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层析实验
免疫层析法检测原理分类介绍
免疫层析法检测原理分类介绍免疫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测定手段,通过血清免疫反应和生物化学技术的结合,可以快速、敏感地检测特定物质的存在与水平。
免疫层析法根据不同的检测原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下面将对常见的几种免疫层析法原理进行分类介绍。
1.竞争型免疫层析法竞争型免疫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层析法,其原理基于抗体对抗原的结合竞争关系。
在竞争型免疫层析法中,通常将抗原标记在固定相上,待测样品中的特定抗原与固定相上标记的抗原竞争结合抗体。
这样,样品中的抗原与标记物竞争结合抗体,通过可视化或者仪器测定标记物的存在与水平来判断样品中的目标物质。
2.夹心型免疫层析法夹心型免疫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层析法,其原理基于抗原与抗体的特异结合。
在夹心型免疫层析法中,通常将特定抗原固定在固定相上,待测样品与标记的抗体在该抗原上竞争结合。
样品中的抗原与标记的抗体的竞争结合通过可视化或者仪器测定标记物的存在与水平来判断样品中的目标物质。
3.单抗免疫层析法单抗免疫层析法是一种通过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的免疫层析法。
单抗免疫层析法拥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通常可以用于检测非常低浓度的目标物质。
其原理和基本步骤类似于竞争型或夹心型免疫层析法,主要区别在于用于检测的抗体是经过单克隆化处理的。
4.荧光免疫层析法荧光免疫层析法是一种通过荧光标记物进行检测的免疫层析法。
其原理和基本步骤类似于竞争型或夹心型免疫层析法,主要区别在于标记物不同。
荧光标记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并且可以通过仪器进行定量测定。
因此,荧光免疫层析法通常用于对目标物质进行定量检测。
5.滴定型免疫层析法滴定型免疫层析法是一种通过滴定反应进行检测的免疫层析法。
滴定型免疫层析法能够通过滴定法测定目标物质的含量,常用于检测待测样品中目标物的浓度。
滴定型免疫层析法的原理是待测样品中的目标物质与滴定试剂反应生成可滴定物种,通过滴定法判断目标物质的存在与水平。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免疫层析法的原理分类介绍。
临床免疫学: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
胶体金-乙肝表面抗原 加样区
C:乙肝表面抗体
主要试剂
• 试剂条 • 采血针 • 缓冲液
操作方法与结果判定
• 将血清/血浆/全血标本直接加入加样区,
• 静置10分钟后判定结果,20分钟后判定结 果无效;
• 两条带有效,标本阳性;
• 仅质控区有带, 标本阴性;
<<临床免疫学检验>>操作考试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题号 操作题 理论题
操作(50分)
实验报告:(30分,其中实验原理8分、试剂与器材 2分、操作步骤5分、注意事项5分、结果分析与 判断5分、临床意义5分)
理论题(20分)
操作考试时间:2017-12-12下午
分两批进行: 第一批:1、2班:14:00~15:30 第二批:3、4班:15:30~17:00
• 仅测试区有带, 无
• 无带;
效
注意事项
• 测试条从冰箱取出后应恢复至室温; • 加标本不可越过加样区。
方法学评价与临床应用
• 操作简单、方便,结果快速; • 符合床边检验POCT要求; • 不能准确定量。
作业:要求大家对前面7次实验报告按
照老师批改意见进行订正。下周操作考试 时学委收齐交到讲台上。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
• 胶体金免疫技术
胶体金免疫测定技术
胶体金渗滤试验 胶体金层析试验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原理
一种将胶体金免疫技术和蛋白质层析技术相 结合的快速固相膜免疫分析技术。所用试剂全部 为干试剂,测试时滴加在膜一端的待测标本溶液 受载体膜的毛细管作用向另一端移动,在移动过 程中待分析物与固定于载体膜上的抗原或抗体结 合而被固相化,最终通过胶体金的呈色条带来判 断试验结果。
免疫层析方法的检测
免疫层析方法的检测
免疫层析方法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化学分析技术,用于检测和测定生物样本中特定分子的存在和浓度。
它是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生物技术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免疫层析方法的检测原理是基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
在免疫层析试剂盒中,通常包含有特定抗体的检测试剂纸条,样本加入后,如果样本中含有目标分子,就会与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
当复合物在试剂纸条上移动时,会与固定在纸条上的另一种特定抗体结合,形成可见的线条。
通过观察线条的出现与否、颜色深浅及位置,可以判断样本中目标分子的存在与否以及浓度大小。
免疫层析方法的检测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是一种快速的检测方法,通常只需几分钟到半个小时就能得出结果,适用于临床急诊和野外快速检测。
其次,该方法操作简单,无需复杂的仪器和技术,即使是非专业人员也能够进行操作。
而且免疫层析方法的检测结果直观易读,不需要专门的数据处理和解读。
免疫层析方法的检测在医学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临床常用的急性心肌梗死标志物肌钙蛋白、白细胞介素-6、前白蛋白等都可以通过免疫层析试剂盒进行快速检测。
此外,在生物技术领域,免疫层析方法也常用于检测重组蛋白、抗体、核酸等生物分子的存在和浓度,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药物筛选和基因工程等领域。
总之,免疫层析方法的检测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的特点,适用于多种生物样本的分析。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信免疫层析方法的检测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实验一 免疫层析快速诊断技术(医学免疫学)
人类医学 各 级 医 院 , 血 传染病(乙肝五项,HIV, SARS等)
站,CDC,防疫站,诊 标志物(AFP、肌钙蛋白、粪便血红蛋
断中心;家庭自检;白等)
商检系统;边检口 岸;公安系统.
