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公开课)
小学四年级语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体会樟树蓬蓬勃勃、旺盛的生命力,感受樟树拒虫的可贵之处。
2.感受宋庆龄的品质与樟树的相似之处,品悟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通读课文,初步感知“不搬家”之理由。
1.根据不同的要求读文题。
(1)通过朗读体现:这是哪儿的樟树?(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通过朗读体现:这是宋庆龄故居的什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学生读后,教师小结:不同的朗读所要强调的意思不一样。
请同学们再根据要求读一读:本文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什么?(生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师强调:对,本文所写的就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根据不同的要求读文题,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本文的重点是写樟树,是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师:宋庆龄的故居在周恩来同志的眼里小了点,他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宋庆龄却不肯,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快速浏览课文,说说理由。
(宋庆龄舍不得庭院里的两棵樟树)3.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什么呢?请通读课文,说说理由。
(生命旺盛、品质高贵)二、细读品悟,全面体会“舍不得”之含义。
(一)感知樟树“生命旺盛”。
1.自读第4自然段,说说哪一个词语最能表现它的生命旺盛?(蓬蓬勃勃)2.樟树给人的整体感觉是“蓬蓬勃勃”,请细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樟树的哪些部分,及其形态。
3.组织交流、讨论枝干:粗壮、多(伸向四面八方)、长(伸得远远的)。
(引导体会:枝干越粗越壮,越多越长,就越能体现樟树的生命旺盛。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前言宋庆龄故居是一处历史文化遗址,位于中国南京市玄武区。
在这里,有一棵令人叹为观止的古樟树,它高达20多米,树冠直径约为30米,树龄已有数百年。
这棵古樟树不仅是宋庆龄故居的地标建筑,还是一个时空见证者,见证了数百年来中国历史的变迁。
本教学设计针对初中生开展的地理课程主题活动,旨在通过探究樟树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和当代价值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学习目标通过对《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樟树的生态环境和生长习性2.了解宋庆龄故居及其历史文化3.了解樟树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4.探究当代中国文化信仰对樟树的影响和价值5.发掘并提炼樟树作为生态文化符号的内涵和外延学习内容和安排第一部分:樟树的生态环境和生长习性学习内容:1.樟树形态及分类2.樟树的分布、生态特点及生长习性学习活动:1.课堂讲授:根据图片和文字资料,讲授樟树的形态及分类和樟树的分布、生态特点及生长习性。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往樟树所在区域,观察樟树的生长环境及生态特点,并拍摄照片和视频。
第二部分:宋庆龄故居及其历史文化学习内容:1.宋庆龄故居的历史沿革2.玄武湖文化区域内的历史和文化3.宋庆龄及其家族的历史和文化学习活动:1.课堂讲授:根据文字材料和图片,讲解宋庆龄故居的历史沿革和玄武湖文化区域内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宋庆龄及其家族的历史和文化。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往宋庆龄故居参观,观察故居建筑风格和历史文物,并了解故居所在区域的历史和文化。
第三部分:樟树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学习内容:1.儒家文化中樟树的象征意义2.古代樟树文化的流传和遗产3.樟树文化在中国现代文化中的继承和创新学习活动:1.课堂讲授:通过儒家经典文献,讲授儒家文化中樟树的象征意义和古代樟树文化的流传和遗产,以及中国现代文化中樟树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2.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樟树文化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并撰写小结。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对国家领导人的敬仰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领导人的情感。
(2)教育学生学习樟树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对国家领导人的敬仰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并将其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历史背景。
(2)准备PPT、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1)提前了解宋庆龄故居的基本情况。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PPT,展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图片。
(2)引导学生关注樟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将樟树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学习樟树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五、课后作业2. 思考如何将樟树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制定具体行动计划。
3. 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对于樟树精神的认识,汇总并分析。
4. 下一节课分享作业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热情。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堂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1.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
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会从多角度观察、分析事物,发展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3.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有待丰富。在本次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成果展示和口头表扬的方式,今后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审美情趣:通过对比手法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樟树的赞美之情;
