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简介

合集下载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比较探究4.2《有的人》臧克家简介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比较探究4.2《有的人》臧克家简介

臧克家简介臧克家 (1905.10.08~2004.02.05),汉族。

山东潍坊市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孙荃、何嘉,是诗人闻一多先生的高徒。

被誉为“农民诗人”。

臧克家与夫人1905年10月8日出生于山东诸城。

他自幼受祖父、父亲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诗文基础。

1923年夏,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

期间,阅读了大量新文学作品,并开始习作新诗。

1925年首次在全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作品,署名少全。

1927年,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曾经参加北伐战争。

1929年,在青岛《民国日报》上第一次发表新诗《默静在晚林中》,署名克家。

1930年,考入国立山东大学,得到闻一多(时任山大文学院院长)、王统照先生的热情教诲与精心帮助。

他创作的《难民》、《老马》、《有的人》等诗篇,以凝练的诗句描写了旧中国农民忍辱负重的悲苦生活;长诗《罪恶的黑手》,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伪善的面目,这些诗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已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之作。

1932年开始发表新作,以一篇《老马》成名。

1933年他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得到闻一多、茅盾等前辈的好评;次年,诗集《罪恶的黑手》问世,从此蜚声诗坛。

1934年至1937年在山东省立临清中学任教,出版诗集《运河》和长诗《自己的写照》,创作了散文集《乱莠集》。

1936年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

1938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当选为襄阳、宜昌两分会理事。

1938年至1941年夏初,任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宣传科教官、司令长官部秘书、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战时文化工作团团长、三十军参议。

1941年秋,任第三十一集团军参议、三一出版社副社长、代理社长,筹备出版了进步刊物《大地文丛》,创刊后,被当局查禁。

1942年7月,他愤而辞职,冒着酷暑自河南叶县历经艰难徒步赴重庆。

1943年4月,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第五届年会上当选为候补理事。

同年夏,任赈济委员会专员并负责编辑《难童教养》杂志至1945年秋。

高中素材介绍近代文学家臧克家及其作品

高中素材介绍近代文学家臧克家及其作品

介绍近代文学家臧克家及其作品臧克家同志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被誉为“农民诗人”。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近代文学家臧克家及其作品。

一、人物介绍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

山东大学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现代诗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

二、文学作品《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乱莠集》、《从军行》、《淮上吟》、《随枣行》、《古树的花朵》、回忆录《我的诗生活》和《泥土的歌》、《十年诗选》《野店》、《蛙声》、《山窝里的晚会》、《海》、《炉火》、《我的诗生活》、为《泥土的歌》写的序言《当中隔一段战争》、《宝贝儿》、《生命的零度》、《有的人》。

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烙印》,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

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

这个时期,臧克家的诗篇幅短小,却颇具概括力。

他除有意识学习古典诗词的结构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风格之外,还苦心追求词句的新颖、独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语化。

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

《有的人》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

事实上,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而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

语言朴素、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除了继续做短小隽永的小诗之外,臧克家还创作了一部人物传记体长诗《李大钊》。

这部长诗从多个角度,包括战斗、家庭等方面将一个革命先驱伟大而又平凡的人格展现出来。

老马 臧克家

老马 臧克家

老马臧克家臧克家,字老马,生于1906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的领导者之一。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饱受苦难。

然而,他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毅力,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杰出人物。

早年经历臧克家出生在山东省莱芜县的一个农村家庭。

他家境贫困,但臧克家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意志力。

他勤奋好学,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当地学校的状元。

不过,他并没有被这种荣誉冲昏头脑,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农民争取权益的决心。

参加共产主义革命在上大学期间,臧克家积极参与了各种社会运动和政治活动。

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共产主义革命的积极参与者。

他认为只有通过实现共产主义,才能彻底解放劳动人民,改变中国社会的不平等状况。

对抗国民党统治在国民党的统治下,臧克家积极组织工人运动和农民暴动,对抗国民党的剥削和压迫。

他组织了许多罢工和抗议活动,争取工人和农民的权益。

他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渐渐得到了认可,他被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候补委员。

