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小柴胡汤加减法

合集下载

一、小柴胡汤

一、小柴胡汤

按语:本案脉证所现,显系邪入少阳之证,故以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因挟肝胆郁热,故加当归、 香附、羚羊角以理肝郁、清肝热。
医案
(二)少阳胁痛案
董齐贤病伤寒数日,两胁挟脐痛不可忍,或作 奔豚治。予视之曰:非也。少阳胆经,循协入耳, 邪在此经,故病心烦,喜呕,渴,往来寒热,默 不能食,胸胁满闷,少阳证也。始太阳传入此经, 故有是证。仲景云:太阳病不解,传入少阳,胁下 满,干呕者,小柴胡汤主之。二投而痛止,续得 汗解。(许叔微医案)《伤寒九十论·证六十四》
医案
(六)低热案
张某某,男,50岁。1973年初夏,发低烧。在 楼德治疗无效,返回济南。西医检查,找不出病 因、病灶,每日只注射盐水、激素等药物,治疗 两月,仍毫无效果。该院西医某大夫,邀余会诊。 患者饮食二便均较正常,只是脉象稍显弦细,兼 微觉头痛。《伤寒论》云;“伤寒,脉弦细,头痛 发热者,属少阳,”因与小柴胡汤原方,其中柴 胡每剂用24克,共服2剂,低烧全退,患者自觉全 身舒适。该院有的医师还不相信。结果过了三天, 患者病愈,已能上班工作。(李克绍医案《伤寒 解惑论》)
医案Βιβλιοθήκη (七)胃脘痛案董某某,女,11岁,1987年5月29日初诊。患者 体质素弱,四天前因淋雨引起发热,服安乃近后 热退而复起,成寒热往来之状,且出现胃脘痞痛、 心下支结、呕恶频频,不能进食。西医按急性胃 炎给予消炎、补液等对症治疗两天,效果欠佳。 改服中药,证略同前,四日未解大便。予小柴胡 汤原方重用黄岑30克,1剂而大便畅行,寒热止, 呕恶减,胃脘痞痛基本消失;惟食欲仍差,体力欠 佳,改用和胃安中之剂调理三日而愈。
• 229、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 胡汤。
• 230、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第一节和解少阳剂小柴胡汤(达表和里、升清降浊法)汉张仲景《伤寒论》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斤、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主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痛,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浮紧者。

【方论选萃】明许宏:病在表者宜汗,病在里者宜下,病在半表半里之间者宜和解。

此小柴胡汤,乃和解表里之剂也。

柴胡味苦性寒,能入胆经,能退表里之热,祛三阳不退之邪热,用之为君;黄芩味苦性寒,能泄火气,退三阳之热,情心降火,用之为臣;人参、甘草、大枣三者性平,能和缓其中,辅正除邪,甘以缓之也;半夏、生姜之辛,能利能汗,通行表里之中,辛以散之也,故用之为佐为使。

各有所能,且此七味之功能,至为感应。

能解表里之邪,能退阳经之热,上通天庭,下彻地户。

此非智谋之士,其孰能变化而通机乎!(《金镜内台方议》)。

明吴昆:耶在表则恶寒,邪在里则发热,邪在半表半里,则恶寒且热,故令寒热往来;少阳之脉行于两胁,故令胁痛;其经属于胆,胆汁上溢,故口苦;胆者,肝之府,在五行为木,有垂枝之象,故脉弦。

柴胡性辛温,辛者金之味,故用之以平木,温者春之气,故就之以入少阳;黄芩质枯而味苦,枯则能浮,苦则能降,君以柴胡,则入少阳矣;然邪之伤人,常乘其虚,用人参、甘草者,欲中气不虚,邪不得复传入里耳。

是以中气不虚之人,虽有柴胡证俱,而人参在可去也;邪初入里,里气逆而烦呕,故用半夏之辛以除呕逆;邪半在表,则荣卫争,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荣卫(《医方考》)。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99条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99条

【每⽇⼀诵】伤寒论第99条第99条伤寒四五⽇,⾝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温⽽渴者,⼩柴胡汤主之。

导读:历代伤寒学者对《伤寒论》多有注释,受个⼈认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颇,读者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临床,注重⾃我理解。

