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与落实
小学数学课 堂教学 中 , 如何确定有效 的课堂教学 目 标 并落实到位 案例 1 . 圆柱与圆锥 在教学时 , 教师 提供半径 为 2 c m、 3 c m、 4 e m 的圆各两个 , 长方 就显得尤 为重要 。 下 面笔者就小学数学课时教学 目标 的有效设计 与落实 , 谈谈 自己的想法 : 形( 长1 3 c m) 、 正 方形 ( 边长 2 6 c m ) 、 三角形 、 梯形 、 平行 四边 形( 底 认真分析 。 明确 目标 制定 的依 据 1 9 c m ) 等平 面图形 , 有包装纸 的椰子汁罐头等 圆柱体实物 , 请学生 对小学数 学教材 的深 刻理解 、 全面把握 , 是设 计有效 教学 目 小组合作 , 可 以选择合适 的图形做成 一个 圆柱体 , 并通过制作思 标 的基础 。教 学 目标设计得 是否有效 可行 , 完全 取决 于教师对教 考能发现有关圆柱体 的哪些特征 , 也可 以利用 现有 的实物进行研 材 的理解 、 对学生 情况 的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设计 目标时要从 “ 三 究 。 小组合作探究 , 由于提供了可供选择 的材料 , 学生通过 自主的 在实践探究的过程 中发现了圆柱体底 面、 侧面展开形状 、 以 要素” 出发 , 即制定 目标 时要依据课标 、 教 学重点和学情 来进行 。 选择 , 教 师要根据课 程标准 的要 求 , 分析教材 的编排体系 , 领会 教材 的 及底面和侧面之间的关 系等特征 , 并且在探 究的过程 中掌握 了学 编排 意图 , 切实把握课程标准对该部分教学 内容的 目标要求 。从 习和研究的方法 , 有效地完成了即定的教学 目标 。 学生不 同的智 能活动点 出发 , 制定 出具体 、 操作性强 的教学 目标 。 案例 2 . 周长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教学目标大家都知道,教学目标是备课和上课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它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起着教学导向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教学目标?一.确定教学目标首先紧扣大纲和教材制定目标。
大纲和教材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
因些必须认真学习教学大纲,依据教学大纲,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知识系统和每单元的教学任务,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
围绕学习内容,全面化理解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办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各项目与具体学习内容有机的整合,这既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同时也是课堂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
其次把握尺度。
学生现有的水平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起点,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不能忽视。
因此,在制定目标时,应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的尺度,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教学目标,既不能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违背教学中的量力性原则,又不能降低教学要求。
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实施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确定了合理的教学目标后,在实施的过程中,就必须讲究方法。
出示目标是目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亮标方法,能正确进行学习导向,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向既定目标挺进。
1.直接了当通过教师简单的谈话直接了当地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人人明白本堂课要学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2.分步出示鉴于学生对目标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通过分步到位有层次展示目标,并对出示的第几个具体目标作必需的解释。
3.画龙点睛在教学基本结束进行课堂小结时,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规律,出示学习目标。
三.落实目标练习是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温故知新的主要途径。
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定准难度,设计开放式练习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定准作业难度,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往往缺乏有效 的评价机制,无法准确评估教学效果。
对未来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制定与落实的展望
更加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
01
在制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时,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
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可以作为评估教 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帮助教师不 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落实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有针对 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和 学生的学习成果。
CHAPTER 02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制定
教学目标分类与层次
总体目标
数学教育的总体培养目 标,如培养学生的数学 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
个性化教学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 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满 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及时反馈与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 学生反馈,并根据学生的 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确 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目标落实评价标准
目标具体明确
评价标准应具体明确,能 够清晰地反映教学目标的 达成情况。
评价方式多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 试、作业、课堂表现等, 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
总结
明确、具体、可行的目标是实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基础 。
案例二:教学目标制定与落实的改进措施
01
总结词
针对性、及时反馈、调整
02 0况和需求,针对性地调整了教学目 标和教学方法,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改善。
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制 定与落实
汇报人:
202X-12-21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目标的设计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目标的设计引言: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开端,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素养的重要阶段。
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设计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目标的角度出发,详细探讨如何设计有效的数学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概念和作用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的指导性目标,它明确了学生学习的方向和要达到的结果。
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以下作用:1.指导教学:明确教师教学的方向,指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2.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3.评价学生:衡量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为教师提供教学改进的参考。
二、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明确性原则: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能够被学生理解和把握,不模糊、不含糊。
3.多样性原则: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两个方面,既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可操作性原则: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通过具体教学手段实现,具有可衡量和评价的指标。
