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化学高考一轮复习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和中和热
高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与中和热知道精讲
高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与中和热【本讲主要内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与中和热【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1、反应热(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常以热的形式表现出来。
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
用△H表示。
(1)用于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化学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和物质的状态有关。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要点:①必须注明每一种物质的状态;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均写等号(可逆反应用可逆号);③方程式部分与△H用“;”分开;④放热反应△H<0,用“-;吸热反应△H>0,用“+”;⑤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必须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对应匹配;⑥注意在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单位“KJ/mol”,表示的是反应物以“物质的量”为计量单位的热量变化。
3、燃烧热和中和热燃烧热和中和热都属于反应热。
(1)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
这里要特别注意燃烧物质的用量和稳定的氧化物的含义。
碳燃烧可以生成CO、CO2。
CO2是稳定的氧化物。
碳的燃烧热是1mol碳燃烧生成CO2放出的热量。
(2)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跟稀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
在中学阶段,中和热是指可以用离子方程式 H++OH-=H2O表示的中和反应。
(3)书写燃烧热、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是1mol物质完全燃烧或生成1mol 水放出的热量,不能随意改写计量数。
4、重点、难点突破(1)反应热与各物质能量的关系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化学键被破坏,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破坏化学键要消耗能量,形成化学键要吸收能量。
△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所以,△H < 0 时,为放热反应;△H > 0时,为吸热反应。
对于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H < 0。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主题14 化学能与热能(4)(含解析)
主题14:化学能与热能李仕才考点三燃烧热和中和热1.燃烧热(1)定义: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①所放出的热量。
其中碳、氢、硫元素的稳定氧化物分别为②。
(2)意义:例如,C的燃烧热是393.5 kJ·mol-1,表示在25 ℃、101 kPa条件下1 mol C 完全燃烧时放出393.5 kJ的热量。
(3)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燃烧热是以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其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 mol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例如,C8H18(l)+O2(g)8CO2(g)+9H2O(l) ΔH=-5518 kJ·mol-1,即C8H18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1。
2.中和热(1)定义:稀的强酸、强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③时放出的热量。
(2)表达:用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④。
(3)中和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中和热是以稀的强酸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生成1 mol H2O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例如,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用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⑤。
3.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1)装置(2)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和50 mL 0.50 mol·L-1稀盐酸混合反应。
(3)计算公式:ΔH=⑥kJ·mol-1t1——起始温度,t2——终止温度(反应过程中最高温度)(4)注意事项a.泡沫塑料板和碎泡沫塑料(或纸条)的作用是⑦。
b.为保证酸完全被NaOH中和,可采取的措施是⑧。
【答案】①稳定氧化物②CO2(g)、H2O(l)、SO2(g)③1 mol H2O(l) ④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⑤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 ΔH=-57.3 kJ·mol-1⑥-⑦隔热、保温,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⑧碱稍过量1.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燃烧热
第三讲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和中和热【考纲要求】1.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反应热的关系2.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理解燃烧热与中和热的概念3.理解盖斯定律的含义,掌握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教与学方案笔记与反思【自学反馈】一、概念辨析1.反应热:(1)概念:。
(2)符号:(3)单位:。
(4)辨析:一般情况下,物质越稳定,具有的能量就越;物质越不稳定,具有的能量就越。
如果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产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就是反应,此时的ΔH 0;反之,则为反应,此时的ΔH 0。
因此:ΔH= 物的总能量- 物的总能量;又知一种物质的键能之和越大越稳定,具有的能量就越低。
则:ΔH= 物的键能总和- 物的键能总和。
2.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
