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软实力资源探析
对中国软实力的分析[小编推荐]
对中国软实力的分析[小编推荐]第一篇:对中国软实力的分析[小编推荐]对中国软实力的分析一个国家是存在着两种实力,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
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一个城市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通常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
其中,文化软实力,指一国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中国目前的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孔子文化号召力,当然也包括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符号影响力。
就现在的中国现状来说:1、中国软实力水平快速提升,影响世界各国“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被称作‘软实力’的文化、外交等方面,中国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世界许多角落,无论在东南亚、拉丁美洲,还是在非洲你都可以发现中国的影响。
”前面这段话就出自被美国人视为“重大国际事务权威观点发源地”的《外交》杂志。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软实力增长,最直观的表现可能是在文化方面。
中国在世界范围内频繁的以文化为主导的外交活动,已经深深地唤起世界对中国软实力的关注。
如俄罗斯中国年、法国中国年的顺利举行,奥运会的成功召开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的建立等等。
在中国文化影响下,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学校把中文作为第二外语甚至第二语言。
有些学者还试图从英语词汇的变化来说明中国文化的影响:过去,英语从中国文化引进的词汇以负面为多,如“kowtow”(磕头)和“coolie”(苦力)等;现在,“peaceful rise”(和平崛起)、“harmonious world”(和谐世界)等与中国有关的新词汇简直成了国际政治的流行语.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访问学者乔舒亚·库兰奇克最近在媒体撰文说:中国走软实力路线的决策是清醒的决定,并已经产生了一些非凡的成就。
中国文化软实力资源的现状及如何提高
1、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化软实力事关国家兴衰成败?如何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资源的现状文化软实力”是指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它是相对区别制度、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等因素而存在的软实力形态:文化代表着国家身份和民族形象。
对比政治与经济,其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为持久,是软实力的主要载体和具体体现。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不断深化的国际环境中,文化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
但是在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中华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与竞争中却处于弱势,文化软实力展示和运用不足,民族文化面临着被侵蚀和渗透的危险。
中国文化软实力资源在方方面面都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只有清除了这些绊脚石,中国文化才能在通向强势文化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现简要探讨一下中国文化软实力资源的现状:(1)社会核心价值观危机改革开放30年中,我国一直处于变化最快、发展也最快的社会转型时期,加上各种外来的文化和观念杂乱纷呈,纷纷进入人们的生活和头脑,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影响,以致广泛出现道德困惑、信仰危机等问题。
所有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缺位。
(2)文化相关产业最近几年,中国文化产业的增长,要高出同期GDP增长率六七个百分点,年均增幅都在两位数以上。
我国电影市场也发展迅速。
2008年,我国电影票房攀升到创纪录的42.15亿元,同比增长8.88亿元,首次进入全球电影市场前10名。
中国网络游戏出版产业的实际销售收入达183.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76.6%,同时为电信、IT等行业带来高达478.4亿元的直接收入,收入规模超过传统娱乐内容产业。
但是,尽管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仍然难以与发达国家相比。
缺乏原创性文化产品和服务一直是制约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我国文化产业在全球的地位现状是:复制能力强大,但原创能力不高。
“一带一路”倡议的软实力资源分析
“一带一路”倡议的软实力资源分析“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全球性经济合作倡议,旨在通过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促进沿线国家的发展。
该倡议在中国的国际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已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工具。
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中国可以充分发挥其软实力资源,包括文化、教育和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文化资源是中国的重要软实力资源之一。
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敦煌壁画、长城、昆曲、京剧等,都能打动外国人。
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中国可以通过文化交流来增进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了解和信任。
例如,中国可以举办文化节、艺术展、文化论坛等活动,让其他国家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思想。
此外,中国还可以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文化中心等机构,以推广中华文化和提高其他国家的中文水平。
教育资源也是中国的重要软实力资源之一。
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
根据中国教育部的数据,2018年在中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数量已经超过60万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数量占比较大。
通过招收更多的外国留学生,中国有机会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文化传递给他们,并培养一批了解和支持中国的人才。
同时,中国还可以在沿线国家建立联合学院、研究中心等机构,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进一步增强教育合作。
技术资源也是中国的重要软实力资源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高速铁路、核电、智能制造等技术已经走向全球。
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中国可以积极向沿线国家推广自己的技术,并提供技术支持,以帮助他们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升级水平。
通过技术合作,中国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软实力提升调研报告
软实力提升调研报告软实力提升调研报告引言: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领域的综合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软实力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本报告通过调研分析,对软实力的提升进行探讨。
