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概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学概论》复习
1•中药四气五味及中药功效的一般关系
含义:四气又称四性,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是对药物治疗寒热病症作用的概括。一般来讲,寒凉药多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效;温热药多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等功效。
五味: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
酸:有收敛固涩、生津止渴的作用
苦:有泄、燥湿、坚阴的作用。
辛: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
甘: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
咸: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
淡:有渗湿利水作用。
2.中药配伍的作用及七情:
配伍: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
配伍的目的:①单味药的力量有限,难以治疗病情较重的患者,通过配伍能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②对于单用会产生毒副反应的药物,选择有的配伍可以抑制或消除其毒副反应。③对于病情比较复杂的患者,配伍用药可以达到既分清主次,又全面兼顾的目的。
单行:药物的单独应用
相须:药物的性能功效相似,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的配伍
相使:药物的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以一药为主,一药为辅,以提高主药疗效的配伍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的配伍。
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配伍。
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的原有功效降低或丧失。
相反: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或副作用。
3.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
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
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炮制方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净制:1去除非药用部位,利于临床剂量准确巴韩天除木心
2分离不同药用部位,防止混药麻黄根茎分离
加工切制:1利于提高煎药质量,提高疗效2利于临床调剂制剂
加热制:1提高煎药质量,提高疗效(杀酶保苷、醒脾开胃)2降低毒性和副作用马钱子砂烫乌头煮制3缓和或改变药性,扩大临床应用血余煅炭白帆明煅
辅料制:1中间传热体,提高疗效砂炒影响药材质地2协同药物更好的发挥疗效蜜炙麻黄、姜炙半夏3纠正药物偏性,降低毒性和副作用麸炒苍术
4.炮制对四气五味归经的影响:
1.纠正药物过偏之性,即“反制” 。2•增强药物的性味,1
制”。
3.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
归经的影响:
部位趋向
醋制入肝经;酒炙引药上行
蜜制入脾经;盐炙引药下行
盐制入肾经。
5.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3)增强药物疗效
(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5)便于调剂和制剂
(6)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
(7)矫味矫臭,有利于服用
(8)提高药物净度,确保用药质量
6.酒炙及醋炙的作用
酒炙:
(1)炙药用黄酒(15〜20%),浸药多用白酒(60〜70%)。
(2) 酒性大热、味甘、辛,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 臭。药物
经酒制后,引药上行,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效,缓和药性
等。 醋炙(米醋 陈醋---4~6% ):
(1 ) 醋性温,味酸、苦。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
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作用 。
(2) 具酸性,能使药物中所含有的游离生物碱等成分结合成盐
,增加
溶解度而易煎出,提高疗效,如醋制延胡索等。
7. 清炒法的方法与要求
1. 炒黄(包括炒爆):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稍深 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透出药物固有气味,如牛蒡子、芥子、王不留行、酸枣 仁、槐花等。
2. 炒焦: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具有 焦香气味,如山楂、梔子、槟榔等
3. 炒炭: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内部呈焦黄色或焦褐色。
“存性”是指炒炭后药物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
存药物的固有气味;花、叶、草等炒炭后仍可清晰辨别药物原形
,如槐花、菊 花、荆芥、大蓟等。
8. 解表药含义及性能特点
【含义】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 【性能特点】1.味辛能发散表邪。2.入肺经与膀胱二经为主。3.作用:①发汗② 止咳平喘③透疹④止痛⑤利水消肿。
9. 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紫苏性味及功效 ,矫味矫 而增加疗
麻黄:辛、微苦、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辛、甘、温。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荆芥:辛、微温。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消疮,炒炭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紫苏:辛、温。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安胎。
10.薄荷、牛蒡子、菊花、柴胡、葛根性味及功效
薄荷: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牛蒡子:辛、苦、寒。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散肿。
菊花:辛、甘、苦、微寒。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熄风清热解毒。
柴胡:苦、辛、微寒。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葛根:甘、辛、凉。解肌退热,发表透疹,升阳止泻,生津止渴。
11.清热药定义、分类及使用注意
定义:以清泄里热、主治里热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分类: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
解毒药、清虚热药五类
使用注意:1•辨证施治,合理选药2•中病即止,以免损伤正气 3.禁忌证: 脾胃虚寒及阴虚者需慎用,真寒假热及阴盛格阳者当禁用。
12.石膏、知母、梔子、黄苓、苦参、连翘性味及功效
石膏:甘、辛,大寒。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知母:苦、甘,寒。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梔子:苦,寒。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黄苓: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