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上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
2005年高考物理试题上海卷一.(20分)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或指定位置,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本大题中第l、2、3小题为分叉题。
分A、B两类,考生可任选一类答题.若两类试题均做。
一律按A类题计分.A类题(适合于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1A.通电直导线A与圆形通电导线环B固定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通有如图所示的电流时,通电直导线A受到水平向___的安培力作用.当A、B中电流大小保持不变,但同时改变方向时,通电直导线A所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水平向____.、S2发出的波的波峰位置,2A.如图所示,实线表示两个相干波源S则图中的_____点为振动加强的位置,图中的_____点为振动减弱的位置.3A.对“落体运动快慢”、“力与物体运动关系”等问题,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请完成下表:B类题(适合于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2B.正弦交流电是由闭合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线圈中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此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为____V,频率为____Hz.3B.阴极射线是从阴极射线管的阴极发出的高速运动的粒子流,这些微观粒子是_____.若在如图所示的阴极射线管中部加上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磁场,阴极射线将_____(填“向上”“向下”“向里”“向外”)偏转.公共题(全体考生必做) B类题(适合于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4.如图,带电量为+q 的点电荷与均匀带电薄板相距为2d ,点电荷到带电薄板的垂线通过板的几何中心.若图中a 点处的电场强度为零,根据对称性,带电薄板在图中b 点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______,方向______.(静电力恒量为k) 5.右图中图线①表示某电池组的输出电压一电流关系,图线②表示其输出功率一电流关系.该电池组的内阻为_____Ω.当电池组的输出功率为120W 时,电池组的输出电压是_____V .二.(4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全选出来,并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方括号内.每一小题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部分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O 分.填写在方括号外的字母,不作为选出的答案. 6.2005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物理年”,以表彰爱因斯坦对科学的贡献.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有(A)创立“相对论”. (B)发现“X 射线”.(C)提出“光子说”.(D)建立“原子核式模型”.7.卢瑟福通过实验首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为4141712781He N O H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过此实验发现了质子. (B)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γ射线. (C)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α射线. (D)原子核在人工转变过程中,电荷数可能不守恒.8.对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 轮带动B 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B)B 轮带动A 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C)C 轮带动D 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D)D 轮带动C 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如图所示,A 、B 分别为单摆做简谐振动时摆球的不同位置.其中,位置A 为摆球摆动的最高位置,虚线为过悬点的竖直线.以摆球最低位置为重力势能零点,则摆球在摆动过程中(A)位于B 处时动能最大.(B)位于A 处时势能最大.(C)在位置A 的势能大于在位置B 的动能. (D)在位置B 的机械能大于在位置A 的机械能.10.如图所示的塔吊臂上有一可以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小车A ,小车下装有吊着物体B 的吊钩.在小车A 与物体B 以相同的水平速度沿吊臂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吊钩将物体B 向上吊起,A 、B 之间的距离以22d H r =- (SI)(SI 表示国际单位制,式中H 为吊臂离地面的高度)规律变化,则物体做(A)速度大小不变的曲线运动. (B)速度大小增加的曲线运动. (C)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的曲线运动. (D)加速度大小方向均变化的曲线运动.11.如图所示,A 是长直密绕通电螺线管.小线圈B 与电流表连接,并沿A 的轴线OX 从D点自左向右匀速穿过螺线管A .能正确反映通过电流表中电流,随工变化规律的是12.在场强大小为E 的匀强电场中,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物体以某一初速沿电场反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0.8qE/m ,物体运动S 距离时速度变为零.则 (A)物体克服电场力做功qES (B)物体的电势能减少了0.8qES (C)物体的电势能增加了qES (D)物体的动能减少了0.8qES13.A 、B 两列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经过t =T A 时间(T A 为波A 的周期),两波再次出现如图波形,则两波的波速之比VA :VB 可能是 (A)1:3 (B)1:2 (C)2:1(D)3:1三.(32分)实验题.14.(6分)部分电磁波的大致波长范围如图所示.若要利用缝宽与手指宽度相当的缝获得明显的衍射现象,可选用___________波段的电磁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 历史试卷
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历史试卷佚名