(3)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4)社会责任感: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参观名人故居时,有没有注意过那里的树木?”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宋庆龄故居樟树的奥秘。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樟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5.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在本次教学中,我努力将樟树的象征意义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社会责任感。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背景位于上海静安区的宋庆龄故居是一个反映宋庆龄人生和思想的历史文化纪念馆。
这座建筑坐落在树木繁盛的香樟园内,这里有着近千棵不同年龄阶段的香樟树。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一株高达 15 米的樟树,其年龄已经有 500 多年。
如何让学生了解这颗樟树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重要性,成为本文所要探讨的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1.在了解宋庆龄故居历史文化背景的基础上,了解香樟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认识到樟树对于上海市乃至全国的生态和文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了解樟树生长和生态的基本原理,以及关注到保护樟树的重要性和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
教学内容与方法内容1.介绍宋庆龄故居的背景,介绍香樟园内的樟树文化。
2.讲解樟树的基本知识,包括生长环境、生态和文化价值等。
3.分组讨论保护樟树的方法和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
4.学生有机会亲自去樟树下观察,感受樟树给人的历史感和文化气息。
方法1.课堂教学:通过PPT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樟树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樟树的生态和文化。
2.分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讨论保护樟树的方法和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能力。
3.实地观察:通过校外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去樟树下观察,感受樟树给人的历史感和文化气息,从而感受、了解樟树的生长和文化价值。
评价方法1.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协作,思考,学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2.对学生的实地观察和讨论成果进行记录和反馈,集思广益,发表好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发布会或报告等,促进学生自觉参与教学评价,增强综合能力。
教学资源1.对樟树的文献资料,如相关书籍和论文等。
2.樟树保护专业组织,这些组织有关樟树的保护和研究,如上海樟树研究会等。
3.宋庆龄故居的资料馆,提供参观和研究馆内记叙的樟树文化。
总结樟树是中国历史和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上海市生态和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公开课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导入1、(板书“宋庆龄故居”)今天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座位于上海市的建筑(出示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知道这就是(宋庆龄故居)正音:后鼻音(宋庆龄)2、在这里有两棵树,是什么树呢?这就是──揭题(板书“的樟树”)齐读两遍课题。
3、齐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周恩来劝宋庆龄搬家,但宋庆龄不肯,这是为什么呢?(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二、品读课文,感受樟树的生命力过渡:这是两棵什么样的樟树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两棵樟树。
出示课件(一棵樟树)1、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
2、书上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学生读第4小节(自读)找出一个最能概括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
蓬蓬勃勃(板书)什么叫蓬蓬勃勃?(形容非常繁荣、旺盛)总结:蓬蓬勃勃写出了樟树长得非常茂盛。
我们一起把这个词语读好,齐读。
3.自由读读第4自然段,你从哪里感受到樟树蓬蓬勃勃的?A.第一句话“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
”这里写了樟树的什么?(枝干)枝干有什么特点?(粗壮)你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还有什么特点?(伸得远远的)你也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对啊,这些词语让我们看到了郁郁葱葱,枝干粗壮的樟树,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这种特点。
B .还从哪里感受到?第二句你看到了樟树的什么?(叶子很多)稠密是什么意思?(树叶很多很密。
)你还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绿得发亮→颜色健康,多健康的树叶。
”齐读:这是两棵枝繁叶茂,充满活力的樟树,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C .你还从哪里看出?第三句“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樟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四季常青四季常青从文中哪里看出?(无论……总……)点击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关联句。
齐读拓展:多么顽强的樟树啊,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樟树要经历多少残酷的磨难啊!它们还会在怎样的环境与条件下显示它们的蓬蓬勃勃,你还能用这句话来说一说吗?可以从天气、季节、环境等方面思考。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质课教案一、教材分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描写性散文,通过讲述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展现了樟树的特点以及宋庆龄与樟树之间的深厚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樟树的喜爱和对宋庆龄的崇敬之情,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照顾、温和、瞻仰”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樟树的喜爱和对宋庆龄的崇敬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伟人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樟树的喜爱和对宋庆龄的崇敬之情。
四、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如“照顾、温和、瞻仰”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观察课题中的“樟树”,询问学生对樟树的了解。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简要介绍樟树的特点。
2. 初步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对生字词进行讲解。
3. 深入学习(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关于樟树的事情。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樟树的特点以及宋庆龄与樟树之间的感情。