毕竟,尽信书则不如⽆书!⽂末有留⾔,⼤家可以发表⾃⼰的注解,⼀起提⾼!⾦·成⽆⼰《注解伤寒论》⾝热恶风,颈项强者,表未解也;胁下满⽽渴者,⾥不和也。

邪在表则⼿⾜通热,邪在⾥则⼿⾜厥寒;今⼿⾜温者,知邪在表⾥之间也。

与⼩柴胡汤以解表⾥之邪。

清·吴谦《医宗⾦鉴》伤寒四、五⽇,邪在三阳之时。

⾝热恶风,太阳证也;颈项强,太阳阳明证也;胁下满,⼿⾜温⽽渴,阳明少阳证也。

此为三阳合病之始,固当权其孰缓孰急,以施其治。

然其⼈胁下满,⼿⾜温⽽渴,是已露去表⼊⾥,归并少阳之机,故独从少阳以为治也。

主以⼩柴胡汤者,和解其表⾥也。

此三阳合病不必悉具柴胡证,⽽当⽤柴胡之⼀法也。

⽅有执⽈:三阳俱见病,⽽独从少阳⼩柴胡以为治者,太阳、阳明之邪微,少阳近⾥⽽⾥证见,故从少阳⼀于和⽽三善备也。

喻昌⽈:本当从三阳合并病之例⽽⽤表法,但⼿⾜温⽽加渴,是外邪逼于少阳,向⾥之机已着,更⽤⾟⽢发散,则重增其热⽽⼤耗其津矣。

故从⼩柴胡之和法,使阳邪罢⽽阴津不伤,⼀举⽽两得也。

⼩柴胡汤当从加减法,不呕⽽渴者,去半夏加栝蒌根为是。

张志聪⽈:⼿⾜温者,⼿⾜不冷也。

⾮病⼈⾃觉其温,乃诊者按之⽽得也。

不然何以既⽈⾝热,⽽复云⼿⾜温耶?汪琥⽈:此条系三阳经齐病,⽽少阳之邪居多也。

太阳伤寒已⾄四、五⽇之时,不⽈发热恶风,祗⽈⾝热者,此太阳之邪渐衰也。

其兼阳明证不⽈⿐⼲不得卧,⽽只⽈颈项强者,此阳明之邪,亦将衰也。

惟下满为少阳经之专证,况兼⼿⾜温⽽⼜渴,此为邪将传⾥之机已着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热恶风,头项强,桂枝证未罢。

胁下满,已见柴胡⼀证,便当⽤⼩柴胡去参、夏加桂枝、栝蒌以两解之。

不任桂枝⽽主柴胡者,从枢故也。

小柴胡汤方及其加减运用原创

小柴胡汤方及其加减运用原创

小柴胡汤方及其加减运用(原创)仲景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的总方,其方将和解表里,平调寒热,升清降浊,通利三焦,扶正祛邪融为一体,兼顾表、里、寒、热、虚、实、升、降、津、气各个方面。

故此方进退,可治气郁、津凝、液阻、失血等证,用途之广,配伍之佳,古今名方,罕与其匹。

本文试将其方证与运用探讨如下:1、方证研究1.1、原方来源:《伤寒论》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3)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喝,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喝,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98)妇人中风七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144)1.1.1、小柴胡汤组成: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半夏半升(洗)(12g)、甘草(炙)、生(切)各三两(9g)、大枣十二枚(擘)(12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煎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加五味子半升、干二两。

(现代用法:上七味,以水2400ml,煮取1200ml,去药渣,再煎。

取汁600ml,温服200ml,日3次。

)1.2、病因病机太阳病邪传少阳或外邪侵袭少阳,正邪分争于半表半里,枢机不利。

1.2.1、证析依据三阳三阴开合枢理论,少阳为枢,介于太阳、阳明之间。

太阳为表,阳明为里,少阳为半表半里。

太阳表证发热恶寒并见,阳明里证但热不寒,本证往来寒热,标志着病邪已离开太阳之表,渐化热入里,然未入阳明之里,病在少阳半表半里之位。

此时的病理状态是正邪相争,互有进退,时而阳盛则发热,时而阴盛则恶寒,寒热交替出现,因此,往来寒热是本方证的发热特点,也是机体正邪进退的反映;足少阳经脉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邪侵其位,经气郁结,故见胸胁苦满;郁而化热,胆火上炎,故见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胆火乘胃,胃气上逆,故见嘿嘿不欲饮食而喜呕。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
【加减】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1枚;若渴,去半夏,人参加至9克,栝楼根12克;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9克;若胁下痞梗,去大枣,加牡蛎12克;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12克;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6克,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5克,干姜5克。
(7)本方去半夏,加花粉,名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治往来寒热而渴,及劳疟。
(8)本方去柴胡、黄芩,加厚朴,名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发汗后腹胀满者。
(9)本方除半夏,加当归、白芍、大黄,名柴胡饮子,治肌热蒸热积热,汗后余热,脉洪实弦数。亦治疟疾。
(10)本方加羌活、防风,名柴胡羌活汤,治瘟疫少阳证。
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24g);黄芩(9g);人参(6g);半夏清,(9g);甘草炙,(5g);生姜切,(9g);大枣擘,(4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主治1)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案2
刘某某,女,63岁。2009年11月21日来诊。自述患冠心病,心律失常2年多,曾反复用中药活血祛瘀剂及西药治疗无效,症见胸满胸痛,气短心悸,头晕失眠,口干口苦,舌苔白,脉弦滑而结涩时见。诊为肝郁气结,痰湿不化,治以疏肝理气,化痰清热,方用小柴胡汤加味:柴胡15克,黄芩15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瓜蒌20克,鸡内金12克。服上药5剂,诸症好转,继服10剂后心悸消失,心电图复查正常。患者自觉已经好转,不再按时吃药,过几天心悸又见,心电图复查:室性期前收缩。又以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服药一年后随访诸症消失,未再复发。

