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神经解剖和常见综合征
【人卫九版神经病学】3-颅神经1-6
![【人卫九版神经病学】3-颅神经1-6](https://img.taocdn.com/s3/m/8266d5fd1711cc7931b716f1.png)
瞳孔改变—大小
• 瞳孔的神经支配:括约肌和散大肌 • 正常瞳孔:普通光线3~4mm • 瞳孔缩小:<2mm • 瞳孔散大:>5 mm
41
1.瞳孔缩小—霍纳征(Horner sign)
典型表现
患侧瞳孔缩小
眼裂变小(睑板肌麻痹
)
眼球内陷(眼眶肌麻痹
)
可伴患侧面部无汗
临床意义
单侧:颈上交感径路
双侧:脑干出血、
9
(颞叶钩回、海马回前部和杏仁核)
【检查方法】
首先询问有无嗅幻觉等主 观嗅觉障碍
然后患者闭目,检查者按 压一侧鼻孔,用挥发性 物质(香水、牙膏、香烟 等)轮流置于另一侧鼻 孔,嘱说出嗅到的气味。
不可用醋酸、酒精、甲醛、 氨水等刺激性强的物质, 以免刺激三叉神经末梢。
鼻腔炎或阻塞时不查。
10
【损害表现和定位】
眼肌麻痹-核性
特点:
选择性影响某些核团,呈分离性眼肌麻痹
常伴脑干内临近结构的损害,例如外展神经核病变常伴 有面神经的损害
核性眼肌麻痹常累及双侧
临床意义
脑干血管病
脑干脑炎
脑干肿瘤
脱髓鞘病变等
32
Millard-Gubler 综合征
外展神经损害:病灶同侧眼球外展不能
面神经损害:周围性面瘫
1. 嗅觉减退或缺失:
2. 鼻腔病变(如鼻炎,常为双侧)
3. 前颅窝颅底骨折累及筛板(嗅神经撕脱)
4. 额叶底部肿瘤压迫嗅球、嗅束(一侧或双侧)
5.
一侧嗅觉丧失是额叶肿瘤的重要指征
6. 其它: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
7.
嗅中枢病变不引起嗅觉丧失(左右
联系较多)
8. 2. 幻嗅:
颅底解剖详解
![颅底解剖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2f7fee4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f.png)
.
16
近颞骨岩部尖端可见三叉神经压迹 trigeminal impression,其外侧稍后方 是岩大神经管裂孔hiatus of canal for greater petrosal n.,岩大神经沟由此向 蝶岩裂延伸。岩小神经管裂孔hiatus of canal for lesser petrosal n. 紧靠岩大神 经管裂孔的前外侧。岩大、小神经之间 的距离为1~3 mm, 有时有交通支联 系。
枕内嵴internal occipital crest自枕内隆
颞骨岩部上缘有发育程度不等的岩上窦 沟groove for superior petrosal sinus 。
弓状隆起arcuate eminence 为一圆钝的 隆起,由前半规管耸起形成。
颞骨鳞部与蝶骨以蝶鳞缝相连结。弓状 隆起前外侧、颞骨岩部前面由鼓室盖 tegmen tympani形成,它是鼓室顶的一 层薄骨板,向前内侧延伸到咽鼓管之上。 隆起的外侧,鼓室盖的后部形成乳突窦 顶。三叉神经压迹之后形成岩上窦沟。 颅中窝以颞骨岩部上缘和鞍背与颅后窝 分隔。
.
4
颅底后部包括蝶骨、颞骨和枕骨。
鼻后孔的内侧界由犁骨构成, 鼻后孔的外侧界由翼突构成
翼突内侧板medial plate及其翼 钩,以及翼突外侧板lateral plate ,二板之间是翼窝。舟状 窝scaphoid fossa位于翼突内侧 板根部,并与破裂孔foramen lacerum 相邻。
脑神经解剖定位
![脑神经解剖定位](https://img.taocdn.com/s3/m/963d8feb28ea81c758f578f2.png)
经红核 大脑脚内侧
动眼N 核
穿大脑后A,
动眼N 副核 小脑上A之
(位于中脑背
间
侧四叠体上丘
海 绵 窦 侧 壁
水平)
眶 上 入眶 裂
上直肌,下直肌,内直 肌,下斜肌,提上睑肌
睫状N节
瞳孔括约 肌,睫状肌
Ⅳ 滑车N核
(位于中脑腹 侧四叠体下丘 水平)
向背侧绕导 水管,在顶盖 与前髓帆处 交叉后向腹
海
绵
眶
脑神经解剖、定位与临床意义
贾文辉
2015.1.15
脑干腹侧面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外展神经 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舌下神经
特点
1.分布范围:除1、2外,3-12在脑干 2.组成:感觉:1.2.8,运动: 3.4.6.11.12,混合: 5.7.9.10。
含副交感:3.7.9.10
距
射状
裂
瞳孔括约肌管理对光反射
神经节细胞 双极细胞 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
视网膜结构模式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放射
枕叶视皮质
瞳孔括约肌 睫状神经节 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副核 中脑顶盖前区
视觉传导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1
(二)、临床症状
2
1.视力(障碍)及视野
3