一、软实力的概念和重要性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文化、价值观、教育、科技、艺术、体育等非军事手段所展示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与硬实力相比,软实力更加具有持久性和深远的影响力。
软实力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增强国家的凝聚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是培育国家形象、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软实力的提升路径1. 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
通过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
培养和推广本国文化,增加国家文化受众的规模和影响力。
2. 提升教育水平和品质教育是软实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通过改进教育体系、提高教育水平和品质,培养优秀人才,提升国家软实力。
3. 发展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培育科技企业和创新团队,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软实力。
4. 加强体育交流与合作体育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形式。
通过举办体育赛事、加强国际体育合作,推广国家体育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
三、不同国家软实力的发展情况1. 美国软实力的发展美国以其强大的科技实力、文化创作能力和对世界的影响力而闻名于世。
通过自身的教育和科技创新能力,美国在国际舞台上保持着较高的软实力。
2. 中国软实力的发展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软实力的提升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通过举办奥运会、世博会,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增加国际留学生数量等方式提升软实力。
3. 日本软实力的发展日本以其独特的文化、科技创新和传统艺术而在世界上具有较高的软实力。
日本通过世界级的动漫产业、优质的科技产品和文化传统的传播,提高国家软实力。
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浅析
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浅析【摘要】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在文化领域中的软实力资源,对于国家形象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培育国家文化软实力,可以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优势。
目前,各国积极开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合作来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在今后的发展中,国家应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培育,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升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它将为国家的发展和未来提供有力支持与保障。
【关键词】国家文化软实力、国家形象、国际竞争力、培育途径、发展现状、文化产业、必要性、未来发展方向、重要性。
1. 引言1.1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定义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在文化领域内所拥有的软实力资源和优势。
它主要包括国家的文化传统、文化产业、文化艺术、文化文化政策、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软实力,并通过这些软实力向国际展示和传播国家的文化魅力和价值观念。
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是国家的精神象征和文化标识,也是国家的软实力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通过文化交流、文化输出、文化引领等形式来增强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进而提升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声誉。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不仅需要政府加大对文化领域的支持和投入,还需要文化机构、文化从业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和推动。
只有不断积累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目标,推动国家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的更大发展和更好表现。
1.2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文化因素而产生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身文化魅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手段。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国家文化软实力可以提升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增强其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国软实力评估报告(上)
中国软实力评估报告(上)中国软实力评估报告(上)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软实力也日益引起全球关注。
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国家在非军事领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本篇文章将对中国的软实力进行评估,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一、政治体制与治理模式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的专制政治体制使其在政策执行上灵活高效,快速响应国内外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多党合作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障了国家利益和人民的福祉。
此外,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稳定,通过实现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来维护社会和谐。
然而,中国的政治体制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缺乏政治多样性和民主制度,民意表达和社会参与度相对较低,这限制了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政府在处理与国际社会的关系时,有时候显得缺乏透明度和预见性,这可能导致误解和不信任。
二、经济实力与发展成就中国的经济实力是其软实力的重要支撑。
多年来,中国保持了持续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和出口大国。
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并推动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中国迅速崛起的经济地位为其提供了强大的存在感和话语权。
不过,中国的经济增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制约中国软实力提升的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仍然相对不均衡,城乡发展差距较大,贫富分化问题十分突出,这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文化传统与文化产业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这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具有丰富的哲学、文学、艺术和传统医学等领域的遗产。
