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散文阅读与写作方法
写景抒情散文常见技巧

写景抒情散文常见技巧写景抒情散文是一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作者感受和情绪的文学形式。
它既能够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也能够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使读者产生共鸣。
在写作过程中,掌握一些常见的技巧可以使散文更加生动且有吸引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写景抒情散文技巧,希望对于写作散文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景色在写景抒情散文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给读者带来真实的感受,让他们能够通过文字感受到美丽的自然景色。
因此,在描绘景色时,使用生动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形容词、动词和名词的选择,可以将读者带入到作者的视角中,感受到作者所感受到的美景。
例如,可以用“碧波荡漾”、“绿树成荫”等词语来形容湖泊或者森林的美丽,用“清风徐徐”、“微风拂面”等词语来描绘海滩或者田园的宁静。
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真实的自然景色。
二、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在写景抒情散文中,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可以使景色更加生动,增加文采和感染力。
比喻是将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做类似或相似的比较,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平凡的景色描述得更加鲜活。
例如,可以用“像一朵盛开的百合花”来形容美丽的山峰,用“像一幅油画”来描绘壮观的日落。
拟人手法则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行为、感受和形态,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强化景色的感人之处。
例如,可以用“大地欣然接受着雨水的滋润”来描述大雨后的大地,用“树林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摇晃”来描绘风中摇曳的树木。
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写景抒情散文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情怀。
三、表达个人感受和情绪写景抒情散文是带有作者个人情感和感受的文学形式,因此在散文中表达个人感受和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短句或者段落来描写自己对景色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触动。
例如,当面对壮丽的山峰时,可以用“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当看到美丽的夕阳时,可以用“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通过这样的个人表达,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感受和情绪,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采用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词语的选择、排列和组织来增强表达效果的方法。
写景抒情散文写作技巧

写景抒情散文技巧
写景记叙文是以描绘自然景物为 主的记叙文。写景记叙文的写景并 不单是为了写景,而是通过对自然 物的描绘,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 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 发作者的思想情感。
• 一、景物描写必须与记叙的人或事 的个性特点相统一,使它起烘托或 配合的作用。 • 二、景物描写总是为表达情意服务 的,在记叙文中处于第二位。 • 三、景物描写要抓住景物特征。
•
如碧野《人造海之歌》对人造海 的描写: • 在人造海里,所有的高山都被水 淹没了,只露出一坐坐山头。在千里 人造海里,那数不清的山头变成了无 数的岛屿。岛屿上落满了红雁。不论 花开,或是雁落,那倒映水中的花枝 和雁翅,就像片红霞似的,给碧蓝的 人造海增添了鲜艳的颜色。
二、形象
语言能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再现 生活场景和思想感情。 如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 文无定法,但又有规可循。以上谈的只是 提示大家注意的几个问题,并不是什么“文 章作法之类”。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功 夫在诗外。”由此引申:学习作文,功夫在 课外。只要大家多看、多记、多想、多读、 多写,必定会在实践中学会写抒怀散文。
语言特点
一、精确
精确,即恰如其分,以准确合度 的语言,描述人事风景,传达思想 感情。
• 第四,擅长学习,敢于创新。有些同学在课内外读了不少 散文,自己写起散文来却冲不破某些框框,有的甚至是机 械地模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学习别人的写作方式 时,注意联合自己的情形和自己的特色。“文章最忌随人 后”,学习不是为了模拟,而是为了发明。学习前人,要 尽力超过前人。选材要新,立意要深。大千世界,千姿百 态,千变万化,可写的东西很多。只要肯动头脑,适当地 应用寓意和联想,从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进手,完整可以 从新的角度往选材,挖掘具有积极意义的主题,就能使人 读了有清爽之感,从中受到启示和教导。
写景抒情散文常见技巧