女性妊娠
HCG(早孕)
毒品(吗啡,K粉,摇头丸,冰毒)
农牧业
畜牧兽医站, 商检 传染病(禽流感,链球菌等) 系统,边检口岸,农 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犬细小病毒等) 牧类院系和研究所
阳性 阳性
阴性
临床意义:
1、孕妇妊娠1周后,尿中可出现较多HCG,均可 呈阳性(+)反应,达到妊娠早期诊断的目的
2、绒毛膜上皮癌、水泡状胎块和睾丸畸胎瘤患者 的尿中HCG可明显增高,故也可呈阳性(+)反应, 但结合临床可予以鉴别。
注意事项
1. 强阳性尿液中 HCG 含量较多 , 因此质控线可能不出现 或极浅淡 , 而仅在反应区显示淡紫色条带。 2. 应避免试纸条一端插入尿液过深或过浅 , 插入时间过长 或过短也会影响试验结果。
胶体金(Colloidal gold)是氯金酸(HAuCl4) 的水溶胶,氯金酸在还原剂的作用下,聚合
成特定大小的金颗粒,并由于静电作用成为
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
胶体金标记的原理:胶体金在碱性条件下带 负电荷,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藉静电 吸引而形成牢固结合。
胶 体 金 标 记 技 术 ( Immunogold labeling technique) 是 以 胶 体 金 作 为 示 踪 标 记 物 应 用于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新型免疫标记技术。
实验一
胶体金试纸条检测技术
胶体金试纸条检测技术
【实验目的】
掌握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尿 HCG 的原理、操作方法及结果判定方法。
pct免疫层析实验原理
pct免疫层析实验原理
PCT(procalcitonin)是一种内源性蛋白质,是钙卫素前体的一部分。
PCT可作为感染和炎症的标志物,能够帮助医生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等治疗方法。
PCT免疫层析实验是一种常见的检测PCT含量的方法。
原理是利用
PCT的特异性抗体与PCT结合生物学反应来检测样品中的PCT含量。
具体
实验流程如下:
1.将样品加入试剂盒中,和PCT单克隆抗体反应,形成夹心免疫复合
物(PCT-抗体-抗体)。
2.在一个特殊的“漫游卡条”上,将该复合物固定在测试区,形成一
条浅色的线。
未被PCT-抗体-抗体捕获的剩余抗体会继续向上漫游至控制区,形成一条深色的线。
3.经过一定时间后,将检测卡条放入检测仪中,通过检测卡条上的两
条线的颜色、强度、位置等信息,来判断样品中PCT的含量。
PCT免疫层析实验是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它可以在20
分钟内完成,能够帮助医生快速地确定患者的病情。
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实验报告
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斑点金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2.掌握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的实验步骤;
3.运用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技术检测目标物在样品中的存在。
实验步骤:
1.制备斑点金试剂盒:打开斑点金试剂盒,按照说明书中的步骤依次添加开封后的试剂,将其混合均匀。
2.制备样品:将需要检测的样品提取出来,如血清、尿等,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处理,得到干燥的样品。
3.样品制备:将制备好的样品与预处理好的探针混合均匀
4.加样:将处理好的样品滴加到斑点金试剂盒的样品口上。
5.等待反应:加完样品后,静置一段时间,待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开始观察。
6.结果判断:在结果显示窗口中,观察金颜色深浅和是否出现斑点,以判断目标物是否存在于样品中。
实验结果:
本次实验成功地检测出了目标物在样品中的存在。
在斑点金试剂盒的观察窗口中,出现了明显的金色反应,同时还出现了斑点,说明我们所测定的目标物在样品中的含量较高。
实验结论:
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是一种快速且准确的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多种物质在生物样品中的存在。
该方法在医学、生化检测、环境污染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前景。
斑点免疫层析试验报告
斑点免疫层析试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斑点免疫层析试验检测特定抗体的存在,判断样本中是否含有目标抗体。
二、实验原理
斑点免疫层析试验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性质,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与特定抗原结合的抗体。
在试验过程中,将包含目标抗原的蛋白质在膜上固定,待其干燥后滴加待检测样本,目标抗体与蛋白质结合,再加入掺杂有染色剂的检测抗体,与样本中的抗体结合后呈色,通过颜色变化来判断样本中是否含有目标抗体。
三、实验步骤
1.将含有目标抗原的蛋白质涂在膜上,在室温下静置1小时。
2.将膜表面上的蛋白质冲洗干净,并加入待检测样本。
3.样本和蛋白质在室温下结合30分钟。
4.将掺杂染色剂的检测抗体加入,与样本中含有目标抗体的检测位点结合。
5.再次冲洗样品,待染色剂充分浸染30分钟。
