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地理必修一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新教材】人教版(2023)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新教材】人教版(2023)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新教材】人教版(2023)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案一、教材概述本教案是针对人教版(2023)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的教学安排和指导。

该教材是根据最新的地理教学理论和国家课程标准编写而成,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高中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知识;•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理环境的形成;•熟悉地球上各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和演变规律;•了解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进行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表达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应用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地球和人类文明的关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地球与地理本单元主要介绍地球的概况、地球的运动与地球的内部结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认识地球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1. 学习内容•地球的外部形态与构造•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地球的内部结构与地壳运动2. 教学目标•掌握地球的外观特征和内部结构;•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理解地球的季节变化原理;•了解地球的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现象。

第二单元:自然地理环境本单元主要介绍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生将学习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的资源分布和利用。

1. 学习内容•自然地理环境的分类与特征•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资源与资源的分类与分布规律2. 教学目标•熟悉自然地理环境的分类和特征;•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理解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

第三单元:人文地理环境本单元主要介绍人文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生将学习到不同地域的人文环境差异和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新课标)必修一文档: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Word版含解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新课标)必修一文档: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Word版含解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

2.运用资料,描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学会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光年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

1光年约等于9.460 8×1012千米。

2.可见宇宙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其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判断1.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

(×)2.宇宙是有限的,其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3.随着人类技术的发展,“可见宇宙”的范围也会不断扩大。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天体和天体系统(1)天体:宇宙间的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通称为天体。

(2)天体系统:①形成: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②层次: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2.银河系及河外星系(1)银河系主要有恒星和星云两类基本天体。

(2)河外星系:与银河系级别相同,与银河系共同组成总星系。

3.太阳系和地月系(1)太阳系(读上图)①中心天体:太阳。

②组成: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矮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等。

③八颗行星的位置: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

④小行星:数量众多,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2)行星的绕日公转运动特征: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的特点。

(3)地月系:由地球与其卫星月球组成。

判断1.天体分为人造天体和自然天体。

(√)2.陨石是天体。

(×)3.总星系就是宇宙的全部。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普通性在太阳系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性(1)表现:它是一颗存在生命的天体。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word版)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word版)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題的初步能力。

这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有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区域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

(二)综合性地理坏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

(三)思想性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

(四)生话性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五)实践性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査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Word版含解析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Word版含解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河流地貌的发育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两方面内容。

在河流侵蚀地貌中.首先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力的分类及作用,接着详细阐述了河谷地貌在三类河流侵蚀作用力作用下的形成过程;在河流堆积地貌中,以冲积平原为典型,重点阐述了冲积平原各组成部分的形成原理及分布。

在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中,教材从影响聚落分布的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角度分析了不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课程标准中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本节内容即是河流地貌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的案例分析。

教学时要注意与本地地质、地貌、水文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维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河流地貌的分类;了解河流侵蚀作用力的分类及作用;了解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了解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及分布,理解各组成部分的形成原理;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比较、对比不同流水作用力的作用及其影响,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并养成把获取到的信息通过整理、分析运用于学习过程,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河流冲积平原各组成部分的形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教学思路设计本节内容涉及的地表形态的变化和本章第二节相比,内容较为直观和易于理解。

通过课前的野外实匀、资料搜集和课前实验。

以及教学过程中各种河流地貌景观图片、影视资料的多媒体演示,加强直观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总之.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结合中,既实现本节的三维目标,又获取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

三、课堂教学实录(部分)【课前准备】教师: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各种河流地貌景观图片、影视资料。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目录(必修一).doc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目录(必修一).doc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资料。

2019-2020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3-3第三节海水的运动+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3-3第三节海水的运动+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课程标准: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海浪的成因及其影响。

2.了解潮汐的成因、分布规律及影响。

3.理解洋流的分类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海浪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海浪、潮汐、洋流。

1.海浪的类型(1)风浪最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

风力越大,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不同的人类活动选择适宜海浪条件。

(2)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引起海水波动,甚至形成巨浪,我们称为海啸。

(3)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暴涨,风暴潮来势倍增。

2.海浪的影响(1)影响人类活动冲浪运动需较高的浪高来增加挑战性,而捕捞、勘探、航行等应避开大的海浪。

海啸和风暴潮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2)海岸地貌的形成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人们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