(缺损)
4
(1)视神经损害:
出现视力减退和失
滑车神经:单独受损少见,受损后出现向 下看有复视,下楼梯较困难。
(Ⅱ) 嗅球
嗅束
双侧颞叶海 马回、钩回
嗅束 嗅球
上鼻甲和相应 鼻中隔粘膜
嗅丝
(二)、临床症状
1.双侧嗅觉障碍无重要意义,当上呼吸道 感染、鼻炎、鼻腔阻塞时可见之。
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颅底解剖与解剖变异
![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颅底解剖与解剖变异](https://img.taocdn.com/s3/m/bd8ba9c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e.png)
手术入路选择依据
病变部位
根据病变所在的颅底部位,选择能够充分暴露病变的手术入路, 如经额、经颞、经蝶等。
病变性质
良性病变通常选择较为简单的手术入路,而恶性病变可能需要更广 泛的切除和更复杂的手术入路。
解剖结构
考虑颅底重要血管、神经和脑组织的解剖结构,选择能够避开或减 少对这些结构损伤的手术入路。
脑脊液漏
颅底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需采取头高卧位、 避免咳嗽和打喷嚏等措施,必要时行腰大池引流 或手术治疗。
颅内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应用抗生素和定期伤口换药 等措施有助于预防颅内感染的发生。
3
神经功能损伤
颅底手术可能损伤周围神经和血管,导致神经功 能障碍,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 应治疗措施。
手术技巧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充分显露肿瘤边界,保护周围重要结构,分块切 除肿瘤,减少并发症。
案例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手术难点
垂体瘤位于鞍内,经鼻 蝶入路需要穿越鼻腔、 蝶窦等结构,手术路径 长,操作空间狭小。
解剖要点
了解鼻腔、蝶窦及鞍区 的解剖结构,熟悉垂体 及其周围毗邻关系,是 手术成功的基础。
手术技巧
采用内镜辅助下经鼻蝶 入路,充分显露肿瘤, 保护垂体柄等重要结构 ,完整切除肿瘤。
案例三:岩斜区脑膜瘤切除术
01
手术难点
岩斜区脑膜瘤位于颅底岩骨斜坡区域,位置深在,毗邻脑干等重要结构
,手术风险极高。
02
解剖要点
熟悉岩骨斜坡区域的骨性结构、脑膜中动脉及其分支的走行和分布,以
及脑干等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
通过术中CT或MRI等影像技术,验证 手术效果,确保病变切除彻底。
颅底解剖ppt
![颅底解剖ppt](https://img.taocdn.com/s3/m/db0dbe835022aaea988f0f19.png)
后借颞骨岩部上缘和蝶骨体后缘的鞍背与颅后 窝分界,容纳颞叶。
结构:蝶鞍、海绵窦。
后颅窝 前面:鞍背和枕骨斜坡 前外侧:颞骨岩部后面 后面:枕骨
颅中窝的孔、管、裂和压迹共有七对,由前向 后分别为:
1、视神经孔:蝶鞍前交叉沟的两侧,有视神 经及动眼神经通过;
眶上裂、圆孔、卵圆孔和棘孔,排列在一条弧 线上,颅中窝切除凿骨线即循上述弧线进行。
6、破裂孔:位于颞骨岩尖部和蝶骨体之间, 颈内动脉经此入颅
7、三叉神经压迹:位于颞骨岩部前面近尖端 处,承托三叉神经半月结。
翼腭窝
上颌骨与翼突之间的狭窄骨性腔隙,内含:上颌 神经、蝶腭神经节及颌内动脉内端
2、眶上裂:位于蝶骨大翼和小翼之间,向前 通眼眶,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 眼神经及眼上静脉通过
眶上裂综合征:眼球固定、上睑下垂、瞳孔散 大、额部皮肤感觉和角膜反射消失。
3、圆孔:上颌神经经此向前达翼腭窝
4、卵圆孔:下颌神经及导血管经此向下达颞 下窝
5、棘孔:脑膜中动脉经此孔入颅腔
前界:上颌骨 后界:翼突及蝶骨大翼的前面 顶界:蝶骨体下面 内界:颚骨的垂直部 下界:移行于翼腭管
交通: 1、后上经圆孔与颅腔交通 2、前上经眶下裂与眼眶交通 3、内上经蝶腭孔与鼻腔交通 4、外侧经翼突上颌裂与颞下窝交通 5、下经翼腭管、腭大孔和腭小孔与口腔交通
颅底CT解剖
颅底解剖
颅底由多块骨骼以骨性连接组成,有许多重要 的神经、血管经颅底的孔(裂)进、出颅,解 剖结构复杂。其内面由前、中、后颅窝组成。
前颅窝由额骨的眶板、筛骨的筛板及蝶骨小翼 构成。
中部凹陷,中线处有一骨嵴称鸡冠,为大脑镰 前部附着处。两侧为筛板,有嗅丝通过。
十二对颅神经检查培训课件
![十二对颅神经检查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578b5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50.png)
20
Ⅲ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动眼神经 十二对颅神经检查
21
Ⅳ滑车神经
运动性神经 一般躯体运动纤维
滑车神经核——脑干
滑车神经
下丘下方—大脑—脚海绵窦
w外侧壁 眶上裂 眶
(支配上斜肌)