(2)含义:。
(3)书写规则:①、②、③、④。
(4)注意点:①注明在什么温度和压强下进行,若不注明,则代表;②化学计量数代表,因而可为分数;③必须在每种物质化学式后的括号内标明;④在热化学方程式后,注明反应的热效应,即,在热化学方程式和热效应之间用号隔开。
3.燃烧热:(1)概念:。
(2)注意点:①燃烧条件、②可燃物的量、③完全燃烧的含义、④燃烧产物的状态和化合价。
4.中和热:(1)概念:。
(2)注意点:①反应条件、②生成水的量、③为何强调强酸强碱和稀溶液、④如何测定中和热。
5. 盖斯定律:(1)概念:。
6.自我练习:(1)已知标准状况下,1升H2S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a kJ的热量,请写出硫化氢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1g铁粉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可使10毫升的水的温度升高Δt℃,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 kJ/(g•℃),试写出铁粉燃烧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学,科,网]【例题解析】[例1] (1)已知:2H2(g) + O2(g) = 2H2O(g) ;ΔH=- Q1kJ/mol2H2(g) + O2(g) = 2H2O(l) ;ΔH=- Q2kJ/mol。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和中和热
第一章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和中和热高考内容主要包括: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或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2.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3.比较反应热的大小一、反应热:任在新物质产生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1.(1)由能量守恒可得:△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放热反应:吸热反应:(2)由键能角度:△H=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2.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明确以下问题:(1)反应放或吸热量与外界温度、压强有关,不注明的指 和 时的数据。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3)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热量数据,是与各化学计量数为 时相对应的,因此式中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无论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为多少,△H 的单位总是 ,但△H 的数值与反应式中的系数有关。
二、燃烧热、中和热1.燃烧热(1)概念:在101kPa 时,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 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注意:完全燃烧,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物质:C →C02,H →H 20( ), S →S02 ,p → ( )等。
(2)表示的意义:例如C 的燃烧热为393.5kJ /mol ,表示在101kPa 时,1molC 完全燃烧放出393.5kJ 的热量。
2.中和热(1)概念:在 溶液中, 酸跟 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 1 mol ,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中和热的表示:H +(aq)+OH -(aq)=H 2O (1); △H=-57.3kJ /mol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的变化反应热含义与键能的关系表示方法种类 单位:kJ/mol 符号:△H 燃烧热 中和热 热化学方程式 意义书写方法有关计算练习: 1.(全国)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2>Q l的是 ( )A、2H2(g)+02(g) =2H20(g);△H=-Q1 2H2(g)+02(g)=2H20(1);△H=-Q2B、S(g)+O2(g)=S02(g);△H=-Q1 S(s)+02(s)=S02(g);△H=-Q2C、C(s)+ 12O2 (g)=CO(g);△H=-Q1 C(s)+02(g)=C02(S) △H=-Q2D、H2(g)+Cl2(g)=2HCl(g);△H=-Q112H2(g)+12Cl2(g)= HCl(g);△H=-Q22.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1.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
放出热量的化学 反大应于
反应物所具有的 总 生能 成量 物所大具于有 的总能量
生成物分子成键 时释放的总能 量 反应 精选课件
吸热反应
吸收热量
的 化小学于反应 反应物所具有 的生总成能物量所小具于 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分子成 键时释放的 总能量 反
类型比 较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图示
①大多数分解
• ③种类:反应热可分为多种,如 热、 热等。 放出或吸收热量
• (2)热化学方程式 精选课件
• (3)书写注05明Pa反应的
298 K
,若反应是
在
聚集状态
•
固体、液条体件、下气体进行,可不予注明。
化学计量数
• ②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常
2H2(g)+O2(g) 2H2O(l) ΔH=-571.6 kJ·mol-1。
精选课件
• 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 mol水蒸气 放出241.8 kJ的热量,1 g水蒸气转化为液 态水放出2.45 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 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 A.H2(g)+ O2(g)===H2O(l);ΔH=- 285.9 kJ/mol
ΔH
ΔH<0,单位:kJ/mol
反应物 1 mol(O2的数 可能是1 mol,也可
的量 量不限)
能是0.5 mol
生成物 的量
不限量
H2O是1 mol
不同点
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
反应热 完全燃烧生 的含 成稳定精选的课件氧
稀溶液中酸跟碱发 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H2O时所释放 的热量;不同反
用s、l、g分别表示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燃烧热、中和热、能源课件(31张)
③CaCO3(s)===CaO(s)+CO2(g) ΔH1;
CaO(g)+H2O(l)===Ca(OH)2(s) ΔH2
④H+(aq)+OH-(aq)===H2O(l) ΔH1;
H+(aq)+NH3·H2O(aq)===NH4+(aq)+H2O(l) ΔH2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答案】C
• 燃烧热的限定词有恒压(101 kPa时)、可燃物的物质的量(1 mol)、完全燃 烧、______的氧化物等,其中的“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 转稳定变成对应的氧化物:C→______,H→______,S→______等。
