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甲: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的功能主治

大柴胡汤的功能主治1. 什么是大柴胡汤?大柴胡汤是中医药学里的一种经典方剂,是由大黄、柴胡、黄芩、人参等草本药物组成的。
它在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2. 大柴胡汤的用途大柴胡汤主要用于清热解毒、调理气血、舒肝理气等方面。
它具有以下的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大柴胡汤可以帮助清热解毒,对于一些热性疾病,如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调理气血:大柴胡汤可以调理体内的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症状,如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等。
•舒肝理气:大柴胡汤可以舒肝理气,缓解情绪压力过大、症状表现为烦躁易怒、胸闷不适等的人群。
•疏肝利胆:大柴胡汤还可以起到疏肝利胆的作用,对于一些肝胆疾病,如肝胆结石、胆囊炎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3. 大柴胡汤的配方组成大柴胡汤的配方组成主要包括以下草本药物(按比例):•大黄:25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人参:10克•干姜:6克•枳实:6克•甘草:6克•大枣:6克除了以上主要草本药物之外,根据病情的不同,还可以适量添加其他草本药物进行配伍。
但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 大柴胡汤的用法用量大柴胡汤一般采用煎服的方式进行服用。
具体的用法用量如下:•将草本药物加水煎煮约30分钟,去渣取汁。
•成人每次服用100-150毫升,一日2-3次。
•儿童用量适量减少,应依据医生的建议调整。
在服用大柴胡汤期间,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用药禁忌,如禁止饮酒、辛辣刺激食物等。
5. 大柴胡汤的禁忌症尽管大柴胡汤有许多功效,但也有一些禁忌症需要注意,根据个体差异可能会有所不同,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禁忌症:•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的人群慎用。
•肝功能受损、肝脏疾病的患者慎用。
•心脏病、高血压患者慎用。
以上禁忌症仅供参考,具体用药时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6. 注意事项在使用大柴胡汤期间,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如皮疹、荨麻疹等,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实用经方大柴胡汤

实用经方大柴胡汤导语:大柴胡汤具有解痉、止痛、通便、降脂、降压、消炎、利胆等多种功效。
常用于急慢性肝炎、脂肪肝、急慢性胆囊炎、胆道蛔虫、胆汁反流性胃炎、食道炎、胆石症、急慢性胰腺炎、肠梗阻、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中风、乳腺炎、乳腺小叶增生、尿道结石、哮喘、心律不齐等属于胸肋苦满、口苦咽干、心下急里实者。
诸多医家临床应用经验证明,辨证准确,脉证相符,效果卓著。
大柴胡汤【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切枳实四枚,炙大枣十二枚,擘大黄二两【长沙方歌括】八柴四枳五生姜,芩芍三分二大黄,半夏半升十二枣,少阳实证下之良。
【功用】和解少阳,缓下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方解】方中芍药、黄芩、枳实、大黄清解热入里之烦急,柴胡、半夏启一阳一阴之气,生姜、大枣以发中焦之气。
病虽入里,而病情仍欲外达,故制此汤还借少阳之枢而外出,不是如承气之上承热气。
【方证要点】1.阳明热结,中气未虚证:以心下急,呕吐,胸胁苦满,口苦咽干,里实为辨证要点。
主要症状为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
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聋、耳鸣;舌质红,舌苔黄干燥,脉弦滑数。
2.本方具有解痉、止痛、通便、降脂、降压、消炎、利胆等多种功效。
常用于急慢性肝炎、脂肪肝、急慢性胆囊炎、胆道蛔虫、胆汁反流性胃炎、食道炎、胆石症、急慢性胰腺炎、肠梗阻、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中风、乳腺炎、乳腺小叶增生、尿道结石、哮喘、心律不齐等属于胸肋苦满、口苦咽干、心下急里实者。
3.心下,是大柴胡汤方证的主治部位,心下急,指剑突下三角部位拘紧感或窒闷感;心下痞硬,指按压见腹肌紧张;心下按之满痛,是大柴胡汤证的重要客观指征。
医生在按压上腹部及右肋下,常常有比较明显的抵抗感和压痛。
胆胰疾病多见此腹症。
严重者,可见腹痛拒按;病情轻者,则可出现嗳气、腹胀等。
呕吐是本方证的又一重要指征。
方剂学 77 邓中甲

方剂学77 邓中甲温胆汤《三因极─病証方论》主证分析胆郁痰扰证。
胆气不足胆胃不和胆为邪扰,胆怯易惊,心烦不眠情志不遂、气郁生痰痰浊上逆,头眩心悸,呕恶呃逆,虚喘、苔白腻,脉弦滑上节课讨论到温胆汤证的病机分析,证候分析,从温胆汤证的病机分析来看,它是胆郁痰扰证。
证候分析集中反映在以无形之痰为患,这个为主。
我们前面在概述里曾经讨论了,痰有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两大类。
有形之痰,往往是以从肺咳出来,随着肺气上逆,咳嗽,咳出的排泄物为主。
无形之痰是在证候反应上。
所以我们这里所提到的,胆郁痰扰,引起胆怯易惊,心烦不眠。
以及呕恶呃逆,头眩心悸,癫痫,这些都属于一种无形之痰为主的范围。
所以这个温胆汤在临床用得比较广泛,对于痰热引起有形之痰也有作用。
但临床上更多的应用用于无形之痰。
功用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根据这个病机分析,我们来看看它这个治法和这个方的功用。
从原因来讲,根本的还是痰,所以要理气化痰,由于痰郁造成了这种胆胃不和,要清胆、利胆、和胃。
从温胆汤的构成来讲,微微偏凉。
《三因极─病証方论》的这个温胆汤,我们前面谈到偏凉的。
当在这个用量的灵活运用及配伍,它可以调整的,或者减少凉性,或者增加清热力量。
所以现在把它治疗痰热,相比之下,用得比较多。
方解君半夏燥湿化痰(辛温)竹茹偏寒,清热化痰,利胆和胃臣陈皮理气化湿枳实行气,降气,导滞,清热佐茯苓健脾治疗生痰之源,渗湿化痰佐2 生姜调和脾胃,配半夏相须相制大枣和甘草联用,调和脾胃佐使甘草调和药性怎么体现出理气化痰,清胆和胃这种作用呢?温胆汤仍然是在二陈汤,燥湿化痰二陈汤的基础上,发展来的。
竹茹偏寒凉,可以清热化痰,同时它又利胆、和胃。
所以对于胆胃不和,这种偏于痰热的比较适宜。
半夏竹茹连用之后,加上后面加了枳实,全方就偏凉。
臣药是陈皮和枳实,陈皮理气化湿,和半夏相配,体现了治痰先治气,气行痰自消这个原理。
是治痰的一个常用配伍组合。
枳实呢,可行气、降气,可以导滞,也有清热作用。
大柴胡汤

