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征战诗鉴赏PPT课件
合集下载
边塞征战诗鉴赏ppt课件

精品课件
17
•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其寓 意是什么?(4分)
• 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夜晚、秋风、汉关、寒 云、冷月、西山等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 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其寓意是指 边境局势的紧张;敌我交战迫在眉睫,刻不 容缓,战事紧迫。
精品课件
18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 情怀?请简要分析。
• 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精品课件
7
边塞诗的产生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 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 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 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 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 葩。
盛唐以前,国势强盛,边塞诗大多豪迈 爽朗昂 扬向上;中晚唐,国势衰微,诗中悲壮 惋伤成分多; 南宋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
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
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精品制课件。
16
类题精炼,强化突破
• 军城早秋 • 严武 • 昨夜秋风入汉关, • 朔云边月满西山。 • 更催飞将追骄虏, • 莫遣沙场匹马还。
• 昨夜秋风吹进 边关,寒云冷月 笼罩着西山。催 动飞将追击骄横 的残寇,决不让 来犯者一人一马 活着回去。
有的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有的豪壮悲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有的委婉清丽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精品课件
14
典例引路,总结方法
•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 唐代:岑参 •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 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 年都可以看到雪飞。
高中语文边塞诗鉴赏课件(41张PPT)

诗人怎样一种思 想感情?____对__战__死__者__的__同__情__________________
❖ (3)后两句,由___虚__写____转入__实__写__,既含蓄
委婉地讽刺了____统__治__者__的__无__能__________,又侧 面烘托了_英__雄__不_能__建__功__立__业__的__无__奈_,抒发了 __对__良__将__及__早__出__现__的__渴__望_ ,对边疆和平的向往 。
❖上
❖ 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 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__________手法。
❖ 衬托
19
出塞二首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1) 诗的第一句以__白__描___的手法,勾勒出一
幅千古边关月夜图,暗写_古__战__场__上__战。斗之激烈
14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前两句以工整的对仗的形式来写景,用了两 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先从俯视的角度来写莽莽大 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再从仰 望的角度来写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寒月犹如 严霜。上下交映,只见整个大漠一片白茫茫,令 人顿觉冷嗖嗖。诗人从地点、景物、气候三个方 面着意刻画,反复渲染,营造出一个悲凉的氛围, 为后两句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之情蓄势。
“高岑诗派”。
4
意 境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风 格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雄
雄
奇
从军北征 李益
壮
、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豪
❖ (3)后两句,由___虚__写____转入__实__写__,既含蓄
委婉地讽刺了____统__治__者__的__无__能__________,又侧 面烘托了_英__雄__不_能__建__功__立__业__的__无__奈_,抒发了 __对__良__将__及__早__出__现__的__渴__望_ ,对边疆和平的向往 。
❖上
❖ 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 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__________手法。
❖ 衬托
19
出塞二首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1) 诗的第一句以__白__描___的手法,勾勒出一
幅千古边关月夜图,暗写_古__战__场__上__战。斗之激烈
14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前两句以工整的对仗的形式来写景,用了两 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先从俯视的角度来写莽莽大 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再从仰 望的角度来写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寒月犹如 严霜。上下交映,只见整个大漠一片白茫茫,令 人顿觉冷嗖嗖。诗人从地点、景物、气候三个方 面着意刻画,反复渲染,营造出一个悲凉的氛围, 为后两句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之情蓄势。
“高岑诗派”。
4
意 境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风 格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雄
雄
奇
从军北征 李益
壮
、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豪
边塞诗鉴赏优质课件(24张ppt)

么——如何写——为什么写) • 前两句,比喻,写出了景物的寒气逼人,
渲染出了内心的愁惨悲凉,也使诗人格外强烈 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为后文生发 出思乡的情愫作了铺垫。
• 三、四句写声,视听结合,“一夜”、“ 尽望”又道出了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精编优质 课PPT边 塞诗鉴 赏 课 件(24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讨论课后作业第一大题
• (3)“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一句中“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 用,这样写除隐含曲名外,还有什么作用?此 句诗包含了哪种修手法?