如修建防波堤、种植海岸防护林等。

二、潮汐1.潮汐的概念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引潮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白天的海面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面涨落称为汐。

一天出现两次涨潮现象。

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

2.潮汐的影响人类海边的许多活动如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都需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

诺曼底登陆指挥部就利用潮汐规律,选月圆之夜登陆。

三、洋流1.洋流的概述(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运动,叫做洋流。

(2)概念:按性质分类①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一般由低纬流向高纬)。

②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一般由高纬流向低纬)。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海洋生物资源与渔场分布:寒暖流交汇海区形成渔场:如日本的北海道渔场。

(2)影响海洋航行: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

洋流从极地地区挟带冰山向较低纬漂移,给海上航行造成较大的威胁。

(3)影响近海污染: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地理必修一课程标准

地理必修一课程标准

地理必修一课程标准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及其上的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地理必修一课程标准是对地理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规范,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地理世界观和地理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课程目标。

地理必修一课程标准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地球的认知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构造、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理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互作用关系,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课程内容。

地理必修一课程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

自然地理内容主要包括地球的构造与地貌、气候与水文、土壤与植被、动植物资源等;人文地理内容主要包括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交通与通讯、资源与环境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认识地理现象的成因和发展规律,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

地理必修一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技能。

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实验、实践、讨论、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技能。

四、评价方式。

地理必修一课程的评价应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地理思维和地理技能。

评价方式既包括笔试、口试、作业等传统评价方式,也包括实验报告、课题研究、实践成果等综合评价方式。

通过这些评价方式,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和地理素养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五、教学要求。

地理必修一课程的教学要求是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要求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思考和实践;要求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地理教学的指导和管理,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和环境。

2019-2020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2-1第1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2-1第1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Word版含答案
电视剧《闯关东》中有这样一段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 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 程示意图”,回答 1~2 题。
8
1.关于图中 a、b、c 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①a 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②b 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③b 代表的辐射比 a 代表的辐射 波长短 ④c 代表的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2
1.为什么同一季节的白天多云,气温不会太高,而夜间多云,气温不会太低? [答案] 同一季节,白天多云,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被削弱得多(吸收、反射多), 故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多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空气中湿度比较大,大气逆辐射强, 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太低。 2.王明同学认为气流是由高压流向低压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 不对。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 上的气压高低。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不同,引起空气的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因 此说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是正确的,但在垂直方向上,气流不一定由高压 流向低压。
(2)山谷风
6
(3)城市风 城市风环流则是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工业、居民、交通等释放大量的人为热), 使得城市温度比郊区温度高,从而形成的高空大气由城市吹向郊区,近地面大气由郊区吹 向城市的环流。 城市规划时,为减轻大气污染,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置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 避免污染气体从近地面流向城市;将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避免相互污染。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水汽、杂质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
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故气温日较差大;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大气中水汽、杂
质多且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从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繁和环境污染等方面揭示了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一起看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欢迎查阅!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2、以某农业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的发展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致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特点、布局和发展方向。

本章教材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从农业、工业和城市的角度做出了阐述。

本节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首先从气候、地形、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向介绍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然后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农业的布局特点,着重介绍了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最后从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繁和环境污染等方面揭示了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其中,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及发展方向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本节内容应抓住: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决定区域发展特点→区域发展方向这一主线。

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收集地理信息及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地理信息,如结合本地的农业、发展条件,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理论和方法对本地区的农业地理信息进行梳理、分析、解释,得出本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发展中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WORD版)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WORD版)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題的初步能力。

这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有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区域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

(二)综合性地理坏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

(三)思想性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

(四)生话性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五)实践性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査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2019-2020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2-2第2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2-2第2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课程标准: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原因,并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1.知道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状况。

2.学会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大气运动现象,掌握判断分析风向及风力的方法。

1.风形成的过程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做水平运动⇨风 2.风形成的原因(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3.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1)影响风力大小的最直接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则风力越大。

(2)风力大小还要考虑摩擦力的大小,地面障碍越多,阻挡作用越强,摩擦力越大,风力越小。

(3)地转偏向力不影响风力大小,只影响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1.等压线的疏密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有何关系?[答案]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反之则越小。

