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钟卫华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定义述评1. 领袖人物给马克思主义下的定义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这一定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来加以界定的,突出了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但是没有揭示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本质,也没有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同时会被人误解为只要是马克思的言论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会把马克思主义不同时期形成的成熟的、不成熟的观点都当作真理性的东西。
斯大林则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被压迫和被剥削群众的革命的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中胜利的科学,是关于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
”这个定义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但同样没有揭示马克思主义这门完整科学的研究对象,只强调了自然和人类社会,而把思维领域排除在外。
可见,列宁和斯大林是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定义的。
2. 国内学者给马克思主义下的定义国内学者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根据自己的知识、阅历和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定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高放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国际无产阶级领袖和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
”这个定义是简洁的一个定义,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精髓,但不够完整。
吴江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历史科学,是一门迄今为止我们所获得的具有最高视野的阐述人类历史发展的科学,也就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大史学,其中包括着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
”这一定义有其合理性,但同样会让人发生误解,很多人就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产物,随着特定历史条件的消失和环境的变化,对今天马克思主义是否还适用提出了质疑,甚至以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产物来否定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用性。
段若非也给马克思主义下了一个定义,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世界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更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科学性,具有革命性。
3、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
4、马克思物质观的理论意义、实践的观点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物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实践的观点: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5、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
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及其后继者对它的发展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劳动者自由联合的社会经济形态。
3、物质物质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具体事物的一般规定和一般本质,是存在于具体事物和相对抽象事物之中的绝对抽象事物,是世界万物统一的现实基础。
4、实践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5、联系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和事物之间所发生的关系。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多种多样的。
6、发展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7、规律规律即客观规律亦称“法则”,指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
规律属于事物、现象之间普遍的本质和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8、矛盾矛盾是对立的统一体,矛盾的双方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9、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10、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和世界观是统一的。
11、哲学哲学史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12、意识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13、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准备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是指科学上为阐明某一现象、揭示其客观规律而创造特定的条件,以便观察它的变化和结果的过程。
14、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15、旧事物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16、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7、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概念是指
马克思主义概念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
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对哲学的观点、社会理论和社会政治学说。
国际无产阶级领袖和革命导师卡尔·亨利希·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思想体系,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
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
马克思主义概念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
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对哲学的观点、社会理论和社会政治学说。
理论思维形式和内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维形式是辩证唯物主义,其内容是关于无产阶级极其政党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系统理论科学。
科学划分马克思主义其内容划分为二个部分:关于社会认识的部分---科学社会主义和关于社会实践的部分---科学共产主义。
K.马克思和F.恩格斯创立的学说。
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
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
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
(完整word版)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
在当代中国理解马克思主义至少有三种观点,第一种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这种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形成的理论体系;第二种即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体系,也包括由其后各个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发展的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三种含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所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它是广义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它与狭义的马克思主义基本一致,但也有重要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仅用一篇几千字的论文难以表达清楚,另加本人理论水平的缘故只能才能从实事求是的角度阐述一下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为了记住那些条条框框的理论,而是为了将理论学活,将理论赋予鲜活的生命,以便指导我们的实践。
我们读马克思主义不能抱有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具体方法,我们只能掌握一种原则。
在当大社会“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肆意横行,但是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稳住阵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会我们的是用实事求是的观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我们找不到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法,毕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产生于19世纪的社会大背景下,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现代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大相径庭,难以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同一把钥匙。
所以,我们讲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和灵魂。
“实事求是”这个词原本是中国的民族语言,最早出现在《汉书•河间献王传》中。
班固评论说,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于招之”“实事”,就是一切存在的客观事物,“求”,就是探索、探求,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完整word版)《马原》复习提纲(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绪论1、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基本原理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个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2)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社会根源:社会两极分化;工人极端困苦。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思想根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主义。
5、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丝织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6、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马克思毕生两个伟大科学发现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7、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集中体现: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③(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④(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名词解释(超级完整版)
名词解释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从狭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是只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继承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二方面,人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知论的基础。
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存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可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肯定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非矛盾的观点来看待问题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唯物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派别。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
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①(广义)从创造者、继续者的认识成果看,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并由后来的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思想学说体系。
②从阶级属性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③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④从它的组成部分来看,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的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
(狭义)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4.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6.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二、1.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吧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含两方面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哪一个是世界的本原,及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及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意义:第一,它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第二,它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对它的不同回答划分出了哲学中的各种派别,比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等。
考研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的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的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其实研究的、学习的就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和他们的后继者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这么伟大,但是很多同学并不了解马克思。
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马克思这三个字就只是一个符号儿,一个雕塑,一张照片而已。
