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量子物理之势垒和隧道效应(动画)
量子力学——谐振子、势垒贯穿
量子隧道效应
量子力学中散射问题通常当作 定态问题处理
一维散射的核心问题是透射率 和反射率的计算
E
有限深方势阱
• 方势阱存在束缚 态,也存在散射态
E U0 散射态
U0
E U0
束缚态
E
U ( ) U0
势垒问题
E>0, U ( ) 0
粒子能量大于无穷远势能
没有束缚态(可以出现在无穷远)
A-振幅; 0 初始相位
量子谐振子的例子
• 电磁场量子运动可以借助于谐振子模型(量子光 学课程) • 微观粒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微小振动可以近似当 作谐振子(统计物理部分) • U 1 2U
U ( x ) U(0)+ x x
x=0
2 x 2 U x
x 2 ....
x=0
n2
线 性 谐 振 子 位 置 概 率 密 度
x
n=11 时的概率密度分布
11
2
n 11
x
(经典力学最 1 远点)临界点
2
m x 0 E x 0
2 2
2E 2 m
经典粒子不能出现在E < U 区,量子粒子则 可以!
U( x )
基态E0
0
0
2
x
E0 U“经典禁区” ( )
d 2 2 E 2 2 2 2 2 x 0. 2 dx
无量纲化变换: x x ,
2E
得到
d 2 2 ( ) ( ) 0. 2 d
无量纲化的定态方程
d 2 2 ( ) ( ) 0. 2 d
取U(0)=0;因平衡位置 1 2U U ( x) 2 x 2
黑洞--知识介绍班会
超大质量黑洞 假如一个天体的密度为1000千克/立方厘米,而其 质量约为1.5亿个太阳质量的话,它的史瓦西半径会超过它的自然半 径,这样的黑洞被称为是超大质量黑洞。绝大多数今天观察到的黑洞 的迹象来自于这样的黑洞。一般认为它们不是由星群收缩碰撞造成的 ,而是从一个恒星黑洞开始不断增长、与其它黑洞合并而形成的。一 个星系越大其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也越大。 恒星黑洞 假如一个天体的密度为核密度(约1.5*10^12千克/立 方厘米,相当于中子星的密度)而其总质量在太阳质量的三倍左右则 该天体会被压缩到小于其史瓦西半径,形成一个恒星黑洞。 微黑洞 小质量的史瓦西半径也非常小。一个质量相当于喜马拉 雅山的天体的史瓦西半径只有一纳米。目前没有任何可以想象得出来 的原理可以产生这么高的密度。一些理论假设宇宙产生时会产生这样 的小型黑洞。
黑洞会发出耀眼的光芒,体积会缩小,甚至会爆炸。当英国物理学家史 迪芬· 霍金于1974年做此预言时,整个科学界为之震动。霍金的理论是受灵感 支配的思维的飞跃,他结合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他发现黑洞周围的引 力场释放出能量,同时消耗黑洞的能量和质量。 假设一对粒子会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被创生,被创生的粒子就是正粒 子与反粒子,而如果这一创生过程发生在黑洞附近的话就会有两种情况发生: 两粒子湮灭、一个粒子被吸入黑洞。“一个粒子被吸入黑洞”这一情况:在 黑洞附近创生的一对粒子其中一个反粒子会被吸入黑洞,而正粒子会逃逸, 由于能量不能凭空创生,我们设反粒子携带负能量,正粒子携带正能量,而 反粒子的所有运动过程可以视为是一个正粒子的为之相反的运动过程,如一 个反粒子被吸入黑洞可视为一个正粒子从黑洞逃逸。这一情况就是一个携带 着从黑洞里来的正能量的粒子逃逸了,即黑洞的总能量少了,而爱因斯坦的 公式E=mc^2表明,能量的损失会导致质量的损失。当黑洞的质量越来越小时, 它的温度会越来越高。这样,当黑洞损失质量时,它的温度和发射率增加, 因而它的质量损失得更快。这种“霍金辐射”对大多数黑洞来说可以忽略不 计,因为大黑洞辐射的比较慢,而小黑洞则以极高的速度辐射能量,直到黑 洞的爆炸。
物理-势垒和隧道效应
三.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
48个Fe原子形成“量子围栏”,围栏 中的电子形成驻波。 “量子围栏-扫描隧道显微术的又一杰作”
三.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
1986诺贝尔物理学奖宾 尼:设计出扫描式隧道 效应显微镜
1986 诺 贝 尔 物 理 学 奖 罗雷尔:设计出扫描式 隧道效应显微镜
三.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
Gamov首先用势垒穿透成功说明了原子核的α衰变。后来人 们用来成功解释了电子穿越金属表面,金属电子的冷发射; 氢核穿越Couloms势垒发生核聚变等。
§3.5 势垒和隧道效应
怎样理解粒子通过势垒区?