十二对颅神经检查
22
Ⅵ展神经
外直肌与展神经
运动性神经 一般躯体运动纤维
脑桥展神经核——延髓脑 桥沟 —颞—骨—岩—部 海绵窦 眶上裂 眶
十二对颅神经检查
十二对颅神经检查概述
解剖结构
功能 检查 临床意义
十二对颅神经检查
2
脑神经组成
共12对,顺序用罗马字码表示。 Ⅰ嗅神经 Ⅱ视神经 Ⅲ 动眼神经 Ⅳ滑车神经 Ⅴ三叉神经 Ⅵ(外)展神经 Ⅶ面神经 Ⅷ前庭蜗神经 Ⅸ舌咽神经 Ⅹ迷走神经 Ⅺ副神经 Ⅻ舌下神经
口诀:Ⅰ嗅Ⅱ视Ⅲ动眼,Ⅳ滑Ⅴ叉Ⅵ外展 Ⅶ面Ⅷ听Ⅸ舌咽,Ⅹ迷Ⅰ副舌下全
②近视力: 0.1-1.5;视力减退<1.0 视力表--手指数--指动--光感 检查时应注意排除影响视力的眼部病变。
十二对颅神经检查
14
临床意义
视力障碍的程度可分别以视力表、指 数、指动和光感等表示之。视力减退 或丧失可见于视神经或视交叉损害, 如肿瘤压迫、外伤、视神经炎、视神 经乳头水肿或萎缩等。
在面神经管内的分支:岩大神经,镫 骨肌神经,鼓索
十二对颅神经检查
37
在颅外的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 颌缘支,颈支
十二对颅神经检查
38
面神经损伤
主要表现: 伤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 平;口角偏向健侧,不能 鼓腮,说话时,唾液常从 口角漏出;
不能闭眼,角膜反射消失; 听觉过敏;舌前部味觉丧 失;泌泪障碍,角膜干燥; 泌涎障碍等。
9-12对颅神经
![9-12对颅神经](https://img.taocdn.com/s3/m/c62d9cfe551810a6f524863d.png)
橄榄前沟
颈静脉孔 (颅根) 迷走神经 胸锁乳突肌 (脊髓根) 斜方肌
( )
舌下神经管
副 神 经 核
舌肌
舌下神经解剖
1
• 舌下神经核:延髓下1/3部,紧靠中 线两旁和菱形窝底下方(舌下神经三 角深处),接受冲动主要来自对侧大 脑半球。
• 核上神经支配:皮质核束与皮质脊髓 束一起自中央前回经内囊至舌下神经 核。
Ⅸ Ⅹ Ⅺ Ⅻ神经 解剖及定位
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徐国栋
一、内 容
1
舌咽神经Ⅸ (glossopharyngeal nerve)
2
迷走神经Ⅹ (vagus nerve)
副神经Ⅺ (ac(hypoglossal nerve)
舌咽神经
Ⅸ
舌咽神经
橄榄后沟 (上)
副神经解剖
疑核尾端发出延髓 支→在迷走神经下 方出延髓
颈髓1~5节前角腹 外侧细胞柱发出→ 经枕骨大孔入颅
汇合成 副神经 干
胸锁乳突肌
脊髓支 经颈静脉 孔出颅 延髓支
斜方肌
喉返神经
Ⅺ
副神经
Accessory n.
橄榄后沟(下)
Ⅸ Ⅹ 舌 疑 下 核 神 尾 经 核 端
Ⅻ
舌下神经
Hypogolssal n.
疑核、舌咽、迷走神经 (一侧或两侧) 消失 消失 无 常有 无
吉兰-巴雷综合征、Wallenberg
双侧皮质脑干束
亢进 存在 有 无 常有 两侧半球脑血管病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
1. 前庭神经核损害: –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 2. 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损害: –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表现 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 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 3. 绳状体及脊髓小脑束、小脑半球损害: –病灶侧共济失调 4. 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 –Horner综合征 5. 三叉神经脊束核损害: –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 温觉缺失 6. 脊髓丘脑侧束损害: –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
十二对颅神经
![十二对颅神经](https://img.taocdn.com/s3/m/f85dce3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8.png)
08
副神经和舌下神经
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
副神经
起自延髓疑核,经颈静脉孔出颅,支 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负责头颈部 的旋转和耸肩动作。
舌下神经
起自延髓舌下神经核,经舌下神经管 出颅,支配舌肌,负责舌的运动和味 觉。
常见疾病与损伤
副神经损伤
常见于颈部外伤、手术误伤等,表现为 头颈旋转和耸肩动作受限,斜方肌和胸 锁乳突肌萎缩。
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
舌咽神经
