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极光 教案

合集下载

《神奇的极光》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2)掌握观察和描述极光的方法;(3)了解极光在地球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极光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2)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有关极光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极光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观察和描述极光的方法;(3)极光在地球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极光的形成原理;(2)极光观测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极光的相关知识;(2)准备极光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设计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携带笔记本,做好记录;(3)准备小组讨论所需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极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2)邀请学生分享对极光的了解和印象。

2. 探究极光的形成原因和特点(1)讲解极光的形成原理;(2)分析极光的特点;(3)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搜索有关极光的研究成果。

3. 观察和描述极光的方法(1)教授观察和描述极光的方法;(2)学生分组观察极光图片,进行描述;(3)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4. 极光在地球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1)讲解极光对地球环境的影响;(2)讨论极光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资源的意识。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强调极光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意义。

2. 作业布置:(1)完成极光观察记录表;(3)准备下一节课的展示材料。

六、教学拓展与探究1. 极光观测技术的发展(1)介绍极光观测技术的历史变迁;(2)讲解现代极光观测技术及其应用;(3)学生通过网络资源,了解极光观测设备的原理和功能。

神奇的极光教案9篇

神奇的极光教案9篇

神奇的极光教案神奇的极光教案9篇神奇的极光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极光的知识,培养学生了解和关注自然的兴趣,丰富知识储备。

2、了解科普小品文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信息筛选的能力,促使其逐步形成合理的思维步骤。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筛选重要信息。

2、了解科普作品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形象性。

教学方法: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设想:在学生对筛选信息的方法及要求已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遵循科学的'认知规律、独立筛选有关信息,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明确如何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来搜集、处理信息资料。

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极光的神奇壮观,让学生根据图片以“神奇的极光”为题,描绘极光;然后,指导学生速读全文,筛选主要信息。

这是本课的主要环节,重在“学生自己读书,自行研讨”,教师的任务是按照确认范围、辩析选择、重新结合、语言加工等过程给予适时点拨,和学生平等地交流意见,不简单地指明正误。

完成课文信息筛选整合后,进行迁移训练,分组研讨,进行特定条件下有效信息的筛选和写作,旨在培养学生根据需要阅读筛选所需的相关信息的能力及说明文写作的能力。

神奇的极光教案2【教学目的】1、理清课文层次结构,体会科普说明文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学习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学习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用说明方法的作用详见课文详解)2、分清层次结构,学习小标题式的文章结构方法,探求描写和说明的有机结合点,以此为切入点,体会二者结合之妙处。

(附注:描写是为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给读者以适当的艺术享受,并能起到丰富文学素养的作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和内容】一、导入新课提起极光大家都不陌生,这是一种地理课本上奇妙的自然现象之一,是南北极地区特有的一种大气发光现象,关于极光在东西方文学中还留下了许多神奇而美丽的传说,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近极光,认识极光。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主要类型。

学生能够掌握极光观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极光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动手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培养保护环境和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极光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极光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极光观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极光形成的原因和机制。

极光观测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极光图片和视频资料。

实验器材和材料。

教学PPT或多媒体设备。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适合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的空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极光的美景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极光的了解和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究极光的定义和形成原因:讲解极光的定义和形成原因,用PPT或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资料。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极光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3. 学习极光的主要类型和特点:介绍极光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不同类型极光的特点。

4. 极光观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讲解极光观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地点选择、时间选择和观测设备的使用。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测经验和技巧。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极光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意义。

学生通过反思,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学生完成一份极光观察报告,包括观测时间、地点、观测到的极光类型和特点等。

学生绘制一幅极光图片,展示自己对极光的理解和创意。

2. 评价:对学生的极光观察报告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观测技巧和描述能力。

语文教案《神奇的极光》

语文教案《神奇的极光》

语文教案《神奇的极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自然奇观》,具体内容为《神奇的极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极光的形成原理、观赏价值及其在科学和文化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极光的形成原理和观赏价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的热爱,培养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极光形成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掌握、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预习笔记、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极光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极光的神奇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预习生字词,了解极光的基本知识。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极光形成原理,解读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讲解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巩固知识点。