经典物理: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看是不可能的。
量子物理:粒子有波动性,遵从不确定原理, 粒子经过势垒区和能量守恒并不矛盾。
参考信号
隧道电流 不接触、不破坏样品
三.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
隧道电流i 与样品和针尖间距离d 的关系
i Ue A d A—常量
隧道电流 i
d —样品和针尖间的距离 U—加在样品和针尖间的微小电压
探针
U
—样品表面平均势垒高度
d
d
~
。 10A
Hale Waihona Puke 样品d 变~ 1 A。
i 变几十倍,非常灵敏。
隧道效应
E
Ⅰ区
0 Ⅱ区 a
Ⅲ区
x
隧道效应这种现象只在一定条件下才比较显著!
假设:k2a 1
shk2a
1 2
e k2a
§3.5 势垒和隧道效应
T 灵敏地依赖于粒子的质量m,势垒宽度a以及(U0-E)。
U 0 0.1eV
E 0.005eV 当U0-E=5eV,势垒的宽度约50nm 以上时,隧道效应在实际上已经没有 意义了。量子概念过渡到经典了。
势垒贯穿(隧道效应)ppt
( 0 ) A sin B 0
( a ) A sin( ka B ) 0
n 1, 2 ,3 ,
ka n
n不能取零,否则无意义。
因为 k 2 2 mE 2 ka n n 1, 2 ,3 ,
En
2
2 2
n
2
n 1, 2 , 3 ,
2 ( x ) Te
k1 x
,
ikx
0 xa
, xa
根据边界条件:
1 (0) 2 (0)
3 ( x ) Ce
d1 ( x) dx d 2 ( x) dx |x0 |xa
mn 0 ,
mn
mn 1,
mn
所谓叠加态,就是各本征态以一定的几率、 确定的本征值、独立完整的存在于其中。
实验上物理量的测量值,是各参加叠加态 的可能的本征态的本征值。可以用本征态 出现的几率来计算物理量的平均值。
18-10 势垒贯穿(隧道效应)
V ( x ) 0, x 0, x a
建立薛定谔方程的主要依据和思路:
* 要研究的微观客体具有波粒两象性,应该满足
德布罗意关系式
* 满足非相对论的能量关系式,对于一个能量为E,
质量为m,动量为P的粒子:
*若
是方程的解,则 也是它的解; 若波函数 与 是某粒子的可能态,则 也是该粒子的可能态。 因此,波函数应遵从线性方程。
* 自由粒子的外势场应为零。
前面已经从经典自由 粒子的波函数得出了 它应满足的方程,从 中我们可得到些启示, 下面简单介绍量子力学算符和 经典力学中的力学量的对应关系:
从上式推导可知若有如下对应关系:
量子力学课件(6)( 一维方势垒、隧道效应)
探针
空气隙
样品 STM工作示意图
§8 一维方势垒 隧道效应
第二章 薛定谔方程
使人类第一次能够实时地观测到单个原子在物 质表面上的排列状态以及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性 质。在表面科学、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中有 着重大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求出解的形式画于图中。
量子力学结果分析: (1)E>V0情况 在经典力学中,该情况的粒子 可以越过势垒运动到x>a区域,而 在量子力学中有一部分被反弹回去, I 即粒子具有波动性的具体体现。 (2)E<V0情况
V
隧道效应
V0
II
III
o
a
x
在经典力学中,该情况的粒子将完全被势垒挡回, 在x<0的区域内运动;而在量子力学中结果却完全不同 ,此时,虽然粒子被势垒反射回来,但它们仍有粒子穿 透势垒运动到势垒里面去,所以我们将这种量子力学特 有的现象称“隧道效应”。
§8 一维方势垒 隧道效应 X=a处, 2 (a) 3 (a)
第二章 薛定谔方程
可得
于是
d 3 ( x) d 2 ( x) |x a |x a dx dx ik1 k2 ik1a k2a A2 e A3 2k2 ik1 k2 ik1a k2a ' A2 e A3 2k 2 2 2 k1 k2 ik1a ' A1 [ sh(k2 a)]e A3 2ik1k2 2 2 k1 k2 ik1a ' A1 A1 [ch(k2 a) sh(k2 a)]e A3 2ik1k2
§8 一维方势垒 隧道效应
第二章 薛定谔方程
高二物理竞赛课件:量子力学之势垒贯穿
波函数与其一阶导数在x=0连续得: A+A`=B+B` ik1(A-A`)=k2(B-B`) 波函数与其一阶导数在x=a连续得:
Bek2a Bek2a Ceik1a
k2 (Bek2a Bek2a ) ik1Ceik1a
由上述四个等式可得如下四个关系式:
A
(k12
(k12 k22 k22 )shk2a
k1
C
2
i
i :x轴单位矢.
计算透射与反射系数
透射系数: D
JD J
C2 A2
(k12
4k12
k
2 2
k
2 2
)
2
sh
2
k
2
a
4k12
k
2 2
这就是势垒贯穿几率。
反射系数: R J R A 2
(k12
k
2 2
)2
sh 2 k 2 a
J
A2
(k12
k
2 2
)2
sh 2 k 2 a
4k12
1986年:设计世界上第一架电子显微镜,设计隧道 效应显微镜. 鲁斯卡, 宾尼(德国),罗雷尔因(瑞士).