小柴胡汤的组成、主治、功用及方解

小柴胡汤的组成、主治、功用及方解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小柴胡汤的组成、主治、功用及方解出处:《伤寒论》: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组成:柴胡30g,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炙)、生姜(切)各9g,大枣(擘)4枚。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病证。

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

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

方解:本方多由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所致。

治疗以和解少阳为主。

少阳经病证表现为三焦经以及胆经的病证。

少阳病证,邪不在表,也不在里,汗、吐、下三法均不适宜,只有采用和解方法。

本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黄芩清泄邪热;法夏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扶助正气,抵抗病邪;生姜、大枣和胃气,生津。

使用以上方剂后,可使邪气得解,少阳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有汗出热解之功效。

配伍特点:柴胡苦平升散,黄芩降泄,二者配伍,为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

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以祛邪为主,兼补正气。

邪气得解,胃气调和。

加减: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清热理气宽胸;若渴,去半夏,加天花粉止渴生津;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柔肝缓急止痛;若胁下痞梗,去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利水宁心;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解表;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обучения,дл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万能的小柴胡汤

万能的小柴胡汤

万能的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有疏肝作用,也有缓下的作用,他既是解热剂,又可以健胃安中(因有人参),柴胡要大量用,柴胡有疏泄作用,也能通大便,《本经》上说“推陈致新”,所以胸胁满,大便不通,与小柴胡汤,这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

临床上治疗感冒日久不了了,就是不爱吃东西,发热,这就是表和里,既有半表半里证,又有柴胡证,遇到这种病,脑袋出汗,恶寒很轻,微恶寒,手足冷,易看成是阳虚,但底下又有大便硬,故要全面看问题,可与小柴胡汤。

亦可加大黄,或少量调胃承气汤,“得屎而解”。

.陈亦人总结出小柴胡汤可以广泛应用于以下疾病:1.能治胃肠升降机能紊乱,呕吐,二便失调等证。

2.能治肝胆疏泄不利,胁部、腹部胀痛。

3.能治小便短少,对慢性肾炎,腹水、少尿,肾功能严重破坏,因伴有柴胡证,投小柴胡汤加味,收到显著效果。

4.能治心悸,对阵发性心律失常有效。

5.能治长期低热及其他发热待查,特别是寒热间歇发作有效。

6.能治胆经郁热之鼻渊与风火上扰之耳聋以及木火犯肺之咳嗽。

据史载宋、元祐二年(1087年)时行咳嗽,无论长幼,服此皆愈。

7.能治热入血室及其他血分瘀热证,可加生地、丹皮、地骨皮之类。

“老妈有眩晕、偏头疼的毛病十几年了,以前不知道小柴胡颗粒能治,现在我用一盒小柴胡就能让她清醒”“我家孩子有一次高烧、嗜睡、不吃不喝,我问了守正医生,她们让我给孩子喂小柴胡颗粒。

喝了三天的小柴胡,孩子终于醒了,而且一觉醒来就是活蹦乱跳的,病都好了!”“长麦粒肿不用害怕,耳尖放血同时喝小柴胡颗粒就行,百试百灵!”“口腔溃疡吃小柴胡颗粒,特好用!不会反反复复的发作”“我在哺乳期的时候,高烧39度,伴有头疼,4包小柴胡喝下去,一个晚上就退烧!”“我老公有慢性咽炎,还经常抽烟,以前就吃嗓子消炎药,后来我让他改喝小柴胡颗粒,4袋就起效”“我姑娘10岁,有急性淋巴结炎,在咨询了守正医生后,我开始给孩子喝小柴胡颗粒。

一次4袋,一天2次,喝了两天左右,我姑娘的症状减轻了很多”以上对小柴胡颗粒的评价还有很多,都是这些年我们的医友们亲身体验过的。

《伤寒论》名方“小柴胡汤”辩证与应用

《伤寒论》名方“小柴胡汤”辩证与应用

小柴胡汤/(柴芩+参甘枣夏姜)【方剂组成】柴胡24 克,黄芩9 克,人参9 克,半夏12 克,炙甘草9 克,生姜9 克,大枣(擘)4 枚【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柴胡苦平,《神农本草经》谓: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可见是一疏气行滞的解热药,而有治胸胁苦满的特能,方中用为主药,佐以黄芩除热止烦,半夏生姜逐饮止呕,复以人参、大枣、甘草补胃以滋津液。

病之所以传入少阳,主要是胃气失振、气血外却。

补中滋液,实是此时祛邪的要著。

徐灵胎谓“小柴胡汤之妙在人参”,确是见道之语。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37 条: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

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注解:见麻黄汤条。

《伤寒论》第96 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太阳伤寒或中风,均常于五六日时传入半表半里而发少阳病。