6.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写作成果。

8. 课后拓展:推荐阅读相关文章,加深对自然奇观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极光形成原理: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观赏价值:自然奇观,美丽壮观科学价值:研究地球磁场、大气层等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极光”为题,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写一篇作文。

2. 答案:学生作品,教师批改后给出评价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极光的相关知识,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课后反思如下:1. 学生对极光形成原理的理解还需加强,可结合科普视频进行教学。

神奇的极光教案(精选8篇)

神奇的极光教案(精选8篇)

神奇的极光教案(精选8篇)神奇的极光教案(精选8篇)神奇的极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极光的有关神话传说、外在形态、形成原因。

2、筛选极光的重要信息;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融入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辨别和筛选极光重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极光的形成原理。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3、筛选文中信息并迁移到课外阅读五、教学设想:将第二部分作为突破口。

理由是第二部分介绍了极光的外观,具体展示呈现于人们面前的极光自然现象;而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是古人和今人对这奇异现象所作的不同解释。

六、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展示多媒体课件色彩斑斓、瞬息万变的动感极光画面,配以音乐和画外音解说,作为课程开始,必将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为兴趣阅读做好铺垫。

在人类短暂的进程中,自然办有许多现象相伴而生。

头顶上是阴晴雷电,脚底下有地震火山,还有潮涨潮落、极光等等。

在远古,人们赋予它们各种神话传说。

到了今天,科学技术使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表现出新的内涵。

其中的极光,神奇在哪里?本文会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自然界中的大气变化或让我们享受万里晴空,或给我们带来风霜雨雪,我们熟悉它们,就像熟悉形影不离的学朋友。

但有一种高空大气现象,平常在我们生活的地区却无福得见,那就是神奇的极光。

今天,我们就通过阅读曹冲的文章,走进极光的天地去欣赏它,了解它吧。

㈡整体感知(二)学生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并根据小标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个部分的内容。

参考思路:(板书)传说、得名——极光现象——形成原因明确:1、介绍关于极光的中外神话传说以及得名。

2、写观察到的极光现象。

3、说明极光形成的机理等科学道理。

(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对课文整体文意的认识)㈢具体研习先研读第二部分:"极光一瞥"。

提示:极光到底有那些“神奇”的表象,人们看到的极光是什么样儿的呢?请看——第二部分。

筛选信息:1、第一段问1:第一段的主要信息是什么?明确:主要说明极光活动在地球上的分布区域:主要在极光区,较少在极盖区,中低纬度地区数十年难得一见。

《神奇的极光》高中语文教案

《神奇的极光》高中语文教案

《神奇的极光》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极光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特点;(2)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表达方式;(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观点;(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提出自己的见解;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2)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关注环境保护;(3)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极光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特点;2. 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观点;3. 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表达方式;2. 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极光的基本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观点;3.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4. 情感教育:通过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神奇的极光》课文;2. 参考资料:关于极光的科普资料、图片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六、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利用投影仪展示极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神奇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极光的基本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观点。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讲解,解答疑惑。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6.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7.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一、了解有关极光的神话传说、极光的形态、极光的成因。

二、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筛选重要信息,培养独立筛选信息的能力三、学习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了解、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把握全文思路,筛选重点语段和重点语句。

教学难点:极光的形成原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1、我们都知道,宇宙中风霜雨雪、万里晴空都是自然界中的大气变化,我们熟悉它们,就象熟悉自己的老朋友一样。

但有一种高空大气现象,平常我们在生活的湖南[温带、低纬度地区]却无福相见,那就是神奇的极光。

神奇的极光?“神”在哪里?又“奇”在何处?它神奇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和同学们所一起学习的课文将告诉大家一些答案。

