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 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人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199
12.*人生1.知识与技能(1)积累“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并学会运用。
(2)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3)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反复阅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
(2)通过讨论、探究,培养学生解疑、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探究写作意图。
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人生是什么?成长中的你们或许已经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志士曾经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
”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
”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兑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宝贵的启迪。
二、简介作者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瞻.(zhān)攫.(jué)鲑.(guī)臆.(yì)馈赠..(kuì zèng)瞻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臆测:主观地推测。
攫取:掠夺。
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
2.学生交流初读文章的感受。
生1:作者能把“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四个毫不相干的事物连缀成文,并和“人生”联系起来,这是我不曾想到的。
生2:有些语句比较深奥,我不太能读懂。
生3:全篇都在探讨人生问题,使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
生4:文章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和三种人的活动景象,我觉得还应该有更多的场面和更多人的形象。
教师总结:看来,中外语言表述的差异给我们的阅读造成了一定障碍,不过只要我们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是不难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的。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12(人生)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实际生活中的这种人你知道哪些?
找出写这种人的工作状态的句子,说说作者赞颂了这类人的什么精神?
(2)学生自读7~9段,讨论分析第二种人、第三种人。
抓住关键句子,说说“征服广阔领域”的人与“在工场的劳动者”分别是哪两类人,他们具有怎样的精神?
2.结合文章解释下列词语。
瞻望:往远处看或往将来看。
赏心悦目: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臆测:主观的推测。
攫取:掠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几个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朗读课文。
2.思考,作者把人生比作什么?你认为哪个比喻最形象,为什么?
------人生如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工场。高塔这个比喻最形象。
(明确:人生犹如攀登,人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成长奋斗的进程,每前进一步,就如上了一个台阶。起初轻松快乐,越往上,难度越大。所以把人生比作高塔很形象。人类的命运有着这样的相似,但具体来说,生命的表现形式却千变万化。挖掘地洞、征服广阔领域、在工场中劳作则是三种不同的人生活动景像。)
业
布
置
同步训练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像续写第四种人的生活景像吗?
(学生习作摘录略)
六、小结:
不论是哪一种人,哪一种生活场景,归结起来就是两个词-------奋斗、进取。用冰心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地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是的,不是每一个生命都能达到人生最高的境界,不进取的便永远停顿在同一个地方。
四.结合关键语句,理解课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人生》教案.doc
《人生》教案【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勃兰克斯及其创作成就。
3.概述以个场血,三犬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4.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学习重点】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习难点】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笫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人生是什么?成长中的你们或许己经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志士曾经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着耻。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
”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
”我们应该如何攀登H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兑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宝贵的启迪。
二、预习导航,自主学习1.了解勃兰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成就。
勃兰克斯,______ (国)文学_____ 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在哥木哈根人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
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
巨苦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
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
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 等。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g()望g()取g()测g()赠(2)解释下列词语。
乐此不疲:攫取:臆测:馈赠:参考答案:1、丹麦文学评论家《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2、(1) zhdn ju© Yi kui (2)瞻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人生》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人生》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人生》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人生》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人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勃兰克斯及其创作成就.要求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加深自己对“人生"的理解.过程与方法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作者描写场景的语言中,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主张珍惜生命、保持乐观、锐意进取、辛勤劳作,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教材分析《人生》是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克斯的散文。