• 梅花落拆用,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 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飞散,一夜 之中色香洒满关山。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
• “梅花落”同时也是通感,战士由听曲而想 到“梅花落”的场景。胡地是没有梅花的,那 是中原故乡的场 景。句中也含有思乡的情调。
• • 前两句的的孤寂壮阔之景,奠定基调、烘
托氛围,更衬托了戍边将士伟大悲壮的精 神。
精编优质 课PPT边 塞诗鉴 赏 课 件(24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精编优质 课PPT边 塞诗鉴 赏 课 件(24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夜上受降城闻笛》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讨论:请你任选角度为同桌鉴赏这首诗?(写什
• 边塞诗:以描写边疆风光和将士人民生活为题 材的诗歌。
• 初唐: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建 功立业)
• 盛唐: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 回。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回 。(虽死不悔)
• 晚唐:陈绹:可怜永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 人。(哀怨)
渲染出了内心的愁惨悲凉,也使诗人格外强烈 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为后文生发 出思乡的情愫作了铺垫。
• 三、四句写声,视听结合,“一夜”、“ 尽望”又道出了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精编优质 课PPT边 塞诗鉴 赏 课 件(24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讨论课后作业第一大题
• (3)“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一句中“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 用,这样写除隐含曲名外,还有什么作用?此 句诗包含了哪种修手法?
• 梅花落拆用,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 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飞散,一夜 之中色香洒满关山。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
• “梅花落”同时也是通感,战士由听曲而想 到“梅花落”的场景。胡地是没有梅花的,那 是中原故乡的场 景。句中也含有思乡的情调。
• • 前两句的的孤寂壮阔之景,奠定基调、烘
托氛围,更衬托了戍边将士伟大悲壮的精 神。
精编优质 课PPT边 塞诗鉴 赏 课 件(24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精编优质 课PPT边 塞诗鉴 赏 课 件(24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夜上受降城闻笛》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讨论:请你任选角度为同桌鉴赏这首诗?(写什
• 边塞诗:以描写边疆风光和将士人民生活为题 材的诗歌。
• 初唐: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建 功立业)
• 盛唐: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 回。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回 。(虽死不悔)
• 晚唐:陈绹:可怜永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 人。(哀怨)
边塞征战诗鉴赏-完整PPT课件

《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 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 夜满关山。”描写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壮 阔的景象 。
• 5、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 民族往来的喜悦和赞颂之情。
总体归纳如下: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 ➢家乡——思乡念亲 ➢将士——艰苦私生活、报国豪情 ➢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 三、边塞诗的主要标志:
(一)、标题:
标题有“行”“军”“征 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 字词。
(二)、常见意象(常用词语) ➢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刁斗、 羌笛、胡笳、琵琶、战马、羽书、戈、矛、 剑、戟、斧、钺、弓、箭、刀、铩等 ➢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 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 单于等 ➢ 从自然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 沙、长云、白云、秋月、雪山、冰川、孤城、 边关、雨雪、风沙、雁飞、鹰扬、箭飞、马 走等
六、常用手法 比喻、夸张、用典、对比、渲染、
虚实结合、侧面烘托、细节描写、动作 肖像描写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开篇即点明时令,以“火山”“赤亭”起笔,暗含一路珍重 的送别之意。
答案▶ ①李副使出塞旅程艰苦。以李副使行程中必经的火山、
赤亭写旅程的艰苦,以此烘托李副使不畏艰辛、毅然前行的豪迈 气概。②李副使经历非凡。他经常出入边地,长期驰骋沙场,早已 置乡愁于脑后。③李副使志向远大。他远赴万里击胡,希望在边 塞立功扬名。
《边塞征战诗》ppt课件

在白日梦中了&在梦中与思念的人儿相会;也是一种苦涩
的幸福啊;难怪女主人要赶走可爱的黄莺鸟&这种无理而
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宁的生活;看起来
它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实则有深刻的时代内容;
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5
三、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 杜甫在《兵车行》中沉痛地写到:“信
呼唤、游子的叹息
塞下11曲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此句点明了环境: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百 尺楼;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 时令: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 季节& 时间:黄昏;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 戍卒:久不归;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
天地悠悠;孤独一人;思念之情正随着青海 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这是一幅悲 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边塞秋末景色衰败、萧瑟、凄凉 — —唐军兵力枯竭;衬托出战事的惨烈;唐军 伤亡惨重&
