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南京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南京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南京地质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本次地质野外实习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我们观察地质现象、分析地质问题和解决实际地质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我们可以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从而深化对地质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6月6日-11日实习地点:江苏省南京市及周边地区三、实习内容和过程6月6日上午,我们前往苏州市天平山和吴县藏书镇砚瓦山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了当地的地质结构和岩石类型。

下午,我们参观了古生物所,了解了化石的形成和地层划分。

6月7日上午,我们前往孔山北坡和棒锤山,观察了岩层的产状和构造特征。

下午,我们参观了江苏地质陈列馆,了解了江苏省的地质构造和资源分布。

6月8日上午,我们前往四维村和大石碑,观察了地层的接触关系和构造运动。

下午,我们参观了六合区石柱林和燕子矶,了解了岩溶地貌的形成和地质作用。

6月9日上午,我们前往南京工业大学进行工程地质实习,了解了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

下午,我们参观了南京地铁施工现场,了解了地铁建设的地质工程问题。

6月10日上午,我们前往江苏地质调查研究院进行参观和学习,了解了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下午,我们进行了野外实地测量和数据采集,掌握了基本地质工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

6月11日,我们对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和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撰写了实习报告。

四、实习成果和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学会了观察地质现象、分析地质问题和解决实际地质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

同时,我们掌握了野外地质调查和测量技能,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我们在实习过程中也锻炼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实习,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国的地质构造和资源分布,增强了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心。

五、实习总结本次南京地质野外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南京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南京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南京一、实习目的和意义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自然环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实习以南京地区为基地,旨在加深对岩石、矿物、地层、化石以及地质构造、成矿作用等方面的感性认识,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并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6月6日-11日实习地点:江苏省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三、实习内容和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在实习前,我们对自然地理学、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等课程进行了复习,了解实习地区的基本地质、地貌、土壤和植被特征。

同时,我们还准备了实习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地质锤、罗盘、放大镜、样本袋等。

2. 实习过程(1)地质地貌观察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南京地区多个地质地貌景点,如汤山、棒锤山、四维村、大石碑等。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地貌类型,如石灰岩、页岩、砂岩、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等。

(2)矿物岩石识别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常见的矿物和岩石。

通过观察样本的形态、结构、成分等特征,我们初步掌握了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的识别方法,并了解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概念。

(3)土壤和植被调查我们还对实习地区的土壤和植被进行了调查。

通过采集土壤样本、观察植被类型和分布,我们了解了不同地貌类型区的土壤特性和植被特征,如红壤、黄壤、紫色土等。

(4)实习总结与交流实习结束后,我们对所观察到的地质、地貌、土壤和植被现象进行了总结,分享了各自的实习心得体会。

通过交流,我们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实习收获和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加深了对自然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培养了野外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过程中,我们领略了南京地区的秀丽风光,了解了当地的基本国情,增强了爱国主义精神。

同时,我们认识到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对于地理科学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专业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南京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南京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南京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自然地理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自然地理环境,提高地理学科素养,我们一行来到了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开展为期两周的自然地理学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地质地貌调查在南京市区及其周边地区,我们参观了多个地质地貌景点,如中山陵、明孝陵、汤山矿坑公园等。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地质年代的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地层划分、岩性识别等知识,提高了对地质地貌现象的认识。

2. 土壤与植被调查我们来到了南京附近的乡村和城区,对不同类型的土壤和植被进行了调查。

通过采样、观察和分析,我们了解了土壤的分类、特性以及植被的分布规律。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土壤与植被的影响。

3. 水资源调查在南京市区,我们考察了秦淮河、长江等水域,了解了水文水资源特征、水体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相关知识,探讨了可持续发展在水资源利用中的重要性。

4. 生态环境调查我们参观了南京环保科技园、紫金山等地,了解了生态环境监测、保护与修复技术。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认识到了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提高了环保意识。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知识与技能的提升通过实习,我们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资源等方面的调查方法,为今后从事地理学科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氛围。

通过共同解决问题,我们提高了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人文素养与家国情怀的培养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南工大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南工大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南京工业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于2023年6月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工程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由李教授带领,共有30名学生参加。