写景抒情散文常见技巧写景抒情散文常见技巧写景抒情散文是一种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情感为主题的文体。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作者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写景抒情散文的技巧。
一、用生动的描写烘托氛围景物描写是写景抒情散文的基础,通过生动的描写可以烘托出特定的氛围。
可以运用形容词和修饰语来增强描写的感知力和美感,通过细腻的叙述和富有情感的语言来使读者身临其境。
例如:阳光透过稠密的树叶间隙洒落下来,犹如一把把金色的斑驳光斧,斩在湖面上,湖水泛起细小的波纹,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二、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比喻是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通过运用比喻手法,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描绘景物的特点和情感。
拟人手法则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感情和行为,使之更具有亲和力和情感共鸣。
例如:那片晨雾如同羞涩的新娘,轻盈地盖在河面上,柔软而美丽。
三、注重情感表达写景抒情散文的重点是情感表达,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可以通过对内心世界的描写,来使读者更加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例如:春天的花朵绽放着绚烂的色彩,如同美妙的音符跳动在大地上。
每一次看到这样的景色,让我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希望。
四、注意节奏和节制写景抒情散文需要平衡细节和整体的把握,注重节奏感和节制。
在描写上可以贴近自然真实,但也要有选择地展示细节,以避免文段过长而导致读者疲劳。
例如:在那个傍晚,夕阳渐渐的西下,红霞弥漫在整个天空,点缀着一片宁静的画卷。
附件:本文档不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不涉及法律名词及注释。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方法解说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方法解说写景抒情散文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通过细腻的描绘自然景色或人文景观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写景抒情散文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以下是一些建议:1.观察和感受自然景色或人文景观:写景抒情散文通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或人文景观,因此读者需要仔细观察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景象。
在阅读时,要关注作者所使用的形容词和比喻,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语言来呈现这些景色和景观。
2.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写景抒情散文不仅是描绘景色,更是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阅读时,要深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并尝试与作者产生共鸣。
可以通过分析文本中的语气、语调和用词等语言特征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3.分析文本结构:写景抒情散文通常具有一定的文本结构,包括开头、发展和结尾等部分。
在阅读时,要分析这些结构,了解作者的思路和写作意图。
例如,开头部分通常会引出主题,发展部分会深入描绘和阐述,结尾部分则通常会总结主题并给出作者的见解和感悟。
4.注重细节和修辞:写景抒情散文通常注重细节和修辞,因此读者需要关注这些细节和修辞的使用。
通过分析这些细节和修辞,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并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5.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写景抒情散文:不同类型的写景抒情散文有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写景抒情散文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和规律。
同时也可以提高读者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总之,阅读写景抒情散文需要耐心、细心和深入思考。
通过观察和感受自然景色或人文景观、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分析文本结构、注重细节和修辞以及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写景抒情散文等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文学形式,并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写景类散文的写法写景作文的技巧

写景类散文的写法写景作文的技巧1、多角度观察,抓住景物特征观察可俯瞰、仰望、近观、远眺;可像摄影师那样或全景或特写;可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
通过仔细观察,细心思考,才能准确抓住景物的特征。
大自然姿态万千,即使是同一类事物、景物,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季节,也会各不相同。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抓住了小石潭“潭小、水清、鱼乐、境幽”的特点,朱自清在《春》中抓住了“春天美如画”特点,宗璞抓住了眼前紫藤萝“繁盛”而十年前的紫藤萝“稀零”的特点,从而使笔下的景物个性鲜明、独具风采。
2、把握写景顺序,写出景致层次景物描写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由动到静,由人到物等。
只有把握好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新自然。
景物描写的顺序通常有四种:一是按时间的发展顺序写,如按四季的交替顺序写一棵树的成长过程;二是按空间的顺序写,如按从远及近的顺序写一座山的样子;三是按观察顺序写,通常由部分到整体,由表面到内部,由形状、色彩到位置、结构;四是按构造状物,常以空间、主次为序。
《紫藤萝瀑布》是按“花瀑——花穗——花朵”的“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描写的,使读者感到景物的层次感。
3、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状物写景,意在托物寄情。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寄托作者的抱负和志趣,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喜或悲,或怒或乐,使读者受到感染。
描写景物时,要发挥由此及彼、丰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借以把自己的情感融化进去。
如范仲淹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批判了“迁客骚人”狭隘自私情感,讴歌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从而使《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隘境界,成为千古奇文。
4、写景要有选择写景时应要有所取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
如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
如何鉴赏写景抒情类诗歌散文

如何鉴赏写景抒情类诗歌散文写景抒情类散文语言优美、想像丰富、构思巧妙、感情浓烈,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那么如何由浅入深逐步地理解散文、鉴赏散文呢?我以为“缘景入情阅读法”比较适合这类文学作品的阅读。
“缘景入情法”就是透过散文自然景物的描绘,进而把握作品的情韵美的一种阅读鉴赏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去理解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把主观感情融注于笔下的客观景物中,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具体如何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抓住“文眼”,理解内容。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理解散文内容,要善于抓住能够体现散文“神”的“文眼”。
“文眼”就是作品中最精彩、最传神、最使人动情、最耐人寻味的语句,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
好的散文总是“眼”显“神”。
阅读时只要抓住这个“眼”,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旨。
需要注意的是,“文眼”句有的是直接明示性的,有的则是委婉含蓄些的;有的在篇首,有的在篇末。
例如《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中文章在开头这样写到:“青春,它是包含着不同阶段的丰富的生命历程。
”“就象春天,它的三月、四月和五月是完全不同的三个画面。
”这两句话既是全文的结构线索,暗示下文的内容就是描写维也纳三个月份不同的景致。
也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在于通过春天画面的描写来赞美青春的魅力。
抓住了这个文眼,文章如何行文,如何传情达意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抓住“文眼”,对于把握散文主旨和结构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借助想像,体会意境。
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简而言之,就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
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达到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织,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的氛围与境界。
写景抒情类散文往往运用语言,营造一种意境。
欣赏这类散文的意境时,我们就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
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方法