2、学习目标①了解有关极光的神话传说、极光的形态、极光的发光原理。

②学会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筛选重要信息。

③学习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二、总体把握全文思路“文章思有路,寻路识斯真”提问:本文共有三个小标题,它们各自起到了什么作用?文章的总体思路体现了何种规律?明确:以神话开头,于文章之首激起读者了解极光的强烈兴趣:由此过渡到对外观的描述,“一瞥”让人可证实是写“所见”;有了现象当然使人产生探究其成因的心理,于是水到渠成写“来龙去脉”。

简而言之,三者的作用分别为激发兴趣——描述所见——探究成因。

犹如层层剥笋,体现了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客观规律。

三、读课文,独立筛选重要信息1.自读思考题:①三大部分中谁是主要部分?谁是次要部分?②每部分中重要信息集中在哪些段落?为什么?③这些重要段落中哪些才是代表重点信息的具体语句?请划在书本上。

《神奇的极光》高中语文教案

《神奇的极光》高中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极光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其与地球磁场的关系;(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作品中描绘极光的精彩语句;(2)学会通过朗读、感悟,体验作品中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作品中描绘极光的精彩语句,体会作品的语言魅力。

难点:理解极光与地球磁场的关系,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极光的兴趣,展示极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极光的形成原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极光的特点及其与地球磁场的关系。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描绘极光的精彩语句,体会作品的语言魅力。

4. 朗读感悟: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验作品中的情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极光与地球磁场的关系,以及作品中的语言特点。

四、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内容,查阅资料,了解极光在世界各地的分布及形成原因;2. 选取一幅极光图片,用文字描述其美景,体会作品中的情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极光的认识程度,了解其形成原因、特点及与地球磁场的关系;2. 学生对作品的语言欣赏能力,分析描绘极光的精彩语句;3. 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六、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简要介绍极光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其与地球磁场的关系。

2. 深入学习课文,分析作品中描绘极光的精彩语句,体会作品的语言魅力。

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极光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极光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描绘极光的精彩语句,并试着解释其意义。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找出的精彩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体会作品的语言魅力。

《神奇的极光》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神奇的极光》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神奇的极光》高一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极光的成因、分布、形态和色彩。

1.2理解文章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1.3学会欣赏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查阅资料,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2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3.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极光的成因、分布、形态和色彩。

1.2文章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2.教学难点:2.1极光的物理原理。

2.2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利用多媒体播放极光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极光的美。

1.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极光有什么了解?极光是如何形成的?2.自主学习2.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极光的成因、分布、形态和色彩。

2.2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3.课堂讨论3.1分组讨论,分享对极光的了解和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4.课堂小结4.2强调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极光是如何形成的?2.分析课文2.1分析课文中关于极光成因、分布、形态和色彩的描述。

2.2分析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如:逻辑顺序、举例说明等。

3.课堂练习3.1学生仿写一篇关于极光的说明文。

3.2教师批改并反馈。

4.课堂小结4.2强调极光保护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有哪些?2.拓展阅读2.1学生阅读关于极光的其他文章,了解极光的研究进展。

2.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

3.课堂讨论3.1讨论极光对环境的影响,探讨保护极光的方法。

4.课堂小结4.2强调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第四课时1.复习导入1.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如何保护极光?2.2强调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和极光保护的重要性。

3.作业布置3.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4.课后拓展4.1鼓励学生关注自然科学,了解极光的研究进展。

《神奇的极光》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极光的定义:极光是一种自然现象,发生在地球的极地区域,主要出现在北极和南极。

2. 极光的形成原因:极光是由太阳风带来的带电粒子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

3. 极光的特点:极光通常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形态多样,变化无常。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极光的美丽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极光是什么。

2. 新课导入:介绍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3. 实例分析:分享一些有关极光的有趣事实和现象,如极光的颜色、形态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极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其它相关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极光图片:用于导入和激发学生兴趣。

2. 教学PPT:展示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3. 课后作业: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1. 观看极光视频:播放一段关于极光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极光的现象。

2.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使用荧光棒模拟极光的光芒,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极光的形成过程。

3. 创意绘画: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绘制极光,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七、教学策略:1. 问题驱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有关极光的研究成果和应用,让学生了解极光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八、教学实践:1. 观察极光: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极光,记录极光的变化,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神奇的极光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神奇的极光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神奇的极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极光的定义和形成原理。

