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量子物理之势垒和隧道效应(动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效应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例如半导体器件,超导和扫 描隧道显微镜,等等。
当粒子能量小于势垒高 度时,在势垒中,反射 波很小,主要是入射波。 当粒子能量一定时,势垒 常数越大,透射波越小。 势垒常数较大时,对于一 定质量和能量的粒子来说, 势垒的宽度较大,波函数 在势垒中衰减得较厉害, 透射波较小。
2 − i2k1a % i2k1 x % % % % % % 2[1 + ik1 ( x − a )] →A = A2 + A1 − ( A2 − A1 )ik1 x → A1 + A1 1 2 − ik1a 2 − ik1a 2 − ik1a 当粒子能量等于势垒高度时, 当粒子能量小于势垒高度 时,k2是复数,势垒中的 势垒中仍然有波函数存在。 波函数按指数规律变化。
%k exp(ik a) % %k exp(−ik a) = B k exp(i k a ) − B C 1 2 2 2 2 2 1 1 1
2k1k2 exp(−ik1a ) 2 2k1k2 cos k2 a − i(k12 + k2 ) sin k2 a %+ (k − k ) A % 1 ( k + k ) A 2 1 1 2 1 2 %+ A %− k1 ( A %− A %)] % B = = [ A 1 2 1 2 1 2k 2 2 k2 %+ (k + k ) A % 1 ( k − k ) A 2 1 1 2 1 2 %+ A %+ k1 ( A %− A %)] % B = = [ A 2 2 1 2 1 2k 2 2 k2
dψ 2 (a ) dψ 3 (a ) = dx dx
*{范例14.7} 势垒和隧道效应(动画)
%+ A % =B %+ B %, A % % % % A 1 2 1 2 1k1 − A2 k1 = B1k 2 − B2 k 2
%exp(ik a) %exp(ik a ) + B % exp(−ik a) = B C 1 2 2 2 1 1
当粒子能量趋于势垒高 %→ A % −ik1a , % % 2 exp(−ik1a) A C1 → A1 1 度时,k2趋于零,可得 2 2 − ik1a 2 − ik1a 势垒内的波函数为
%(1 + ik x) + B %(1 − ik x) = B %+ B % + (B %− B %)ik x ψ 2 ( x) → B 1 2 2 2 1 2 1 2 2
*{范例14.7} 势垒和隧道效应(动画)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粒子,能量为E, V ( x) = 0 ( x < 0, x > a) 在力场中沿x轴方向运动。力场势能分布为 V0 (0 < x < a ) 这种势能分布称为一维势垒。一粒子从势垒左 边向右运动,求粒子的波函数,演示波的传播。 [解析]由于势能V0与时间无关,因此是一个定态问题。 V 粒子在三个区域的薛定谔方程组为
*{范例14.7} 势垒和隧道效应(动画)
2 2 − i( k − k 1 2 )sin k 2 a %= A % A , 2 1 2 2 2k1k2 cos k2 a − i(k1 + k2 )sin k2 a
2k1k2 exp(−ik1a) 2k1k2 cos k2 a − i(k12 + k22 ) sin k2 a %+ (k − k ) A % 1 ( k + k ) A 2 1 1 2 1 2 %+ A %− k1 ( A %− A %)] % B = = [ A 1 2 1 2 1 2k 2 2 k2 %+ (k + k ) A % 1 (k2 − k1 ) A k1 % % 1 2 1 2 % % % B= = [ A2 + A1 + ( A2 − A1 )] 2 2k 2 2 k2 %= A % C 1 1
当粒子能量等于势垒高度 时,势垒中的入射波和反 射波合并为一个波函数, 波函数随距离线性变化。
当粒子能量小于势垒高度 时,粒子虽然会发生反射, 还能够穿过势垒产生透射, 如同势垒中有一条隧道, 这种现象称为隧道效应。 隧道效应已经被大量 实验所证实,例如冷 电子发射(电子在强电 场作用下从金属表面 逸出),α粒子从原子 核中释放,等等。
= k2 当E > V0时,可设II区的波矢为