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方法
写景抒情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依托而抒发作者思想情感的文学作品。
它要求抓住景物特征,对景物作真实细致生动的描绘;要把“景”和“情”有机结合起来,以情统率景,或先景后情,或先情后景,或将情融入景中。
写景抒情散文大多以空间(如游踪)或时间的转移为线索来结构全文。
多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常用色、形、声结合,视、听、触、味觉结合,虚实结合等手法绘景。
语言生动,形象优美,多用比喻、拟人、通感、衬托等修辞手法。
阅读方法
快速阅读一篇文章,一定要树立整体阅读的观念。
因为一篇优秀的作品必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正确把握文意,也才能准确深入地领会文章结构和语言妙处。
就写景文来说,整体把握主要做两项工作:一是跟随作者的游踪(写景文很多是游记),寻找作者观景的“足迹”,理清作品线索;二是通过分析作品对景物的描写,结合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概括作品主题。
注意事项
整体把握文章思路和主题之后,还有两个与整体理解文章有关的重要细节需要注意:
一个是景物的特点。
一篇好的写景文必然会写出景物特点。
要借助原文中的关键词句(重点是形容词、动词),快速抓住景物特点。
另一个是写景方式。
作者观察的方式往往就是写景的方式。
作者是边走边看,全文采取移步换景的方式。
还是定点观察,即观察者立足点不变,只是进行“移目换景”。
七上第一单元写景散文阅读

第一单元——写景类散文阅读课文结构导图考点解读写景类散文1、定义:写景类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写作手法,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特定物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
写景散文就是写景状物类散文。
这类散文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当作主要描写对象,写出它们的形声色味、情态特性,充分展示其风采魅力,以实现传递作者情意,并吸引人、感染人的阅读目的的散文。
2、以课文为基点看写景散文本单元的课文包括三篇现当代散文,朱自清的《春》,以“春”贯穿全篇,由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组成,逐层深入、环环相扣;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通过对济南冬天场景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作者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分别描述了春雨美丽娇媚、夏雨热烈粗犷、秋雨端庄沉静、冬雨自然平静的特点,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表达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寄托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爱。
总的来说,这些名篇描绘了优美的四时之景,抒发了真挚热烈的情感,营造了美好而深远的意境,构思精巧,语言精致。
写景类散文阅读答题思路写景散文的阅读方法第一,把握景物形象的外部特征,包括形态、声色味等。
第二,分析形象的内在品质和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三,分析刻画形象的表达技巧。
写景散文的常见题型与答题方法1、概括文中的xx景物有什么特点1)抓关键词,根据画面捕捉景物特征。
如《春》中“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偷偷”“钻”字,想象小草生长的画面,体会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联系上下文,摘录原文中的词语/句子。
2、写景散文中常用的主要手法:1)托物言志、借物言志;2)寓情于景,景中的“神”便是作者的情;3)虚实相生,借联想、想象曲折表达好恶爱憎;3、赏析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修辞手法+词语表现的特点+表达效果(人物情感)。
如:《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表现春天的动态进程。
写景抒情散文写作指导

写景抒情散文写作指导描写景物不仅要传神,还要融入感情。
情感是写作的灵魂,是景物描写的补充。
只有将感情与景物融为一体,才能使作品更加生动、有感染力。
在写作中,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要过于夸张或过于平淡。
情感的表达要真实、自然、深刻,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例如,写校园春景时,可以融入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写小城雨景时,可以融入对故乡的眷恋和对雨季的感慨之情,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爱。
总之,情感的融入可以让作品更加丰富、生动、感人。
写景之所以能够抒发情感,是因为作者将自己的情感与景物融为一体。
这种渗透并不是强行加入情感,而是自然而然地将情感融入到描写中。
比如,在《荷塘月色》中,XXX将自己对小煤屑路的感受融入到了描写中,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同时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小煤屑路的特点。
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能够使文章更加自然、真实,也更容易打动读者的心灵。
3、恰当表达,不要过度渲染情感表达需要恰当,不要过度渲染。
过度渲染会让文章显得夸张、虚假,反而会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因此,在写作时,要注意把握好情感的表达度,不要过于激动或过于冷静。
同时,也要注意情感的表达方式,尽量避免使用过于矫情或刻意的表达方式,而是要选择自然、真实的表达方式,让读者能够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三、结构布局要合理结构布局是写作的重要部分,也是写景抒情散文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一个合理的结构布局能够让文章更加清晰、易读,也能够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1、开头要生动,吸引读者开头是文章的门面,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部分。
因此,在写作时,要注意开头的生动性,能够让读者在短时间内被文章吸引。
比如,在《荷塘月色》中,XXX通过一句“这是一篇记叙文”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结尾要有回味,留下深刻印象结尾是文章的压轴之作,也是留给读者最后印象的部分。
因此,在写作时,要注意结尾的回味性,能够让读者在读完文章后留下深刻的印象。
写景抒情散文抒情方法