起自延髓,与迷走神经和副神经一起穿颈静脉孔出颅。在颈内动、静脉之间下行至舌骨上 方,呈弓状转向前内,沿舌骨舌肌浅面分支,进入舌内支配舌后1/3的味蕾和粘膜。
迷走神经
为混合神经,其运动纤维起自疑核,与舌咽神经并行,穿出脑干后经颈静脉孔出颅腔,供 应除软腭肌和茎咽肌以外的所有咽、喉、软腭的肌肉。
三叉神经结发出上、中、下3支,后者再分成眼神 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3个分支。
常见疾病与损伤
三叉神经痛
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性剧痛。
三叉神经炎
可因急性上颌窦炎、流感、额窦炎、下颌骨骨髓炎、糖尿病、梅毒 、伤寒、酒精中毒、铅中毒及食物中毒等疾病引起。
三叉神经麻痹
可由脑干病变、颅底病变、三叉神经节病变、三叉神经分支病变等 导致。
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
01
动眼神经
起自中脑上丘的动眼神经核,经大脑脚间窝出脑,与后交通动脉伴行穿
硬脑膜入海绵窦,经眶上裂入眶动眼神经支配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
、下斜肌及提上睑肌。
02
滑车神经
起自中脑下丘,从脑干背侧出脑,绕过大脑脚向前上方走行,经海绵窦
外侧壁向前,经眶上裂入眶,越过上直肌和上睑提肌向前内侧行,进入
诊断与治疗
颅骨基底解剖
![颅骨基底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bf9a8f6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b.png)
颅骨基底解剖
颅骨基底是指位于颅腔底部的一部分,也被称为颅底。
它由多个颅骨骨块组成,包括蝶骨、筛骨、腭骨、上颌骨、下颌骨、蝶窦等。
颅骨基底区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解剖区域,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结构。
下面是一些颅骨基底区域的重要解剖结构:
1. 筛板:位于于鼻腔和颅底之间,是筛骨的中央部分。
它具有许多小孔(筛窦孔),使神经和血管通过。
2. 筛窦:位于筛板下方的一组空腔,通过这些空腔运行着支配面部和眼睛的三叉神经分支。
3. 颅底孔:位于颅骨基底上的一些小孔,通过这些小孔神经和血管进入或离开颅腔。
例如,视神经孔和脑底动脉孔。
4. 外耳道:位于颅骨基底的侧面,是连接外耳和中耳的通道。
5. 突起和凹陷:颅骨基底区域还包含一些突起和凹陷,如嗅神经沟、垂体窝等。
准确的颅骨基底解剖涉及许多细节和结构,对于神经外科医生、解剖学家和放射科医生等专业人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的理解和研究对于诊断和治疗涉及颅底结构的疾病和损伤至关重要。
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
![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9ba82accbff121dd36834e.png)
F,35岁
翼腭窝神经鞘瘤
翼腭窝继发恶性肿瘤
鼻咽癌为侵犯翼腭窝最常见恶性肿瘤,其他还 有上颌窦癌、上腭癌、鼻腔癌等 在邻近原发肿瘤基础上,翼腭窝不规则软组织 肿块,翼腭窝扩大,局部骨质浸润性破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53岁
鼻咽癌侵犯右侧翼腭窝
翼腭窝炎性假瘤
常继发于邻近的眼眶、鼻窦等部位的炎性病变, 为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 CT:翼腭窝脂肪低密度被软组织影取代,边界 不清,周围骨质表现为增生或硬化
M,57岁,左额部疼痛
左眼外展受限
中颅窝骨源性病变——软骨肉瘤
为缓慢生长的恶性软骨性肿瘤,源于软骨、软 骨化骨或脑膜原始间充质细胞 占颅底肿瘤6%,2/3起源于岩枕裂,1/3源于蝶 骨底前部 颅底中线旁肿瘤伴骨质破坏,侵袭性生长, 50%以上可见特征性软骨样钙化基质
软骨肉瘤累及颞骨岩部
后颅底
向后-圆孔-颅中窝 向后下-翼管-破裂孔 向下-腭大孔-口腔 向外-翼上颌裂-颞下窝 向内-蝶腭孔-蝶筛隐窝、鼻腔 向前上-眶下裂-眼眶
翼腭窝
翼腭窝神经鞘瘤
起源于Schwann细胞,生长缓慢,较大时产生 压迫症状 翼腭窝内边界清楚的圆形肿块 翼腭窝扩大,局部骨质呈压迫性改变 CT呈等或低密度,肿块较小时常不能显示 MRI因细胞成分含量不同,表现不一
舌下神经管
舌 下 神 经 鞘 瘤
舌 下 神 经 鞘 瘤
脊索瘤(chordoma)
35%发生于颅底,50%发生于骶尾骨,15%发生 于椎体 以斜坡为中心的破坏性肿块,最常发生于蝶枕骨软骨联合处 MR T2WI不均匀高信号,T1WI信号多样,增强 后不均匀强化 主要和垂体大腺瘤、软骨肉瘤、颅咽管瘤、转 移瘤鉴别
侧颅底解剖详细解读
![侧颅底解剖详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2aa1269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0.png)
侧颅底的骨性标志
眶上裂