CO2(g)
H2O(l)
SO2(g)
• (2)表示的意义: • 例如C的燃烧热ΔH为-393.5 kJ·mol-1,表示在101 kPa时,1 mol C完全
反应热大小的比较★★★
• 3.(2018·湖南怀化联考)在相同条件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溶 液中的反应均是在稀溶液之间进行的),ΔH1>ΔH2的是( )
• ①CO2(g)===CO(g)+0.5O2(g) ΔH1 ; • 2CO2(g)===2CO(g)+O2(g) ΔH2 • ②S(s)+O2(g)===SO2(g) ΔH1; • S(g)+O2(g)===SO2(g) ΔH2
mΔHo1l、·LΔ-H1的2、稀Δ盐H3的酸大恰小好关完系全为反应___,__其__反__应_热___分__别_为___Δ_H_1_、_。ΔH2、ΔH3,则
• (5)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 A.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 • B.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三讲)
为什么?
▪ 练习: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 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
▪ 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环形玻。璃搅拌棒
▪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
▪ 的作用是 防止热。量散失
▪ C.在相同条件下,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 量总和大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 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 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热量
6.(05江苏)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 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 强弱,也可以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化学反应 的△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 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H取“+”表示反应为吸热 反应,△H取“-” 表示反应为放热反应)
生成3 molSO3(g)的△H
。
五、能源
▪ 1、什么是能源?能源的作用?
▪ 就是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包括化 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阳光、 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
▪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用来衡量一个 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 平。
▪ 2、当今世界上重要的能源是什么?怎样 解决能源枯竭问题?节约能源的重要措 施是什么?什么是新能源?
链接08高考题
▪ 5.(08年上海)已知:H2(g)+F2(g)→2HF(g)
▪ DH = -270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2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氢气与1 L氟气吸收 270 kJ热量
▪ B.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 氟化氢放出热量小于270 kJ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识点及例题解析
考点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反应热1、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
反应热用符号ΔH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
当ΔH为负值为放热反应;当ΔH为正值为吸热反应。
测量反应热的仪器叫做量热计。
2、燃烧热: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3、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中学阶段主要讨论强酸和强碱的反应。
二、热化学方程式1、书写热反应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1)由于反应热的数值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有关,因此必须注明,不注明的是指101kPa和25℃时的数据。
(2)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不同,因此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3)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为相应物质的物质的量,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1)依据有关信息写出注明聚集状态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2)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计算相应的反应热的数值。
(3)如果为放热反应ΔH为负值,如果为吸热反应则ΔH为正值。
并写在第一步所得方程式的后面,中间用“;”隔开。
(4)如果题目另有要求,如反应燃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和有关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将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变换成分数。
三、中和热的测定1、测定前的准备工作(1)选择精密温度计(精确到0.10C),并进行校对(本实验温度要求精确到0.10C)。
(2)使用温度计要轻拿轻声放。
刚刚测量高温的温度计不可立即用水冲洗,以免破裂。
(3)测量溶液的温度应将温度计悬挂起来,使水银球处于溶液中间,不要靠在烧杯壁上或插到烧杯底部。
不可将温度计当搅拌棒使用。
2、要想提高中和热测定的准确性,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1)作为量热器的仪器装置,其保温隔热的效果一定要好。
因此可用保温杯来做。
如果按教材中的方法做,一定要使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这样可以减少热量损失。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识要点:1、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2、燃烧热、中和热(中和热的测定)3、盖斯定律简介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这种能量变化,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