【期刊名称】《中学历史教学》
【年(卷),期】2005(000)008
【总页数】5页(P23-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3
【相关文献】
1.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化学试卷
2.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上海卷)
3.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数学试卷(理工农医类)
4.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地理试卷(文科使用)
5.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文史、理工农医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5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部分)解析
2005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部分)解析2005年全国文综I卷(河北、河南、山西、安徽、浙江.福建)其中选择题考了三大板块,13-24题,共12小题48分。
我国西南地区自古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中央政府在该地区执行了许多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政策。
回答13—16题。
13、考古出土的一方汉点击浏览该文件印[“滇王之印”]的印文。
该印是A、刘邦所封异姓诸侯王的王印B、汉朝赐予百越首领的印信C、汉朝管理今昆明地区的实物证据D、汉朝封夜郎侯为王时所赐印信14、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A、在西藏设立行省B、以宣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C、在西藏设置卫所D、设置驻藏大臣15、明清两朝在西南地区实施“改土归流”政策A、规定按田亩多少纳税,允许人口流动B、在当地推广土司制度C、康熙时为平息“三藩之乱”而加以大规模推行D、由中央政府任命行政官员实施直接统治1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在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的主要任务是①废除剥削制度②消灭阶级压迫③统一国家财政经济④建立社会主义经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文学作品的风格、形式和内容,反映时代的特点。
回答17—20小题。
17、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是A、慷慨苍凉B、朴实恬淡C、缠绵婉转D、浮艳华丽1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
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A、陈子昂B、孟浩然C、杜甫D、杜牧19、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20、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
他的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A、北伐军进军湖南B、八一南昌起义C、湘赣边秋收起义D、红这第五次反“围剿”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美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的过程。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综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综合能力测试(文科使用)第Ⅰ卷五、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这是人类首次到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海拔4093米)。
请读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13、下列南极科学考察的4个地点中,全年不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 极点(南纬90°)B 南极冰盖最高点(约南纬80°)C 冰点(约南纬78°)D 磁点(约南纬65°14、对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位置会移动②高度会变化③南极大陆的最高点④冰盖下有世界最大的铜矿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③④15、南极冰盖最高点位于极点的正北方向。
判断依据是()。
A 方向标B 海陆位置C 经线D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16、南极洲和北冰洋都地处高纬度地区,但南极洲比北冰洋更冷。
下列说明错误的是()。
A 南极洲热容量比北冰洋小B 南极洲地势比北冰洋高C 南极洲阴雨天比北冰洋多D 南极洲冰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比北冰洋强17、下列对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夜空会有极光出现②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③七大洲中跨纬度最多的大洲④有煤、铁等多种矿产资源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18、当前,全球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为了尽可能保持南极这片净土,人类在南极地区的合理活动应该是()。
A 停止在南极洲的一切活动B 进行适宜的科学考察C 对各种资源进行实验性开采D 对各种资源进行商业性开发第Ⅱ卷(共96分)六、(本大题共14分)2005年2月,国家正式颁布实施《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作出了明确规定。
七、(本大题共15分)桥是路的衔接和延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体现。
桥蕴含着美丽动人的神话,记载了叱咤风云的历史。
她跨鸿沟,越天堑,逄山通道,凌波飞虹。
26、古往今来,人们建造了各式各样的桥梁。
2005年高考《中国古代史》试卷