学生能够描述极光的特点和观察极光的最佳时机。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极光的定义和形成原理。

极光的特点和观察极光的最佳时机。

2. 教学难点:极光形成的原因和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极光观察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极光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投影片或PPT。

小组讨论卡片。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适当的照明和温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极光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极光现象。

提出问题:“你们对极光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利用投影片或PPT,介绍极光的定义和形成原理。

解释极光是由太阳活动产生的带电粒子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发小组讨论卡片。

要求学生讨论极光的特点和观察极光的最佳时机。

4.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极光的特点和观察极光的注意事项。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观察一组极光图片,描述极光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 学生准备一篇关于极光的小作文,表达自己对极光的感受和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极光现象,并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解释极光形成的原因和与太阳活动的关系,以及观察极光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通过作业布置,巩固学生对极光的理解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科学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模拟极光的形成过程。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加深对极光形成原理的理解。

语文教案《神奇的极光》

语文教案《神奇的极光》

语文教案《神奇的极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奇观》中的《神奇的极光》一文。

详细内容为:介绍极光的形成原理、分布区域、种类及其在科学和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极光的形成原理,认识极光的种类和分布区域。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科普文章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的兴趣,培养探索自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极光形成原理的理解。

重点:极光的种类、分布区域及科学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极光图片,引发学生对极光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极光的基本知识。

3. 课堂讲解:a. 讲解极光的形成原理,结合PPT展示相关图片。

b. 介绍极光的种类、分布区域,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

c. 讲解极光在科学和文化中的意义。

4. 例题讲解:通过一道关于极光的科普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关于极光的选择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极光的其他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极光a. 形成原理b. 种类及分布区域c. 科学和文化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述极光的形成原理及其在科学和文化中的意义。

2. 答案:极光是由太阳带电粒子与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相互作用产生的。

它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如预测太阳风暴等。

同时,极光在许多文化中具有神秘色彩,被视为神灵的显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极光的兴趣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讲解极光形成原理时,部分学生理解困难,需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关于极光的更多资料,了解其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关注细节1. 极光形成原理的理解2. 极光的种类、分布区域及科学意义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小组讨论的引导与组织5. 作业设计中的答案解析二、重点和难点细节补充与说明1. 极光形成原理的理解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磁铁为例,解释地球磁场对太阳带电粒子的引导作用。

神奇的极光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神奇的极光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神奇的极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2. 学生能够掌握极光观察的基本技巧。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极光现象。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3.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动手和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 学生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3. 学生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地球环境。

二、教学内容1. 极光的定义和特点2. 极光的形成原因3. 极光观察的基本技巧4. 极光现象的科学解释5. 极光与地球环境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2. 极光观察的基本技巧。

难点:1. 极光形成的原因和机制。

2. 极光现象的科学解释。

四、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资料:极光的自然景观。

2. 实验材料:气球、电线、磁铁等。

3.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极光的美丽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入课题。

2. 探究极光的定义和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极光的图片和视频,学生回答极光的定义和特点。

3. 学习极光的形成原因:教师讲解极光形成的科学原理,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理解极光形成的原因。

4. 掌握极光观察的基本技巧:教师示范极光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掌握观察极光的基本技巧。

5. 解释极光现象: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极光现象,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7. 扩展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极光与地球环境的关系,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8. 课堂小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