服2剂大便通畅,再诊续服2剂悸安,三诊处天王补心丹丸料 一服善后,访三年未发。
按语:本案心悸因恼怒而发作,更因腑实而持续。盖 恼怒伤肝,肝气不舒,母病及子,诱发心悸,并见情 绪失常之证;又因腑热上攻,扰于心宫,而令心悸不已, 烦躁不得卧寐,《内经》所谓“二阳之病发心脾”、 “胃不和则卧不安”也。惟宜大柴胡汤疏利肝胆,通 下腑实,待心君气机和利,不被邪扰,则自得安宁矣。
服药2剂,腑通热退,再诊处五味消毒饮加味,6 剂收功。
(十一)耳聋案
一女于17岁,疹后患耳聋,用药数十日不知,乞余 诊治。按其胸胁满闷,小腹坚块,大便4~5日一次,经 信不来者两三月矣。因与大柴胡汤及承气丸。约30日 许,大便日2~3行,经利倍常,时或下黑血块数枚,至 是耳复聪。(《皇汉医学》)
按语:耳聋当辨虚实,虚者多因肾精亏损,实者多责 肝胆火盛。本案伴见胸胁满闷,大便秘结,乃属胆胃 热实,气机受阻,疏泄不利所致,故用大柴胡汤获愈 。
(二) 胁痛(慢性胆续囊炎)案
李某某,女,患胆囊炎。右季肋部有自发痛与压痛, 常有微热,并出现恶心,食欲不振,腹部膨满,鼓肠 嗳气,脉象弦。投以大柴胡汤加味:
柴胡12克,白芍9克,枳实6克,大黄6克,黄芩9克 ,半夏9,生姜15克,大枣4枚(擎),金钱草24克,滑 石12克,鸡内金12克
连服7剂,食欲见佳,鼓肠嗳气均大减。再进原方4 剂,胁痛亦轻,惟微热未退。改用小柴胡汤加鳖甲、 青篙、秦艽、郁金治之。 (岳美中医案)
功效主治
【功效】和解少阳兼以清泄阳明
【主治】少阳不和兼阳明里实
• 主症: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郁郁微烦,呕不止,心下急或痞 硬,或胸满胀痛拒按,大便干结或下利,小便色深,苔黄少津, 脉弦数。
方剂之大柴胡汤

方剂之大柴胡汤本方出自金匮要略[组成]柴胡半斤(12g) 黄芩三两(9g) 芍药三两(9g) 半夏半斤(9g) 生姜五两(15g) 枳实炙,四枚(9g) 大枣,十二枚(4枚) 大黄二两(6g)[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并病。
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呕不止,都郁微烦,心下痛复,或心大便不通或协热下利,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方解]本方所治少阳阳明并病为热邪内结于少阳、阳明所致。
邪热仍在少阳,故往在事热、胸胁苦满;邪热渐人阳明,里热渐重,有化热成实之象。
故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
大便不通或协热下利、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据证立法,此时少阳与阳明场宜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本方系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积实、芍药而成,亦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合成。
是和解为主,泻下为辅,和解与泻下并用的方剂。
方中重用柴胡疏泄少阳都共为君药。
黄芩清量热邪:大黄、积实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均为臣药。
芍药柔肝缓急止痛,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皆为佐药。
大枣和中并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合用共泰和解少阳。
内泻热结之功。
本方配伍特点:全方集疏、清、通、降于一体,既和解少阳,又通泻阳明,使少阳与正明得以双解,为下中之和剂。
1运用要点本方是治疗少阳阳明并病的代表方。
临床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不止,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2加成实化若院胁瘫期者。
加川孩子、延胡索理气止痛:发黄者,加供陈艳子利湿退黄:胆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化石解郁。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并病者。
[方歌: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
知识链接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均含有柴胡、黄苓半夏大枣、生姜,具有和解少阳、和胃止呕之功。
然小柴胡汤中尚用人参、炙甘草扶正祛邪,防邪深入。
生姜用量三两,专治少阳病证而呕逆轻者;大柴胡汤中加入大黄、枳实内泻阳明热结,加入芍药缓急止痛,而生姜用量重达五两,意在加强和胃止呕之力,主治少阳阳明并病而呕逆重者。
方歌-邓中甲版全

麻黄汤: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小青龙汤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止嗽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正柴胡饮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麻杏甘石汤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升麻葛根汤闫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证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泻热破瘀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
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大黄附子汤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温下治法代表方,寒积里实服之康。
温脾汤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麻子仁丸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
方剂歌诀-中国中医药出版 邓中甲

一解表剂1.1辛温解表1.麻黄汤麻黄汤中臣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5.小青龙汤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6.止嗽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枯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7.正柴胡饮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1.2辛凉解表1.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2.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4.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枯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5.升麻葛根汤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1.3扶正解表1.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2.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3.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4.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自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二泻下剂2.1寒下1.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证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2.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
泻热破瘀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
3.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2.2温下1.大黄附子汤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温下治法代表方,寒积里实服之康。
大柴胡汤的方证

大柴胡汤的方证大家好!首先祝大家春节快乐!原本希望调课的,这几天我生病了,急性咽喉炎,来势很猛。
大年三十早上,突发咽喉疼痛,继而吞咽困难,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疼痛不减,除夕几乎一夜未眠,还发热;年初一更是疼痛严重,下午体温又升,用麻黄汤合泻心汤颗粒,微汗出,得稀便几次,小便清长,初二凌晨虽然无热,但声音嘶哑,伴有大量痰涎分泌,舌苔白腻,我一面通知魏辉院长,希望做好调课准备,一面开始服用附子理中丸,这是河南宛西制药的产品,从初三开始好转,初四就停药了。
今天总算能上课了,很高兴!但可能声音不大,最后可能还会嘶哑,请谅解!今天给大家讲讲大柴胡汤,主要是讲大柴胡汤的方证以及现代应用。
大柴胡汤是张古方,首见于东汉医家张仲景所撰写的《伤寒杂病论》。
虽然此书距今已经1800多年,但大柴胡汤的历史可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因为张仲景当时所记录的方,大多就是他当时认为的古方,古代相传的经验方,也就是经方。
和许多经方一样,大柴胡汤经过了无数次的人体试验,这个配伍,这个方证,被逐渐地固化下来,被后人所认可,并成为中医临床的规范。
先说说大柴胡汤的配方,比起当下一些中医开的方,大柴胡汤算是个小方了,共八味药。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枳实四枚、芍药三两、大黄二两,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
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里有几点说明一下:柴胡半斤,就是八两,如果按一两等于3克折算,应该24克,如果一两等于5克折算,也应该40克,显然,用柴胡5克10克的,可能算不上大柴胡汤;半夏半升:经推测,半夏一升为五两,半升为二两半,可折算为12.5克,我多用10-15克。
枳实四枚:汉代没有枳壳枳实之分,后来将小嫩的果实为枳实,大的为枳壳。
这个说法,在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中已经提及。
根据实测,一枚枳实重约3克,一枚枳壳重量约为枳实的3-5倍,甚至更多,所以,原方用4枚枳实,可能重量当在40克以上,甚至到80克。
提示我们现在用量比较保守,可以摸索大剂量枳实枳壳应用的经验。
方剂学的趣味记忆(汇总)

第一章解表剂一、辛温解表剂麻黄汤《伤寒论》:麻子炒杏仁。
/干妈贵姓?桂枝汤《伤寒论》:大芍炒姜汁。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
小青龙汤《伤寒论》:麻子将要甘心下跪。
/少将为嘛甘心下跪?加味香苏散《医学心悟》:臣子穿芳草,福将慢戒酒。
止嗽散《医学心悟》:百草园前臣敬接。
二、辛凉解表剂桑菊饮《温病条辨》:荷叶杏花,草根更俏。
/荷花根,巧接杏桑果银翘散《温病条辨》: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猪吃草帘脖子更白。
升麻葛根汤《闫氏小儿方论》:麻哥要草。
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母牛早餐河东柳叶,哥姐馋。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干妈姓石。
三、扶正解表剂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
/活熊身伏草埂,二虎只可强攻。
再造散《伤寒六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早起穿少干活,缝织人生幸福。
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麦地将割,白吃白睡。
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第二章泻下剂一、寒下剂大承气汤《伤寒论》:小黄识谱。
/皇后只是笑。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二人笑大肚。
大陷胸汤《伤寒论》:大陷胸汤谁大笑。
二、温下剂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皇子细心。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黄夫人炒姜。
/为姜大人附子干杯。
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三物备急黄豆浆。
三、润下剂麻子仁丸《伤寒论》:布什妈要大白杏。
/二人要小承气。
济川煎《景岳全书》:智者骑马,从容西归。
四、逐水剂十枣汤《伤寒论》:甘愿起早。
/达古愿找谁。
舟车丸《景岳全书》:请陈将军轻骑花牛,干香槟。
疏凿饮子《济生方》:鞋匠上路吃槟榔,嚼姜皮,拎木桶。
五、攻补兼施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猿人皇帝卖姜炒小海龟。
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深冬皇帝忙。
第三章和解剂一、和解少阳小柴胡汤《伤寒论》:今夏大人走江湖。
/生芹菜炒大虾仁。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人炒大实药。
邓中甲教授运用柴胡经验