6.观察染料颜色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将待检测样品加入检测后,测定斑点颜色变化。
颜色变化为深棕色代表样品中含有目标抗体,未检测到颜色变化则代表样品中不含目标抗体。
五、实验结论
根据斑点颜色变化判断出待检测样品中存在/不存在目标抗体。
六、实验注意事项
1.斑点免疫层析试验产生的颜色变化取决于样品中的目标抗体
浓度。
如果样品中目标抗体浓度较低,则可能无法检测到颜色变化。
2.在试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卫生和消毒,避免出现污染。
3.试剂的储存和使用必须遵从说明书的规定。
4.使用试剂前进行试剂准备,检查是否过期或损坏。
5.在试验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避免试验失败。
金免疫技术(斑点免疫层析试验)
金免疫技术(斑点免疫层析试验)一、原理金免疫技术是免疫标记技术之一,金盐被还原成原子金后形成金颗粒悬浮(胶体金),这种金颗粒呈红色,并能与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结合,因此,可用胶体金作为标记物来检测标本中的抗原或抗体。
典型的测定方法有斑点买免疫渗滤试验和斑点免疫层析试验等。
二、材料1 、HCG金标试纸条2、妊娠尿液正常尿液三、方法(一)胶体金的制备根据不同的还原剂可以制备大小不同的胶体金颗粒。
常用来制备胶体金颗粒的方法如下。
1.枸橼酸三钠还原法(1)10nm胶体金粒的制备:取0.01%HAuCl4水溶液100ml,加入1%枸橼酸三钠水溶液3ml,加热煮沸30min,冷却至4℃,溶液呈红色。
(2)15nm胶体金颗粒的制备:取0.01%HAuCl4水溶液100ml,加入1%枸橼酸三钠水溶液2ml,加热煮沸15min~30min,直至颜色变红。
冷却后加入0.1Mol/L K2CO30.5ml,混匀即可。
(3)15nm、18nm~20nm、30nm或50nm胶体金颗粒的制备:取0.01%HA uCl4水溶液100ml,加热煮沸。
根据需要迅速加入1%枸橼酸三钠水溶液4ml、2.5ml、1ml或0.75ml,继续煮沸约5min,出现橙红色。
这样制成的胶体金颗粒则分别为15nm、18~20nm、30nm和50nm。
(二)胶体金标记蛋白的制备胶体金对蛋白的吸附主要取决于pH值,在接近蛋白质的等电点或偏碱的条件下,二者容易形成牢固的结合物。
如果胶体金的pH值低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则会聚集而失去结合能力。
除此以外胶体金颗粒的大小、离子强度、蛋白质的分子量等都影响胶体金与蛋白质的结合。
1.待标记蛋白溶液的制备将待标记蛋白预先对0.005Mol/L pH7.0 Na Cl溶液中4℃透析过夜,以除去多余的盐离子,然后100 000g4℃离心1 h,去除聚合物。
2.待标胶体金溶液的准备以0.1Mol/L K2CO3或0.1Mol/L HCl调胶体金液的pH值。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实验报告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实验报告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实验报告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目标蛋白质的存在与浓度。
1. 实验原理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基于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原理,利用胶体金颗粒的特殊性质进行检测。
胶体金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增强效应,能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当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时,会导致胶体金颗粒的聚集或分散,从而产生可见的颜色变化。
2. 实验步骤2.1 样品制备:将待检测的目标蛋白质样品进行提取和纯化,获取高纯度的目标蛋白质溶液。
2.2 胶体金标记:将胶体金颗粒与特异性抗体进行结合,形成胶体金-抗体复合物。
这一步需要注意控制反应条件,使得胶体金颗粒均匀分散,避免团聚。
2.3 免疫层析:将样品和胶体金-抗体复合物混合,使其发生特异性结合。
然后将混合物加载到层析柱中,通过重力或离心作用,将未结合的物质流出。
2.4 结果分析:观察层析柱中的颜色变化,根据颜色深浅判断目标蛋白质的存在与浓度。
3.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当目标蛋白质存在于样品中时,胶体金颗粒会与其特异性抗体结合,导致胶体金颗粒聚集,层析柱呈现深色。
而当目标蛋白质不存在或浓度较低时,胶体金颗粒不会聚集,层析柱呈现浅色或无色。
4. 实验优势与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具有以下几个优势:4.1 灵敏度高:胶体金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增强效应,能够增强目标物的检测信号,提高灵敏度。
4.2 特异性强: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可以准确检测目标物,避免干扰物的干扰。
4.3 操作简便:实验步骤简单,无需复杂的仪器设备,适用于实验室和临床现场。
4.4 多样性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可用于检测血清中的生物标志物、药物残留、病原微生物等,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5. 实验注意事项5.1 样品处理:样品的提取和纯化过程需要严格控制,以避免杂质的干扰。
免疫层析试验检测抗体原理