1997年:量子隧道效应。
经典物理无法理解势垒贯穿。
∵E=T+V,T=E-V<0, 不可能 . 本节介绍量子力学如何解 释势垒贯穿,以及如何计算穿过势 垒的几率。
一维方势垒
0 x 0, x a u(x) U0 0 x a
势垒贯穿
势垒贯穿
势垒贯穿-能量低于势垒高度的粒子有
一定几率穿过势垒。 例:势垒贯穿现象—金属电子的热发
射-电子有冷发射:如果给金属加上一个外 电 场 ( 约 1000000V/CM ) , 使 金 属 成 为 阴 极,则该电场会使电子释放出来而形成电 流,这种现象叫金属电子的冷发射。
量子隧穿效应的可视化
量子隧穿效应的可视化1 技术指标设计一个用户界面,通过输入粒子质量,势垒高度等参数,进行量子隧穿规律的演示。
要求:(1)有用户任意输入可调参数的界面,可调参数包括输入的粒子质量,粒子能量,势垒高度,势垒宽度等,输入完成后进行运行,反射率和透射率可以直观的显示出来,并统计实际透射粒子数以及反射个数以便用户比较。
(2)用Matlab来进行模拟。
编写隧穿效应程序及使用GUI(图形用户接口)设定用户界面。
(3)根据量子力学中对一维方势垒的求解,设计出各个模块的参数(例如透射系数大小、反射系数大小等);(4)可以给出该条件下,看到量子隧穿规律的动画演示,并且在有参数改变的情况下,可以观察动画演示的改变。
2 基本原理隧穿效应也叫势垒贯穿。
按照经典理论,总能量低于势垒是不能实现反应的。
但依量子力学观点,无论粒子能量是否高于势垒,都不能肯定粒子是否能越过势垒,只能说出粒子越过势垒概率的大小。
它取决于势垒高度、宽度及粒子本身的能量。
能量高于势垒的、运动方向适宜的未必一定反应,只能说反应概率较大。
而能量低于势垒的仍有一定概率实现反应,即可能有一部分粒子穿越势垒,好像从大山隧道通过一般。
这就是隧穿效应。
在两块金属(或半导体、超导体)之间夹一层厚度约为0.1nm的极薄绝缘层,构成一个称为“结”的元件。
设电子开始处在左边的金属中,可认为电子是自由的,在金属中的势能为零。
由于电子不易通过绝缘层,因此绝缘层就像一个壁垒,我们将它称为势垒。
一个高度为U0、宽为a的势垒,势垒右边有一个电子,电子能量为E 。
按照经典理论,在E>U0情况下,粒子运动到x>0区域去的概率也为1。
但是,按照量子力学的结论,对于能量稍大于U0的粒子束运动到势垒边缘时,其反射率一般不为零,有电子作反向运动。
对于能量低于势垒的粒子,其穿透势垒的透射率一般不为零,它与势垒高度a有关,也与势垒高度和总能量差(U0-E )有关.这种在粒子总能量低于势垒的情况下,粒子能穿过势壁甚至穿透一定宽度的势垒而逃逸出来的现象称为隧道效应隧道效应无法用经典力学的观点来解释。
粒子物理I (一起)
粒子物理I吕才典学科基础课。
需要量子力学基础,电动力学。
主要讲解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是如何相互作用如何相互转化的,同时还涉及宇宙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理解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即按目前的认识水平,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是夸克和轻子,自然界存在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此外还要跟踪粒子物理实验的最新进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为进一步从事粒子物理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书:1. 章乃森, 《粒子物理学》, 科学出版社, 北京, 1985。
2. 唐孝威等, 《正负电子物理》, 科学出版社, 北京, 1995。
3.高崇寿,曾谨严,《粒子物理和核物理讲座》,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4。
教材:D.H. Perkins, Introduction to High Energy Physic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72,1982,1987,2000.目录第一章粒子的运动和动力学性质 (4)1.1引言 (4)1.2粒子的运动性质 (7)1.3粒子的运动学描写 (12)1.4相互作用 (19)1.5粒子的分类 (23)第二章对称性和守恒定律 (26)2.1守恒量的一般性质 (26)2.2N OETHER定理 (29)2.3同位旋 (32)2.4奇异数和重子数 (36)2.5P变换(宇称变换) (41)2.6正反粒子(C)变换 (45)2.7G变换 (50)2.8CP变换 (53)2.9全同粒子交换变换 (57)2.10正反粒子组成系统的对称性 (60)2.11守恒定律的回顾 (64)第三章强相互作用和强子结构 (65)3.1重夸克和重夸克偶素 (65)3.3重子八重态 (73)3.4轻介子系统:赝标量介子 (75)3.5轻矢量介子 (78)3.6重味介子 (81)3.7强子的命名规则 (83)3.8顶夸克(TOP) (86)3.9色相互作用—QCD (87)3.10重离子碰撞实验和夸克胶子等离子体 (90)第四章电弱相互作用 (92)4.1弱相互作用的性质 (92)4.2弱相互作用的理论 (97)4.3GIM机制和CKM矩阵 (101)4.4中性K介子的对称性 (105)4.5介子的纯轻子衰变 (111)4.6电弱统一理论 (113)4.7费米子散射过程 (124)第五章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探索 (128)5.1更高电弱对称性的探寻 (129)5.2大统一及超大统一理论 (131)5.3超对称理论等超出标准模型的理论 (134)5.4中微子质量和中微子振荡 (136)第一章粒子的运动和动力学性质1.1 引言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早先的中国人,夏朝(公元前两千年)相信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西方哲学家(古希腊的Empedocles)在公元前430年认为是由水、火、土和空气组成的,同时代的Democritus认为万物是由大小不同、质量不同、有不可入性的原子组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意思。
量子力学—隧道效应2021优秀文档
m
O
a
x
图4.1 宽度为a的无限深势阱 中的粒子
???