2005年高考《中国古代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第Ⅰ卷(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江苏)“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是以下哪个朝代的百姓诅咒统治者的话?A 夏朝B 商朝C.西周D.秦朝2.(江苏)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3.(江苏)下列表述能正确反映六朝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是:A 全国经济重心南移B.寺院经济衰落C.城市中出现了柜坊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4.(江苏)下列政治制度中属于辽代的是:A.猛安谋克制B.“蕃汉分治” C 察举制度D.行省制度5.(江苏)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是:A 《永乐大典》B.《古今图书集成》C《天工开物》D.《四库全书》6.(江苏)下列史实不属于江南经济发展现象的是:A 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修芍陂B.隋唐时期成为粮食重要产地C.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7.(广东)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相传它最初的都城是A、阳城B、殷C、镐京D、牧野8.(广东)东汉明帝让西域高僧在洛阳传教,为他们建造了A、龙门石窟B、云冈石窟C、莫高窟D、白马寺9.(广东)下列各项中造成国家财政负担的是A、市易法B、岁币C、两税法D、一条鞭法10.(广东)雍正以后管理西藏事务的是:①驻藏大臣②都护③宣政院④达赖、班禅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11.(上海) “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古往今来人们已经作出各种思考,其中唐太宗的回答是: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B.考古以证今,规时而达用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D.鉴前世兴衰,考当今得失12.(上海)原始人取火困难,保存火种显得非常重要。
右图是一尊可保存火种的陶制炊具,推测其可能出土于:A.山顶洞人遗址B.蓝田人遗址C.半坡氏族遗址D.北京人遗址13.(上海)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风格虽迥异于中原,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A.夏商时期B.商周时期C.周秦时期D.秦汉时期14.(上海)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携书不方便现象首次得益于发明了A.造纸技术B.雕版印刷C.制墨技术D.活字印刷15.(上海)北周鲜卑大臣豆卢勋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
2005年高考试题及答案pdf
2005年高考试题及答案pdf2005年高考,对于许多即将迈入大学的学子们来说,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点。
而对于后来的学习者来说,去研究和了解这一年的高考试题及答案pdf,也是一件有趣且有收获的事情。
回首2005年,世界各地正经历着许多重要的事件和变革。
相较于政治走向或者经济发展,中国的教育领域也在逐步改革进步。
而高考作为中国学生人生的关键之一,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调整和创新。
那么回到主题,2005年高考试题及答案pdf到底有哪些独特而必要的价值呢?首先,对于后来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了解2005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对自己的考试心态有所启发以及心理准备。
高考是一次庞大而紧张的考试,考生们经历了长时间的备考和复习,对于试题的了解和熟悉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研究2005年高考试题及答案pdf,可以帮助考生们了解考试的难度和形式的变化,从而有目标地进行备考和制定学习计划。
这样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也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复习状态。
其次,研究2005年高考试题及答案pdf,有助于对过去的学习历程进行回顾和总结。
许多人在考完高考之后,可能会将过去的学习经历抛诸脑后,重心转移到大学生活上。
然而,了解自己过去的学习经验,研究高考试题及答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自己的优劣势,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这样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还能为以后的学习和人生道路指明方向。
除此之外,通过研究2005年高考试题及答案pdf,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当时中国教育的一些特点和改革方向。
高考是教育制度中的重要环节,它反映了当时的教育政策和教学内容的变化。
通过对当年试题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教育模式的转变和知识结构的调整。
这对于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更新,有着积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最后,研究2005年高考试题及答案pdf,也可以是一项有趣的事情。
每年高考的试题都是如此独特,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
通过研究历史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欣赏当时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态度。
2005年高考上海历史试题及答案
美术鉴赏论文一、论文题目:《蛙声十里出山泉》鉴赏二、关键词:表现、意境、技法三、正文(一)作品创作背景:《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老人的一幅重要作品。
纸本水墨,纵129厘米,横34厘米,创作于1951年。
此图是齐白石老人91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
老舍与齐白石是一对好朋友。
有一次,老舍先生到齐白石先生家做客。
他从案头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一首诗,有意从诗中选取了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然后想请齐白石先生根据这句诗作幅画,用画去表现诗中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
齐白石先生欣然接受,但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它涉及到艺术上一个深层话题。
据说齐白石先生经过了几天的认真思考。
可见齐白石老人已经领悟这不是一般的课题,而是让他去触及艺术领域中的更深层课题,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最终,齐白石老人凭借自己几十年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完成了任务,创作出了这幅著名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齐白石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通过酣畅的笔墨表现出来。