中国的传统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丰富多样的中国文化产品也深受欢迎。
然而,中国的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的冲突也给中国软实力带来了挑战。
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可能面临流失和被替代的风险。
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产品在国外推广方面仍有待完善,需要更多的国际化策略和创新。
中国文化 软实力 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引言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正逐渐通过软实力的发展在全球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进一步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中国文化软实力是指中国通过传播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艺术形式以及其他文化产品,从而影响和吸引他国民众,进而提升自身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的能力。
现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文化产业的崛起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也逐渐崛起。
电影、音乐、艺术、文学等方面的中国作品在国际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关注。
中国电影《流浪地球》、音乐家郎朗、作家莫言等都为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声誉。
2.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国拥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如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这些传统文化经过现代化的创新和推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学习和研究。
国际上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展览、演出等活动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汉语的国际传播随着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影响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汉语国际推广,设立孔子学院和提供奖学金等方式,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有机会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
4. 文化交流与对外援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并提供对外援助,帮助其他国家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
例如,中国援建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博物馆等项目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学习中国文化的机会,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对策分析要进一步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1. 政府支持和推动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投入,制定相关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政府还应通过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和对外援助等方式,积极主动地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2. 增加文化产品的竞争力要提升中国文化产品的竞争力,需要在创作和制作上加大力度,不断提高作品的质量和创新度,以吸引更多的国际观众和市场。
浅析中国如何提高软实力
浅析中国如何提高软实力“软实力(soft power)”一词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针对国家间竞争,通过分析文化、价值观等软力量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力图构建理解国际竞争和分析国家综合实力的新的理论框架,从而超越传统的以军事和经济等硬实力为主的国家综合实力分析范式。
此后,软实力理论风靡全球,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①。
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对,硬实力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经济水平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
约瑟夫•奈指出:软实力是“一国通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本国的目标,从而使本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能力”。
在约瑟夫•奈看来,国家软实力是一种同化性力量,“是一个国家造就一种情势、使其他国家仿效该国倾向并界定其利益的能力”,这里所强调的是“与人们合作而不是强迫人们服从你的意志”②。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学者开始涉足这一理论。
随着中国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发展,中国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在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国外某些势力对中国迅速发展的猜疑、敌视程度也随之增加,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一度蔓延,严重影响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实现。
中国如何以非战争的软实力的方式实现成为世界强国的目标,成为国内各届共同思考的重大问题。
同时逐渐形成了国家软实力建设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实现和平发展的关键的共识,国家软实力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国家政府层面的重视。
2009年,约瑟夫•奈和王缉思合作撰文指出,国家软实力主要有三个来源:文化,政治价值观,以及对外政策③。
自晚清以来,中国综合国力迅速下降,软实力也几乎丧失殆尽。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软实力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伴随着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增强,软实力也得到了提升。
自1978年中国确定改革开放的方针以来,中国在硬实力方面去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软实力方面发展却相对滞后。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是有着丰富的软实力资源的,但在利用这些资源建设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过程中,仍旧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的认识和分析1
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认识和分析中文摘要:中国拥有独具吸引力的传统文化资源,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自古以来的文化大国。
关键词: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国拥有独具吸引力的传统文化资源,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大国。
从硬实力方面说,中国有着辽阔的土地、丰富的宝藏、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矿产、雄厚的经济实力。