往来寒热,即指寒往则热来,热往则寒来,寒和热交替出现的样子。

胸胁苦满,即胸胁甚满之意。

嘿同默,嘿嘿不欲饮食,即精神郁闷常默默然而不欲食也。

心烦喜呕,谓心中烦躁而且欲呕,或邪热较轻则但胸中烦而心不烦,胃中无饮并亦不呕。

或干于胃则渴,或干于肠则腹中痛,或干于肝脾则胁下痞硬,或干于心肾则心下悸、小便不利,或邪未犯里故不渴、表还未罢而身微热,或干于肺则咳,宜小柴胡汤主之。

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者,为小柴胡汤的主证,或以下均属不定的客证,主证治则客证自已,故无论客证如何,均宜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第97 条:血弱、气尽、膜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注解:伤寒病初作,则邪气交争于骨肉,此即太阳病在表的一段病理过程,若精气已不足拒邪于外,则退而卫于内,以是体表的血弱气尽、腠理遂开,邪因乘虚进入半表半里,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因而胸胁苦满,这就进入少阳病的病理阶段了。

中医经方小柴胡汤

中医经方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组成用法] 柴胡10~20g、黄芩6~10g、半夏6~15g、人参5~10g、甘草5~10g、生姜10~15g、大枣5~10枚。

水煎,分三次服用。

[方证] 1.胸胁苦满或上腹部疼痛,或胆囊部明显压痛。

2.发热或低热持续,呈寒热往来样。

3.心烦喜呕,或呕吐,口苦,默默不欲饮食。

4.脉弦,或弦细,或弦滑,或沉弦。

5.苔黄或黄白相兼,或淡黄,或黄腻。

[现代应用] 1. 以胸胁苦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如急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等肝胆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病,均可表现为胸胁部的胀满不适。

肺炎、胸膜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也可以有此表现,只不过范围上有所不同。

2.发热性疾病。

主要为病毒、细菌等造成的感染性发热、如感冒、急慢性扁桃体炎、结膜炎、疟疾、伤寒、妇女经期发热等。

这些疾病中,有表现为寒热往来的,有表现为持续高热的,也有表现为不规则低热的,不必局限于条文。

近来有人将本方用于艾滋病的治疗。

3.根据“休作有时”的方证特点,对于支气管哮喘、癫痫、心绞痛、变应性鼻炎、经前紧张综合征等反复发作性疾病可以选用本方。

一些定时发作性疾病也可使用本方,如夜半咳嗽、子时哮喘、子时发热、子午时牙痛、子午卯酉时胃痛、午时瘫痪等。

4.其他分布于“少阳带”的疾病,如偏头痛、肋间神经痛、旋耳疮(耳廓湿疹)、腮腺炎、鼓膜炎(暴聋)、化脓性中耳炎、甲状腺炎、乳腺炎、腋汗以及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的淋巴结炎等也多有出现本方证的机会。

5.以“默默不欲饮食”为代表的情绪低落或欲望低下性疾病,也有用到本方的时候。

如神经性食欲缺乏症、心因性阳痿、肠伤寒出现的表情淡漠以及默默不欲入寐的失眠症等。

[经验参考] 小柴胡汤又称为“三禁汤”,反观之,即除了适合“汗”、“吐”、“下’’之外疾病都有应用的机会。

本方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恰如日本汉方家丹波元坚所说“伤寒诸方,惟小柴胡汤为用最多,而诸病屡称述之”。

历代医家们对本方的应用经验也都异彩纷呈。

有以胁痛为主证的,如许叔微治董齐贤病伤寒数日.两胁挟脐痛不呵忍,或作介豚治之。

小柴胡汤所在《伤寒论》条文最全总结 值得收藏

小柴胡汤所在《伤寒论》条文最全总结 值得收藏

导读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所记载的小柴胡汤张方子调达气机、舒肝解郁、通畅三焦,是一个被广泛运用,经久不衰的经典方剂 。

古人曾说小柴胡汤可以左右逢源,左翼右有,临床上不管男女老幼,外感内伤都可以用。

小编发费很长时间整理出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中的所有条文,希望对从事中医的您有帮助!小柴胡汤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服用方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 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

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

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所在条文在《伤寒论》中,麻黄汤出现在37、96、37、99、100、104、144、148、229、230、231、266、379、394这些条文中。

在“ 中医读经典app ”中 伤寒论版块搜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所在的条文将全部出现。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

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 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

小柴胡汤原文,方歌方解

小柴胡汤原文,方歌方解

【原文】1.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

设胸满胁痛者,与 小柴胡汤。

(37)2. 伤寒五六日 中风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 柴胡 汤主之。

(96)3.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

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

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97)4.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98)5.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99)6.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 小建中汤。

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100)7.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凡柴胡汤病症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1)8.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 大柴胡汤 下之则愈。

(103)9.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

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

潮热者,实也。

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 芒硝 汤主之。

(104)10.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144)11.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

脉沉亦在里也。

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

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小柴胡汤的8种妙用小柴胡汤是《伤寒论》里的经方,也是家喻户晓的一首汤方。

小柴胡能够治疗的疾病有很多,那么小柴胡汤究竟能有多少用法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感冒《伤寒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