斗争与困难然而,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并非一帆风顺。

臧克家在与国民党的激烈斗争中屡次受到压迫和迫害。

他多次被捕入狱,被判刑徒刑。

但是,他始终坚定地捍卫自己的信念,无论在任何困境中都不屈服。

参与中国革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臧克家得以参与国家建设工作。

他先后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等重要职位,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支持和推动了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为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推动国家现代化作出了巨大努力。

终老山东祖国老马臧克家虽然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他一直保持谦逊和低调。

他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也非常注重个人品质和家庭观念。

晚年时,他返回山东祖国,过上了平静而幸福的生活。

结语老马臧克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以自己的努力和毅力,为中国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为实现社会公平和进步而努力奋斗。

臧克家

臧克家
参考资料 1 长女回忆臧克家:永远的战士(图)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2021-02-25] 2 臧克家同志生 平 .中国作家网[引用日期2021-02-25] 3 民国的“高考”:钱锺书数学15分也考入清华 .人民网[引用日期 2021-02-25] 4 臧克家 .中国作家网[引用日期2021-02-25] 5 放歌新岁月 .中国国家图书馆[引用日期2021-0225] 6 逝水落华集 .中国国家图书馆[引用日期2021-02-25] 7 说与作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N]《人民日 报》.1980.02.12 8 臧克家回忆录 .中国国家图书馆[引用日期2021-02-25] 9 众人印象中的臧克家 .南方网[引 用日期2021-02-25] 10 《臧克家与王笑房》的一点说明 .半岛网[引用日期2021-02-25] 11 济南口述史:我父 亲臧克家的济南情缘 .齐鲁网[引用日期2021-02-25] 12 臧克家夫人在京辞世 老两口将如愿合葬万佛园 .中国 作家网[引用日期2021-02-25] 13 张伟巍. “老马”精神与“生活抒情诗”——臧克家诗集《烙印》研究[D]. 陕西 师范大学. 2007:26. 14 陈琴. 臧克家散文论[D]. 西南师范大学. 2002:14-15,22. 15 范庆伟. 民间意识与臧克家 的前期诗作[D]. 西南师范大学. 2001:16,18-19. 16 王成志. 臧克家旧体诗创作论[D]. 华中师范大学. 2019:21,25,27. 17 季羡林与臧克家是好朋友,但“生死之交”这段佳话几无人知 .百家号 北晚新视觉网[引用 日期2021......
人物生平
1905年10月8日,出生于山东潍坊诸城臧家庄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1919年,在诸城县第一高等小学就读; “五四运动”后,聆听了诸城县大学生丘纪明(北京学生运动派来的代表),宣传五四运动和它伟大精神的演讲, 并与同学们组成了“反日会”,打着小旗到街头宣传。

27课《有的人》课文笔记

27课《有的人》课文笔记

27课《有的人》课文笔记以下是关于《有的人》这篇课文的笔记:一、文学常识1. 作者简介:臧克家,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

1933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他的作品多次获奖,被誉为“农民诗人”。

2. 写作背景:1949 年10 月19 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 周年纪念日。

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的遗容,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于是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二、重点字词1. 多音字- 给:gěi(给力)jǐ(给予)- 场:chǎng(场地)cháng(场院)2. 近义词- 永远——永久- 到处——处处3. 反义词- 伟大——渺小- 情愿——被迫三、主旨归纳这首诗通过对两种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四、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 1 节):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人的对比,引出对“有的人”的歌颂。

第二部分(第2-4 节):作者从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人,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精神。

第三部分(第5-7 节):作者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揭示了两种人截然不同的下场,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而战斗的伟大精神。