对比;将领受恩轻敌;士卒竭力奋战&愤
慨诗歌转折的关键&上一层写将领;下一
8
边塞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诗歌创作的社会背景& 2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感情&参考“633”P267
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 有 抒写征人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 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 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有对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 统治者予以辛辣的讽刺与委婉的劝谏 ……
男儿本自重横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 少妇城南欲断北空回首&
摐金伐鼓下榆关; 大漠穷秋塞草腓; 边庭飘飖那可度;
高考诗歌鉴赏之边塞征战诗PPT课件

2.关注抒情和议论的句子,认真揣摩其 含义。
3.关注作者所处的时代和际遇,知人论 世。
军城早秋 严武
答案 (昨1)夜夜秋晚、风秋入风汉、汉关关,、朔寒云云、边冷月月满、西西山山,。诗的 前两句更描绘催的飞是将一幅追初骄秋虏边,关阴莫沉遣浓沙重的场夜匹景马,还营造。了紧
张的边境氛围。
(2)【诗西注的)】后人严两。武句曾(表任7现2成6了-都7作6尹5者)、作:剑为字南镇季节守鹰度边,使关华,的阴广将(德领今二,属年斗陕志 昂志扬;的第(豪四7迈句6情 写4)怀 全秋。 歼率第敌兵三军西句的征写决,部心击署,败奋显吐力示蕃必出军胜击队的,七信显万心示多。昂人扬。的斗
•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李 白
.
9
(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 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
10
三、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 效果
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
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常见的战事意象:角、金鼓、旌旗、烽火、
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飞鹰扬 、箭飞马 走……
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
试从意象的角度进行赏析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①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从军行(其二)》王昌龄
•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关注作者所处的时代和际遇,知人论 世。
军城早秋 严武
答案 (昨1)夜夜秋晚、风秋入风汉、汉关关,、朔寒云云、边冷月月满、西西山山,。诗的 前两句更描绘催的飞是将一幅追初骄秋虏边,关阴莫沉遣浓沙重的场夜匹景马,还营造。了紧
张的边境氛围。
(2)【诗西注的)】后人严两。武句曾(表任7现2成6了-都7作6尹5者)、作:剑为字南镇季节守鹰度边,使关华,的阴广将(德领今二,属年斗陕志 昂志扬;的第(豪四7迈句6情 写4)怀 全秋。 歼率第敌兵三军西句的征写决,部心击署,败奋显吐力示蕃必出军胜击队的,七信显万心示多。昂人扬。的斗
•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李 白
.
9
(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 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
10
三、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 效果
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
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常见的战事意象:角、金鼓、旌旗、烽火、
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飞鹰扬 、箭飞马 走……
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
试从意象的角度进行赏析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①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从军行(其二)》王昌龄
•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歌分类鉴赏ppt课件

《陇西行》 作者: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韵译】: 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 五千身穿锦袍的精 兵战死在胡尘。 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 还是少妇们梦 中相依相伴的恋人。
【评析】: 《陇西行》共四首,这是第二首。首二句写将士 忠勇,丧亡甚众;末二句写牺牲 者是春闺少妇日夜盼望归来团聚 的情人。全诗反映了唐代长期征战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 非战情绪。三、四两句,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比照, 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 泪下。
一、边塞征战诗(边塞诗)
• 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內容。 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 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表现对统治者用人不当的不满。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表现守边将士誓死卫国的决心,表现了强烈的 爱国主义精神。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 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表现守边将士思念家乡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重庆卷) 从军行七首 ( 其二 )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 “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 ? 为什么 ? (2)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 ? 这样的 写法有什么好处 ?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2006天津卷) 凉州词(其一)张籍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韵译】: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正想开怀畅饮,马 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 自古男儿出征, 有几人活着归回?