实习地点选在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实习基地——南京市江宁区。

二、实习目的1. 巩固和深化工程地质课程的理论知识;2. 培养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提高对地质现象的识别和判断能力;3. 使学生了解工程地质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前期准备在实习前,李教授对实习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并要求学生提前了解实习区域的地质背景。

同时,学生还需准备实习所需的工具和资料,如地质罗盘、放大镜、笔记本、相机等。

2. 实习过程(1)野外地质调查实习期间,学生们在李教授的带领下,对实习区域进行了全面的地质调查。

主要内容包括:① 观察岩性、岩层产状、构造特征等;② 记录和描述地质现象,如断层、褶皱、岩浆侵入等;③ 分析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④ 收集工程地质资料,如地层剖面图、地质柱状图等。

(2)室内分析实习结束后,学生们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撰写实习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① 实习区域的地质背景;② 实习过程中观察到的地质现象;③ 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④ 结论与建议。

3. 实习总结实习结束后,李教授对学生的实习报告进行了点评,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通过本次实习,学生们对工程地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实习成果1. 学生们掌握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对地质现象的识别和判断能力;2. 学生动手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了实践操作技能;3. 学生们对工程地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4. 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得到提升。

五、实习体会通过本次工程地质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以下三点: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南京实习报告四篇

南京实习报告四篇

南京实习报告四篇南京实习报告四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

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南京实习报告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南京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江苏省苏州市与南京市,地理位置为北纬31度14分—32度37分、东经118度22分—119度14分。

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南京为江苏省会,地处长江下游平原景色优美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城市,地理优越,风景佳丽,有国家生产力布局中最大的经济核心区——长江三角洲、宁镇丘陵小区、江淮平原,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能资源充足,平均气温15.7度,南京市面积为6516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一).南京地区地质地貌简介: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了一系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

它全长约100余公里,标高一般为100—200米,最高峰为南京紫金山主峰,海拔448米区内其它较高的山头还有:栖霞山、幕府山、孔山、汤山、仑山。

这里地层发育齐全,从震旦系到第四系均有出露。

构造变形程度中等,构造现象清楚典型,岩浆岩类、火山岩类众多且出露广泛。

加之这里地质研究程度高,交通便利,观察容易,已成为地质旅游和教学实习的良好场所,在国内享有盛誉。

二、典型的地质地貌地区1、六合方山1、南京长江北岸六合、仪征一带,耸立着十余座由玄武岩构成的锥状火山丘及平顶方山,如瓜埠山、灵岩山等,属于六合火山群的一部分。

2、组成火山锥的岩层及其特征:构成该火山基底的岩石是第三纪中新世的浦镇组(相当于洞玄观组),它主要出露在方山的东南坡,为一套胶结疏松的砂砾层,中、上部为棕黄色砂砾层夹砂质层,砾石形状圆滑,成分以石英岩、石英砂岩及燧石等为主,有清晰的大型单向斜层理,含硅化木化石,属河流相沉积物。

覆盖在浦镇组之上的岩石是一套灰黑色火山集块岩及火山角砾岩等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成分主要是各种形态的火山弹、火山渣、火山砾,此外还有少量磨圆度很高浦镇组砾石,填隙物为火山灰。

大学生地质实习报告(南京)

大学生地质实习报告(南京)

目录目录 (1)绪言 (2)地层…………………………………………………………………岩石…………………………………………………………………构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外动力地质现象及工程问题……………………………………后记………………………………………………………………第一章:绪言(一)实习目的地质学野外实习是地质学课堂教学之后的重要实践环节。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巩固、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初步学习野外工作方法,进行野外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观察地质现象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打下一下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1、矿物与岩石认识实习地区常见岩石,主要为沉积岩,少量火成岩。

了解岩石的岩性包括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了解矿物的集合体。

2、地层熟悉实习地区各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包括群与组,弄清岩层产状,地层之间接触关系。

3、地质构造与构造运动认识明显的水平构造,单斜构造。

认识明显的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特别是断层证据。

结合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理解构造运动概念。

4、外动力地质作用认识明显的风化现象,了解各种岩石风化程度;认识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及塑造的地貌类型单元;认识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认识斜坡动力地质作用及产生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现象。