写景抒情散文抒情方法写景抒情散文抒情方法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见解、优美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文采。
下面就是店铺整理写景抒情散文抒情方法,一起来看一下吧。
散文写作有两条途径,其一是从摹仿入手,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
这种没有理论盲目实践,往往事倍功半。
其二是在阅读了一些散文,有了些感性认识,然后学习散文写作理论,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再阅读名家,然后从事写作实践,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
我们应取第二条途径,即:阅读→研究→阅读→写作。
首先,要明白散文定义。
是散文呢?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散文,在古代指是一切不押韵文章。
刘勰在《文心雕龙》《总术》篇写道:“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所谓“笔”,就是指韵文以外一切记叙性和议论性文体,这些文体就散文。
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
在现代,广义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一切篇幅短小文章,都属于散文范围”。
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分类。
狭义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
这是因为随着文体发展,叙事散文中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散文。
我们这里要学习主要是抒情散文,也涉及叙事散文和其它类型散文。
习作者可以根据自己人生阅历、文化素养和好,或写作抒情散文,或作叙事散文,或写文化散文,或作智慧散文,或写游历散文,或作其它类型散文。
其次,要认清散文写作特点。
散文是一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篇幅短小、体裁多样、形式灵活、文情并茂文体。
在写作上,它有以下六个特点:(一)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散文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教案(鲁人版教案设计)共3篇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教案(鲁人版教案设计)共3篇《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教案(鲁人版教案设计)1《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教案(鲁人版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散文是我国传统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不受诗歌的束缚,更富有自由性,多样性。
散文可以描写生活中的点滴,也常常抒发作家内心的情感。
《写景抒情散文》是一本以散文为主题的教材,它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写作者感性的表达和对自然、人生的诗意描摹。
二、教学目标1.学习教材中的散文,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写作方法和表现手法。
2.理解散文中隐含的情感,体会作家的感情抒发和思想意识。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加深他们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4.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创作的灵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作家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意识。
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散文中的感情色彩,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中的内容,分析散文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散文中的情感。
2.阅读法:让学生阅读教材,听音乐和赏诗,加强感性的体验,提高阅读和文学鉴赏能力。
3.写作法:通过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创作的灵感。
五、课堂设计1.引入:教师播放一首悠美的音乐,并朗读一首关于自然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2.教学主体:(1)了解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2)分析教材中的散文,体会作家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意识。
(3)讨论教材中的经典词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
(4)通过课堂讲解和作文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他们的文学灵感和创意。
3.总结:教师概括教材的主旨和教学要点,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写作,培养他们的文学修养和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笔试评价:通过考试的方式测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作业评价:通过作文和课堂笔记的评估,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读写策略】写景散文写作

写景散文写作◆知识概要1.写景散文的特点(1)形散神聚“形散神聚”是中国传统写景散文的主要特点。
所谓“形散”指的是散文写作形式自由、题材广泛,古今中外、上下四方,无事不可入文,无景不可入文。
所谓“神聚”就是说散文虽然形式自由,但中心明确,内容紧凑,散而不乱。
例如,茅盾的《风景谈》一共写了六个风景片断:沙漠驼铃、高原归耕、延河夕照、石洞雨景、桃林小憩、北国晨号。
这六幅画面从表面看好像是独立的、松散的。
从地域来看,有的是写塞外沙漠,有的是写延河之滨;从时间来看,有的写三五月夜,有的写北国之晨。
乍看起来写得无章无法,显得很散,但各幅风景又都是紧紧围绕“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这一中心来写的。
全文六幅画面犹如六颗珍珠,“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这一主旨就像一根红线,穿起六颗珍珠,构成了一条美丽漂亮的珍珠串,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2)意境深邃写景散文意境深邃,讲究“情文并茂,诗情画意”的风格,所谓“情文并茂,诗情画意”,就是说一篇好的散文,往往是诗意盎然,情趣横生,文辞优美。
例如,刘白羽写的《日出》一文以写景见长,作者给读者描绘了五幅日出画面,五幅画面就像散放在生活中的珍珠,作者用爱日出、梦寐以求想看日出的感情线索穿起五幅日出画面,构成了一幅壮美的日出珍珠图。
(3)语言精美散文又称“美文”。
这里的“美文”就有语言美的含义。
散文的语言多数是瑰丽多采,极富美感的,这样的语言,有利于把那些美丽的场景、美好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四、五自然段对荷塘月色的描写语言就很精美,作者用贴切、形象的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把动态、静态的荷花、荷叶、荷香、月光和月色描绘得细致逼真,如在眼前,作者用叠词来增强语言的美感。
2.写景散文的线索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
“一根思想的红线串起生活的珍珠”是散文的重要特征。
写景抒情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感情为线索。
线索往往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
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方法