免疫层析试验检测抗体原理免疫层析试验,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高大上?其实它就是一种通过检测体内抗体的方式,来帮助我们判断健康状况的技术。
想象一下,咱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城池,免疫系统就是城里的卫兵,负责抵挡外来入侵者。
而抗体,简直就是卫兵的武器,一旦识别到“坏人”入侵,抗体就会立马出来对付它们。
免疫层析试验的原理,简单说,就是通过检测这些“卫兵”是否在工作,来判断你身体的防御能力如何。
要不然,你可能会问,免疫层析试验到底怎么个检测法呢?其实它就是利用一个非常聪明的原理,把抗体和抗原之间的反应“搬到”一个小小的试纸上,给它做个“体检”。
举个例子吧,就像咱们去医院抽血检查一样,免疫层析试验也是用类似的方法,拿个试剂盒啥的,把体液滴到试纸上。
然后,试纸就会“告诉你”有没“坏人”入侵。
这种“试纸”上,通常会有一种叫做“金标”的小颗粒,它们就像是试纸上的“侦探”,一旦检测到抗原或者抗体,它们会发生反应,变成可见的颜色变化。
就像侦探破案一样,没到案件,试纸上就变色了。
如果你的身体里正好有一种“坏人”——比如说某种病毒或者细菌,抗体就会一窝蜂地集结到这个地方,它们互相配合、通力合作,像个联盟似的把外敌消灭掉。
这时免疫层析试验就会通过试纸的颜色变化,告诉你“哦,发现问题了!有抗体反应,表示你的身体正在和某个病原打斗呢。
”这样一来,你就能知道自己是不是感染了某些疾病,或者是不是得了某种病。
大家可能想知道,免疫层析试验到底是不是100%准确呢?呃,说实话,任何检测方法都不可能百分百准确。
就像咱们平时看天气预报,总会有个“误差”,免疫层析试验也会有可能漏掉一些细节,或者产生假阳性、假阴性的情况。
比如说,你可能没有生病,结果试纸却显示你有抗体,或者反过来,本来应该有反应的地方,结果啥事儿都没发生。
这种情况虽然不常见,但也不是没有,所以大家千万别单单依赖这种检测,最好还是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免疫层析试验有很多种玩法。
比如常见的孕妇试纸、乙肝试纸、甚至新冠病毒的抗体检测,都用得上这种技术。
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原理
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sandwich ELI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测定方法,可以用来检测血清、尿液、细胞上清等样品中特定蛋白质的含量。
该方法利用酶标记的第一抗体与待测蛋白质结合,并用另一种与该蛋白质不同的第二抗体来结合被测蛋白质上获得的第一抗体,从而实现间接检测。
1.准备试剂:准备酶标记的第一抗体、被试蛋白质样品、第二抗体和底物等试剂。
2.将样品加入试剂:将待测样品加入微孔板中,与抗原结合。
如果需要,可以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如离心、稀释等。
3.洗涤:洗去未结合的样品成分。
这一步的目的是去除非特异结合物,以减少干扰。
4.加入酶标记的第一抗体:将酶标记的第一抗体加入微孔板中,与待测样品中的蛋白质结合。
5.洗涤:洗去未结合的酶标记的第一抗体。
6.加入第二抗体:将与酶标记的第一抗体所属物种不同的第二抗体加入微孔板中,与酶标记的第一抗体结合。
由于第二抗体与酶标记的第一抗体不同源,所以能够结合在被测蛋白质上的酶标记的第一抗体将同时与第二抗体结合。
7.洗涤:洗去未结合的第二抗体。
8.加入底物:加入酶底物,如TMB,使酶反应发生。
酶反应会产生一种可测量的产物,如染色产物。
9.反应停止:加入反应停止液停止酶反应,阻止产物的进一步形成。
10.测量:使用光谱仪或酶标仪测量样品中产物的光吸收值或荧光强度,从而得到待测蛋白质在样品中的含量。
通常,光吸收或荧光强度与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
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优点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它的原理基于两个特异性抗体固定在固相上,夹持着待测蛋白质。
通过使用两种特异性抗体,可以避免其他非特异性结合物的干扰,从而提高检测的特异性。
酶标记的抗体和酶底物使得检测结果可以通过光学或颜色变化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因此非常适用于高通量检测。
然而,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该方法需要使用专门的抗体对待测蛋白质进行识别,因此需要事先开发特定的抗体。
其次,实验过程中存在多步酶反应,可能引入误差。
简述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的原理
简述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的原理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免疫学方法,其原理基于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和胶体金颗粒的性质。
首先,抗原与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反应。
抗原是一种可以诱导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物质,而抗体则是由免疫系统识别并与抗原结合的蛋白质。
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中,目标抗原与特异性抗体预先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其次,胶体金颗粒具有特殊的性质。
胶体金颗粒是直径约为