它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和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文章夹叙夹议,寓深刻的哲理于一系列形象中,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鼓舞。
教学重点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1.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2.延伸拓展,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学方法1.品读法2.讨论点拨法3.延伸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冰心的《谈生命》,你们是不是还记得她是怎样理解生命的呢?(生命如一江春水的行程、一棵小树的生长过程.)冰心老人用了两个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来表达她对生命的感悟。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人生》教学设计1
《人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概括提炼能力,找出文中对人生所设的四个比喻。
2.分析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作者表达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3.学习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并运用形象的比喻抒写生命和人生。
4.品味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活观。
教学重点:1.理解对人生所做的四个比喻,理解作者表达的人生态度、价值观。
2.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生活观。
教学难点:对文中四个比喻及含意深刻的语句的理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人生是什么呢,我们每一个人也许都会面对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
请同学们说出关于人生的格言警句……同学们,人生确实是丰富多彩的。
现在让我们看看勃兰兑斯是怎样理解人生的。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图片,简单介绍作者。
)二、整体感知:1.课前大家都做了预习,提示字词:A.读准下列字音:瞭望瞻望攫取鲑鱼B.解释下列词语:(并用前两个造句)流连乐此不疲微不足道停滞不前2.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听读并找出作者对人生的四个比喻。
同学们讨论并得出结论:人生好比是攀登高塔、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在工场劳作。
三、研讨理解:1.朗读第一个比喻部分,讨论:作者把人生比作攀高塔,你认为这个比喻是否恰当?为什么?(课后第一题的第一小题)(这里同学们可以充分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个比喻是比较细致形象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讨论挖掘。
比如,“一百来级”指的是一百多岁。
“在某一级阶梯从脚下消失”指的是人的死亡。
“最初攀登时”“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越往上走”“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这和人们对世界的心理感受过程是一致的……这里有一个值得争议的问题:“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这句话该如何理解?教参上说“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有很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总是很难或很少改变的。
这里的‘精神'应指性格之类的东西”。
讨论这个问题时不能拘泥于这个答案,因为这个答案明显是片面的、肤浅的。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人生》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生:它指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之类的东西不会改变。
(3)“那像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生1:联系上下文,“一只可爱的手”是不是指上文提到的“一切亲切的思想”呢?
(4)这些人可以把他们看作现实中从事哪些事业的人呢?
第一类人指的是从事研究工作,像阿基米德这样的科学家、脑力工作者。
第二类人指的是军事家、政治家之类的人,像拿破仑、秦始皇、希特勒等。
第三类人指的是那些发明家、工艺师、设计师之类的人。像安迪生,张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作者描述这些人群,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
作者想借此来肯定或赞扬对时光的珍惜,对生命的热爱,赞扬勤于劳作的精神,辛苦探索的精神,勇敢倔强的精神。
教具
多媒体
课
后
反
思
【教学过程】
一、引用名言,导入新课
人生是什么?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志士曾经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歌德说:“只有经历过人生的辛苦才知道人生的真价。”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宝贵的启迪。
对于农民来说,它是一方凝重的田园。暮云春树,沧桑几度;春耕夏耘,汗滴干土,赢得稻花飘香,粮粟盈仓。
对于学子,它是一曲寒窗数载,苦读成名的歌。悬梁刺股,映雪囊萤;凿壁偷光,程门立雪,换来金榜题名,振国兴邦。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人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2、人生设计理念:课文写了四个场面,三大人群,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章法井然。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合作探究。
一方面培养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延伸拓展,适度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步骤:(一)激情导入。
1.导语: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那么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精彩的《人生》。
2.作者简介: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
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
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
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
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全文,整理生字词。
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jué)取:掠夺。
臆(yì)测:主观的推测。
馈(kuì)赠:赠送。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2.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说明理由。
第一部分(1-4段):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说明人类生命表现形式尽管千万别,但其中又有共同性和必然性。
第二部分(5-6段):描述一些人深入地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表现他们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
第三部分(7段):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他们攫取更多的土地,征服更多的人。
第四部分(8-9段):描述一些在一种工场中劳动的人们,表现他们的刻苦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2《人生》教案新人教版
布
置
同步训练
四.结合关键语句,理解课文。
“大多数正常人的一生”是如何过去的?为什么“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一个地方?