眶上裂内宽外窄。裂的上界为蝶骨小翼 下面,内缘为蝶骨小翼下根和部分蝶骨体, 下边为蝶骨大翼上缘。
圆孔
在成人圆孔是一长4mm的管道。上颌神 经从颅中窝经圆孔至翼鄂窝。其颅内段 (三叉神经节至圆孔)右侧长10mm(4~ 15.1mm),左侧长10mm(5.4~16.0mm)。
2. Kumar等(1986)从两翼突内侧板分别作一 直线与枕大孔相切, 该二线向前延伸,
将颅底分为一个中线区和两个侧区。向 前该二线与眼眶内侧壁相一致;从颅底 内面观,此二线将前、中、后颅窝均分 为中线区和外侧区。在颅底的外面再从 翼内板到关节盂窝作一连线,位于该线 之前外侧为颞下区,该线后内侧为翼颞 窝。
脑膜中动脉
脑膜中动脉一般起源于颌内动脉, 经棘孔 入颅, 沿硬膜走行, 发出分支, 分布于硬膜 的大部分范围。
有时脑膜中动脉缺失,脑膜中动脉的所 有分支均来自于眼动脉;也有额支来源 于眼动脉,其余分支来源于位置正常的 脑膜中动脉。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
动眼神经在后床突前外侧,即在后床突与 小脑幕游离缘的最前端穿硬脑膜入海绵 窦。
韦萨留斯(Vesalius)孔
此孔位于卵圆孔内侧,孔内为穿过海绵窦 的基导静脉。有时还伴随一根细神经。 孔的平均直径为1.2mm。
岩骨前区
岩骨前有一压迹,称三叉神经压迹。在岩骨上嵴 可见三叉神经切迹。三叉神经压迹位于三叉神 经切迹外缘。压迹向前下延伸到破裂孔和岩浅 大神经沟。破裂孔和三叉神经压迹在面积大小 上总是相反的。
翼状间隙、颞下窝和翼腭窝
翼状间隙 翼状间隙 (Pterygoid Space)位于咽旁,内侧与鼻 咽和口咽部相邻;外侧是下颌骨支,腮腺深叶和 茎突下颌韧带;上界是中颅窝底,包括蝶骨大翼, 眶下裂,圆孔,卵圆孔,棘孔,颈动脉管,颈静脉,颞 颌关节窝和上颈椎横突;下界是二腹肌后腹和颌 下腺。翼状间隙内有翼肌,三叉神经的上颌支 和下颌支,颌内动脉,面神经,茎突及其韧带 和肌肉 。
脑神经(解剖生理学)
![脑神经(解剖生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9128e26b960590c69ec376de.png)
a、双颞侧偏盲:如为肿瘤压迫所致两侧神经传导至鼻侧视网膜 视觉的纤维受累时,不能接受双侧光刺激而出现双颞侧偏盲。 肿瘤逐渐长大时,因一侧受压重而失去视觉功能则一侧全盲, 另一侧为颞侧偏盲,最后两侧均呈全盲。
b、同向偏盲:视束或外侧膝状体以后通路的损害,可产生一侧 鼻侧与另一侧颞侧视野缺损,称为同向偏盲。视束与中枢出现 的偏盲不同,前者伴有对光反射消失,后者光反射存在;前者 偏盲完整,而后者多不完整呈象限性偏盲;前者患者主观感觉 症状较后者显著,后者多无自觉症状;后者视野中心视力保存 在,呈黄斑回避现象。
脑神经亦称“颅神经”。从脑发出左右成对的神 经。共12对,其排列顺序通常用罗马顺序表示。 依次为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Ⅳ 滑车神经、Ⅴ三叉神经、Ⅵ展神经、Ⅶ面神经、 Ⅷ听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Ⅺ副神 经和Ⅻ舌下神经。
1
(二)纤维成分
躯体穿入 躯 体
躯体穿出
内脏穿入 内 脏
内脏穿出
染等。某些颞叶癫痫及精神病。
嗅神经损害的主要表现为嗅觉减退、缺失、嗅幻觉与嗅觉过
敏等。
嗅球
嗅丝
嗅细胞
4
二、 视神经 Optic Nerve
(一)简介
视神经opticnerve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穿过巩膜而 构成视神经。视神经在眶内行向后内,穿视神经管入颅窝, 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柬连于间脑。由于视神经是胚胎发生时 间脑向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中的一部分,故视神经外面包有 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的三层被膜,脑蛛网膜下腔也随之延续 到视神经周围。 所以颅内压增高时,常出现视神经盘水肿。
8
四、滑车神经 Trochlear Nerve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和常见症状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和常见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f4f63b79b4daa58da1114a2e.png)
瞳孔对光反射 (Pupillary light reflex)
光反射减弱或消失
传入纤维 (外侧膝状体前视觉径路病变)
传出纤维 (动眼神经损害)
眼球运动障碍-临床表现 (Eye Movement Disorders- Clinical Features)
中等大固定瞳孔 中脑水平病变
丘脑性瞳孔
瞳孔轻度缩小 光反射存在 丘脑占位性病变早
霍纳征
眼球运动障碍-临床表现 (Eye Movement Disorders- Clinical Features)
霍纳征(Horner sign)
颈上交感神经径路& 脑干网状结构
交感纤维损害 (图2-7)
