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某某区域--氨)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某某区域--氨)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有毒物品注意防护保障健康
理化特性

Ammonia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比空气轻。熔点-77.7C,沸点-33.5℃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爆炸极限(V%)15%-28%,,
健康危害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轻度中毒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嘀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绢;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澹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可并发气胸或纵隔气肿。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防护措施
©Q
©

7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检测结果公示
检测位置
检测结果(mg∕m3)
职业接触限值(mg∕m3)
判定结果
检测时间(年/月/日)
检测单位
固定床反应产物/反应进料换热器
<0.53
30
合格
2017年10月17a
陕西精诚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急救电话:0912-80531200912-4610120应急电话:************
火警电话:************危险化学品应急咨询电话:************
当心中毒
应急处理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物,应用大量流动清水或2%硼酸液彻底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职业病危害告知牌-液氨

职业病危害告知牌-液氨

职业病危害告知牌有毒物品注意防护保障健康
液氨Ammonia
健康危害理化特性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主要损害呼吸系统。


现为流泪、流涕、咳嗽、胸闷,重者呼吸困难。


粉红色泡沫样痰。

液态氨可致呼吸道、皮肤、眼睛
灼伤。

无色液体,有强烈刺
激性气味及腐蚀性且易挥
发。

易溶于水,与空气混
合后遇明火可发生爆炸。

与氟、氯等发生剧烈反应。

当心中毒
应急处理
抢救人员穿戴防护用具,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去除污染衣物;注意保暖、安静;皮肤污染或溅入眼内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20min;呼吸困难者给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

注意防护
工作场所空气中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不超过20 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不超过30mg/m3。

IDLH浓度为360mg/m3。

避免直接接触液态氨。

密闭、局部排风、呼吸防护。

禁止明火、火花,使用防爆电器设备。

钢瓶泄漏时将渗漏口朝上,防止液态气体逸出。

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

急救电话:120 消防电话:119。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氨)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氨)
急 救 措 施
如果患者只是单纯接触氨气,并且没有皮肤和眼的刺激症状,则不需要清除污染。假如接触的是液氨,并且衣服已被污染,应将衣服脱下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
如果眼睛接触或眼睛有刺激感,应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20min以上。如在冲洗时发生眼睑痉挛,应慢慢滴入1~2滴0.4%奥布卡因,继续充分冲洗。如患者戴有隐形眼镜,又容易取下并且不会损伤眼睛的话,应取下隐形眼镜。就医 。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作业场所产生氨,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Ammonia
理化特性
氨在常温常压下为具有特殊性恶臭的无色有毒液体,比空气轻。沸点-33.5℃,熔点-77℃,爆炸极限(V%)16%~25%。氨在常温下稳定,但是在高温下可分解为氢和氮。一般在一个大气压下450-500℃时分解。如果有铁、镍催化剂存在,可在300℃分解。
当心中毒
禁止吸烟
禁止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机
健康危害
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喉痛、发音嘶哑、咳嗽、咯痰、痰内有血。严重时可咯血及肺水肿,呼吸困难、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双肺布满大、中水泡音。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痰中带血丝,轻度发绀,眼结膜充血明显,喉水肿,肺部有干湿性哕音。
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轻度病例一般会缓解,严重病例可能会长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永久性混浊、眼睛膨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
应急处理
一旦泄露,须立即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防止吸入蒸气,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应急处置人员应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 抢救氨中毒者,应立即移离现场,抬至空气新鲜处,解开领扣使其呼吸畅通,注意保暖。然后联系防护站前来救援。有缺氧现象时,给予吸氧,但对长时间吸入氨气的中毒者,抢救时不能作压迫式人工呼吸,极易导致肺部损伤。

氨气危害告知卡

氨气危害告知卡

氨气危害告知卡
氨气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广泛用于工业和农业领域。

然而,没有正确使用和处理,氨气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告知卡将简要介绍氨气的危害以及必要的防护措施。

氨气的危害
1. 呼吸道刺激:吸入高浓度的氨气可能导致气道刺激,引起咳嗽、呼吸急促和痛苦。

2. 眼睛损伤:氨气接触眼睛可能导致刺激、疼痛和可逆性眼组
织损伤。

3. 皮肤刺激:接触高浓度的氨气可能导致皮肤烧灼、红肿和疼痛。

4. 毒性作用:长期暴露于高浓度氨气中可能对肺部、肝脏和肾
脏造成损害。

防护措施
以下是在使用氨气时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1. 增强通风:确保使用氨气的区域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减
少氨气浓度。

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防护眼镜和
面罩等,以降低接触氨气的风险。

3. 避免长时间接触: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于氨气环境中,以减
少毒性作用。

4. 存储储存:储存氨气应使用密封,并确保储存区域干燥、凉
爽和通风良好。

5. 应急处理:在发生意外泄露或紧急情况时,立即采取适当的
应急措施,如迅速撤离危险区域、通知相关人员并寻求专业人员的
帮助。

6. 培训和教育:为使用氨气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以确保他们了解危害和防护措施。

请务必在使用氨气时遵循上述防护措施,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
健康与安全。

注:本告知卡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请自行核实并根据实际情
况采取适当措施。

氨气危害告知卡

氨气危害告知卡

氨气危害告知卡
1. 概述
氨气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体,常用于工业、农业和医疗等领域。