当老舍先生打开齐白石的画看完之后,高兴得拍案叫绝,赞不绝口。
(二)作品内容介绍: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未画青蛙,只画几只蝌蚪逆水而游动,旁边是山石。
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它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
人们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它们还在大声鸣叫。
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但使人隐隐地如闻到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
这正切合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句诗的意境。
(三)作品特点:1、以形写神齐白石先生在创作这幅画时,并非仅仅将对象的外形在画面上进行惟妙惟肖的再现,而是紧紧的抓住对象的性格,把它反映出来,即写物的神。
画面中山川、河流、蝌蚪无不生动鲜活。
而齐白石先生着重的是通过画面本身的生动,让观者体会到无法看到的水声及蛙声。
2005年高考上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05年高考上海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0分,第1至21小题每题2分,22至27小题每题3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古往今来人们已经作出各种思考,其中唐太宗的回答是A 究天从之际,通古今之变B 考古以证今,规时而达用C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D 鉴前世兴衰,考当今得失2、原始人取火困难,保存火种显得非常重要。
右图是一尊可保存火种的陶质炊具,推测其可能出土于A 山顶洞人遗址B 蓝田人遗址C 半坡氏族遗址D 北京人遗址3、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风格虽迥异于中原,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A 夏商时期B 商周时期C 周秦时期D 秦汉时期4、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呈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
以后改变携书不便现象首先得益于发明了A 造纸技术B 雕版印刷C 制墨技术D 活字印刷5、北周鲜卑大臣豆卢勋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
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文化的原因是A 商鞅变法B 王安石变法C 孝文帝改革D 张居正改革6、“檐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这几句诗反映作者所处时代饮茶风气盛行,以此推测该诗人是A 屈原B 陶渊明C 曹操D 白居易7、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北宋长期与辽、夏并立,其原因是A 国际虚弱B 豪强争权C 藩镇割据D 分封诸侯8、人们通常根据文献资料研究历史,而今以口述为基本史料的口述史学正悄然兴起。
下列最适合用口述史方法进行研究的是A 红军战士的长征日记B 解放初期的粮价波动情况C 鸦片贸易的统计资料D 文革时期的民众生活状况9、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灾难史,也是一部民族抗争史。
右图反映的是A 冯子材守镇南关B 李秀成打洋枪队C 邓世昌黄海大战D 林则徐虎门销烟10、22日清晨,王宫内气氛恐慌,路易·菲力浦一起床就宽慰惊恐的手下道:“人们不会在寒冷的冬天闹革命。
”话音刚落,便于工作爆发了A 法国二月革命B 法国大革命C 法国六月起义D 法国七月革命11、恩格斯在论述克里木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
研究性学习与高考历史试题命制的有机契合——2005年高考上海历史卷第30题评析
1 1 年 对 3 0 中小 学 生的 调 查显示 ,他 们 崇拜 的人 95 0名
物 依 次 为:孔子 、孟 子 、孙 中山、颜 渊 、诸 葛 亮、范仲 淹 、
岳 飞、王 阳明 、黎 元洪 、 华盛 顿 。
命题思路
1 隐 性 介入 时政 热 点 。 .
“ 海 卷第 3 题 ” 上 0 的选 材体 现 了隐性 介 入 时政 热点 ( 即 通 过题 目内 涵的 领悟 反映 社 会重 大事 件或 热 点 问题 )的 命
5 . 国初 期 学 生 心 目中 的 伟 人 O民
题 思路 。 0 5 恰 逢世 纪 伟人 孙 中 山先 生 逝世 8 周年 , 20年 0 海 内外都 举 行 了一 系列 的纪 念 活动 。“ 上海 卷 第 3 题 ”通过 0 考 查 辛 亥革 命 后 当时 中国 的 中小学 生 崇拜 孙 中山的 史实 ,
一 、
事 件 的需 要注 意;一些 在 人类 社会 发 展进 程 中越 来越 引起 普 遍关 注 的 问题 , 如 人 口、 源 、 境 、科技革 命 问题 , 诸 资 环 中 国与 东 盟 合 作 等具 有长 久价 值 的 社 会 热 点 问 题 更需 要 重视 。 如 “ 海 卷第 3 题 ” 孙 中 山是 2 世 纪站 在 时 代 例 上 0 , 0 前 列的 三 位伟 大 人物 之一 , 领导 的 辛 亥革 命 堪称 “ 0 他 2 世 纪 中 国的 第一 次 伟 大 巨变” 0 5 又恰 逢 他 逝 世 8 ,2 0 年 0周 年, 所有 这 些与 孙 中 山有 关 的问 题就 成 为 了当 年 高考 关 注
曩 蔫
2005的年高考历_史上海卷评析
112005年高考历史上海卷评析上海周浦高级中学严林祥一.2005年高考历史卷命题特点今年上海高考考文科(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的学生中,选历史科目的考生数已第四年居文科考生中第一位,说明上海的中学历史教学、历史高考,受到更多学生的青睐。
高考命题者按照素质教育和二期课改精神,注意做到“老教材,新视点”,将现行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向新的课程标准靠拢。
稳中求变,处理好考试内容、考查目标、试卷难度、试题形式及题型结构等五者关系,在知识、能表一.上海市近五年高考人数及历史卷市平均分(满分150分)1.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考试手册》提出四点: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国际主义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是今年特别强调的。
如选择题1、4、5、9、12、14、16、18、20、25题,简释题28、30、33题,问答题34、35,材料分析论证题36题等,都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2.记忆问题近年来上海历史高考中列入《考试手册》的史实需要识记,但一般只强调理解性记忆和宏观结构性记忆,强调“基础知识,基本线索”。