20-200纳米的纳米金粒子,具有强烈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
特性,使其呈现出红色或紫红色。
胶体金颗粒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容易修饰的特点。
在试验过程中,将已经与抗原形成复合物的胶体金颗粒滴加到试纸上,然后样品溶液滴加到试纸样品孔上。
如果样品中存在目标抗原,它们会与复合物竞争结合到特异性抗体上。
当目标抗原与抗体结合后,胶体金颗粒会被阻滞在试纸样品孔上,形成红色或紫红色的线条。
如果样品中不存在目标抗原,则胶体金颗粒会沿着试纸上升,不会形成线条。
通过观察样品孔上的线条的形成情况,可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目标抗原。
线条的出现通常表示阳性结果,即样品中存在目标抗原;线条未出现则表示阴性结果,即样品中不存在目标抗原。
免疫层析试验
免疫层析试验以双抗体夹心法测尿hCG 为例来介绍免疫层析试验的方法。
[目的](1) 掌握免疫层析试验的原理。
(2) 熟悉双抗体夹心法测尿hCG 的方法、结果判定及应用。
[原理]抗hCG 免疫金复合物干片粘贴在试剂条近下端G区(图1- 17),抗hCG 单克隆抗体和小鼠IgG 抗体分别固化于NC 膜的测试区(T区) 和质控参照区(C 区)。
当试纸条下端(A区) 浸入液体标本中,吸水材料即吸取液体,通过层析作用,液体向B 端移动,流经干片时,使抗hCG免疫金复合物复溶,并带动其向膜条渗移。
若标本中有hCG,可与抗hCG 免疫金复合物结合。
此抗原体复合物流至T 区时即被固相抗hCG 单克隆抗体所获,形成金标抗体一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在T 区显现出红色反应线条。
过剩的免疫金复合物继续前行,至C 区被固相抗小鼠IgG 捕获,呈现出红色质控线条。
[材料](1) “一步金”法早早孕妊娠诊断试纸条(有商品供应)。
(2) 孕妇尿液,待测尿液。
(3) 尿液收集杯等。
[方法](1) 将试剂条及待测标本置室温一定时间以充分复温。
(2) 从原包装铝箔袋中取出试剂条,将试剂条按箭头方向插人尿液标本中。
注意: 尿液液面不能超过试剂条的标记线。
(3) 约5 S 后取出放于干净平整的台面上观察,3 min 时读取结果,10 min 后判定无效。
在戏迟出死~条心线待技床样无h(G(阴临)[结果判断]1.阴性试剂条上仅质控区出现条紫红色线,在测试区内无紫红色线出现(图1- 18a)。
2.阳性试剂条上出现两条紫红色线,一条位于测试区内,另一条位于质控区内(图1-18b)。
3.弱阳性试剂条测试区的线条颜色明显浅于质控区内的紫红色线,表明可疑,2 d 后应重新测试,以免漏诊(图1- 18c)。
4.无效试剂条上无任何线条出现,或仅出现测试区线条而质控区未出现,表明操作过程不正确或试剂条已变质失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免疫层析法
免疫层析法免疫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通过层析等技术手段,对样品中所含的目标物质进行检测和分离。
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环境监测等领域。
免疫层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抗原与其特异性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实现对目标分析物的检测。
在免疫层析试验中,将具有特异性抗体的试纸条或膜上定位,样品在与试纸条或膜上的抗体相互作用后,利用染色、荧光、射线等手段对结果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免疫层析法的原理可分为直接法、间接法和竞争法。
直接法是将特异性抗体直接固定在试纸条或膜上,并将待检样品直接添加到试纸条或膜上,通过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实现对抗原的检测。
间接法则是将待检样品与标记有特异性抗体的检测试剂进行反应,待检样品中存在的目标物质与标记抗体竞争结合,并通过试纸条或膜上的另一特异性抗体对标记抗体的检测进行分析。
竞争法是在试纸条或膜上将含有标记抗体的抗原与待检样品进行竞争结合,根据竞争程度来定性或定量目标分析物。
免疫层析法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快速、成本低廉等优点,因此在临床诊断、食品安全检测、环境污染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临床上常用的免疫层析试验包括:急性期蛋白试验、单克隆抗体试验、孕妇妊娠试验、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试验等。
另外,在食品安全领域,免疫层析法常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毒素、农药残留和转基因成分等。
在环境监测中,免疫层析法可以用于检测水体和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微生物等。
免疫层析试纸是免疫层析法最常用的形式之一。
对于试纸的制备,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膜材料或纸质作为载体,然后将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固定在上面。
试纸的制备方法包括胶体金法、胶束法、印刷法等。
制备完成后,样品与试纸上的抗体或抗原相互作用,形成特异性结合,然后可通过染色、荧光探针等方法对目标分析物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
然而,免疫层析法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由于免疫层析法是依赖于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因此对于复杂样品的检测存在一定的干扰和误差。