2.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位于什么方向?[答案]右后方。

探究点风的形成[材料]谜语:看不见来摸不着,四面八方到处跑,跑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咆哮。

(打一自然现象)[问题]该自然现象是什么?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提示]风。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不同受力状况下形成的风受三种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等压线平行;陆地与海洋相比,陆地上的摩擦力大于海洋,所以陆地上的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比海洋上的大。

【例】下图中P1、P2为某一水平面上的闭合等压线。

①~⑧是只考虑大气水平受力而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据此回答(1)~(2)题。

(1)若该水平面位于北半球近地面,且P1>P2,则O点的风向为()A.①B.④C.⑤D.⑥(2)若该水平面位于南半球高空,且P1<P2,则O点的风向为()A.③B.⑧C.⑦D.②[审题指导]首先,明确高、低空大气的受力状况;其次,根据气压状况,确定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次,综合南北半球及所受其他力来确定最终的风向。

(完整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年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年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选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

必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区域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

(二)综合性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

(三)思想性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

(四)生活性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五)实践性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完整)

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完整)

地球的宇宙环境1、地位作用:本节课不单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导入课还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课。

学生只有对本节内容有了整体的认识后,才能对自然环境中诸多自然现象的来龙去脉和地球整体概貌有一个清晰的科学的了解。

2、课程标准:能够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2.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过程与方法: 1. 运用教材相关插图、数据资料,分析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 通过分析“太阳系示意图”和八大行星基本数据表,归纳出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宇宙观3、重点: 1 、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二、教法:同时我会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六分钟看人类探测到的宇宙,将知识直观化。

学法:针对天体的分类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我会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我将采用活动探究与直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 1、课前准备:在上课之前,我将会把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完成自主学习 1 的天体的类型和天体系统的概念等基本知识。

2、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六分钟带你观看全人类观测到的宇宙的视频直观导入本节课的开始,把学生带到神秘的宇宙空间,先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镜头一拉一伸,既可透彻解剖知识体系,又可创造神秘而激动人心的氛围,为后续的教学作好铺垫。

3、知识点讲解:看过视频之后,让学生展开思维回答:什么是宇宙?使学生明白“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 ,再让学生回顾刚刚看的视频中提到的光年,什么是光年?天体的类型和相关知识由于课前已经让学生完成了自主学习的这一部分,所以我会采用多媒体展示导学案这个知识点的答案,并让学生核对答案之后,我会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部分天体的图片,向学生演示各种天体的特点和视觉性状。

(完整word版)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完整word版)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老教材课程标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老教材课程标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老教材课程标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老教材的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包括地球的基本知识、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知识。

2. 能力目标:学生需要具备运用地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读图、用图、分析图表、计算、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需要培养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 课程实施:课程实施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实践和实验教学,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5. 课程评价:课程评价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包括笔试、实践操作、作品评定等,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老教材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地球基础知识、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通过实验、观察、思考、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现象及其规律。

同时,需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Word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Word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习目标定位一、课程标准1.结合实例,分析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2.举例说明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1.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河流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重点)2.了解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重点) 3.理解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复习塑造地表形态的力及山地的形成等相关知识点,播放幻灯片2,并介绍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由于时间的限制,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河流侵蚀地貌的相关知识。

一、河流侵蚀与堆积地貌(一)河流侵蚀地貌1、成因: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2、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式:(1)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播放幻灯片5—瀑布的景观图片)(2)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播放幻灯片6—长江三峡山高谷深的景观图片)(3)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播放幻灯片—7河流下游泥沙淤积的景观图片)播放幻灯片8—河流侵蚀作用示意图【小结1】河流的侵蚀作用(学生回答时教师逐渐点击总结)3、侵蚀地貌(河谷)的形成过程:(播放幻灯片10)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

中期:河流落差变小,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后期:侧蚀为主,河谷展宽,河谷横剖面呈“U”型。

【思考】沟谷与河谷的区别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稳定的水源补给,即河谷须深及地下含水层。

具体如下图所示:【小结2】同一河流不同时期的地貌特点(学生回答时教师逐渐点击总结)【例题】读下列四幅图,完成1~2题。

(完整word)2019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修订版)