边塞诗欣赏PPT课件

▪ 习惯认为,盛唐的边塞诗是唐代边塞诗创作 的顶点,也是其终点。
▪ 这一时期的著名诗人,如卢纶、李益、白居 易、李贺、杜牧、李商隐,都写过许多边塞 诗。
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
• 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 雪、风沙;
•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 铩、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开元二十三年(735)到长安参加制科考试,未中 第,不久又回到宋州。 天宝八载(749),被任命为封丘县尉。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左拾遗(八品),转 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 后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 高适又曾为 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 唐代宗 时,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世称高常 侍。后进封渤海县侯。
•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 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 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 2.对比: •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唐·王翰《凉州词》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唐· 李白《塞下曲》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 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 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岑参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 、伯父都官至宰相。
开元二十二年(734),洛阳献书 天宝三载(744),岑参30岁时才中进士第,官授兵曹参军。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春夏间自北庭东归,六月受杜甫等人 举荐,授右补阙,后出为虢(guó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 南省郑州市西北)州长史。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入蜀,初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僚 属,后转为嘉州(今四川乐山县)刺史,世称岑嘉州。 大历三年(768)任职期满被罢官,后谋东归未遂。 大历四年(769)末,卒于成都旅舍,享年55岁。
▪ 这一时期的著名诗人,如卢纶、李益、白居 易、李贺、杜牧、李商隐,都写过许多边塞 诗。
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
• 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 雪、风沙;
•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 铩、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开元二十三年(735)到长安参加制科考试,未中 第,不久又回到宋州。 天宝八载(749),被任命为封丘县尉。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左拾遗(八品),转 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 后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 高适又曾为 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 唐代宗 时,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世称高常 侍。后进封渤海县侯。
•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 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 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 2.对比: •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唐·王翰《凉州词》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唐· 李白《塞下曲》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 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 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岑参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 、伯父都官至宰相。
开元二十二年(734),洛阳献书 天宝三载(744),岑参30岁时才中进士第,官授兵曹参军。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春夏间自北庭东归,六月受杜甫等人 举荐,授右补阙,后出为虢(guó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 南省郑州市西北)州长史。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入蜀,初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僚 属,后转为嘉州(今四川乐山县)刺史,世称岑嘉州。 大历三年(768)任职期满被罢官,后谋东归未遂。 大历四年(769)末,卒于成都旅舍,享年55岁。
原创精品课件 边塞征战诗精品

(2)边塞征战诗表达的主要思想情感
①描写塞外奇丽壮阔的自然风光 和民风民俗。如岑参《白雪歌送武 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以春花喻 冬雪,将春景之冬景,描写出了塞 外雪景的繁荣壮丽。
②抒发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冲锋 杀敌、报效祖国的英雄豪情。如王 昌龄《从军行(其四)》 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 终不还”、杨炯《从军行》中的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等诗 句,直接抒发了保边卫国的壮志豪 情。
因此,在我们做这类诗歌鉴赏题时, 首先要仔细审视作者,对于我们所 熟悉的从平时积累的与诗人相关的 背景知识中回忆提取,来帮助理解 诗歌。而对于不熟悉的诗人,就应 充分重视作品朝代和题下注释,仔 细分析,力求做到“知人论诗”。
(3)审意象 边塞诗常常会借“大漠”、“长河”、 “落日”等意象描绘边塞景象的雄奇 壮美,借“金鼓”,“旌旗”、“烽 烟”等意象展现边塞战事的壮怀激烈, 借“大雪”、“秋月”、“寒风”、 “黄草”等意象抒写戍守将士的悲凉 愁苦。抓住典型意象,以之作为切入 点,无疑等于找到了解读边塞征战诗 的一把钥匙。
(4)“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 愁。”如何现士卒思亲之情?
当戍卒走上高台,坐下,寒风瑟瑟, 本就让人愁思不已,他更用羌笛吹 起了“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关山 月》。笛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 如亲人在呼唤,似征人在叹息。笛 声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 故乡,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 戍边庭的亲人。但是战争远未停止, 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是无可奈 何的等待。
边塞征战诗以其高亢豪迈的基调和 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了 时代的精神风貌,使入耳目一新。 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 王之涣、李颀、王维等,其中以岑 参、高适最为著名,故又称“岑高 诗派”。高适的《燕歌行》、岑参 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 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 等,都是唐代边塞征战诗中的杰作
高考复习边塞征战诗 PPT优秀课件1

1貂锦指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震撼人心,你认为呢?为 什么?