所以我经常讲马克思在你们心中是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那么马克思到底是谁呢?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
马克思出生于1818年5月5日。
是德国莱茵省特利尔训市人。
马克思逝世于1883年3月14日。
去年全世界我们隆重纪念了马克思诞辰的200周年。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是什么?我们从这五个角度去理解马克思主义。
1、创造主体马克思主义的创造主体分为创立者和后继者两个部分。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并且为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创造主体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是各时代各民族的马克思主义继承者。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首先传到了俄国。
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社会主义联盟,简称苏联网。
所以马克思的第一位后继者就是俄国。
当然还有我们中国,中国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也引进了马克思主义。
2、阶级属性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指的是马克思为谁代言的问题。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只为无产级代言,所以说马克思和他的后继者都是无产阶级的代言人。
3、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是:第一个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是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也叫作哲学。
第二个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也就是政治经济学。
第二个是第三个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也叫科学社会主义。
所以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形成了三个组成部。
4、集中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和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关系?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和思想,可谓博大精深。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这门课主要学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精华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含义: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构成的思想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思想理论,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跟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为什么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是形成人类社会主义的基础。
2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1量变是质变的必然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5辩证否定观规律的基本内容: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2辩证的与否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即克服又保留。
6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认识的检验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1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积极促进作用;2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消极阻碍作用。
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2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8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即它包含着不依赖于主题的客观内容。
2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即唯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9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1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各自的发展不完全同步;2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3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0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等价交换。
11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第一,价值规律自发展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间的分配;第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和两极分化。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介绍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介绍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国内哲学界面临的重要任务。
从战略角度思考这一问题,或者制定一个相对完整的重建战略,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欢迎阅读。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第二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原理设计。
马克思主义理论介绍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角度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完整word版)马原基本概念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4、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6、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系和革命性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性.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8、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9、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社会理想。
10、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1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1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3、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14、唯物主义哲学的三种基本形态是: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5、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1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18、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是: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19、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20、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21、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22、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23、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主体能动的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24、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2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6、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他们: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2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2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意思
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意思引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于19世纪中叶创立。
马克思主义是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现象的总体分析,旨在解释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规律。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核心观点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阶级斗争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强调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上层建筑,经济关系的发展将推动社会的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通过社会革命,可以实现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以辩证的方式发展变化的。
马克思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多面性进行分析,即事物一方面矛盾着自身内部的矛盾,另一方面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
此外,唯物辩证法还强调了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
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存在是由于社会的经济结构和产权关系的不平等。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是驱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马克思主义的目标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影响社会变革的导向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对社会变革的理论指导。
它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将导致社会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将社会发展分为不同的历史阶段,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景。
这一理论指导促使了许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实现了社会变革。
社会政策的制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社会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强调了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重要性,提倡减少贫困和不平等。
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提供教育、医疗和住房等基本服务。
这些政策的制定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同时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即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一方面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革命运动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为实现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服务的,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世界观:亦称“宇宙观”。
人们对整个世界即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总的根本看法。
世界观包括自然观、社会历史观、意识观等方面。
人生观、道德观、科学观等是世界观的具体体现。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就是哲学。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人生观:人们对人生根本观点的总和。
主要内容是对于人生的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生死观、苦乐观、公私观、义利观、荣辱观、幸福观等内容。
它回答人为什么而活着,应当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等问题,对人生起着指导作用。
4、历史观:亦称“社会历史观”,关于人类社会的起源、本质和发展规律等基本问题的理论观点,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见解。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5、方法论: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学说和理论。
有哲学科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之分。
哲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的方法理论;是各门科学方法论的概括和总结,对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具有指导意义。
6、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含义(马原绪论部分)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含义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含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2)、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作为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紧密联系,给予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绪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角度)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阶级属性)3、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总之,它是由马恩创立,后继者发展,以反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具有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基本立场: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这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基本方法:实事求是,辩证分析,社会基本矛盾分析、历史分析、阶级分析和群众路线等方法。
