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股市历次牛市和熊市的运行概况、原因和启示——1990年12月至1992年5月 牛市》的小组讨论的感想
股票熊市牛市历史
在中国股市不算太长的历史中,暴涨暴跌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也是股民“大喜大悲”的真实写照,在这一轮史无前例的叫嚣声中,我们有必要一下,历史上九次牛市是如何的,给投资者以警示和提醒。
第1次牛市终结:高位横盘后急跌1992年5月21日,上证所取消涨停板,将牛市推至顶峰,当日指数狂飙到1266.49点,单日涨幅105%,这一纪录至今未破。
但三天后,就开始收网。
时间跨度: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沪指波动区间:1429.01点~386.85点沪指跌幅:73%第2次牛市终结:股市扩容1992年邓小平南巡,A股迎来牛市,但随着股市急剧扩容,A股又转牛为熊。
时间跨度: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沪指波动区间:1558.95点~325.89点沪指跌幅:79%第3次牛市终结:资金分流暂停迎来的牛市遇到了国债期货,国债期货的火热将A 股资金抽干,牛市终结。
时间跨度:1994年9月13日~1995年5月17日沪指波动区间:1052.94点~577.14点沪指跌幅:48%第4次牛市终结:T+0取消这是史上最短的牛市,仅仅三天。
源于国债期货的被叫停,但政府打压投机也延伸到股市。
这一年T+0被改为T+1。
时间跨度:1995年5月22日~1996年1月19日沪指波动区间:926.41点~512.83点沪指跌幅:45%第5次牛市终结:“十二道金牌”1996年4月1日到12月12日,上涨了124%,深成指上涨了346%。
从10月起,监管层连发了12道“金牌”,最终股市崩盘。
但这波熊市并未持续太久。
时间跨度:1996年12月12日~1997年2月20日沪指波动区间:1258.68点~870.18点沪指跌幅:30%第6次牛市终结:印花税上调监管层依旧在抑制投机过度。
1997年5月10日(周六)印花税由3%。
调至5%。
,第六次熊市开启。
时间跨度:1997年5月12日~1999年5月18日沪指波动区间:1510.18点~1047.83点沪指跌幅:31%第7次牛市终结:国有股减持国有股市价减持。
中国股市牛市规律
中国股市牛市规律【实用版】目录1.中国股市的牛市规律概述2.中国股市历次牛市的具体情况3.牛市的三个阶段4.牛市的启动板块5.结论:如何把握牛市规律,理性投资正文一、中国股市的牛市规律概述中国股市的牛市规律是指在中国股市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股价呈现出的一种上涨趋势。
在牛市中,股价持续上涨,市场信心增强,投资者收益增长。
从历史数据来看,中国股市经历了真正意义上的牛市大概有八轮。
二、中国股市历次牛市的具体情况1.第一轮牛市:1990 年 12 月 19 日到 1992 年 5 月 26 日。
这是中国股市刚开市时的牛市,持续了一年半的时间,指数从 96 点开始涨到 1429 点,涨幅达到 14.8 倍,然后开始跌到 386 点,跌幅达到 73%。
2.第二轮牛市:1992 年 11 月 17 日到 1993 年 2 月 16 日。
在仅仅经历了半年的下调后,中国股市迎来了第二波牛市,从 386 点涨到1558 点,涨幅达到 303%。
3.第三轮牛市:1996 年 1 月 19 日至 1997 年 5 月 12 日。
这一轮牛市经历了一年半的时间,上证指数从 512 点涨到 1510 点,涨幅达到 197%。
4.第四轮牛市:1999 年 5 月 19 日至 2001 年 6 月 14 日。
这一轮牛市持续了两年,上证指数从 1047 点涨到 2245 点,涨幅达到 114%。
5.第五轮牛市:2005 年 6 月 6 日至 2007 年 10 月 16 日。
这一轮牛市持续了两年半,上证指数从 998 点涨到 6124 点,涨幅达到 513%。
6.第六轮牛市:2008 年 10 月 28 日至 2009 年 8 月 4 日。
这一轮牛市持续了不到一年,上证指数从 1664 点涨到 3478 点,涨幅达到109%。
7.第七轮牛市:2014 年 7 月 22 日至 2015 年 6 月 12 日。
这一轮牛市持续了一年,上证指数从 2049 点涨到 5178 点,涨幅达到 153%。
中国股市牛市规律
中国股市牛市规律(最新版)目录1.中国股市的牛市规律概述2.中国股市历史上的牛市3.牛市的特点和受益板块4.牛市的判断标准5.下一轮牛市的预测正文1.中国股市的牛市规律概述中国股市的牛市规律是指在中国股市的发展过程中,市场呈现出的一种上涨趋势的规律。
在牛市中,股票价格普遍上涨,交易活跃,市场信心增强。
牛市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投资者把握市场趋势,做出更为明智的投资决策。
2.中国股市历史上的牛市自 1990 年以来,中国股市经历了八轮牛市。
其中,第一轮牛市从1990 年 12 月 19 日持续到 1992 年 5 月 26 日,指数从 96 点涨到1429 点,涨幅达到 14.8 倍。
第二轮牛市从 1992 年 11 月 17 日持续到 1993 年 2 月 16 日,指数从 386 点涨到 1558 点,涨幅达到 303%。
在此期间,券商板块作为牛市的风向标,率先爆发。
3.牛市的特点和受益板块牛市的特点包括股票价格上涨、交易活跃、市场信心增强等。
在牛市中,券商、金融、地产等板块通常表现较好,成为市场的领涨板块。
此外,低价股在牛市初期也容易出现爆发式上涨。
4.牛市的判断标准判断牛市的标准包括涨跌幅度、时间长度和大众心理。
在一定时间内,持续涨跌达到一定幅度,市场参与者形成较为一致的预期,才能称之为牛市。
此外,牛市往往伴随着经济基本面的改善和政策环境的支持。
5.下一轮牛市的预测根据历史规律和市场情况,有观点认为下一轮牛市可能将在 2020 年左右到来。
然而,股市的走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市场等,因此牛市的具体到来时间仍存在不确定性。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牛市和熊市,听起来就像过山车,时而让人欢天喜地,时而让人愁眉苦脸。