事物都是的”“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在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通常是一出更多的矛盾”------
(明确:人一出生就开始攀登人生这座中空的高塔。起初的攀登不需太多体力、智力,又有父母的扶助,所以很容易,而且大部分时光是快乐的;越往上登,困难越大,要靠体力、智力,到一定时期还会失去父母的扶助,失去一切帮助,只能靠自己的力量;由于经历的事越来越多,所以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不再值得留恋。所以攀登高塔时,不再有什么新的追求,平平庸庸而过。大多数人每增长一岁,就会受到人们的一次祝贺,年岁越大,人们希望其生存下去的愿望也欲强,但继续“登下去”的可能欲小,困难欲多。等到他爬到他生命注定的某一级,他便死亡了。
同学们,人生是美好的,但人生历程又是不平坦的。正如古人所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人们的生活中总会有些不顺心的事情发生,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呢?今天我们学了这篇《人生》,希望它能带领大家去寻找适合你自己的人生之路,找到那些真情真义的朋友,找回自己曾经失去成功的信心,找到自己的快乐人生。
板书设计
作
难点
对文中四个比喻及含意深刻的语句的理解。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的女作家冰心把人生比作向东流的一江春水,比作是一棵小树。丹麦文学评论家勃兰兑斯把人生比作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人生》。
二.课前热身。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
瞭望liáo瞻望zhān攫取jué鲑鱼guī停滞zhì馈赠kuì
教学
目标
《人生》
1.培养概括提炼能力,找出文中对人生所设的四个比喻。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人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人生知识与技能1.理解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语的语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勃兰兑斯及其创作成就。
过程与方法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的写作意图。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趣入题沧海横流,名垂青史。
古往今来,许多了不起的人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
”同学们,人生确实是丰富多彩的,冰心在《谈生命》中也把人生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写的一篇有关人生的文章,它对人生又做了几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我们来一起学习欣赏。
二、走近作者,资料助读学生自由展示课前搜集的勃兰兑斯的相关资料,教师加以引导。
三、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学生自己朗读课文。
要求: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勾画生字生词,初步感知文意。
2.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了什么?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明确:这篇散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爱,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3.全文按所描写的场面自然地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4段),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说明人类生命表现形式尽管千差万别,但其中又有共同性和必然性。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感悟生命内涵12《人生》教案(3)(新版)新人教版
《人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勃兰克斯及其创作成就。
能力目标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1.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2.延伸拓展,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沧海横流,名垂青史。
古往今来,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
”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
”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
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
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
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
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
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jué)取:掠夺。
重庆市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人生学案 新人教版
12 人生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课文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以及几种人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中奋斗、劳作的情景,其实“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是为说理而设置的四种虚拟的情景,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对人的生命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课文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和鼓舞。
(二)学法引导由于课文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写得含蓄蕴藉,所以,学习时,首先应该读懂作品的内涵,精神实质。
其次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启迪自己的人生。
对本文运用形象的比喻揭示深刻道理的写法,也应注意学习。
(三)审美鉴赏含蓄蕴藉的意象美。
本文要表达的是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的认识,文中“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工场”显然都是为说理而设置的虚拟形象。
这些虚拟的意象,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如“高塔”这一意象,借人类攀登高塔的形象特点,揭示了人类生命表现形式的千变万化和人类命运总体的相似性、一致性之间的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必然有摔落的对立统一规律这一人类生命存在和表现的客观规律。