免疫层析试验的原理
免疫层析试验的原理
免疫层析试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物技术方法,用于检测和分析特定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试验基于免疫学原理,利用抗原与抗体的高度特异性结合来实现对目标物质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免疫层析试验的原理可以分为几个关键步骤:样品制备、免疫反应、分离和检测。
样品制备是免疫层析试验的第一步。
样品可以是生物体中的组织、细胞、血清等,也可以是经过处理和纯化的目标物质。
样品制备的目的是提取出目标物质,以便后续的免疫反应。
接下来是免疫反应的步骤。
在免疫反应中,样品中的目标物质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这种结合是由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互补性,即抗原上的特异性位点与抗体上的特异性结合位点相互识别和结合。
这种抗原-抗体结合是高度特异性的,因此可以用于检测和定量目标物质。
在免疫反应之后,需要将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非特异性物质分离开来,以便进一步的分析和检测。
分离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样品特点选择不同的技术,如免疫沉淀、免疫电泳等。
最后是检测步骤。
检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如放射免疫测定法、酶标记法等。
这些方法都是基于复合物中的抗原或抗体的某种特性
进行测定,从而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定量分析。
总结起来,免疫层析试验的原理就是通过利用抗原与抗体的高度特异性结合来实现对目标物质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这种试验方法在生物学、医学、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检测和分析各种生物样品中的特定抗原或抗体,为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工具。
免疫层析法
免疫层析法免疫层析法是一种常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检测方法,用于测量和分析样品中的特定分子或抗原。
本文将详细介绍免疫层析法的原理、应用领域以及优缺点。
免疫层析法是一种特定结合反应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和测定血清、尿液、唾液等人体液样品中的抗体或抗原。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将目标物质分离和检测出来。
免疫层析法主要包括两种类型:试纸法和凝胶法。
试纸法是最简便的免疫层析方法,通常用于快速筛查和诊断。
在试纸上贴有抗体分子,当样品中存在目标分子时,会与试纸上的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进而产生可见的颜色变化。
试纸法具有操作简单、迅速、廉价等特点,常用于家庭化验、卫生检查等场合。
凝胶法是免疫层析法的另一种常见形式,包括手工凝胶免疫层析法和凝胶电泳免疫层析法。
手工凝胶免疫层析法是一种通用的实验室技术,常用于分析复杂样品中的多个组分。
它通过在凝胶上制备具有不同特异性的抗体线条,样品中的目标分子会与抗体结合并沿着凝胶线条迁移,最终形成特定的条带。
凝胶电泳免疫层析法结合了凝胶电泳和免疫层析的优势,可以对复杂的混合样品进行分离和定性分析。
免疫层析法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在快速诊断和临床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医疗实践中,免疫层析法可以用来检测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微生物感染,例如HIV、乙肝病毒和梅毒等。
此外,免疫层析法还可以用于监测血液中的癌症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
免疫层析法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监测、药物检测等领域。
免疫层析法的优点之一是其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以及结果快速可见。
它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和复杂的操作步骤,适用于实验室和野外条件下的使用。
此外,免疫层析法还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能够提供可靠的结果。
然而,免疫层析法也存在一些限制和缺点。
首先,免疫层析法对目标物质的特异性要求较高,有时会出现潜伏期或误检的情况。
其次,免疫层析法无法提供高分辨率和定量分析,对于微量目标物质的检测可能不够敏感。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注意事项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注意事项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这东西就像一场微观世界里的小竞赛,想要顺利完成它,可得多留几个心眼儿。
做这个试验,样本的采集那是相当重要的。
就好比你要做一道好菜,食材得新鲜优质才行。