尽管氨气在许多方面有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潜在的
危害。

2. 氨气的危害
- 吸入氨气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炎症,导致呼吸困难、咳嗽
和胸闷等症状。

-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氨气环境可能导致肺部损伤和气道重塑。

- 当氨气与水或湿度接触时,会形成强碱性氨水,可能引起皮
肤和眼睛的刺激。

- 氨气是易燃气体,在遇到火源或高温时可能发生爆炸。

3. 防护措施
- 在接触氨气的工作环境中,应佩戴合适的防护设备,如呼吸器、护目镜和防护手套等。

-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正确使用氨气设备,并进行定期
维护和检测。

- 在氨气存储和使用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以提醒人员注意危险。

- 对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氨气的危害和正确的应对措施。

4. 紧急处理
- 在氨气泄漏或事故发生时,应迅速采取以下措施:
- 尽快撤离危险区域,并迅速通知相关人员。

- 遵循适当的应急程序和指示,进行紧急排放或控制泄漏,以减少氨气的扩散。

- 如有人员受伤或不适,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5. 总结
了解氨气的危害及相关的防护措施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正确的安全措施和培训,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氨气带来的危害,并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以上是本文的介绍,请大家务必注意氨气的危害,并在接触氨气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障自身安全与健康。

职业危害告知卡氨

职业危害告知卡氨

健康危害检测结果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
性坏死,引起化学性肺炎及灼伤。

急性中毒:轻度者
表现为皮肤、粘膜的刺激反应,出现鼻炎、咽炎、气
管及支气管炎;可有角膜及皮肤灼伤。

重度者出现喉
头水肿、声门狭窄、呼吸道粘膜细胞脱落、气道阻塞
而窒息,可有中毒性肺水肿和肝损伤。

检测日期:2011年5月13日
采样地点:生产车间1号反应釜操作岗位
检测依据:GBZ/T160.29-2004
检测项目:氨
检测浓度:<0.11(mg/m3)
职业危害因素告知卡
作业环境有毒,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范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

切断气源,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

也可以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储区(罐)最好设稀酸喷洒(雾)设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应急处理
泄露处置。

职业危害因素(液氨)警示标识和告知卡内容

职业危害因素(液氨)警示标识和告知卡内容

职业危害因素警示标识和告知卡内容
职业危害因素理化特性(危险特性)健康危害应急处理防护措施告知标识
氨Ammonia 具有刺激性臭味的无
色气体。

易溶于水、乙
醇、乙醚和有机溶剂,
其水溶液称氨水,呈强
碱性。

易燃,自燃点为
651℃。

液体氨溢出时
温度很低,蒸发迅速;
遇酸或氟、氯发生剧烈
反应,对铝和锌有腐蚀
性。

与空气混合,可形
成爆炸性气体,遇明火
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主要损害呼吸系统。

表现为流泪、流涕、咳嗽、
胸闷重者呼吸困难、咳粉
红色泡沫样痰。

液态氮可
致呼吸道、皮肤、眼睛灼
伤。

抢救人员须穿戴防护
用具;速将患者移至空
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去除污染衣物;
注意保暖、安静;皮肤
污染或溅入眼内时,用
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
冲洗各20min;呼吸困
难给氧,必要时用合适
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
吸;立即与医疗急救单
位联系抢救。

工作场所空气中时间加
权浓度(PC-TWA)不超过
20 mg/m3。

短时间接触容
许浓度(PC-STEL)不超
过30 mg/m3。

IDLH浓度
360mg/m3。

避免直接接
触液态氮。

密闭、局部排
风、呼吸防护。

禁止明火、
火花,使用防爆电器设
备。

钢瓶泄漏时将渗漏口
朝上,防止液态气体溢
出。

工作场所禁止饮食、
吸烟。

1。

氨溶液(氨水)职业病危害告知牌

氨溶液(氨水)职业病危害告知牌

口服灼伤消化道。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
职业接触限值:未制定标准
引起支气管炎;可致皮炎。
应急处理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 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职业病危害告知牌
氨水,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健康危害
理化特性
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
氨溶液(氨水) 哮喘等;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肺水肿及心、肝、肾 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无色
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易分解放出氨气,
Ammonium hydroxide
损害。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温度越高, 分护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可能接触其蒸汽时,应该佩戴 导管式防毒面具或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酸碱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急救电话 :120
消防电话 :119
区卫生监督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工作场所存在氨,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Ammonia
理化特性健康危害
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及腐蚀性。

易溶于水,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发
生爆炸。

与氟、氯等发生剧烈反应。

相对密度:0.82
爆炸极限:15.7%~27.4%
危害因素分类:化学因素类。

侵入途径: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也可以经皮肤侵入。

健康危害:主要损害呼吸系统。

表现为流泪、流涕、咳嗽、胸闷、咽痛、声音嘶哑、
咳痰,重者呼吸困难。

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液态氨可致呼吸道、皮肤、眼睛灼伤。

危害后果:职业性急性氨气中毒;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
当心中毒注意防火
应急处理
抢救人员穿戴防护用具,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去除污染衣物;注意保暖、安静;皮肤污染或溅
入眼内用流动清水冲洗各至少20min;呼吸困难者给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
系抢救
防护措施
减少皮肤接触。

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明火
标准限值:PC-TWA 20mg/m³,PC-STEL 30mg/m³检测数据:检测日期:
急救电话:120 消防电话:119 职业卫生咨询电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