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论文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论文:浅谈低段小学科学课促进学生科学语言能力的几点策略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论文:浅谈低段小学科学课促进学生科学语言能力的几点策略

浅谈低段小学科学课促进学生科学语言能力的几点策略科学语言是人们运用各种手段、工具、载体整理、表达、交流科学思想或科学知识的统称。

它是交流、传播科学表象的媒介,也是具有知识建构特性的工具。

它与其他学科语言不同,具有规范性、客观性、精确性、逻辑性等特性,体现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等学科性质。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发展学生“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在科学活动中,学生借助科学语言解决科学问题、呈现研究成果,是必备的科学素养之一。

在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活动时,我们发现低段学生开展交流与表达往往有以下几个特点:1.用语不规范,常用生活语言进行表达。

2.带有主观情感,不能抓住物体主要特征,无法精确表达观点。

3.空泛无序,不能很好的联系猜想和证据。

言语的形成、产生过程经历了概念准备、词汇选择、形态编码、语音编码、音素编码、发音阶段这6个加工阶段。

低段学生的科学语言知识(如科学术语、符号、基本语法等)和逻辑思维能力处于启蒙阶段,其语言储备不足以支持充足地概念准备、自如地词汇选择、准确地形态编码等活动,因此出现上述现象。

教师可以从科学语言的特性着手,在科学活动中的表达交流时,及时地因势利导寻找对策,帮助学生科学、规范地使用科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提供范式,树立规范性科学语言中的科学专业术语有严格的语言规范,不能任意更改,对于从未接触过这些词汇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词语。

同时在运用科学语言交流观点时,也需要有一定的交流格式帮助学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都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语言的规范性。

1.规范科学术语。

低段学生的科学词汇比较匮乏,在科学活动中的表达交流通常使用的是生活语言甚至是幼儿期的语言,喜欢用叠词,如磁铁说成吸铁石,把粗糙说成粗粗的,把光滑说成滑滑的,教师需要适时出现相关的科学术语,比如粗糙、光滑,并在之后的科学活动中反复使用、不断强化,及时纠正学生不科学的用语,并提供机会让学生练习使用,使其养成良好的科学用语习惯。

浅谈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浅谈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浅谈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浅谈在科学课中培育同学的语言表达力量科学教学注意对同学进行书面和口头表达力量的培育。

但在我们科学课的训练教学过程中,好像总将科学学问目标以及探究的过程放在首位。

于是,时常会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将一节课40分钟支配得满满当当,所以,在发言时就总是一些尖子生在协作老师,然后顺当达到本节课的目标。

但是,这样就简单忽视了孩子们表达力量的培育,老师也不能较好地知道大多数同学的真实想法。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在课堂教学中,同学只凭耳朵听,一般只能汲取5%20%的的信息,传统的老师和个别同学的一问一答,即使该生的回答是100%正确,那么,在单位时间里,只有该生的收益是100%,但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收益甚少。

只有当每个同学都来动脑、动口、动手,每个人既是老师又是同学还是听众,耳、口、眼、脑并用,学习的单位时间效率才会大大提高,语言表达力量才能飞速进展。

因此,在科学训练中语言虽然不是学习的第一目标,但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在猜想、争论、相互沟通的同时却可以逐步提高语言力量。

在科学教学中,要让同学的所思所想能完整地表达出来,就必需让同学学会说、懂得说的方法,同时也要有说的士气,敢于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的看法。

既不怕说错,也不怕说不完整,而且能够做到声音嘹亮,语言清楚,条理性强。

这些要求在科学探究学习的课堂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要想养成同学说的习惯,提高同学说的力量,老师肯定要给同学充分的说的机会。

既要让力量强的同学说,也要让力量一般和力量较差的同学说,通过个人说、小组说、全班说等各种形式来熬炼同学说的力量和胆识。

对于说得好的同学,要予以适当的确定和表扬;对于说得不抱负的同学,也要进行必要的鼓舞和指导。

只有这样,才能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少数人说为多数人说,把自主学习的气氛在课堂上体现出来。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孩子们能敢于说在科学探究中,要让同学尽快地进入角色和探究主题,莫过于通过老师做好充分的课前预备,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同学的探究欲望,让同学有疑、有惑、有思、有想, 引发同学的探究兴趣,迫切地想动手探究去解决问题。