U0
x
x
m
隧道
I
II
III
O
a
x
图4.2 宽度为a的非无限深势阱 中的粒子
其解为
(4.1) (4.2) (4.3) (4.4)
(4.5) (4.6)
20/50
U0
(a)
(b)
图4.3 粒子的(a)波函数及(b)概率密度分布曲线
薛定谔 猫?
薛 定 谔
Schrodinger
把一只猫放进一个封闭的盒子里,然后
把这个盒子连接到一个包含一个放射性原子 核和一个装有有毒气体的容器的实验装置。 设想这个放射性原子核在一个小时内有50% 的可能性发生衰变。如果发生衰变,它将会 发射出一个粒子,而发射出的这个粒子将会 触发这个实验装置,打开装有毒气的容器, 从而杀死这只猫。薛定谔说:按照量子力学 的解释,箱中之猫处于“死-活叠加态”— —既死了又活着!要等到打开箱子看猫一眼
国普林斯顿。
1 mV2 = h-A
2
一个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只有光子能 量大于逸出功时,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使电子逸 出金属表面。肯定吗?
0
V
金属
飞秒激光的双光子效应
一个电子可以吸收两个或多个(能量小于逸出功 的)光子的能量,产生光电效应,使电子逸出金 属表面,或产生其他的物理变化。
V
<0
形象图解
势垒
☺ ☺
粒子可能穿透势垒
一定概率
25/50
4.2 隧道电流
m E
U0
一个质量为m、动能为E的粒子穿透高度U0、宽 度a的势垒的概率P:
量子物理第3讲——薛定谔方程 定态薛定谔方程 一维无限深势阱 一维有限高势垒【VIP专享】
C2 l / 2, l 为整数,但奇偶性与n相反 . 11
所以
(x)
C1
cos(n
a
x
l ).
2
归一化:
a/2 | (x) |2
a/ 2
dx
1 2
aC12
1
C1 2 / a .
波函数: (x) 2 cos( n x l ) ,
a a2
几率密度: (x) 2 2 cos2 (n x l ) ,
微粒在体积元 dV内出现的概率为:
dW | (x, y, z,t) |2 dV
2
波函数的归一化条件:
(x, y, z,t) 2 dV 1
波函数的标准条件:单值、有限、连续。 坐标和动量的不确定度关系
x Px / 2
能量和时间的不确定度关系
E t / 2
3
六、薛定谔方程
1、薛定谔方程
来源:基本假定之一,不可证明,只可检验。
地位:低速运动微观粒子的基本规律,地位同牛顿 定律。
成功解释氢原子能级和电(磁)场中氢原子光谱线 的分裂, 分享1933年Nobel物理奖。
6
2、定态薛定谔方程
定态:粒子于力场中运动时,势能与时间无关, 总能量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定态波函数:用于描述处于定态的粒子的波函数。
量子物理第3讲 ——薛定谔方程 定态薛定谔方程
一维无限深势阱 一维有限高势垒
主要内容
六、薛定谔方程
1
德布罗意公式
v E mc2 , h h .