3.内容问题近年高考历史上海卷不考虑知识覆盖面,只考虑能力覆盖面。
“老教材新视点”,史实史论都向文明史的特点靠拢,如简释题将六个历史片断组合到不同时空的文明中去;小论文以野蛮践踏文明、文明战胜野蛮为主题来反思二战,体现正确导向。
但第9、34题都涉及林则徐,有所重复。
在试题中,高中选修课内容(中国古代史)的分值约占25%,高中必修课内容(中外近现代史)的分值约占75%。
注:2004年材料分析论证题(共30分)可以自古至今、中外联系来分析论证,所以在以上板块中大约各加10分计算。
2005年材料分析论证题(共30分)反思二战,可联系中外史实来分析论证,所以在中外近现代史中各加15分计算。
4. 应用能力问题今年《考试手册》提出“适当降低记忆要求,着眼思维品质,加强能力考查,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其个性的发展”(今年增加“个性的发展”)。
2005高考试题——理综(上海卷)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理科使用)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12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第I卷(共54分)考生注意: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在试卷和答题卡上都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
2.第I卷(1—18小题)为单选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在答题卡上。
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铅笔涂黑。
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卡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
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一、大自然及其法则在黑夜中隐藏/上帝说:“派牛顿去吧!”/于是,一切豁然开朗。
——蒲柏(18世纪英国诗人)1.下列词语所隐含的物理现象,可用牛顿理论中力的概念和规律来解释的是()①滴水穿石②铁杵成针③水中望月④逆风扬帆⑤光阴飞逝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③⑤2.如何评价牛顿?某综合网站做了一次调查。
其中,84%的人认为牛顿理论是经曲物理学的核心;53%的人认为牛顿思想方法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物理学和天文学;42%的人认为牛顿理论给自己的学习带来了麻烦;23%的人认为牛顿理论已经过时。
若用图形来表示上述调查结果,比较合理的是()A.柱状图B.饼形图C.折线图D.面积图3.牛顿说:“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光滑的一块石子或比寻常更美丽的贝壳而沾沾自喜,却对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海洋全然没有发现。
”他还说:“如果说我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这两段话都反映了()①牛顿谦虚的态度②牛顿对科学的执著精神③牛顿能客观地认识事物④牛顿理论的局限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常通过建立假说模型来把握物质的结构及特点,不断拓展认识的新领域。
嘉定区2005年高考历史质量抽查试卷
嘉定区2005年高考历史质量抽查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答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共60分,第1至21小题,每题2分;22至27小题,每题3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据《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体现的主要观点是:A周王统一了中国B周朝姬姓有五十三人独居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D分封制巩固了周朝政权2.要查阅商鞅变法的有关史料,可以参考以下哪本史书:A诗经B史记C汉书D史通3.“他这一去就耗费了半生的光阴,而且有许多年是在异国的牢笼里度过的。
但他回国时,带回了一大堆传奇故事和一些写满奇怪文字的书稿,以及一些令人感兴趣的货物,比如葡萄种子。
‛引自梅夫•肯尼迪《考古的历史》材料中的“他”是指A班超B甘英C张骞D鉴真4. 实行“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制度,解决“荫户”问题的是A汉武帝B北魏孝文帝C唐太宗D宋太祖5.“‘送礼’政策顺利地实行了一个半世纪,但当宋朝皇帝轻率地试图收复东北领土时,灾难也就降临了。
”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送礼”政策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政府财政困难B保持了较长时期的边境和平C客观上有利于边境贸易的发展D出现了“冗官”的局面6.“当我们回溯600年前中国的短暂海上霸权时,最感痛惜的不是明朝官方的海上力量被自我摧毁,而是这个帝国的擘划者囿于提防和限制私人资本和民间商业,只好掉头折回小农旧局而再无他途的悲剧。
”引自《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12月10日)上述材料评述的历史事件是A郑和下西洋B戚继光抗倭C郑成功收复台湾D宋元海外贸易频繁7.1691年,康熙对大臣“请行修筑长城”提议的回复是,“今欲修之,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康熙持如此态度的根本原因是A北方少数民族均已臣服于大清B出现“盛世”景象C没有足够的兵力D要反击俄国入侵,无暇顾及8.“徐、利相识再相知,中西合璧成伟业,译文句句见真功,千古名著映神州。
2005年上海高考试卷
2010年上海高考试卷本试卷分第I 卷(1-4页)和第II 卷(5-10页)两部分,全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 卷(共56分)考生注意:1.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在试卷和答题卡上用蓝色或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正确涂写准考证号、校验码.2.第I 卷(1-20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 铅笔涂黑。
