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PPT演示幻灯片
合集下载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与护理PPT课件
.
穿刺技术
/moban
1 2 3
针斜面向上穿刺方法
针斜面向下穿刺方法 皮下隧道穿刺法
4
定点穿刺法
.
针斜面向上穿刺方法
/moban
使用锐针斜面向上呈15°穿刺,是最普通且正 规的穿刺方法,是日常的操作中最惯用的手法。 优点:保证穿刺的准确率。 缺点:针眼创面大,修复期长,不易愈合。反 复穿刺使局部皮肤与血管粘连,在内瘘血流的压 力下变薄,易发生出血和止血困难。 解决方法:合理选择穿刺点,忌定点穿刺,每 个穿刺点保持0.5~1cm距离,采用“纽扣”或 “绳梯状”穿刺,防止动脉瘤的形成。
.
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
/moban
.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
/moban
区域穿刺
我们常用的手法
易穿刺
痛感轻
血管瘤
血管狭窄
.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
/moban
区域穿刺时因局部血管壁遭受反复穿刺极易出 现“筛眼”状薄弱,并最终出现假性血管瘤,而 随着血管瘤的出现,血管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刺 激血管内膜增生或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阻 塞和血管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有研究数据显示, 区域穿刺法血管瘤出现率高达85% ,而血管狭窄 发生率甚至高达100%。近年来,欧美国家已经 淘汰区域穿刺法。
.
皮下隧道穿刺法
/moban
优点:便于穿刺,防止AVF由于反复穿刺形 成动脉瘤,并且抗感染能力强。从外观看只有 一个针眼,但与定点穿刺有着本质的区别。 缺点:易渗血,压迫时间延长。 适用人群:血管条件不理想的患者和人工血 管内瘘穿刺。
.
定点穿刺法
/moban
定点穿刺从表面上看外观同皮下隧道穿刺相 同,只见一个针孔,但实际在内里有着本质的 区别。定点穿刺易形成血管瘤,仅适用于新使 用的AVF穿刺困难者,仅仅几次,一旦瘘功能 状况好转,应及时改变穿刺方法,减少对内瘘 皮肤与血管的损伤。
动静脉内瘘穿刺ppt课件
进针方法 进针角度应在30~40度,进针前应用食指指
腹探明血管走向、深浅、管壁厚度。皮肤松弛者,同 时用左手食指和右手中指分别绷紧血管两侧,使其不 易滚动,一般从血管右侧进针。血管壁硬者,从血管 上方进针角度宜大,针头斜面已进入血管再平行进针 少许。
穿刺技巧
固定 先用一条胶布固定针柄,皮肤松弛者,用胶布
动静脉内瘘穿刺
内瘘血管的特点1
尿毒症患者由于体内毒素积聚,如果透析不充分,患
者食欲普遍欠佳,再加上饮食上控制蛋白质,脂肪的 摄入量,患者普遍皮下脂肪减少,皮肤松弛,血管易 滚动,老年患者尤其明显。
内瘘血管的特点2
由于频繁使用内瘘,血管壁上有许多瘢痕,导致血管
弹性降低,若穿刺不当,会引起局部淤血肿胀,造成 血管硬化,管腔狭窄。
谢谢!
穿刺技巧
血管选择
选择相对较直且有弹性的血管段穿刺,避 开关节和静脉瓣,太细的血管不易穿刺。 动脉穿刺点至少离吻合口2~5cm以上, 并该血管段有较强的震颤感;静脉穿刺处离动脉穿刺 处8cm以上。最好不要在同一条血管上穿刺。穿刺点 距离上一次穿刺Y”型固定,再用另一条胶布将穿刺针管固定, 防止针头摆动,用创口贴覆盖穿刺点,过敏者慎用。
拔针
拔针时用弹性绷带缠绕固定压迫止血纱布,以皮肤及
血管进针为着力点,力度以不渗血又能摁及震颤或听 到血管杂音为好,
总结
每位维持血管透析患者都必须频繁穿刺,穿刺成功与
否,内瘘保护是否得当直接透析效果及内瘘使用寿命。 为了保护内瘘通畅,达到有效的血流量和长期使用, 不仅要求护士提高穿刺技术,也要求医护人员与患者 共同做好保护内瘘的工作。
腹探明血管走向、深浅、管壁厚度。皮肤松弛者,同 时用左手食指和右手中指分别绷紧血管两侧,使其不 易滚动,一般从血管右侧进针。血管壁硬者,从血管 上方进针角度宜大,针头斜面已进入血管再平行进针 少许。
穿刺技巧
固定 先用一条胶布固定针柄,皮肤松弛者,用胶布
动静脉内瘘穿刺
内瘘血管的特点1
尿毒症患者由于体内毒素积聚,如果透析不充分,患
者食欲普遍欠佳,再加上饮食上控制蛋白质,脂肪的 摄入量,患者普遍皮下脂肪减少,皮肤松弛,血管易 滚动,老年患者尤其明显。
内瘘血管的特点2
由于频繁使用内瘘,血管壁上有许多瘢痕,导致血管
弹性降低,若穿刺不当,会引起局部淤血肿胀,造成 血管硬化,管腔狭窄。
谢谢!