三、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分类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1.知识与技能目标:包括数学基本概念、基本运算规则、计算技巧等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2.思维与方法目标:包括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运算方法的选择等。
3.情感与态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态度,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信心。
4.应用与拓展目标:包括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拓展数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四、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示例以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目标为例,具体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思维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应用与拓展目标四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1-20的数字和数词,能正确书写和读出1-20的数字和数词。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二是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安排课堂教学结构。
三是根据教学目标安排学生的练习。
3.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功能 用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保证教学过程的发展方向,使 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自始至终沿着教学目标的要求进 行。 用教学目标的激励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激 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用教学目标的调控功能改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活动 进程。
(三)发展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是制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 容本身所具有的育人功能,从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 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考虑学生的发展,使制定出来的教学目 标具有促进学生的潜在功能。
二是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总是按照教学目标的 要求去引导学生学习,从而将目标潜在的发展功能变成学生 现实的发展水平。
二是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其课程内容必须具有基础性 和普及性。义务教育的性质特点和小学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 共同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基础性特点。
2.稳定性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特别是那些比较上位的小学数学教学 总目标、学段目标,体现的是一定时期内国家对小学数学学 科教学的期望和要求,其内容一旦确定下来就具有相对的稳 定性。
(二)目标要求要与数学课程内容的育人 功能相吻合
制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教 育价值,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与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完全 吻合。
1.努力挖掘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育人功能 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计划、课堂教学方案之前, 教师要深入挖掘各部分教材内容所的育人功能,以此为准 确确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做好准备。
它表明国家在一定时期对数学教学的价值追求是相对稳 定,正是这种目标的相对稳定性保证了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学 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实施的相对稳定。
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达成
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达成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达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达成,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设计和实施数学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教学的基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和确定所要达到的目标或者期望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教学目标的设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是指学生应该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例如数的认识、计算方法、几何图形等。
在设定知识目标时,教师需要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目标具有学习可行性和连贯性。
2. 技能目标技能目标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解题方法、计算技巧和思维能力。
例如,学生应该能够用正确的算法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等。
在设定技能目标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逐步提高难度和要求。
3. 态度目标数学学习不仅仅只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学生应该具备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数学有兴趣和自信心等。
在设定态度目标时,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二、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达到教师设定的目标。
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1. 个性化教学学生的兴趣、认知差异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例如,针对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提供不同难度和方式的问题和练习,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培养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趣味性的数学问题,设计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投入感。
3. 鼓励反思和合作学习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被鼓励反思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小学数学落实教学的主要措施
小学数学落实教学的主要措施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基础能力的重要阶段。
为了落实小学数学的教学,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主要措施:1.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培养目标。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主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具、多媒体课件、互联网等,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通过运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5.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合作学习的任务和活动,如分组讨论、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等,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6.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扩展学习机会: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教师可以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扩展学习机会。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扩展学习机会,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发展。
7.注重形成性评价和反馈: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思维方法的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作业、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发展、进步。
8.加强家校合作: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家庭的支持和配合。