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论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论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论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指人们用以表达情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跟人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善于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是人的重要素质。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没兴趣让人提不起精神,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了兴趣,就有了热情,更有了让生命勃发的原动力。

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营造一定的氛围,是比较容易点燃孩子们语言表达的火花的。

从而培养小学生善于表情达意的能力。

课前一分钟,让学生大胆随便说,坚定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讲,集中小学生的精神,把注意力由课间休息转入到课堂学习状态上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锻炼学生当众说话的胆识和说话时的仪态风度,(当然,老师要稍加指导),也引导了学生善于倾听,善于发表补充意见。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的良好心理和言谈风度的形成。

所以,课前的一分钟往往能稳定情绪,让学生信心百倍地进入语文的课堂学习。

二、注重学生的朗读与背诵,丰富积累、提升感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必须善于启发学生理解所读的内容,全情投入,融自身感情于语言文字的描写叙述中,以准确地感受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境和思想感情,最后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加以深化理解。

如:读到《十里长街送总理》时,要悲痛、深沉;而读到《鸟的天堂》时,要喜悦、赞美……总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有时,我还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的自我录音制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自我鉴赏、自我评析、自我熏陶的能力。

读中感悟,是学生语言训练进步的拐杖。

经过反复地朗读训练,学生就能在自己的感情朗读中,把对所读材料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以形成自身独特的言语风格。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要能充分让学生多读,就能使学生的语言不断规范,不断丰富,不断生动,就能让学生用朗朗的读书声,去拨动学习的琴弦,进行情感共鸣的美妙交响。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科学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科学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科学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科学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

在现代社会,处处需要与人交流沟通,语言表达更显重要。

如何科学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为小学教师研究的重要内容。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课堂语言训练与思维表达训练相结合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思维越严密,语言表达就越准确。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使语言表达能力有所突破,仅凭每周一节的说话课训练是不够的,还要去课外下工夫。

实践证明,课堂训练与课外事物的观察、思维相结合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学生的好奇心驱使他们敢于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但在许多情况下思维能力不强,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个特点引导他们去积极地思考所观察到的事物,引导他们对同一事物用不同的方法去观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并将所想的说出来。

如《春天来了》这样的题目,首先引导学生如何观察,然后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切身体会,最后让他们将看到的,想到说出来,学生就会从天气、河流、花草等方面去思考,这样,学生们就比较感兴趣,七嘴八舌,各抒己见。

学生们通过对思维的表达,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也大大提高了自己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运用多样的方法启发学生大胆说话学生长期生活在家庭的小圈子中,熟人熟面,往往谈笑自如,一旦当着众人特别是陌生人说话,就支支吾吾。

因此要经常运用多样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口,多给予锻炼的机会。

一方面在课堂上多提问,一方面利用看图写话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当然,多开展一些活动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例如,可以开展“我是小记者”活动,让学生充当“小记者”深入社会去采访老师、同学、家长等,然后把采访的内容在班上讲给大家听,启发学生大胆说话,在说话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要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语言是一种随时随地都必须使用的工具,如果只通过某一学科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要了解学生在各课堂上的表现,可以开辟说话课集中训练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把语言表达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例如,数学课上让学生说说运算过程,体育课上让学生说说动作要领,音乐课上让学生说说歌词等等。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上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上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上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摘要:小学生在课堂上具备良好的科学表达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不同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各有差异,就需要小学科学教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让学生们善于表达,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元素促进学生们提升语言表达意识,实现自由、自主、科学的表达。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语言表达;前言:在以往教学中主要是师生之间进行一问一答的课堂交流,教师在教学中优化教学环节用层层铺设问题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们猜测和设想,既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教师搭建对话的平台,让学生进行生生的交流,让学生们在实验的各个环节设置对话的情境,从而让学生们感受到语言表达的乐趣,让小学科学课充满活力。