从软实力方面讲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不适应现代社会的糟粕正逐步予以重构,具有较强的民族凝聚力和旺盛的民族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改革开放,中国继续保持文化发展的主流意识形态,成功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文化国力的主要发展指标在世界的比重并不理想。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在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与世界上其他大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还处于弱势地位,竞争力较差,究其原因是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大众消费文化迅速崛起、当代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冲击、西方文化霸权的渗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利益主体多样化。
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全球范围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现代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各国对外贸易能力和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都加快了文化产业化的步伐。
中国也认识到了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不仅在资金投入上给予了很大支持,而且制定了比较优惠的经济政策,但是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比较晚、基础比较差、规模小、发展慢,国家在文化产业资金上的总体投入不够。
在西方国家层出不穷地推出他们的文化标志的时候,我们却难以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形象和强势语势。
尽管大熊猫很可爱,长城也很宏伟,但是我们并没有将它们提升为中国在全球舞台上强有力的象征,像美国的 MTV、施瓦辛格、米老鼠、可口可乐和微软那样在全球无处不在、无人不晓的文化人物、电影或商标品牌,在中国总是难以找。
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浅析
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浅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家之间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经济和军事领域,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文化软实力是一国通过文化产品、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等方式在国际社会上塑造自身形象、增强自身影响力的能力。
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意义、发展现状和具体对策进行分析。
一、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意义1. 提升国家形象。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名片,通过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一个国家可以在国际上树立自己的形象,使他国对其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2. 扩大国家影响力。
文化是传播国家形象和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通过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可以将自己国家的文化传播到国际上,扩大国家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3. 导向国际社会。
通过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可以引导国际社会对该国的理解和认同,促进世界各国的和平与合作。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孔子思想、儒家文化、唐诗宋词等,这些都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提供了丰厚的资源。
当前,中国加快了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步伐,在国际上频频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如举办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举办中国文化传媒大会等,都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举措。
美国作为世界文化强国,在国际上通过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展现出了其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日本以动漫、电子游戏和传统文化等为传播媒介,也在国际上拥有相当影响力。
相比之下,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相对薄弱,缺乏足够的文化输出,因此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限。
1. 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支撑,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2. 发挥传媒的作用。
大力提高国家传媒的国际传播能力,积极推动国际新闻报道的多元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增强一国的国际传播力和塑造力。
3. 加强文化人才培养。
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文化人才,他们可以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引领者和传播者。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一、引言中国自古以来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它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文化的国家,中国不仅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软实力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然而,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中国文化软实力,实现对外传播和影响,仍然是目前需要面对的挑战。
本文将从关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相关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关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1、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在全球影响上逐渐提升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文化方面的软实力逐渐得到了全球的认可。
中国武术、中医学、茶文化、传统节日等文化元素被世界广泛接受,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推广。
特别是中国电影业、服装设计等,得到了大量的国际认可,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2、对外传播不足,影响力待提升尽管中国文化在全球影响范围上有所提升,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度和方式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
对外传播不够广泛、不够深入,国际传媒对中国文化的报道单一,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国的文化影响力还待提升。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对外传播在对外传播方面,有必要加强各项文化交流活动,向外界介绍中国文化价值、中国文化特色和中国文化底蕴。
加强口碑营销,发挥社交媒体的作用,增强外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好感度。