如果是采集血液样本,扎针的手法得稳准狠。
可别像新手厨师切菜,哆哆嗦嗦的。
采血的时候,消毒要彻底,不然就像做菜不洗干净食材,容易混进杂质,影响试验结果。
要是采集的是其他样本,比如尿液或者唾液,也得保证样本的纯净度,不能被其他东西污染了。
试验的环境也不能马虎。
这就像运动员比赛得有个合适的场地一样。
温度和湿度都得合适,温度太高或者太低,胶体金可能就不听话了。
就像人在过热或者过冷的环境里会没精神一样,胶体金在不合适的温度下活性也会受影响。
湿度太大,那些检测试纸可能就受潮了,就像饼干受潮变得软趴趴的,检测结果就不准了。
检测试纸的保存也是个大问题。
把它想象成珍贵的茶叶,得好好保存。
要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要是把检测试纸放在大太阳底下晒着,那就和把茶叶放在烤箱里一样,试纸的性能肯定大打折扣。
而且打开包装之后,要尽快使用,不能让它在外面暴露太久,就像打开的零食要尽快吃完,不然就容易变质。
在进行试验操作的时候,操作手法要规范。
这就跟绣花似的,一针一线都得讲究。
加样的时候,量得准确,不能多也不能少。
多了就像煮汤的时候水放太多,味道都淡了,结果就不准确了。
少了呢,又像炒菜盐放少了,没味道,也得不出正确的结果。
滴加样本的时候,要垂直滴加,可不能歪着滴,不然就像倒水的时候歪着杯子,水会洒出来一样,样本滴加不均匀,也会影响检测。
判读结果的时候,那可不能心急。
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去看结果,不能提前也不能推后。
提前看结果就像菜还没煮熟就急着吃,肯定不对。
推后看结果呢,就像饭都放凉了才吃,也不是原本的味道了。
而且判读的时候要仔细,要清楚知道什么样的条带是阳性,什么样的是阴性,就像认识不同的水果一样,苹果是苹果,香蕉是香蕉,不能混淆。
免疫层析实验
免疫层析实验1.原理金免疫层析试验(dot immunogold chromatographic assay,DICA)是用胶体金标记技术和蛋白质层析技术结合的以微孔滤膜为载体的快速的固相膜免疫分析技术.本项技是将各种反应试剂分点固定在试纸条上,检测标本加在试纸条的一端,通过毛细血管作用使样品溶液在层析材料上泳动,样本中的待测物与层析材料中的反应试剂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形成的复合物被富集或固定在层析条上的特定区域(检测线),通过标记免疫技术显色。
本项技术的特点是可进行单份标本检测且简便、快速、不需任何仪器设备,因此,发展非常迅速。
DICA也是GICA(gold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GICA试剂为试纸条形式。
在以塑料条上依次黏贴上以下几种组分,1—-吸水纸,2——破璃纤维膜,抹上固定着干燥的金标抗体,3--硝酸纤维素膜,膜上包被着线条状抗体,4——吸水纸。
因为1,4都是吸水纸,由于吸水作用,一,使样品液从1端向4端移动二,当样品液达到2时,金标抗体被溶解,同时与标本中的抗原反应形成复合物三,样品液继续移动至3 时,金标记的抗体复合物与膜上的抗体结合,呈现红色的线条四,多余的金条抗体继续前移到4,1 2 3 42.方法学类型DICA多用于检测抗原,但亦可用于检测抗体。
常见方法学类型有:1)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若图-2所示,G处为金标抗体(免疫金),T处包被抗体,C处包被抗金标抗体,B处为吸水纸。
测试时A端滴加待测标本,通过层析作用,待测标本向B端移动,流经G处时将金标抗体复溶,若待测标本中含待测抗原,即形成金标抗体—抗原复合物,移至T区时,形成金标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金标抗体被固定下来,在T区显示红色线条,呈阳性反应,多余的金标记抗体移至C区被抗金标抗体捕获,呈现红色质控线条.图—2免疫层析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大分子抗原2)竞争法测小分子抗原:若图1-3所示,G处为金标抗体,T处包被标准抗原,C处包被抗免疫金抗体,测试时待测标本加于A端,若待测标本中含有待测抗原,流经G处时结合金标抗体,当混合物移至T处时,因无足够游离的金标抗体与膜上标准抗原结合,T处无棕红色线条出现,实验结果为阳性,游离金标抗体或金标抗体复合物流经C处,与该处的抗金标抗体结合出现棕红色的质控带,若标本中不含待测抗原,金标抗体则与T处膜上的标准抗原结合,在T处出现棕红色的线条,实验结果为阴性。
胶体金法免疫层析法
胶体金法免疫层析法胶体金法免疫层析法是一种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它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和特异性高的特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一技术的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胶体金法免疫层析法原理简单易懂,利用胶体金颗粒的特殊性质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实现对特定生物分子的检测。
胶体金颗粒表面覆有一层稳定的染色剂,当与目标生物分子结合后,会发生凝集现象,形成可见的颜色变化。
这种颜色变化与样品中目标分子的含量成正比,从而可以定量检测目标物质的浓度。
这种特性使得胶体金法免疫层析法成为医学研究中常用的无标记检测技术。
在实验中,胶体金法免疫层析法通常包含以下步骤:制备胶体金溶液、制备抗体与胶体金的复合物、准备免疫层析纸条和进行样品检测。
首先,制备胶体金溶液是实验的关键步骤之一。
胶体金溶液是由金纳米颗粒悬浮于溶液中形成的,具有特定的粒径和稳定性。
制备胶体金溶液需要精确控制金纳米颗粒的粒径和浓度,遵循特定的实验条件。
接下来,制备抗体与胶体金的复合物。
这一步骤是为了将目标分子的抗体与胶体金颗粒结合,形成一种稳定的复合物。
