
有的单位也会以“到基层先锻炼锻炼”为幌子,欺骗求职者,使他们继续工作下去。
危害:粉饰招聘岗位使得求职者就职后往往大失所望,心理落差很大。
但是有些求职者由于种种原因,可能选择了安于现状,继续这份工作,从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很大负面影响。
如何规避:求职的时候要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仔细分析,询问工作细节。
某些用人单位提供的虚而不实的职位,常常冠以好听的头衔,但是却强调无需经验,这里面肯定大有文章。
有一些招聘单位虽在招聘广告中列出要招聘的多种职位,其实这些职位都是做业务的,甚至是没有底薪的业务。
案例二:工资缩水在某职业技术学院读文秘专业的李逸去年年底,通过朋友的介绍,在市区一家私营企业找了份工作,为公司作前台接待、打印资料、整理文档等。
面试时与老板口头约定每月报酬是800元。
李逸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份工作,工作一个月后,她却只拿到了600元的工资,而老板的理由是李逸在一个月中迟到两次,故扣除200元。
而公司在面试时从未向她提及相关事宜。
8月28日,李逸看假期即将结束,就找到老板,提出自己干到月底凑够一个月后便辞职返校。
然而李逸未曾想到,老板当即将她辞退,只给她发了400元的工资,她向老板提出质疑,得到的答复却是,“突然离开导致公司人手不足,急需高薪招工”,老板以此为由,拒绝为她补齐工资。
“工作了两个月,从未足额拿到工资。
”因为着急返校,又拿不出工资约定的凭证,李逸最后只得忍气吞声,“没几家用人单位同意与我们签订书面协议,多是口头协议敷衍,我们的合法权益根本得不到保障。
而且即使有证据起诉,我们也没那么多费用和精力。
”案例三:被骗中介费小苏家住谷城,是湖北文理学院大二学生。
前不久,小苏在校园内看到一则暑期招聘启事启事上称,一个月基本工资150元,全勤奖200元,生活补贴30元。
小苏心里一盘算,一个暑假可挣一学期的生活费,急忙拨通了招聘启事上的电话。
电话拨通后,一自称是王老师的人在电话里告诉她,要先面试。
于是,双方约好见面,地点在学校附近的一店面。
王老师介绍,该店面是租用的临时办公地点。
在简单地询问小苏的个人信息后,王老师让她回去等通知。
3天后,小苏接到通知称,已被录用,但要预交车费及中介费用等,共计200元。
小苏填写了一张表格,交了200元钱,对方通知她20日出发,去广东东莞一工厂上班。
就在出发的前两天,小苏接到电话。
王老师说,之前联系的工厂不招人了,他们会再联系一家。
可此后几天,王老师给小苏介绍的工作与招聘启事上宣传的待遇相去甚远。
由于迟迟找不到理想工作,小苏要求退中介费,对方却称,并不是没给小苏提供工作,只是她不愿意去,钱不能退。
几天后,小苏再次来到对方的办公地点时,发现已是人去楼空。
案例四:淘宝刷信誉,拍了东西就自动付款临近放寒假,聊城大学大二学生小华(化名)在网上找了份工作,结果钱没挣着,反而被骗去600元生活费。
事后,小华向聊城市公安局报案。
27日,小华告诉记者,她今年上大二,最近快要放寒假了,她感觉假期太长,想利用这段时间打工挣点钱。
平时自己常上网,听同学说帮网店刷信誉不错,不用到处跑,在家就能挣钱。
于是她就四处打听,也到网上寻找。
“身边很多人干这个,都说还行,也不是很累。
”小华说。
12月27日下午,小华在网上找到一个名为“钻手信誉”的刷钻中介人。
“也没想太多,别人干这个都要交押金,她不要,我觉得挺靠谱。
”小华说,那人还给她一个博客,说上面是刷信誉流程,只要拍下东西,等卖家把钱打给她后再付款。
“这样就相当于我没少一分钱,便给网店刷了信誉。
”小华根据“钻手信誉”给的网店链接,到店里拍了一件价值297元的物品,却发现没有付款这一步,就直接把钱打进了店主账户。