我们聊聊中国股市的那些大牛市和大熊市,看看它们的起止时间,还有背后的原因。
一起感受那股风起云涌的激情。
一、牛市的崛起1.1 1990年代的第一波牛市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股市一开,很多人都抱着“买股票就能发财”的心态。
短短几年,指数从几百点蹿升到近1400点。
真是牛气冲天!当时的原因,首先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活力。
还有的支持,相关部门鼓励投资,带动了人们的热情。
那些年,市场上充满了“只要敢买,谁都能赚钱”的气氛。
1.2 2006年的牛市再往后,2006年又迎来了一个大牛市。
这个时候,股市的牛气真是让人咋舌,指数从1000点一路飙升到6000多点。
为什么会这样?首先,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很多企业上市,吸引了大量资金入市。
其次,老百姓的投资意识逐渐提高,越来越多人愿意参与到这个“财富游戏”中来。
那种兴奋的感觉,真是让人难以忘怀。
二、熊市的低谷2.1 1992年的熊市当然,牛市有多好,熊市就有多惨。
1992年,市场开始了大幅回调。
股指从1400点一路下滑,最终跌破了1000点。
大家都知道,股市有涨有跌,这一波熊市的原因主要是过热的市场导致的泡沫。
很多人像是被打了鸡血,盲目跟风,结果最后就像跌入深渊,损失惨重。
人心惶惶,那个时候真是“人心如焚”。
2.2 2008年的熊市接下来,2008年也是一个令人心痛的年份。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股市瞬间崩盘。
中国股市从6000多点跌到2000多点,大家的心都凉了。
这个时候,经济放缓,企业盈利下滑,投资者信心崩溃。
人们都在想:“这次还能翻身吗?”大家都惶惶不安,简直是“惊弓之鸟”。
2.3 2015年的股灾再说说2015年。
那一年,股市似乎在狂欢,指数一度突破5000点。
但好景不长,随后暴跌,短短几个月就跌去了三分之一。
原因嘛,除了杠杆融资的泛滥,投资者情绪的过度乐观,监管的不确定性也让人心烦意乱。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在中国的股市历史上,大牛市和大熊市如同潮水般起伏,影响着无数投资者的心态和财富。
回顾这些历史时刻,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市场的变化,也能反思其中的深意。
首先,我们来看几次重要的大牛市。
1990年代初,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中国证券市场刚刚起步。
1992年,深圳证券市场正式开市,资本市场的活跃让很多人看到财富的希望。
特别是1996年到1997年间,股市迎来了第一次大牛市,主要得益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的鼓励。
那段时间,股指从数百点飙升至几千点,市场气氛极其火热,很多普通人都争相入市,纷纷希望一夜暴富。
就连街边小摊也贴上了“炒股”的广告,大家一片欢腾。
接下来是2006年至2007年间的牛市,这是中国股市历史上又一个辉煌时刻。
随着经济持续向好、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以及国际资金的流入,A股市场再度迎来盛宴。
上证指数从1000点一路攀升至6000多点,甚至有人称之为“千年一遇”的行情。
股民们在交易所里频繁进出,很多人开始借钱入市,甚至家里的存款都拿出来投资。
这个时期的牛市不仅是股市的狂欢,更是社会情绪的集体高涨,大家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幻想。
然而,市场的涨幅往往伴随着风险。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牛市戛然而止,接踵而来的是2008年的大熊市。
随着股指暴跌,很多投资者的信心瞬间崩塌,整个市场陷入恐慌。
这场危机不仅影响了股市,也对整个经济体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人在一夜之间失去了财富,生活的压力骤然加大。
人们开始反思,为什么在看似光鲜的牛市中,却埋藏着如此巨大的风险。
接下来,2015年的牛市和随之而来的熊市更是让人唏嘘。
那时,A股市场的涨幅令人瞩目,股指在短短几个月内翻了一番,很多人再次疯狂追逐股市的财富。
在这种热情中,国家的刺激和市场情绪的高涨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推动了股市的快速上涨。
然而,这场牛市同样没有持续太久,随后因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监管的缺失,股市迅速崩盘,许多投资者再次经历了巨大的损失。
90年代的几次牛市和熊市
90年代的几次牛市和熊市
原文地址:90年代的几次牛市和熊市作者:曾星智
中国股市在90年代的几次牛市和熊市:1、中国股市的第一次牛市,出现在1991年6月开始,到1992年5月结束,持续时间刚好1年。
在这轮牛市中,指数从115点上涨到最高1429点,涨幅接近12倍,这是中国股市最早的疯狂。
2、在1992年5月见顶之后,接下来是持续1年直到1993年4月的震荡市,在这一年中,指数先从1400点附近下跌到400点左右,又从400点左右上涨到1500多点,震幅非常剧烈。
3、第一轮牛市在1993年5月正式结束,随后是熊市的开始,一直持续到1996年6月,这轮熊市持续了整整3年的时间,虽然中间出现过因为短期政策促成的1994年8月的大幅上涨,但从长期走势来看,只是大熊市运行中的短暂反弹。
4、从1996下半年开始,进入到90年代末的大牛市运行状态,直到2001下半年结束。
在这轮持续5年的大牛市中,1997年和1998年因为亚洲金融危机,中国股市受到波及,也出现过从1997年5月到1994年4月持续2年的“大牛市中的震荡和休整”。
5、几乎是与全球金融市场同步,中国股市90年代末的牛市在2001年6月结束,随后是2001下半年持续到2005上半年一轮4年的大熊市,直到2006年初新一轮牛市的启动。
中国A股市场牛熊生命历程.