五、问题思考1. 文章标题为什么用“有的人”而不用“鲁迅先生”?因为作者不仅仅是在歌颂鲁迅先生一个人,而是通过对比歌颂了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人,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2.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这首诗是为了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 周年而作的,作者通过对比两种人,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呼吁人们要向鲁迅先生学习,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臧克家个人生平资料介绍

臧克家个人生平资料介绍

臧克家个人生平资料介绍臧克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要一页,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

下面店铺整理了臧克家的个人资料,欢迎大家的阅读!臧克家个人生平资料早年经历1905年,臧克家出生在山东潍坊诸城臧场诸城在胶东半岛上,这个县属古琅琊,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东巡时曾在那儿刻石纪功,至今那儿还有非常有名的琅琊刻石。

臧家庄在城西南十八里,它孤高地踞在一个小山岭上,村旁边有两座青山,一座是常山,一座是马耳山,苏东坡在密州作知州时,曾到常山打猎,留下“试扫北台看马耳”的诗句。

臧克家出生在一个中小地主家庭里。

这是一个封建家庭,但它的文化空气很浓。

他的祖父、曾祖父都在前清有过不大不小的“功名”,他的父亲是从法政学堂毕业的。

他8岁时,生母便去世了,他父亲患有肺病,终年咳血,仅仅活了34岁。

由于家庭的不幸,诗人在入私塾之前有机会和贫苦人家的孩子一起玩耍,从而对农民的悲惨、辛酸的生活有了深入骨髓的认识。

又因为他家里文化氛围浓郁,他从小就对文艺感兴趣,诗人后来年老了还能清楚地记得他儿时听到的一些歌谣,如:山老鸹,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把娘背到山沟里,媳妇背到炕头上,出啦出啦吃面汤,吃完面汤想他娘,他娘变了个屎壳郎,碰了南墙碰北墙。

臧克家的祖父和父亲都爱诗。

祖父为人严肃沉默,令人不敢接近,但一高兴朗诵起诗来,声音里就饱含情感,进入诗的境界而成了另一个人。

他小时候,祖父教他念古诗,当时臧克家虽不了解,但却能背得滚瓜烂熟。

什么“打起黄莺儿”;“自君之出矣”;“床前明月光”;“壮士别燕丹”;什么“少小离家老大回”……祖父又写得一手好字,每年春节临近的时候,祖父总是亲手写春联,而年少的臧克家就负责按纸,堂屋里的门联年年换,大都是古人的佳句。

像“花如解笑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水能澹性为吾友,竹附虚心是我师”;“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等。

大约在八、九岁的时候,臧克家上了私塾,12岁的时候上本村的初级小学校。

臧克家作文人物素材

臧克家作文人物素材

臧克家作文人物素材臧克家出生于1905年,是山东诸城人,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作家、编辑家,其卓越成就为后人所赞颂。

同时,臧克家也是一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为了国家的安定和平付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他坚守本身的追求和原则,不为利益所驱动或者改变。

臧克家在文学界的成就也是数一数二的,他是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以及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一直在文学上坚持自己的初心,从未因为客观原因放弃写作。

他把家国情怀写到书中来激励人民,他把严惩恶行反话放在不同人物身上来唤醒人们的思想,有力的文字带给我们无尽的力量和希望,指引那个时代的人不断前行。

1923年夏天,臧克家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考上了山东省立第一师范,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并且开始学习习作新诗,不断尝试新的风格。

有的时候甚至为了一句话中的一个字而冥想很久,只为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心意,从不草草了事敷衍而过。

也是在这个时候,臧克家第一次接触到数学科目,但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他发现自己对于稍微难些的数学题目便会无从下手。

甚至臧克家发现自己对于此类问题甚至一窍不通,他没有放弃,一直在尽力的学好数学,但往往是无功而返,他不懂自己为什么付出了努力还是不如别人的天赋的百分之一。

但是与此同时,他在国学上的认识却要比一般人深刻得多,也许也受自己之前国学储备的影响,他在国学方面的学习如鱼得水,在这段时期,五四运动的展开也让臧克家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并且开始重点研究新诗的创作。