将两个抽象的“对立统一”的道理解说得形象、生动、可感。
二、自学阶梯评估达标训练1、《人生》这篇散文的作者是(国别)文学评论家(姓名)。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shǎng()心悦目精力充pèi()攫()取停滞.()不前馈.()赠瞻.()望3、“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4、阅读第七节,概括说说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的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5、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在下列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每句20字以内。
例句:事业说:人生就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石。
友谊说:人生就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
人教版九级语文下册《人生》学案(含答案)
第12 课人生【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3. 分析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作者表达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4.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活观。
【知识链接】作者介绍:勃兰兑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
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这部巨著共6卷,即《流亡文学》《德国的浪漫派》《法国的反动》《英国的自然主义》《法国浪漫派》和《青年德意志》,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如史雷格尔兄弟.霍夫曼.夏多布里昂、拉马丁、雨果、拜伦.乔治?桑、巴尔扎克、斯丹达尔(司汤达)、梅里美、海涅、维尔特等。
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
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
作者被迫到柏林寄居7年。
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取臆.( ) 测馈.( ) 赠瞻.( ) 望攫.2.解释下列词语乐此不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攫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臆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馈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合作探究】1作者把人生比作攀高塔,你认为这个比喻是否恰当?为什么?2、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和在工场劳作的三种人各是什么样的人?从实际生活中为这三种人补充几个例子。
人教版初三下册语文《人生》教案
人教版初三下册语文《人生》教案编写教案的繁简,一样是有体会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形做适当的必要的调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初三下册语文《人生》教案,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初三下册语文《人生》教案1知识目标1.积存词语,掌控“展望、掠夺、增益、臆测、赠送、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勃兰兑斯及其创作成绩。
能力目标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
3.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表达什么意念,肯定或歌颂什么精神。
教学重点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成心义的信念和志向。
教学进程一、导语设计沧海横流,流芳百世。
古往今来。
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想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后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
”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
”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
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兑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资料助读1.作者简历:勃兰兑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诞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
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
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期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重视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
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遭到教会的猛烈攻击。
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人生》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人生》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自主预习阶段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自主预习阶段了解勃兰兑斯及其创作成就。
2、能力目标(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不是游离于语文基本技能之外的,而是以之为基础,作自然的延伸。
课前的提示语“阅读本文,对照自己,想想你将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已经作了要求。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依据:课标要求掌握议论性散文的知识点和和对人生富有哲理的概括,探究主旨,明白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1)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2)延伸拓展,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1.作者介绍勃兰兑斯(Georg Morris Cohen Brandes,1842—1927),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
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丹纳)。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这部巨著共6卷,即《流亡文学》《德国的浪漫派》《法国的反动》《英国的自然主义》《法国浪漫派》和《青年德意志》,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如史雷格尔兄弟.霍夫曼.夏多布里昂、拉马丁、雨果、拜伦.乔治•桑、巴尔扎克、斯丹达尔(司汤达)、梅里美、海涅、维尔特等。