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方法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写景抒情类散文呢,就像是作者给咱画了一幅画,然后在旁边还写了自己的小心情。
咱得先把这篇文章通读一遍,就像逛街一样,先把整个街道大概走一遍,知道都有啥。
看看作者写了哪些景呀,是高山大海呢,还是小桥流水。
然后感受一下整体的氛围,是欢快的像小鸟在唱歌,还是有点忧伤的像秋天的落叶。
二、抓住写景的特点。
这写景啊,就跟人一样,每个景都有自己的特点。
比如说写山,有的山是高耸入云的,像个巨人;有的山是连绵起伏的,像波浪一样。
作者会用好多词来描绘这些特点呢。
咱得像寻宝一样把这些词找出来,像什么“巍峨”“秀丽”“静谧”之类的。
这些词就是打开景的秘密的钥匙,能让咱看到作者眼中独特的景色。
三、体会抒情的方式。
作者写景可不是光为了写景哦,那是要抒发感情的。
这抒情的方式就很有趣啦。
有的作者很直白,就像小朋友说“我好开心呀”一样,直接把自己的感情写出来,像“我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还有的作者很含蓄呢,他把感情藏在景里,就像把小礼物藏在大盒子里。
咱得从他描写的景里去感受,比如说写落叶,可能就是在表达一种时光流逝的伤感。
四、分析景与情的关系。
景和情可是一对好伙伴呢。
有时候景是情的导火索,看到美丽的花就高兴,看到破败的房子就难过。
有时候情又给景染上了颜色,心情好的时候看啥都美,心情不好的时候看啥都觉得灰蒙蒙的。
咱要搞清楚作者是怎么把景和情联系起来的,这样就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啦。
五、品味文章的语言。
写景抒情类散文的语言就像一杯香甜的奶茶,得慢慢品。
作者会用很多修辞手法,像比喻、拟人、排比啥的。
比如说“月亮像个大玉盘”这就是比喻,让月亮变得更形象了。
拟人呢,“柳树姑娘在风中跳舞”,柳树一下子就像有了生命一样。
排比就更厉害了,“我喜欢春天的花,喜欢夏天的雨,喜欢秋天的风,喜欢冬天的雪”,读起来朗朗上口,还能增强感情。
咱要把这些语言的妙处找出来,就像发现了宝藏里的珍珠一样。
写景抒情散文的技巧

不足: 不足: 1、写景与写人截然分开,很生硬。 、写景与写人截然分开,很生硬。 2、描写几种植物,蜻蜓点水,不深刻。 、描写几种植物,蜻蜓点水,不深刻。 3、没抓住植物的特征,只把植物作为引 、没抓住植物的特征, 子。 4、只单纯描写物,没有过渡到人,缺乏 、只单纯描写物,没有过渡到人, 深度。 深度。
写景抒情散文的技巧
从你熟悉的树或花中选一样, 从你熟悉的树或花中选一样,描绘它 的形象,阐述它的象征意义。 的形象,阐述它的象征意义。 要求: 要求 1、结构衔接紧密、巧妙。 、结构衔接紧密、巧妙。 2、内容疏密、详略得当。 、内容疏密、详略得当。 3、具体与抽象、虚与实相结合。 、具体与抽象、虚与实相结合。
是多么珍贵,失去了才会发现, 是多么珍贵,失去了才会发现,你不经意间遗 落的往往是重要的、一刻也离不开的东西! 落的往往是重要的、一刻也离不开的东西 由此,我说,不论我们现在拥有的是多是 由此,我说, 少,我们都应该感谢上苍的恩赐,都应该好好 我们都应该感谢上苍的恩赐, 珍惜,不论是短暂的昙花, 珍惜,不论是短暂的昙花,还是万里长久的月 。(中心 中心) 季。(中心) 点评:文章借昙花的短暂生命来揭示珍惜 点评: 的可贵,有说理,有事例,内容丰富而深刻。 的可贵,有说理,有事例,内容丰富而深刻。
无论何时,昙花都一如既往地开放着,那么, 无论何时,昙花都一如既往地开放着,那么,谁 会珍惜那短短的几个小时,谁会在意她的美丽, 会珍惜那短短的几个小时,谁会在意她的美丽, 昙花那独属于黑暗的魅力,又怎能体现得出呢? 昙花那独属于黑暗的魅力,又怎能体现得出呢 我们之所以被昙花瞬间的美丽折服, 我们之所以被昙花瞬间的美丽折服,之所以无比 珍惜那开放的几个小时, 珍惜那开放的几个小时,正是因为我们经历了白 天里那漫长的等待啊! 天里那漫长的等待啊 同样,正是因为我们承受过耻辱和失败, 同样,正是因为我们承受过耻辱和失败, 才更加珍惜成功的喜悦; 才更加珍惜成功的喜悦;正是因为体会过人分离 时的依依不舍,才珍惜相聚时的幸福和欢欣; 时的依依不舍,才珍惜相聚时的幸福和欢欣;正 是因为有死亡的威胁,才更珍惜美好的生活。 是因为有死亡的威胁,才更珍惜美好的生活。 我们追求真理,向往自由, 我们追求真理,向往自由,因此我们朝着太 阳升起的地方前进。 阳升起的地方前进。可是光明往往不是在最亮堂 的地方,一如美丽往往不会靠美丽来孕育一样。 的地方,一如美丽往往不会靠美丽来孕育一样。
怎样写景抒情散文