4. 体会感情(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对樟树的喜爱和对宋庆龄的崇敬之情。
(2)教师选取重点段落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 拓展延伸(1)学生讨论:你还知道关于宋庆龄的哪些事迹?(2)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6.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樟树的特点以及宋庆龄与樟树之间的深厚感情。
我们要学习宋庆龄热爱祖国、尊敬伟人的精神,也要爱护环境,保护树木。
7. 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2)写一篇关于樟树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照顾、温和、瞻仰”等词语造句。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重要性和地位;2.了解樟树的外貌特征和生长环境;3.培养学生对樟树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图片、PPT、贴纸、笔记本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介绍宋庆龄是中国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和妇女运动的先行者,樟树是她宅邸中最有特色的部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图片和PPT向学生展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并简要介绍樟树的外貌特征和生长环境。
重点突出樟树的巨大性和长寿的特点。
3.讨论(15分钟)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a.樟树为什么在宋庆龄故居中具有重要地位?b.樟树的外貌特征有哪些?c.樟树为何被称为"百年之树"?4.总结(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向全班进行总结,总结樟树的特点和重要性。
5.巩固(15分钟)老师发给每位学生记有樟树标签的贴纸,并要求他们在贴纸上写下自己对樟树的保护承诺。
然后,学生将贴纸粘贴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并互相展示自己的承诺。
6.拓展(10分钟)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拓展活动,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小册子,详细介绍樟树的外貌特征、生长环境以及保护方法。
学生可以使用图片、文字等方式进行展示。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重要性和地位,掌握了樟树的外貌特征和生长环境,并培养了对樟树的保护意识。
同学们在小组活动和拓展活动中,不仅提高了樟树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五、教学延伸1. 进一步了解樟树的重要性在导入部分,我们已经讲到了樟树在宋庆龄故居中的重要地位。
进一步延伸,我们可以提到樟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樟树有“百年之树”的美誉,被人们视为长寿、纯洁、高尚的象征。
樟树的树叶、花朵和树皮都具有药用价值,可以用来治疗一些疾病。
同时,樟树的香气也有助于驱虫和提神。
2. 探索樟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樟树的外貌特征和生长环境,可以让他们在课后进行实地考察。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语文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樟树的外形特点。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生长环境。
(3)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宋庆龄,学习她的高尚品质和革命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樟树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樟树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老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理解课文:(1)让学生讲述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老师总结并讲解樟树在课文中的作用。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樟树的小作文,描述樟树的外形特点和象征意义。
五、课后反思:1. 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等。
3. 改进措施: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樟树的美好。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质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和她在中国的历史地位。
激发学生对宋庆龄故居樟树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宋庆龄的生平简介和她在中国的历史贡献。
引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并激发学生对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和她在中国的历史地位。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宋庆龄故居樟树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章:樟树的特点2.1 教学目标:了解樟树的特点和特性。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樟树的特点,包括其生长习性、树叶形状和香味等。
引导学生思考樟树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的意义。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樟树的特点和特性。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保护意识。
第三章:宋庆龄与樟树的故事3.1 教学目标:了解宋庆龄与樟树的故事和其背后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3.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宋庆龄与樟树的故事,并分析其背后的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宋庆龄对樟树的特殊情感和其对她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使用故事讲述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宋庆龄与樟树的故事。
通过阅读理解和思考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第四章:樟树的观察与研究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樟树的观察和调查研究能力。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樟树的外貌、树叶和树干等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有关樟树的信息。
4.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樟树,并进行调查研究。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调查研究能力。