邓中甲教授运用柴胡经验李达;秦凯华;叶俏波【摘要】目的:总结归纳邓中甲教授灵活运用柴胡的经验,为临床运用柴胡提供参考指导.方法:对邓教授病案及其他著作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出邓老运用柴胡的经验.结果:柴胡的根本功效为升散、调畅气机,在其根本功效的基础上主要有四个功效发挥方向,即:解表、疏肝、升阳、活血.结论:柴胡功效的发挥方向和配伍环境、剂量及剂型等因素息息相关,临床运用时需采用多方法进行调控.【期刊名称】《现代临床医学》【年(卷),期】2012(038)002【总页数】2页(P107-108)【关键词】邓中甲;柴胡;用药经验【作者】李达;秦凯华;叶俏波【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四川成都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四川成都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四川成都6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3邓中甲教授为四川省名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他临床擅用柴胡,临证多用柴胡类方剂,治疗效果显著。
笔者有幸伺诊左右,获益匪浅,现将其运用柴胡的临床经验总结归纳为文,期冀对中医工作者临床遣方用药能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
南北柴胡虽基源不同,但功效类似,因地利之便,邓老多用蜀中所产之竹叶柴胡,疗效确切,认为可作正品柴胡使用。
邓老认为,中医历来重视肝之疏泄功能,气行则血行,气行则津行。
邓老认为柴胡的根本功效为升散、调畅气机。
柴胡通过调气,继而调节血之运行,调节津液之布散,调节精的疏泄。
故无论外感内伤、常见病或疑难病,柴胡运用的机会极多。
柴胡临床功效归纳起来较多,提要钩玄而言,在其根本功效的基础上主要有四个功效发挥方向,即:解表、疏肝、升阳、活血。
邓老认为,在外感纯太阳病时一般不宜用柴胡,若其人正虚或有内传之趋势时,需先安未受邪之地,柴胡便为首选之药。
《伤寒论》中张仲景在太阳病有入少阳之机或太阳少阳合病并病,或三阳合病并病之时方运用柴胡。
柴胡功能和解少阳枢机,又可助太阳发散表邪,且具有良好的退热功效。
邓中甲方剂学357个经方

1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炙2麻黄加术汤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白术3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4大青龙汤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枣5三拗汤甘草,麻黄,杏仁,生姜6华盖散紫苏子,麻黄,杏仁,陈皮,桑白皮,赤茯苓,甘草7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8桂枝加葛根汤桂枝,芍药,生姜,甘草炙,大枣,葛根9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厚朴,杏仁10桂枝加桂汤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11桂枝加芍药汤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12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香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13大羌活汤防风,羌活,独活,防己,黄芩,黄连,苍术,甘草,白术,细辛,知母,川芎,地黄14香苏散香附子,紫苏叶,甘草,陈皮15香苏葱豉汤制香附,陈皮,鲜葱白,紫苏,清炙草,淡香豉16加味香苏散紫苏叶,陈皮,香附,甘草,荆芥,秦艽,防风,蔓荆子,川芎,生姜17小青龙汤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18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大枣,半夏,五味子19止嗽散桔梗炒,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20金沸草散旋覆花,麻黄,前胡,荆芥穗,甘草炙,半夏,姜汁,赤芍药,生姜,大枣21正柴胡饮柴胡,防风,陈皮,芍药,甘草一钱,生姜22银翘散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23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苦桔梗,生甘草,苇根24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杏仁,甘草炙,石膏碎25越婢汤麻黄,石膏,生姜,甘草,大枣26柴葛解肌汤柴胡,干葛,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27柴葛解肌汤《医学心悟》柴胡,葛根,黄芩,赤芍,甘草,知母,生地,丹皮,贝母28升麻葛根汤升麻,芍药,甘草炙,葛根29竹叶柳蒡汤西河柳,荆芥穗,干葛,蝉蜕,薄荷叶,鼠粘子,知母,玄参,甘草,麦门冬,竹叶30败毒散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31荆防败毒散羌活,柴胡,前胡,独活,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甘草32仓廪散人参,茯苓,甘草,前胡,川芎,羌活,独活,桔梗,枳壳,柴胡,陈仓米,生姜,薄荷33参苏饮人参,紫苏叶,干葛,半夏,姜汁,前胡,茯苓,枳壳,桔梗,木香,陈皮,甘草34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35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甘草,附子36再造散黄芪,人参,桂枝,甘草,熟附子,细辛,羌活,防风,川芎,煨生姜,大枣、白芍37加减葳蕤汤生蒇蕤,生葱白,桔梗,东白薇,淡豆鼓,苏薄荷,炙草,红枣38葱白七味饮葱白连根,干葛,新豉,生姜,生麦门冬,干地黄39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40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41调胃承气汤大黄,甘草,芒硝42复方大承气汤厚朴,炒莱菔子,枳壳,桃仁,赤芍,大黄后下,芒硝43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桃仁,冬瓜仁,芒硝44清肠饮银花,当归,地榆,麦冬,元参,生甘草,薏仁,黄芩45阑尾化瘀汤银花,川楝子,大黄后下,牡丹皮,桃仁,延胡索,木香46阐尾清化汤银花,蒲公英,牡丹皮,大黄,川楝子,赤芍,桃仁,生甘草47阐尾清解汤金银花,大黄,冬瓜仁,蒲公英,牡丹皮,川楝子,生甘草,木香48大陷胸汤大黄,芒硝,甘遂49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50温脾汤大黄,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芒硝,甘草51麻子仁丸(脾约丸)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52五仁丸桃仁,杏仁,松子仁,柏子仁,郁李仁,陈皮53济川煎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54十枣汤芫花,甘遂,大戟55控涎丹(妙应丸、子龙丸)甘遂,紫大戟,白芥子56黄龙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当归,人参,甘草57新加黄龙汤细生地,生甘草,人参,生大黄,芒硝,玄参,麦冬当归,海参,姜汁58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59柴胡枳桔汤柴胡,枳壳,姜半夏,鲜生姜,青子芩,桔梗,新会皮,雨前茶60大柴胡汤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61厚朴七物汤厚朴,甘草,大黄,大枣,枳实,桂枝,生姜62蒿芩清胆汤青蒿脑,淡竹茹,仙半夏,赤茯苓,青子芩,生枳壳,陈广皮,碧玉散63达原饮槟榔,厚朴,草果仁,知母,芍药,黄芩,甘草64柴胡达原饮柴胡,生枳壳,川朴,青皮,炙草,黄芩,苦桔梗,草果,槟榔荷叶梗65清脾饮青皮,厚朴,白术,草果仁,柴胡,茯苓,黄芩,半夏,甘草66四逆散甘草,枳实,柴胡,芍药67柴胡疏肝散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68枳实芍药散枳实,芍药69逍遥散甘草,当归,茯苓,白芍,白术,柴胡70加味逍遥散当归,芍药,茯苓,白术,柴胡,牡丹皮,甘草71黑逍遥散逍遥散,生地或熟地72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陈皮,防风73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甘草74生姜泻心汤生姜,甘草,人参,干姜,黄芩,半夏,黄连,大枣75甘草泻心汤甘草,黄芩,人参,干姜,黄连,大枣,半夏76黄连汤黄连,甘草,干姜,桂枝,人参,半夏,大枣77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78白虎加人参汤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参79白虎加桂枝汤知母,甘草,石膏,梗米,桂枝80白虎加苍术汤知母,甘草,石膏,苍术,梗米81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82清营汤犀角,生地黄,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83清宫汤元参心,莲子心,竹叶卷心,连翘心,犀角,连心麦冬84犀角地黄汤(芍药地黄汤)犀角,生地黄,芍药,牡丹皮85神犀丹犀牛角,石菖蒲,黄芩,真怀生地,银花,金汁,连翘,板蓝根,香豉,元参,花粉,紫草86化斑汤石膏,知母,生甘草,玄参,犀角,白粳米87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88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89栀子金花汤黄连解毒汤加大黄。
贵阳中医学院 邓中甲《方剂学》题库