(其他如光能、电、声等)1、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2、常见吸热反应:⑴氢氧化钡+氯化铵,⑵C+CO2,⑶一般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⑷电离,⑸水解。
3、常见放热反应:⑴、燃烧反应⑵、金属+酸→H2⑶、中和反应⑷、CaO +H2O⑸、一般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
4、能量变化的原因⑴化学反应是旧键断裂,新键生成的反应,两者吸收和释放能量的差异表现为反应能量的变化。
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大于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则反应放热。
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小于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则反应吸热。
【阅读】教材P35 H2+Cl2=2 HCl中能量变化数据。
⑵根据参加反应物质所具能量分析。
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放热。
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吸热。
二、反应热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反应热。
2、符号:反应热用ΔH表示,常用单位为kJ/mol。
3、可直接测量:测量仪器叫做量热计。
4、用ΔH表示的反应热,以物质所具能量变化决定“+”、“-”号。
若反应放热,物质所具能量降低,ΔH=-x kJ/mol。
若反应吸热,物质所具能量升高,ΔH=+x kJ/mol。
用活化能图分析,使学生了解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只与始态、终态有关,过程中能量大于初始、终态能量。
(用Q表示的反应热,以外界体系能量变化“+”、“-”号。
若反应放热,外界体系所具能量升高,Q=+x kJ/mol。
若反应吸热,外界体系所具能量降低,Q=-x kJ/mol。
)5、反应类型的判断当ΔH为“-”或ΔH <0时,为放热反应。
当ΔH为“+”或ΔH >0时,为吸热反应。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和中和热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和中和热高考分析反应热在教材中的篇幅较少,高考内容要紧包括: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或判定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2.有关反应热的运算;3.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最近又显现反应热与能源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由于能源咨询题已成为社会热点,有关能源的试题也将成为今后命题的重点:估量考查反应热的内容将不断拓宽,难度有所提高,题型也会有新的变化。
由于反应热与物理学中的〝热〞、生物学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又有紧密联系,有关能量的学科间的综合将会成为〝3+X 〞理科综合命题的热点。
知识框架1、化学反应的能量2、反应热的知识结构知识点拨一、概念1.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可不能相等的。
在新物质产生化学反应中的能量的变化反应热 含义与键能的关系表示方法种类 单位:kJ/mol 符号:△H 燃烧热中和热 热化学方程式 意义书写方法有关运算的同时总是相伴着能量的变化。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即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吸热反应:即吸取热量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关于该〝示意图〞可明白得为以下形式:由能量守恒可得: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吸热反应)4.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 热化学方程式与一般化学方程式的区不有三点不同1.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有热量变化。
2.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因为反应热除跟物质的量有关外,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集合状态有关。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只表示各物质对应的物质的量,因此,有时可用分数表示,但要注意反应热也发生相应变化。
●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明确以下咨询题:(1)反应放出或吸取的热量的多少与外界的温度和压强有关,需要注明,不注明的指101kPa 和25℃时的数据。
高考化学主干核心知识:专题四 热化学反应和热化学方程式
专题四热化学反应和热化学方程式【主干知识整合】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1吸热反应: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如C+CO22CO为吸热反应。
2放热反应:化学上把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
如2H 2+O22H2O为放热反应。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有关。
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放出热量;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吸收热量。
3、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反应热用△H表示。
单位:kJ·mol–12燃烧热:在101kPa时1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能量,叫该物质的燃烧热。
如:101kPa时l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5kJ·mol–1的热量,这就是H2的燃烧热。
H2(g)+12O2(g)=H2O(l);△H=–285.5kJ·mol–13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H+(aq)+OH–(aq)=H2O(1);△H=–57.3kJ·mol–1(强酸和强碱的中和热)二、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1).△H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并用“;”隔开。
若为放热反应,△H为“—”;若为吸热反应,△H为“+”。
△H的单位一般为kJ/mol。
(2).注意反应热△H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
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H的测定条件绝大多数△H是在25℃.101325Pa下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3).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和中和热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和中和热一、知识概述(一)反应热1、概念: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