第五章:樟树的保护与利用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樟树的保护意识和利用价值。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樟树的保护方法和利用价值。
学生分组讨论并制定保护樟树的计划和措施。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语文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使学生了解宋庆龄的生平事迹,感受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1.2 教学内容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宋庆龄的生平事迹。
2. 欣赏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2.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感受樟树的象征意义与宋庆龄的品质之间的联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2 教学手段1. PPT:展示课文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视频:播放有关宋庆龄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宋庆龄的生平事迹。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樟树。
4.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4.3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阐述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4.4 分析修辞手法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6 总结发言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五章: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结合课文,思考樟树的象征意义与宋庆龄的品质之间的联系。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樟树象征意义的感悟。
3.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发展。
4. 学生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6.2 评价方法1.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其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公开课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说话。
3.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领悟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4.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它体现宋庆龄一身正气、顽强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带着你的感情再读一次。
3、看看课题,还记起上节课我们留下的两个问题吗?投影出示:宋庆龄奶奶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瞻仰宋庆龄故居的人们为什么爱在这两棵樟树前拍照留影呢?4、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去学习课文。
二、抓住重点,了解樟树1、想看看樟树吗?看,(插图)这就是那两棵樟树!2、文章哪个自然段介绍了樟树外形的特点?老师请位同学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读得很流利!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呢?自己再去读读,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写下自己的读书体会。
3、第4自然段预设:A“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你最喜欢哪句话?谁来说说。
读了这句话,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读了有什么感受?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你能读出粗壮来吗?男生读,师带读,女生读。
这是一棵粗壮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樟树,谁来接着说。
B“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从稠密中你体会到了樟树旺盛的生命力,你很会读书。
还有一个词,细细体会,就是这个亮字,你从这个亮字中体会到什么?理解得很好,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请让我们想象一下在阳光照耀下每片树叶都在闪闪发光,多么值得赞美啊!谁来读?这是生命的光泽,聚集着生命的力量,谁再读这个句子?个别读,齐读。
这是多么旺盛的生命力啊,你还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了?C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蓬蓬勃勃”说得真好!为什么这里写夏天和冬天,而不写春天和秋天呢?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樟树会经历哪些磨难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出示: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教案: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特点及其在故居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特点。
(2)通过图片观察、实地考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故居樟树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宋庆龄的敬仰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故居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特点及其在故居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宋庆龄的敬仰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在她心中的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故居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图片、宋庆龄的生平照片等。
2. 实地考察:安排一次宋庆龄故居实地考察活动。
3. 资料查阅:让学生提前查阅有关宋庆龄故居的资料,了解樟树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要介绍宋庆龄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樟树特点(1)让学生分享查阅到的资料,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特点。
(2)讨论樟树在故居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
3. 感受宋庆龄对樟树的深情(1)展示宋庆龄关于樟树的言论,让学生体会她对樟树的深情。
(2)引导学生从樟树的角度,感受宋庆龄的高尚品质。
4. 实地考察(1)安排学生前往宋庆龄故居,实地了解樟树的生长状况。
(2)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樟树的特点,增强对故居樟树的认识。
5. 保护故居意识(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提出建议。
(2)培养学生的爱护文物、保护故居意识。
6. 小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特点及其重要性。