贵阳中医学院《方剂学》复习思考题药学系方药教研室一、A型题:从每道试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将答案相应的英文字母代码填入题号后()中。
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医学著作是()。
A.《五十二病方》 B.《黄帝内经》C.《肘后备急方》 D.《伤寒杂病论》E.《备急千金要方》2.小青龙汤方中的君药是()。
A.干姜、细辛 B.麻黄、桂枝C.半夏、五味子 D.麻黄、芍药E.桂枝、细辛3.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的方剂是()。
A.麻黄汤 B.桂枝汤C.九味羌活汤 D.小青龙汤E.止嗽散4.治疗阳虚寒积证应选用下列哪一个方 ( )?A.大黄牡丹汤 B.调胃承气汤C.温脾汤 D.麻子仁丸E.黄龙汤5.四逆散中一升一降配伍的药物是()。
A.芍药配甘草 B.柴胡配甘草C.枳实配芍药 D.柴胡配芍药E.柴胡配枳实6.半夏泻心汤主治何种痞证()?A.胃气虚弱之痞证 B.痰食交阻之痞证C.热结心下之痞证 D.水热互结之痞证E.寒热互结之痞证7.症见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有力者,治宜选用()。
A.黄连解毒汤 B.清营汤C.竹叶石膏汤 D.白虎汤E.白虎加人参汤8.清胃散方中的君药是()。
A.石膏 B.栀子C.夏枯草 D.知母E.黄连9.清暑益气汤组成中没有以下哪味药物()?A.连翘 B.黄连C.麦冬 D.西洋参E.石斛.10.当归补血汤中,当归与黄芪的用量比为()。
A.2∶1 B.4∶1C.3∶1 D.1∶4E.1∶511.补中益气汤中最能体现“益气升阳”的药物配伍是()。
A.黄芪---人参 B.黄芪----炙甘草C.人参----白术 D.人参---柴胡、升麻E.黄芪----升麻、柴胡12.炙甘草汤的君药是 ( )。
A.炙甘草 B.生地黄C.阿胶 D.炙甘草、生地黄E.人参13.川楝子在一贯煎的作用是( )、行气止痛。
A.疏肝活血 B.滋阴疏肝C.养阴柔肝 D.疏肝泄热E.散寒止痛14.功善补肾助阳,主治肾阳不足证的方剂是()。
大柴胡汤的配方和剂量

大柴胡汤的配方和剂量大柴胡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胆湿热等病症。
它由多味草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解郁疏肝的功效。
本文将介绍大柴胡汤的具体配方和剂量。
配方大柴胡汤的主要成分包括柴胡、黄芩、半夏、干姜、天门冬、甘草和大枣等药材。
下面是具体的配方:•柴胡(9克)•黄芩(9克)•半夏(9克)•干姜(9克)•天门冬(9克)•甘草(6克)•大枣(6克)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大柴胡汤的剂量可以适当调整。
一般来说,成人的剂量为每日一剂,分2-3次服用。
1.汤剂剂量:将上述配方中的药材加入适量清水中,煎煮后取汤剂。
成人一次剂量为150毫升,根据需要分2-3次服用,空腹或饭前饭后服用均可。
2.药物形式剂量:根据上述配方中的药材比例,制成药物形式,例如丸剂或颗粒剂。
成人一次剂量一般为9克,每日2-3次。
根据具体剂型说明和医生建议进行服用。
值得注意的是,大柴胡汤是一种较为经典的方剂,但是对于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还是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个体化调整。
因此,在使用前最好咨询中医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注意事项在使用大柴胡汤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指导。
2.对本方剂中任何药物过敏的人群应避免使用。
3.使用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4.在服用大柴胡汤期间,应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保持饮食清淡。
5.不宜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总之,大柴胡汤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解郁疏肝功效的中药方剂。
在使用时应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并注意剂量和注意事项,以保证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邓中甲方剂学全部方歌

