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程的园本化过程中探索、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课程的园本化过程中探索、成长
摘要:
幼儿园在《纲要》和《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精神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对幼儿园课程进行系统性的选择、生成、重组、创编,这是幼儿园课程园本化探索的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逐步形成课程特色,建立课程的选择原则,教师在过程中研究,在过程中实践,在过程中完善,更在过程中成长转型!
关键词:园本课程特色教师转型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幼儿园课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园本课程”作为一个新兴的课程观点,在近几年的幼教界颇为流行和瞩目。学前教育研究人士当前的观点表明,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课程即教学科目、教材与教学计划的总和;二是课程即幼儿园为幼儿所安排的一切活动;三是课程即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现代课程论认为:“课程是教育目标借以落实到受教育者身上的中介。”幼儿园课程则是幼儿园培养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教育措施的总体结构。它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以及教育过程的组织和实施等。
我国幼儿园现行的课程管理体制: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领域和实施原则,再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执行《纲要》的具体指导意见,而幼儿园则依据《纲要》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具体指导意见,自行决定本园的具体课程和教学方法。这就是说,我国幼儿园课程的权利主体和开发主体都是幼儿园,即以幼儿园为“本位”。幼儿园课程本来就属于“园本课程”。
幼儿园园本课程是指幼儿园根据自身的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和幼儿的特点而自行开发或自主确定的除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之外的课程。无论是选用何种教育理论为依据的幼儿园课程体系,其最终的目的都是有效地引导幼儿健康成长,它是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存在于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来源于幼儿生活,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多种形式参与活动,获得经验、形成认识、发展能力。
课程园本化的深入开展,让我们从新的角度再次认识传统幼儿园课程,帮助我们树立了新的课程观、新的教师观,幼儿园和教师都在课程园本化的探索中成长、发展。
一、课程在园本化中完善
(一)在园本化探索中逐步形成课程特色
所谓的课程园本化,就是指幼儿园组织及其成员,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精神,结合幼儿园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对幼儿园课程进行系统性的选择、生成、重组、创编的过程,它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课程园本化的探索,让幼儿园和教师迈出了课改的第一步。课程的改革,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孩子的发展和教师的转型。为此,幼儿园采取了谨慎稳健的改革步骤方案。首先,幼儿园仍然以上级
教育行政机构推荐和颁发的幼儿园课程教材为主要课程资料,为幼儿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但在每个学期中期,留出两周的空白教学时间,让每个年级组自行安排教学内容,尝试进行课程的改革。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采取以主题教学的形式,自由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1-2个主题内容。主题内的教学内容要关注到各领域学科,注意渗透和整合。
第一次的尝试后,我们发现,教师在选择安排主题内容时不可避免地参考了很多的教学资料,甚至照搬照抄,出现了换汤不换药的现象。这其中既有教师不敢肯定自己,不敢放开手脚改革创新的因素,也有教师根本不明确什么概念是课程园本化。同时,由于规定是学期中期的时间段,不同的年级组选择安排的教学内容在季节性上出现撞车现象。如:小班安排主题《水果大聚会》,大班安排主题《多种多样的水果》,虽然在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上略有不同,但总体思路上比较僵化和呆板。
针对出现的问题,幼儿园从上到下,从教科室、年段组到普通教师,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反思和探讨。在学习中我们发现,课程的园本化,要体现的是特色。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本质特点是课程的个性化,而课程园本化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要实现幼儿园课程的个性化,形成以幼儿园为本的适宜的课程体系。每个幼儿园的办学理念、资源环境、师资力量、地域风土等的不同,形成了课程园本化的独特性和个性化。幼儿园课程的园本化,就要以幼儿园为本,展示课程的园本特色。
于是,我们从重新审视和定位幼儿园自身特色开始,从自身已有的特色和优势上找突破口。我们发现,幼儿园相当一部分教龄较长的骨干教师,在自己擅长的教学领域和学科上已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教材创新整合经验,能在有限的教育资源条件下,对教材教具进行优化整合,大大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于是,幼儿园就让这部分骨干教师先担当起课程园本化的排头兵,集中兵力搞课改。骨干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育理论基础扎实,她们先对一个年龄组的一部分课程内容进行了自组安排和创新整合。试点后注重教师的反馈和幼儿的发展变化评价,再次完善和修改课程。她们的操作,朴素踏实,为大家提供可便于借鉴和模仿的模式。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改革,在传帮带中渐渐渗透和发扬。
目前,我们幼儿园已经初具园本特色的课程有:“数学”——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分组操作教学模式;“音乐”——因地制宜的许卓雅音乐图谱教学法;“语言”——注重幼儿语言运用和完整讲述的非正式集体语言活动等等。
(二)在园本化探索中发现的课程选择原则
课程的园本化是以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为指导,以幼儿园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现实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构建的课程。科学是严谨的,教育是严谨的,课程的园本化,是一个改革的过程,创新的过程,但改革创新并不是天马行空肆意挥洒。找准方向,找对定位,在积极参与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课程的选择和安排,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的符合性
课程园本化的建构过程,是多渠道、多层次、多样化的,浩瀚的知识海洋,什么样的课程内容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对他发展最有利的?
《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中指出“确保幼儿园课程开设的严肃性。”“不得开设超越幼儿发展阶段的学科课程,”这就告诉我们,幼儿园课程的设定,要符合幼儿现有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