1.小学科学课上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必要性(一)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各个学科在教学中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写作能力等,这是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在以往小学科学教学中,教育工作者重视科学知识的探究教学而忽略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

在课堂中总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成绩优异的学生总是能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进行及时发言,而后进生或者沉默寡言的学生则害怕回答问题,让教师不知道他们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想法。

教师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交流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中。

(二)提升科学课堂教学效益小学科学教师习惯于把科学现象,科学探究的步骤,科学结论等事无巨细的教授给学生,学生在课上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但实际上收效甚微。

教师优化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铺设各种问题,除了调动学生的听觉系统,还有意识的解放学生的双眼、双手、大脑等,调动学生的综合感官,这样在单位时间内学生们运用语言表达思维活动,在一问一答的互动交流中互相启发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科学探究学习中,教师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有机会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对于学生们说的不准确的语言,教师懂得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鼓励,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说不全的内容进行引导和除虫,从而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自信心,让学生们逐渐养成在科学课堂上敢说话的习惯。

论文小学科学课堂有效交流

论文小学科学课堂有效交流

小学科学有效交流的初探[摘要]“学会交流”作为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倾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教学中倡导一种积极、多维、全方位的交流。

但目前小学科学课堂交流中还存在着学生思维参与度较低,学习的主动性较差,费时而低效的现象,每到交流的时候,学生就变得无序,交流总是在极少数几个学生中进行,并不能真正地进行全班交流。

[关键词] 课堂交流有效策略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的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的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

可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引导及培养学生有效地交流是极其重要的,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之一。

一、目前课堂交流存在的问题(一)、学生欠缺有秩序的的交流行为。

教师一般让学生围绕着某一课题进行自主交流的活动时,存在较多的误区。

有的老师在一堂课安排了几项交流活动,但是每一项活动都不到位,以至于课堂的纪律很吵闹。

还有的教师安排的交流时间很短,就开始做实验,这样使得学生目的性不明确,注意力也不集中,这样想达到教学目的也很难。

(二)、教师对年龄小的学生不敢放手,导致交流低效。

我们现在的课堂交流,往往是每位学生同做同样的交流行为,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虽然给了学生交流的时间,又怕学生交流的方向不是自己所设计的思路,长久的就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实际上是在被动的执行教师布置的任务,根本没有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殊不知这样的交流,不仅让课堂交流只是一种形式,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据调查多数学生对这样的交流方式反映是“繁”、“没兴趣”、“没意思”。

(三)、学生运用的科学有效的交流方法比较单一。

目前,在一线教师的队伍中,科学的课堂交流较多的是学生客观地反映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这时候学生和老师只是面对面,一对一的进行交流,使得交流形式的多样化成为一句空话。

培养学生的科学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沟通能力科学沟通是指传递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概念、交流科学观点和解释科学现象的过程。

在当今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培养学生的科学沟通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科学沟通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还能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培养学生科学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及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沟通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的科学沟通能力对于他们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知识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科学沟通能力,才能追踪、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科学沟通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团队合作中有效地交流和协作,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工作环境。

其次,培养学生的科学沟通能力能够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科学沟通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将科学概念和理论转化为能够被广大受众理解的形式。

通过与他人交流、辩论和争论,学生需要准确地理解科学概念,并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过程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评估和分析不同观点的逻辑性和科学性。

通过培养科学沟通能力,学生能够逐渐加强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然而,当前的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科学沟通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课堂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参与和表达的机会。

另一方面,缺乏科学沟通的实践机会和培训课程,学生对于科学沟通的重要性和技巧缺乏了解。

因此,学校和教师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这一现状。

首先,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引入相关课程和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并学习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可理解的形式。

学生还应该被鼓励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参与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中。

例如,可以组织学术沙龙、辩论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思考。

其次,教师应该充当学生科学沟通能力培养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论文小学科学课堂有效交流