麻黄汤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小青龙汤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止咳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正柴胡饮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勿过桑菊饮桑菊饮中桔甘翘,芦根杏仁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景麻杏甘石汤,清肺平喘疏表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升麻葛根汤升麻葛根治疹方,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败毒散人参败毒羌独活,柴前苓芎桔甘壳,薄荷少许姜三片,益气解表祛寒湿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肠痈湿热瘀滞证,泻热破瘀服之康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水热互结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大黄附子汤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温里散寒又通便,寒积里实服之康温脾汤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冷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麻子仁丸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宜济川煎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使,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十枣汤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功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黄龙汤黄龙汤中枳朴黄,参归甘桔枣硝姜,攻下热结养气血,阳明腑实气血伤小柴胡汤小柴胡汤与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与解攻里效无双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清胆利湿又与胃,少阳湿热痰浊阻达原饮达原草果槟厚朴,知母黄芩芍甘佐,辟秽化浊达膜原,邪伏膜原寒热作四逆散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逍遥散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气弱,调与肝脾功效卓痛泻要方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脾虚肝旺鸣腹痛,祛湿止泻柔肝脾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配芩连,干姜人参草枣全,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白虎汤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从,清补气津又与胃,余热耗伤气津用清营汤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烦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热入血分服之安,蓄血伤络吐衄斑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就是主因,烦狂火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凉膈散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蜂蜜调,上中郁热服之消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疮内消法导赤散导赤木通生地黄,草梢煎加竹叶尝,清心利水又养阴,心经火热移小肠龙胆泻肝汤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左金丸左金连萸六比一,胁痛吞酸悉能医,再加芍药名戊己,专治泻痢痛在脐苇茎汤苇茎瓜瓣苡桃仁,清肺化痰逐瘀能,热毒痰瘀致肺痈,脓成未成均胜任泻白散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扶肺气,清泻肺热平与剂,热伏肺中喘咳医清胃散清胃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治牙痛与牙宣玉女煎玉女石膏熟地黄,知母麦冬牛膝襄,肾虚胃火相为病,牙痛齿衄宜煎尝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甘草伍,用时先将葛根煮,内清胃肠外解表,协热下利喘汗除芍药汤芍药汤内用槟黄,芩连归桂草木香,重在调气兼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白头翁汤白头翁治热毒痢,黄连黄柏佐秦皮,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瞧,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清骨散清骨散君银柴胡,地骨青蒿知母草,秦艽鳖甲胡黄连,骨蒸劳热一并除当归六黄汤火炎汗出六黄汤,归柏芩连二地黄,倍用黄芪为固表,滋阴清热敛汗强清络饮清络祛暑六药鲜,银扁翠衣瓜络添,佐以荷叶竹叶边,暑热伤肺轻证安香薷散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六一散滑石甘草六一散,清暑利湿功用专,辰砂黛薄依次加,益元碧玉鸡苏裁桂苓甘露散桂苓甘露滑石膏,寒水猪苓泽术草,清暑化气利水湿,暑湿俱盛重证疗清暑益气汤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理中丸理中干姜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小建中汤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与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吴茱萸汤吴茱萸汤用生姜,人参大枣共煎尝,厥阴头痛胃寒呕,温中补虚降逆良四逆汤四逆汤中附草姜,阳衰寒厥急煎尝,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回阳救急汤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群,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建奇勋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用桂芍,细辛通草甘大枣,养血温经通脉剂,血虚寒厥服之效阳与汤阳与熟地鹿角胶,姜炭肉桂麻芥草,温阳补血散寒滞,阳虚寒凝阴疽疗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中与义,人参苓术甘草比,益气健脾基础剂,脾胃气虚治相宜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陈助,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生脉散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玉屏风散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完带汤完带汤中二术陈,人参甘草车前仁,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神四物汤四物熟地归芍芎,补血调血此方宗,营血郁滞诸多证,加减运用贵变通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补气生血代表剂,血虚发热此方宜归脾汤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八珍汤四君四物加姜枣,八珍双补气血方,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炙甘草汤炙甘草参枣地胶,麻仁麦桂姜酒熬,益气养血温通脉结代心悸肺痿疗, 加芍去参枣桂姜,加减复脉滋阴饶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山药萸,泽泻苓丹三泻侣,三阴并补重滋肾,肾阴不足效可居滋阴降火知柏需,养肝明目加杞菊,都气五味纳肾气,滋补肺肾麦味续左归丸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一贯煎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泻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肾气丸肾气丸主肾阳虚,干地山药及山萸,少量桂附泽苓丹,水中生火在温煦济生加入车牛膝,温肾利水消肿需,十补丸有鹿茸味,主治肾阳精血虚右归丸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地黄饮子地黄饮萸麦味斛,苁戟附桂阴阳补,化痰开窍茯菖远,加薄姜枣暗痱服龟鹿二仙胶医便龟鹿二仙胶,人参枸杞熬成膏,滋阴益肾填精髓,精极用此疗效高牡蛎散牡蛎散内用黄芪,麻黄根与小麦齐,益气固表又敛阴,体虚自汗盗汗宜九仙散九仙罂粟乌梅味,参胶桑皮款桔贝,敛肺止咳益气阴,久咳肺虚效堪谓真人养脏汤真人养脏木香诃,当归肉寇罂粟壳,术芍参桂甘草共,脱肛久俐服之瘥四神丸四神故纸与吴萸,肉寇五味四般齐,大枣生姜同煎服,五更肾泻最相宜金锁固精丸金锁固精芡莲须,龙骨牡蛎与蒺藜,莲粉糊丸盐汤下,补肾涩精止滑遗桑螵蛸散桑螵蛸散龙归甲,参归茯神菖远加,调补心肾又涩精,心肾两虚尿频佳固冲汤固冲芪术山萸芍,龙牡倍榈茜海蛸,益气健脾固摄血,脾虚冲脉不固疗固经龟板芍药芩,黄柏椿根香附应,阴虚血热经量多,滋阴清热能固经易黄汤易黄山药与芡实,白果黄柏车前子,固肾清热又去湿,肾虚湿热带下医朱砂安神丸朱砂安神东恒方,归连甘草合地黄,怔忡不寐心烦乱,养阴清热可复康天王补心丹天王地归二冬仁,远茯味砂桔三参,阴亏血少生内热,滋阴养血安心神酸枣仁汤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入睡梦香甜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开窍方,芩连栀郁朱雄黄,犀角真珠冰麝箔,热闭心包功用良紫雪紫雪犀羚朱朴硝,硝石金寒滑磁膏,丁沉木麝升玄草,热陷惊厥服之消至宝丹至宝朱珀麝息香,雄玳犀角与牛黄,金银两箔兼龙脑。
(完整版)邓中甲方剂学全部方歌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小青龙汤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止咳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正柴胡饮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勿过桑菊饮桑菊饮中桔甘翘,芦根杏仁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景麻杏甘石汤,清肺平喘疏表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升麻葛根汤升麻葛根治疹方,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败毒散人参败毒羌独活,柴前苓芎桔甘壳,薄荷少许姜三片,益气解表祛寒湿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肠痈湿热瘀滞证,泻热破瘀服之康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水热互结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大黄附子汤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温里散寒又通便,寒积里实服之康温脾汤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冷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麻子仁丸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宜济川煎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使,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十枣汤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功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黄龙汤中枳朴黄,参归甘桔枣硝姜,攻下热结养气血,阳明腑实气血伤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阻达原饮达原草果槟厚朴,知母黄芩芍甘佐,辟秽化浊达膜原,邪伏膜原寒热作四逆散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逍遥散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痛泻要方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脾虚肝旺鸣腹痛,祛湿止泻柔肝脾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配芩连,干姜人参草枣全,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白虎汤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从,清补气津又和胃,余热耗伤气津用清营汤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烦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热入血分服之安,蓄血伤络吐衄斑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烦狂火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凉膈散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蜂蜜调,上中郁热服之消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疮内消法导赤散导赤木通生地黄,草梢煎加竹叶尝,清心利水又养阴,心经火热移小肠龙胆泻肝汤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左金丸左金连萸六比一,胁痛吞酸悉能医,再加芍药名戊己,专治泻痢痛在脐苇茎汤苇茎瓜瓣苡桃仁,清肺化痰逐瘀能,热毒痰瘀致肺痈,脓成未成均胜任泻白散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扶肺气,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清胃散清胃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治牙痛与牙宣玉女煎玉女石膏熟地黄,知母麦冬牛膝襄,肾虚胃火相为病,牙痛齿衄宜煎尝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甘草伍,用时先将葛根煮,内清胃肠外解表,协热下利喘汗除芍药汤芍药汤内用槟黄,芩连归桂草木香,重在调气兼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白头翁汤白头翁治热毒痢,黄连黄柏佐秦皮,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清骨散清骨散君银柴胡,地骨青蒿知母草,秦艽鳖甲胡黄连,骨蒸劳热一并除当归六黄汤火炎汗出六黄汤,归柏芩连二地黄,倍用黄芪为固表,滋阴清热敛汗强清络饮清络祛暑六药鲜,银扁翠衣瓜络添,佐以荷叶竹叶边,暑热伤肺轻证安香薷散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六一散滑石甘草六一散,清暑利湿功用专,辰砂黛薄依次加,益元碧玉鸡苏裁桂苓甘露散桂苓甘露滑石膏,寒水猪苓泽术草,清暑化气利水湿,暑湿俱盛重证疗清暑益气汤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理中丸理中干姜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小建中汤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吴茱萸汤吴茱萸汤用生姜,人参大枣共煎尝,厥阴头痛胃寒呕,温中补虚降逆良四逆汤四逆汤中附草姜,阳衰寒厥急煎尝,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回阳救急汤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群,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建奇勋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用桂芍,细辛通草甘大枣,养血温经通脉剂,血虚寒厥服之效阳和汤阳和熟地鹿角胶,姜炭肉桂麻芥草,温阳补血散寒滞,阳虚寒凝阴疽疗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中和义,人参苓术甘草比,益气健脾基础剂,脾胃气虚治相宜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陈助,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生脉散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玉屏风散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完带汤完带汤中二术陈,人参甘草车前仁,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神四物汤四物熟地归芍芎,补血调血此方宗,营血郁滞诸多证,加减运用贵变通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补气生血代表剂,血虚发热此方宜归脾汤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八珍汤四君四物加姜枣,八珍双补气血方,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炙甘草汤炙甘草参枣地胶,麻仁麦桂姜酒熬,益气养血温通脉结代心悸肺痿疗,加芍去参枣桂姜,加减复脉滋阴饶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山药萸,泽泻苓丹三泻侣,三阴并补重滋肾,肾阴不足效可居滋阴降火知柏需,养肝明目加杞菊,都气五味纳肾气,滋补肺肾麦味续左归丸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大补阴丸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一贯煎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泻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肾气丸肾气丸主肾阳虚,干地山药及山萸,少量桂附泽苓丹,水中生火在温煦济生加入车牛膝,温肾利水消肿需,十补丸有鹿茸味,主治肾阳精血虚右归丸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地黄饮子地黄饮萸麦味斛,苁戟附桂阴阳补,化痰开窍茯菖远,加薄姜枣暗痱服龟鹿二仙胶医便龟鹿二仙胶,人参枸杞熬成膏,滋阴益肾填精髓,精极用此疗效高牡蛎散牡蛎散内用黄芪,麻黄根与小麦齐,益气固表又敛阴,体虚自汗盗汗宜九仙散九仙罂粟乌梅味,参胶桑皮款桔贝,敛肺止咳益气阴,久咳肺虚效堪谓真人养脏汤真人养脏木香诃,当归肉寇罂粟壳,术芍参桂甘草共,脱肛久俐服之瘥四神丸四神故纸与吴萸,肉寇五味四般齐,大枣生姜同煎服,五更肾泻最相宜金锁固精丸金锁固精芡莲须,龙骨牡蛎与蒺藜,莲粉糊丸盐汤下,补肾涩精止滑遗桑螵蛸散桑螵蛸散龙归甲,参归茯神菖远加,调补心肾又涩精,心肾两虚尿频佳固冲汤固冲芪术山萸芍,龙牡倍榈茜海蛸,益气健脾固摄血,脾虚冲脉不固疗固经丸固经龟板芍药芩,黄柏椿根香附应,阴虚血热经量多,滋阴清热能固经易黄汤易黄山药与芡实,白果黄柏车前子,固肾清热又去湿,肾虚湿热带下医朱砂安神丸朱砂安神东恒方,归连甘草合地黄,怔忡不寐心烦乱,养阴清热可复康天王补心丹天王地归二冬仁,远茯味砂桔三参,阴亏血少生内热,滋阴养血安心神酸枣仁汤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入睡梦香甜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开窍方,芩连栀郁朱雄黄,犀角真珠冰麝箔,热闭心包功用良紫雪紫雪犀羚朱朴硝,硝石金寒滑磁膏,丁沉木麝升玄草,热陷惊厥服之消至宝丹至宝朱珀麝息香,雄玳犀角与牛黄,金银两箔兼龙脑。
方歌邓中甲版全