(2)鼓励学生继续了解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弘扬民族精神。
六、教学延伸1.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如何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保护措施应用到其他文物古迹的保护中。
《宋庆龄故居樟树》教案
《宋庆龄故居樟树》教案一、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1. 了解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并了解樟树故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学习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提高编辑和排版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社会文化知识: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和樟树故居的历史背景;2.技能培养:Markdown文本格式的使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和樟树故居的历史背景;2.学习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
四、教学方法1.提问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和樟树故居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3.讨论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搜集资料并共同撰写Markdown文本。
五、学习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与宋庆龄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来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了解宋庆龄的生平事迹(15分钟)分组讨论: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组员负责介绍宋庆龄的生平事迹。
其他组员可以在网上找到更多信息,并整理成Markdown文本。
3. 了解樟树故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15分钟)通过讨论和小组分享的方式,了解樟树故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并使用Markdown文本记录和整理这些信息。
4. 学习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20分钟)教师介绍Markdown文本格式的基本用法,如标题、列表、图片、链接等。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编辑器或者自己搭建的Markdown编辑软件来练习使用。
5. 小组合作,撰写Markdown文本(30分钟)学生按照小组分工,共同撰写樟树故居的Markdown文本,包括历史背景、文化价值等内容。
同时,要求学生使用Markdown的排版功能,使文本具有良好的可读性。
6. 展示和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其他组员可以提问和补充。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教案】主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目标:1. 了解并认识宋庆龄故居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地位;2. 学习并掌握有关樟树的知识,了解其文化内涵和保护意义;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内容:1. 学习介绍宋庆龄故居的相关知识;2. 学习樟树的基本知识,包括它的名称、特点、保护意义等;3. 探究宋庆龄故居中的樟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4. 通过观察樟树和游览宋庆龄故居,了解樟树的实际情况。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 (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宋庆龄的相关信息,如她的家庭背景、贡献和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等。
第二步:学习樟树的相关知识 (15分钟)1. 讲解樟树的基本知识,包括它的名称、特点和分布情况等。
2. 学生通过图片和实物观察樟树的形态特征,了解它的生长环境和保护意义。
第三步:探究宋庆龄故居中的樟树 (20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宋庆龄故居中的樟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如樟树与宋庆龄的关系、樟树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等。
2. 学生通过参观实地,观察樟树的生长情况和环境。
第四步:学习参观经验 (15分钟)学生向大家分享他们观察樟树和游览宋庆龄故居的经验和感受,包括对樟树的喜爱和对宋庆龄的尊重。
第五步:反思和总结 (10分钟)1. 让学生思考樟树的保护和利用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2. 总结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强调樟树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手段:1. 图片和实物展示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向学生展示樟树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
2. 展示板书法:将学生的观察和体验记录在黑板上。
教学资源:1. 相关图片和实物;2. PPT和黑板;3. 有关宋庆龄和樟树的资料。
评估方法: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对樟树和宋庆龄故居的态度和表达能力;2. 学生小结:学生撰写对樟树和宋庆龄故居的感受和认识。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通过亲自种植樟树,增强对樟树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公开课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感受樟树的蓬勃生机与永久保持拒虫香气之可贵,理解樟树的象征意义,领悟作者以树写人,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体会其效果,感受宋庆龄的伟大人格。
重点难点重点:感受樟树的蓬勃生机与永久保持拒虫香气之可贵。
难点:理解樟树的象征意义,领悟作者借树写人,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感受宋庆龄的伟大人格。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这一课我们认识一种树、名叫樟树。
(出示图片,注意樟树的樟是既是翘舌音也是后鼻音。
)A、当你看见这棵樟树的时候,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下这棵樟树?2 、我们还要认识一个人,她就是宋庆龄,是我国当代伟大的女性之一。
(图片),当你看见这幅照片的时候,宋庆龄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你对宋庆龄有什么了解吗?指名说。
A、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宋庆龄的故居,去看看那两颗樟树。
3、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好自然段。
二、学习生字词1、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那课文中的生字你都会读了吗?A、借助拼音,你能读准这些字吗?(出示:生字+音)B、去掉字音,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出示:去掉拼音的字)C、当这些字变成词语的时候,你还能读的准确吗?(出示词语)(1)指名读生字(2)师生评价D、理解词语的含义。