论文小学科学课堂有效交流

论文小学科学课堂有效交流科学探究中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需要能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然而,目前小学科学课堂交流中存在着学生思维参与度较低,研究的主动性较差,交流总是在极少数几个学生中进行,并不能真正地进行全班交流。

因此,教学中需要倡导一种积极、多维、全方位的交流。

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需要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的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的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引导及培养学生有效地交流是极其重要的,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之一。

目前小学科学课堂交流中存在着学生欠缺有秩序的交流行为的问题。

教师一般让学生围绕着某一课题进行自主交流的活动时,存在较多的误区。

有的老师在一堂课安排了几项交流活动,但是每一项活动都不到位,以至于课堂的纪律很吵闹。

还有的教师安排的交流时间很短,就开始做实验,这样使得学生目的性不明确,注意力也不集中,这样想达到教学目的也很难。

另外,教师对年龄小的学生不敢放手,导致交流低效。

现在的课堂交流,往往是每位学生同做同样的交流行为,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虽然给了学生交流的时间,又怕学生交流的方向不是自己所设计的思路,长久的就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实际上是在被动的执行教师布置的任务,根本没有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这样的交流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此外,学生运用的科学有效的交流方法比较单一。

在一线教师的队伍中,科学的课堂交流较多的是学生客观地反映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这时候学生和老师只是面对面,一对一的进行交流,使得交流形式的多样化成为一句空话。

为了促进课堂有效交流,需要创建平等的交流机会是有效交流的前提。

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设计不同的交流方式,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得到提高。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上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最新教育资料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上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最新教育资料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上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多年的科学教学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课堂上学生兴趣很高,但是语言常常不严谨、不规范、不全面、答非所问,表达的意思也支离破碎。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能回答得很好,但毕竟是少数,多数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发展学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认识表达和交流对科学发展的意义,在科学探究中认真做好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鼓励他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同学们交流。

在这里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而且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交流与沟通的社会,学生要在这个社会中生存或有所发展,必须学会沟通,而沟通的基本方式是运用语言。

美国人也说当今社会的三大武器就是:语言、金钱和原子弹。

可见,语言的重要性。

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满足学生未来进入社会的需要。

现介绍我在科学课堂上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几点做法:一、创设趣味问题情境,让同学们想说愿说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有疑、有思、有想、有惑,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迫切想动手探究去解决问题,引起学生说的欲望。

在学习《有趣的不倒翁》这一课时,我们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玩不倒翁,学生的兴趣很浓厚,五分钟后,老师再问:“在玩的过程中,大家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这时,所有的学生都能说出:“我发现不倒翁不倒。

”再问:“你想研究什么呢?”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答出:“我想知道不倒翁为什么不倒。

”在学习《蒸发》这节课时,我在黑板上用水写下“水”字,让同学们观察“水”的变化,让同学们谈发现,谈猜想,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发言;后面的学习中再创设模拟医生注射和温度计玻璃泡蘸酒精来引导学生谈感受与发现,结果就连平时最不敢张嘴的学生,也把手举得老高,争取发言。

由此可见,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有话可说。

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习《科学》要科学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德胜小学王文彬贾世红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其核心理念,课程包含了自然、生命、宇宙、机械、运动等简单的科学知识,天文、地理尽在其中。

学习《科学》要科学,而教师的科学引领尤为重要。

笔者根据自己从事小学科学教学的经历,就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谈谈个人的认识。

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就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对《科学》最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探究。

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收集一些带有趣味性的实验,教学引入力求通俗、有趣、形象、生动。

让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迫切想知道结果如何,教师不失良机地将新课内容引出,使学生兴趣盎然,集中精力听课,细心观察每一个演示实验并亲自实验进行探究。

要做到这样,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并使《科学》课堂气氛轻松融洽,学生学习大胆积极。