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他更多的侧重点放在了文学创作上,他的一些新诗也受到了很多同学的喜爱和追捧,他曾经也想过放弃数学专心研究文学,但是受于考试形式的束缚,他依旧参加了考试。

结果也是在意料之中,数学他交了白卷,然而在语文考试中,他在作文的栏目中只写了28个字的诗,令人想不到的是,就是这28个字,让判卷老师眼前一亮。

从这短短的28个字中,看到了这个学生内心对于文学的渴望和孩童时期内心的稚嫩,却又不同于幼稚,文学素养也可从中见得,判卷老师将作文拿到校长面前,更是一脸惊叹,顿时激动地拍桌子讲到:"这位学生必须破格录取"。

臧克家简介及作品

臧克家简介及作品

臧克家简介及作品1. 简介臧克家(1946年12月9日-)是中国著名的音乐家、音乐教育家和作曲家。

他以其卓越的音乐才华和贡献受到广泛的赞誉,被誉为中国音乐界的传奇人物之一。

臧克家出生于中国河南省,自幼展现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他的音乐天赋在年幼时期便显露无遗。

臧克家于1963年进入中国音乐学院学习,主修作曲专业。

他在学院期间得到了一流的音乐教育,并且受到了多位杰出音乐家的指导。

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各种音乐比赛和演出,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臧克家在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职业音乐家,并开始了他杰出的音乐事业。

2. 主要作品臧克家的音乐作品丰富多样,涵盖了多个类型和风格。

他的作品既包括独奏作品,也包括室内乐、管弦乐和歌剧等大型作品。

臧克家的作品充满了中国音乐的特色,将传统和现代的融合得恰到好处。

以下是臧克家的一些代表作品:2.1 管弦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是臧克家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于1979年创作。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交响作品,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

这部作品通过音乐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黄河的热爱和对艰苦环境下的坚韧精神的赞颂。

•《丝绸之路》:这是臧克家的另一部重要管弦乐作品,于1988年创作。

《丝绸之路》讲述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旅们的冒险故事,通过音乐将听众带入那个神秘而壮丽的时代。

•《喜洋洋与灰太狼》:这是臧克家为动画片配乐的作品之一,于1999年创作。

《喜洋洋与灰太狼》是一部寓教于乐的动画片,臧克家通过音乐给予了角色们生动而有趣的形象,成为了许多人童年的回忆。

2.2 独奏作品•《钢琴协奏曲》:臧克家创作了多部钢琴协奏曲,其中最著名的是《黄河钢琴协奏曲》。

这部协奏曲结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元素,展现出丰富的音乐情感和技巧。

•《小提琴协奏曲》:臧克家创作了几部小提琴协奏曲,这些作品将小提琴的独特韵味与中国音乐的特色相融合,为小提琴演奏家提供了优秀的演奏素材。

3. 荣誉和成就臧克家以其杰出的音乐创作和贡献享誉全球,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项。

【优质文档】臧克家简介-优秀word范文 (14页)

【优质文档】臧克家简介-优秀word范文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臧克家简介篇一:臧克家介绍.docx臧克家介绍简介:作者臧克家生平及作品介绍臧克家臧克家(1905.10.8-201X.2.5)[1] 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山东大学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现代诗人。

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

曾任《诗刊》主编,他的第一部诗集是《烙印》,主要讽刺诗集《宝贝儿》,文艺论文集《在文艺学习的道路上》。

其短诗《有的人》被广泛传颂,且被选入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二十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入选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十二课。

个人生平早年经历臧克家的回忆录1905年,臧克家出生在山东潍坊诸城臧场诸城在胶东半岛上,这个县属古琅琊,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东巡时曾在那儿刻石纪功,至今那儿还有非常有名的琅琊刻石。