认识冲积物、洪积物、坡积物、残积物、重力堆积物。

5、简单的工程问题建筑物区域、场地地质状况,斜坡地质状况,隧道工程地质状况等。

(三)实习时间及参加人员时间:2008年12月28日至30日参加人员:xxxx班全体学生及指导老师(四)实习地区栖霞山、三台洞、燕子矶、门坡、石头城、绣球公园和老虎山。

具体为:栖霞山: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自然地理状况:位于南京城东北22公里处,古称摄山。

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峰又称凤翔峰,海拔286 米;东峰如龙称龙山;西峰似虎称虎山。

时间:12月28日观察点1 栖霞寺明镜湖观察点2 明镜湖边观察点3 品外泉、千佛岭观察点4 纱帽峰观察点5 桃花扇亭----------------------------------------------------------------------------------------------三台洞: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自然地理状况:燕子矶西侧,幕府山沿江悬崖之下。

南京及其周边地区实习报告

南京及其周边地区实习报告

南京及其周边地区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地理学及相关专业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对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我们选择了南京及其周边地区作为实习基地,开展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 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理论的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收集第一手资料,为研究相关相信爱国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3. 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4. 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实习地区概况南京,江苏省省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江苏省中部,东临黄海,西靠皖南,南邻苏南,北接安徽。

周边地区包括镇江、扬州、徐州、盐城、淮安、滁州、马鞍山等。

南京及其周边地区地质地貌复杂,地层发育完整,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好的实习条件。

三、实习内容与方法本次实习主要采用踏勘法、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地图法等,对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植物等进行调查和研究。

实习内容主要包括:1. 地质地貌:了解实习地区的地层、岩石、构造、地貌类型及演化过程;2. 土壤学:调查实习地区的土壤类型、分布规律、土壤侵蚀等情况;3. 植物地理学:调查实习地区的植被类型、分布规律、生态状况等。

四、实习过程与成果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习计划和要求,深入实地调查,认真观察、记录和分析各种自然现象。

通过实习,我们对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植物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1. 地质地貌:通过实习,我们了解了南京地区的地层、岩石、构造、地貌类型及演化过程。

例如,南京地区从震旦纪到侏罗纪经历了浅海、台地、山地等不同的地貌类型,沉积了丰富的地层。

六合地质实习报告

六合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质资源勘查与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们学院组织了一次为期两周的六合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地质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矿鉴定方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为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实习地点为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地质构造观察实习第一天,我们首先来到了六合区的某地质公园。

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该区域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详细的观察。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了该地区的地层、断层、褶皱等地质现象,并对地质构造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2. 岩矿鉴定实习第二天,我们学习了岩矿鉴定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样品进行了肉眼观察、显微镜观察和化学分析。

通过这一过程,我们掌握了识别各类岩石和矿物的方法,提高了岩矿鉴定能力。

3. 野外地质调查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

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水准仪等工具,掌握了测量地质构造要素的方法。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如何采集地质样品,并学会了如何记录地质现象。

4. 地质剖面测量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们进行了地质剖面测量。

我们利用全站仪等仪器,对某一地质剖面进行了详细测量,分析了剖面岩性变化和构造特征。

四、实习成果与体会1. 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掌握了地质构造、岩矿鉴定、野外地质调查和地质剖面测量等基本技能;(2)了解了六合地区地质构造特征,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3)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2. 体会(1)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习,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2)团队合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3)严谨求实: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矿鉴定过程中,我们养成了严谨求实的作风,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南京地理综合实习报告范文2篇

南京地理综合实习报告范文2篇

南京地理综合实习报告范文南京地理综合实习报告范文精选2篇(一)南京地理综合实习报告一、实习地点介绍南京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是全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

实习期间我主要在南京市内进展实地考察,包括南京市区和周边的一些重要景点和地理特点。

南京市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长江下游、南京山脉与淮河平原的交汇处。

市区东临长江,西接淮河,北依石雁山、麒麟山,南濒滁淮河平原。

南京地势东高西低,呈南北向倾斜,景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地区。

二、实习内容和方法1. 地形地貌调查:我参观了南京的一些重要地形地貌,包括雨花台、明孝陵等。

通过实地考察和研究,理解了南京地势起伏较大,山地和平原并存的特点。

雨花台坐落在雨花山上,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遗址和旅游景点。

明孝陵是明朝建造的皇家陵墓,坐落在桥山上,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好的帝王陵墓之一。