在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可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如教学“生命现象”,让学生思考“是先有鸡呢还是先有蛋?”;教学“地球与宇宙”,可让学生思考“如果地球从南到北直直地穿一个洞,奔跑的小狗不小心掉下去了,它会从另一端掉出来么?”等等一些简单有趣的问题,教师不作回答,给学生造成“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悬念,促使学生课外去动脑,动手,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就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改革教法,采取科学手段,不断引导学生合理猜想,促进学生乐于猜想,勤于猜想,善于猜想,从而促进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全面提升。

在猜想环节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常常处于一种非常活跃的、发散的状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尽量多的猜测与可能;在验证环节,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对猜想的认真排查和做出种种的解释进行提炼总结,从而作出合理的结论。

《科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科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科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科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教学模式在发生着变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已成为现在《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主流。

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农村学校由于地域和环境的特殊性。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滞后于城市学生。

因此在教学中,农村学校更要重视加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重点从《科学》学科的角度探索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科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已不再是《科学》课堂的主要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已成为现在《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主流。

作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准确地表达概念、叙述规律、交流讨论心得等方面还存在着困难,尤其是在口头回答问题时如何做到准确性、系统性、严密性和科学性兼顾方面。

更是顾此失彼、漏洞百出。

而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更为普遍。

笔者结合多年的农村教学实践,力求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重要性的依据、影响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以及从学科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重要性的依据
社会的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十一世纪,人才的竞争日趋白热化,需要的人才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更要有较强。

科学教育部门培养学生的科学沟通与表达能力

科学教育部门培养学生的科学沟通与表达能力

科学教育部门培养学生的科学沟通与表达能力科学沟通与表达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科学学科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中人们获取和传递知识的关键能力。

科学教育部门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沟通与表达能力,从小学开始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一、引言科学沟通与表达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素质之一,它涉及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科学沟通与表达能力培养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备传递科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能够从交流中汲取他人的见解,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科学沟通与表达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科学教育部门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熟悉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并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只有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储备,学生才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讨论。

三、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科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沟通与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验、观察、调研等活动,学生可以亲身参与科学研究,积累实践经验,并将所学的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还能够锻炼自己的观察和表达技巧,从而提升科学沟通与表达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科学沟通与表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

科学教育部门应该引导学生对科学观点进行深入思考,并能够通过合理的逻辑推理、证据支撑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才能够辨别科学与非科学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进行科学交流和表达。

五、培养合作与团队精神科学沟通与表达往往需要学生具备合作与团队精神。

科学教育部门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协商解决问题,并共同完成科学项目。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科学沟通与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科学教育中的课堂互动和学生表达能力

科学教育中的课堂互动和学生表达能力

科学教育中的课堂互动和学生表达能力科学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的培养。

在科学课堂中,适当的互动和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科学教育中的课堂互动和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课堂互动的重要性科学教育中的课堂互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通过课堂互动,学生可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实践,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互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

而通过课堂互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促使学生思维的活跃和积极性的提升。

同时,通过互动,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二、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科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同时,教师还应该倾听学生的意见,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表达是被尊重和重视的。

2. 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仅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学会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价和分析。

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多种表达形式的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训练。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让学生在团队中互相交流和表达观点。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口头报告、实验报告等形式的表达,让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想法有效地传达给他人。

小学科学课堂师生互动交流语言艺术[论文]

小学科学课堂师生互动交流语言艺术[论文]

小学科学课堂师生互动交流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沟通感情的桥梁。

教师的语言更是上好课的基本保证。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使学生乐学其中;也可以利用语言巧妙地、合理地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科学课互动交流语言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沟通感情的桥梁。

教师的语言更是上好课的基本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使学生乐学其中;也可以利用语言巧妙地、合理地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承担着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力求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以科学探究为核心,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感受科学、体验科学,从而在各方面得到发展。

因此,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师生互动就成了科学课堂上必不可少的风景线。

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可以清楚地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空间,为进一步地学习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在互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能否杜绝一言堂,并在互动中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探究的主体,除了不断地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外,还必须注重语言修养,锤炼自己的语言,达到语言美,追求课堂互动语言的启发性、高效性、导向性、激励性和灵活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师生互动交流语言应具备启发性,带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课堂情景导入过程中,老师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情境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话不在多,而在精。