9.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观察极光的实践作业,收集有关极光的相关资料。

《神奇的极光》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案.doc教案章节:一、极光的基本概念1.1 极光的定义1.2 极光的形成原因1.3 极光的观测地点二、极光的历史与研究2.1 极光的古代传说与信仰2.2 科学家对极光的探索历程2.3 现代科学技术在极光研究中的应用三、极光的类型与特征3.1 极光带的分布与形态3.2 极光颜色的成因与分类3.3 极光的变化与活动周期四、极光观测方法与技巧4.1 地基观测设施与技术4.2 空间观测卫星与探测器4.3 极光摄影与拍摄技巧五、极光与地球环境的关系5.1 极光对地球气候的影响5.2 极光与地球电离层的作用5.3 极光现象在宇航通信中的应用六、极光与太阳活动的关联6.1 太阳风与极光的关系6.2 太阳黑子周期对极光的影响6.3 太阳风暴与极光活动的联系七、极光的科学应用7.1 极光研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7.2 极光对地球磁层的作用与保护7.3 极光在科普教育与旅游产业中的价值八、极光观测的安全常识8.1 极光观测地点的选择与安全8.2 极光观测时的个人防护措施8.3 极光观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九、极光观测活动设计与实践9.1 极光观测计划的设计与实施9.2 极光观测活动的教学目标与内容9.3 极光观测活动的教学方法与评价十、总结与拓展10.1 极光教案的整体回顾与总结10.2 极光教学资源的拓展与推荐10.3 极光观测与研究的未来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极光的基本概念1.1 极光的定义:极光是指在高纬度地区的高空,由于太阳粒子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1.2 极光的形成原因:太阳风中的带电粒子流(太阳粒子)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两极附近与大气中的气体分子碰撞,产生的能量使得气体分子激发并发出光芒。

1.3 极光的观测地点:极光主要出现在地磁极附近的地区,即北极圈以内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圈以内的南极地区。

二、极光的历史与研究2.1 极光的古代传说与信仰:在不同文化和地区,人们对于极光有着不同的解释和传说,如在北欧神话中,极光被认为是神马的蹄子带来的光芒。

神奇的极光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神奇的极光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神奇的极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学生能够掌握极光出现在地球的哪些地方以及出现的时间。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极光图片,提高观察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合作和探究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极光图片,培养观察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学生培养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极光出现在地球的哪些地方以及出现的时间。

观察和分析极光图片,提高观察和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极光的形成原因和物理机制。

极光出现在地球的哪些地方以及出现的时间。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极光相关的图片、视频和资料。

准备教案、PPT和教学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学生预习相关知识,了解极光的基本概念。

学生准备好笔记本和文具,以便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极光的美丽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极光的定义和特点。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教师讲解极光出现在地球的哪些地方以及出现的时间。

3. 观察与分析:教师展示极光图片,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学生通过观察,描述极光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极光的形成原因和出现的地方。

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进行交流和互动。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极光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极光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极光观察报告,包括观察到的极光特点、形成原因和个人感受。

2. 学生通过绘画或摄影的方式,创作一幅极光作品,展示自己对极光的理解和审美。

3.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极光对环境的影响,完成一篇短文。

神奇的极光教案公开课

神奇的极光教案公开课

神奇的极光优秀教案-经典-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2)掌握极光观测的基本方法;(3)了解极光在地球环境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极光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与求知欲;(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极光的定义与形成原因(1)引导学生了解极光的定义;(2)讲解极光形成的原因,如太阳风、地球磁场等。

2. 极光的特点(1)引导学生观察极光图片,分析其特点;(2)讲解极光的颜色、形状和变化规律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极光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2)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思考。

2. 探究极光的形成原因(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极光的形成原因;(2)讲解极光形成的过程,如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的相互作用。

3. 观察极光的特点(1)组织学生观看极光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2)分组讨论,总结极光的颜色、形状和变化规律等。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五、作业布置1. 绘制极光形成的过程图;2. 观察并记录一次极光现象,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六、教学过程(续)3. 实践活动:极光观测模拟(1)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或室内模拟观测极光;(2)引导学生使用相机或手机记录观测到的极光;(3)学生分享自己的观测经验和成果。

七、极光在地球环境中的作用1. 引导学生了解极光对地球环境的影响;2.讲解极光对大气层、电离层和生物圈等的作用;3.强调极光研究在航天、通信等领域的重要性。

八、课堂小结(续)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在地球环境中的作用。

语文教案《神奇的极光》

语文教案《神奇的极光》

语文教案《神奇的极光》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神奇的极光》的主要内容,感受极光的神奇与美丽。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课文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极光的成因及特点。