中国A股市场牛熊生命历程(2008-04-23 23:27:34)第一次大牛市:1990.12.19-1992.5.26(96-1429)上交所90年底开业,交易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2年半持续上扬,终在1992.5.21取消涨跌停板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5.26-1992.11.17(1429-386)1992年8月发生在深圳的“8.10风波”,加大了市场回调力度。
上证指数暴跌400余点,两个半月内跌幅达到45%。
第二次大牛市:1992.11.17-1993.2.16(386-1558)市场投机气氛浓,半年跌幅3月涨回来。
从1992.11.17的386点到93.2.16的1558点,只用3个月,大盘涨幅303%。
第二次大熊市:1993.2.16-1994.7.29(1558-325)股市大扩容开始。
伴随新股发行,上证指数逐步走低。
到1994.7.29股指回到325点,但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膨胀。
第三次大牛市:1994.7.29-1994.9.13(325-1052)相关部门为救市出台三大利好政策。
1994.8.1证监会宣布暂停新股上市,建议建立共同基金和中外合资基金公司。
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9.13-1995.5.17(1052-577)三大政策不治本,两市再度暴跌。
国债市场火爆,分流大量投机资金。
1995.5.17股指已回到577点,跌幅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5.18-1995.5.22(582-926)1995.5.17证监会宣布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引发短暂的大反弹行情。
三个交易日内股指从582点上涨到926点。
第四次熊市:1995.5.22-1996.1.19(926-512)短暂牛市后股市下跌。
至1996.1.19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轮行情条件具备。
中国股市牛市规律
中国股市牛市规律【原创版】目录1.中国股市的历史牛市2.牛市的阶段和特点3.牛市的规律和启示4.下一轮牛市的预测正文中国股市牛市规律股市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牛市则是股市中一个重要的阶段。
在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次牛市,这些牛市有什么规律和特点呢?一、中国股市的历史牛市自中国股市成立以来,经历了真正意义上的牛市大概有八轮。
其中,第一轮牛市从 1990 年 12 月 19 日到 1992 年 5 月 26 日,指数从96 点开始涨到 1429 点,涨幅达到 14.8 倍,然后开始跌到 386 点,跌幅达到 73%。
第二轮牛市从 1992 年 11 月 17 日到 1993 年 2 月16 日,从 386 点涨到 1558 点,涨幅 303%。
在这之后的几年里,又经历了多次牛市和熊市。
二、牛市的阶段和特点牛市通常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牛市初期,最先爆发的板块通常是券商板块。
因为券商是牛市的风向标,牛市来临后券商是最直接受益的板块,业绩方面会迎来拐点。
第二阶段是牛市中期,各类板块开始轮番上涨,市场的热情和信心逐渐高涨。
牛市的特点是股价普遍上涨,交易活跃,市场信心增强,投资者情绪高涨。
同时,政策面通常较为宽松,经济环境逐渐向好,企业盈利能力提高,这些都为牛市提供了支持。
三、牛市的规律和启示牛市的规律主要是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调整后,政策面、经济面、市场面等多方面因素共振,推动股市走出低谷,迎来新一轮的上涨。
牛市的启示是,投资者在熊市时要保持信心,等待市场的反转,同时在牛市时要保持理性,不要盲目追涨,以免在市场调整时遭受损失。
四、下一轮牛市的预测根据历史规律,每当经济环境开始向好,政策面开始宽松,市场就会迎来新一轮的牛市。
考虑到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有分析认为,下一轮牛市可能会在 2020 年左右到来。
中国股市之熊牛市
第一次大牛市(1990/12/19----1992/5/26)从96涨至1429点上海证券交易所1990年底正式开业,最初挂牌股票仅有豫园商场、凤凰化工、飞越音响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
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停板(后该为0.5%)限制,股指从96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1992年5月21日取消涨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5/26----1992/11/17)从1429跌至386点1992年8月发生在深圳的‘8.10’风波,加大了市场回调力度。
上证指数暴跌400余点,两个半月内跌幅达到45%。
第二次大牛市(1992/11/17----1993/2/16)从386涨至1558点不过,当时市场投机气氛很浓,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
从1992年11月17如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大盘涨幅达303%。
第二次大熊市(1993/2/16----1994/7/29)从1558跌至325点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
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跌。
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
1992年沪深两地市场A,B股上市公司仅有54家,1993年快速增至177家,到1994年已经有287家上市。
第三次大牛市(1994/7/29----1994/9/13)从325涨至1052点证券市场一片萧条,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政策救市。
1994年8月1日,中午证监会宣布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1052.第三次大熊市(1994/9/13----1995/5/17)从1052跌至577点不过,‘三大政策’治标不治本,不久连地市场再度暴跌。
另外,当时国债市场火爆,分流了大量投机资金。
到1995年5月17日,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5/18----1995/5/22)从582涨至926点.1995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引发一轮短暂的大反弹行情。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牛市和熊市,简直就是股市的两个极端。
一说到牛市,大家脑海中肯定会浮现出股市红红火火的画面,那种感觉就像是在过年,心里乐开了花。
而熊市呢,简直就像是冬天的寒风,刺骨又让人心寒。
我们来聊聊中国历史上那些大牛市和大熊市,看看它们的起止时间和背后的原因。
首先,得说说1990年代的那波牛市。
记得当时,经济改革如火如荼,股市刚刚起步,投资者热情高涨。
那时的牛市从1992年开始,一直到1994年。