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 是借代手法。
本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 承前句,本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 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 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 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 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 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 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
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 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艺术特点: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边塞诗归纳特征
内容------边塞风光 奇丽壮阔 统治者 穷兵黩武 将士 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 思乡念亲 友人 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风格——雄壮豪迈(唐)沉郁苍凉(宋) 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天山雪后海风寒, 军中遍吹行路难。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边塞环境恶 劣、生活艰 苦。以此反 衬将士们英 勇无畏的爱 国主义精神。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蹄处。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僻字难典]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 的长官。 燕然:本来是地名,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即爱杭山, 在今蒙古共和国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内,因为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匈奴, 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 所以后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来以“勒石燕然”作为保卫祖国、 立功边疆的代称。
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 是借代手法。
本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 承前句,本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 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 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 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 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 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 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
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 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艺术特点: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边塞诗归纳特征
内容------边塞风光 奇丽壮阔 统治者 穷兵黩武 将士 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 思乡念亲 友人 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风格——雄壮豪迈(唐)沉郁苍凉(宋) 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天山雪后海风寒, 军中遍吹行路难。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边塞环境恶 劣、生活艰 苦。以此反 衬将士们英 勇无畏的爱 国主义精神。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蹄处。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僻字难典]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 的长官。 燕然:本来是地名,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即爱杭山, 在今蒙古共和国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内,因为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匈奴, 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 所以后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来以“勒石燕然”作为保卫祖国、 立功边疆的代称。
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课件

中、晚唐:国势渐衰,昂扬向上的基调仍旧,但悲壮惋伤的成分渐多。如: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宋代:外侮不断,国难当头,感情或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 中衰鬓已先斑”;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但是不管何时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并序》)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凉州词二首》)
(此时关内应该是暮春时节,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风凛冽、尘沙漫天,冷酷严寒。)
表达效果: 突出和强调。 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照,突出边塞环境 的艰苦。
边塞诗的艺术特点: XXX雄浑豪放、大方悲凉,境域阔大、雄奇壮美
阅读鉴赏边塞诗方法
第一要根据诗歌标题等判定是不是边塞诗。 其次,从分析意象意境、抓情感关键词、联系时代背景等 方面把握思想情感,答题时要用到“参军报国、建功立业、 思乡念亲、穷兵黩武”等表达思想情感类术语 最后,分析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答题时要用到“对照、 夸张、动静结合、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表达技能类术语。
答案:(1)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 (2)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 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期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表达效果:
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丰富诗歌内容, 形成时空的对照,扩大诗歌意境,使作品 形象更饱满,情感表达更充分。
虚实结合中虚景包括: ①现实已逝之景。(回忆过去) ②假想未来之景。(想象未来) ③神仙鬼怪或梦境。(假想虚无)
4.用典:
表现手法|效果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
宋代:外侮不断,国难当头,感情或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 中衰鬓已先斑”;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但是不管何时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并序》)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凉州词二首》)
(此时关内应该是暮春时节,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风凛冽、尘沙漫天,冷酷严寒。)
表达效果: 突出和强调。 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照,突出边塞环境 的艰苦。
边塞诗的艺术特点: XXX雄浑豪放、大方悲凉,境域阔大、雄奇壮美
阅读鉴赏边塞诗方法
第一要根据诗歌标题等判定是不是边塞诗。 其次,从分析意象意境、抓情感关键词、联系时代背景等 方面把握思想情感,答题时要用到“参军报国、建功立业、 思乡念亲、穷兵黩武”等表达思想情感类术语 最后,分析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答题时要用到“对照、 夸张、动静结合、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表达技能类术语。
答案:(1)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 (2)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 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期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表达效果:
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丰富诗歌内容, 形成时空的对照,扩大诗歌意境,使作品 形象更饱满,情感表达更充分。
虚实结合中虚景包括: ①现实已逝之景。(回忆过去) ②假想未来之景。(想象未来) ③神仙鬼怪或梦境。(假想虚无)
4.用典:
表现手法|效果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
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古诗词《边塞征战诗》专题鉴赏ppt课件

边塞军旅诗
对比衬托 怀古伤今
建功立业 从军报国 穷兵黩武 思乡念亲 视死如归 苦闷彷徨
昔盛今衰 物是人非 盛衰无常 国运衰微 孤独惆怅
怀古咏史诗
借古讽今 借古抒怀
昏庸腐朽 奢侈淫逸 缅怀英雄 功业无成 失意绝望
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 壮志未酬 志不得伸 壮士暮年
托物言志诗 送别怀人诗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虚实结合
9
真题 再现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 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 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 一 种。(06天津卷 )
(1) “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 塞景象?