方歌邓中甲版全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麻黄汤: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小青龙汤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止嗽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正柴胡饮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麻杏甘石汤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升麻葛根汤闫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证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泻热破瘀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
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大黄附子汤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温下治法代表方,寒积里实服之康。
温脾汤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大柴胡汤的十五种功效与作用

大柴胡汤的十五种功效与作用大柴胡汤,是一种由中药大柴胡、黄芩、半夏、干姜、甘草等组成的经典中药方剂。
这一方剂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广泛运用,并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大柴胡汤的十五种功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与运用这一重要的中药方剂。
1. 疏肝解郁大柴胡汤能够疏肝解郁,舒缓情绪。
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情志不舒则肝气失调,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大柴胡汤中的大柴胡能够疏肝理气,缓解情绪压力,达到舒缓肝气的作用。
2. 理气止痛该方剂中的大柴胡和干姜等成分具有理气止痛的功效。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胸闷、疼痛等不适感困扰,大柴胡汤能够调节气机、疏解胸闷,帮助缓解相关疼痛症状。
3. 祛湿利水黄芩和半夏等中药成分具有祛湿利水的功效。
湿气滞留体内会导致消化不良、水肿等问题。
大柴胡汤能够通过祛除湿气,促进水液代谢,有效缓解体内水湿问题。
4. 清热解毒甘草和黄芩等药材在大柴胡汤中具备清热解毒的特性。
这对于治疗感染以及热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通过清热解毒,大柴胡汤能够改善体内环境,促进病程的康复。
5. 舒肝和胃大柴胡汤能够舒肝和胃。
肝胃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两个器官。
肝胃功能失调会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通过调整肝胃功能,大柴胡汤可改善消化系统不适。
6. 消食导滞苦柴胡和黄芩等成分能够帮助消化系统消食导滞。
常见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胃气痛、嗳气、腹胀等,通过服用大柴胡汤,可有效改善这些问题。
7. 止咳化痰大柴胡汤能够止咳化痰。
干姜和半夏等药材在方剂中具有温肺化湿、镇咳止咳的功效。
这对于缓解咳嗽、痰多等症状有一定帮助。
8. 抗抑郁大柴胡汤中的柴胡具有抗抑郁的作用。
现代社会中,压力、忧虑等问题普遍存在,而这些问题也容易导致抑郁情绪。
大柴胡汤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缓解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
9. 降低血脂大柴胡汤中的黄芩和甘草等成分可帮助降低血脂。
高血脂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大柴胡汤在调节肝肾功能的同时,也起到了调节血脂的作用。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配伍
方 解
柴胡→清少阳疏气机。 黄芩→清泻少阳。 大黄→清泻阳明。 枳实→行气导滞。 半夏→降逆散结。 芍药→泻肝缓急。 生姜→辛散调理。 大枣→益气和中。
大柴胡汤
用药要点
清泻药与辛温药相用, 以辛开苦降,调理少阳阳 明气机;以补益药与泻热 药相用,泻邪而不伤正, 补益不留恋邪气。
大柴胡汤
用方要点
以少阳胆气不和,阳 明郁热内结,心下支结或 大便不调为辨证要点。
大柴胡汤
药理作用
具有抗硬化、保肝利 胆、保护胃黏膜、抑制胃 酸、解除肠痉挛、抗凝血 及抗血栓形成、抗炎、增 强机体免疫力、改善脂质 代谢、改善垂体-肾上腺皮 质系统功能等作用证)
证候
大柴胡汤
西医疾病
可以治疗胆绞痛,胆结石,急 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慢性胆囊 炎,急性胰腺炎,急性病毒性肝炎, 急性黄疸性肝炎,乙肝,甲肝,肝 硬化,胃柿石,胆汁反流性胃炎,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幽门不全梗阻, 冠心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神 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三叉神经 痛,梅尼埃病,流行性出血热,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疟疾,急性 乳腺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肾小 球肾炎,细菌性痢疾,过敏性紫癜, 帕金森病,糖尿病等病证而见上述 证机者。
王
付
制作
大柴胡汤
《伤寒论》
大柴胡汤
组 成
柴胡半斤(24g) 黄芩三两(9g) 大黄二两(6g) 枳实四枚(4g) 半夏半升(12g) 芍药三两(9g) 生姜五两(15g) 大枣十二枚
大柴胡汤
用 法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 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 升,日三服。
大柴胡汤
功 用
清少阳, 泻阳明。
邓中甲:大柴胡汤