股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像是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很多人纷纷涌入市场,甚至连那些不太懂投资的人也开始参与。
大家都想着“只要进了市场,就能发财”,那种气氛真是让人热血沸腾。
不过,这波牛市的背后,有着相关部门的推动。
改革开放带来的资金流入和国企上市,使得市场活力十足。
紧接着,1994年之后,市场却进入了漫长的熊市。
股民们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刚刚在牛市中欢呼,现在却变得失落。
熊市持续到1998年,许多人赔了个底朝天。
这个时候,市场泡沫破裂,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挫。
经济增速放缓,的不确定性让人感到无奈,大家都在问:“到底该怎么办?”这段时间的经历真是让人痛心。
进入21世纪,2005年开始的牛市让大家看到了一丝希望。
股市在2005年到2007年之间蓬勃发展,真是人心所向。
那时候,大家都在讨论“买股票、发财”的事情,股市被热捧。
国家的经济形势也不错,外资涌入,市场资金充足,整个社会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
可惜,好景不长。
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席卷而来,中国股市也难逃其劫。
熊市迅速降临,投资者纷纷慌了神,哀声遍野。
很多人觉得自己辛苦积累的钱瞬间化为乌有,心中无奈极了。
2014年以后,市场又迎来了新的牛市,持续到2015年。
这一波牛市真是高潮迭起,股民们心潮澎湃。
尤其是在2015年,大家都觉得“股市就是个大摇钱树”。
这个时候,媒体和一些机构也不断渲染牛市的热度,导致了更加疯狂的投资热潮。
然而,牛市背后却隐藏着不少隐患。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中国股市历经风雨,牛市与熊市交替出现,给投资者带来了无数的欢乐与痛苦。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回顾一下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的起止时间和原因,让我们在投资的路上更加游刃有余。
我们来说说牛市。
牛市是指股票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的阶段,投资者在这个阶段可以获得丰厚的收益。
中国股市的牛市始于哪一年呢?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股市就迎来了一波牛市。
这波牛市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推动了股市的繁荣。
这波牛市也离不开广大投资者的热情参与,大家都怀揣着发财的梦想,争相买入股票。
在这波牛市中,许多投资者都实现了财富的增值,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
好景不长,牛市终究会走向熊市。
中国股市的大熊市始于哪一年呢?这个问题要追溯到2007年。
当时,中国股市正处于一轮牛市之中,投资者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谁也没想到,这场牛市竟然以一场大崩盘告终。
大崩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
许多投资者盲目追涨杀跌,导致市场泡沫不断积累。
最终,在2007年下半年,市场泡沫破裂,股市开始大幅下跌。
这场大熊市让许多投资者损失惨重,股市一度陷入低谷。
在大熊市之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股市。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限制资金流入股市,防止市场泡沫再次形成。
政府还加大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要求上市公司提高质量,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中国股市逐渐走出了低谷,开始了新一轮的牛市。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股市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牢记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原则。
我们还要关注国家政策的变化,把握市场动态,做好风险防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股市的风云变幻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财富的最大化。
中国股市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满激情与挑战的传奇。
从牛市到熊市,再从熊市到牛市,股市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崛起与发展。
历次牛市和熊市带来的启示
历次牛市和熊市带来的启示
历次牛市和熊市给我们带来了以下几点启示:
1. 市场是有周期性的:历次牛市和熊市的出现证明市场是有周期性的,即经济活动和投资情绪会周期性地经历上升和下降的过程。
投资者应该认识到牛市不会永远持续,同样熊市也不会永远持续,要具备对市场周期的认知和适应能力。
2. 价值投资的重要性:历次牛市和熊市都验证了价值投资的重要性。
在牛市中,市场情绪可能过于乐观,导致某些股票价格过高,而在熊市中,市场情绪可能过于悲观,导致某些股票价格过低。
价值投资者会根据公司的价值和未来潜力来进行投资,而不会被市场情绪左右。
3.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历次牛市和熊市都提醒我们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在牛市中,市场风险可能被忽视,过度的投机和杠杆可能导致巨大亏损。
而在熊市中,市场风险可能加大,投资者应该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例如分散投资、止损等,以减少损失。
4. 长期投资的优势:历次牛市和熊市都证明了长期投资的优势。
尽管短期市场波动可能变化无常,但长期来看,股市的回报率通常是正的。
长期投资者可以通过持有好的资产,并且耐心等待市场的回报来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
5. 投资心理的重要性:历次牛市和熊市都提醒我们投资心理的重要性。
市场情绪的波动可能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导致过度买
入或卖出。
投资者应该保持冷静理性的心态,不被市场情绪左右,坚持自己的投资策略。
总而言之,历次牛市和熊市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些经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降低投资风险,取得更好的投资收益。
中国股市牛市规律
中国股市牛市规律摘要:一、中国股市历次牛市概述1.第一轮牛市2.第二轮牛市3.第三轮牛市4.第四轮牛市5.第五轮牛市6.第六轮牛市7.第七轮牛市8.第八轮牛市二、牛市规律分析1.牛市爆发的板块2.牛市持续的时间3.牛市结束的原因4.牛市与熊市的转换三、牛市中的投资策略1.选择优质股票2.分散投资3.把握市场节奏4.做好风险管理四、总结1.牛市的重要性和影响2.投资者在牛市中的应对策略3.对未来牛市的展望正文:中国股市历经多次牛市,每一次的牛市都给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通过对历次牛市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套牛市规律,帮助投资者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