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10
真题
再现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 ,从军度陇西③
14
15
答案: 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
调。
答案: 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 ②化抽象之情为具体 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 ③“深山”“夕照 ”“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 孤寂、惆怅之情。
16
古诗题材类别总结一览表
题材类别
主要手法
情感术语
山水田园诗
借景抒情
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超然物外 厌恶官场
这是一首抒发边关将士豪情壮志 的边塞诗。前两句抒写驻守边关 的将士们思念家乡的愁苦,后两 句是直接抒情。
情景交融, 直抒胸臆
回 出塞二首 ·其一
王昌龄
忆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 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 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 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 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
高考语文:边塞军旅诗鉴赏精品课件

⑷龙城:又称龙庭,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的东岸。汉时匈 奴的要地。汉武帝派卫青出击匈奴,曾在此获胜。这里指 塞外敌方据点。 ⑸凋:原意指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 ⑹百夫长zhǎng: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
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 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 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 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 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 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高考语文:边塞军旅诗鉴赏 课件
边塞诗的意象
楼兰、阴山、天山、凉州、玉门关、பைடு நூலகம்道、 ①地名: 荒城、辕门、阳关 ②景物:大漠、长城、黄沙、烽火、长云、雪山、
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③乐器: 羌笛、笛、琵琶、号角、胡琴、鼓、芦管 ④曲子:《关山月》、《折杨柳》、《梅花落》
⑤战具: 干、戈、战车、旗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其二)》王昌龄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岑参
高考语文:边塞军旅诗鉴赏 课件
高考语文:边塞军旅诗鉴赏 课件
(5)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 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⑥时间: 秋天、黄昏
⑦人物:
霍去病、李广、吐谷浑、单于、征人、行人、 将军、都护
高考语文:边塞军旅诗鉴赏 课件
高考语文:边塞军旅诗鉴赏 课件 高考语文:边塞军旅诗鉴赏 课件
高考语文:边塞军旅诗鉴赏 课件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
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 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 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 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 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 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高考语文:边塞军旅诗鉴赏 课件
边塞诗的意象
楼兰、阴山、天山、凉州、玉门关、பைடு நூலகம்道、 ①地名: 荒城、辕门、阳关 ②景物:大漠、长城、黄沙、烽火、长云、雪山、
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③乐器: 羌笛、笛、琵琶、号角、胡琴、鼓、芦管 ④曲子:《关山月》、《折杨柳》、《梅花落》
⑤战具: 干、戈、战车、旗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其二)》王昌龄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岑参
高考语文:边塞军旅诗鉴赏 课件
高考语文:边塞军旅诗鉴赏 课件
(5)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 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⑥时间: 秋天、黄昏
⑦人物:
霍去病、李广、吐谷浑、单于、征人、行人、 将军、都护
高考语文:边塞军旅诗鉴赏 课件
高考语文:边塞军旅诗鉴赏 课件 高考语文:边塞军旅诗鉴赏 课件
高考语文:边塞军旅诗鉴赏 课件
边塞征战诗鉴赏+++课件(共21张ppt)++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景
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情
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 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 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 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四、巩固训练
胡无人行 陈陶
十万羽林儿,临洮破郅支①。 杀添胡地骨,降足汉营旗。 塞阔牛羊散,兵休帐幕移。 空流陇头水,呜咽向人悲。
[注] 郅支:原为匈奴的一支,此处借指吐蕃。
2.本诗既有盛唐余韵,又兼晚唐风味。前人论曰:“晚唐之诗,其音 衰飒(衰落萧索)。”本诗后四句如何表现“衰飒”之感?请简要分 析。
五、课后作业
.熟记“边塞征战诗”的各类特征。
再见
统治者
穷兵黔武 艰苦生活
人
将 士 报国豪情
思乡念亲
友人
惜别伤感 壮别感奋
三、掌握方法
燕歌行(并序)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景
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情
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 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 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 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四、巩固训练
胡无人行 陈陶
十万羽林儿,临洮破郅支①。 杀添胡地骨,降足汉营旗。 塞阔牛羊散,兵休帐幕移。 空流陇头水,呜咽向人悲。
[注] 郅支:原为匈奴的一支,此处借指吐蕃。
2.本诗既有盛唐余韵,又兼晚唐风味。前人论曰:“晚唐之诗,其音 衰飒(衰落萧索)。”本诗后四句如何表现“衰飒”之感?请简要分 析。
五、课后作业
.熟记“边塞征战诗”的各类特征。
再见
统治者
穷兵黔武 艰苦生活
人
将 士 报国豪情
思乡念亲
友人
惜别伤感 壮别感奋
三、掌握方法
燕歌行(并序)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 勒,青苍的山岭只是过了 武威。
• 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 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归。
.