(完整word)2019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修订版)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修订稿)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
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
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
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
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
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演变过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地理工具,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以及地理
分析现实世界的一些自然现象、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
-4.9举例说明自然地理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及对应的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发掘区域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基
开发商等对待旅游地开发与保护的立场,从而思考旅游
观看影视资料或进行实地考察,启迪学生
-5 城乡规划
本模块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城镇和乡村,城镇化,城乡布局
以及在城乡规划
-5.1举例说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归纳城市在不同阶段的基
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
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
是学生应具备的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
从地理教育
.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深入认
强度和后果,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
南海诸岛属于中国的立场和依据,说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
海表面到海底两大空间维度展开,引导学生深刻

六、实施建议——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word文档)

六、实施建议——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word文档)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 六、实施建议(一)教学与评价建议为了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了解高中地理课程的设计思路,明确知识、技能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注意教学各方面的一致性,建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整体教学观念;要秉承多样化观念,灵活使用教材,积极使用多种资源,了解、理解、驾驭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使教学具有开放性;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探讨,发现并提出问题;要以学生的基础和需求为出发点,把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丰富教学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地理实践教学;要辅以必要的直观手段和生活经验,在地理情境中,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用评价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学会认知、学会思考、学会行动。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需要教师反思日常教学和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建议在继承传统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尝试更多地运用问题式教学、实践教学、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等;尝试更多地运用学生思维结构评价、表现性评价等。

1.重视问题式教学关注问题式课堂教学,设计问题是基础。

问题的确定应考虑与实际情境相关联,可以覆盖若干条内容要求或教科书的若干章节,围绕问题,使教学内容的结构化与关联性更加突出。

“问题”的呈现,要利于学生发现未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利于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问题”的设计,需要依托情境,建议在选择情境时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贴近学生知识水平、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使学生理解情境;蕴含问题,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体现关联性,让学生在一个贯穿全过程情境中经历地理思维发展的过程;与课程标准和地理教科书内容联系,便于学生找到基本的依据和资源。

课堂教学设计建议关注以下六个方面。

(1)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为起点设计教学。

(2)围绕问题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链条,注重地理知识间的内在关联性,并将所学内容有逻辑地整合成可操作的学习链条。

同时也要注意学习链条的设计只是预设,实际学习过程的展开要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线索,避免教师用问题链过度“牵引”学生的现象。

(完整word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修订版

(完整word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修订版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2017 年4 月5 日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1(二)基本理念1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2(一)学科核心素养2(二)课程目标4三、课程结构4(一)设计依据4(二)结构5(三)学分与选课6四、课程内容7(一)必修课程7(二)选修I课程10(三)选修n课程15五、学业质量标准 (28)(一)....................................................... 学业质量标准水平28(二).............................................................. 水平说明34六、实施建议34(一)教学与评价建议34(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51(三)教科书编写建议58(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60附录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 (64)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有行动力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

通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宇宙中的地球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

2、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到天气系统的特点。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举例说明某自然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分布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活动的影响,并根据有关资料,归纳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必修一课程标准目标分解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
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
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
特殊的行星。

1.能写出宇宙中的天体类别
2.能说出并默写出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的关系
3.能向同学讲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4.能说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2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
响。

1、能说出并写出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和人们生产、
生活的影响
2、能说出并写出太阳活动的类型和太阳活动对地球
电离层、磁场和气候的影响
3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
意义。

(一)
1、能在图中说出或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能看图说出地球公转的轨道、速度和周期;
3、学会用地球仪研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形成
空间想象能力;
(二)
1.看图能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
现象;
2.通过运用地球运动仪演示,说出地球自转的特点及
产生的地理现象;
3.地球是不断运动的,举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现
象;
(三)
1、能说出什么叫国际日期变更线,并能画出国际日
期变更线。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
素。

3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
过程。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
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
其对气候的影响。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
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到
天气系统的特点。

4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
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
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
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

1、说出地质史上的两次生物灭绝的原因及生物进化、
灭绝与环境的关系。

2、总结生物进化对地理环境的改造作用及人类活动
对环境的影响。

1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
聚落及交通线分布
1联系实际让学生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2 通过自然灾害的典型事件知道它的主要原因及危

3通过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使学生学会
分析一条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能学以致
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