眼球运动障碍-临床表现 (Eye Movement Disorders- Clinical Features)
静脉瘀血,多为双侧,可见点片状出血
球后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视神经受压
脑肿瘤、血肿和炎症导致颅内压增高
视觉障碍-临床表现
2. 视野缺损
解剖基础:图2-3
双颞侧偏盲
垂体瘤 颅咽管瘤等 使视交叉中部受损
视觉障碍-临床表现
2. 视野缺损
对侧同向性偏盲 两眼病变对侧 视野同向偏盲
黄斑回避 视中枢病变 中心视野常保留 (黄斑区纤维投射至 双侧枕叶视皮质)
眼球运动障碍-临床表现 (Eye Movement Disorders-Clinical Features)
要点提示
➢ 动眼(Ⅲ)神经麻痹导致睑下垂为完全性 ➢ 眼睑失交感神经支配引起睑下垂(如Horner综合征)
为部分性 ➢ 单侧睑下垂见于提上睑肌麻痹, 如动眼神经或上分支
病变, Horner征常伴瞳孔缩小, 用力睁眼可暂时克服 ➢ 双侧睑下垂提示动眼神经核受累\重症肌无力或眼肌
脑干解剖及脑干综合征
![脑干解剖及脑干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735d787a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6.png)
2021/10/10
16
脑桥动脉 是许多小支,全起自基底动脉。
分三组:
(1)旁正中动脉 起自基底动脉,分布于脑桥核、皮质 脑桥束、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以及内侧丘系的腹侧 部。
(2)短环旋动脉 自基底动脉两侧发出,绕行脑桥腹 面,从脑桥腹外侧穿入脑桥底,分布于脑桥底外侧的楔 形区,此区是旁正中动脉长环旋动脉供应区之间的地带。 包括皮质脊髓束和内侧丘系各一部分纤维、脑桥核和 脑桥小脑纤维、三叉神经和面神经根及其核的一部分。
2021/10/10
18
2021/10/10
19
脑干损害的定位诊断
脑干受损的三大症状:
颅神经(Ⅲ~Ⅻ)症状;
长束(锥体束及感觉系)症状;
小脑(脊髓小脑束及绳状体)症 状。
特征性症状:交叉性瘫痪即同侧颅 神经损害,对侧瘫痪或感觉障碍。
2021/10/10
20
脑干的基本功能
1、颅神经的基本功能
(3)长环旋动脉 从基底动脉两侧发出后,绕至脑桥 背面穿入脑实质。
长环旋动脉的供应区包括:V至Ⅷ对脑神经核、内侧丘 系、脊髓丘脑束、脊髓小脑束、小脑上脚和脑桥网状 结构。
通常所指的脑桥出血,多为旁正中动脉破裂所致。
2021/10/10
17
大脑后动脉 为基底动脉的终未支。发出后在动
眼神经和小脑上动脉的上方绕大脑脚向后行,进入海 马沟,再横过海马回后端入距状沟。在整个行程中大 脑后动脉与小脑幕裂孔关系密切,它先行于小脑幕裂 孔的内侧,不久即跨至幕上,并在颞叶底面直行。在 脑底面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平行由内走向外,中 间夹有动眼神经根纤维。由于大脑后动脉由内走向 外,动眼神经根纤维在动脉后方由后上走向前下,相 互间走行呈垂直交叉,因此当颅内压增高时,颞叶海 马回钩由幕上移至幕下,造成小脑幕裂孔疝时,大脑 后动脉可向下移位,压迫牵拉其后下方的动眼神经, 引起动眼神经麻痹(因为缩瞳孔纤维在动眼神经的 上方周边部,所以首先受压,表现瞳孔散大)。
脑神经解剖
![脑神经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324dcdd9ee06eff9aff8077c.png)
SDU. LIZHENHUA
.
3
二、脑神经的纤维成份
⑴一般躯体运动纤维 支配起源于体节的横纹肌,与眼球(第Ⅲ、Ⅳ、Ⅵ对脑神 经)和舌(第Ⅻ对脑神经)的运动有关。
⑵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支配源自鳃弓的肌肉,包括与咀嚼(第Ⅴ对脑神经),面 部表情(第Ⅶ对脑神经),与吞咽(第Ⅸ、Ⅹ对脑神经)、发声(第Ⅹ对脑 神经)和转颈相关的肌肉(第Ⅺ对脑神经)。
⑶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为副交感节前纤维,随第Ⅲ、Ⅶ、Ⅸ、Ⅹ对脑神经终止于 相应的副交感神经节,节后纤维分布于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⑷内脏感觉纤维 分为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通过第Ⅸ、 Ⅹ对脑神经传递来自消化道、心脏、血管和肺的感觉;特殊的内脏感觉纤维 与味觉相关,传递存在于第Ⅶ、Ⅸ、Ⅹ对脑神经中的味觉刺激。
脑神经 Cranial Nerves
SDU. LIZHENHUA
.
1
第一节 概 述
12对脑神经通常根据其穿脑部 位的顺序以罗马数字命名、
嗅球及视神经不是真正的脑神 经,而是纤维束,而第Ⅺ对脑 神经(脊副神经)部分起源于 脊髓颈段的上半部分。剩余的9 对脑神经与脑干相连
SDU. LIZHENHUA
.
17
三、动眼神经 oculomotor nerve
于大脑脚的内侧份出 脑
经大脑后动脉与小脑 上动脉之间前行
穿海绵窦的外侧壁, 分为上、下两支
经眶上裂出颅进入眶 腔
SDU. LIZHENHUA
.
18
三、动眼神经 oculomotor nerve
SDU. LIZHENHUA
.