邓中甲:大柴胡汤作者/邓中甲大柴胡汤是阳明腑实证和邪聚少阳证,即阳明腑实证和邪聚少阳证的结合,其功效为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临床中随证加减,在治疗急腹症、胆道疾患方面可收到明显疗效。
大柴胡不同,它是个典型的常用方,涉及到的可以临床用的病种很多。
从主治证候来看,它是一个阳明腑实证和邪聚少阳证,也就是具体讲承气证和小柴胡证的结合。
那我们根据这个证又要来看看它的归类,我们现在放在和解少阳里,那阳明腑实和和解少阳,相对而言少阳证偏表一些,半表半里。
过去把这个方,像四版教材、六版教材到现在都放在和解少阳,五版表里双解,有很多把它放表里双解。
但过去表里双解那一章呢我总有点,每次讲起这一章心里总有点别扭。
因为概念上的表里双解表是指的太阳表证,太阳;里呢,那阳明了,那就表里同病它才是表里同治。
你从和法定义,表里同治之谓和,表里同治。
你这是半表半里和里两个证的结合,并不典型那个表证。
那包括原来那个治疗外邪入里化热造成协热下利,这个葛根芩连汤证认为是表里同治,表里双解剂。
但目前来讲,葛根芩连汤很重要是里热为主,应该说里热为主,表里之间的比例,那里热占绝对的主要的地位。
所以也有点就是说不是个(和法),如果这个都叫表里双解,那多呢。
那就像《医方集解》上面,那藿香正气这些都是表里双解,就没考虑它有专一的一个侧重的病位,侧重是在哪里?当然有些方你通过调整剂量来侧重于表侧重于里,都可以。
但是它原方比较典型,或者在现代运用上应该说是侧重于哪个方面,不是表里只要都有证就算,麻杏石甘汤你也不能说它是表里双解。
那这类方太多了,柴葛解肌汤从太阳一直到少阳、阳明都病,那为什么不放在表里双解呢?所以像大柴胡,葛根芩连汤放在表里双解,有点把表里双解的概念泛化了。
表里双解应该是表里基本无侧重啊,像小柴胡,典型的它半表和半里啊,并重,有这种特点,所以这是和法它没有一个单一主要矛盾方面,起支配地位的。
那所以单从主治来讲,它是两个证的结合,两小加起来等于一个大,这样把握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中甲:大柴胡汤导读:大柴胡汤是阳明腑实证和邪聚少阳证,即阳明腑实证和邪聚少阳证的结合,其功效为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临床中随证加减,在治疗急腹症、胆道疾患方面可收到明显疗效。
大柴胡不同,它是个典型的常用方,涉及到的可以临床用的病种很多。
从主治证候来看,它是一个阳明腑实证和邪聚少阳证,也就是具体讲承气证和小柴胡证的结合。
那我们根据这个证又要来看看它的归类,我们现在放在和解少阳里,那阳明腑实和和解少阳,相对而言少阳证偏表一些,半表半里。
过去把这个方,像四版教材、六版教材到现在都放在和解少阳,五版表里双解,有很多把它放表里双解。
但过去表里双解那一章呢我总有点,每次讲起这一章心里总有点别扭。
因为概念上的表里双解表是指的太阳表证,太阳;里呢,那阳明了,那就表里同病它才是表里同治。
你从和法定义,表里同治之谓和,表里同治。
你这是半表半里和里两个证的结合,并不典型那个表证。
那包括原来那个治疗外邪入里化热造成协热下利,这个葛根芩连汤证认为是表里同治,表里双解剂。
但目前来讲,葛根芩连汤很重要是里热为主,应该说里热为主,表里之间的比例,那里热占绝对的主要的地位。
所以也有点就是说不是个(和法),如果这个都叫表里双解,那多呢。
那就像《医方集解》上面,那藿香正气这些都是表里双解,就没考虑它有专一的一个侧重的病位,侧重是在哪里?当然有些方你通过调整剂量来侧重于表侧重于里,都可以。
但是它原方比较典型,或者在现代运用上应该说是侧重于哪个方面,不是表里只要都有证就算,麻杏石甘汤你也不能说它是表里双解。
那这类方太多了,柴葛解肌汤从太阳一直到少阳、阳明都病,那为什么不放在表里双解呢?所以像大柴胡,葛根芩连汤放在表里双解,有点把表里双解的概念泛化了。
表里双解应该是表里基本无侧重啊,像小柴胡,典型的它半表和半里啊,并重,有这种特点,所以这是和法它没有一个单一主要矛盾方面,起支配地位的。
那所以单从主治来讲,它是两个证的结合,两小加起来等于一个大,这样把握它。
小柴胡汤证加小承气汤证,因为热实互结并不重。
那从小柴胡汤证来讲,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小柴胡汤证。
到这里开始有变化,为什么呢?由于小柴胡汤证本身有胆胃不和,有胆热犯胃的,胃气就上逆,就有心烦喜呕。
这里呕不止是由于它又加上阳明腑实,有一定程度的热实互结。
所以它的胃气上逆要比小柴胡证要重,它就呕不止。
从主治证候上,《伤寒论》写的郁郁微烦,郁郁是一种持续貌,就是持续的。
在小柴胡证里边,心烦,胆热上犯可以扰乱心神,所以他可以心烦喜呕,有心烦。
这个郁郁微烦,郁郁是一个持续的,这种心烦要比小柴胡证心烦重,持续。
古人用的文字特点。
那你说用的微烦,郁郁微郁,微是一个语气停顿词,持续的那种烦。
郁郁微烦,并不是不太烦,并不是比小柴胡证心烦轻,是这个古人用字那个特点,这是一种语气停顿词。
郁郁微烦,他心下、胸胁,包括胃脘不是仅仅苦满胀闷,而是心下有满痛,为什么?胃脘气机阻滞更重了,有这种热实互结,有阳明证,有这个。
大便不解,那就是说热实互结在内。
协热下利,那是又是一种情况,那是热邪有热实互结,热邪逼迫津液下泄,有协热利。
所以舌正黄,里热重,为什么有半表半里证呢?再加上小承气证的热实互结,所以里热重,脉就弦数有力。
所以从大柴胡证来讲,简单的说是既有小柴胡证这种邪聚少阳特点,又有热实互结在胃肠。
当然还不是像大承气那样的重证,但有这个呢造成里热较重,胃气上逆,胃气上逆较重。
所以这是在半表半里证结合热实互结以后,半表半里,侧重于半里,里热较重,有的叫少阳阳明合病了。
这个表基本是一个归纳,少阳阳明合病,具体来讲,大柴胡汤证的一种归纳了。
有的属于像往来寒热、胸胁胀满、呕不止、持续心烦,这个是以少阳证结合了有里热实证以后,里热加重、实邪明显,有产生在少阳证基础上的变化。
心下满痛、便秘是胃肠方面热实互结的表现;苔黄、脉弦数,基本上是偏重于里热。
所以它是少阳证加上阳明腑实轻证,应该说是一种少阳初入阳明,少阳证还在这种阶段。
那作为治法来讲,和解少阳。
既然少阳还有往来寒热,就要采取和解少阳,内泻热结这个方法,那就用小承气汤、小柴胡汤结合了。
那这个表实际上就是小承气汤和小柴胡汤合方加减的一个过程。
小柴胡汤本来是和解少阳的,但是有热实互结在胃肠,人参、甘草不宜使用,所以去掉了。