穿刺技巧
血管选择
选择相对较直且有弹性的血管段穿刺,避 开关节和静脉瓣,太细的血管不易穿刺。 动脉穿刺点至少离吻合口2~5cm以上, 并该血管段有较强的震颤感;静脉穿刺处离动脉穿刺 处8cm以上。最好不要在同一条血管上穿刺。穿刺点 距离上一次穿刺Y”型固定,再用另一条胶布将穿刺针管固定, 防止针头摆动,用创口贴覆盖穿刺点,过敏者慎用。
拔针
拔针时用弹性绷带缠绕固定压迫止血纱布,以皮肤及
血管进针为着力点,力度以不渗血又能摁及震颤或听 到血管杂音为好,
总结
每位维持血管透析患者都必须频繁穿刺,穿刺成功与
否,内瘘保护是否得当直接透析效果及内瘘使用寿命。 为了保护内瘘通畅,达到有效的血流量和长期使用, 不仅要求护士提高穿刺技术,也要求医护人员与患者 共同做好保护内瘘的工作。
动静脉瘘穿刺操作程序PPT课件
找素材就上变色龙PPT,。本资源为网络分享,免费供学习交流,严禁商用
固定
先用胶带固定针柄,再用创可贴覆盖穿 刺点,最后将穿刺针管向下折环形固定 于手臂上 为确定穿刺是否成功,必要时可输入少 量生理盐水 再次查对,并确认针柄固定良好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衣袖
找素材就上变色龙PPT,。本资源为网络分享,免费供学习交流,严禁商用
这种方法在日本、加拿大均有使用,适合 家庭透析患者,血管条件不理想患者及人工 血管内瘘的穿刺。
找素材就上变色龙PPT,。本资源为网络分享,免费供学习交流,严禁商用
综上所述,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术对于每 一位护士来说都是一项挑战。我们只有不 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充实自己的专业 知识,恪守职业道德,才能提高患者的生 存质量,延续患者的生命。
找素材就上变色龙PPT,。本资源为网络分享,免费供学习交流,严禁商用
操作过程
找素材就上变色龙PPT,。本资源为网络分享,免费供学习交流,严禁商用
消毒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并整理好衣袖 打开一次性换药包,取出无菌治疗巾铺在 穿刺手臂下 用碘伏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 式消毒两遍 消毒范围:10cm×10cm,待干 备胶带待用 换药包内剩余物品妥善放置,待用
.2.针斜面向下穿刺方法
是从保护患者动静脉内瘘出发,是非 常规操作且在日常操作中非惯用手法。 对穿刺技术要求比较高。皮肤损伤日 常可见针孔细小呈弯月形,创面小, 非常易于愈合。
找素材就上变色龙PPT,。本资源为网络分享,免费供学习交流,严禁商用
3.皮下隧道穿刺法(纽扣通道穿刺法)
找素材就上变色龙PPT,。本资源为网络分享,免费供学习交流,严禁商用
操作前准备
找素材就上变色龙PPT,。本资源为网络分享,免费供学习交流,严禁商用
固定
先用胶带固定针柄,再用创可贴覆盖穿 刺点,最后将穿刺针管向下折环形固定 于手臂上 为确定穿刺是否成功,必要时可输入少 量生理盐水 再次查对,并确认针柄固定良好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衣袖
找素材就上变色龙PPT,。本资源为网络分享,免费供学习交流,严禁商用
这种方法在日本、加拿大均有使用,适合 家庭透析患者,血管条件不理想患者及人工 血管内瘘的穿刺。
找素材就上变色龙PPT,。本资源为网络分享,免费供学习交流,严禁商用
综上所述,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术对于每 一位护士来说都是一项挑战。我们只有不 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充实自己的专业 知识,恪守职业道德,才能提高患者的生 存质量,延续患者的生命。
找素材就上变色龙PPT,。本资源为网络分享,免费供学习交流,严禁商用
操作过程
找素材就上变色龙PPT,。本资源为网络分享,免费供学习交流,严禁商用
消毒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并整理好衣袖 打开一次性换药包,取出无菌治疗巾铺在 穿刺手臂下 用碘伏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 式消毒两遍 消毒范围:10cm×10cm,待干 备胶带待用 换药包内剩余物品妥善放置,待用
.2.针斜面向下穿刺方法
是从保护患者动静脉内瘘出发,是非 常规操作且在日常操作中非惯用手法。 对穿刺技术要求比较高。皮肤损伤日 常可见针孔细小呈弯月形,创面小, 非常易于愈合。
找素材就上变色龙PPT,。本资源为网络分享,免费供学习交流,严禁商用
3.皮下隧道穿刺法(纽扣通道穿刺法)
找素材就上变色龙PPT,。本资源为网络分享,免费供学习交流,严禁商用
操作前准备
找素材就上变色龙PPT,。本资源为网络分享,免费供学习交流,严禁商用
内瘘穿刺及维护方法ppt课件
+ 警异常
19
+ 穿刺时机 + 成熟判断 + 知情同意 + 穿刺顺序
20
+ 预防为主 + 及早发现,及早干预
21
+ 每次透析:物理监测 + 每月:血流量监测 + 每季:再循环及静态静脉压监测
22
+ 静脉通路内压力比值<0.5(0.75)
(静脉通路内压力+偏移量-静脉传感器0值)/平均动脉压
23
14
15
+ 拔针技巧;速度适当,注意“稳”“准”,顺应性强
+ 压迫血管:力量适中,压迫位置准确,压迫时间适宜
16
+ 病房护士手术前后护理 + 患者教育
17
+ + + + +