”简单来讲,就是此时邪在半表半里,人的感觉就是一会儿感觉冷,一会儿感觉热,没有胃口,心情烦躁想要呕吐,胸部、胁肋部不畅,此时和解剂的小柴胡汤就派上用场了。

2、热入血室血室指的是女子的子宫,热入指的是热邪进入,小柴胡汤是治疗热入血室的基本方。

主要的症状有下腹部或胸胁下硬满,发热恶寒,时发时止,重则白天神志清醒,夜晚则胡言乱语,神志异常。

3、偏头痛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偏头痛为手足少阳经所过,而小柴胡有疏解肝胆经的作用,又能治疗少阳经病。

因此有些患者情绪一激动容易偏头痛,可试试小柴胡汤+川芎、白芷。

4、胃胀胃痛,呕吐小柴胡汤里头有人参、大枣、生姜、炙甘草,有保胃气、存津液、扶正祛邪的作用。

生姜降逆止呕,因此小柴胡对于一些胃部不适、呕吐的患者也有效果。

5、口苦咽干胆之味为苦,肝胆之气失调,苦味上泛。

肝胆又互为表里,饮食稍不注意,容易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导致肝胆之气的失调,进而出现口苦咽干,小柴胡专治。

6、结膜炎小柴胡之所以可以治疗结膜炎,是因为肝开窍于目,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常用于治疗肝胆经的疾病,目疾也如此。

因此对于一些急性结膜炎、红眼病,小柴胡汤+双黄连口服液往往有奇效。

7、耳鸣耳鸣是耳朵里嗡嗡作响,如蝉鸣声。

一般有虚实证之分,虚证则以补益肝肾为主;实证则以疏肝解郁为主。

小柴胡汤中黄芩清热,柴胡疏肝,因此肝胆引起的病证均有效。

8、失眠多梦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里,失眠大多数是因为自身的心理问题,再加上各种压力,造成内心的焦虑。

肝主疏泄,大多患者的失眠与情志异常相关,因此小柴胡汤通过调和肝胆对治疗失眠有着一定的效果。

9,过敏性鼻炎小柴胡汤有抗过敏的作用。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皮肤病发热验案3则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皮肤病发热验案3则

山西中医2021年4月第37卷第4期SHANXI J OF TCM Apr.2021Vol.37No.4・39・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皮肤病发热验案3则张羽曾宪玉殷进关键词:皮肤病;发热;小柴胡汤;验案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7156(2021)04-0039-02发热是皮肤病常见症状之一,在水痘,急性丹毒,多形红斑,急性荨麻疹,脓疱型银屑病,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等疾病中多见,通常以急性起病为主,病程中反复发热,治疗难度较大。

小柴胡汤为和解剂,常用于伤寒少阳证邪入少阳,枢机不利,非表非里,汗下不宜,只可和之,故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⑴。

笔者临床中运用小柴胡汤治疗急性荨麻疹及脓疱型银屑病伴发热3例,均获良效,介绍如下。

1验案举隅1.1脓疱型银屑病何某某,男,13岁,2019年9月1日初诊。

全身反复起红斑、鳞屑、脓疱4年余,再发加重1月入院。

患者4余年前头皮、躯干、四肢开始岀现大量红斑、鳞屑及脓疱,伴瘙痒,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脓疱型银屑病”,予以口服强的松20mg,1次/天,联合阿维A胶囊20mg,1次/天等对症支持治疗,岀院后药物逐渐减量至阿维A胶囊10mg,1次/天,皮疹控制尚可。

月前患者自行停药,1月前颈部、双侧腋下及腹股沟处岀现小片状红斑、脓疱,未予处理,皮疹逐渐增多,部分融合成片,伴较多分泌物,皮疹处疼痛不适。

3天前患者自觉恶寒发热,未监测体温,遂至我院住院治疗。

查体:T:38.3t,BP:107/85mmHg,R:26次/分,HR:110bpm,Wt:74kg。

颈部、躯干、双侧腋下、双大腿、双上肢对称分布大片暗红色或红色斑片,其上可见密集分布针帽大小脓疱,斑片上见糜烂面及较多分泌物。

双手指甲、足趾甲板增厚、浑浊,部分缺如。

刻下症:恶寒无汗,项背疼痛,四肢无力,口苦,口臭,倦怠乏力,纳差,心烦,腹胀,大便日行,小便黄,舌淡红、苔白腻,脉细数。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14x109/L,血红蛋白115g/L,血清白蛋白39.4g/L,肌酐44“mol/L,血电解质、心肌酶谱、IgE、糜烂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鉴定未见异常。

《伤寒论》小柴胡汤加减法《伤寒论》小柴胡汤加减法

《伤寒论》小柴胡汤加减法《伤寒论》小柴胡汤加减法

《伤寒论》小柴胡汤加减法小柴胡汤是7味药: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方论】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

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加减】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1枚;若渴,去半夏,人参加至9克,栝楼根12克;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9克;若胁下痞梗,去大枣,加牡蛎12克;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12克;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6克,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5克,干姜5克。