反应热用符号△H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表示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例如:;△H=-241.8kJ/mol(1/2)mol气态O2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出241.8kJ的热量。
表示1mol气态H2与(三)燃烧热1、概念:在101kPa时,1mol物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的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mol表示。
2、注意:必须以1mol 可燃物燃烧为标准;可燃物必须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
例如:1mol 碳燃烧生成CO 时放出的热不是燃烧热,CO 不稳定,可继续燃烧生成CO 2。
C 的燃烧热为393.5kJ/mol 而不是110.5kJ/mol 。
3、表示的意义:例如C 的燃烧热为393.5kJ/mol ,表示在101kPa 时,1molC 完全燃烧放出393.5kJ 的热量。
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是以1mol 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它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mol 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的化学计量数。
例如即C 8H 18的燃烧的热为5518kJ/mol 。
(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 2O ,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注意:必须以生成1mol 水为标准;中和反应对象为稀溶液;强酸与强碱中和时生成1mol H 2O 均放热57.3kJ ,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
3、中和热的表示:H +(aq)+OH -(aq)=H 2O(l);△H =-57.3kJ/mol 。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件-化学能和热能
表示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ΔH<0
ΔH>0
图示
实例
H2(g)+Cl2(g) 2HCl(g) ΔH=-184.6 kJ·mol-1
C(s)+H2O(g) CO(g)+H2(g) ΔH=+131.3 kJ·mol-1
二、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例如: 2Na+2H2O 2NaOH+H2↑ 2Al+6HCl 2AlCl3+3H2↑ ②酸碱中和反应,例如: 2KOH+H2SO4 K2SO4+2H2O CH3COOH+NaOH CH3COONa+H2O ③燃烧反应,例如: 2CO+O2 2CO2
(2)根据化学键键能计算 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计算 ΔH=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例 [2019启东、海门、通州联考,20(1)]高铁酸钾是一种集氧化、絮凝、
吸附、杀菌、消毒、除臭为一体的新型绿色高效水处理的无机药剂。
(1)Fe2O3、Fe3O4、FeO、Fe都可以作为制取高铁酸钾的原料,转化关系如 下:
解析 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会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故不会提高 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D不正确。 答案 D
题目价值 本题以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合成历程图为背景,分析物质 化学变化和伴随发生的能量转化与物质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考查了能 量变化、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物质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等。
①Fe2O3(s)+3CO(g) 2Fe(s)+3CO2(g) ΔH=-25 kJ·mol-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和中和热
【考纲要求】
1.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反应热的关系
2.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理解燃烧热与中和热的概念
3.理解盖斯定律的含义,掌握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教与学方案笔记与反思【自学反馈】
一、概念辨析
1.反应热:
(1)概念:。
(2)符号:(3)单位:。
(4)辨析:一般情况下,物质越稳定,具有的能量就越;物质越不稳
定,具有的能量就越。
如果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
产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就是反应,此时的ΔH 0;反之,则为反应,此时的ΔH 0。
因此:ΔH= 物的总能量- 物的总能量;
又知一种物质的键能之和越大越稳定,具有的能量就越低。
则:
ΔH= 物的键能总和- 物的键能总和。
2.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
(2)含义:。
(3)书写规则:①、②、
③、④。
(4)注意点:
①注明在什么温度和压强下进行,若不注明,则代表;
②化学计量数代表,因而可为分数;
③必须在每种物质化学式后的括号内标明;
④在热化学方程式后,注明反应的热效应,即,在热化学方程式
和热效应之间用号隔开。
3.燃烧热:
(1)概念:。
(2)注意点:①燃烧条件、②可燃物的量、
③完全燃烧的含义、④燃烧产物的状态和化合价。
4.中和热:
(1)概念:。
(2)注意点:
①反应条件、
②生成水的量、
③为何强调强酸强碱和稀溶液、
④如何测定中和热。
5. 盖斯定律
(1)概念:。
6.自我练习:(1)已知标准状况下,1升H2S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a kJ的热量,请写出硫化氢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
式:。
(2)1g铁粉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可使10毫升的水的温度升高Δt℃,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 kJ/(g•℃),试写出铁粉燃烧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
式:。
【例题解析】
[例1] (1)已知:2H2(g) + O2(g) = 2H2O(g) ;ΔH=- Q1kJ/mol
2H2(g) + O2(g) = 2H2O(l) ;ΔH=- Q2kJ/mol。
则Q1与Q2相对大小为__________。
(2)已知:2H2O(g) = 2H2(g) + O2(g) ;ΔH=+Q3kJ/mol,则Q3与Q1或Q2关系为___ __。
(3)已知:Q1= 484,Q2= 572,则蒸发2mol水所需能量为__________。
解题思路: 。
易错点: 。
[例2] 已知:(1)C(s) + O2(g) = CO2(g) ;ΔH=-394 kJ/mol。
(2)2CO(g) + O2(g) = 2CO2(g) ;ΔH=- 566kJ/mol。
则反应:2C(s) + O2(g) = 2CO(g) 的反应热是多少?