3.课文阅读理解。

教学难点:1.极光的成因及特点的理解。

2.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挖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向学生展示极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美丽。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情感。

三、生字词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讲解字词的含义、用法。

2.学生进行生字词的书写练习,确保正确书写。

3.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生字词的运用,巩固记忆。

四、课文理解与分析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讨论课文中描述极光的段落,分析其成因、特点。

五、课文拓展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极光现象,进行探究。

2.各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表扬与鼓励。

七、作业布置1.学生复习课文,巩固生字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视频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文阅读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对课文有了深入的理解。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文理解与分析环节,学生对极光的成因及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课文拓展环节,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锻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学生对极光的科学原理理解不够深入,课堂互动环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生字词“绚烂”、“光谱”、“磁暴”等的学习与运用。

《神奇的极光》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极光的形成原因、特点及观察方法。

2. 教学难点:极光形成原理的科学解释。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极光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极光的美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极光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学生分组,准备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极光美景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你们听说过极光吗?谁知道极光是什么?2. 新课导入:介绍极光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问题:极光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只在极地出现?3.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关于极光的知识,教师点评并补充。

4. 小组讨论:探讨极光的特点及观察方法。

任务:分组讨论,总结极光的特点,并提出观察极光的方法。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极光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6. 拓展延伸:介绍极光在其他星球上的观测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宇宙中的自然现象。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极光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8.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极光的美妙和科学奥秘。

六、教学内容1. 极光的观测方法地面观测:地基望远镜、摄影空间观测:卫星、探测器2. 极光观测的意义研究太阳风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探索宇宙空间环境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极光的观测方法。

2. 教学互动:介绍地面和空间两种观测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极光观测案例,让学生了解观测极光的过程及意义。

4. 小组讨论:探讨极光观测对科学研究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极光观测的重要性。

八、教学内容1. 极光产生的科学原理太阳风与地球磁层的相互作用磁层粒子在地球磁场中的运动极光放电过程2. 极光类型的划分地磁纬度效应极光带的形成九、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极光产生的科学原理。

2024年语文教案-神奇的极光

2024年语文教案-神奇的极光

一、教案主题:神奇的极光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2.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和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极光的形成原因、特点及观测方法。

2. 教学难点:极光形成原理的科学解释。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极光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观察过极光的经历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1 展示极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1.2 学生分享观察极光的经历或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2.1 介绍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2.2 讲解极光形成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知识。

3. 课堂探究:3.1 分组讨论:极光观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观测经验。

4. 实践活动:4.1 学生动手制作极光模型,加深对极光形成原理的理解。

4.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极光观测过程。

5. 总结与拓展:5.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5.3 推荐阅读:相关科普书籍、文章,拓展学生知识面。

5.4 鼓励学生参与自然科学竞赛,提高科学素养。

5.5 预告下一节课内容:极光的奥秘与传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学习过程,互相评价,提高自我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极光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但在课堂探究环节,部分学生对极光观测方法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解释。

八、家长沟通与辅导:1. 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重要性,鼓励家长支持孩子参与科学活动。

《神奇的极光》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2)掌握极光观测的基本方法;(3)能够运用极光现象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极光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2)极光观测的基本方法;(3)极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极光的形成原因;(2)极光观测方法的运用;(3)极光在生活中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极光相关资料;(2)极光图片;(3)极光观测工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观测极光的器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极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极光现象;(2)学生分享对极光的认识。

2. 探究极光的形成原因:(1)教师介绍极光的形成原因;(3)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 学习极光观测方法:(1)教师讲解极光观测的基本方法;(2)学生分组实践,学会观测极光;(3)学生分享观测心得。