薛定谔方程 组可化为
2m( E − V0 ) / h
O
2 2 d ψ3 2 d 2ψ 1 ψ d 2 2 2 + k 0. + k2ψ 2 = 0, 1ψ 3 = + k1 ψ 1 = 0, 2 2 2 dx dx dx
2 2 方程的 d 2ψ 1 d ψ3 ψ d 2 2 2 2 + k2ψ 2 = 0, + k1 ψ 3 = 0 + k1 ψ 1 = 0, 2 2 通解为 2 dx dx dx %exp(ik x) + A % exp(−ik x) (x < 0) ψ1( = x) A 1 1 2 1 V V0 %exp(ik x) + B % exp(−ik x) (0 < x < a) ψ = ( x) B
O a dψ 1 (0) dψ 2 (0) = dx dx
再得两 个方程 B %k exp(ik a) % %k exp(−ik a) = k exp(i k a ) − B C 1 2 2 2 2 2 1 1 1 手工求解方程组比较麻烦,用MATLAB比较容易求解。
%exp(ik a) %exp(ik a ) + B % exp(−ik a) = B C 1 2 2 2 1 1
2 2 − i( k − k ) sin k2 a 1 2 %= A % A 2 1 2 2k1k2 cos k2 a − i(k12 + k2 ) sin k2 a
求解结 果是
%= A % C 1 1
虚部和实 部只差一 个相位因 子,因此 两者中的 可见:其他波的复振幅由入射波的复振幅决定。 任何一个 当入射波函数取实部时,其他波函数也取实部; 都可以表 当入射波函数取虚部时,其他波函数也取虚部。 示波函数。
h d ψ3 h d ψ2 h d ψ1 − = Eψ 3 − + = V ψ E ψ , − = Eψ 1 , 0 2 2 2 2 2 I 2 m dx 2 m dx 2m dx
2 2
2 2
2 2
V0 III x a
II
(x < 0)
(0 < x < a)
(x > a)
设I区和III区的波矢为 k1 = 2mE / h
3
ψ2(x)中的两个分量是势垒II区中右行波和左行波, 没有反射波, % = 0. C 所以 2 Ψ (x)中第一个分量是势垒III区中右行波。
*{范例14.7} 势垒和隧道效应(动画) V
%exp(ik x) + A % exp(−ik x) (x < 0) = ψ1( x) A 1 1 2 1 %exp(ik x) + B % exp(−ik x) (0 < x < a) ψ = ( x) B
*{范例14.7} 势垒和隧道效应(动画)
2
1
2
2
2
%exp(ik x) + C % exp(−ik x) ψ3( = x) C 1 1 2 1
(x > a)
I
II
III
将ψ1(x)乘以exp(-iωt),然后取函数的实部。 x 由于cos(k1x - ωt) = cos(ωt - k1x),可知:第一项 O a 表示I区向x正方向传播的波,即入射波, % A 是入射波的复振幅,模表示入射波的振幅,幅角表示初相。 1 同理可知:第二项表示向x负方向传播的波,即反射波, %和B % 是反射波的复振幅。 %是复振幅。 B A 1 2 2 由于在III区
在某时刻,波函数 的实部与虚部重叠。
说明:波函数的虚部和实 部都能描述粒子的状态。
当粒子能量大于势垒高 度时,粒子虽然能够越 过势垒,还会发生反射。
当粒子能量一定时,势垒 常数越大,波长就越短。
在势垒左边界,入射波 和反射波都不连续,但 叠加的波是连续的。在 势垒右边界,叠加的波 与透射波是连续的。
2 1 2 2 2
V0 II III x
I
%exp(ik x) ψ 3 ( x) = C 1 1
(x > a)
根据波函数的单值和连 ψ1(0) = ψ2(0), 续的条件,在x = 0处有 %+ A % =B %+ B %, A % % % % 可得两个方程 A 1 2 1 2 1k1 − A2 k1 = B1k 2 − B2 k 2 在x = a处有ψ2(a) = ψ3(a),
设一无量纲的常数 k0 = a 2mV0 / h 常数由粒子质量、势阱高度源自文库 宽度决定,不妨称为势垒常数。
可见:不论是右行波是 左行波,波函数的实部 和虚部的幅度是相同的。
势垒常数将影响波长。 入射波的振幅取实数,初始 时各区域的波函数的实部和 虚部(对应颜色的点虚线) 。
随着时间的推移,入射波的 波函数向右移,反射波的波 函数向左移,合成波函数向 右移,其幅度不断发生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