注意试题号和答题卡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涂写在试卷上,涂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題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1.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这一模型建立的基础是( )(A )α粒子的散射实验(B )对阴极射线的研究 (C )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发现(D )质子的发现2.利用发波水槽得到的水面波形如图a 、b 所示,则( )(A )图a 、b 均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 (B )图a 、b 均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 (C )图a 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图b 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D )图a 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图b 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3.声波能绕过某一建筑物传播而光波却不能绕过该建筑物,这是因为( ) (A )声波是纵波,光波是横波(B )声波振幅大,光波振幅小(C )声波波长较长,光波波长较短 (D )声波波速较小,光波波速很大 4.现已建成的核电站发电的能量来自于()(A )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能量 (B )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能量 (C )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D )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5.在右图的闭合电路中,当滑片P 向右移动时,两电表读数的变化是()(A )A 变大,V 变大 (B )A 变小,V 变大 (C )A 变大,V 变小 (D )A 变小,V 变小6.根据爱因斯坦光子说,光子能量E 等于(h 为普朗克常量,c 、λ为真空中的光速和波长)()(A )hc λ(B )h λc(C )h λ(D )h λ7.电磁波包含了γ射线、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波等,按波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A )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γ射线(B )红外线、无线电波、γ射线、紫外线 (C )γ射线、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波 (D )紫外线、无线电波、γ射线、红外线8.某放射性元素经过114天有7/8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该元素的半衰期为( )(A )11.4天 (B )7.6天 (C )5.7天 (D )3.8天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2005年高考上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05年高考上海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秘密”一、选择题<共60分,第1至21小题每题2分,22至27小题每题3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古往今来人们已经作出各种思考,其中唐太宗的回答是A 究天从之际,通古今之变B 考古以证今,规时而达用C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D 鉴前世兴衰,考当今得失2、原始人取火困难,保存火种显得非常重要。
右图是一尊可保存火种的陶质炊具,推测其可能出土于A 山顶洞人遗址B 蓝田人遗址C 半坡氏族遗址D 北京人遗址3、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风格虽迥异于中原,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A 夏商时期B 商周时期C 周秦时期D 秦汉时期4、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呈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
以后改变携书不便现象首先得益于发明了A 造纸技术B 雕版印刷C 制墨技术D 活字印刷5、北周鲜卑大臣豆卢勋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
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文化的原因是A 商鞅变法B 王安石变法C 孝文帝改革D 张居正改革6、“檐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这几句诗反映作者所处时代饮茶风气盛行,以此推测该诗人是C4CouE4eG3A 屈原B 陶渊明C 曹操D 白居易7、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北宋长期与辽、夏并立,其原因是A 国际虚弱B 豪强争权C 藩镇割据D 分封诸侯8、人们通常根据文献资料研究历史,而今以口述为基本史料的口述史学正悄然兴起。
下列最适合用口述史方法进行研究的是C4CouE4eG3A 红军战士的长征日记B 解放初期的粮价波动情况C 鸦片贸易的统计资料D 文革时期的民众生活状况9、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灾难史,也是一部民族抗争史。
右图反映的是A 冯子材守镇南关B 李秀成打洋枪队C 邓世昌黄海大战D 林则徐虎门销烟10、22日清晨,王宫内气氛恐慌,路易·菲力浦一起床就宽慰惊恐的手下道:“人们不会在寒冷的冬天闹革命。
2005年高考上海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005年高考上海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0分,第1至21小题每题2分;22至27小题每题3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C 2C 3B 4A 5C 6D 7A 8D 9D 10A 11B 12A 13C 14D 15C 16C 17B 18D 19B 20D 21A 22B 23A 24A 25B 26C 27A二、简释题(共34分)28、(1)东汉或汉朝;窦宪打败北匈奴或汉军打败匈奴。
(2)汉代末年、魏晋时期、唐代中后期、宋金对峙期。
(3)文献查阅(家谱,方志,专著)、实物(碑刻)、实地调查等。
29、(1)中央;废承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2)殿阁大学士。
(3)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30、(1)甲: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乙:封建传统仍有影响。
丙:他们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
(2)所拟题目规范、切题。
31、(1)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竞争愈加激烈,生产与资本向少数资本家集中。
(2)不排斥竞争,相反使竞争更加激烈。
垄断排斥竞争等。
(3)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或进入垄断阶段。
32、(1)由分裂到统一;由统一到分裂、再由分裂到统一。
(2)王朝战争或铁血政策;和平方式或非战争方式。