hh
P m
自由粒子物质波的波函数
(r ,
t
)
0e
i(
Et
Pr)
在某处发现一个微粒的概率正比于描述该微粒的 波函数振幅的平方。
MATLAB可视化大学物理学
5.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1)定态假设:原子系统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 续的稳定状态(简称定态),在这些稳定状态上 具有能量E1,E2,E3,…,原子不辐射能量。
(2)量子跃迁假设:当原子从一个稳定 态En跃迁到另一稳定态Em时才发射或 吸收辐射,发射和吸收光子的频率为
En Em
h
(3)轨道角动量量子化假设:电子 轨道的角动量L是h/2π的整数倍 L
(1)能量 量子化
En
E0
1 n2
(n
=
1,2,3,…)n1称3.6为eV主称量为子基数态,能E量n =。-
(2)角动量量子化 L l(l 1)h (l = 0,1,2,…,n - 1)
其中,l称为角量子数或副量子数。
(3)角动量空间量子化Lz = mlħ (ml = 0,±1, ±2,…, ±l) 其中,ml称为磁量子数。 氢原子中的电子还有自旋 S s(s 1)h 3 h
{范例14.8} 角动量空间量子化矢量模型
*{范例14.9} 氢原子的角向概率密度和径向概率密度
*{范例14.10} 氢原子的电子云图和概率密度等值面图
基本内容
1.黑体辐射的规律 (1)辐射能量
M(λ,T)的单
1)单色辐射本领(能力):物体表面在单位时间 位是W/m3。
内在单位面积上所发射的波长在λ到λ + dλ范围 内的辐射能量dP(λ,T)与波长间隔dλ之比
n
h 2π
n称为量子数,角动量是量子化的。
(n = 1,2,3,…)
6.德布罗意波
德布罗意认为:微观粒子除了粒子性之外也同样具有波动性。
一个具有能量E和动量p运动 粒子的频率和波长分别为
E h
,
h
势垒贯穿
C
2
sin 2 k2 a 0 k2 a n
2
透射最大,100%
1 透射最小极值 sin k2 a 1 k2 a n 2 4E( E U 0 ) 最小极值 Tmin 2 4 E ( E U ) U 0 0 (与a无关)
2.8 势垒贯穿
作业1:
作业
设计程序,计算本节中你感兴趣的或有疑问的问题。
例如:波函数、计算粒子在空间分布几率、反射几率、透 射几率等。画出相应的曲线、分析计算结果物理含义。 程序设计时注意小量问题,特别注意浮点溢出。 不同系统最大次方略有不同,有的是37次方,有的是45 次方。我们系机房Fortran系统上限是37次方。
U0
0
a
x
边界条件:函数及其导数在,x=0, x=a 连续。 下来的问题就是要求解以上方程。
2.8 势垒贯穿
E >U0时
(1)当E >U0时
为了方便,令 k1、k2 都大于零实数
2mE 2 k1 2 2 m( E U 0 ) 2 k2 2 2mE 2 k1 2
d 2 l 2 k 1 l 0 2 dx d 2 m 2 k 2 m 0 2 dx d 2 r 2 k 1 r 0 2 dx
k1 A k1 A k2 B k2 B Beik2a Be ik2a Ceik1a
2 2 1
'm (a) 'r (a) Bk2 eik a Bk2e ik a Ck1eik a
四个方程线性,五个未知数 有一个常数归一化确定,本问题非束缚态,几率流密度
量子隧道效应推荐PPT资料
经典物理学认为,物体越过
势垒,有一阈值能量;粒子能量 小于此能量则不能越过,大于此 能量则可以越过。例如骑自行车 过小坡,先用力骑,如果坡很低, 不蹬自行车也能靠惯性过去。如 果坡很高,不蹬自行车,车到一 半就停住,然后退回去。量子力 学则认为,即使粒子能量小于阈 值能量,很多粒子冲向势垒,一 部分粒子反弹,还会有一些粒子 能过去,好像有一个隧道,故名 隧道效应(quantumtunneling)。 可见,宏观上的确定性在微观上 往往就具有不确定性。虽然在通 常的情况下,隧道效应并不影响 经典的宏观效应,因为隧穿几率 极小,但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宏 观的隧道效应也会出现。
为了简化运算,把势垒简化成一个一维方势垒。
许多自然现象的基础。在两层金属导体之间夹一薄绝缘层, 隧道效应──微观粒子能透入按经典力学规律它不可能进入的势垒区,是反映微观粒子的波动性的一种基本效应。
隧道效应本质上是量子跃迁,电子迅速穿越势垒。
就构成一个电子的隧道结。实验发现电子可以通过隧道结, 即电子可以穿过绝缘层,这便是隧道效应。使电子从金属 中逸出需要逸出功,这说明金属中电子势能比空气或绝缘 层中低.于是电子隧道结对电子的作用可用一个势垒来表 示,为了简化运算,把势垒简化成一个一维方势垒。
1957年江崎玲於奈发明了隧道二极
管。它是高掺杂半导体形成的窄的PN结; 当它加上前向偏压时,N区电子可以通过 隧道效应,穿过禁带进入P区中价带的
隧道二极管正向伏安 特性中有一段负阻区,而 且它还是一种多数载流子
隧但这道实种效 验 现应表象本明即质,是空道上通隧状电是常道量半效态流子导应。变跃体。迁电随大,击所(电穿子过加可迅程的以速中穿,偏进越这压入势种垒原增的。因大空(称,状曾开态讷击始增穿时多)只隧)起;很次要的作效 制用。应 ,所,没以隧有道渡越二极时管间的可限用
第23章3 势垒和隧道效应
k
2 12
(
x)
0
x0
2 (x) Ce x De x
指数增加和衰减
1 ( x) Aeikx Beikx
*
第23章 薛定谔方程
波动形式
考虑物理上的要求
当x 时 2(x) 应有限
所以 D = 0
于是
2 (x) Ce x
1
Ce
2m(U0 E ) x
4. 概率密度 ( x > 0 区 )
(k12 k22 ) sin2 (k2a) 4k12k22
T | A3 |2 / | A1 |2
T R 1
T
(k12
4k12k22 k22 ) sin2 (k2a) 4k12k22
*
第23章 薛定谔方程
讨论
(1) E > U0 , R≠0, 即使 粒子总能量大于势 垒高度,入射粒子 E 并非全部透射进入 III 区,仍有一定概率 被反射回 I 区。
U0
ⅠⅡ
0
Ⅲ
B3 = 0
a
(2) E < U0 , T≠0, 虽然粒子总能量小于势垒高度,入射粒子仍 可能穿过势垒进入 III 区 — 隧道效应
(3) 透射系数T 随势垒宽度a、粒子质量m 和能量差变化, 随着势垒的加宽、加高,透射系数减小。
*
第23章 薛定谔方程
粒子类型 粒子能量 势垒高度 势垒宽度 透射系数
入射
U0
x0
E
反射 透射?