皮肤清洁、衣袖宽松 避免冷刺激 避免受压、撞击 涂药、热敷时机 加强锻炼
18
+ 摸震颤 + 听杂音 + 稳血压 + 防脱水
+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直接影响患者体验及透析质量
+ 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 加强宣教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至关重要24 Nhomakorabea25
4
+ 护士长
建立规范流程 组织培训考核 质量管理
+ 护士
落实宣教 资料统计 质量跟踪
5
6
望:手术伤口愈合良好,局部皮肤光滑 清洁 触:手掌心放置内瘘处感到震颤 听:用听诊器听到响亮血管杂音,听诊的范围在瘘口20-30CM 摸:血管走向、弹性、直径长短、确定穿刺部位 问:新(难)瘘管由经验丰富的护士穿刺 备:充分的心理准备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与护理 ppt课件
❖ 皮下隧道穿刺法在前几次制作隧道时的穿刺很 重要,几次穿刺即使用同一针眼,进针深度和方 向角度及绷紧皮肤的松紧度的不同都会影响皮下 隧道的建立。因此,在开始建立隧道时的穿刺通 常是穿刺技术熟练的1~2人,在隧道形成后才可 换人穿刺。在已形成的皮下隧道忌用锐针,以免 破坏已形成的隧道。
Company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Company
LOGO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与护理
/moban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与护理
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的 逐年增多,动静脉内瘘 是血透患者最常用的血 管通路,是血透患者的 生命线,因此保护并有 效利用动静脉内瘘提高 透析充分性,防止内瘘 并发症的发生则显得尤 为重要。
Company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与护理
/moban
❖ 优点:便于穿刺,防止AVF由于反复穿刺形 成动脉瘤,并且抗感染能力强。从外观看只有 一个针眼,但与定点穿刺有着本质的区别。
❖ 缺点:易渗血,压迫时间延长。 ❖ 适用人群:血管条件不理想的患者和人工血
管内瘘穿刺。
Company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moban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与护理
动脉端 一般在肢体远心端,距吻合口3~5cm或 以上。
静脉端 一般在肢体近心端,如选择AVF的引伸静 脉,穿刺点距动脉穿刺点应10cm以上。
穿刺点 锐针应每次更换穿刺点部位,使用16~ 17G的穿刺针。
Company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wpscnmoban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区域穿刺区域穿刺区域穿刺区域穿刺我们常用的手法易穿刺血管狭窄痛感轻血管瘤血管瘤wpscnmoban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区域穿刺时因局部血管壁遭受反复穿刺极易出现筛眼状薄弱并最终出现假性血管瘤而随着血管瘤的出现血管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刺激血管内膜增生或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阻塞和血管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动静脉内瘘的正确穿刺PPT课件
管瘤。 新内瘘管壁薄而脆,容易形成皮下血肿。故
前3次使用的新内瘘应由穿刺技术较高的护 士穿刺,确保穿刺的成功率。
2021/3/7
5
2021/3/7
6
动静脉内瘘的拔针技术
消毒穿刺点,并覆盖无菌止血贴。
用无菌纱布叠成压迫球轻压穿刺点上方,退 出穿刺针。
新内瘘前3次使用须由护士协助按压,持续 按压时间至少10min。20~30min后观察渗血 情况。
人工动静脉内瘘 的正确穿刺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肾病内科 血液净化中心
刘坚
202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7
1
人工动静脉内瘘的定义
定义:通过外科手术,吻合患者的外周 动脉和浅表静脉,使得动脉血液流至 浅表静脉,达到血液透析所需的血流 量要求,便于血管穿刺,建立血液透 析体外循环。人工动静脉内瘘是维持 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内瘘使用3次后,可用胶布或弹力绷带固定 。压迫力度适中,以既不渗血也能扪及震颤 音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压迫时间在10min 以上。
2021/3/7
7
2021/3/7
8
2021/3/7
9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 网络,如有帮助请下载!