第一轮牛市始于1990 年12 月19 日,持续到1992 年5 月26 日。
在此期间,上证指数从96 点涨到1429 点,涨幅达到14.8 倍。
第二轮牛市紧接着开始,从1992 年11 月17 日持续到1993 年2 月16 日,上证指数从386 点涨到1558 点,涨幅达到303%。
随后的几轮牛市中,涨幅和持续时间逐渐减小,但仍然给投资者带来了不少收益。
通过分析历次牛市,我们可以发现以下规律:1.牛市爆发的板块:牛市初期,券商、金融等板块通常会率先爆发。
随着牛市的深入,其他板块如基建、房地产、有色等行业也会逐渐崛起。
2.牛市持续的时间:牛市的持续时间通常在一年到两年之间,如第一轮牛市持续了1 年半,第二轮牛市持续了3 个月。
3.牛市结束的原因:牛市的结束往往与政策调整、市场泡沫、经济下滑等因素有关。
如1993 年第二轮牛市结束时,政府开始实施宏观调控,加强了对股市的监管。
4.牛市与熊市的转换:牛市与熊市的转换通常伴随着激烈的市场波动。
如2007 年第四轮牛市结束后,股市进入了长达5 年的熊市。
在牛市中,投资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选择优质股票:在牛市中,优质股票往往有更好的表现。
投资者可以关注有业绩支撑、成长性好的公司。
2.分散投资:分散投资可以降低投资风险。
a股历史牛市曲线
a股历史牛市曲线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A股市场已经经历了几个历史性的牛市。
下面我们将带您回顾这些牛市的曲线,并探讨其中的指导意义。
第一个历史牛市曲线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的中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国企改革。
1990年至1992年间,A股市场表现出了强劲的上涨势头。
这段时间的牛市主要受益于中国市场对于金融业和国企改革的预期。
投资者们追逐着新的机会,推动了股市的上涨。
第一段牛市的经验教训是,市场预期和政策导向对于股市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时的国企改革和金融开放政策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引擎,投资者们对此充满信心。
因此,了解政策走向和市场预期是投资者在牛市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随后的几年中,A股市场陷入了低迷。
1995年至2005年,A股市场经历了一个熊市期,被称为“十年熊”。
这段时间里,市场流动性不足、监管不力以及投资风格的转变,使得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此时的市场波动较大,投资者面临较高的风险。
十年熊市给我们带来的教训是,长期投资并非简单易行。
在这段时间里,很多投资者锁定了底仓,并且难以接受亏损,这导致了更多的恶性循环和市场杂音。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投资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合理的止损和风控机制,以及对市场环境的快速反应能力。
然而,在2005年至2007年间,A股市场迎来了第二个历史性的牛市。
这次牛市的兴起是由于市场改革和政策刺激,尤其是QFII制度的推出和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
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金融系统的开放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推动了股市的大幅上涨。
第二个历史牛市曲线教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教训,那就是市场环境的变化会为不同行业或部门带来不同的机会。
当时,金融和房地产行业在牛市中表现突出,而后来因为多方面原因,在牛市后遭遇了调整。
因此,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A股市场在2014年到2015年间经历的第三个历史牛市。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
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
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
这种行情在现在看来,足以让投资者羡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
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
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中国历次牛市和熊市的解析
中国历次牛市和熊市的解析第1次牛市:1991.7.15-1992.5.26,从100点到1429点,历时8个月。
解析:宏观经济经过1989年到1991年的治理整顿,使国民经济结构、经济秩序得到有效调整并趋于合理,从1991年1月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周期并开始恢复性增长,1990年,3.8%,1991年,9.2%,1992年,14.2%的经济增长率,1992年1月邓小平南巡讲话,给经济发展和股市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1991年4月21日,存款利率由8.64%调到7.56%,M0、M1、M2的增长率分别是1990年12.82%、8.91%、15.73%,1991年20.17%、24.21%、26.52%,1992年36.45%、35.89%、31.28%,可见当时市场资金是相当充裕的,这都为此轮牛市创造了条件,但这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当时股市是新兴产物,而仅有的老5股和老8股更是稀缺资源,投资者对此充满热情,股市呈一边倒,这点从当时的涨跌幅限制可以看出,深交所1990年6月18日涨跌幅限制调整为5%,6月28日将涨幅限制调整为1%,跌幅限制为5%,首次出现了不对称的情况,11月19日涨幅限制调整为0.5%,而跌幅限制不变,12月14日跌幅限制调整为2%,1991年1月2日跌幅限制又调整为0.5%,可见当时股市是只涨不跌的,当1992年新股陆续发行时,加剧了投资者的热情,把股票当作天上掉下的香饼,1992年5月21日沪市全面放开股价管制,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猛涨104.27%,上证综指当天从616点蹿升至1265点,首度跨越千点。
股价随后一飞冲天,仅隔3天,又登顶1420点。
终于把股民压抑又限制的热情引爆了,成就了此轮牛市。
这是一轮单纯的牛市,单边上扬的牛市,究其原因,是当时股市规模小,稍有资金介入,足以引爆,股票供不应求,投资热情又被打压,只有通过暴涨,才能宣泄和回归平衡。
历史上的中国股市牛市
1:第一次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96.05-1429 涨幅1487.8%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一年内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而当时股票交易前先手工填写委托单,被编到号的人才有资格拿到委托单,能买到股票等于中了头彩,因为没人愿意抛出。