臧家庄在城西南十八里,它孤高地踞在一个小山岭上,村旁边有两座青山,一座是常山,一座是马耳山,苏东坡在密州作知州时,曾到常山打猎,留下“试扫北台看马耳”的诗句。

臧克家出生在一个中小地主家庭里。

这是一个封建家庭,但它的文化空气很浓。

他的祖父、曾祖父都在前清有过不大不小的“功名”,他的父亲是从法政学堂毕业的。

他8岁时,生母便去世了,他父亲患有肺病,终年咳血,仅仅活了34岁。

由于家庭的不幸,诗人在入私塾之前有机会和贫苦人家的孩子一起玩耍,从而对农民的悲惨、辛酸的生活有了深入骨髓的认识。

又因为他家里文化氛围浓郁,在全班中,臧克家的国文成绩是数一数二的,他的作文经常得到老师的好评。

就在那时,他开始写起了白话诗。

诸城10名人故事

诸城10名人故事

诸城名人故事初一陈佳艺1、臧克家(1905.10.08~2004.02.05),诸城吕标镇臧家庄人。

臧克家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

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的《有的人》被世人熟知。

1933年他的处女作诗集《烙印》问世。

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不辞劳苦,辛勤耕耘。

不但写新诗,也写旧体诗,还擅长散文,也尝试着写过小说,诗论和文艺随笔。

50多年来,臧克家结集出版的新诗、旧体诗、散文、小说、诗论等著作近60部。

对我国新诗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国内外文坛负有盛名。

臧克家早在1945年重庆谈判时就同毛泽东见过面,并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毛泽东,你是一颗大星》的诗。

解放后,毛泽东又亲邀他去勤政殿谈诗,以后同臧老又有数次书信往来。

臧老曾对我说起他与毛泽东谈诗的往事。

毛泽东在臧老心中永远是一位可亲可近的诗友,他为自己能成为毛泽东诗稿的先睹者而感到十分荣幸。

毛泽东不耻下问,臧老也敢放胆修改毛泽东的诗句。

他当《诗刊》主编时,经常写信向毛泽东索稿。

“文革”后,人们对毛泽东的功过有不同的看法,有人问臧老如何看待此事。

臧老认为别人有批评毛泽东缺点的自由,我也有不想说的权利。

毛泽东对我有知遇之恩,这是不能忘怀的。

做人要有一点原则,应有自己的主见,不能随风飘摇,人云亦云。

著名学者季羡林称臧老表里如一,内外通明,从臧老的口中不会有半句假话流出。

臧老说,毛泽东知道《诗刊》即将创刊,很高兴,当时纸张困难,为了争取份数,臧老同文化部的一位负责同志、老朋友争得面红耳赤。

臧克家向毛泽东报告,《诗刊》只准印一万份,太少了!毛泽东反问他,你看印多少?他说:“五万份。

”毛泽东说:“好,我答应你们印五万份。

”毛泽东充分估计的是诗歌的意义和影响,而不仅仅是纸张问题。

毛泽东欣悦地对他说:“你在《中国青年报》上评论我那篇《咏雪》的文章,我看过了。

”当毛泽东送他们出客厅的大门时,还高举大手送别,说:“把你们的作品送给我一份呵!”终身喜爱孩子臧老的夫人郑曼告诉我,臧克家永远怀着一颗童心、一颗善良的心,听到有灾情,总带头捐钱捐物。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作者简介)臧克家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作者简介)臧克家