纽扣式:进行一段时间的定点,定角度穿刺 后形成穿刺隧道,每次穿刺前清除原有结痂 ,在原有瘢痕处用钝针沿着隧道穿刺。
2021/3/7
4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术
清洁皮肤后,向穿刺的反方向拉紧皮肤(压 紧感神经末梢,皮肤平滑易进针,固定内瘘 便于穿刺)。
以25度角穿刺(大角度易穿透血管)。 针尖斜面向上缓慢进针。 固定穿刺针,避免穿刺针的牵拉和脱出。 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造成的血管狭窄或血
2021/3/7
2
前3次使用的新内瘘应由穿刺技术较高的护 士穿刺,确保穿刺的成功率。
2021/3/7
5
2021/3/7
6
动静脉内瘘的拔针技术
消毒穿刺点,并覆盖无菌止血贴。
用无菌纱布叠成压迫球轻压穿刺点上方,退 出穿刺针。
新内瘘前3次使用须由护士协助按压,持续 按压时间至少10min。20~30min后观察渗血 情况。
人工动静脉内瘘 的正确穿刺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肾病内科 血液净化中心
刘坚
202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7
1
人工动静脉内瘘的定义
定义:通过外科手术,吻合患者的外周 动脉和浅表静脉,使得动脉血液流至 浅表静脉,达到血液透析所需的血流 量要求,便于血管穿刺,建立血液透 析体外循环。人工动静脉内瘘是维持 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内瘘使用3次后,可用胶布或弹力绷带固定 。压迫力度适中,以既不渗血也能扪及震颤 音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压迫时间在10min 以上。
2021/3/7
7
2021/3/7
8
2021/3/7
9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 网络,如有帮助请下载!
纽扣式:进行一段时间的定点,定角度穿刺 后形成穿刺隧道,每次穿刺前清除原有结痂 ,在原有瘢痕处用钝针沿着隧道穿刺。
2021/3/7
4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术
清洁皮肤后,向穿刺的反方向拉紧皮肤(压 紧感神经末梢,皮肤平滑易进针,固定内瘘 便于穿刺)。
以25度角穿刺(大角度易穿透血管)。 针尖斜面向上缓慢进针。 固定穿刺针,避免穿刺针的牵拉和脱出。 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造成的血管狭窄或血
2021/3/7
2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与护理幻灯片课件
15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
16
穿刺特殊情况处理
AVF穿刺后发生肿胀的处理方法 ❖ 新内瘘穿刺失败出现血肿应立即拔针压迫止血,
另建血管通路进行透析,血肿用冰袋适当冷敷, 血肿消退后再行穿刺。 ❖ 成熟内瘘穿刺出现小血肿,考虑是血管内压力大, 如针在血管内,应立即松止血带,开泵引血降低 血管内压力,引血后出血不再增大可继续治疗, 并在穿刺针两侧放置棉球适当加压,防止继续出 血。如血肿继续加大,应立即拔针止血,防止影 响内瘘功能。
穿刺技术
1
针斜面向上穿刺方法
2
针斜面向下穿刺方法
3
皮下隧道穿刺法
4
定点穿刺法
8
针斜面向上穿刺方法
使用锐针斜面向上呈15°穿刺,是最普通且正 规的穿刺方法,是日常的操作中最惯用的手法。 ❖ 优点:保证穿刺的准确率。 ❖ 缺点:针眼创面大,修复期长,不易愈合。反 复穿刺使局部皮肤与血管粘连,在内瘘血流的压 力下变薄,易发生出血和止血困难。 ❖ 解决方法:合理选择穿刺点,忌定点穿刺,每 个穿刺点保持0.5~1cm距离,采用“纽扣”或 “绳梯状”穿刺,防止动脉瘤的形成。