如何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精确的意思,并达到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从而产生疑问,提出想研究的问题,这在科学课中是很重要的。

科学探究中,我们期望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而不是老师给出问题或者由老师领着学生找问题,那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应具备启发性。

小学生学科学习中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培养

小学生学科学习中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培养

小学生学科学习中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培养在小学生的学科学习中,沟通与表达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有效沟通,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发展。

本文将从教师引导、家庭教育以及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探讨小学生学科学习中如何培养沟通与表达能力。

一、教师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他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1.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营造一个积极、合作的学习环境。

鼓励学生提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不同意见。

这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 组织小组活动:教师可以设计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与同学们交流、分享知识。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和倾听能力,提高专注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提供反馈与建议: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和给予建议来帮助学生改进表达能力。

及时反馈学生的作业和发言,鼓励他们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二、家庭教育家庭是培养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的重要场所。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1. 倾听与理解:家长应积极倾听孩子的想法、感受和困惑,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家长的倾听和关心会激发孩子表达的欲望和兴趣,并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2. 畅谈家庭经历:家庭是孩子最贴近的环境,家长可以与孩子分享家庭的趣事、经历和问题。

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可以帮助他们开拓思维,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3. 鼓励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家长可以鼓励孩子通过写作、绘画、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培养孩子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并提高学科学习中的沟通能力。

三、学生自身学生个人也是沟通与表达能力的培养者,他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提升:1. 多读书:阅读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应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了解不同的观点和写作风格,培养出自己的语感和文字表达能力。

科学学科如何在小学五年级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科学学科如何在小学五年级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科学学科如何在小学五年级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小学五年级阶段,科学学科不仅仅是关于探索自然现象和原理的学习,它也扮演着培养学生表达能力重要角色。

想象一下,科学学科是如何像一位贴心的导师,引导学生在表达方面不断成长的。

首先,科学学科像是一位激励学生探索和思考的导师。

它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在实验中,学生不仅仅是观察者,而是参与者和记录者。

他们学会如何描述实验现象、总结规律,并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表达实验结果。

这种实践不仅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清晰表达的能力。

其次,科学学科像是一位引导学生与同伴交流合作的导师。

在小组探究项目中,学生们需要共同商讨、分工合作,并最终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发现和结论。

这个过程不仅促进了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的发展,也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复杂的科学概念和实验结果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向他人解释和展示。

第三,科学学科像是一位耐心指导学生改进表达技能的导师。

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反馈,学生们逐渐意识到表达中可能存在的不清晰之处或错误,并尝试进行修正和改进。

他们学会倾听他人意见、理解他人观点,并逐步提升自己的表达效果。

这种反复实践和修正的过程,帮助学生逐步成为清晰而自信的表达者。

最后,科学学科像是一位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我见解的导师。

在课堂讨论和展示中,学生们有机会表达他们对科学现象的独特理解和观点。

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鼓励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和尊重每个人独特的声音和观点,从而激励他们勇于表达和分享。

总而言之,科学学科在小学五年级中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场所。

通过探索、合作、反思和勇于表达,学生们在科学学科中逐步成长,不仅成为了解自然的探索者,更成为清晰表达和沟通的能手。

这种表达能力,将伴随他们在学业和生活中迈出更大的步伐。

小学学科教育中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

小学学科教育中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

小学学科教育中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引言: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是小学学科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传递工具,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在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学学科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重要性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必备的基本能力。

它不仅仅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的工具,更是学生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思想和观点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良好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学科教育中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方法1.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小学学科教育中,教师应该创设一个积极、开放、鼓励学生表达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丰富的语言输入。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讲故事、播放录音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扩大他们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 组织多样化的交流活动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实际的交流活动来实现。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网络讨论、视频会议等,扩大学生的交流范围。

4. 鼓励学生写作写作是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写作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写作活动。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沟通水平 小学教育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沟通水平  小学教育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沟通水平小学教育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沟通水平小学教育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人类最为重要的技能之一,它对于沟通、交流、学习和社交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当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小学教育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水平。