a、稠密的解释(说一说词语的含义,或者说近义词)。
b、瞻仰的解释:先仰着头起来看,表示恭敬的看。
(根据字的意思学习词语的理解)例如: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人们英雄纪念碑。
c、瞻仰是表示看的词语,还有哪些词语也是表示看的呢?选择题(三个词训练)俯视仰望瞻仰1.从万寿山脚下(),半山腰上有一座三层的八角宝塔。
2.登上高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公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3.我来到北京,参观了故宫,同时()了毛主席的遗容。
三、聚焦樟树1、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2、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能找出描写樟树的段落,真是了不起。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案设计(通用9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案设计(通用9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实验目标通过对樟树品质的了解,联系宋庆龄的生平,说说宋庆龄喜欢它们的原因,试着探究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搜集资料,了解宋庆龄的生平。
图片、投影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预习学案课时目标1.了解宋庆龄的生平。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学会用重点突破的方法为课文分段。
一、辨音组词稠( ) 般( ) 纪( ) 做( )绸( ) 搬( ) 记( ) 作(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狭窄( ) 深刻( ) 成功( )拒绝( ) 稠密( ) 永久( )三、课文内容我知道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四、我不解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导学案一、交流预习学案1.小组交流:生字读音、课文朗读。
2.全班交流展示。
二、小组合作探究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宋庆龄同志为什么舍不得离开两棵樟树?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故居,为什么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三、小组交流汇报第二课时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堂检测一、我理解我快乐1. 课文借抒,以喻,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以及可贵之处,表达了。
2. ,这就是樟树的“可贵”之处。
3.人们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二、我会说1. 只要……就…2. 无论……总是……阅读主题学习丛书《梅花魂》第六模块一、指导阅读这一模块选取的文章是《少年康熙除鳌拜》《缇萦救父》1.学生自读这两篇文章,把你认为好的词语在书中画下来。
2.勾画其中优美段落进行朗诵,并把你认为最喜欢的段落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并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公开课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公开课教学设计XXX《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XXXXXX教材简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第八册中的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
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
文章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XXX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研究本课生字词,会用“无论……总是……”造句。
3、了解XXX,激发学生对XXX奶奶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4、理解课文内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品味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体会文章“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策略和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
”本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教学中重视有感情朗读训练,使之成为学生研究、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来熟悉一位巨人。
(课件出示XXX图象及简介)2、(课件出示故宅图)这是XXX在上海曾居住过的地方,把一个人曾住过的地方叫——故宅。
3、(课件出示:樟树简介)在宋庆龄故居庭院前有两棵樟树。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4、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课文。
1、按要求自读课文课件出示浏览请求:(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课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4)读通每个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1)课件出示词语(2)指名读、领读、齐读。
三、听课文朗读,理清头绪。
1、听课文朗读,思考:课文围绕“XXX故宅的樟树”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研究?2、指名回答3、小结:第一段:(1—3)写XXX故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第二段:(4—5)写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和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一、导入
1、(板书“宋庆龄故居”)今天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座位于上海市的建筑(出示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知道这就是(宋庆龄故居)正音:后鼻音(宋庆龄)
2、在这里有两棵树,是什么树呢?这就是──揭题(板书“的樟树”)齐读两遍课题。
3、齐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周恩来劝宋庆龄搬家,但宋庆龄不肯,这是为什么呢?(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
二、品读课文,感受樟树的生命力
过渡:这是两棵什么样的樟树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两棵樟树。
出示课件(一棵樟树)
1、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
2、书上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学生读第4小节(自读)找出一个最能概括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
蓬蓬勃勃(板书)
什么叫蓬蓬勃勃?(形容非常繁荣、旺盛)
总结:蓬蓬勃勃写出了樟树长得非常茂盛。
我们一起把这个词语读好,齐读。
3.自由读读第4自然段,你从哪里感受到樟树蓬蓬勃勃的?