19
颅神经解剖及定位ppt课件
![颅神经解剖及定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1426a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3.png)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Ⅰ、嗅神经(olfactory nerve)
(一)解剖生理
嗅粘膜
第一级神经元
第二级神经元
双极嗅神经元→嗅神经→筛板→嗅球→嗅束→外侧嗅纹→嗅中枢(颞叶的
分及杏仁核)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简介
颅神经: 12对 罗马数字按次序命名 命名方法: I嗅、 II视、III动眼、
IV滑、V叉、VI外展、 VII面、VIII听、IX舌咽、 X迷走、XI副、XII舌下完。
简介
• 第Ⅰ,Ⅱ对(嗅、视)在脑内部分是其二级 和三级的神经纤维束,分别直接连于大脑与 间脑。
• 其他10对与脑干联系,脑干里有与其有关的 神经核,
• 除第VII、XII 对(面、舌下)外,余颅神经 核的中枢神经元均是双重支配的。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2)后核间性眼肌麻痹:两眼 向病变同侧注视视,患侧眼 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内收 正常,辐轴反射正常。
3)一个半综合症:患侧眼球 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收又不 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 时不能内收,可以外展,但 有眼震。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4)视辐射:
1)部分受损: 上部受损——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下象限盲,
十二对脑神经
![十二对脑神经](https://img.taocdn.com/s3/m/98c93ce031126edb6e1a1096.png)
面神经
解剖及功能:于延髓脑桥沟的外侧部附于脑,经内耳门入内耳道,穿过颞骨岩部骨质内
弯曲的面神经管,先水平走行,后垂直下行由茎乳孔出颅,向前穿过腮 腺到达面部。 面神经含: 运动纤维:最大的组成部分,完成面神经基本自主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表情肌 自主神经纤维:控制泪腺、唾液腺和黏液分泌 特殊感觉纤维:支配舌前2/3味觉 一般感觉纤维:支配外耳道和耳部小部分皮肤
视神经的检查:
1、视力:代表视网膜黄斑中心处的视敏度。分为远视力和近视力,正常远视 力标准为1.0,如在视力表前1m处仍不能识别最大视标,可以从1m处逐渐移 近,辨认指数或眼前手动,记录距离表示视力。如不能辨认眼前手动,可在 暗室中用电筒照射眼,记录看到光亮为光感,光感消失为失明。
2、视野:是双眼向前方注视不动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分为周边视野和中 心视野。
异常表现和定位:
1、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的鉴别2、迷走神经受刺激时可出现咽肌、舌肌
和胃痉挛
延髓麻痹(球麻痹)
假性延髓麻痹(假性球麻痹)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双侧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不影响一般精神状态
影响精神状态,包括精神错乱,痴呆,定向定位力差
软弱性失语 咽反射消失 发音困难有鼻音 情绪易变罕见
痉挛性失语 咽反射存在 构音障碍无鼻音 情绪易变常见
4.异常表现及定位: 三叉神经眼支、上颌支或下颌支区域内各种感觉缺失见于周围性病变; 洋葱皮样分离性感觉障碍见于核性病变; 咀嚼肌无力或萎缩见于三叉神经运动纤维受损; 前伸下额时,中枢性三叉神经损害下颌偏向病灶对侧,周围性(核性及神经本
身)三叉神经损害下颌偏向病灶同侧; 检查一侧角膜反射发现双侧角膜反射消失.见于受试侧三叉神经麻痹,此时
颅内解剖标志
![颅内解剖标志](https://img.taocdn.com/s3/m/464c8fb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fd.png)
颅内解剖标志颅内解剖标志是指观察和分析人体头颅内部结构时所能观察到的特征和标志。
颅内解剖标志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各种头颅内部疾病。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颅内解剖标志。
一、颅底解剖标志1.勺状窝(Sella Turcica):位于蝶鞍的后方,是垂体底部的位置,呈勺状凹陷。
正常勺状窝的大小和形态是相对稳定的,可作为垂体疾病的重要观察指标。
2.脑干(Brainstem):脑干是位于大脑后基底部的重要结构,由中脑、桥脑和延髓组成。
正常情况下,脑干呈纵向延伸,横断面呈椭圆形,通过观察脑干的形态和位置,可以判断是否有脑干病变。
3.大脑半球(Cerebral Hemisphere):大脑半球是人类大脑的最大部分,位于头颅的前部和顶部。
大脑半球的表面有许多脑沟和脑回,通过观察这些特征可以确定大脑功能区的位置和范围,对于脑损伤和肿瘤的定位有重要意义。
4.颅底动脉(Basilar Artery):颅底动脉是大脑的主要供血动脉之一,位于颅底垂直于勺状窝的位置。
通过观察颅底动脉的走向和分支情况,可以判断脑血管疾病的类型和范围。
二、脑室解剖标志1.侧脑室(Lateral Ventricle):侧脑室是大脑内部含有脑脊液的腔体,分为左右两侧。
正常情况下,侧脑室应呈弧形,通过观察脑室的大小和形态,可以判断脑室扩大、水肿、血肿等病变。
2.第三脑室(Third Ventricle):第三脑室位于左右侧脑室之间,是连接两侧脑室的通道。
通过观察第三脑室的扩大和形态变化,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脑室积水和肿瘤等疾病。
3.脑池(Cistern):脑池是大脑表面和脑室之间的间隙,含有脑脊液。
通过观察脑池的大小和位置,可以判断脑脊液循环的畅通情况和潜在的脑脊液积聚。
三、颅神经解剖标志1.视神经(Optic Nerve):视神经是连接眼睛和大脑之间传递视觉信息的神经。
通过观察视神经的走向和粗细,可以判断视神经损伤、压迫和肿瘤等病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12
3 内耳门 (internal acoustic pore)
1.上矢状窦 2. 下矢状窦 3. 直窦 4. 横窦 5. 乙状窦 6. 枕窦 7. 海绵窦 8. 岩上窦 9. 岩下窦 10. 导静脉
11. 额头皮静脉 12. 眼上静脉 13. 眼下静脉 14. 内眦静脉 15. 面前静脉 16. 面深静脉 17. 翼静脉丛
18. 咽后静脉丛 19. 面后静脉 20. 面总静脉 21. 颈内静脉 22. 颈外静脉 23. 椎静脉 24. 锁骨下静脉
4 颅底各孔、裂、管内穿行的重要神经血管
5 颅底特点及临床意义 (1 )骨质厚薄悬殊
蝶骨体好发骨折 (2) 硬脑膜结合紧密
脑脊液漏 (3)颅底多孔
炎症,肿瘤,损伤aFra bibliotek13眶尖综合征:是由于邻近眶上裂、海绵窦和视神经等部 位的肿瘤、炎症和外伤由眶上裂蔓延至视神经或海绵窦 所致。通常为 Ⅱ、Ⅲ、Ⅳ、Ⅴ1、Ⅵ颅神经损害,临床 表现:急性进行性眼肌瘫痪,上睑下垂,眼球固定,瞳 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鼻根部,上眼睑、前额、 颞区可有疼痛、麻木,视力下降。上述症状体征均存在 者,为完全型眶尖综合征。有视力下降,其余症状体征 只有一部分者为未完全性眶尖综合征。
组成:额骨、筛骨、蝶骨、颞骨及枕骨等
(一)颅前窝(anterior cranial fossa) 1 大脑额叶 脑脊液鼻漏 2 筛板位于中央,筛孔,
嗅神经根丝 嗅觉障碍 3 鼻腔及眼眶 鼻腔和眼 周围 出血
a
3
(二)颅中窝(middle cranial fossa)
1两侧部容纳大脑半球的颞叶 2 垂体窝、脑下垂体、视神经交叉沟、视神经孔
a
15
谢谢!