15
•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 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 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 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 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 劣环境。
• 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 。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
• 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
7
边塞诗的产生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 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 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 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 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 葩。
教学目标
• 1·掌握边塞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 特色
• 2·学习边塞诗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
5
真题展示,明确考点
• 北来人二首
• (宋)刘克庄 •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
•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
•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 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等等
.
12
㈢、在表达技巧上
多用比喻、夸张、用典、渲染、 衬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虚实结合等技巧。
(四)、风格
雄壮豪迈 苍凉悲慨 凄凉悲 愤 豪放旷达 慷慨悲壮 委 婉清丽
有的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有的豪壮悲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
6
• 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
• 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 的荒凉残破之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 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4分)
• 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 ,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
• 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 境沉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②以“北
有的委婉清丽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14
典例引路,总结方法
•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 唐代:岑参 •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 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 年都可以看到雪飞。
• 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 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
盛唐以前,国势强盛,边塞诗大多豪迈 爽朗昂 扬向上;中晚唐,国势衰微,诗中悲壮 惋伤成分多; 南宋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
.
8
归纳特征
景——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内容
统治者—— 穷兵黩武 艰苦生活
人 将士 报国豪情(杀敌豪情)
思乡念亲
惜别感伤 友人
壮. 别感奋
9
边塞诗词的特点
㈠、在诗的意象上,秋月、孤城、黄沙、冰
㈡、诗的内容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1有报效国家的激情、建功立业的渴望;
2有帝王黩武的不满、无路请缨的怨恨;
3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 4有久戍边关的乡愁,出征将士的乡愁 和家中妻子的离恨;
总之,边塞诗词以慷慨
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
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有
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
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
•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
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
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
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16
类题精炼,强化突破
• 军城早秋 • 严武 • 昨夜秋风入汉关, • 朔云边月满西山。 • 更催飞将追骄虏, • 莫遣沙场匹马还。
• 昨夜秋风吹进 边关,寒云冷月 笼罩着西山。催 动飞将追击骄横 的残寇,决不让 来犯者一人一马 活着回去。
•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
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
• 一提起东都汴梁之事,人们便徒增许多白发。 • 皇家陵园的石马残破不全,废弃的宫殿前, • 铜铸的骆驼正在哭泣。 • 料想胡人的命运也不会长久, • 听来的边地消息,特别容易以讹传讹。 • 叫人多么地感到凄凉啊——旧京的女子, • 还保留着宣和年间的发饰。 • 十口之家一同离别之后, • 如今成了独飞的孤雁。 • 饥荒难耐,只好到荒芜的寺院里锄来野菜; • 贫寒无衣,还一直穿着当年沦陷蕃人时穿的衣服。 • 豪门贵族歌舞喧闹, • 沙场将士一天天稀少无人。 • 眼看就要老死在闽南之地, • 也不见銮驾回转恢复中原。
•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 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 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 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 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
19
实战演练
• 雨雪曲 江总①
• 雨雪隔榆溪②,从 军度陇西③。绕阵看 狐迹,依山见马蹄。
雪、大漠、惨烈悲壮的战役等景观;描写有 旗鼓、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与战争有 关的器物;楼兰、天山、阴山、长城、玉门 关、瀚海、轮台等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单于、 都护、将军、征人、胡儿等与战争有关的人; 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 花》、《关山月》等音乐。
这些意象的特点:荒凉、单调、旷远、开阔。
.
17
•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其寓 意是什么?(4分)
• 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夜晚、秋风、汉关、寒 云、冷月、西山等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 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其寓意是指 边境局势的紧张;敌我交战迫在眉睫,刻不 容缓,战事紧迫。
.
18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 情怀?请简要分析。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高适《塞上》
.
1
.
2
——
寐无浊
,际酒
《 渔 家 傲 》 范
将,一 军羌杯 白管家 发悠万 征悠里
仲 妇霜,
淹 泪满燕
。地然
,未
人勒
不归
.