“这是自动付款,当时我不知道。
”“钻手信誉”继续让小华买,并让她把网银中的钱全部用完。
当买到第二笔时,小华感觉受骗。
听说小华要中止任务并退款,“钻手信誉”便给她发了一个退款截图,但小华一直未收到退款。
“我又用别的QQ加她,我PS了一张付款图,结果她也给我发了一张退款截图,可我根本没付款。
”小华说。
根据小华提供的信息,记者加“钻手信誉”为QQ好友,个人资料显示,姓名为钱琴燕,所在地为北京朝阳区。
“钻手信誉”表示,刷1000元以上的一律按5%提成,刷1000元以下的一律按3%提成,并给记者发了一个工作流程链接。
被骗后,小华随即向聊城市公安机关报案。
她表示,希望通过警方找到此人,也提醒一下其他人,以免上当受骗。
通过联系短信扣费“我公司诚聘兼职打字员,每万字130元,不收取任何押金;工资每日结算,绝不拖欠;网络传递文本,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完全自由职业……”提起现在仍然贴在网上的这则兼职招聘广告,南京某大学的一位女大学生至今心有余悸:“我当时按照网上说的进入了这家公司的招聘网址,公司要求我用手机领取个性签名作为‘网络工作证’,说是凭‘工作证’才能应聘。
结果我发了几条短信过去都没签上名,信息费倒被扣了近20元。
”遇到同样骗局的还有济南某大学的学生小王。
小王假期一直在网上泡着,半个多月前的一天,他看到一个广告链接,称网上兼职,2小时就可轻松收入300元。
点击这个网络链接后,再登录网上兼职网站,醒目位置挂着“学历不限,只要会打字,2小时就能赚300元”的标语。
网站自称已接受1000多家客户的文字和外包委托业务,因为缺少打字人员,所以在网络上招聘打字员。
网站特别强调加入兼职不需要掏任何费用,工资当日晚20时结算,且一日一结,打入账户。
小王按照网页上的提示输入了手机号码,发送手机短信后果然获得了一个员工号,而后系统又提示需要发送短信确认员工号,确认员工号后,还要开通应聘资格,接着又要发送身份证号、银行账户号等,连续发送了六个信息后,终于到了领取工作任务一项,但他没想到页面竟又跳到了用手机注册员工号的最初步骤。
开始,小王以为是系统故障,但委托外地的同学注册后,依然出现这种情况,而网站上公布的“联系我们”一项,只有一个邮箱。
此时小王感觉自己受骗了,立即查询话费,发现手机被扣除了24元费用,平均一条短信两元。
案例六:招聘只为获取创意或方案—借脑由于聘请专家或者专业人才的费用较高,有些设计公司或者营销公司为了节约成本,通过大规模招聘的方式来获取好的创意或者方案。
这类招聘往往要求应聘者做案例,进行创意反馈。
危害:这些公司并无实际岗位,求职者会因此失去了别的工作机会。
如何规避:求职者事先要和公司约定好策划或者创意的劳动版权问题,声明你的创意或者策划不得随意使用。
警方提醒近期被骗的事主中,超过三成是高等院校的学生。
当前正值各大高校毕业放假期间,部分学生在应聘工作或寻找假期工时很容易上当受骗。
警方特别提醒广大学生和求职者注意以下几点:1.慎与用人单位签协议,一定要与用人单位签订权责明确的书面协议书,看清用人单位名称,以免对方耍花招;2.拒交保证金及证件。
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行为,都属非法行为;3.提防非法中介机构。
一定要到有资质、信誉好的职介中心找工作。
进门先看该职介中心是否有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和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只有具备这两证的职介中心,才能从事职业介绍工作;4.避免进入娱乐场所上当受骗。
应聘前要清楚应聘岗位从事的工作内容和性质,不要被眼前的高薪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