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
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人生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12.人生教案新人教版[教材分析]《人生》,是勃兰兑斯的一篇散文。
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1890年出版此书,轰动了丹麦思想界。
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这篇散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高塔”等四种情景纯属虚拟,是为说理而设置的,也就是说课文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夹叙夹议,而不是空发议论,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鼓舞。
勃兰兑斯在这篇散文的开篇,就对人生做了这样一个比喻:“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去攀登的,它至多不过一百级。
这是每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他达到注定的某一级,预先他并不知道是哪一级,阶梯就从他的脚下消失,好像它是陷阱的盖板,只是他并不知道那是第20级或是第63级,或是哪一级;他所确实知道的是,阶梯的某一级一定会从他的脚下消失。
”如果把人一生成长、奋斗的进程比做攀登一座高塔,而通往这座塔顶的一级级台阶,就是人生的阶梯。
一个人从母体中诞生之日起,从吸吮到咀嚼,从爬行到站立,从哇哇啼哭到呀呀学语,便开始了攀登,识字读书、学习某种技能、从事某种职业、在某一领域寻求发展,也是在攀登这座高塔的阶梯。
在攀登头几级阶梯时,他多半借助于本能,不需要多少智慧,并且有父母的扶助,因此他攀登起来比较轻松,而且大部分时光是快乐的。
以后的攀登,就要靠智能与体力了,并且越往上,攀登的难度越大。
当他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便会失去父母的扶助,甚至失去一切帮助,只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而每攀登一级阶梯,都是对他的体力、智能、意志的考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习目标: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
3.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表达什么意念,肯定或赞扬什么精神。
【课前活动案】:一、作家作品【链接材料】——作者简介。
勃兰兑斯(Georg Morris Cohen Brandes,1842—1927),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
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丹纳)。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这部巨著共6卷,即《流亡文学》《德国的浪漫派》《法国的反动》《英国的自然主义》《法国浪漫派》和《青年德意志》,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如史雷格尔兄弟.霍夫曼.夏多布里昂、拉马丁、雨果、拜伦.乔治•桑、巴尔扎克、斯丹达尔(司汤达)、梅里美、海涅、维尔特等。
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
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
作者被迫到柏林寄居7年。
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二、生字注音陷阱()瞭()望瞻()望忙碌()撒()旦攫()取充沛()鲑()鱼停滞()臆()测馈赠()()三、词语积累粉身碎骨: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
瞭望:登高远望。
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
瞻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撒旦:圣经故事中的魔鬼。
原为上帝的使者,后妄想与上帝比高下而被贬堕落。
救世主:基督教徒对耶稣基督的尊称。
该教相信,世人都有罪,且无力自救;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为拯救人类而降世。
攫取:掠夺。
充沛:充足而旺盛。
鲑鱼:鱼类的一种,呈纺锤形,鳞细而圆。
增益:增加,增添。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臆测:主观的推测。
馈赠:赠送(礼品)。
沙漏计:古代一种用以计时的仪器。
四、文本研讨1、理清思路——给文章分层并写出大意。
【课堂活动案】:一、字词检查(略)二、文本研讨1、理清思路——给文章分层并写出大意。
2、“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3、“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这话是什么意思?4、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的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5、“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
”“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6、作者描述这些人群,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7、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在工场劳作的三种人各是什么样的人?同学们希望自己成为哪一类人呢?【课后活动案】:一、给加点的字注音陷阱()瞭望()瞻望()忙碌()攫取()充沛()鲑鱼()臆测()馈赠()二、词语积累粉身碎骨:瞭望:赏心悦目:瞻望:乐此不疲:攫取:充沛:停滞:臆测:三、理解探究3、“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4、“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这话是什么意思?5、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的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6、“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
”“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四、合作释疑7、作者描述这些人群,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五、课内精读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
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嘹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赏心悦目。
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
无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目光依恋流连,而且瞻望前景还有那么多的事物。