18
穿刺特殊情况处理
AVF穿刺后发生血流不畅的处理 静脉端血流不畅:
❖ 在治疗时表现为回心阻力增加,静脉压高限报 警。把血泵调慢时,静脉压下降,并且穿刺针周 围无血肿。说明所穿刺的血管不全阻塞或狭窄, 或穿刺位置不佳,靠近静脉窦或夹层涡流等地方。
❖ 血管不全阻塞发生狭窄往往伴随着血管的炎症 和硬化,在穿刺前评估时触诊发现血管条索状硬 化炎症状态F穿刺后发生血流不畅的处理 动脉端血流不畅: ❖ 新AVF穿刺后发生血流不畅主要原因是内瘘功 能欠佳或血管痉挛,上机后血流量<200ml/min, 也有随之透析治疗开始而血流量逐渐改善者,如 能达到180~200ml/min,可以继续治疗。 ❖ 成熟内瘘穿刺后发生血流不畅,往往与内瘘狭 窄,血栓形成,血管不全阻塞或穿刺针位置不当 有关。内瘘狭窄,血栓形成在穿刺前评估时就能 发现。穿刺针位置不当调整位置或角度常常就可 以改善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
16
穿刺特殊情况处理
AVF穿刺后发生肿胀的处理方法 ❖ 新内瘘穿刺失败出现血肿应立即拔针压迫止血,
另建血管通路进行透析,血肿用冰袋适当冷敷, 血肿消退后再行穿刺。 ❖ 成熟内瘘穿刺出现小血肿,考虑是血管内压力大, 如针在血管内,应立即松止血带,开泵引血降低 血管内压力,引血后出血不再增大可继续治疗, 并在穿刺针两侧放置棉球适当加压,防止继续出 血。如血肿继续加大,应立即拔针止血,防止影 响内瘘功能。
穿刺技术
1
针斜面向上穿刺方法
2
针斜面向下穿刺方法
3
皮下隧道穿刺法
4
定点穿刺法
8
针斜面向上穿刺方法
使用锐针斜面向上呈15°穿刺,是最普通且正 规的穿刺方法,是日常的操作中最惯用的手法。 ❖ 优点:保证穿刺的准确率。 ❖ 缺点:针眼创面大,修复期长,不易愈合。反 复穿刺使局部皮肤与血管粘连,在内瘘血流的压 力下变薄,易发生出血和止血困难。 ❖ 解决方法:合理选择穿刺点,忌定点穿刺,每 个穿刺点保持0.5~1cm距离,采用“纽扣”或 “绳梯状”穿刺,防止动脉瘤的形成。
18
穿刺特殊情况处理
AVF穿刺后发生血流不畅的处理 静脉端血流不畅:
❖ 在治疗时表现为回心阻力增加,静脉压高限报 警。把血泵调慢时,静脉压下降,并且穿刺针周 围无血肿。说明所穿刺的血管不全阻塞或狭窄, 或穿刺位置不佳,靠近静脉窦或夹层涡流等地方。
❖ 血管不全阻塞发生狭窄往往伴随着血管的炎症 和硬化,在穿刺前评估时触诊发现血管条索状硬 化炎症状态F穿刺后发生血流不畅的处理 动脉端血流不畅: ❖ 新AVF穿刺后发生血流不畅主要原因是内瘘功 能欠佳或血管痉挛,上机后血流量<200ml/min, 也有随之透析治疗开始而血流量逐渐改善者,如 能达到180~200ml/min,可以继续治疗。 ❖ 成熟内瘘穿刺后发生血流不畅,往往与内瘘狭 窄,血栓形成,血管不全阻塞或穿刺针位置不当 有关。内瘘狭窄,血栓形成在穿刺前评估时就能 发现。穿刺针位置不当调整位置或角度常常就可 以改善
动静脉内瘘(共52张PPT)
3.可供穿刺长度 >6厘米,走行平滑 内瘘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移植血管内瘘:静脉吻合口占85%。 触诊:狭窄部位僵硬、变细、远端扩张、搏动增强、近端可及震颤
4.深度 厘米 外科手术:如上述措施失败,外科手术行再吻合或搭桥。
不要将内瘘侧肢体放到身体下面或枕头下面; 内瘘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5.管径厘米 注意维持足够的血容量,在脱水量大、腹泻、低血压、高热时,注意内瘘是否通畅。
1.提前建立的时间 6个月 静脉与动脉吻合术式 A侧侧 B端侧 C侧端 D端端
严格无菌操作,提高穿刺成功率。 新瘘管应由有经验护士进行穿刺
2.成熟时间 4~6周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最常用血管通路, 是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