a
16
颅底神经解剖和常见 综合征
a
1
十二对颅神经经颅底出颅入脑
嗅神经(嗅丝) 视神经 Ⅲ、 Ⅳ、Ⅵ、Ⅴ1
Ⅴ2
Ⅴ3
经筛板 视神经孔
经过海绵窦
经过海绵窦 外侧壁
入颅
眶上裂进入眼眶 圆孔出颅 卵圆孔出颅
Ⅶ面 Ⅷ 前庭蜗 Ⅸ、Ⅹ、Ⅺ 舌咽、 迷走、副
内耳门 内耳门
面神经管
颈乳孔
颈静脉孔
Ⅻ 舌下
舌下神经管
a
2
颅底内面 (Internal surface of the base of the skull)
a
4
(二)颅中窝(middle cranial fossa)
3 海绵窦※ 由硬脑膜两层间的腔隙构成 向前达眶上裂的内侧,向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 海绵窦的前端 眼静脉
翼丛 面静脉 两侧海绵窦交通
经鞍隔的前、后海绵间窦相交通 感染可相互蔓延
a
5
海绵窦与颅内、外静 脉的交通十分广泛。向前 经眼上静脉、内眦静脉与 面静脉相交通;经眼下静 脉与面深部的翼静脉丛相 交通。向上经大脑中静脉 与上矢状窦、横窦相交通。 向后经岩上窦与乙状窦或 横窦相交通,经岩下窦与 乙状窦或颈内静脉相交通。 向下经卵圆孔、破裂孔等 处的导静脉与翼静脉丛相 交通。
a
14
颅前窝 颅中窝 颅后窝
沟、管、孔和裂的 名称 筛孔 视神经孔 眶上裂 圆孔 卵圆孔 棘孔 颈静脉孔 内耳门 枕骨大孔
舌下神经管
穿经结构的名称
嗅N 视N 、 眼A 动眼N 、滑车N 展N 、眼N、 眼上V
上颌N 下颌N 脑膜中A 舌咽N、迷走N 、副N 、 颈内V 面N、前庭蜗N、迷路A、V 延髓、椎A 舌下N
颅中窝骨折 眩晕平衡障碍
面神经麻痹和失听
a
10
a
11
(三)颅后窝(posterior cranial fossa)
1 舌下神经管内口(hupoglossal canal)
2 颈静脉孔(jugular foramen)
颈静脉孔综合征:颈静脉孔部病变时可出现舌咽、迷 走、副神经麻痹征候。( Ⅸ、Ⅹ、 Ⅺ)
垂体相邻
垂体肿瘤
动眼神经和展神经
眼球运动障碍、眼睑下垂、瞳孔开大及眼球突出
a
9
4、孔、裂、压迹
1) 视神经孔(optic canal)视神经
2) 眶上裂(superior orbital fissure)
眶上裂综合征( Ⅲ、Ⅳ、Ⅴ1、Ⅵ)
动眼,滑车,外展,三叉神经眼支损伤
同侧眼球完全固定、上睑下垂,瞳孔散大,
a
6
a
7
a
8
穿经海绵窦的血管、神经
外侧壁:自上而下排列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三叉神经
的眼支与上颌支通过( Ⅲ、Ⅳ、Ⅴ1、2)
窦内: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Ⅵ)
损伤症状
海绵窦综合征:病人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全眼瘫痪 , 额感 觉减退或消失 , 角膜反射消失。
阻塞眼静脉出现眼结膜水肿、淤血及眼球突出等
额部皮肤感觉和角膜反射消失
3) 圆孔(foramen rotundum)三叉神经上颌支
4)卵圆孔(foramen ovale)三叉神经下颌支
5)棘孔(foramen spinosum)
6)三叉神经压迹(trigeminal impression)
7)破裂孔 (foramen lacerum)
脑脊液鼻、耳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