同时,要加强与提供国际文化服务的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合作交流。
主动开展文化“走出去”,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文化软实力建设要加强对中国文化的深入挖掘,完善文化产品,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与档次,实现中国文化与世界一流文化的接轨,加强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同时要注重提升中国语言与国外语言的互通,让国外人群能够顺利接触了解中国文化,使之有利于促进国外人群与中国人群之间的交往、沟通与了解。
四、相关案例1、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传播随着中国电影的不断获得国际奖项,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传播逐渐得到世界的认可。
我国软实力分析
1 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取得的成绩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身份。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历史上曾经占据过重要地位,对世界产生过深远影响。
由于受近代战乱所致,中国文化的自身实力和影响力一度跌至谷底。
新时期,我们再度扬帆起航,依托先辈们留下的文化宝库,结合本国的发展,使文化软实力有了大步提升。
第一,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新亮点”。
文化产业是将文化从无形向有形,从意识形态向经济形态的一种转化。
在文化市场不断繁荣的前提下,文化产业日益成为重要的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不断追求,国民用于娱乐、休闲等方面的文化消费支出也越来越大,这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国的文化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文化部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事业费逐年增加,增长速度保持在18%以上的较高水平。
“十一五”前四年,全国文化事业费为897.35亿元,年均增长21.6%。
[ZW(]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官网sjzzjhcws/cwswhtj/201101/t20110105_86171.html.[ZW)]2010年,中国国内电影票房(不含农村地区)总收入突破了100亿元大关,而《唐山大地震》更是创造了6.73亿元国产电影最高票房的新纪录。
在2010年中国有47部国产影片销往61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达35.17亿元人民币。
[ZW(]中国电影网/201101/1056389.html.[ZW)]打破了长久以来国外大片主占中国市场,而中国电影无法走向世界的僵局。
同时,一大批极具中国特色的文艺表演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赞誉,同时在国外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聋人舞蹈《千手观音》、中华武术、杂技艺术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年,国家为发展文化事业也做出了相当的努力,适当宽松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财政上的支持、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这些都为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资源
态平衡 中实现 安定 。 当然 ,仅仅 安定还
萑熟 瓣 辫
谐 相 处 的 表 现 在 , 动 荡 不 安 混 、 乱 无 序 的 状 态 下 人 , 民 群 众 不 可 能 安 居 乐 业 , 和谐社会建设 就无 从谈起 。 社会要 和
不能构成和谐 , 安定还要 与有序相结 合 , 只 有 在 良好 的社 会 秩 序下 , 社 会 组 织各司其职 、各尽其能 ,才能使有着不
涨 以及从财税专 家至 普通 百 姓都 呼吁上 调个税起
个税 起 征 点调
征 点 的 背 景 下 提 出来 的 这 , 也 正 是 政 府尊 重 民 意 、 关 注 民
生 的施政理 念 的体现 。
个 人 所 得 税 作 为政 府藉 以 调 节 居 民 “ 二 次 分 配 ” 实 、
现 社 会 公 平 正 义 、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的重 要 税 收政 策 工 具 其 ,
主义 核心 价值体 系 。 其 中包 括 以 爱 国
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和 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 的时代精神 , 这是形成全 民族 奋 发 向 上 的精神力量 和 团结 和 睦 的精
神纽 带 , 是 国家文化软实力 的关键组 成部分 。 其二 ,是 在传统 文 化领域代表
中国文化核心 价值观 的思 想体系。 其
国家文化软实力响主要姿源
蛊鞴 龛徽
嬲 篓金凳淼 定
引入 竞争机制 , 消除垄断 性 利 润 ;同时 , 规 范 垄 断 性 企 业 资 本收益的收缴和使用办法 , 合理 分配利润 。
根据我 国居 民基 本生 活消 费
支 出等变化情 况
为进 一
,
步减轻 中
低 收 入 者 的 个 人 所 得 税 负 担 从 ,
浅析中国软实力状况
浅析中国软实力状况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迅猛发展,世界生产大分工的推进,各国之间的差异不再仅仅体现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这一个不能整体反映一个国家真正经济实力,文化底蕴,政治力量的代码上。
国家的软实力如何,才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准。
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包括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主要是指国家的经济实力,设施设备等。
软实力实则是指国家的文化实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国家软实力具体所指的是指文化、教育、法律环境、制度建设、国家的执政能力、管理能力、国民的心态、国民的形象、中华民族精神和凝聚和来自文化传统持久的一种对国民的影响感,凝聚力。
也包括中国的文化产品,比如说出版物、报纸电影、电视事业等这些东西的影响。
甚至是语言,比如说语言表达的一种影响力。
一种美感,一种魅力,都应该是包括其中。
从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2010年成功举办第16届亚运会第10届亚残运会,2010年成功承办世界博览会到2011年的利比亚大撤侨,索马里海盗案,2012年的南海问题争端以及近日被世界各国所普遍关注的中菲黄岩岛对峙。
再到我国目前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再到世界各国人民兴起的汉语热,海外孔子学府的成立,成龙,姚明等中国巨星在国际宣传的中国形象等。
简而言之,不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无不显示着中国的国家软实力正与日俱增。
虽然中国的成绩受世界各国人们所肯定,但是在中国发展中,在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进程中,中国还存在着许多有待改善的地方。
譬如(1)片面发展经济实力,忽视政治,文化的建设。
近10年的中国,经济水平渐渐与世界大国接轨,但是国民的政治参与程度与经济快速发展的水平不相称,国民参与政治管理仍然受到限制,所谓的民主,自由都只是浅层次的。
文化建设投入不足,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师资不足,设备不齐全,硬件设施明显落后等情况。
文化建设投入相较与国际水平(即文化教育建设的投入必须达到国家财政支出的3%以上)仍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中国软实力的资源、效用与局限性分析
摘 要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中国的软实 力资源日 益丰富 。诸 多软实 力资源 的增强 ,改善 了中国 的 形象 ,同时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尽管软实力的运用取得了巨大成效 ,但中国 在文化推销 、发展模 式 、外交影响力等方面存在的局限以及非政府组织参与的缺乏 ,也使其软实力的发挥受到很大影响 。
那么 ,何 谓软 实力 呢 ? 约瑟 夫·奈 在其著作中 指出 ,软 实 力是“一国通过自身的吸引力而不是强制力在 国际事务中 趋 向于目标的能 力”[2] 。软 实力“主 要来 自三种 资源 :文 化 (在 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 、政治 价值观 (当它在 海