静脉与动脉吻合术式 A侧侧 B端侧 C侧端 D端端 透后发生血肿、淤血等并发症的处理
❖ 自体内瘘:内瘘吻合口占75%。 ❖ 移植血管内瘘:静脉吻合口占85%。
❖治疗
❖ 病因治疗;狭窄处理 ❖ 溶栓治疗:最好在24小时内进行,尿激酶、肝素;
48小时内仍有希望; ❖ 取栓:导管取栓; ❖ 取栓+PTA:取栓后进行PTA; ❖ 外科手术:如上述措施失败,外科手术行再吻合
或搭桥。
❖血管瘤形成的原因
此往返重复,此法虽然并发症较区域法少,但对内瘘血管长度 要求高,具有限制性,一般适用于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患者。
❖ 扣眼法:每次穿刺都是同样的进针点、进针角度、进针深度,反复
穿刺10次左右形成皮下隧道。扣眼形成前,每次穿刺均由同 一位有经验的护士进行,直至皮下隧道形成,然后采用钝针 穿刺,可减少出血和痛苦。此法对血管长度要求不高,任何 术式的动静脉瘘都可以选用,同时还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明显减少血管瘤、血管狭窄、血栓等并发症。
移植血管内瘘:静脉吻合口占85%。 触诊:狭窄部位僵硬、变细、远端扩张、搏动增强、近端可及震颤
4.深度 厘米 外科手术:如上述措施失败,外科手术行再吻合或搭桥。
不要将内瘘侧肢体放到身体下面或枕头下面; 内瘘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5.管径厘米 注意维持足够的血容量,在脱水量大、腹泻、低血压、高热时,注意内瘘是否通畅。
1.提前建立的时间 6个月 静脉与动脉吻合术式 A侧侧 B端侧 C侧端 D端端
严格无菌操作,提高穿刺成功率。 新瘘管应由有经验护士进行穿刺
2.成熟时间 4~6周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最常用血管通路, 是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
静脉与动脉吻合术式 A侧侧 B端侧 C侧端 D端端 透后发生血肿、淤血等并发症的处理
❖ 自体内瘘:内瘘吻合口占75%。 ❖ 移植血管内瘘:静脉吻合口占85%。
❖治疗
❖ 病因治疗;狭窄处理 ❖ 溶栓治疗:最好在24小时内进行,尿激酶、肝素;
48小时内仍有希望; ❖ 取栓:导管取栓; ❖ 取栓+PTA:取栓后进行PTA; ❖ 外科手术:如上述措施失败,外科手术行再吻合
或搭桥。
❖血管瘤形成的原因
此往返重复,此法虽然并发症较区域法少,但对内瘘血管长度 要求高,具有限制性,一般适用于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患者。
❖ 扣眼法:每次穿刺都是同样的进针点、进针角度、进针深度,反复
穿刺10次左右形成皮下隧道。扣眼形成前,每次穿刺均由同 一位有经验的护士进行,直至皮下隧道形成,然后采用钝针 穿刺,可减少出血和痛苦。此法对血管长度要求不高,任何 术式的动静脉瘘都可以选用,同时还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明显减少血管瘤、血管狭窄、血栓等并发症。
动静脉内瘘PPT幻灯片课件
7
血管条件
预期选择的静脉直径≥2.5mm,且该侧肢 体近心端深静脉和/或中心静脉无明显狭 窄、明显血栓或邻近组织病变;预期选 择的动脉直径≥2.0mm,选择上肢部位时, 应避免同侧存在心脏起搏器,选择前臂 端端吻合术式,患者同肢体的掌动脉弓 应完整。
8
手术部位
1) 原则:先上肢,后下肢;先非惯用侧,后惯用侧;先 远心端后近心端。
24
感染
(1) 病因瘘管附近部位皮肤等感染,以及长期透析患者伴有的免 疫功能缺陷。
• (2) 预防及处理 • ①感染部位应禁止穿刺,手臂制动。 • ②在病原微生物监测的基础上使用抗生素,初始经验治疗推荐采