(3)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或美苏冷战。
(4)德意志民族对统一的渴望;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平统一胜于武力统一等。
33、(1)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八大二次会议的总路线、大跃进等。
(2)环保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3)从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小康社会)。
三、问答题(26分)34、(1)郑和七次下西洋,沿途到过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物品和人员的交流。
徐光启与利玛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所著《农政全书》包含了一部分西方新知识,同汤若望合作修订历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高考上海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WORD)一、选择题(共60分,第1至21小题每题2分,22至27小题每题3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古往今来人们已经作出各种思考,其中唐太宗的回答是A究天从之际,通古今之变 B 考古以证今,规时而达用C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D 鉴前世兴衰,考当今得失2、原始人取火困难,保存火种显得非常重要。
右图是一尊可保存火种的陶质炊具,推测其可能出土于A山顶洞人遗址 B 蓝田人遗址 C 半坡氏族遗址 D 北京人遗址3、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风格虽迥异于中原,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A夏商时期 B 商周时期 C 周秦时期 D 秦汉时期4、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呈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
以后改变携书不便现象首先得益于发明了A造纸技术 B 雕版印刷 C 制墨技术 D 活字印刷5、北周鲜卑大臣豆卢勋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
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文化的原因是A商鞅变法 B 王安石变法 C 孝文帝改革 D 张居正改革6、“檐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这几句诗反映作者所处时代饮茶风气盛行,以此推测该诗人是A屈原 B 陶渊明 C 曹操 D 白居易7、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北宋长期与辽、夏并立,其原因是A国际虚弱 B 豪强争权 C 藩镇割据 D 分封诸侯8、人们通常根据文献资料研究历史,而今以口述为基本史料的口述史学正悄然兴起。
下列最适合用口述史方法进行研究的是A红军战士的长征日记 B 解放初期的粮价波动情况C 鸦片贸易的统计资料D 文革时期的民众生活状况9、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灾难史,也是一部民族抗争史。
右图反映的是A冯子材守镇南关 B 李秀成打洋枪队C 邓世昌黄海大战D 林则徐虎门销烟10、22日清晨,王宫内气氛恐慌,路易·菲力浦一起床就宽慰惊恐的手下道:“人们不会在寒冷的冬天闹革命。
”话音刚落,便于工作爆发了A法国二月革命 B 法国大革命 C 法国六月起义 D 法国七月革命11、恩格斯在论述克里木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
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A军备落后 B 制度腐朽 C 经济凋敝 D 吏制腐败12、“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
有之,请从嗣同始。
”谭嗣同以身殉难前的这段自白表明了他的A烈士精神 B 种族成见 C 浪漫性格 D 厌世心态13、右图是旧画报上的一幅新闻图片,图中现象的消失距今最少有A 80年B 90年C 100年D 110年14、陈独秀因有人指责《新青年》而发表了《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为“Democracy and Science”辩护。
这里的“Democracy and Science”指A科学与技术 B 民主与共和C 自由与平等D 民主与科学15、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
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
此后苏维埃政权A采取余粮收集制 B 建立战时经济体制C 实施新经济政策D 颁布新的土地法令16、“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小兵张嗄”是哪个时期的象征A北伐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日战争 D 十年内战17、After World War Ⅱthe United Nations was organized.这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动国际社会公正发展的国际组织是A欧洲联盟 B 联合国 C 国际联盟 D 世贸组织18、从清末立宪到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中国的宪政建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其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A《钦定宪法大纲》 B 《临时约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共同纲领》19、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20世纪60年代发展中国家A召开亚非万隆会议 B 成立七十七国集团C 组建华沙条约组织D 开展不结盟运动20、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1、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推行“坦克式民主和自由”。
这表明美国是冷战结束后A唯一的超级大国 B 多极世界的一员 C 欧盟外交的代表 D 两级世界的一级以下选择题每题3分2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 B 秦始皇统一六国 C 汉武帝开拓疆土D 忽必烈一定乾元23、中国历代都有丁税(每个成年男子必须缴纳人身税)。
清代丁税征收出现了变化,参照右表,判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顺治朝随着人丁增加,丁税总额相应增长B 康熙朝减轻农民负担,朝廷免除了人身税C 雍正朝人口增长缓慢,丁税也在缓缓上升D 乾隆朝丁税迅速增长,成为朝廷主要财源24、1804年3月21日是法国人忧喜交加的日子:刚颁布的《拿破仑法典》规定了法国人享有的民事权利,但已婚妇女仍未享有公民权。