复合物的制备需要考虑抗体的浓度、胶体金的浓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参数,以保证复合物的稳定性和活性。
准备免疫层析纸条是实验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免疫层析纸条是一种特殊的纸条,具有高吸附性和分离性。
在纸条上,可以固定目标分子的抗体,并与胶体金复合物相互作用。
纸条的制备需要准备特定尺寸的纸条,将抗体吸附于纸条上,并进行固定,确保纸条的功能和稳定性。
最后,进行样品检测。
将待测样品滴加在准备好的免疫层析纸条上,允许样品与固定的抗体发生反应。
当样品中存在目标分子时,胶体金和目标分子的抗体会结合并形成可见的颜色变化。
利用专业的检测设备或者目视检测,可以定量检测样品中目标分子的含量。
胶体金法免疫层析法在医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检测临床样品中的蛋白质标记物,如肿瘤标志物,用于早期癌症的诊断和监测。
此外,该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传染病病原体,如流感病毒和结核杆菌,为疾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重要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层析实验
1.原理
金免疫层析试验(dot immunogold chromatographic assay,DICA)是用胶体金标记技术和蛋白质层析技术结合的以微孔滤膜为载体的快速的固相膜免疫分析技术。
本项技是将各种反应试剂分点固定在试纸条上,检测标本加在试纸条的一端,通过毛细血管作用使样品溶液在层析材料上泳动,样本中的待测物与层析材料中的反应试剂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形成的复合物被富集或固定在层析条上的特定区域(检测线),通过标记免疫技术显色。
本项技术的特点是可进行单份标本检测且简便、快速、不需任何仪器设备,因此,发展非常迅速。
DICA也是GICA(gold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GICA试剂为试纸条形式。
在以塑料条上依次黏贴上以下几种组分,1--吸水纸,2--破璃纤维膜,抹上固定着干燥的金标抗体,3--硝酸纤维素膜,膜上包被着线条状抗体,4--吸水纸。
因为1,4都是吸水纸,由于吸水作用,
一,使样品液从1端向4端移动
二,当样品液达到2时,金标抗体被溶解,同时与标本中的抗原反应形成复合物
三,样品液继续移动至3 时,金标记的抗体复合物与膜上的抗体结合,呈现红色的线条
四,多余的金条抗体继续前移到4,
1 2 3 4
2.方法学类型
DICA多用于检测抗原,但亦可用于检测抗体。
常见方法学类型有:
1)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若图-2所示,G处为金标抗体(免疫金),T处包被抗体,C处包被抗金标抗体,B处为吸水纸。
测试时A端滴加待测标本,通过层析作用,待测标本向B端移动,流经G处时将金标抗体复溶,若待测标本中含待测抗原,即形成金标抗体-抗原复合物,移至T区时,形成金标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金标抗体被固定下来,在T区显示红色线条,呈阳性反应,多余的金标记抗体移至C区被抗金标抗体捕获,呈现红色质控线条。
图-2免疫层析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大分子抗原
2)竞争法测小分子抗原:
若图1-3所示,G处为金标抗体,T处包被标准抗原,C处包被抗免疫金抗体,测试时待测标本加于A端,若待测标本中含有待测抗原,流经G处时结合金标抗体,当混合物移至T 处时,因无足够游离的金标抗体与膜上标准抗原结合,T处无棕红色线条出现,实验结果为阳性,游离金标抗体或金标抗体复合物流经C处,与该处的抗金标抗体结合出现棕红色的质控带,若标本中不含待测抗原,金标抗体则与T处膜上的标准抗原结合,在T处出现棕
红色的线条,实验结果为阴性。
图-3免疫层析试验竞争法测小分子抗原原理图
3)间接法测抗体:
为了消除待测血清标本中大量的非特异性IgG与特异性IgG竞争结合金标记抗人IgG,降低了试验敏感性,胶体金间接免疫层析法测抗体常设计成反流免疫层析法(图-4)。
图-4免疫层析试验测抗体原理图
测试卡分成可左右折叠的两部分,右面中央纵向贴有NC膜条为膜上包被有抗原线T,E处为与蛋白结合的有色染料,F处吸水材料;左面中央开有观察窗口B,C处固定有金标记羊抗人抗体,A、D处为吸水材料。
测定时先将缓冲液加在D处层析至C处使金标物复溶,然后将标本加在E处使其与染料一起在膜的层析作用下向F端移动,若标本中有待测抗体存在,则与膜上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待有色染料延伸至膜上标记线G处时,在F 处加缓冲液,合上测试卡,A的强大吸水作用使膜上液体反向流动,标本中非特异性IgG 及无关物被洗回E处,随后而来的金标羊抗人抗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出现棕红色线条。
无棕红色线条出现则表明血清中无特异性抗体。
该法有效地排除了非特异性抗体对测试的干扰。
3.实验材料
临床上有现成试剂盒供应,试剂盒主要成分为胶体金层析条,所用试剂全部为干试剂,它们被组合在一试剂条上(如图15-2),试剂条的底板为单面胶塑料片, 层析条为多孔聚乙烯、硝酸纤维素、玻璃纤维素材料,A、B两端粘贴吸水性强的滤纸等材料。
G为干燥固定在玻璃纤维膜等材料上的胶体金结合物。
T为粘附有已知的抗体或抗原,C处粘附有质控品(抗免疫金抗体),T、C点物质往往以直线的形式包被在膜上。
4.技术要点
实验操作非常简单其操作要点为:
1)将试剂条标记线一端浸入待测标本中2-5秒或在标本加样处加一定量待检标本,平放于水平桌面上。
2)5-20分钟内观察结果。
3)结果判断:阴性:出现一条棕红线质控条带,阳性:出现两条棕红线条带,试剂失效:无棕红线条带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