教师可以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有了合理、准确的教学目标,才能使课堂教学有条有理,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才会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这一中心,探索出更有价值的数学,因此,如何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尤为重要。
课堂教学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渠道。
作为教师必须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那么,如何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在深刻挖掘教材的前提下,设计好本课时的课堂教学目标,我认为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课堂教学目标作为教师首先得认识到,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
也是构成教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它即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在结构和表述语言上都有变化。
根据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细读《标准》可知,这四个方面的目标并非纯粹的并列关系,其中含有相互间的融合与渗透。
如在知识技能目标中,多次出现“经历……..过程”,即在某一个方面的目标中,蕴含了其他方面的目标。
其次,更要正确理解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知识技能目标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方面的目标,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承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中已有明确阐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一方面,知识技能目标是实现发展性目标的基础和依托,因为任何过程性目标的实现,都要通过对一定的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为载体来进行,如果脱离了具体知识的学习,任何“过程”都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失去价值;另一方面,过程性目标是实现知识技能目标的中介,因为任何知识和技能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形式和学习过程来获得。
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固然不可取,只重过程而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课堂教学,也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对于刚刚踏入小学的孩子们来说,数学不仅是一个新的知识领域,更是他们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起点。
如何有效地制定和实施这些教学目标,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基础能力的建立。
首先,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来进行。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初期阶段,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教学目标应以简单、直观的内容为主。
目标应该明确而具体,例如,学生能够识别和写出1到10的数字,理解简单的加减法,以及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
这样的目标不仅贴近他们的实际认知水平,也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有些孩子可能在数学学习上有较强的基础,而有些孩子可能刚刚接触这些概念,学习进度会有所不同。
因此,制定的目标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
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整体水平和个别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目标,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的实施是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
首先,教师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利用图形、实物和游戏等直观的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通过这些具体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逐步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此外,教师应当注重课堂互动,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如小组讨论、课堂小游戏等,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这些互动活动中,教师需要注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路,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
评估与反馈是教学目标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定期的测验和课堂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进展。
评估的方式应当多样化,包括口头提问、小测试、作业等形式。
浅谈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浅谈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浅谈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教研室黎和生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对落实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数学课时教学目标是检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直接参考依据。
在教学中,制定准确、规范、科学的教学目标,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成功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对制定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分析当前,许多教师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存在以下问题1.过分强调知识技能目标,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但不少数学教师,往往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却成了附属。
2.教学目标陈述偏离行为主体教师在叙写目标时,最常用的句式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使学生掌握……,让学生知道……,使学生认识……在这样的目标陈述中,教师是使能者,学生是效应者。
教师是否作了“使能”的努力,将成为评价数学课堂的重要的行为观测点,学生是否“能了”反倒成为教师教学有效的保证。
3.在表述教学后,学生要能“做什么?”时,使用含义含糊的词语。
如“了解”、“理解”、“认识”、“掌握”、“体会”,等等。
这是目前数学课教学目标陈述中常见的问题。
4.教学目标陈述过于笼统空泛不少教师对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表述显得空泛。
如笼统地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笼统的教学目标是没有意义而又无法操作的,学生会感到摸不着头绪。
这种教学目标的设计与陈述,不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会泯灭学生的兴趣。
二、正确认识三维教学目标的内涵及其价值在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被赋予了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使教学的过程以及学生的培养都更加立体了。
三维目标之间有着相辅相承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案例分析
对于圆锥体积的推导,当学生能通过反复的实验逐步得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之间的体积关系,这已经可以认为是达成了教学目标,在此情感的体验和知识的建构都得到了较好的实现,但当教师通过一个动作,再次抛出问题时,学生的思维再次被激活,探究的欲望再次被点燃,有效地使学生的学习从关注结果转变为关注过程,并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向深处。(体现学习的“再创造”)
学段目标具体要求
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01
02
03
04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细化教学目标(优秀范文五篇)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细化教学目标(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细化教学目标细化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实施方案教学目标的科学制定是教师的重点工作,而教学目标的落实可谓是重中之重。
煞费苦心的制定了一个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却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实施,或是目标实施有所偏颇,这常常是青年老师心头的一块阴影。