一、培养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对语言表达的兴趣是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语言表达的热情,例如举办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等。

此外,教师还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让他们明白语言是表达思想的一种工具,学会运用语言来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解、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写作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学会用书面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三、鼓励与肯定在小学教育中,鼓励与肯定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该及时赞扬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努力和进步,鼓励他们敢于开口说话、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制定小组游戏、演讲比赛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更大的语言表达潜能。

四、创设情景与实践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巩固。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和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锻炼语言表达的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然后要求他们撰写参观报告;或者安排小组角色扮演,让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进行语言表达实践。

通过这些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五、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资源来增强语言表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小学科学实验如何促进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如何促进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如何促进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教育中,科学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是如何在这一方面发挥其独特价值的。

首先,科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话题和内容。

当孩子们亲身参与实验时,他们会接触到各种新奇的现象、材料和操作过程。

例如,在“溶解”的实验中,学生观察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和状态各不相同。

这丰富多样的实验内容为他们的语言表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孩子们可以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实验现象,分享自己的疑问和思考,从而有话可说,不再为找不到合适的话题而苦恼。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清晰地表述实验步骤和方法。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进行,他们必须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向同伴或老师说明自己的操作流程。

比如在进行“电路连接”实验时,学生需要解释如何连接电池、灯泡和导线,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连接。

这种对实验步骤的描述,能够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科学实验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受,从而促使他们更愿意用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想法。

当实验取得成功时,孩子们会感到兴奋和自豪;而当实验遇到挫折或失败时,他们会感到困惑和失落。

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感,都可以成为学生表达的动力。

他们会迫不及待地与他人分享成功的喜悦,或者寻求帮助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这种基于真实情感的表达更加真诚和生动,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感染力。

此外,小组合作进行科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在小组中,学生需要与同伴共同讨论实验方案、分工合作、交流实验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通过协商达成共识。

例如,在探究“物体的沉浮”实验时,小组成员可能会对同一个物体的沉浮原因有不同的看法,这时就需要大家各抒己见,进行充分的讨论。

通过这种交流与互动,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并且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协商,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初始年级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初始年级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初始年级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科学论文初始年级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科学教师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训练和培养。

培养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做好铺垫,是初始年级科学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教给表达与交流的方法1.表达要清楚有表达才有交流。

鉴于初始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方法,并坚持长期训练。

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一些具体内容,让学生有效有序地观察、实验、交流,以便收集到有价值的信息。

在对实验计划、过程和结果进行描述时,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以“开始……”“接着……”“后来……”“最后……”的形式,按顺序讲明白自己的观点。

教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时,有的学生说纸在水中是沉的,有的说是浮的,争论得不可开交。

这时,教师对说“沉”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支点:“你可以把纸在水中开始时的状态和后来的状态告诉大家吗?”这名学生明白了老师的意思,汇报说:“开始时纸是浮在水面上的,后来纸被浸湿了,就沉了下去。

”这样的有序描述就不会让别人产生歧义了。

再如,教学《它们吸水吗》一课,在学生汇报造一张纸的过程之前,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按照“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形式汇报。

这样,说者说得清晰,听者听得明白。

2.表达方式要多样化语言是常用的交流方式,但交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探究成果应该用不同的方式呈现。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课,探究活动以观察为主。

学生用语言文字来表述事物还有一定的难度,图画能直观地再现科学事物或科学现象,使抽象的文字或语言无法描述的现象变得更具体、更形象。

所以我们在重视语言表达的同时,要把图画、标本展示等直观表达的形式教给学生。

如教学《校园的树木》一课,学生除了用文字记录、语言表达外,也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树的形状,用拓印方法记录树皮的样子。

在交流时,学生就能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表达也会更准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的科学教育要以探究为核心。