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三、来源社会根源(时代的产物)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渊源(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主体要素(马恩创立过程中的实践与思考)(具体)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社会两极分化,工人极端困苦;周期性经济危机频发。
法国的里昂丝织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理论体系,它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历史进程的科学分析。
它以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为核心,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的,而生产关系则包括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资产阶级占据了生产资料的主导地位,而工人阶级则成为了被剥削阶级。
这种阶级分化引起了阶级斗争,这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剥削阶级必将灭亡”的思想,认为工人阶级必须组织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实现最终的阶级解放。
这个过程必须经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阶段,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和目标。
在理论方面,马克思主义主张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它们是阐述社
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存在与思维之间关系的基础。
在实践方面,马克思主义强调以工人阶级为主导的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革命和建设中推动社会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应用。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宣扬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创造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建设实践。
尤其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它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寻求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缩小贫富差距,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应用它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马克思主义的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的名词解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学说,是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批判的理论基础。
它以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代表,在19世纪中叶产生,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和影响深远的学说。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剩余价值”。
这个概念指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他们所得到的工资。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存在使得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性,因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取了巨额利润,而工人却生活在贫困和剥削之中。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阶级斗争”。
这个概念强调了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个主要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拥有生产资料并掌握经济和政治权力,而无产阶级则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来生存。
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公正和平等。
马克思主义还强调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
这个观点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方式演变引起的。
马克思主义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不同的历史阶段,其中最重要的是从原始共产主义到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的演进。
这个观点强调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即社会的政治、法律和意识形态都是经济关系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念。
社会主义被看作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将被公有制所控制,劳动者将共同拥有和管理生产资料。
共产主义则是最终的理想社会形态,其中没有私有制和阶级分化,每个人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工作和分配资源。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涉及到其他一些重要概念,如“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率”等等。
这些概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和学说,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刻的剖析和批判,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及其后继者对它的发展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这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这些基本观点主要包括:1关于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观点,2关于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观点,3关于社会形态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4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的观点,5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观点,6关于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一般规律的观点,7关于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观点,8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观点,9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10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观点,11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建设规律的观点,12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观点。
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注意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
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一、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哲学及其基本问题及其内容:(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哪个第一性,哪个第二性,或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哪个是派生的。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心主义和和唯物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世界。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及其现代意义。
一、物质定义: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现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3、意识的形成及其本质。
形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劳动是意识产生的决定性因素。
本质: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第二,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一方面,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一切观念的东西都可以在客观世界找到其“原型”,意识的源泉不在人脑,而在人脑之外的客观世界。
另一方面,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具有主观特征。
否认意识的主观特征,是庸俗唯物主义。
4、运动与静止: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实物的根本性质未变样这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5、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6、实践的含义、类型、特点。
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其特点是:一、物质性。
构成的主体、客体(对象)、手段(工具)和结果等是客观的物质形态。
二、能动性。
实践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创造性活动,与一般动物消极被动地适应自然界的本能有本质区别。
三、社会历史性。
作为实践的主体的人,总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人的实践是一种社会化的活动。
类型:一、物质生产实践。
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同时生产和再生产着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由此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二、社会政治实践。
在物质生产基础上,人们形成复杂的社会政治与公共关系,调整和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活动,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所必须进行的实践活动。
三、科学文化实践。
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准备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科学与文化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是人们认识自然与社会现象及其客观规律的探索过程。
在这三种实践活动中,物质生产实践处于基础的地位,对其他实践形式起主导作用。
7、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然后,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8、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9、联系与发展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
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方法论意义:普遍联系的原理是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观点“协调发展”的哲学基础。
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地处理和协调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的关系,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正是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具体体现。
发展: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实物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方法论意义:用发展的眼观看问题。
10、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1、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吸引、互相联结的性质和趋势。
同一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为存在的的前提;二是矛盾双方互相渗透、互相贯通,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分离的的性质和趋势。
(3)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共同构成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它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只能互相补充,不能互相代替,单方面不能构成事物发展的动力。
12、普遍性与特殊性。
(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是:一、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二、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三、矛盾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理掌握唯物辩证法。
(2)这一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21世纪,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掌握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辩证关系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与时俱进,开拓新境界,提出新思路,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13、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看问题、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
14、质量互变原理、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质量互变: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然准备,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第二,质变是的必然结果。
第三,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否定之否定: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
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
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15、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以及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统一等。
关系: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基础和原则,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的深化和展开,二者的结合体现了人类思维方法在哲学与具体科学中的发展,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表现为:一、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中;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