六年级语文【臧克家】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著名诗人,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国立山东大学(今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有“农民诗人”和“泥土诗人”之称.
曾任《诗刊》主编,第一部诗集是《烙印》,主要讽刺诗集《宝贝儿》,文艺论文集《在文艺学习的道路上》.其短诗《有的人》被广泛传颂,且被选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第27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人教版教材经作者同意后改名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017年教材改版改回原题目)入选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二课.
主要作品
《有的人》《老马》《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乱莠集》《从军行》《淮上吟》《随枣行》《古树的花朵》
回忆录《我的诗生活》和《泥土的歌》《十年诗选》《野店》《蛙声》《山窝里的晚会》《海》《炉火》《我的诗生活》
个人荣誉
臧克家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1988年4月,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文学期刊编辑荣誉奖;1991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1月,获首届“厦新杯-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同年12月,2003年12月,《臧克家全集》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文学地位
臧克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要一页,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

RJ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 上册第一学期秋 备课素材 第八单元 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作者臧克家简介

RJ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 上册第一学期秋  备课素材 第八单元 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作者臧克家简介

部编RJ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秋备课素材第八单元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臧克家】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著名诗人,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

国立山东大学(今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

有“农民诗人”和“泥土诗人”之称。

曾任《诗刊》主编,第一部诗集是《烙印》,主要讽刺诗集《宝贝儿》,文艺论文集《在文艺学习的道路上》。

其短诗《有的人》被广泛传颂,且被选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第27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人教版教材经作者同意后改名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017年教材改版改回原题目)入选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二课。

主要作品《有的人》《老马》《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乱莠集》《从军行》《淮上吟》《随枣行》《古树的花朵》回忆录《我的诗生活》和《泥土的歌》《十年诗选》《野店》《蛙声》《山窝里的晚会》《海》《炉火》《我的诗生活》个人荣誉臧克家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1988年4月,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文学期刊编辑荣誉奖;1991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0年1月,获首届“厦新杯-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同年12月,2003年12月,《臧克家全集》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文学地位臧克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要一页,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

臧克家主要作品

臧克家主要作品

臧克家(1905- ),山东诸城人,中国现代诗人。

主要诗集有《运河》、《从军行》、《一颗新星》、《春风集》《烙印》(1933)、《罪恶的黑手》(1934)、《生命的零度》(1947)、《凯旋》(1962)、《放歌新岁月》(1991)。

1925年首次在全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作品,署名少全。

1927年,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曾参加北伐。

1929年,在青岛《民国日报》上第一次发表新诗《默静在晚林中》,署名克家。

1930年至1934年,在国立青岛大学(后改为国立山东大学)学习期间,得到闻一多、王统照先生的热情教诲与精心帮助。

他创作的《难民》、《老马》等诗篇,以凝练的诗句描写了旧中国农民忍辱负重的悲苦生活;长诗《罪恶的黑手》,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伪善的面目,这些诗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已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之作。

1933年他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得到闻一多、茅盾等前辈的好评;次年,诗集《罪恶的黑手》问世,从此蜚声诗坛。

1934年至1937年在山东省立临清中学任教,出版诗集《运河》和长诗《自己的写照》,创作了散文集《乱莠集》。

1936年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

抗日战争爆发后,臧克家同志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积极投身抗日爱国活动。

1938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当选为襄阳、宜昌两分会理事。

1938年至1941年夏初,任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宣传科教官、司令长官部秘书、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战时文化工作团团长、三十军参议。

他满怀激越的爱国热情,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三赴台儿庄前线采访,写成长篇报告文学《津浦北线血战记》;他不畏艰辛率第五战区战时文化工作团深入河南、湖北、安徽农村及大别山区,开展抗日文艺宣传和创作活动;他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文艺人从军部队”;冒死赴随枣前线从事抗日救亡的文化宣传工作,曾参加随枣战役。

这期间,臧克家同志创作和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及散文集《随枣行》,热情讴歌了抗日军民的伟大爱国精神和英勇抗敌的事迹。