如何使制定好的教学目标在课堂实践中得以实现,突出目标的重难点,使教学目标得以细化,在经过反复教学实践与多次研讨的历练后,我对于这一难题的解决有了新的认识。
一、熟知目标,明确方向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大脑,对教学内容起着支配作用,对课堂效果起着检验作用。
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就失去了方向,教学组织就会混乱。
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对教学目标了如指掌:三维目标是什么,教学重难点是什么,这些目标将在哪些教学活动中得到实现。
此外更重要的是,要明确目标的层次性,即分清基础性目标与提高性目标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层层推进,强化基础性目标基础性目标往往归属于“四基”内容,即基本经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常是教学的重点,必须进行强化,才能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打好基础,为突破难点做好知识储备。
而一些老师往往认为基础性的知识太简单,不下功夫学生也能懂,不如多花些时间探究难点,这其实是个本末倒置性质的教学误区。
基础不扎实,大部分学生很难联系“四基”来解决新问题,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三、巧设新疑,突破难点教学难点的突破往往是一节课最精彩的部分,是提高性目标得以实现的时刻,学生的思维发展将以此得以升华。
可难点也常常是教师紧张的地方,处理不当,学生的思维与交流就会卡壳,课堂气氛骤然尴尬,只剩下教师自问自答。
但教师不能避开难点,否则一节课就趋于平淡,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强刺激。
所以要敢于突破难点,这需要找准重难点的衔接点,结合形象的演示或实例,巧妙地设置疑问,让学生在比较新问题与已知的异同中,建立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学生搭建了顺利突破难点的平台。
2024年暑假研修心得: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暑假研修心得: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对落实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那么教学中该如何地看待这四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呢?接下来我就以三年级上册《文具店》一课谈谈我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目标在课堂上如何有效落实的几点想法。
一、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及其认知特点出发,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将知识的传授过程变成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知识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变成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文具店》一课读、写小数这一环节,课堂过程是这样的:教师利用PPT出示数:①3.14 ②7 ③0.50 ④50 ⑤ 66.66 ⑥ 101 ⑦102.09教师抛出问题:请仔细观察,把这组数分成两组。
学生将7,50,101分为一组,3.14,0.50,66.66,102.09分为一组。
教师又问:为什么这样分呢?生回答:第一组数没有点,第二组数有点。
教师揭示这些有点的数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小数。
教师继续让学生观察这些小数,发现它们的共同点。
经过观察学生发现这小数中间都有个小圆点。
小数点把这些小数分成两部分。
在学生充分发现的基础上教师规范语言:小数点前面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的部分是小数部分。
然后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试着读一读小数,写一写小数。
在互相讨论纠正的过程中归纳小数的读法与写法。
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资源,唤醒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使新旧知识有效联系,以旧带新,降低了新知识的难度,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
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定与达成
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定与达成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定和达成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成绩。
一、设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对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达到的预期效果。
合理设定教学目标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使教学过程更加有序和有效。
1.1 提高教学效果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关注关键知识点和能力培养,指导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2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学习什么,达到什么水平。
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3 评价学习成果教学目标的设定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评价学习成果。
只有设定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原则在设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以确保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1 实际可行教学目标应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确保目标是学生可以实现的,避免目标过高或过低。
2.2 具体明确教学目标应尽量具体和明确,避免模糊和笼统的表述。
具体的目标更容易指导教学和评价学习成果。
2.3 渐进性教学目标的设定应有一定的渐进性,从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难度和深度。
2.4 综合性教学目标应综合考虑知识、能力和态度等多方面要素,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教学目标的达成策略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指导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3.1 分析课程标准教师可以仔细分析相关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将目标与标准对应起来,确保目标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3.2 设计具体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活动和任务,引导学生实现目标。
例如,通过小组合作、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目标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目标教学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特点,设定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设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考虑科学性、实效性、适用性等因素,并且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
一般来说,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素养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素养,包括数的概念、运算能力、逻辑思维、几何图形等。
学生需要通过数学教学,掌握基本的数字概念和运算能力,理解数学规律和运算法则,形成健全的数学知识结构。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等。
学生需要通过数学教学,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培养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与学习态度小学数学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与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吸引学生关注数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数学教育。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教师需要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1. 注意启发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性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发现数学问题的规律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多元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问题解决法、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中段教学目标的精确制定和有效实施
的重 难 点进行 严谨 的解读 。
牵着鼻子走 , 其实就是他们 自己都不清楚最后要达成的 教学 目标是什 么, 所谓 的这些“ 干扰 ” 就会让他们感觉手
忙脚乱。 心中有纲、 心中有本之后 , 教师就会很清晰地把
学 生 引导 回本 节课 的思路 上 来 , 学 生 的学 习 思路 也 就愈 加 清 晰 明了 。 二、 教 学 目标 的有 效 实施
生: 1 个5 。
师: 用乘法算式怎么表示?