对这部法典比较确切的评价是A进步意义大于缺陷 B 歧视妇女一无可取C 因有局限无法实行D 长久实行没有改变2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清王朝内部少数有识之士进行反思,他们提出新对策,开始兴办洋务。
下列能反映洋务运动前十年内容的图片是26、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他所说的“新秩序”指A维也纳体系 B 华盛顿体系 C 凡尔赛体系 D 雅尔塔体系27、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如下政治语汇,请按时间顺序排列①三反、五反②大跃进③以阶级斗争为纲④改革开放A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②③ D ④③②①二、简答题(共34分)“人们能使历史像用一盏神灯一样,一段一段地展现出来……”下列试题选择了六个历史片段,试透过这些片段发现过去时代的特性,发现它所包含的方向和意义,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文明。
28、匈奴的西迁与汉人的南移材料一:在欧洲,有人认为今天的一部分匈牙利人是西迁的匈奴族后裔。
这些匈牙利人的长相与一般欧洲人明显不同;他们的民歌曲调与我国陕北、内蒙相似;他们也像陕北人一样吹唢呐和剪纸,甚至说话的尾音也有点相似。
材料二: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北方人口南迁。
科学家试图用“基因解码”的方法研究北方移民如何改变南方人的遗传结构,并已得到初步的研究成果。
问题(6分)(1)匈奴西迁开始于哪个朝代?原因是什么?(2分)(2)中国古代中原地区有过哪几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3分)(3)上述两则材料用了民俗调查、基因分析等研究方法,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可用哪些方法研究人口迁徙问题?(1分)29、明太祖与奏章据中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
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问题:(6分)(1)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中央、地方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4分)(2)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1分)(3)这则材料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1分)30、民国初期学生心目中的伟人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
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对以上材料展开讨论: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然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
丙:没那么简单。
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华盛顿又崇拜孔孟呢?问题:(6分)(1)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丙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4分)(2)根据上面的讨论,为他们的研究拟定一个题目。
(2分)31、来自课本的历史片段经过了将近30年的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重要工业部门大多数集中在几十家垄断组织手里。
这些大规模的经济联合体并不排斥竞争,相反使竞争愈加激烈,但是它们主要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以科学管理为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经,追求利润,增强竞争能力。
它表明垄断组织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为适应生产力的进步而对生产关系进行的一次重大调整。
它还预示在垄断组织的形式下,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还会有更惊人的发展。
在工业生产集中的同时,银行资本的集中与垄断也达到很高程度。
它促成了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的融合,形成了金融资本。
当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时,资本主义即进入了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这也是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成熟发展时期。
——高一《历史》课本上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2002年第12次印刷,第173页阅读文本,回答问题:(5分)(1)“将近30年的发展”指什么?(2分)(2)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什么?除文本的解释外,你还有什么新的理解?(2分)(3)“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中的“现代”是什么含义?(1分)32、版图中的德意志“我们德意志人是一个民族,因为我们经历了共同的历史,所以我们感到休戚与共。
”这段话反映了德意志民族对统一的渴望。
下图是德意志四个不同时期的版图。
问题(6分)(1)以上图片反映德意志政治版图经历了怎样的变迁?(2分)(2)B图和D图的状况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2分)(3)C图状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分)(4)四张图片给你哪些启示?(1分)33、儿童眼中的社会问题:(5分)(1)50年代儿童画取材的社会背景是什么?(2分)(2)透视这两张儿童画,你认为40年来人们的环境意识有什么变化?(1分)(3)这两张画折射出的中国经济观有什么不同?(2分)三、问答题(共26分)34、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
问题:(13分)(1)试列举郑和、徐光启、林则徐对外交往的史实。
(8分)(2)归纳他们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变化。
(5分)35、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时代》一书中写道:19世纪中期是欧美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时代,它以万国博览会这一自我庆祝的仪式拉开了序幕。
1851年伦敦博览会、1855年巴黎博览会和1876年费城博览会无不昭示着这一胜利,向世界隆重地展示其财富增长和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