2. 气候调查:我对南京市的气候进展了调查和分析。

南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清楚,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枯燥。

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观察,我对南京的气候特点和变化规律有了更深化的理解。

3. 水资调查:南京市位于长江和淮河水系交汇处,水资丰富。

我对南京的水资进展了调查和分析,包括江河湖泊、水利工程等。

南京的水资对城市开展和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实习成果和收获通过这次地理综合实习,我深化理解了南京的地理特点和地貌景观,对南京市的气候和水资有了更深化的理解。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我培养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才能,进步了地理理论操作和研究方法的才能。

此外,这次实习还让我亲身感受到了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城市特色,对南京文化有了更深化的理解。

我还参观了南京市内的一些重要景点,包括中山陵、夫子庙等,丰富了我的实习经历。

总的来说,这次地理综合实习让我更加熟悉南京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点,进步了我的理论才能和学科程度,对我的地理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有了积极的影响。

四、实习建议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南京市的交通状况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交通拥堵现象严重。

南京及周边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南京及周边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南京及周边地区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学号:______姓名:______指导教师:______编写日期:______目录绪论 (1)第一章地层 (3)第二章矿物与岩石 (4)第三章地质构造 (6)第四章地下水 (7)第五章地表地质作用 (8)第六章工程岩土体 (9)第七章结语 (9)绪论工程地质作为一门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其基本知识的掌握直接关系到我们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及其我们工作以后的应用。

由此看来工程地质的实习也是我们理论课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此,老师组织学生参加了本次工程地质实习。

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亲临大自然,应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地质构造、岩层性质及产状等,具体分析可能的工程地质问题,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

本次实习对于地质的一些构造、性质等,有一个感观的认识,结合老师的详细讲解真正地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以及运用所学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要点。

通过这一次的实习,加深了我对工程地质这门课的认识,让我从书本中走了出来,亲眼见到了真实的地质现象,了解了断层、背斜和滑坡等重要的地质现象,亲自观察了和体验了各种岩石的分布和形态,让我从本质上对三大岩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次实习,让我用自然中实物更好地理解了原来抽象的概念,使知识具体化,印象更深刻。

实习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实习的过程激发了我在将来学习的热情。

所以,实习对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实习用了三天时间,从1月4日到1月6日,主要实习路线为:石头城---绣球公园---老虎山地质路线,主要实习目的是研究斜坡以及斜坡稳定性,天然地基以及岩石的风化作用以及风华差异对岩石产生的作用;栖霞山地质路线,主要研究岩溶地貌对地基产生的影响地质构造中的断层,沉积岩的燧石结合现象;燕子矶---门坡---三台洞地质路线,主要实习目的是研究地质构造以及岩石还有溶洞地貌。

2023关于南京实习报告三篇

2023关于南京实习报告三篇

2023关于南京实习报告三篇南京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观察与实践是学习、研究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实习对于自然地理学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坚实的野外调查基础之中,反过来又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服务。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地向自然地理学渗透,使自然地理学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是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仍然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地理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才能丰富和发展自然地理学理论。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我们领略到祖国的秀丽风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

野外工作不同于校园生活,有时需要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早出晚归,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

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完成某项实习任务要靠全体同学有组织、有纪律的共同努力,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其组织纪律性。