A.第一句话“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
”
这里写了樟树的什么?(枝干)枝干有什么特点?(粗壮)你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还有什么特点?(伸得远远的)你也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对啊,这些词语让我们看到了郁郁葱葱,枝干粗壮的樟树,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这种特点。
B .还从哪里感受到?第二句
你看到了樟树的什么?(叶子很多)
稠密是什么意思?(树叶很多很密。
)
你还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绿得发亮→颜色健康,多健康的树叶。
”
齐读:这是两棵枝繁叶茂,充满活力的樟树,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C .你还从哪里看出?第三句“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樟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四季常青
四季常青从文中哪里看出?(无论……总……)点击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关联句。
齐读拓展:多么顽强的樟树啊,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樟树要经历多少残酷的磨难啊!它们还会在怎样的环境与条件下显示它们的蓬蓬勃勃,你还能用这句话来说一说吗?可以从天气、季节、环境等方面思考。
无论__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___樟树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不管条件多么恶劣,不论有多大的磨难,樟树总是那么蓬蓬勃勃,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齐读)
4. 这么多地方都感受到樟树的蓬蓬勃勃,这就是生命力顽强的樟树,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最后一句话。
5、这是两棵______________的樟树,难怪宋庆龄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6.(出示图片)看,这就是蓬蓬勃勃的樟树,想必大家一定想记住这么美得樟树,你用什么样的方法记住?(说说看先背什么,再背什么。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
三、品味樟树的高贵
1.樟树不仅枝干粗壮,四季常青,蓬蓬勃勃,让人舍不得,他还有一个特点让人舍不得,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5自然段,看看它写了樟树的什么特点?(点击:樟树的香气能够永久保持)
2. 我们一起来读读描写樟树特点的句子。
(板书:香气永存)
3. 哪些句子具体写了香气的永久保持呢?请你自己再读第五自然段,并用横线画出来。
4.(出示: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仍然不变。
)
5.樟树是在什么情况下香气永久保持的?
当樟树枝枯叶落意味着什么?(枯萎的时候),甚至是什么时候(它失去了生命力)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当它被制作成家具,它改变了形态,不再是树了,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你能把它的这种特点读出来么?读好,“即使。
仍然不变”
是啊,就算当它已经不再是一棵完整的树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只要这木质——就——
所以我们说它(指板书)——香气永存。
6.这是多么高贵的品质啊,让我们一起记住它,齐读这段话。
7.这段话中还有几句话谁来读?指名读
这里是写樟树么?(不是)具体是写什么树?(石榴树)
8.这几句话写了石榴树的什么特点?
课文是写樟树的啊,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别的树林?具体石榴树干什么?
对的,这种写法就叫对比描写,通过石榴树与樟树对比,更突出了樟树不招虫,香气永存的贵品质。
9、这是两棵______________的樟树,难怪宋庆龄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10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把樟树的这种可贵品质用朗读表现出来。
(齐读)
四、感悟人树的相同之处
1.这两棵樟树与宋庆龄奶奶有什么联系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宋庆龄这个人。
(不向敌人低头,坚持革命斗争,一身正气,为人民服务。
)
2、她和樟树有什么相似之处?
樟树蓬蓬勃勃,四季长青——宋庆龄的精神蓬蓬勃勃,永留人们心间
樟树拒虫,香气永久保持——宋庆龄坚强不屈,一生正气,令敌人畏惧
樟树有高贵的品质——宋庆龄有高贵的品质
3.现在你能说说看为什么人们爱在这两棵樟树前合影留念?
是啊,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在人们心中,它们是宋庆龄的化生,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
让我们怀着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饱含深情地读一读这最后一段吧。
五、拓展延伸
借物喻人是写作中常用手法,你也能从你的生活中找到能够象征哪个人哪种特征的事物吗?蜡烛?小石子?小草?……你一定能找到,那就用借物喻人的方法来写一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