怎样写好写景游记散文写景游记散文重在描写游览过程中看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写好这类散文,不仅可以记录下自己游历山水时的所见所闻、定格亲近自然的美好时光,更能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升人生的品位。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这一类型的散文呢?首先在总体上要注意:一是把景物写清楚,二是把游览的过程写明白,三是要有情感的渗透。
具体操作如下:1、抓住景物的特征游览的对象无论是山川风景还是城乡面貌,它们都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等,我们要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在比较中抓住该处景物所独有的、他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它全然相同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紧紧扣住“清、静、悲凉”的特征,以细腻的笔触写出了特定时间(20世纪30年代)、特定地点(故都北平)、特定季节(秋)的特色景观。
2、掌握写景的方法写景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我们应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用某种方法。
常见的方法有:(1)定点观察,移步换景观察景物时,观察点如果是固定的,我们可仰视,也可俯瞰;可近观,也可远眺,把站在同一位置上看到的景观记录下来,这就是定点观察。
观察点如果是变换的,可以边走边看,把在不同地方看到的不同景观依次描写下来,这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对于同一景物,我们还可以从高低、远近、前后、左右等不同角度去观察,这样可以多侧面、多层次地去反映景物的形貌地势,给人以立体感,从而更好地突出景物的特征。
(2)粗笔勾勒,工笔细描要把看到的景观描摹下来,可以从大处着笔,就像画家写生一样,勾画出景观的大致轮廓,让人对景观有个整体的感受和印象;也可以对某一具体的景象,从形、声、色等多个方面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以便让人更好地了解这个地方的特色。
(3)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在行文过程中,可以如实地记录下自己在游览过程中听到的声音、看到的实景。
为了增强形象可感性,可将动景写成静景;为了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可以把景物的静止状态写成动态,化静为动,写出景物的生机和活力。
写景抒情散文的表达方式

写景抒情散文的表达方式
写景抒情散文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
1. 描绘细节:通过对景物细节的生动描绘,让读者感受到景物的美丽和魅力。
这种描绘可以包括景物的颜色、形状、声音、气味、触感等方面。
2. 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描绘的景物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受力。
3. 表达情感:通过景物描绘,寄托和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思想。
这种情感的表达可以使读者产生共鸣,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 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景物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和心境,让读者在感受景物的同时,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这种表达方式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5. 语言优美:写景抒情散文的语言通常比较优美,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作品读起来流畅、生动、富有感染力。
总之,写景抒情散文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细腻的描绘、修辞手法的运用、情感的表达、寓情于景的方式以及优美的语言等来展现景物的美丽和魅力,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思想。
高中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策略

高中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策略
高中写景抒情类散文的阅读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理解主题和情感:写景抒情类散文主要是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因此,理解主题和情感是阅读这类散文的关键。
要认真阅读文本,理解作者所描绘的景物以及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主旨。
分析景物描绘手法:写景抒情类散文中,作者往往会运用各种描绘手法来展现景物之美。
要特别注意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感官描写、表现手法等,这些都是理解文章的重要线索。
寻找抒情线索:这类散文往往通过一定的抒情线索来展开情感表达。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寻找这些线索,并理解它们如何与景物描绘相互交织,以构建完整的情感表达。
注意语言表达:写景抒情类散文的语言表达往往优美、细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要注意品味文章的语言风格和特点,这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结合背景知识:阅读写景抒情类散文时,了解作者的背景知识和写作风格,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历史情境,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反复阅读与思考:对于写景抒情类散文,需要反复阅读,深入思考,品味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反复阅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从而更深入地感受文章的美。
遵循这些策略,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阅读和理解高中写景抒情类散文,更好地领略这类文学作品的魅力。
高中语文 散文阅读微专题三:写景状物散文