收稿日期 :2008 - 06 - 06 作者简介 :王利 文 (197 9 - ) ,男 ,山 东淮 坊人 ,教 师 ;宫 玉涛 (1 979 - ) ,男 ,山东烟台人 ,博士研究生 。
1.文 化吸 引力 。文化 是为 社会创 造意 义的 一系 列价 值 观和实践的总 和[3 ]11 。它 作为软 实力 的核心 要素 之一 , 受到 国家的高度重视 。在党的 十七 大报 告中 ,就 出现 了“提 高国 家的文化软实力”这样的 表述 。然而 ,封 闭的 文化 形成 不了 软实力 。新加坡原总理李光耀指出 ,只有在 其他国家羡 慕并 期望模仿一国 文化时 ,其 软实力 才得 以实现 。王沪宁 认为 , 文化可以通过跨国界 传播 成为其 他国 家和国 际社 会的基 本 价值和主流文化 ,发源于这种文化的社会自 然就获得巨 大的 软实力 [5] 。可见 ,要 想将文 化转 化为软 实力 ,必 须推 动中 国 文化的传播 。通过加大文化产品的生 产和传播力 度 ,把 我们 的优秀传统文化介绍和传播到国外 ,可以提 高我们传统 文化
“一带一路”倡议的软实力资源分析
“一带一路”倡议的软实力资源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提出的一项重大国际合作倡议,旨在促进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的经济合作,深化贸易往来,加强人文交流,推动共同发展。
该倡议不仅仅是一项经济合作的计划,更是一种软实力资源的展示和扩张。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软实力资源进行分析。
一、政治层面“一带一路”倡议在政治层面展现出了中国的软实力资源。
中国通过倡议搭建起一个多边合作平台,吸引了包括东盟、欧盟、非盟等在内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其中。
这表明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能够借助倡议将各国联系在一起,形成合力。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积极推动了政治信任、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不断向国际社会传递和平、共赢、包容的中国声音。
这有助于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提升其软实力资源。
二、经济层面在经济层面,“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软实力资源。
倡议通过对外投资、工程承包、贸易合作等形式,提升了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力。
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金融合作等领域,中国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合作伙伴。
倡议为中国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拓展了对外贸易市场,促进了更多中国产品和服务出口,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倡议通过推动跨国合作项目,促进了技术、人才、经验等因素的国际传播和分享,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经济软实力资源。
三、文化层面在文化层面,“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丰富了软实力资源。
倡议通过推进人文交流,推动了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了人民之间的情感纽带,有助于强化中国对外的文化影响力。
倡议促进了文化产品、媒体、体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在这些方面增加了中国的国际知名度。
倡议也为中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国际合作平台,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有利于倡导文明交流、文化互鉴,从而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四、社会层面“一带一路”倡议在社会层面也为中国带来了丰富的软实力资源。
中国拥有的文化软实力资源分析
中国拥有的文化软实力资源分析(一)独具吸引力的传统文化资源。
5000年的中国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厚的文化积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瑰宝,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在漫长发展进程中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纽带。
世界古代的几大文明,如埃与文明、苏美尔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印加文明等都被埋入历史的尘埃下,唯有中国文明长盛不衰,从远古洪荒一直延续到现代。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其演化的历史过程中留下了文化瑰宝,这些珍奇的文化遗存从上古时代一直排列到现代的整个中国文明史序列,而且分布在从XX到XX、从漠河到海南的山山水水之间,谱写着中华大地上勤劳的人们从石器时代走到网络时代的壮丽诗篇。
辉煌的故宫、巍巍的长城、谜一样的秦皇陵、神秘的三星堆、神圣而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不胜枚举的古迹如星斗一样闪烁在中华大地。
中国的文化是奠定中国大国地位的重要因素,汉唐文化孕育了辉煌的汉唐盛世,形成了汉唐帝国,其辉煌的文化辐射形成了事实上的中华文化圈,不但对中国的统一,而且对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到今天还有不少亚洲国家甚至已经将其作为本国的民族文化加以传承。
北宋时期佛学东渡,与中国文化融合,中国文化形成了儒、释、道三大体系并存的文化景观。
贯通西方的丝绸之路,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作用。
明清时期中国的绘画、园林艺术、瓷器源源传入欧洲,中国的经籍从明末清初开始西传,中国功夫、书法、绘画、传统服饰、京剧、中医等在世界上都很有吸引力。
中华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为各国人民所喜爱。
近年来,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中国热”在一些国家出现,我国自2004年11月在韩国首尔成立首家孔子学院以来,目前全球已成立上百家孔子学院。
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学校把中文作为第二外语甚至第二语言。
美国《时代周刊》曾专题报道了欧美、韩、日、东南亚等地的非华语人苦学汉语的现状。
我国的软实力
我国的软实力从根本上来说,作为一种社会关系,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由内而外的释放过程,既取决于中国文化资源自身的特性,也取决于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传播,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不利于软实力的提升。
结合两方面的因素,不难发现中国软实力的困境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文化精英化。
与西方近代文化相比,中国文化更多属于少数社会精英的文化。
在中国社会,文化被视作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文化与社会地位、财富和名誉等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阶层。
在中国,有文化的人被视为是“圣贤”、“贤能”或者“有学问的人”,可以从社会中获得更多的资源。
受超大规模社会紧张的人与资源关系制约,有文化的社会精英不愿将文化世俗化,转化为被社会大众所共享的公共资源。
因此,中国文化的精英化使得文化资源变成了一种硬权力,而不是软权力,文化始终走不出少数社会精英的小圈子,没有转化成为具有世界号召力的软权力。
首先,中国文化没有做好特殊性与普世性的转换。
任何文明都是特殊性与普世性的统一。
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中华文化在历史上曾与其他文明体系有过三次重要交锋。
在汉唐时期,中华文化与佛教文化交锋,成功地吸纳了佛教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元之后,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明交汇,产生了影响至今的回教文化,并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