d 2 1 ( x) dx2
k
2 12
(
x)
0
x0
Ⅰ区
ψ k12
2mE
2
1
0 Ⅱ区 x
ψ2
量子物理2_Schroedinger方程及其应用(无限深势阱 隧道效应)
W | | 2 波函数的模的平方| (r , t ) | 描述微观粒子在t时刻出现
2 *
在 r 处的概率。
[注意]: (1) 波函数本身没有直接的物理意义,只有它的模的 平方才有物理意义。(与经典波不同!) (2) 由于波函数反映的是概率(有归一化问题), ( r , t ) 与 C ( r , t )描述同一微观状态!(与经典波也不同!)
Erwin Schrö dinger Nobel Laureates in Physics 1933, share with P.A.M. Dirac
一、波函数 1. 引入 (不是证明!) 例以:一维经典波动表达式:
y( x, t ) A cos[2 ( t x / )]
或写成复数形式:
y( x, t ) Aei 2 ( t x / )
对自由粒子,代入de Broglie关系:
则一维自由粒子的波函数(通常用 表示波函数):
h/ p
E/h
( x, t ) Aei 2 ( Et xp ) / h
其中A 为常数。对三维自由粒子情形,
Schrö dinger在提出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方程时,并没 有对波函数的含义作出阐述,导致了Einstein 与Bohr学
派在波函数的不确定性(波函数乘以常数描述同一状 态)的争辩。Einstein认为这一不确定性来源于一些我 们还未知的原因,存在隐参量;隐参量学说(后来被 英国D.Bohm发展)至今尚未得到实验的验证。而物理 学界现已普遍接受了Born对波函数的统计诠释。
波函数满足:归一化条件, 标准条件。 ②微观粒子状态的变化遵循薛定谔方程。
薛定谔方程是否正确,这要由实验验证。可将 薛定谔方程用于某量子系统,进行分析并作出逻辑 推断,再对这种推断进行实验验证。
15.6--量子力学简介
三.ΨΨ*曲线下的总面积表示在全空间找到粒子的几率=1,表达 式为归一化式: +
d 1 -
面积=w xq dx xp
窄条面积= dw=ΨΨ*dx
xP
xq
0 x x+dx
x
•用电子双缝衍射实验说明概率波的含义
(1)人射强电子流
干涉花样 取决于概 率分布, 而概率分 布是确定 的。
(2)人射弱 电子流
注意:
rr,t 2 rr,t *rr,t 称为:概率密度
例题2:一维自由粒子平面波波函数
i 1( Px Et )
x, t 0e h
|
x,
t
|2
2 0
常数
这说明在空间各点发现自由粒子(如:光子) 的概率相同。
•波函数统计诠释涉及对世界本质的认识观念
哥本哈根学派--爱因斯坦 著名论战
玻尔、玻恩、海 森伯、费曼等
•要研究的微观客体具有波粒二象性,应该满足德布罗意关系式
E / h, h / p
•对于一个能量为E,质量为m,动量为p的粒子
E p2 V (r) 2m
波函数应遵从 线性方程
•若Ψ1是方程的解,则CΨ1也是它的解;若波函数Ψ1与Ψ2是某 粒子的可能态,则C1Ψ1+C2Ψ2也是该粒子的可能态。
二、薛定谔方程
1、问题的引入—为了求出波函数的具体形式!