散文阅读微专题三:写景状物散文1、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2、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整体阅读示例燃烧的木棉花杨春山①在滇西北的高山峡谷里,从罅隙中穿透过来的风,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带来远方的热烈气息。
而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就如一位清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
金沙江在高山峡谷里穿行。
湍急时,江水激荡岸石,雷霆万钧,滚泻奔腾,形成了虎跳峡等壮美的奇观;平缓时,江水波澜不惊,莹碧如玉,悠悠徐行,衍生了金江古渡等柔和的景致。
在一疾一缓之间,具有神性和自由意味的金沙江,让滇西北高原具有了重叠的层次和流动的质感。
分步研判1.明确文体,推知思路研判标题,浏览全文,可知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其思路可能是由物及人,由物及情(理)。
②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
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
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
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
木棉花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
2.拎出线索,理清思路依据标题判“线”法、反复出“线”法,可知本文线索是木棉花。
③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树和木棉树的称谓。
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天里绽放的火红与希望。
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与写作方法剑门中学陈永写景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
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
一、写景散文的主要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而神不散”,这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点。
写景散文的“形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时间跨度大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
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
如《荷塘月色》,朱自清先生由当下的荷塘联想到六朝时江南采莲的旧俗,还引用梁元帝《采莲赋》和《西洲曲》以印证。
写散文时可以根据散文的这一特点,扩大时间跨度,多充实一些有关事件,多组镜头,来增加散文的内容和色彩,使文章多姿多彩,知识性强。
(二)空间转换广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
空间跨度大,但写得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把复杂的人和事放在每个空间里,有的随意点染,有的泼墨描绘,错落有致,色彩斑斓。
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从平面铺展的广度看,是从台北的长街短巷“凄凄切切”的“风里雨里”,“走入霏霏”,“想入非非”,想到“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的江南,想到江南的杏花春雨;想到那叫赤县神州的那片土地,“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还想到了美国的丹佛山,落基山。
那落基山的胜景“在石,在雪”,在红的土,白的云。
“不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
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冷寂深邃的意境,在细小的粉红花上,打上了自我情感的烙印,借景抒情,以物言志,寄托了自己与黑暗势力抗争,在艰难中顽强求索的精神。
(三)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辟的见解、深邃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二、散文的鉴赏技法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
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读散文要识得“文眼”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
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
“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
如:《荷塘月色》开篇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此句也正是文章的文眼,全文是循着“不静——求静——得静——出静”的线索来连缀成文的。
冯骥才先生的《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中的“青春,它是包含着不同阶段的异常丰富的生命过程”一句就是全文的主旨和文眼。
当然,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二)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三)牢记写景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互渗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意境美写景散文和我国古典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常常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托物寄意,咏物之前,意在笔先,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即“形得而神自来焉”。
写景散文中意境的创设,通常有两种主要途径——“以景传神”和“以神驭景”,通过“景”的分析,捕捉到作者寄寓于其中的绵长的情思,深邃的哲理。
1、以景传神的意境需要循景察情写景散文意境创设方法之一是以景传神,就是“通过对具体景物的逼真描绘而传达出抒情主体的精神意蕴”,传递出文中主人公的主观情感,阅读这样的文章,我们不妨循其景,入其里,察其情,达到鉴赏的目的,获得审美的愉悦。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段给人的美感非同一般,作为鉴赏,就需要体味这种美感的产生过程。