用广谱的万古霉素联合应用一种头孢类或青霉素类药物,并根据 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的应用;初次自体内瘘感染治疗时间至少6 周。 • ③极少数情况下瘘管感染需要立即进行外科手术,切除瘘管可以 用自体静脉移植吻合,也可以在缺损部位的近端进行再次吻合
16
• 9,血管吻合 • 10、用手触摸到吻合口血管震颤,说明内瘘通畅。若吻合口漏血
速度快,可以补针,如轻度漏血,可以轻压吻合口数分钟,一般 都能止血,必要时也可局部敷用凝血酶或生物蛋白胶。检查无渗 血后,可给与庆大霉素5ml 冲洗切口,缝合皮肤(注意缝合皮肤 不易过紧,以免压迫瘘口影响瘘的血流量
28
肿胀手综合征
• 由于回流静脉被阻断或者动脉血流压力的影响,造成 肢体远端静脉回流障碍所致。如果血管吻合后静脉流 出道梗阻,动脉血流通过侧枝循环流经手部静脉或尺 侧静脉(贵要静脉)或深静脉,严重影响手部静脉的 回流,可出现较严重的肿胀手。早期可以通过抬高术 侧肢体、握拳增加回流,减轻水肿,较长时间或严重 的肿胀必须结扎内瘘,更换部位重新制作内瘘
17
术后处置
血管条件
预期选择的静脉直径≥2.5mm,且该侧肢 体近心端深静脉和/或中心静脉无明显狭 窄、明显血栓或邻近组织病变;预期选 择的动脉直径≥2.0mm,选择上肢部位时, 应避免同侧存在心脏起搏器,选择前臂 端端吻合术式,患者同肢体的掌动脉弓 应完整。
8
手术部位
1) 原则:先上肢,后下肢;先非惯用侧,后惯用侧;先 远心端后近心端。
24
感染
(1) 病因瘘管附近部位皮肤等感染,以及长期透析患者伴有的免 疫功能缺陷。
• (2) 预防及处理 • ①感染部位应禁止穿刺,手臂制动。 • ②在病原微生物监测的基础上使用抗生素,初始经验治疗推荐采
用广谱的万古霉素联合应用一种头孢类或青霉素类药物,并根据 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的应用;初次自体内瘘感染治疗时间至少6 周。 • ③极少数情况下瘘管感染需要立即进行外科手术,切除瘘管可以 用自体静脉移植吻合,也可以在缺损部位的近端进行再次吻合
16
• 9,血管吻合 • 10、用手触摸到吻合口血管震颤,说明内瘘通畅。若吻合口漏血
速度快,可以补针,如轻度漏血,可以轻压吻合口数分钟,一般 都能止血,必要时也可局部敷用凝血酶或生物蛋白胶。检查无渗 血后,可给与庆大霉素5ml 冲洗切口,缝合皮肤(注意缝合皮肤 不易过紧,以免压迫瘘口影响瘘的血流量
28
肿胀手综合征
• 由于回流静脉被阻断或者动脉血流压力的影响,造成 肢体远端静脉回流障碍所致。如果血管吻合后静脉流 出道梗阻,动脉血流通过侧枝循环流经手部静脉或尺 侧静脉(贵要静脉)或深静脉,严重影响手部静脉的 回流,可出现较严重的肿胀手。早期可以通过抬高术 侧肢体、握拳增加回流,减轻水肿,较长时间或严重 的肿胀必须结扎内瘘,更换部位重新制作内瘘
17
术后处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穿刺点的选择
• 动脉穿刺点应离内瘘吻合口至少5 cm以上, 以免损伤吻合口。静脉针尖指向近心端, 动脉针指向吻合口方向,也可指近心方向。 两穿刺点之间相距8 cm以上(最少应>5 cm), 切记避免与动脉穿刺在同一根血管上,以 减少再循环。
5
穿刺前准备
• 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提高穿刺成功 率。
•
2、降低形成区域性狭窄风险
•
3、降低渗血风险
• 缺点:1、对患者血管要求高
•
2、穿刺难度增加
•
9
三、扣眼穿刺法
• 扣眼穿刺要求:要点是“三同”,即每次穿刺 都是同一进针点,同一进针角度,同一进 针深度,在穿刺两个月左右形成皮下隧道。
• 优点: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疼痛感降低, 血栓形成风险降低。
• 缺点:1、扣眼穿刺点不易形成
• 优点管壁变薄
•
3、容易形成动脉瘤
•
4、容易形成区域性狭窄
•
5、 拔针后,按压时间变长
•
6、容易渗血
8
二、阶梯穿刺法(绳梯法)
• 每次动脉、静脉穿刺时更换穿刺点,由上 而下;由下而上轮换进行穿刺。每个穿刺 点≥1㎝.