生: 1 X 5 = 5 。
师: 还 可 以怎 么表 示 ?
生: 5 X 1 = 5 。
师: 这两个算式都可 以用一句 E l 诀来概括 , 怎么说 有效教学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 有 呢 ? 效教学要求教师采用科学实效 的教学方 法促进学生 的
的分 析 和细 化既 避免 一 节课 的 目标 过 于 面面 俱 到 , 又 避
免有的 目标流于形式 。此处笔者 重点结合本 区域的教 材、 学情等方面的因素对“ 小学数学中段教学 目标 的精
确制 定 和有 效 实施 ” 进 行 阐述 。
一
黄 爽
、
制 定 总体 目标
首先 , 笔 者认真 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 总体 目标 、 四 个方面和学段 目标 的具体要求 。然后 , 我摘 录出与本学 年教材 、 本单元主题相关 的总体 目 标 。以制定三年级下 学期数学第四单元 “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总体 目标 为
通 过各 种 方 式 取 得 尽 可 能 多 的教 学 成 果 ,实 现 教学 目
标 得 的进 步发 展 。 以“ 课程标准” 为标 尺 , 先 确立 总 体 目标 、 单元 目标 ,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探讨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探讨小学数学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探讨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接触数学教育的起点,对于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确定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和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设定以及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设定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设定应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应考虑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
具体的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培养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操作技能: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操作技能。
这些包括数的认知、数量关系、计算能力等方面。
2. 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小学数学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数学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课程应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选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来确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供参考:1.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真实的生活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
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2.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交流和合作完成数学任务。
3. 探究式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是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所发生变化的一种预设,是完成数学课堂教学任务的指南,是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制定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一节课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在枝节上大讲特讲,造成无意义的知识重复和遗漏,是导致课堂教学低效高耗的一个直接原因。
一、教学目标中存在的问题在平时的听课,还是说(赛)课竞赛活动课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在制定数学课时教学目标时存在以下问题:1、目标不明这种目标不明的教学现象在练习课中较为常见,有些老师把练习课当成了自习做作业的课,这显然是不负责任的教学态度。
有的教学设计虽然有了教学目标,但表述却不够明确。
【案例1】二年级下册“认识角”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知道角有大小,掌握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教材对该教学内容定位在“初步认识”的层次上,在编排教学内容时紧密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观察实物、折折、拼拼、比比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
案例中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的不足在于没有指明学生认识角的的途径,对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知道角有大小”缺乏明确的表述,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比较角的大小也同样没有明示。
2、目标过大我们有些老师往往把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定得太大,与数学教学目的、与课程目标混为一谈。
【案例2】三年级上册“认识简单的分数”的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能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简单分数的含义;认识分子、分母、分数线;会读、写分数;会用分数表示相应的操作结果,或用适当的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会利用图形或操作来比较分子都是1的简单的分数的大小。
(2)数学思考目标:对具体情境中出现的分数能用自己的语言作出解释;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3)解决问题目标:会用简单的分数表达一些简单事物的信息;能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解决问题的想法。
(4)情感态度目标:主动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能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教研室黎和生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对落实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数学课时教学目标是检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直接参考依据。
在教学中,制定准确、规范、科学的教学目标,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成功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对制定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许多教师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存在以下问题
1.过分强调知识技能目标,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但不少数学教师,往往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却成了附属。
2.教学目标陈述偏离行为主体
教师在叙写目标时,最常用的句式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使学生掌握……,让学生知道……,使学生认识……在这样的目标陈述中,教师是使能者,学生是效应者。
教师是否作了“使能”的努力,将成为评价数学课堂的重要的行为观测点,学生是否“能了”反倒成为教师教学有效的保证。
3.在表述教学后,学生要能“做什么?”时,使用含义含糊的词语。
如“了解”、“理解”、“认识”、“掌握”、“体会”,等等。
这是目前数学课教学目标陈述中常见的问题。
4.教学目标陈述过于笼统空泛
不少教师对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表述显得空泛。