我们可以见出该段重点是何塘的月色,故文中先用一笔喻写月光,用“流水”似的“泻”来形容圆月的普照,给人月华似水的真切的感受“薄薄的青雾”句看似唐兀,实乃紧扣住“月色”二字:上有月光映照,下有荷叶反射,白雾便成若有若无之青雾。
透过薄雾看荷塘,景物皆如此朦胧飘忽,作者便用“像笼着轻纱的梦”句来形容,“梦”为喻体,恰好是月色之美,美得令人感到不真实的写照。
至于下文的“梵婀玲”“树影”都是构成此段美好意境的绝不可少的一环。
总之,在这幅画面中,月光、荷塘、青雾,造成了绘画的构图美,明与暗,层次和色彩造成视觉上的美感,小提琴演奏名曲,给人以音乐美,造成听觉上的美感。
我们在进入这样的场景,充分领略荷塘月色的美时,心又怎么不能意会到作者此刻面对的幽静和宁谧的那般平和宁静的心境呢?而联系上下文,因“噪”而觅“静”,因“烦”而觅“宁”,这般心境背后的烦忧和“不宁静”也就见出一斑了。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如是必显。
”正是揭示了此种情形下的鉴赏方法。
2、以神驭景的意境需要追问背景散文创设意境方法之二——“以神驭景”,就是“通过对象的底蕴来塑造形神兼备的意象”。
在这种方法下的意境,通常呈现出夸张变形的特点,充满象征意味。
阅读这种散文,我们尤其应该探求散文形象变异的原因,象征的背景,这种鉴赏较之前者那种自然的进入,更着意在有意识的探求。
鲁迅的《秋夜》中,“奇怪而高”的天空,映着冷眼的星星,洒在野花草上的繁霜,夜游的恶鸟……这一切,构成了一个清冷肃杀又似乎大有深意的秋夜。
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深深地烙在他为这个特点的秋夜所选定的景物上,自然景致在作者的主观世界中异化变形,构成独特的艺术意境。
这冷峻、清寂、肃穆的意境的产生,追根溯源,是源于此文写于1924年,写于“五四”退潮后作者的苦闷彷徨期。
作者意在昭示,那是一个封建军阀统治着的黑暗年代。
但文中“落尽叶子,单剩干子” “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的“枣树”及“小粉红花”又寄寓着作者的对韧的战斗的充分肯定。
这些顽强的生命不是为着粉饰鬼蜮世界,而是为着“与黑暗捣乱” 。
因此,我们在感受艺术形象扑面而来的个性气息的同时,还需追究其产生背景,其目的指向。
(四)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写景散文中的形象往往是作者自己所亲闻、亲见、亲历的,是作者饱蘸着酣畅淋漓的情感写出来的,那么我们在阅读欣赏过程中,必然受到作品所饱含着的强烈情绪的感染和熏陶,并激发出丰富的想象。
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作品中形象的想象,总不免要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道德观念和生活经历而有所加工改造,阅读所得的印象带有个人特点,但作品的形象与欣赏主体之间的同一性大于差异性。
例如在朱自清关于荷塘月色的那绘声绘色的描写里,那荷塘既是清华园的荷塘,又是作者心目中的一片“绿荫”。
同样,欣赏《荷塘月色》,读者心目中的荷塘,经过了欣赏主体的再创造,也已不是《荷塘月色》中的荷塘了,而是通过联想,搀杂了我们自己曾经目睹过、欣赏过的各种各样的荷塘的影子。
但是作者与欣赏者有一点始终是共同的,那就是溶溶月色下的荷塘是美的,是幽谧宁静的。
因此,我们读写景散文就要抓住作者笔下景物“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作者内在的情感。
(五)品味散文的语言1、品味文中直接抒情的词、句,感受作者的内心如《荷塘月色》中,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句子有多处。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 “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象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
”“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从以上的语句中,我们看到了作者的“不宁静”;“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言下之意是平时不自由;“我什么也没有”,意为我是寂寞冷清的。
2、品味散文语言的外在形式之美散文的语言巧用修辞或其他技法。
对偶、排比、省略、叠词、句子的长短、独特的符号以及句子的排列等外在形式都与内容息息相关。
其独特醒目之处即蕴含有美点,细品之下,往往有惊人的发现。
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运用了大量的叠词,“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蓊蓊郁郁的”“弯弯的杨柳”“静静地泻”“薄薄的青雾” ……这些叠词,使得散文贮满了一种诗意,情调舒缓而又温婉,与作者笔下的幽静平和的景致是和谐一致的。
又如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杏花。
春雨。
江南。
”独词成句。
先特写怒放的杏花一朵,让人想见其美,想见其芳,句号表示长时间停顿,相当于一个艺术空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这相当于特写的第一个镜头。
紧接着推出“春雨”这一个镜头。
“春雨”何在?在杏花的花瓣上,花蕊中,小者如针尖,大者如珍珠,晶莹剔透,花香浸熏,香飘四溢:可见这春雨之细小、珍贵、芳香!怪不得古人要以此花上之雨水烹茶,原来是要借得杏花一缕香啊!第三句“江南”,一下将镜头拉开,变特写镜头为广角镜头,将带雨的杏花置于一个优美广阔、雨意朦胧的背景中。
处处杏花,处处春雨,处处芳香,处处美景!作者像一个高明的摄影师,将镜头先推近,再拉远,充分调动读者想象。
又如“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
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 一句,作者又是先推近,再拉远,又推近。
角度多变,激发读者想象春雨在不同地点的姿态。
这种创造性的排列,有特写,有镜头的组合与切换,画面感极强。
3、品味散文语言的内在意蕴之美散文的语言,有的简洁明了,准确精当,朴实无华,清新明丽,不假雕饰,率真自然;有的讲究韵味,委婉含蓄,言近意远。
这都需要我们仔细品评其中的韵味。
美国梭罗的《秋天的日落》中,“此刻那落日的余辉正以它全部的灿烂与辉煌,并不分城市还是乡村,甚至以往日也少见的艳丽,尽情斜映在一带境远地自僻的草地之上;这里没有一间房舍——茫茫之中只瞥见一头孤零零的沼鹰,背羽上染尽了金黄同只麝香鼠正探头穴外,另外在沼泽之间望见了一股水色黝黑的小溪,蜿蜒曲折,绕行于一堆殘株败根之旁。
我们漫步于其中的光照,是这样的纯美与熠耀,满目衰草枯叶,一片金黄,晃晃之中又是这般柔和恬静,没有一丝涟漪,一息咽呜。
我想我从来不曾沐浴于这么幽美的金色光汛之中。
西望林薮丘岗之际,彩焕灿然,恍若仙境边陲一般,而我们背后的秋阳,仿佛一个慈祥的牧人,正趁薄暮时分,赶送我们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