另外,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师生同吃、同住、同工作,这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为教师开展教书育人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总之,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目的如下: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南京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3、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南京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南京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的线路实习线路一:老虎山——绣球公园实习内容:岩石、滑坡、节理、岩溶作用、风化作用、断层观看点001号:老虎山南坡;002号:绣球公园明誓石;003号:马脚石;004号:小桃园明城墙;005号:清凉门石头城城墙;006号:鬼脸层实习线路二:燕子矶——三台洞实习内容:粘土、岩性构造、罗盘操作练习、节理、河流的地质作用与河岸的防护治理、岩溶地质作用、崩塌作用观看点011号:观澜亭;012号:燕子矶的御碑亭;013号:遇难同胞纪念碑;014号:三台洞;015号:三台洞;016号:门坡实习线路之三:栖霞山实习内容:石英砂岩、长石、方解石、矿物、河流的地质作用与河岸的防护治理、断裂构造、岩溶作用、灰岩、断层作用、地下水、风化作用和块体运动的崩塌、大型节理观看点021号:栖霞山北江边;022号:栖霞山彩虹明镜;023号:钟楼旁;024号:舍利塔;025号:品外泉;026号:玉冠峰;027号:桃花扇亭二:实习的目的地质学野外实习是地质学课堂教学以后的重要实践环节。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巩固、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初步学习野外工作方式,进行野外大体技术的训练,培育观看地质现象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打下一下的基础。

三:实习内容(一)矿物与岩石野外实习中熟悉实习地域常见岩石,要紧为沉积岩,少量火成岩。

了解岩石的岩性包括矿物成份、结构、构造及了解矿物的集合体。

(二)地层野外实习中熟悉实习地域各不同地质时期的地层,包括群与组,弄清岩层产状,地层之间接触关系。

(三)地质构造与构造运动熟悉明显的水平构造、单斜构造。

熟悉明显的褶皱构造,断裂构造,专门是断层证据。

结合各类地质构造现象,明白得构造运动概念。

(四)外动力地质作用熟悉明显的风化现象,了解各类岩石的风化程度;熟悉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及塑造的地貌类型单元;熟悉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熟悉斜坡动力地质作用及产生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现象。

熟悉冲击物、洪积物、破积物、残积物、重力堆积物。

南京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南京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南京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本次南京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大自然的实际环境相结合,将实验技能与方法与野外实际探索相结合。

野外实习对于自然地理学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培养野外观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本次实习地点选在南京地区,实习时间为2023年6月6日至6月11日。

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南京地区的多个自然地理景观,进行了实地观测和数据采集。

三、实习内容和过程1. 矿物与岩石的认识实习在野外实习的第一天,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观察了南京地区的岩石和矿物。

我们通过实地观察,识别了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矿物,了解了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使用专业的工具进行岩石和矿物的采样和分析。

2. 地层的认识实习在野外实习的第二天,我们学习了如何识别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

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了不同地层的岩性和岩层产状,了解了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地层的形成和演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 地质构造与构造运动的认识实习在野外实习的第三天,我们学习了如何识别不同的地质构造现象。

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了水平构造、单斜构造和褶皱构造等,了解了构造运动的概念。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地质构造的形成和演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4. 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认识实习在野外实习的第四天,我们学习了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各种形式,包括风化作用、流水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等。

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了各种岩石风化程度、地面流水地质作用以及地下水的溶蚀作用等。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外动力地质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5. 简单的工程问题的认识实习在野外实习的最后一天,我们学习了如何解决与地质相关的简单工程问题。

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了建筑物的地质基础、道路和桥梁的地质问题等。

南京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南京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南京地质实习报告范文南京地质实习报告范文[1]第一章南京六合方山的地理位置及概况长江北岸的南京六合至仪征一带,耸立着一座座孤立的古火山,合称六合方山群,已知有25座,包括方山、瓜埠山、马头山、塔山等。

六合方山便是其中一座引人注目的古火山,不仅形态保存较完整,而且结构较典型。

六合方山位于南京市六合区东沟镇北4km,距南京长江大桥约76km。

南京六合方山交通位置第二章南京六合方山雨花台组沉积地层方山基底是中下统雨花台组河流相沉积地层,岩石为中生代石英砂岩和砂砾岩。

在地质历史时期,滁河的古河道流经此地,由于河流的搬运作用,使河床的底部沉积大量的岩石,形成大约有50 70米的沉积地层。

位于方山山脚的雨花石采石场,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古滁河的沉积地层和沉积环境的变迁。

首先,从地层的剖面,我们可以得出河流搬运作用具有分选性,沉积物的粒径从大到小排列,同时,这些沉积物具有很好的磨圆度,以鹅卵石为主,其中质地优良的称为雨花石,被用作制作精美工艺品。