解题思路: 。
易错点: 【考题再现】
1.14gFe在Cl2中完全燃烧生成FeCl3固体时,放出101.3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已知:2H2(g)+O2(g)=2H2O(l);ΔH=- 572kJ/mol 2CO(g)+O2(g)=2CO2(g);ΔH=- 565kJ/mol
CH4(g)+2O2(g)=CO(g)+2H2O(l);ΔH=- 890kJ/mol
试填空:⑴燃烧等体积(相同状况下)的H2、CO、CH4,放出的热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⑵燃烧等质量的H2、CO、CH4,放出的热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思维方法: 。
2.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
当它们混合反应时,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
已知0.4mol液态肼与足量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2KJ的热量。
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⑵双已知H2O(液)=H2O(气)—44KJ,则16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⑶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
思维方法: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基础知识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常见吸热反应:,
常见放热反应:。
二、反应热
1、定义:
2、符号:常用单位:
3、可直接测量:量热计。
4、反应类型的判断
当ΔH为“-”或ΔH <0时,为反应。
当ΔH为“+”或ΔH >0时,为反应
5、燃烧热的定义
6、中和热的定义
7、中和热的测定:
①要想提高中和热测定的准确性,实验时应注意什么?
②为什么实验时碱溶液要稍微过量?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练习]
①含NaOH20.0g的稀溶液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28. 7KJ的热量
②1.00g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55.6KJ的热量
3、注意:(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因ΔH的数值随两者变化。
一般为101Kpa25℃。
要注明ΔH“+”与“-”。
(2)要注明物质状态。
(3)ΔH数值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有关。
四、盖斯定律
△H1=△H2+△H3+△H4
应用:计算无法直接实验测量的反应的反应热。
参考答案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常见吸热反应:水解反应绝大数的分解电离,
常见放热反应:酸碱中和活泼金属和酸燃料燃烧。
二、反应热
a)定义:化学反应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b)符号:ΔH常用单位:KJ/mol
c)可直接测量:量热计。
d)反应类型的判断
当ΔH为“-”或ΔH <0时,为放热反应。
当ΔH为“+”或ΔH >0时,为吸热反应
5、燃烧热的定义
在101KPa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6、中和热的定义
在稀溶液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
7、中和热的测定:
①要想提高中和热测定的准确性,实验时应注意什么?
保温效果要好盐酸和NaOH的浓度要准确温度计要精确
②为什么实验时碱溶液要稍微过量?
保证盐酸要反应完
三、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练习]
②含NaOH20.0g的稀溶液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28. 7KJ的热量
NaOH(aq)+ HCl(aq)=== NaCl(aq)+ H2O(l);ΔH= –57.4 KJ/mol
②1.00g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55.6KJ的热量
CH4(g)+ 2O2(g)=== CO2(g)+ 2H2O(l);ΔH= –889.6KJ/mol
3、注意:(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因ΔH的数值随两者变化。
一般为101Kpa25℃。
要注明ΔH“+”与“-”。
(2)要注明物质状态。
(3)ΔH数值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有关。
四、盖斯定律
△H1=△H2+△H3+△H4
应用:计算无法直接实验测量的反应的反应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