如笼统地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笼统的教学目标是没有意义而又无法操作的,学生会感到摸不着头绪。
这种教学目标的设计与陈述,不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会泯灭学生的兴趣。
二、正确认识三维教学目标的内涵及其价值
在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被赋予了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使教学的过程以及学生的培养都更加立体了。
三维目标之间有着相辅相承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那么教学中该如何地看待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呢?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在三维目标中这是第三个维度,但却应是最为重要的维度。
哲学理论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
学生学习的内因表现于学习的情感与态度、兴趣与好奇心以及学习的状态上。
马克斯.范梅南指出:“兴趣是学习活动的最基本要求,否则学习就会停滞于表面、从而毫
无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最看中的应是学生思维的参与程度与参与热情,这才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作为数学学科我们要培养学生怎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首先是参与探究活动的热情、勇于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其次是科学的精神,坚持真理、理性思考、批判性思维和认真严谨的作风;再有就是勇于创新和善于应用,能够将从生活中提炼的数学问题应用于生活中去。
2.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要求我们既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教学”就是实施课程的过程,没有过程就没有教学。
至于方法,是在教学中渗透的,通过学习过程,了解研究方法,验证数学中的规律和知识,认识数学对于社会发展与生活变化所起到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会得到不断提升。
3.“知识与技能”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基础和依托。
要提高教学实效,重视学习结果的获得是必然的。
但也必须认识到知识与技能绝不是指老师在课堂上灌输了多少?而是指学生得到了多少?在同化与顺应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否得到了新的建构?知识储备与检索系统是否得到了升级?可见,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
巩固。
三、清晰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时教学目标是备课和上课首要明确的问题,因为它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的形式,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起着导向作用。
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
下面就怎样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浅谈几点看法:1.分析课标和教材体系
第一,研究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
教师在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实把握课程标准对该部分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
从学生不同的智能活动点出发,我们可以把数学教学内容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三大类。
第二,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探明教学思路。
从教材中提取出知识点,再将其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中去,研究怎样把教材信息转化为教学信息,要收集哪些材料,运用哪些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从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去获取新知识,探索新发现。
第三,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
明确让学生掌握哪些数学知识,怎样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2.研究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这里的“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可以理解为“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即学生从事新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所必须借助的知识和技能准备。
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是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所应具备的心理发展状态,它包括学生的记
忆、观察、想象、注意、思维发展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是指学生在以往数学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或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数学经验。
3.制定教学目标必须完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其中,知识目标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能力目标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关键。
所以,确定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和知识、技能目标结合起来。
4.明确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教学过程主要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所构成的。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主导,课堂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把学生作为目标主体。
因此,教学目标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即通过教学后学生会做什么或会说什么,而不应该表述教师做什么。
如陈述目标时使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是不符合要求的。
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不一定出现,但必须是隐含的。
5.表述教学目标应力求明确、具体,尽量可以观察和测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
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
在叙述知识与技能目标时,不宜含糊不清、缺乏质和量的规定的“了解”、“理解”、“掌握”等词,
“了解”、“理解”、“掌握”某一具体的概念、原理,只是一个抽象的目标,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不能这样笼统地讲,而应具体明确“理解”、“掌握”到什么程度,会“运用”到什么水平。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恰当的选择行为动词来明确地表述学生应达到的目标,以加强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和教学质量的可测性。
6.知道行为目标陈述应具备的基本要素
一般认为,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行为的主体——学生产生行为的条件;行为动词——即学生在学习后能做什么;表现程度——即规定评定上述行为是否合格的标准。
如“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条件),学生(行为主体)能复述(行为动词)他人的主要观点(表现程度)。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目标呈现方式都是包括这些要素,有时为了叙述简便,可以省略行为主体或行为条件,前提是不会引起误解或多种解释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