其次,从地层的层序来看,可以明显得出,在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区的沉积环境不是稳定、连续的,河流的河道出现过震荡和摆动,沉积环境发生过数次变迁。

第三章南京六合方山火山地貌及岩层特征六合方山位于郯庐断裂带东部边缘,在古地质时期,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尤其是喷出性岩浆岩发育较好如:玄武岩、橄榄岩和灰岩等。

如今的方山是一座死火山,但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一个火山锥,顶底高差约150m,最大海拔高程188m,面积约2km2,外围直径1200~1600m,东西窄而南北宽;外形大致呈截头圆锥形,俯视呈马蹄形,豁口在北侧,侧视呈梯形。

南京六合方山火山地貌方山山顶中央,为古火山口位置,地貌上呈一洼地,深约30m,实际火山口深陷约80m。

火山口外围为火山口垣,其东、南、西三侧为高耸陡峻的玄武岩岩墙,而北侧为低矮的豁口。

火山口之下为火山颈,即为岩浆喷溢通道,其内充填次火山岩。

六合方山火山锥是由上新世晚期火山喷发的火山碎屑岩和玄武岩质熔岩,以及次火山岩灰绿岩构成,前两者构成方山组。

南京地区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南京地区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南京地区地质野外实习报告南京地区地质野外实习报告一、绪言南京,我们这次地质野外实习的地点,是江苏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上海经济区的核心区之中,是长江流域主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重要的江海水陆空联运的交通枢纽和对外口岸,又是风景优美名胜古迹遍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现行的南京市行政区,位于31°14′N—32°37′N,118°20′E—119°13′E,地处长江下游,宁真弧形山脉西段。

宁镇山脉自南京到常州市孟河一带,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山体近东西走向,全长约100多km,其标高一般为100—200m,最高峰为南京东郊的紫金山(又名钟山)主峰,海拔448m。

南京境内的主要河流有长江及其支流滁河、秦淮河等。

在江河两岸发育着河漫滩冲积平原,在镇江东南的太湖流域地区,地貌形态主要为冲击湖积平原,其上点追丘陵,和网密布,湖荡成群,闻名中外的大运河与太湖交相辉映。

本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气候寒冷。

盛行西北风,夏季高温多雨,盛行东南风,春季气候多变,年均气温15.4°,年降水量1000—1150mm,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栎树林分布普遍。

南京地区是我国近代地质学的发祥地,市郊周围有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地质现象,如栖霞灰岩的标准剖面、南象运动的不整合接触面、六合火山群罕见的石竹山、佘村谷地的典型倒置地形等。

这里开展地质调查工作较早较细,中外地学界不少老学者和著名学者对该去做过相当多的较为系统的地质调查,各项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由于本区地层发育良好,出露齐全,不仅对于下扬子而且在华南均具代表性,构造变形程度中等,构造现象清楚、典型,岩浆岩众多,而且出露广泛,又有各种内生及外生矿床,再加上这里地质研究程度高,专业机构和人员多,交通方便,观察容易,所以其中许多地点已成为地质旅行和教学实习的良好场所,在国内享有盛誉。

南京市范围内可供实习的地区,主要在东郊、南郊和北郊及江北,如汤山地区、大连山区、紫金山区、幕府山区、栖霞山区、江宁方山及六合方山等地。

地质实习报告总结()

地质实习报告总结()

地质实习报告总结1. 实习背景在四月份到七月份的暑假期间,我作为一名大学地质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一次为期三个月的地质实习。

该实习由学校安排,地点为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

实习过程中,我们所从事的任务主要涉及到田野勘查和文献资料整理。

田野勘查工作主要是根据既定任务在田野环境下进行采样、拓展地质样本等操作;文献资料整理方向则是将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形成符合实际的综合报告。

2. 实习成果2.1 野外勘查在野外勘查过程中,我们主要负责的是调查区域内的岩石类型、地层和构造特征,以及地形、河流等自然特征。

组织了两次田野勘查后,我们收集了大量的野外样品。

在后续的室内化验、分析和归纳工作中,我们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区域内的岩石类型主要是花岗岩、砂岩和页岩,且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