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
这时也许应该走得更快一些,或者一次连续登上几级,然而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通常是一个人一年登上一级,他的旅伴祝愿他快乐,因为他还没有摔下去。
当他走完十级登上一个新的平台后,对他的祝贺也就更热烈些。
每一次人们都希望他能长久地攀登下去,这希望也就显露出更多的矛盾。
这个攀登的人一般是深受感动,但忘记了留在他身后的很少有值得自满的东西,并且忘记了有什么样的灾难正隐藏在前面。
这样,大多数被称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过去了,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8、文中“最初的攀登”指的是人的生命旅程的哪一阶段?这时候的“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
无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目光依恋流连,而且瞻望前景还有那么多的事物。
”是一些怎样的心理感受?9、“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一句中“越往上走”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10、“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这句话的意思该怎样理解?11、后来的攀登,作者认为会产生“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的心理感受,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六、拓展延伸青春杨向明①太平洋战争打得正酣之时,麦克阿瑟将军常常从繁忙中抬起头,注视着挂在墙上的镜框,镜框里是篇文章,名为《青春》。
这篇文章一直伴随着他,也跟着他到了日本。
后来,日本人在东京的美军总部发现了它,《青春》便开始在日本流传。
②一位资深的日本问题观察家说,在日本实业界,只要有成就者,没有哪一个不熟知不应用这篇美文的,就连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几十年来也把《青春》当做他的座右铭。
③还有这么一件趣事,足以证明《青春》在日本的魅力。
一天,美国影片销售协会主席罗森菲尔德参加日本实业界的聚会,晚宴之前的谈话,他随意说了一句:“《青春》的作者,便是我的祖父。
”在座的各位实业界领袖大为惊讶,其中有一位一边激动地说,“我一直随身带着它呢”,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了《青春》。
④《青春》是怎样的一篇文章,它怎就这么神奇?我一直寻求着《青春》,最后在Reading(《阅读》)上找到了它——Youth。
我试着作了如下翻译——⑤人生匆匆,青春不是易逝的一段。
青春应是一种永恒的心态。
满脸红光,嘴唇红润,腿脚灵活,这些并不是青春的全部。
真正的青春啊,它是一种坚强的意志,是一种想象力的高品位,是感情的充沛饱满,是生命之泉的清澈常新。
⑥青春意味着勇敢战胜怯懦,青春意味着进取战胜安逸。
年月的轮回就一定导致衰老吗?要知道呵,老态龙钟是因为放弃了理想的追求。
⑦无情的岁月的流逝,留下了深深的皱纹,而热忱的丧失,会在深处打下烙印。
焦虑、恐惧、自卑,终会使心情沮丧,意志消亡。
⑧60岁也罢,16岁也罢,每个人的心田都应保持着不泯的意志,去探索新鲜的事物,去追求人生的乐趣。
我们的心中都应有座无线电台,只要不断地接受来自人类和上帝的美感、希望、勇气和力量,我们就会永葆青春。
倘若你收起天线,使自己的心灵蒙上玩世不恭的霜雪和悲观厌世的冰凌,即使你年方20,你已垂垂老矣;倘若你已经80高龄,临于辞世,若竖立天线去收听乐观进取的电波,你仍会青春焕发。
⑨末了,我们不能忘记作家塞缪尔·厄尔曼,他1840年生于德国,童年移居美国,参加过“南北战争”,他是五金制造商,他所热衷的公益事业在他死后半个多世纪还在继续,最近,他的一部书在日本的版税达三万多美元,后人以他喜爱的方式全部捐给亚拉巴马州大学作为奖学金基金。
有谁能说,这不是青春的光彩、永恒的青春呢?12、塞缪尔·厄尔曼的《青春》一文被麦克阿瑟、松下幸之助等名人视为座右铭,其“神奇”之处在于(回答不超过30个字):13、根据文意,用一句话回答“什么是青春”(35个字以内)?14、第⑧段中“若竖立天线去收听乐观进取的电波,你仍会青春焕发”一句的含义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1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日本一位实业家随手在口袋里掏出《青春》,说明《青春》这篇神奇的文章在日本非常普及。
B.塞缪尔·厄尔曼在《青春》一文中阐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哲理:青春的心理年龄并不等于青春的生理年龄,年月的轮回并不一定导致衰老。
C.塞缪尔·厄尔曼认为:一个人年老后要能保持青春,青年时期一定不能贪图安逸、丧失热忱,更不能玩世不恭、悲观厌世。
D.塞缪尔·厄尔曼生前热衷的公益事业在他死后的半个多世纪得以继续,并被誉为“永恒的青春”,这说明看一个人是否拥有青春,还应该看其对社会是否关注,对人类是否热爱。
E.按塞缪尔·厄尔曼的观点,真正的青春并不仅仅存在于人生16岁至60岁的年龄阶段。
附《人生》参考答案3、“往上走”意味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
4、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有很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总是很难或很少改变的。
这里的“精神”应指性格之类的东西。
5、作者对这类人的性格特点写得非常充分而明确,可以作为概括要点的训练材料。
试从两大方面来概括:一是贪欲:占有欲极强,渴望征服,喜欢掌握权力,控制人和事物;二是坚强:精力充沛,头脑活跃,爱冒险,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这些都是课文的原话节录,或是从原话提炼出来的。
6、根据上文“当一切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可以判断“一只可爱的手”是指“一切亲切的思想”;当然,也可以从另外方面理解,“一只可爱的手”是指“一切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这种情况。
至于沙漏计延缓转动,也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说他“没有时间去察看放在角落里的计时沙漏计”,全神贯注以致忘记了时间,所以时间仿佛被拉长了;一是说他在有生之年做了很多很多事,别人需要很长时间做的事,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做完了,收获甚丰,过得充实,所以时间仿佛被拉长了7、作者似乎想借此来肯定或赞扬对时光的珍惜,对生命的热爱,赞扬勤于劳作的精神,辛苦探索的精神,勇敢倔强的精神……8、“最初的攀登”指的是人的年轻时候的生活历程。
这些感受包括:对一切都觉得新鲜,对一切都怀着留恋,对未来都带着满心的希望。
9、“越往上走”意味着年龄的增长。
由于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各种事物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10、这里的“精神”应该指性格之类的东西。
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有很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总是很难或很少改变的。
11、这道题答案不求一致。
提示:作者的这种感受也许是对的,是他的亲身感受或真切观察所得,但未必全正确,因为作者似乎对老年人的弱点看得清楚,而对老年人的眼光、洞察力忽略了,也许老年人会更留恋生命。
12.它能激励人们永远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
(这一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综合⑤⑧两段内容进行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