明清之后,随着西方世界的兴起,中华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交汇,催生了一波波的西学东渐浪潮,中国汲取了西方基督教文明中的大量成分,汇入了中华文化的主流。
然而,经过三次文明交融、交汇和交锋,尽管中华文化与各种外来文化实现了融合发展,但中华文化始终停留在亚太地区,没有成为一种普世文化,始终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地区文化。
其次,中国文化没有做好经典化与世俗化的转化。
由于中国文化为少数社会精英所掌握,在文化品位上更强调高雅文化,过于追求阳春白雪,中华文化不缺国粹精品,在文化艺术领域可谓经典云集。
但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缺陷是文化世俗化和大众化程度比较低,大多数文化学人不愿意主动做下里巴人式的世俗文化,不愿意将文化产品社会化和大众化,普通百姓缺乏应有的共享文化盛宴的机会。
中国软实力资源及发展路径探析
中国软实力资源及发展路径探析
李霞;李海平
【期刊名称】《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21)006
【摘要】根据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与传统国际关系中的硬实力相比软实力具有不同的特性。
从文化吸引力、发展模式与和平外交政策三个维度看,中国拥有丰富的软实力资源。
将软实力资源发展成为真正的软实力需特别注重:以“和谐世界”理念为核心创建中国特色的普世价值观;以“内形象”与“外形象”的统一塑造维护国际形象;在对外政策方面拓展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外交。
【总页数】5页(P9-13)
【作者】李霞;李海平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22;山东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2;D80
【相关文献】
1.中国软实力的评估与发展路径
2.文化产业视角下的城市文化软实力——兼论济
南市文化软实力发展路径选择3.“软实力”概念批判与中国软实力建设路径探析4.\"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路径探析——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分析》5.以文化软实力的视角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路径——评《我国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路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家软实力资源探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巨大转型,社会中随之凸显出了诸多危机与挑战,与此同时,当前国际社会正处大变革大调整,也纷纷表现出不确定性因素及各种新安全因素威胁,为了解决前进步伐中的内外矛盾,就需要国家大力增强并优化运用除硬实力资源以外的软实力资源,以期达到突破国内外发展的瓶颈。
本文阐述了中国国家软实力资源的重大意义,对中国国家的软实力资源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中国国家软实力资源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国软实力资源引言20世纪90年代,在当时风行一时的美国“衰落论”的大辩论中,约瑟夫·奈却认为美国的实力并没有衰落,只是美国实力的本质和构成正在发生变化。
他认为:“军事力量与经济力量都是有形的、能起到支配作用的力量,可以用来促使他人改变立场。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间接使用力量的方法。
在国际政治中,一个国家达到了它想达到的目的,可能是因为别的国家想追随它,崇尚它的价值观,学习它的榜样,渴望达到它所达到的繁荣和开放程度。
在这个意义上,在国际政治中制定纲领计划和吸引其他国家,与通过威胁使用军事和经济手段迫使它们改变立场一样重要。
这种力量——能让其他人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我称之为软实力。
”①本文认为软实力是国家利用资源(resources),通过一定的行为或行动(acts)作用于受动国家而形成的互动关系,并使受动国家做出效应的结果(outcomes)所体现出的合力。
所以,国家软实力的生成是由资源、对资源的柔性运用及其产生的结果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此,我们得出软实力是国家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后衍生的力量。
软硬实力的区别应是运用资源的行为手段,即是“柔性的”运用方式,国家运用软实力资源的最终目标或运用效果则依赖于双方的互动程度,而一个国家软实力生成的基础还应是有较强的软实力资源。
一、中国国家软实力资源研究的意义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整个华夏,吹响了神州大地轰轰烈烈发展的号角,到90年代,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使中国进入了新的战略时代。
经济实力的发展奇迹成为举世关注,日益明朗化的“中国崛起”的现实需要世界接受,从而引发了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
同时,伴随我国国内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转型,引起了贫富差距扩大、发展失衡、利益多元、道德失范等各种矛盾和问题,社会稳定、持续发展、国家安全与民族复兴等正面临着日益复杂的严峻挑战。
面对国际国内的“崛起困境”,中国提出了外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与内树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和平性脱困路径,即发展中国软实力战略。
②这就要求中国在崛起进程中发展和运用“软实力资源”,一则可推动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化解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的低成本解决,从根本上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另一方面,发展和运用“软实力”资源也有助于推行和平外交政策及消解国际上“中国威胁论”的负面影响,促进世界对中国从制度政策、社会发展模式到文化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理解和认同,从而为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营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大环境,推动“和谐世界”的建构。
因此,对作为国家软实力生成的基础即软实力资源进行梳理与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软实力资源的运用转化力方面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去效用之就显得意义重大。
二、中国国家软实力资源③国家软实力资源是构筑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软实力生成的必须的最基本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伴随着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的增强,中国的软实力也得到了较大提升。
从中国的软实力资源层面看文化、发展模式、外交政策等应是生成中国软实力的资源基础。
(一)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是一个国家生成软实力的重要源泉。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应当成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软实力资源及生成中国软实力的坚实基础。
文化是指某一特定社会群体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体现该社群的心理、精神、气质和独特追求的生活方式、生存样式、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情感模式的总和。
④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传统和巨大生命力、创造力的伟大民族,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遗产,这为中国发挥文化软实力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以儒家文明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形成的一系列思想理念,如: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和”,讲究“和而不同”。
在国内治理和国家间关系上,中国古人倡导“仁政”,强调“贵和慎战”,“协和万邦”,讲求“布恩信,怀远人”。