二、乡土诗人臧克家

二、乡土诗人臧克家

乡土写实诗人臧克家臧克家(1905——),山东人。

1929年开始创作诗歌,1932年以后开始大量发表诗歌。

著有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等。

他是三十年代风格独特的写实诗人。

他不同于左翼诗人,没有表现阶级斗争的主题,没有左翼诗人强烈的政治性色彩,也不同于当时的现代派诗人,在纯粹的诗歌艺术王国进行探索。

他虽然受新月派的影响,但是,仅仅限于形式方面,却没有接受新月派诗歌的精致的浪漫抒情。

他的诗歌具有一种坚实的现实感,渗透着诗人自我对于社会、人生的认识、体验,特别是对于农村社会,农民生活、命运、性格有比较深刻的表现。

所以,当时被称为“泥土诗人”。

臧克家的第一部诗集《烙印》(1933),在三十年代诗坛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闻一多给他作了序言,闻一多说:“克家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极顶真的生活的意义。

”矛盾说:“在目今青年诗人中,《烙印》的作者也许是最优秀中间的一个了。

”在题材和内容上,臧克家《烙印》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特别是具有乡土生活气息。

《烙印》中的作品,大都表现底层人们的生活与命运,特别是农民的生活和命运。

就抒情方式而言,臧克家,他不是放射自己的情感,而向外观察现实,把自己的感情、思想冷静地熔铸在可感的生活画面之中。

这使他的诗歌具有非常质朴的特征。

《老哥哥》是用对话方式表现农民的悲惨命运。

一个老长工,在地主家干了一辈子,最后被地主赶出大门。

诗歌并没有直露感情宣泄,而是不动声色的描写,把感情融会在这种描写之中。

《当炉女》书写底层妇女的悲惨命运。

去年,什么都是他一手担当喉咙里,痰呼呼地响应和着手里的风箱她坐在门槛上守着安详今年,她亲手拉风箱白绒绳拖在散乱的发上大儿捧住水瓢蹀躞着分忙小儿在地上打转,哭得发了狂她盯住他,手却不停放果敢地咬住牙根:“什么都由我承当”妇女失去了丈夫,与两个孩子相依为命,但是却表现出顽强的求生意志。

诗歌是由两个生活场景构成,在生活场景中是若干生活细节。

《歇午工》歌颂农民的生命力量。

从农民在地上午睡的情景,感受到底层劳动者旺盛的生命力量。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知识点及练习题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知识点及练习题

28*.《有的人——纪念鲁迅先生有感》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臧克家(1905 - 2004),汉族,山东诸城人,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被誉为“农民诗人”。

主要作品: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等。

二、多音字给:gěi(给力)jǐ(给予)场:chǎng(场地)cháng(一场雪)当:dāng(当时)dàng(上当)着:zhe(看着)zhuó(着迷)zháo(着重)三、近义词伟大——崇高俯下——低下不朽——永恒情愿——甘愿摔垮——摔坏永远——永久抬举——器重四、反义词伟大——渺小情愿——被迫永远——暂时抬举——贬低五、理解词语伟大:品格崇高;才识卓越。

不朽:永不磨灭(多用于抽象事物)。

情愿:心里愿意。

尸首:人的尸体。

下场: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抬举:看重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

六、问题归纳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诗中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和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

2.既然是纪念鲁迅的文章,为什么不写出鲁迅的名字?而是以有的人代替呢?本文不仅写鲁迅,而且写了像鲁迅一样的人。

3.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鲁迅是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

七、课文主题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诗中不只是单纯地写对鲁迅的怀念,还通过和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并且热情歌颂了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那些人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28*.《有的人——纪念鲁迅先生有感》练习题一、在正确读音后打“√”。

不朽.(xiǔ qiǎo)俯.下(fǔ fù)摔.垮(shuāi lǜ)雕刻.(ké kè)春.风(chūn chōng)群众.(zhòng zòng)二、正确填写“的、地、得”。

臧克家的简介

臧克家的简介

臧克家的简介
臧克家是中国最古老的家族之一,始于传说中的传奇人物“臧克”。

臧克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历了多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臧克家重要性不言而喻。