对于加减法,伤寒论中有详细的论述,我认为这是张仲景的加减,应该非常严谨的。

伤寒论中原文说:如果腹痛,要去黄芩,加芍药对于这一条,我有点不理解。

按理说,小柴胡汤中,柴胡和黄芩是一个【对药】,柴胡针对少阳经,黄芩针对少阳胆腑。

去了黄芩,换成芍药,这还是小柴胡汤吗,我感觉整个就变了,就不是小柴胡汤了呀。

小柴胡汤的加减,就是这一条我不理解,其他的,都保留了柴胡和黄芩这一对药。

所以向各位老师请教。

网友A:这是因为你用《内经》脏腑辨证理解《伤寒论》小柴胡汤的结果。

胡老说,加减很多是错的,不看也罢。

网友B: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

腹痛是寒邪郁滞不通的证候,故去黄芩之寒,加芍药以通血痹,通则不痛也。

网友C:小柴胡汤有个基本假设是往来寒热,寒和热差不多,柴胡和甘草是此证之主药,此二不能少,其余皆可替换加减。

柴胡气味辛平,无甚烈气性,善散木气之郁,本身没有很强的升降性。

肝胆俱属木,木气喜条达舒畅,恶抑郁。

肝胆主疏泄,性走。

肝气顺则肝升,胆气顺则胆降。

胆为甲木,肝为乙木。

胆为阳木,肝为阴木。

柴胡入肝则疏散肝之郁气,郁气散则肝升,因为肝经从足走胸,以肝经向走上之故也。

柴胡入胆,也是疏散木气,郁气散则胆降,因为胆经从头走足,因此胆主降也。

《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的灵活运用

《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的灵活运用

《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的灵活运用《伤寒论》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一本医学经典,其中的小柴胡汤是非常常用的一种中药方剂。

它具有温中解表、调和气机、舒肝利胆等功效,被广泛使用于临床治疗不同类型的疾病。

这篇文章就围绕《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的灵活运用来阐述一下它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小柴胡汤的组方配伍小柴胡汤的组方配伍非常重要,其中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的比例是1:1:1/2:1/2:2,这种组方主要针对“太阳病”减轻症状。

此外,小柴胡汤还可加减药材,适应不同的疾病。

比如可以加入茯苓、甘草、枳实等治疗肝胆湿热、暑湿病及黄疸等疾病;也可以加减黄连、黄柏来治疗肝胆湿热、黄疸、脾胃湿困等疾病。

二、小柴胡汤适应症小柴胡汤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如下面的症状可以考虑用小柴胡汤治疗。

1. 感冒发烧小柴胡汤主要针对太阳病减轻症状,如表现为风寒感冒、身体发热,可以采用小柴胡汤加入生附子等药材来治疗。

2. 脾胃不和小柴胡汤也适用于治疗脾胃不和的症状,如肚子胀气、反酸、少食,可以加入干姜、木香等药材。

3. 月经不调对于女性来说,小柴胡汤是一种很好的调理月经不调的方剂,可以加入当归、川芎等药材。

三、小柴胡汤的注意事项虽然小柴胡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但是使用过程中还是需要注意一些事项的。

1. 禁忌大便干结不宜使用小柴胡汤。

2. 剂量剂量很重要,如果用量过大会导致过敏等不良反应,用量不足则无法发挥疗效。

一般建议成人每次15克左右。

3. 使用时间小柴胡汤用水煎出后,一定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服用,否则会导致药效下降。

综上所述,小柴胡汤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方剂,对于许多现代人的身体不适具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但是使用前需要注意它的组方配伍,适应症和使用方法等问题,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疗效。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妇科疾病的案例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妇科疾病的案例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妇科疾病的案例分析摘要: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柴胡质轻味薄,清热解表,疏解少阳之郁滞;黄芩苦寒味重入里,清胸胁蕴热而除烦满;柴芩合用,能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

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人参、甘草、大枣益气和中,扶正祛邪。

全方寒温并用,辛开苦降,升降协调,调达上下,宣通内外,梳利三焦,和畅气机。

关键词:小柴胡汤;妇科疾病;异病同治《伤寒杂病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但见一证便是”一方面强调了临床上善抓主症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强调了“一证”作为诊断依据的证据充分性。

一般而言,特异性较强的症状,证据强度越高,作为诊断依据越充分。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多少年来应用本方加减治疗妇科疾病,收到非常满意的疗效。

下面就我临床实习中的案例来举例分析:1.漏证王某,女,25岁,2016年9月6日初诊。

患者主因阴道不规则流血半年余就诊。

患者自述阴道不规则流血半年余,经量不甚多,颜色鲜红,夜寐差多梦易醒,手足心热,食欲欠佳,心烦焦虑,胸胁胀满不舒,倦怠乏力,舌尖红,苔厚腻,脉弦数。

诊断:漏证。

证属肝郁脾虚,血热妄行。

治以和解枢机,健脾凉血止血。

方予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柴胡10g,黄芩10g,姜半夏10g,党参15g,甘草10g,丹皮10g,栀子15g,枸杞20g,菊花15g,续断15g,寄生15g,合欢花15g,远志15g,白芍15g,当归15g,大枣5枚,生姜6g。