在量子力学中,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由波函数来描写,状态 随时间的变化遵循着一定的规律。1926年,薛定谔在德布罗 意关系和态叠加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薛定谔方程作为量子
力学的又一个基本假设来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建立薛定谔方程的主要依据和思路:
0
a
a/2
2 dx
量子物理第3讲——薛定谔方程 定态薛定谔方程 一维无限深势阱 一维有限高势垒
3
六、薛定谔方程
1、薛定谔方程
自由粒子 的波函数
(r,
t)
i
0e
( EtPr )
,
可以看出:
E (r,t) i (r,t),
t
P
x
(r,
t
)
i
x
(r,
t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
y
(r,
t
)
i
y
(r,
t
),
2 2m
2
V
(r)
(r,
t)
i
t
(r,
t)
分离变量法:设 (r,t) (r) f (t)
i
则:
f (t)
df (t) dt
1 (r)
2 2m
2
V
(r)
(r)
7
i f (t)
df (t) dt
1 (r )
电子,当 E 1eV , V 0 2eV ,
o
a 2 A时 , T 0.51;
o
a 5A时 , T 0.006
制作扫描隧穿显微镜 ( STM )
15
STM下硅表面结构重现 16
利用STM搬迁原子为电子造的“量子围栏” 17
例:质量为 m的粒子处于一维
对称势场
V (x)
0 , 0 x L;
V
(
x)
V0
,
x 0, x
量子力学中的隧穿效应的原理及其应用
量子与统计物理课题论文论文名称:量子力学中隧穿效应的原理及其应用所在班级:材料物理081小组成员:黄树繁(08920107)蒋昌达(08920108)摘要:量子隧穿效应为一种量子特性,是如电子等微观粒子能够穿过它们本来无法通过的“墙壁”的现象。
这是一种特殊的现象,这是因为根据量子力学,微观粒子具有波的性质,而有不为零的几率穿过位势障壁。
本文主要介绍量子隧穿效应的基本原理、简单和稍微复杂一点的情况的推导过程,然后介绍下隧穿效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关键词:量子力学;隧穿效应;STMAbstract:Tnneling effect is a property of quantum,is a effect of Microscopic particles ,for example electrons,can get through “barriers” which they cannot used to.It is a unique phenomenon in Quantum mechanics which do not exist in classical mechanics.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 the basic principle of QM,and conduct the mathematical derivation of the modle. Finally,we introduce an important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of quantum tunneling effect—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Key Word: Quantum mechanics;Tunneling effect;STM0.引言对于一个经典粒子(具有一定的有效质量)在外加电磁场中的行为服从牛顿力学,同时还受到声子、杂质等的散射,无须考虑量子效应 ( 尺寸引起的量子化、量子力学隧穿透效应、量子相干效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例14.7} 势垒和隧道效应(动画)
2
1
2
2
2
%exp(ik x) + C % exp(−ik x) ψ3( = x) C 1 1 2 1
(x > a)
I
II
III
将ψ1(x)乘以exp(-iωt),然后取函数的实部。 x 由于cos(k1x - ωt) = cos(ωt - k1x),可知:第一项 O a 表示I区向x正方向传播的波,即入射波, % A 是入射波的复振幅,模表示入射波的振幅,幅角表示初相。 1 同理可知:第二项表示向x负方向传播的波,即反射波, %和B % 是反射波的复振幅。 %是复振幅。 B A 1 2 2 由于在III区
隧道效应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例如半导体器件,超导和扫 描隧道显微镜,等等。
当粒子能量小于势垒高 度时,在势垒中,反射 波很小,主要是入射波。 当粒子能量一定时,势垒 常数越大,透射波越小。 势垒常数较大时,对于一 定质量和能量的粒子来说, 势垒的宽度较大,波函数 在势垒中衰减得较厉害, 透射波较小。
dψ 2 (a ) dψ 3 (a ) = dx dx
*{范例14.7} 势垒和隧道效应(动画)
%+ A % =B %+ B %, A % % % % A 1 2 1 2 1k1 − A2 k1 = B1k 2 − B2 k 2
%exp(ik a) %exp(ik a ) + B % exp(−ik a) = B C 1 2 2 2 1 1
= k2 当E > V0时,可设II区的波矢为
薛定谔方程 组可化为
2m( E − V0 ) / h
O
2 2 d ψ3 2 d 2ψ 1 ψ d 2 2 2 + k 0. + k2ψ 2 = 0, 1ψ 3 = + k1 ψ 1 = 0, 2 2 2 dx dx dx
2 2 方程的 d 2ψ 1 d ψ3 ψ d 2 2 2 2 + k2ψ 2 = 0, + k1 ψ 3 = 0 + k1 ψ 1 = 0, 2 2 通解为 2 dx dx dx %exp(ik x) + A % exp(−ik x) (x < 0) ψ1( = x) A 1 1 2 1 V V0 %exp(ik x) + B % exp(−ik x) (0 < x < a) ψ = ( x) B