2.区域内的地层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延伸了约600万年的时间跨度。

3.区域内存在较明显的断层和褶皱构造,其上有一系列小型海相矿床。

2.2 文献资料整理在文献资料整理工作方面,我们分别围绕勘探地区的区域地质特征、古地理环境和地质演化历史三个方面进行了资料搜集与整理,重点提取了以下信息:1.勘探地区属于中国华南特别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较为完善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

2.该区域东南段受灵山和武夷山的截断作用影响,呈现出一系列南西向的断层和褶皱构造。

3.本区域的地层早期为裸露地表,在晚侏罗世沉积物的堆积下,陆地逐渐向海洋方向转化。

白垩纪晚期,该区域已荒芜无人,普遍持续至今。

4.该地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以锂矿、铜矿和铁矿为主。

3. 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对科技创新、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意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次,我也发现,在实际操作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与书本知识有着很大的区别;最后,研究性实习更加强化了我对地质学科的理解和应用。

4. 总结综上所述,这次地质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南京实习报告孔山

南京实习报告孔山

实习报告:南京孔山实习之旅一、实习背景及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和地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加强对地质学、地貌学等学科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们参加了南京孔山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地质构造、地层分布、矿物岩石特征等方面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地点及路线本次实习地点位于南京市孔山地区,实习路线涵盖了孔山北坡、四维村、大石碑等地。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跟随指导老师,依次参观了这些地点,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分析。

三、实习内容及收获1. 地质构造及地层分布在孔山北坡,我们观察到了侏罗纪地层的沉积特征,了解了构造运动对地层形成的影响。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发现孔山地区侏罗纪地层主要为砂岩、页岩和泥岩等,地层厚度较大,构造活动频繁。

在四维村和大石碑地区,我们了解了古生物化石的分布和地层对比。

通过观察化石的形态和结构,我们大致判断出了地层的年代和古地理环境。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使用地层对比方法,分析地层序列和构造关系。

2. 矿物岩石特征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矿物。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观察了孔山地区的岩石露头,识别出了砂岩、页岩、泥岩、石灰岩等岩石类型。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利用岩石的颜色、粒度、层理等特征,判断岩石的形成环境和成因。

3. 实习技能的提高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野外地质调查方法,如踏勘法、测量岩层产状等。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卷尺、锤子等工具,测量岩层的产状和方位。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整理和分析野外数据,撰写实习报告。