里留塞 ,意下 长。秋 烟四来 落面风 日边景 孤声异 城连, 闭角衡 。起阳
,雁 千去 嶂无
3
边塞诗鉴赏
.
4
• 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 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归。
.
15
•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 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 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 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 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 劣环境。
• 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 。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
• 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
7
边塞诗的产生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 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 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 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 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 葩。
教学目标
• 1·掌握边塞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 特色
• 2·学习边塞诗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
5
真题展示,明确考点
• 北来人二首
• (宋)刘克庄 •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
•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
•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 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等等
.
12
㈢、在表达技巧上
多用比喻、夸张、用典、渲染、 衬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虚实结合等技巧。
(四)、风格
雄壮豪迈 苍凉悲慨 凄凉悲 愤 豪放旷达 慷慨悲壮 委 婉清丽
有的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有的豪壮悲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
6
• 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
• 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 的荒凉残破之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 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4分)
• 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 ,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
• 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 境沉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②以“北
有的委婉清丽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14
典例引路,总结方法
•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 唐代:岑参 •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 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 年都可以看到雪飞。
• 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 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
盛唐以前,国势强盛,边塞诗大多豪迈 爽朗昂 扬向上;中晚唐,国势衰微,诗中悲壮 惋伤成分多; 南宋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
.
8
归纳特征
景——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内容
统治者—— 穷兵黩武 艰苦生活
人 将士 报国豪情(杀敌豪情)
思乡念亲
惜别感伤 友人
壮. 别感奋
9
边塞诗词的特点
㈠、在诗的意象上,秋月、孤城、黄沙、冰
㈡、诗的内容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1有报效国家的激情、建功立业的渴望;
2有帝王黩武的不满、无路请缨的怨恨;
3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 4有久戍边关的乡愁,出征将士的乡愁 和家中妻子的离恨;
总之,边塞诗词以慷慨
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
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有
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
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
•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
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
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
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16
类题精炼,强化突破
• 军城早秋 • 严武 • 昨夜秋风入汉关, • 朔云边月满西山。 • 更催飞将追骄虏, • 莫遣沙场匹马还。
• 昨夜秋风吹进 边关,寒云冷月 笼罩着西山。催 动飞将追击骄横 的残寇,决不让 来犯者一人一马 活着回去。
•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
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
• 一提起东都汴梁之事,人们便徒增许多白发。 • 皇家陵园的石马残破不全,废弃的宫殿前, • 铜铸的骆驼正在哭泣。 • 料想胡人的命运也不会长久, • 听来的边地消息,特别容易以讹传讹。 • 叫人多么地感到凄凉啊——旧京的女子, • 还保留着宣和年间的发饰。 • 十口之家一同离别之后, • 如今成了独飞的孤雁。 • 饥荒难耐,只好到荒芜的寺院里锄来野菜; • 贫寒无衣,还一直穿着当年沦陷蕃人时穿的衣服。 • 豪门贵族歌舞喧闹, • 沙场将士一天天稀少无人。 • 眼看就要老死在闽南之地, • 也不见銮驾回转恢复中原。
•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 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 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 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 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
19
实战演练
• 雨雪曲 江总①
• 雨雪隔榆溪②,从 军度陇西③。绕阵看 狐迹,依山见马蹄。
雪、大漠、惨烈悲壮的战役等景观;描写有 旗鼓、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与战争有 关的器物;楼兰、天山、阴山、长城、玉门 关、瀚海、轮台等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单于、 都护、将军、征人、胡儿等与战争有关的人; 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 花》、《关山月》等音乐。
这些意象的特点:荒凉、单调、旷远、开阔。
.
17
•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其寓 意是什么?(4分)
• 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夜晚、秋风、汉关、寒 云、冷月、西山等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 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其寓意是指 边境局势的紧张;敌我交战迫在眉睫,刻不 容缓,战事紧迫。
.
18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 情怀?请简要分析。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高适《塞上》
.
1
.
2
——
寐无浊
,际酒
《 渔 家 傲 》 范
将,一 军羌杯 白管家 发悠万 征悠里
仲 妇霜,
淹 泪满燕
。地然
,未
人勒
不归
.
里留塞 ,意下 长。秋 烟四来 落面风 日边景 孤声异 城连, 闭角衡 。起阳
,雁 千去 嶂无
3
边塞诗鉴赏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