这使得沪指从90年12月开始计点,一路上扬,造就了第一次牛市。
92年5月21日,上证所取消涨停板,将牛市推至顶峰,当日指数狂飙到1266.49点,单日涨幅105%,这一记录至今未破。
第一次回头: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1429.01-386.85 跌幅73%1992年8月9日,和8月10日,深圳新股认购抽签表发行了,但发生了当时震惊全国的8.10风波,刺激沪深两市大幅下挫。
为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管理,92年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
这次熊市仅仅持续了半年时间。
2:第二次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386.85-1558.95 涨幅301%1992年,邓小平南巡,在南巡讲话中,有关股市未来怎么发展的问题成为一大热点,而他讲话里最重要的是“坚决的试”这四个字。
11月17日,天宸股份(15.22, 0.04,0.26%)(600620)人民币股票上市,沪指完成最后一跌,第二轮牛市启动。
3个月内快速上涨,涨幅达到了301%。
第二次熊回头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1558.95-325.89 跌幅79%1992年开始,新股发行大幅扩容。
92年深沪两地上市公司有54家,1993年有177家,1994年有287家;第二次熊市来临。
沪指在94年3月10日击破700点,4个月跌到全年最低325点。
3:第三次牛市 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325.89-1052.94 涨幅224.4%1994年7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的三大就是措施。
(年内暂停新股发行与上市,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扩大入市资金范围),一个月时间,股指涨幅超过200%,最高达到1052点。
中国股市历次大涨大跌
中国股市历次大涨大跌中国股市第一轮大涨大跌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
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00多点。
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中国股市第二轮大涨大跌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
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
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
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
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中国股市第三轮大涨大跌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
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
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
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中国股市第四轮大涨大跌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
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
1997年5月12日达1510点。
不到半年时间,大盘暴涨1000点。
自1997年下半年股市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持续调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点。
中国股市第五轮大涨大跌1999年“519”行情井喷,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股指上涨将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证指数上攻至1756点。
它第一次将历史的“箱顶”(1500点)狠狠地踩在了股民的脚下。
中国股市牛市熊市时间一览表
第一次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96.05~1429)(一年半后,1380%);第一次熊市: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1429~386)(半年时间,-73%);第二次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386~1558)(三个月后,303%);第二次熊市: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1558~325)(17个月,-79%);第三次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325~1052)(一个半月,223%);第三次熊市:1994年9月13日~1995年5月17日(1052~577点)(八个月,-45%);第四次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582~926)(三天,59%);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1996年1月19日(926~512)(八个月,-45%);第五次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512~1510)(17个月,194%);第五次熊市:1997年5月12日~1999年5月18日(1510~1025)(两年,-33%);第六次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1047~2245)(两年多,114%);第六次熊市:2001年6月14日~2005年6月6日(2245~998)(四年多,-55.5%);第七次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998~6124)(两年半,513%);第七次熊市:2007年10月16日~2008年10月28日(6124~1664)(一年,-73%);第八次牛市:2008年10月28日~2009年8月4日(1664~3478)(九个多月,109%);第八次熊市:2009年8月4日~2012年12月4日(3478~1949)(三年多,-39%);第九次牛市:2012年12月4日~2013年2月18日(1949~2444,23.56%);第九次熊市:2013年2月18日~2013年6月25日(2444~1849)(四个多月,-19%);第十次牛市:2013年6月25日~2013年9月12日(1849~2270)(两个多月,15%);第十次熊市:2013年9月12日~2014年3月12日(2270~1974)(六个月,-11%);第十一次牛市:2014年3月12日~2015年6月12日(1974~5166)(一年三个月,162%);第十一次熊市:2015年6月12日~迄今(5166-XX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国股市历次牛市和熊市的运行概况、原因和启示——1990年12月至1992年5月牛市》的小组讨论的感想一、中国建立交易所的原因理解从70年代末开始的、以放权让利为基本内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到80年代中期,其市场化的走势已相当明显。