4. 极光在生活中的应用:(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极光在生活中的应用;(2)学生分享生活中极光的应用实例;五、作业布置:1. 绘制极光形成过程的示意图;3. 设计一个关于极光的科普宣传活动。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后续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极光知识的理解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能准确描述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2)能运用所学的极光观测方法进行实际观测;(3)能够运用极光现象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观察能力得到提高,能通过观察发现极光的特征;(2)合作与交流能力得到提升,能在小组讨论中贡献自己的观点;(3)动手与创新能力得到锻炼,能独立完成极光观测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的极光
一、教学要求
1.通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和文章的段落结构,全面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阅读时对信息进行筛选,把握文章主要信息。

3.学习文章精美的语言手法和写作方法。

二、课文分析
(一)解题
本文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说明文,也称文艺性说明文或科学文艺作。

科普说明文的特点是由科学和文学联姻而产下的骄子,即兼有科学性和文学性两重特色,但宣传科学知识是目的,“文学”则是为了更好地达到目的而借助的手段。

课文设置了小标题,分三个方面对极光加以描述和说明,眉目非常清晰。

课文引述了三个古老的神话传说,从东西方两种文化背景、两个角度来描绘极光,神奇浪漫、引人入胜。

在说明主体部分时,运用了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使文章严格遵循科学的原理说明问题,避免了枯燥的叙述,使文章生动形象。

(二)内容与结构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首先,着笔于“古老的神话传说”,从中国讲到外国,由东方的古书说到西方的神话,尽显极光现象的古老神奇。

它原本是一种“天文”现象,由于它激发了古人瑰丽的想象,继而与“人文”结缘,浸入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其间,在第3段加入几句,介绍有关极光的科学知识,话讲得极为概括。

末一句话锋一转,又回到谈论古代对极光的称谓。

有了这一段,第一部分仍然不失自然科学的本色,也使读者能够对极光先有一个科学意义上的总的认识。

这种笔法是很高明的。

其次,以“极光一瞥”为题,从不同的角度描述极光。

第1段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去“瞥”极光,总其大观;第2段描述形态特征;第3段描述亮度变化和色彩;最后一段与本部分的首句(“极光被视为自然界中最漂亮的奇观之一”)呼应,用抒情的笔调赞美极光的神奇。

最后,揭示“极光的来龙去脉”,剥开蒙在它头上的面纱,从科学的角度阐释成因。

先列举几种不正确的说法,再推出科学的解释。

末尾一段是补充说明,简略谈了一些有关情况。

由以上梳理可见,课文思路开阔,放得开又收得拢,大体上循着从古到今、从现象到本质的线索展开描述和说明。

每一部分内部,条理性也很清晰。

(三)主题思想
本文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说明文。

课文设置了小标题,从三个不同的侧面描写了极光,作者紧扣“神奇”二字,先引述了一些古老的神话传说,然后客观地描述极光的形状、亮度、色彩,最后说明极光的成因,由现象到本质,循序渐进,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四)写作特点
课文突出的写作特色有两条,即熟练的描写手法和精美的文学语言。

这两条是连在一起的,凭借语言才能运用好手法。

例如,开头一段,实际上是根据古籍上那31个字,添枝加叶,敷衍而成的,作者出色的想像力和优美的文笔令人赞叹。

再如,极光的成因机理不易说清,作者便“打比方”(实际上是作类比),用人们熟知的电视显像原理和过程来介绍极光,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使读者形象地理解了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的内在联系,从而领会了有关极光成因的一般常识,留下的印象比较深。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
1.通读课文,理解作者的基本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可以带领学生分别概括三个部分的大意。

这需要先大体上理清每部分的条理和层次,继而进行合并、概括,用简明的话概述其主要内容。

然后,再探究三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古到今,从现象(观测)到本质(研究),全面介绍极光现象,揭示它的内在特点。

2.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语言和写作方法,体会文章用文学语言作描写,重点领会文章重点段落和优美句子的描写,吸纳和积累语言。

(二)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类比手法的运用,并领会说明文中用类比手法讲述科学原理的一般特点。

2.体会文章在说明主体部分时,运用恰当的比喻和适当的描写,认真揣摩文章语言。

(三)教学安排
2课时。

1课时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概括文章段落大意,简要分析文章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

