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及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及思考
摘要:按时间顺序,本文把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历程分为六个各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的核心特质,抽取并剖析精华思想,以为中国城市规划实践提供经验借鉴。1.前言
在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构成了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必要背景和物质驱动后,现代城市规划就进到理论和实践探索的阶段。从英国政府改善城市卫生条件和工人居住环境的实践开始,越来越多的先驱(建筑师、艺术家、规划师、社会家、政府官员等)关注城市问题和城市规划,他们或思考理想城市的模型,或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或支持追随,或批判指正……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些精华思想洗尽铅华,一些理论被遭贬弃。但是,曾经某一时代的经典,依然值得我们研究。探索历史,可以为我们正视历史、把握现在、预测未来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法。本文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演变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力求清晰系统地阐述规划理论的发展历程。
2.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
2.1初期实践探索
2.1.1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运动
人类居住模式的转变,导致传染疾病在西方世界迅速蔓延。14世纪“黑死病”和后来几次传染病的爆发,促使欧洲各国关注城市环境整治和基础卫生设施建设,作为最早的工业化国家,英国的情况毫无疑问是最严重的。为此,英国于1875年制定了世界第一部《公共卫生法》,强制性规定了城市里的卫生设施和住宅的最低建设水准。为了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1890年,英国颁布了《工人阶级住宅法》,提出了旧住宅改造的标准,如对给排水、道路、房屋日照、室内日照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城市规划的雏形开始形成。
2.1.2 城市美化运动
18世纪后,中产阶级对城市中四周由街道和连续的并列式住宅所围成的居住街道中只有点缀性的绿化表示出极端的不满,在此情形下,有园艺师亨弗利.雷普顿倡导的“英国公园运动”试图将农村的风景庄园引导城市之中,强调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要创造健康的环境和展现优美的美学特征。在奥姆斯特德带领下,纽约1859年建了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城市开敞空间——纽约中央公园,这改善了城市机能,也开创了促进城市中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新纪元。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许多城市不断郊区化,为恢复市中心良好的环境和吸引力,美化运动运行开来。美国城市美化运动起源于1893年芝加哥博览会,以伯恩海姆所做的“芝加哥规划(1909)”为开端。之后,一些先驱们开始自然主义的探索,渴望城市与自然相融。
英国公园运动和美国城市美化运动以建筑学和园艺学的思维方式引导着对城市布局问题的思考,探索了城市绿化系统和城市整体环境规划的手法,而且还传递了“人类有组织的规划设计可以创造全新的城市环境,它远远优美于城市无序、自发的发展”的概念,奠定了“城市需要规划”的思想基础。
2.1.3空想社会主义与公司城建设
托马斯.莫尔提出了“乌托邦”的概念,他借“乌托邦”之名,阐述了进行社会改革的立场,并描述了理理想中的建筑、社区和城市。英国工业家罗伯特.欧文提出了自己的理想城市,并建立了名叫“新协和村”的社会主义城镇,但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竞争的严峻条件下,实验失败。法国傅里叶也阐述了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社区思想,提出建立称为“法郎吉”的社会公共生活单位,但后来在美国建立的28个类似的“傅里叶殖民地”,均在建成后不久就失败了。
美国设计家汉密尔顿提出了建设公司城的基本概念,有意识地将工厂和工人居住区结合在一起建设,并于1792年由朗方赫然哈伯德在新泽西州规划了帕特森城。19世纪后,这类
城镇在欧美广泛地建设,较为成功和著名的是英国建设的阳光港镇。公司城建设的目的为:适应规模化生产以及提高工厂中的生产率和降低成本,通过为工人提供必需的社会服务体系以降低工人的交通成本和劳动力的再生产成本。在工业大城市矛盾重重的背景下,包含着社会改良思想的公司城建设展现了城市建设的新思路,阳光港镇更被人称为霍华德“田园城市”的直接先驱。
空想社会主义实践和公司城建设改变了传统城市规划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方式,更注重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在公共设施、城市整体规划、社会活动的组织化、公共大型住宅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早期的探索和构思,对于城市公众福利的关注以及对于城市整体关系的考虑具有思想先导的意义。
2.2早期大师思潮
城市建设的早期实践,从城市规划产生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的方法论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其实践产生的问题引发了城市规划家的理论研究,从城市规划实践中产生了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理论。
2.2.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于1989年出版了《明日: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一书,提出了“田园城市”思想。其思想内核是主张社会改革,空间模式是城乡交融、群体组合的“社会城市”。
书中,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三大目标。空间目标:(1)每个田园城市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对城区用地扩张进行限制。(2)几个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组成系统。(3)用绿带和其它开敞地将居住区和工业区隔开。绿带的概念开始形成。(4)合理的居住、工作、基础设施功能布局。(5)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有良好的交通联结。(6)市民可以便捷地与自然景观接触。人不能生活在水泥森林之中。社会目标:(1)通过土地价格公共政策规定减轻房客的房租压力。当时的土地全部是私有的,私有化的土地造成了土地投机,使居住人承受了过高的房租压力。霍华德提出城市土地应归集体所有,并通过公共政策来降低土地和住房的租金。(2)资助各种形式的合作社。(3)土地出租的利息归公共所有。(4)建设各种社会基础设施。(5)创造各种就业岗位,包括自我创造就业岗位的专业户。管理组织目标:(1)具有约束力的城市建设规划。(2)城市规划指导下的建筑方案审查制度。(3)社会要成为公共设施建设的承担者。
(4)把私人资本的借贷利息限制在3%~4%范围之内。(5)建立公营或共营企业,由政府来提供公共基础设施。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对近现代城市规划发展贡献重大。在城市规划思想上,提出了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这是城市规划思想立足点的根本转移;针对工业社会中城市出现的严峻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问题,摆脱了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从城乡结合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体系来解决;设想了一种先驱性的模式,一种比较完整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及其实践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首开了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研究的先河,以改良社会为城市规划的目标指向,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紧密结合在一起。
2.2.2柯布西耶的功能理性思想
1923年,柯布西耶出版论文集《走向新建筑》,明确提出了机械美学的观点和相应的理论体系,并从此为这一思想奋斗了终身。他的“光明城”概念和战后主持设计的昌迪加尔,不折不扣地体现了他“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精髓。他提倡“集中主义”,认为城市必须是集中的,集中的城市才有活力。而传统城市中心拥挤的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改造来完善它的功能,拥挤的问题可以用高密度来解决,而高密度的发展的城市,必然需要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系统来支撑。此外,他还主张应该通过用地分区来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使人流、车流合理地分布于整个城市。总之,柯布西耶希望通过对既有大城市内部空间的集聚方式与功能改造,是这些大城市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