1984年中共中央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5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6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事实上从理论和政策上认同了改革的市场化取向。
从改革的实践看,收入分配上的统收统支逐步为利润分成和利改税所取代;物资和产品的纯计划调拨逐步为计划调拨和市场分配并存所取代;价格的形成逐步由纯计划定价向计划定价和市场定价并存的双轨制转变;资金的使用逐步由无偿划拨向有偿借贷转变。
这些改革举措逐步使企业由单纯的政府附属物演变为独立的利益主体,企业的行为目标逐步集中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上。
但资金供给的软约束却导致了消费和企业投资需求的双膨胀,并由此引发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比较剧烈的通货膨胀。
当人们在更深层次上寻找企业内部的自我约束机制和自我发展主体时,发现具有明晰产权的、以多元产权主体为基础的股份制企业组织形式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在现实中进行的承包制改革的失败更加强了理论上的上述认识。
于是,股制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作为企业制度改革的一种可选择的模式就诞生并逐步发展起来,因此也就有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萌芽和初步发展。
解放初期,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黑市猖獗,投机盛行,为了稳定市场,打击黑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天津、北京等城市成立在人民政府管理下的证券交易所。
但是,随着国家财政好转,币值开始稳定,交易量下降,不久,随着“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证券投机活动受到控制,证券交易所业务逐渐萧条。
建国初期的证券市场,不仅时间短暂,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旧中国的证券交易活动在建国初期被消灭前的一种过渡形式。
到1952年,人民政府宣布所有的证券交易所关闭停业;1958年国家停止向外借款;1959年终止了国内政府债券的发行。
此后的20多年中,我国不再存在证券市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闲散资金日益增多,而由于经济建设所需资金的不断扩大,资金不足问题十分突出,在这种经济背景下,各方面要求建立长期资金市场,恢复和发展证券市场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的证券市场也便在改革中应运而生。
(一)、发行市场。
我国证券发行市场的恢复与起步是从1981年国家发行国库券开始的。
此后,债券发行连年不断,发行数额不断增加,债券种类由国家债券扩展到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国际债券的发行。
我国的股票发行始于1984年。
1984年9月,北京成立了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并发行了股票。
同年11月,由上海电声总厂发起成立的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之后,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也面向社会发行了股票。
全国其他一些城市也相继发行了股票。
在政府的引导下,随着股份制试点企业的增加,我国股票发行规模不断扩大,股票发行涉及境内人民币普通A股、供境内外法人和自然人购买的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还有在境外发行的H股和N股等。
(二)、交易市场。
我国的证券交易市场始于1986年。
1986年8月,沈阳信托投资公司第一次面向社会开办了证券交易业务,之后,沈阳市建设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和工商银行沈阳证券公司也开办了这项业务。
1986年9月,上海市几家专业银行的信托部门及信托投资公司开办了股票“柜台交易”,1988年4月和6月,财政部先后在全国61个大中城市进行转让市场的试点。
到1990年,全国证券场外交易市场已基本形成,随场外交易市场的形成,场内交易市场也迅速发展起来,1990年11月26日,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告成立,并于1990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成为我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1991年4月11日,我国另一家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宣告成立,并于同年7月3日正式营业。
两家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由分散的场外交易进入了集中的场内交易。
与此同时,全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如武汉、天津、沈阳、大连等地还成立了27家证券交易中心,接纳多种债券和投资基金交易。
一些交易中心还同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联网,使两家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活动得以辐射、延伸。
在这一时期内,中国股市的发展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1)、进行股份制改造并发行股票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
如前所述,80年代中期,虽然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已经在实践中提出了股份制的问题,并且从理论上认识到了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重要性,但股份化就是私有化的观念在中国人心目中仍然根深蒂固,这成为股份制改造的巨大的意识形态障碍,所以,这一时期股份制只涉及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中的集体企业,一般不涉及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以便防止由股份化所带来的私有化侵蚀社会主义的根基。
因此,像飞乐音响、深圳发展银行这些首批发行股票的企业发行额度不过50万元和790万元,全国其他地区所选择的股份制改革试点企业也基本上局限在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之内。
(2)、股票发行和交易的规模小。
由于股份制企业规模小,股票发行和交易的规模自然不会大。
截止到1991年底,在沪、深两个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股票总共才有14只,上市公司总股本不足10亿元,总市值不过几十亿元。