• 优点:1、降低形成动脉瘤风险
•
2、易感染
•
3、穿刺点渗血
10
• 对于初次穿刺前要摸清瘘管的走向,感觉 管壁的薄厚、深浅及弹性、瘘管是否通畅
• 穿刺时选择离瘘口较远、血管杂音、震颤 最明显的部位以保证足够的血流量。
6
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
• 一、区域穿刺法 • 二、阶梯穿刺法(绳梯法) • 三、扣眼穿刺法
7
一、区域穿刺法
• 在内瘘血管在内瘘血管某一区域反复穿刺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
张华薇
1
定义
• 动静脉内瘘是通过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 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 作一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 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
2
内瘘要求
• 1.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 血管通路
• 2.具有安全、血流量充分(200~300ml/min) 、 感染机会少
• 3.一般内瘘的使用可维持4~5年 • 4.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 5.易于穿刺等优点
3
穿刺血管选择
• 选择相对较直而又有弹性的血管段穿刺, 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一般选择血管穿刺时 先穿血管的近心端(静脉端),再穿动脉端 (远心端),最初使用时,可以另选一处穿刺 做动脉血管,静脉回路用普通静脉,直到 内瘘完全成熟。对血管条件好、动脉直径2 mm以上、吻合口0.6 mm以上的内瘘,提 前使用并未缩短内瘘的使用寿命。
穿刺点的选择
• 动脉穿刺点应离内瘘吻合口至少5 cm以上, 以免损伤吻合口。静脉针尖指向近心端, 动脉针指向吻合口方向,也可指近心方向。 两穿刺点之间相距8 cm以上(最少应>5 cm), 切记避免与动脉穿刺在同一根血管上,以 减少再循环。
5
穿刺前准备
• 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提高穿刺成功 率。
•
2、降低形成区域性狭窄风险
•
3、降低渗血风险
• 缺点:1、对患者血管要求高
•
2、穿刺难度增加
•
9
三、扣眼穿刺法
• 扣眼穿刺要求:要点是“三同”,即每次穿刺 都是同一进针点,同一进针角度,同一进 针深度,在穿刺两个月左右形成皮下隧道。
• 优点: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疼痛感降低, 血栓形成风险降低。
• 缺点:1、扣眼穿刺点不易形成
• 优点管壁变薄
•
3、容易形成动脉瘤
•
4、容易形成区域性狭窄
•
5、 拔针后,按压时间变长
•
6、容易渗血
8
二、阶梯穿刺法(绳梯法)
• 每次动脉、静脉穿刺时更换穿刺点,由上 而下;由下而上轮换进行穿刺。每个穿刺 点≥1㎝.
• 优点:1、降低形成动脉瘤风险
•
2、易感染
•
3、穿刺点渗血
10
• 对于初次穿刺前要摸清瘘管的走向,感觉 管壁的薄厚、深浅及弹性、瘘管是否通畅
• 穿刺时选择离瘘口较远、血管杂音、震颤 最明显的部位以保证足够的血流量。
6
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
• 一、区域穿刺法 • 二、阶梯穿刺法(绳梯法) • 三、扣眼穿刺法
7
一、区域穿刺法
• 在内瘘血管在内瘘血管某一区域反复穿刺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
张华薇
1
定义
• 动静脉内瘘是通过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 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 作一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 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
2
内瘘要求
• 1.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 血管通路
• 2.具有安全、血流量充分(200~300ml/min) 、 感染机会少
• 3.一般内瘘的使用可维持4~5年 • 4.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 5.易于穿刺等优点
3
穿刺血管选择
• 选择相对较直而又有弹性的血管段穿刺, 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一般选择血管穿刺时 先穿血管的近心端(静脉端),再穿动脉端 (远心端),最初使用时,可以另选一处穿刺 做动脉血管,静脉回路用普通静脉,直到 内瘘完全成熟。对血管条件好、动脉直径2 mm以上、吻合口0.6 mm以上的内瘘,提 前使用并未缩短内瘘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