日1剂,水煎300ml,早晚分服。

7剂后复诊,经血已净,余症大减。

上方加减变化后服十余剂,经血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

中医理论认为,女子月经以血为本,以气为顺,故气血调合,方能经候如常。

各种病邪影响气血的量而致气虚血虚,或影响气血运行而致气滞血瘀,或影响气血的寒热而致气血阴阳失调而导致月经病的发生。

刘渡舟先生的小柴胡汤16种加减法

刘渡舟先生的小柴胡汤16种加减法

刘渡舟先生的小柴胡汤16种加减法,纯干货!悦读中医2017-08-18凡是对中医有点了解的朋友,都对“小柴胡汤”不陌生吧?《伤寒论》以柴胡名方的共有六方(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而小柴胡汤为此六方的基础。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范围之广泛,可算所有经方的翘楚。

那么,如何才能用好小柴胡汤呢?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刘渡舟老先生总结的“小柴胡汤加减16法”。

太实用了,一起去看吧——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由七味药物所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

此方虽然治在肝胆,但又旁顾脾胃;虽然清解邪热,而又培养正气,不通过汗、吐、下方法,以达到祛邪目的,故叫做和解之法。

此方的剂量,柴胡应大于人参、甘草一倍以上方能发挥解热作用,若误把人参、甘草的剂量大于柴胡以上,或者剂量等同,则不能达到治疗目的。

用此方时务须注意这一点。

此方治疗范围较广,既适用于伤寒,又适用于杂病,一般地讲,它治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耳聋目赤,脉弦、苔白滑等症。

《苏沈良方》总结此方,有治疗往来寒热、潮热、身热、伤寒瘥后更发热…—指出柴胡汤的解热作用为诸证之先,验之临床,此说不可忽视。

《论》说:“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个人认为“一证”和“不必悉具”应对照来体会,着眼点在于“不必悉具”。

如呕而发热,或胁下痞硬,或往来寒热,但见少阳主证,使人确信不疑,便宜与柴胡汤,不必待其证候全见。

使用柴胡汤应以此说为准。

在小柴胡汤主证的基础上,如果出现下述各证:01若兼见头痛、发热、脉浮等表证时,于本方减去人参之碍表,加桂枝微发其汗,使表邪得解。

这个方子叫柴胡加桂枝汤,除治表证,又能治心悸、气上冲等证。

02若兼见腹中痛,有拘挛之感,按其腹肌而如条索状,此乃肝脾不和,肌肉与血脉拘挛,应减去黄芩的苦寒,而加芍药以平肝缓急而利血脉。

小柴胡汤的加减治疗青年痤疮的应用

小柴胡汤的加减治疗青年痤疮的应用

6 经 期 头 痛
每 逢经前期 伴有头 痛。每逢 经前伴有 头痛疼痛 ,情志 不
稳, 睡 眠 不 好 。如 头 顶 疼 加 吴 茱 萸 、 两侧头痛加 蔓荆子 、 菊花、
川芎 ,前额 痛加 白芷 ,如恶 心加竹 茹 ,如果失 眠加 五 味子 、 麦冬 、太 子参 ,例 :张华 ,女 性 ,2 0岁 ,未 婚 ,每逢 经 前 头 顶疼 。舌 质 紫 暗 ,脉 弦 滑 。处 方 :柴 胡 1 0 g 、黄 芩 1 0 g 、 法半夏 1 0 g 、 炒 白芍 1 5 g 、 炙 甘草 6 g 、 香附 1 2 g 、 桂枝 1 2元 g 、 元胡 1 0 g 、炮姜 6 乌药 1 5 g 、郁金 1 5 g 、吴 茱萸 6 g 、干 姜
2 7 0
世 界最新 医学 信息文摘 2 0 1 3年 3 月第 1 3卷第 9 期

中医 中药 ・
小柴胡汤的加减治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痤疮 的应 用
( 1 . 内蒙古包头第 四医院 皮肤科 ,内蒙古 包头 0 1 4 0 3 0 ;2 .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 天津 3 0 0 0 7 3 )
楚月英 ,王绍瑜
摘要 :小柴胡汤 出 自 《 伤寒论 》少阳病证 第 9 6条 ,本方有和 解少阳,转枢开, t i ,通达三焦的功能。本 方在 《 伤寒论 》 中使用最 多, 应 用范围广泛 , 而且 疗效确切 。 通过 学习《 聂氏伤寒学》 获益 匪浅 , 我们在 临床 实践 中, 多少年来应用本 方, 加减治疗青年痤疮 ,收到 非常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 :小柴胡汤 ;痤疮 ;应 用
6 g 、党参 1 5 g 、E l 服 数剂痊愈 。
2 痤疮同时伴有黄褐斑者
如果病人 舌体胖 大周边有 齿痕者 ,中医认 为是水斑 ,治 疗用健 脾祛湿法 ,用苓 桂术甘 汤加减 。

小柴胡汤《伤寒论》

小柴胡汤《伤寒论》

小柴胡汤《伤寒论》小柴胡汤《伤寒论》少阳病病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伤寒论》从主治来讲,有四个症是最重要的。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这几个症充分体现出邪在少阳特点。

