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实施方案

(2012年)

环境保护部

国土资源部

总体技术组

二〇一二年九月

目录

1总论 (1)

1.1目的意义 (1)

1.2基本原则 (1)

1.3“十二五”总体部署 (2)

1.4工作思路要求任务 (3)

1.5技术路线 (5)

1.6调查方法 (7)

1.7调查用标准及规范名录 (8)

2双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 (9)

2.1建立清单 (9)

2.2筛选重点调查对象 (11)

2.3资料收集与现场踏勘 (16)

2.4调查监测 (18)

2.5地下水质量评价和污染现状评价 (26)

2.6地下水污染问题和成因分析 (27)

3典型区域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 (28)

3.1确定调查对象 (28)

3.2资料收集与现场踏勘 (28)

3.3调查监测 (29)

3.4地下水质量评价和污染现状评价 (30)

3.5地下水污染问题和成因分析 (31)

4典型案例地下水环境状况评估 (31)

4.1地下水环境状况评估概况 (31)

4.2地下水污染综合评估步骤与方法 (32)

4.3地下水脆弱性与污染风险评估步骤与方法 (33)

4.4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步骤与方法 (35)

4.5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评估步骤与方法 (36)

5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初步建设 (38)

5.1信息化标准规范研究 (38)

5.2数据库初步建设 (38)

5.3数据采集与评估系统初步建设 (38)

5.4成果图件编制 (38)

5.5初步构建信息平台框架 (39)

6质量控制 (39)

6.1总体要求 (39)

6.2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设质量保证 (40)

6.3样品采集质量控制 (41)

6.4实验室样品测试质量控制 (44)

7时间进度安排 (46)

7.1前期准备阶段 (46)

7.2技术文件编制阶段 (46)

7.3培训部署阶段 (46)

7.4调查评价阶段 (47)

7.5案例评估阶段 (48)

7.6总结验收阶段 (48)

8组织架构 (48)

8.1管理层面 (49)

8.2技术层面 (51)

8.3地方层面 (55)

9产出成果 (56)

9.1省级成果 (56)

9.2技术组 (56)

附件 (58)

附件一: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表格 (58)

附件二: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代码查询表 (58)

附件三:调查所需资料与图件清单 (58)

附件四:测试指标汇总 (58)

1总论

1.1目的意义

地下水作为重要的城乡供水水源,在维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下水资源占全国总供水量的近20%,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据统计,全国60%的人口以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水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地下水环境压力逐渐增大,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凸现,局部地区地下水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我国目前地下水环境管理基础相当薄弱,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不清,法律法规和标准建设滞后,水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饮水安全保障产生严重影响,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制约。

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是《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中优先实施的重要项目,是地下水环境监管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进一步完善调查对象实施方案、总结2011年试点省(市)案例地区地下水调查评估的工作基础上,2012年将在全国各省(市)开展不同程度的地下水调查评估工作。试点省(区、市)进一步拓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范围,同时非试点省(区、市)将启动“双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国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的相关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南,充分检验各项调查评估技术路线、工作流程的可行性,完善调查评估的实施方案、技术指南和组织形式,建立统一模式、统一规范、统一方法,为顺利开展2013-2015年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科学制定地下水环境保护政策,切实保障地下水环境安全奠定基础。

1.2基本原则

有限目标,突出重点。围绕查清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及人为污染成因的目标,重点针对“双源”(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和污染源)深入开展详细调查评估,兼顾区域层面;试点省(市)需兼顾“双源”的类型和数量,非试点省(市)以典型案例为主,个别类型面上调查为辅;在调查过程中以调查评价为主,分析模拟为辅;在查清敏感点或者潜在污染源情况下,全面评价反映情况。

统筹部署,综合协调。统筹考虑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开发利用状况和人类

活动影响等因素,整体部署2012年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环保、国土、水利、发改、财政、建设、农业等部门密切合作,各负其责。充分衔接和利用各部门污染源普查、地质环境调查、水利普查、供水监测、地下水监测网络等资源和成果,共同做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

总体谋划,分步实施。集中力量在调查初期制定详尽可行的调查评估的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南,全面、系统和科学谋划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安排,分步骤、分类型、分区域有序推进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

先行试点,统一规范。选择部分地区和类型进行试点,检验各项调查评估技术路线、工作流程和数据采集方法的可行性,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调查评估的实施方案、技术指南和组织形式,采用对同一类型地下水统一模式、统一规范、统一方法开展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1.3“十二五”总体部署

2011年,成立了调查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技术组和专家咨询组,完成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顶层设计,提出了《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方案(2011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技术组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南(初稿)。试点省(市)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筛选重点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处置场、矿山开采区、石油化工生产销售区、农业污染源、高尔夫球场、重点工业源等“双源”以及城市群、井灌区、岩溶区等典型区域,开展案例地区的地下水调查评估工作,编写《2011年试点省(市)案例地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实施方案》,并于2011年11月底前,初步构建了地下水污染防治数据库和信息平台框架;完成了《2011年试点省(市)案例地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2012年,各省(区、市)按照《2012年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开展“双源”及典型区域调查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的顶层设计及相关技术指南;开展全国范围的调查评估培训;编制《2013-2014年度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2013-2014年,各省(区、市)按照《2013-2014年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调查评估工作。2013年,收集“十一五”以来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相关数据,全面推进全国31个省(区、市)水源地、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