全国6000多家股份制企业发行股票总数虽说已有一定规模,但与一个拥有12亿人口、几十万个企业和数万亿元人民币国内生产总值的经济基础相比,这点规模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
(3)、尚无全国统一的股市法律法规。
1987年以前,中央对股份制改造和股票发行、股票交易基本上没有任何管理,1987年国务院及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对股票发行与股票交易活动进行管理。
1987年3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第一个关于股票管理的文件关于加强股票债券管理的通知6,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发布了5关于严格控制股票发行与转让的通知6、5跨地区证券交易暂行办法6等文件,使中央对股票发行和交易活动的管理得到加强。
但是,这些文件基本上都是针对股票发行和股票交易活动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提出的具体管理措施,而不是规范股票发行和股票交易活动的系统的法律法规。
事实上在整个这一时期内就没有全国统一的系统规范股票发行和股票交易活动的法律法规,各地的股份制改造和股票发行与交易活动要么是企业自发进行的,要么是在当地政府的指导和特许下进行的。
股票发行与股票交易的规则也是各地自行制定的。
从上述特点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国股市只是处在萌芽状态和初步发展阶段,是极不成熟的。
二、中国股市发展的意义中国股市是中国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它反过来又对这种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带动了国有企业股份化改造和经营机制转换。
股票发行市场的存在使得国有企业股份化改造得以顺利进行。
在中国经济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如何使国有企业成为自觉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经营活动的主体曾经是长期困扰经济理论工作者和改革决策者的难题。
80年代中期开始找到了股份制这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组织形式,90年代初形成了共识,并且开始大规模地应用于国有企业改革。
目前,中国国有企业走向股份化的道路大致有这样两条:(1)、折股出售。
即把作为改造对象的国有企业的资产加以评估,将其中的净资产全部或部分折成股份向企业内部职工出售,使企业的一元产权所有的国有资本转变为全部由职工个人所有的多元产权股份资本或国家所有+职工个人所有的多元产权股份资本。
(2)、折股募股。
即把作为改造对象的国有企业的资产加以评估,将其中的净资产折为国有股份,然后再向社会公众募集一部分股份,使企业的一元国有资本转变为国有资本+公众资本所形成的多元股份资本。
正是由于股票发行市场的存在和发展才使国有企业通过这两种方式特别是第二种方式所进行的股份化改造得以顺利完成,从而使国有企业得以从政府的怀抱中解脱出来,实现政企分离而成为市场活动主体。
多元产权主体的形成和股份制的建立,使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在一元产权主体的纯国有体制中,由于企业只是政府一家(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所有的,企业的领导人只能由政府任命,他也只能对政府负责,企业无法从对政府的依附地位中摆脱出来,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改革方式,不管是厂长负责制还是承包制,都无法改变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基本关系格局。
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处理与纯国有企业的关系时往往面临两难选择:对企业负责人放权太少,企业活不了,放权太多,又监督不了。
因为厂长是企业惟一的和最高的领导,企业内部没有在平等地位上对他进行监督的主体,因而也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政府的监督很难到位。
这一方面因为政府有自己很多特殊的目标,并且在企业之外,它不可能把全部精力用于对企业的监督,也很难掌握企业经营情况的充分信息。
通过股票发行形成多元产权主体的股份制企业以后,企业内部形成了与股份制企业运作规则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班子等。
在这种组织结构中,经理作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事务的最高管理者,不过是体现众多所有者利益和意志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各项决策的执行者。
他不是对一个所有者负责,而是对多个所有者负责,不是受一个并不十分明确的所有者(政府)监督,而是受众多实实在在的所有者的监督。
经理对董事会负责,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事会则是代表股东利益和意志对董事会和经理班子进行监督的机构。
这种企业内部各机构主体相互制约的关系既符合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际惯例,又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给以界定,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了完全不同于传统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
股票市场的存在则从外部对企业经营者形成了压力。
在正常情况下,二级交易市场所形成的股票价格是上市企业经营业绩的反映,业绩好则价格高,业绩差则价格低。
股票交易市场通过股票价格变化而对企业经营业绩,从而也是对企业经营者经营能力所作出的公开评价,对企业经营者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它会促使经营者在企业经营方面加倍努力。
这种社会评价机制也有助于形成企业家的竞争和淘汰机制,如果一个企业的股票价格长期低迷,那该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能力肯定会受到怀疑,并将很快被该企业淘汰。
如果一个企业的股票价格持续走高,那该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能力就会被认可,他不但会被要求继续留在该企业的经营者宝座上,甚至可能会有更多的企业愿意出更高的价钱聘用他。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用脚投票机制。
这种机制的形成对于中国企业家队伍的成长是非常必要的。
(二)、促进优势企业规模扩张。
这种功能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中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企业要能获准发行股票和股票上市交易,必须符合最基本的业绩条件,即连续3年盈利并且最近1年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以上,同时还要求其资本、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在同行业中位居前列,所以能够进入股票市场的企业都是各行业中的优秀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