臧克家始于传说中的传奇人物——臧克。

臧克是一位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伟大领袖,他凭借着勇敢、坚韧和聪明的头脑,在战乱中灯火阑珊,巩固了政权,带领民族走向繁荣富强,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此外,臧克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精通哲学、文学、军事、政治等多方面的学问,在当时的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臧克家庭经历了多个朝代,一直传承臧克的遗志,作出巨大贡献。

从西汉到北宋,从南宋到明清,臧克家族历经沧桑,历尽沧桑,经历了多个朝代的风雨,他们的学识、技能和经验,都得以广泛传播,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西汉时期至今,臧克家族的成员们不断追求自身的发展,他们的智慧、勤奋和勇敢都给后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

他们在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
长足进步,使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声名显赫,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文明国家。

今天,臧克家族仍然保持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断把臧克的思想、遗志和理念传承下去,激励中国人民勇往直前,改善生活,推进文明进程。

臧克家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将永远留存于中国人民的心中,他们的一生都将成为中华文明的弥足珍贵的经典。

臧克家简介与作品

臧克家简介与作品

臧克家简介与作品臧克家简介与作品⼀、简介臧克家(1905.10.8-2004.2.5)臧克家(1905年10⽉8⽇-2004年2⽉5⽇)[1]⼭东潍坊诸城⼈,曾⽤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东⼤学知名校友,是闻⼀多的学⽣,现代诗⼈。

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民代表⼤会第⼆、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第七、⼋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

曾任《诗刊》主编,他的第⼀部诗集是《烙印》,主要讽刺诗集《宝贝⼉》,⽂艺论⽂集《在⽂艺学习的道路上》。

其短诗《有的⼈》被⼴泛传颂,且被选⼊六年级上册⼈教版第⼆⼗课;《闻⼀多先⽣的说和做》⼊选七年级下册⼈教版第⼗⼆课。

臧克家的诗⽼马总得叫⼤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句话,背上的压⼒往⾁⾥扣,它把头沉重的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咽,眼⾥飘来⼀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

有的⼈有的⼈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骑在⼈民的头上:“呵,我多伟⼤!”有的⼈俯下⾝⼦给⼈民当⽜马。

有的⼈把名字刻⼊⽯头,想“不朽”;有的⼈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烧。

有的⼈他活着别⼈就不能活;有的⼈他活着为了多数⼈更好的活骑在⼈民头上的⼈民把他摔垮;给⼈民作⽜马的⼈⼈们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头的名字⽐⼫⾸腐烂的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就不能活的⼈,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更好的活的⼈,群众把他抬举得很⾼,很⾼。

难民⽇头堕到鸟巢⾥,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陌⽣的道路⽆归宿的薄暮,把这群⼈度到这座古镇上。

沉重的影⼦,扎根在⼤街两旁,⼀簇⼀簇,像秋郊的⽲堆⼀样,静静的,孤寂的,⽀撑着⼀个⼤的凄凉。

满染征尘的古怪的服装,告诉了他们的来历,⼀张⼀张兜着阴影的脸⽪,说尽了他们的情况。

螺丝的炊烟牵动着⼀串亲热的眼光,在这群⼈⼼上抽出了⼀个不忍的想象:「这时,黄昏正徘徊在古树梢头,从⽆烟⽕的屋顶慢慢地涨⼤到⽆边,接着,阴森的凄凉吞了可怜的故乡。

《有的人》作者简介

《有的人》作者简介

《有的人》作者简介
臧克家,山东诸城人;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2004年在北京逝世。

臧克家同志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1991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0年1月,获首届“厦新杯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同年11月,获“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首届龙文化金奖”终身成就奖。

2002年12月,获第七届今世缘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2003年12月,《臧克家全集》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曾经写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臧克家,诗人。

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

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

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

1929年还乡,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

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

1934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

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

1942年秋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版《十年诗选》及长诗《古树的花朵》等。

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

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

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

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

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