四、实习感悟本次南京孔山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深刻了解了地质构造、地层分布、矿物岩石特征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和交流,使我们更加熟悉了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是爬到一个采石场的山坡,在坡的中部,有部分岩石是含有化石的碎屑 岩,可以明显的观察到化石构造,属于石炭系金陵组(C1j)生物碎屑岩。主要是 古珊瑚虫的残骸,可以说明此地曾经处于海洋环境,也验证了此前提到的本地区 的地质发展史。
图 3.2 古珊瑚虫残骸灰岩
下山过程中用地质锤采集了一些灰岩,有的灰岩当中可以发现有明显的珊瑚 虫化石,有些灰岩呈现杏仁状,其核部有结晶较好的方解石,由于含有杂质,呈 现淡黄色,主要是块状,敲击时可以敲出呈现菱形体的小块体,具有玻璃光泽, 三组完全解理。
第二章 实习路线
第一天路线: 本部校区(8∶00)—→小铁路青龙群人工剖面—→火石峰背斜—→大石碑公园 断层―→汤山溶洞—→本部校区(16∶00) 第二天路线: 本部校区(8∶00)—→六合桂子山—→地质博物馆—→本部校区(16∶00)
第三章 南京湖山地区
3.1 概述
湖山地区在志留纪处于海洋环境,从深海向浅海发展,构造活动性弱;生物 丰富,以三叶虫、腕足动物、腹足动物、双壳动物和笔石动物为主;于志留纪中 后期以滨海为特征。整个志留纪都以陆源碎屑沉积为特征,持续形成了大于 300m 厚的沉积层,即高家边组、坟头组和茅山组沉积,并在志留纪中晚期发育三角洲, 形成大型斜层理。
图 3.1 层状构造
随着不断向前行走,地层的岩性越发明显,分界面更加明显,我们在此地进 行了一些地层产状的测量,主要测量了走向、倾向与倾角。学习了如何在野外使 用地质罗盘来测量地层产状。
再向前行进看到的是一个比较明显的断层构造,是一个比较小的断层,两侧
第 4 页 共 11 页
岩体发生明显的错动。
3.3 石灰岩采石场
泥岩,一种同黏土固化而成的沉积岩,其成分与构造和页岩相似但较不易碎, 用地质锤敲击时可感觉出来,是一种层理不明显的粘土岩。矿物成分复杂,主要 由粘土矿物组成,如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等,其次为碎屑矿物(如石英、长 石、云母等),后生矿物(如绿帘石、绿泥石等)以及铁锰质和有机质。质地松 软,固结程度较页岩弱,重结晶不明显。泥岩结构极细粒,肉眼无法辩论颗粒。 其许多特征与页岩相同,可能含有化石,但层理不如页岩发育。
第 2 页 共 11 页
第一章 实习目的
地质科学是一门实践科学,所以课外的实习认知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 获得地毯现象的感性认识,培养我们的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野外 工作能力心脏创新思维意识。
通过考察南京湖山区域、汤山区域、六合火山群等典型地质点及参观江苏省 地质博物馆,突破课堂学习地质学的局限性,了解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与方 法,加深对地质学基本概念的形象理解,同时激发学习地质学的热情和培养良好 的品德意志。
3.2 地层岩性
首先参观的是一个有丘陵山地,具有明显的层状构造。从上至下,分别是灰 岩、泥岩、页岩,属于三叠系青龙组(K1q)。
灰岩,俗称石灰岩,是一种沉积岩,几乎由方解石构成,在用地质锤凿石过
第 3 页 共 11 页
程中发现比较坚硬,主要呈碎屑状态,可初步断定为碎屑结构,碎屑结构多由颗 粒、泥晶基质和亮晶胶结物构成。颗粒又称粒屑,主要有内碎屑、生物碎屑和鲕 粒等,泥晶基质是由碳酸钙细悄或晶体组成的灰泥,质点大多小于 0.05 毫米, 亮晶胶结物是充填于岩石颗粒之间孔隙中的化学沉淀物,是直径大于 0.01mm 的 方解石晶体颗粒;晶粒结构是由化学及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晶体颗粒。
图 3.5 火石峰背斜信手剖面图(比例尺:1:100)
第 6 页 共 11 页
第四章 阳山大石碑正断层
4.1 概述
图 3.3 含有方解石的灰岩
来到另一个灰岩采集地,该地灰岩属于中石炭系黄龙组(C2h)灰岩,主要用
第 5 页 共 11 页
于制造石灰、水泥,因此山下有一个水泥制造车间。部分灰岩中含有方解石,石 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石灰岩是烧制石灰和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炼 铁的炼钢的熔剂。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溶解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中。这里 的石灰岩主要是海相沉积。
南京地区地质实习 实习报告
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目的.............................................................................................................................3 第二章 实习路线.............................................................................................................................3 第三章 南京湖山地区.....................................................................................................................3 3.1 概述 ...........................................................................................................................................3 3.2 地层岩性 ...................................................................................................................................3 3.3 石灰岩采石场............................................................................................................................5 3.4 火石峰背斜................................................................................................................................6 第四章 阳山大石碑正断层.............................................................................................................7 4.1 概述 ...........................................................................................................................................7 4.2 断层构造 ...................................................................................................................................7 第五章 汤山溶洞.............................................................................................................................7 5.1 概述 ...........................................................................................................................................7 5.2 岩溶 ...........................................................................................................................................8 5.3 岩溶形态 ...................................................................................................................................9 第六章 六合火山群.........................................................................................................................9 6.1 概述 ...........................................................................................................................................9 6.2 瓜埠山火山玄武岩柱状节理..................................................................................................10 第七章 地质博物馆.......................................................................................................................10 7.1 概述 .........................................................................................................................................10 7.2 参观展览 .................................................................................................................................11 第八章 总结...................................................................................................................................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