“自古知兵非好战”,成为历代军事家的格言。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为世界贡献自己的思想价值和道德伦理,同样中国在器物层面的文化形态也有广泛的吸引力。
中国的功夫、书法、绘画、传统服饰(主要是旗袍)、京剧、中医药等备受世人青睐。
中国文化从不固步自封,而具有广远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进入新时期,中国儒家文化所提倡的“和而不同”、“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者仁也”等,都成为我国对外政策和战略的主导哲学思想之一。
这些思想和政策在国际社会上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同,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
对中华民族独特的和平主义文化传统,美国历史学家马克?曼考认为:与西方对外扩张的文明不同,“中国对本国文明的认识不包括侵略的使命。
既不去提高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程度,也不给自己增加负担”。
⑤以宽容、和谐、集体主义为特征的文化凝聚力是中华文明历经劫难而绵延不绝的根源所在。
同时,中国文化因其先进性而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吸引力和同化力。
日本从唐朝直至明治维新长期师法中国,朝鲜半岛、越南等地常可见孔庙和汉文,中国与周边国家形成的“华夷秩序”、“东亚朝贡体系”更是中国软实力影响的见证。
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及著名的丝绸之路把中华文化远播非洲及西欧大陆,甚至欧洲的一些启蒙思想家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华文化中的大同理想、天人合一的理念、与时俱进的观念、人本思想、自强不息的精神、英雄气概、君子人格等,以及此思想理念随中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实践已深入人心,转化成中华民族接人待物的行为方式,表现为良好的风俗习惯,这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的复兴,赖以实现的深厚民众基础。
最近100多年来,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发起并构成了巨大的挑战,但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和国际实力向亚太地区转移为标志,中华传统文明正在积极弘扬之中,而西方文明则进入反思和调整阶段,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将展开崭新的一页,而中国正在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中心。
⑥(二)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从30多年的改革开放来看,中国的发展道路与西方不同,在经济和政治制度上实行渐进式的改革模式。
这种模式被贯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或中国之路,在国际上则被定义为“中国模式”⑦,中国发展模式的成功在于中国既没有像“依附理论”那样完全脱离世界政治经济秩序自行发展,也没有像“现代化理论”“华盛顿共识”那样采取全盘西化的激进变革方式,而是根据客观国情,在保证国际经济政治安全的前提下逐渐扩大开放领域,并增强国际竞争力,从而保证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政治的稳健变革。
“中国模式”问题的提出,是西方各国对中国发展态势的重新审视,也是国际社会对“华盛顿共识”反思的一个结果,表明了世界各国对中国通过适合本国国情的模式实现发展的有益经验及其对世界的积极影响的关注。
雷默认为中国发展模式是由三部分组成:其一、中国的发展模式以创新为基础;其二、中国的发展模式以可持续性与平等为最先考虑;其三、中国努力寻求外交自主。
⑧瑞士日内瓦大学当代亚洲研究中心张维为研究员从中国改革的侧重点、改革的方式等方面所表现的特征来界定“中国模式”。
他认为,所谓“中国模式”,是指“重大的经济改革和较小规模的政治改革”的有机结合,是“以一种循序渐进、摸索和积累的方式,从易到难进行改革,并吸取中外一切优秀的思想和经验”的改革和发展模式。
⑨所以,中国模式是一个不断包容、学习、与竞争的模式、一个不断创新和不断探索发展的模式。
正如胡锦涛主席在200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我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新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适合本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推动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当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成功确立,体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社会发展的民本思想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仅在一个半世纪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在整个世界现代化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仍备受现代化挫折的社会阵痛折磨时,同样经历过被长期殖民掠夺,同样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的中国所创造的一系列发展经验,因其蕴含的某些普遍意义将会引起后发展国家的特别关注,因而中国模式为其他后发展国家提供了一套不同于西方的经验。
(三)中国独特的外交政策中国形成的独特外交政策是一个中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谋求共同发展”的外交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原则“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的外交立足点等以和平崛起与和平发展理论为指导的一系列外交政策应是中国软实力发展在国际层面的重要资源。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了“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的外交承诺,并积极展开了“负责任大国”的构建活动,力求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
自2005年以来,中国领导集体提出了“共建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
2005年4月,胡锦涛主席在雅加达的亚非峰会上发表演讲,倡导开放包容精神,尊重文明、宗教、价值观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
之后在许多重要的国际会议上中国领导人都发表了以“走和平发展道路”、“共建和谐世界”为主题的演讲,并阐述了建立和谐世界的方法和途径。
2006年3月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中国政府和人民愿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为建立和平、公正、和谐的新世界而不懈奋斗!”。
由此可见,求同存异与和谐世界正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理念,成为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也为中国运用“软实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此理念政策指引下中国政府灵活务实的外交风格体现在处理大国关系时,更加强调中国的国家利益,而不是意识形态;体现在解决祖国统一问题上实施“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周边国家关系上“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区域政策;在有争议的南海问题上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建议;在中非关系中,在坚持尊重主权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前提下,通过举办“中非合作论坛”等活动来加强同非洲的交流;与世界各国关系上提出互惠共赢的发展取向,倡导“和谐发展”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和”的理念及“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承诺与积极务实地实际行动等都是中国增强软实力的重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