2 2 − i( k − k ) sin k2 a 1 2 %= A % A 2 1 2 2k1k2 cos k2 a − i(k12 + k2 ) sin k2 a
求解结 果是
%= A % C 1 1
虚部和实 部只差一 个相位因 子,因此 两者中的 可见:其他波的复振幅由入射波的复振幅决定。 任何一个 当入射波函数取实部时,其他波函数也取实部; 都可以表 当入射波函数取虚部时,其他波函数也取虚部。 示波函数。
2 1 2 2 2
V0 II III x
I
%exp(ik x) ψ 3 ( x) = C 1 1
(x > a)
根据波函数的单值和连 ψ1(0) = ψ2(0), 续的条件,在x = 0处有 %+ A % =B %+ B %, A % % % % 可得两个方程 A 1 2 1 2 1k1 − A2 k1 = B1k 2 − B2 k 2 在x = a处有ψ2(a) = ψ3(a),
%k exp(ik a) % %k exp(−ik a) = B k exp(i k a ) − B C 1 2 2 2 2 2 1 1 1
2k1k2 exp(−ik1a ) 2 2k1k2 cos k2 a − i(k12 + k2 ) sin k2 a %+ (k − k ) A % 1 ( k + k ) A 2 1 1 2 1 2 %+ A %− k1 ( A %− A %)] % B = = [ A 1 2 1 2 1 2k 2 2 k2 %+ (k + k ) A % 1 ( k − k ) A 2 1 1 2 1 2 %+ A %+ k1 ( A %− A %)] % B = = [ A 2 2 1 2 1 2k 2 2 k2
当粒子能量趋于势垒高 %→ A % −ik1a , % % 2 exp(−ik1a) A C1 → A1 1 度时,k2趋于零,可得 2 2 − ik1a 2 − ik1a 势垒内的波函数为
%(1 + ik x) + B %(1 − ik x) = B %+ B % + (B %− B %)ik x ψ 2 ( x) → B 1 2 2 2 1 2 1 2 2
2 − i2k1a % i2k1 x % % % % % % 2[1 + ik1 ( x − a )] →A = A2 + A1 − ( A2 − A1 )ik1 x → A1 + A1 1 2 − ik1a 2 − ik1a 2 − ik1a 当粒子能量等于势垒高度时, 当粒子能量小于势垒高度 时,k2是复数,势垒中的 势垒中仍然有波函数存在。 波函数按指数规律变化。
*{范例14.7} 势垒和隧道效应(动画)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粒子,能量为E, V ( x) = 0 ( x < 0, x > a) 在力场中沿x轴方向运动。力场势能分布为 V0 (0 < x < a ) 这种势能分布称为一维势垒。一粒子从势垒左 边向右运动,求粒子的波函数,演示波的传播。 [解析]由于势能V0与时间无关,因此是一个定态问题。 V 粒子在三个区域的薛定谔方程组为
在某时刻,波函数 的实部与虚部重叠。
说明:波函数的虚部和实 部都能描述粒子的状态。
当粒子能量大于势垒高 度时,粒子虽然能够越 过势垒,还会发生反射。
当粒子能量一定时,势垒 常数越大,波长就越短。
在势垒左边界,入射波 和反射波都不连续,但 叠加的波是连续的。在 势垒右边界,叠加的波 与透射波是连续的。
当粒子能量等于势垒高度 时,势垒中的入射波和反 射波合并为一个波函数, 波函数随距离线性变化。
当粒子能量小于势垒高度 时,粒子虽然会发生反射, 还能够穿过势垒产生透射, 如同势垒中有一条隧道, 这种现象称为隧道效应。 隧道效应已经被大量 实验所证实,例如冷 电子发射(电子在强电 场作用下从金属表面 逸出),α粒子从原子 核中释放,等等。
设一无量纲的常数 k0 = a 2mV0 / h 常数由粒子质量、势阱高度和 宽度决定,不妨称为势垒常数。
可见:不论是右行波是 左行波,波函数的实部 和虚部的幅度是相同的。
势垒常数将影响波长。 入射波的振幅取实数,初始 时各区域的波函数的实部和 虚部(对应颜色的点虚线) 。
随着时间的推移,入射波的 波函数向右移,反射波的波 函数向左移,合成波函数向 右移,其幅度不断发生改变。
3
ψ2(x)中的两个分量是势垒II区中右行波和左行波, 没有反射波, % = 0. C 所以 2 Ψ (x)中第一个分量是势垒III区中右行波。
*{范例14.7} 势垒和隧道效#43; A % exp(−ik x) (x < 0) = ψ1( x) A 1 1 2 1 %exp(ik x) + B % exp(−ik x) (0 < x < a) ψ = ( x) B
h d ψ3 h d ψ2 h d ψ1 − = Eψ 3 − + = V ψ E ψ , − = Eψ 1 , 0 2 2 2 2 2 I 2 m dx 2 m dx 2m dx
2 2
2 2
2 2
V0 III x a
II
(x < 0)
(0 < x < a)
(x > a)
设I区和III区的波矢为 k1 = 2mE / h
O a dψ 1 (0) dψ 2 (0) = dx dx
再得两 个方程 B %k exp(ik a) % %k exp(−ik a) = k exp(i k a ) − B C 1 2 2 2 2 2 1 1 1 手工求解方程组比较麻烦,用MATLAB比较容易求解。
%exp(ik a) %exp(ik a ) + B % exp(−ik a) = B C 1 2 2 2 1 1
*{范例14.7} 势垒和隧道效应(动画)
2 2 − i( k − k 1 2 )sin k 2 a %= A % A , 2 1 2 2 2k1k2 cos k2 a − i(k1 + k2 )sin k2 a
2k1k2 exp(−ik1a) 2k1k2 cos k2 a − i(k12 + k22 ) sin k2 a %+ (k − k ) A % 1 ( k + k ) A 2 1 1 2 1 2 %+ A %− k1 ( A %− A %)] % B = = [ A 1 2 1 2 1 2k 2 2 k2 %+ (k + k ) A % 1 (k2 − k1 ) A k1 % % 1 2 1 2 % % % B= = [ A2 + A1 + ( A2 − A1 )] 2 2k 2 2 k2 %= A % C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