胆胃不和的特点。

所以小柴胡汤证的病机归纳,往往讲两条。

一个是邪聚少阳,一个是胆胃不和。

《伤寒论》上讲,“血弱气尽,凑理开,这主要指的已经有一定的正气损伤,凑理,体表表气不足,不能御邪,因者顺也,病邪趁势,趁血弱气尽,趁势入里了,与正气相搏,邪正相争居于胁下,我刚才说了,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这个部位。

那正邪分争,在这个特定部位,是造成寒热往来,这种特殊热型的一个基础。

因为在这个地方,正气略有损伤,不能够像体表一样的,持续抗邪。

邪正相争就发热,正气退缩,那就邪正脱离接触,不发热,不能温煦体表,反而畏寒,因此造成发热、畏寒,往来交作。

就是往来寒热。

所以这一段描述,实际上就是描述邪症相争在半表半里阶段的特殊热型。

由于少阳三焦,手足少阳经气相通,涉及到半里有热,影响到胆热。

所以发生胆热犯胃,胆胃不和。

胆胃之气上逆,内热发生可以引起心烦,喜呕是胆胃肢气上逆,喜呕、口苦,胆热循经上炎,可以咽干目眩,作为肝胆疏泄之气,经气不利,疏泄受影响,可以默默,神情默默,抑郁不舒,神情默默,胆胃不和那不欲饮食。

伤寒少阳证正邪分争─往来寒热气机阻滞─胸胁苦满,神情嘿嘿胆热循经上炎─咽干、目眩、心烦犯胃失和─口苦喜呕,不欲食苔薄白、脉弦其它证: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痢疾,黄胆,内伤杂病见少阳证者(前提是见少阳证)从小柴胡汤证的主治来看,它反应出来的正邪分争、气机阻滞、胆热上犯以及胆胃不和。

从表现来归纳,它是属于邪聚少阳特殊这个病位。

引起脏腑之间的关系,胆胃不和。

至于小柴胡汤主治后面,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痢疾,黄胆,内伤杂病见少阳证者(前提是见少阳证),有邪聚少阳的特点,或胆胃不和的相应症状,相应症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小柴胡汤加减法
小柴胡汤是7味药: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
【方论】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

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加减】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1枚;
若渴,去半夏,人参加至9克,栝楼根12克;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9克;
若胁下痞梗,去大枣,加牡蛎12克;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12克;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6克,温覆微汗愈;
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5克,干姜5克。

对于加减法,伤寒论中有详细的论述,我认为这是张仲景的加减,应该非常严谨的。

伤寒论中原文说:如果腹痛,要去黄芩,加芍药
对于这一条,我有点不理解。

按理说,小柴胡汤中,柴胡和黄芩是一个【对药】,柴胡针对少阳经,黄芩针对少阳胆腑。

去了黄芩,换成芍药,这还是小柴胡汤吗,我感觉整个就变了,就不是小柴胡汤了呀。

小柴胡汤的加减,就是这一条我不理解,其他的,都保留了柴胡和黄芩这一对药。

所以向各位老师请教。

网友A:这是因为你用《内经》脏腑辨证理解《伤寒论》小柴胡汤的结果。

胡老说,加减很多是错的,不看也罢。

网友B: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

腹痛是寒邪郁滞不通的证候,故去黄芩之寒,加芍药以通血痹,通则不痛也。

网友C:小柴胡汤有个基本假设是往来寒热,寒和热差不多,柴胡和甘草是此证之主药,此二不能少,其余皆可替换加减。

柴胡气味辛平,无甚烈气性,善散木气之郁,本身没有很强的升降性。

肝胆俱属木,木气喜条达舒畅,恶抑郁。

肝胆主疏泄,性走。

肝气顺则肝升,胆气顺则胆降。

胆为甲木,肝为乙木。

胆为阳木,肝为阴木。

柴胡入肝则疏散肝之郁气,郁气散则肝升,因为肝经从足走胸,以肝经向走上之故也。

柴胡入胆,也是疏散木气,郁气散则胆降,因为胆
经从头走足,因此胆主降也。

柴胡不能看为独升,也不能看为独降,可视为疏散药,入经则随经,或升或降,是随其所入之经散其气,而能升能降,故能主寒热邪气(如本经所云)是也。

柴胡配甘草,可视为轻剂的平肝胆药,加入其他药味是放大其作用、扩大其作用范围。

柴胡配黄芩,或柴胡配芍药皆能平少阳之火,柴胡配黄芩偏重于苦降,柴胡配芍药偏于收敛。

有腹痛时,肝风克脾,乃肝偏于燥,故用芍药之酸收之性来敛阴,润肝之燥。

相比之下,黄芩偏苦燥,无润肝之用。

芍药带酸味外,也带微苦,故亦能降少阳相火。

在寒热往来差不多的情况下,用芍药就不必再用黄芩,用了黄芩也就不必芍药。

但是若热多寒少,或但热无寒的少阳病,急性炎证,则宜芍药和黄芩并用。

这就是小柴胡加芍药汤,也就是四圣心源中的治相火法之基本方 --
柴胡芍药汤。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