另1课时指导学生从课文后两部分内容中筛选重要信息,并用简要语言加以概括。

四、思考与实践解题
1.附宝生黄帝轩、《山海经》中的触龙和希腊神话中的伊欧斯。

说明了极光的美丽,即千姿百态、五光十色,极光是一条闪闪发亮的光环和极光的瞬息万变。

2.(1)五种形态,分别描述为五个“状”一圆弧状、瓢带状、片朵状、帐幔状和射线状。

还辅以一些描摹性的语句,如“底边整齐微微弯曲”“面纱一样均匀”。

这样,具体形象地描写出极光的多种形态,使读者能大致想象出它们的模样。

(2)这段话,写得很生动。

有俗语和口语,有文言色彩较浓的成语,词汇丰富而协调。

比喻的手法也用得好。

字里行间,仿佛流动着作者的情感——为极光的神奇而赞叹。

3.(1)制作文献资料卡片
这种卡片有不同的格式和制作方法,教师可以参照通常的做法,统一规定一种格式。

比如,选一张10cm×15cm的硬纸片,列出五个必备的项目:类别、编号、出处、摘录时间、文献出处。

示例如下:
(2) 图表此略。

标题可定为:“电视显像与极光显示的类比说明”。

说明性文字:形成极光的必要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

太阳风包裹着地磁场,分布在地球周围,如同一个棒槌状的腔体,叫做磁层。

它就好比是电视显像管,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的极区。

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

在电子显像管中,电子束击中电视屏幕上的发光物质,因此显示成图像。

同理,来自空间的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会激励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从而出现了极光的图像显示,——极光的显示和运动,是由于粒子束受到磁层中电场和磁场变化的调制造成的。

4.地球有地磁场,地磁场被太阳风包着,形成磁层,磁层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电子束打入校区高空大气层,激励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便产生极光。

五、有关资料
科学小品文介绍
1.什么是科学小品文?
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

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

读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知识的普及,科学性小品文的社会需要日益增大,社会效益也日益显著,科学小品文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写作、阅读的内容。

近几年来,在各类考试的说明文选材中,科学小品文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无论从内容、形式到命题的设计都有新的尝试和创新。

因此,在说明文学习中不能忽视科学小品文存在的价值,应倍加引起我们的关注。

2.科学小品的形式。

随着科学小品内容的广泛性,从肉眼看不见的基本粒子、原子,到巨大的地球、太阳;无论是工业、农业方面,还是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生物等方面,都可以找到科学小品的题材。

所以科学小品的表现形式必然是多种多样,灵活自如。

但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
种表现形式:
(1)描述式
描,指描写;述,指叙述。

这类小品文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既有形象的描写,又有生动的叙述;具有文艺性散文的风格,都以介绍科学知识为目的。

比如《奇峰异洞话桂林》就是最典型的例证之一。

这种描述式写作便于说古到今,旁征博引,趣味盎然,吸引读者。

(2)自述式
自述式就是把所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用第一人称的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人的思想、感情、语言、动作,让被说明的事物站出来作自我介绍。

(3)故事式
将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使人们在读故事或听故事时获得科学知识,这种表达形式称故事式。

它和自述式不同的是,用第三人称;相同的是,大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采用这种形式,既要使故事情节能引人入胜,又要注意其合理性。

既称故事,就应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就是将所述的事物人格化,还要有情节;在表达方式上,一般兼有叙述和描写,语言形象、生动。

当然不能强调了故事而忽视了科学知识,喧宾夺主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

(4)谈话式
谈话式也称对话式,就是以问答、对话的方式进行说明。

这种方式给人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容易和读者沟通,产生共鸣。

同时,这种写法文字更易精练。

谈话式一般分为三种:一问一答式、甲乙对话式、文中对话式。

前两种比较常见,也容易把握,第三种是把人物对话组织到具体故事当中去,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是由对话内容的变化而推进,对话是文章的主体。

总之,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要依据内容而定,要突出以说明为主线,集叙述、描写、抒情甚至议论为一体,看似散文,实为说明,用文学笔法的感染作用,达到说明的目的,可读性更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