新课程实施以来,这一理念已深植广大科学教师心中,但是在探究式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交流和表达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缺乏关注,本文从营造宽松、和谐的表达与交流氛围,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采用多样化的形式进行表达与交流,运用激励性评价提升学生表达与交流四个方面,阐述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关键词:表达与交流;科学教学;激励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3315(2011)2-092-001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理念,已深植广大科学教师的心中。

表达与交流作为科学探究活动的环节之一。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忽略了表达和交流,对表达和交流缺少应有的重视。

针对探究活动过程中表达与交流环节出现的这些问题,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呢?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表达与交流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对一个人的表扬赞许乃是促进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
他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他可以在进行发散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有利于建立师生融洽的情感,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活跃学生的理性思维。

教师应尊重学生所说所想,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和表达,学生在愉悦氛围中,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需求,敢于对同学的发言提出质疑、补充,为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发展提供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和空间。

二、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表达和交流的前提和基础,要让学生学会交流,先要让学生学会倾听。

如果每个学生都不认真、不愿意倾听他人的发言,那么,讨论也就只能停留在肤浅的表面。

只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听懂别人的意思,并认真地吸取别人的见解,才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观点,使探究得以深入,同时,这也是尊重别人的一种表现。

当然,学生这种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节两节课能够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做的:当一名学生准备汇报时,问其他同学:你对他的汇报有什么要求?问交流的同学:你希望大家在听你汇报要做到什么?(目的是引导交流的同学做到说话响亮,吐字清晰,引导听的同学保持安静,学会倾听)另外还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倾听情况,如:“你能把×××的观点重复一遍吗”,这样通过长期训导,在交流活动中,每个孩子就明确了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

学生听得清楚了,了解了别人说的要点,再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时就会形成思维碰撞,能让交流更有成效。

三、采用多样化的形式进行表达与交流
交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探究内容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我们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从而激发学生交流的积极性。

交流不应局限于老师指名学生回答或小组派一名同学发言,而应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展开,通过多样化的交流形式,提高交流的质量。

如:对物体的形态和结构的表述,就应该让学生用图画和模型来呈现,教学《水和食用油的比较》一课时,让学生观察把水滴和食用油滴分别滴在玻璃、蜡光纸、报纸上,如果让学生口头表述,学生很难准确描述,这时让每个小组把观察的画下来,然后把记录纸贴到黑板一起展示,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水滴较圆,而食用油滴较瘪。

《用纸造一座“桥”》,可以让学生现场演示桥的承重,从而代替语言的交流;对物体的一些特性,(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物体的导电性,天气的变化等)可以用符号来表达,在交流时,不是一个个提问,而是让通过粘贴学生的记录纸,既节省时间,又能使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都展现在大家面前;对于实验的数据应该设计表格进行记录,然后进行展示,总之,交流不一定只是用语言来描述,而是要根据内容,灵活处理,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交流活动中去。

四、运用激励性评价提升学生表达与交流
课堂评价作为教学手段之一,贯穿于整个课堂交流活动之中,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评判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通过评价,引导和
激励学生对自己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表达与交流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不断提高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和水平。

在实施激励性评价中,要注意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情知结合。

在评价内容方面,既要评价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也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在评价的方式上,应注重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以及学生内部评价。

如在教学《运动起来会怎样》一课时,我们不仅是注重学生测量结果的获得,更应注意孩子小组的分工合作,谁来计时,谁来记数,怎么记,在学生汇报的时候教师不仅是要看他们测量结果,而更应注意孩子的这种分工协作,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

教学《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学生往往受课本约束,思维就定势在课本的方法上,而在一班上课时,一个同学提出了不同的方法,“老师,我只用一根吸管就能让水流出来”,话语一出,全班学生兴致大增。

当他把一根吸管插入瓶子里,然后用橡皮泥把瓶口封住,用力捏瓶身,水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我为他竖起了大拇指,并带头鼓掌,顿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陈远同学真是爱动脑筋,想出了与众不同的方法,希望我们班每位小科学家都能积极动脑”。

这种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让学生充满自信,去追求成功,对提升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韦钰[加]p.rowell著,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0
[3]科学课,湖北教育报刊社,2010年第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