小承气汤,那作为热实互结轻证,在这里不用厚朴,里热在这里用枳实、大黄相配,这个轻下的基础上,泻下更加和缓一些,尤其又加了芍药,加芍药可以缓急止腹痛,因为芍药和枳实相配,是仲景用来治疗调和气血止腹痛的,后世也是常用来调和气血止腹痛的基本组合。
这样调整以后,这个方既有柴胡、黄芩能够和解少阳,同时半夏、生姜又能和胃降逆,呕不止。
全方偏凉,治疗里热为主的。
所以既是少阳阳明合病同治,又考虑到胆胃不和基础上又胃肠有腑实,这是一个复方了。
从具体方义分析来讲,大黄、枳实是作为内泻热结的基本结构,那这个结构还是体现一种轻下。
柴胡、黄芩是和解少阳基本结构;生姜、半夏是和胃降逆的一种基本结构;芍药有益阴缓急,热邪要伤阴、伤津,而且热实互结本身这个证就有腹痛,所以可益阴缓急止痛;姜枣配合,调和脾胃、调和气血。
实际上这个方也反映了很多个后世常用的基本结构,所以我们说经方里仲景给后世确实提供了很多常用的基本结构,不仅仅是很多好的基础方、常用方了,从配伍结构上作了很大贡献。
在临床运用上。
证治要点,那是在少阳阳明合病各提取出一部分代表性的。
当然这个和我们现代临床实际使用,它可以各有侧重。
现代临床使用大柴胡汤很多,包括是像胆道疾患,用得比较多了;急腹症,用得比较多了。
都是偏重于里热,热实为主了。
运用当中有寒热往来可以,没有寒热往来的很多也在使用。
等下这个方一些特点,我(讲)运用的(时候)我们还要讨论。
它常用于治疗胆道疾患。
胆道疾患的一个特点,特别胆道多热证,容易化热、容易上炎、容易犯胃。
但是肝胆疾患,气郁(气机阻滞)是常见的,同胆道疾患,胆阻,包括那些结石啊这一类了,以及胆汁的郁滞不畅,特别湿热熏蒸、泛滥,黄疸这类,都和胆阻、胆道不利有关,从病理特点这几方面多见。
所以经常用清利胆热,疏肝理气,利胆方面,以至胆道疾患要清、疏、通、利这类基本治法。
这个方在清、疏、通这些方面是常用的,所以用(于)胆道疾患用得较多。
这里一些不是重点了,是一些提供参考了。
临床的一些胆道疾患,分型用大柴胡汤治的状况。
这个方在胆道疾患方面,我觉得疗效很确实的。
因为它里边像大黄这些,能够“六腑以通为用”,降;同时它能够利胆退黄也是很擅长的,治疗黄疸常用的。
像柴胡也有疏肝利胆作用,黄芩清泄胆热,加上像胆道疾患,特别胆阻不通,疼痛是比较剧烈的,发生胆绞痛这一类,芍药在这个方里,经常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在缓急止痛上,用到一定量它可以起很好的作用。
那这方面的报道很多,我们临床用的病例也很多,有些个量就不同,都不一样,有的时候疗效很快。
如果用好了,就不亚于西医药的疗效了。
我们带研究生实习,当时正好那个时候带我们(的是)现在教研室的主任贾老师一起在看的时候,那有一例胆囊炎急性发作,那痛得非常厉害,那一来西医说这个要住院,很厉害,病人不愿意,是个干部,担架抬来,痛得叫,当时就开那个大柴胡汤,当时跟他,能不能住院观察,(因为那样)更好。
他住院他怕做手术,怕用其他治疗了,他想吃中药了,他不愿意在医院,当时下午四点钟,你到晚上十二点还在痛,赶快到医院来,拿药就大柴胡汤回去吃了,第二天早上,我们刚上班在医院里,他就来了,一见面,老师,我还吃药吗?因为他在担架上,头上包了个毛巾,我这眼睛都比较差,盖着被子,我没认出他,看来有点面熟,贾老师一看,你都好了,那倒没有什么了,缓解速度非常快,关键在(于)芍药的用量。
比如芍药用量问题,还有一个体会了。
我们学校一个学生处的,现在退下来,原来学生处处长,一个女老师。
八十年代的时候,胆囊炎急性发作,三天在家里没上班,痛得很厉害,然后找人跟我商量,我去看了一下,她说我们有个老中医开了个方,给她开了,吃了(药)还是痛,开了我就把那方看了一下,基本就是个大柴胡汤。
那大柴胡汤应该对这个作用可以的,看了看以后呢,我说这样好了,你这个药不是抓了两付吗?吃了一付还在痛,你还用另一付,但是加一点,把芍药增加,那个方里芍药把它加到二两,然后当时相当于用了60克,再加麦芽,麦芽疏肝养胃,10克郁金,麦芽用量可以大一些,我们当时用到15克,还是原来那个方,又加了麦芽、郁金,然后芍药不到60克,相差那个,叫她家里人捡了一个方在里边熬,那第二付药吃了,缓解疼痛非常快,然后八十年代到两年多前又一次发作,这么久都比较平稳,这次发作她又来,又来我们还是大柴胡汤那个构思,那吃了还比较快就稳定,缓解了,所以现在没有当处长,还在工作,所以她自己都知道,她不是搞中医的了,都知道这个大柴胡汤应该(用)。
所以它对于胆道的一类疾患应该说是疗效确凿。
而且这个方在临床上还有一些特点,有的人临床应用已经离开它那个少阳证,或者什么?就胆胃不和,“六腑以通为用”,像这个方体现很好。
因为它泻下力量并不大,它是芍药同用,比较好控制,有些胃肠道的消化系统的慢性疾病,包括一些恶变的一些病证,它都会要分泌产生很多病理产物。
那这个方用比较慢性的排出病理产物的方法,缓解症状、减少痛苦、延长寿命相当好。
这里涉及到医疗的质量,有些癌症晚期了,那实在没办法,痛得很厉害,这类方用量自己调整好了,它能起到减少痛苦,延长寿命。
因为在当时八十年代,我们教研室在陈绍祖教授当主任的时候,大家都是年轻人,老中青,八、九个人有时候一起看病,开始在医院看,有意思的(是),下次预约都预约到教研室来看,那有人出差,其他老师就接着看,而且教研室还兴起义务出诊,有些病重。
所以有些也跟年轻老师借了一些经验了,所以实际上体内有很多病变产生病理产物,这个方排出病理产物很好。
你比如有个胰腺癌病人,癌王了,她的女婿来请我们,(他女婿)是我们四川航空公司飞行员,因为她女儿教育局的,所以就请教育局通过这个,我们那时候小孩读书在那个小学,八十年代了,小的一个在(那读小学),所以要请(我)帮她看一下病,不好不去,就去看了,一个六十岁的,年龄偏大了,胰腺癌住在省医院做手术。
手术打开腹腔,看到不好做了,涉及到一个范围很广了,又给关上。
关上,当时一般情况就比较差,像这种情况了,所以省医院说她那只有回家养,顶多一到二个月就不行了。
因为主要症状疼痛非常剧烈,多的时候一天注射吗啡,按医院规定量四次了,她才能缓解,就是控制不叫了。
那怎么样用中医的方法呢?慢慢,先第一步止痛,把这个吗啡顶下来,后来就是发现她排出乱七八糟的黑粘液、脓血这些,用大柴胡汤攻下,它带有一种缓下特点,芍药能止痛。
当然有时候针对具体情况调配一些理气的了,理气除湿,结果后来逐渐减,半年,那省院说两个月,她半年以后,吗啡全部停止了,基本方当时除了一般像香砂六君调理一下,每次都要吃大柴胡汤,都要排出很多东西,所以我对这个排出病理产物中医这个优势,“六腑以通为用”,体会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