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流行特点(教师)
第15周安全教育几种常见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预防措施

几种常见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预防措施----太龙小学早安三分钟集体备课组(5、26-6、1)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高。
传染源是流感患者。
流感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
潜伏期短,通常为1-3日。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2、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携带病毒者。
可经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飞沫传播。
患者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
潜伏期为12~25日,通常为18日。
主要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可出现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1至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
全程约10~14天。
除腮腺肿胀外,还可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患儿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一般不少于发病后2-3周。
3、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疱疹病毒的一种)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是水痘患者。
水痘通过患者咳嗽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经人与人接触直接传播、或接触到水痘“痘浆”污染的物品而间接传播。
潜伏期为10~24日,通常为14~16日。
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主要临床表现:患者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
患病初期出现轻微发烧、疲倦和软弱无力;斑疹出现后数小时即转化为丘疹、疱疹。
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
一般典型水疱皮疹约历时1—6天,由于皮疹先后,分批出现,因此在出疹第2—3天内,在病人身上同一部位可见到各阶段的皮疹(即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同时存在。
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患儿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天。
4、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

春季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治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各种致病菌生长、繁殖加快,加上气候变化无常,早晚温差较大,导致人的抵抗力下降,因此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加之校园人员聚集学生年龄较小,很容易被传染。
为了保证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请大家仔细阅读有关春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谨记于心,密切观察学生健康状况,如有异常,请及时就医,并将情况及时告知班主任老师。
一、几种常见传染病:(一)流行性感冒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2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3.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二)新冠病毒感染1.新冠病毒感染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2.传播途径:主要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
3.主要症状:发热(体温≥37.3℃),伴或不伴肌肉酸痛、头疼、咽干咽痛、干咳、鼻塞流涕、嗅味觉减退、腹泻、结膜炎症状之一,且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阳性(排除新冠复阳)。
(三)结核病1.结核病过去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也可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等器官。
2.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也可通过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传播。
3.主要症状:结核病多为缓慢起病,长期伴有疲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
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丝。
结核杆菌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等器官,可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消瘦、腹泻与便秘交替等症状。
(四)水痘1.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发生在儿童,冬春季为高峰。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间接传播。
春季校园流行病防控大全资料讲解

学校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
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学校是人员比较密集、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学校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流行性感冒1、定义: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及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预防措施(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疾病及大暴发的最有效的措施。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3)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二、流行性腮腺炎1.定义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发热,并累及各种腺组织及各种脏器。
2.预防措施(1)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减毒腮腺炎活疫苗或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
(2)患者应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方可返校。
(3)在流行季节,一定要加强对学校的管理,教室、宿舍等集体生活场所多开窗,加强室内的通风。
学校一旦发现有腮腺肿大等可疑病人,应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报告,及时控制疫情蔓延。
三、流行性腮腺炎1.定义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发热,并累及各种腺组织及各种脏器。
季节性流行病在幼儿园的防治知识

季节性流行病在幼儿园的防治知识1. 简介季节性流行病是指在特定季节内流行的一类传染病,通常由病毒或细菌引起,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幼儿园作为儿童集中的场所,一旦发生季节性流行病,容易造成快速传播。
为了预防和控制季节性流行病在幼儿园的传播,增强师幼和家长的健康意识,提高幼儿园卫生管理水平,制定本防治知识手册。
2. 常见季节性流行病及其特点2.1 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喉咙痛、全身肌肉痛等。
流感具有高度传染性,容易在幼儿园内传播。
2.2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口腔溃疡、手、足、臀部皮疹等。
手足口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2.3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皮疹、瘙痒等。
水痘的传染性也很强,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3. 预防措施3.1 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对师幼和家长的季节性流行病防治知识教育,提高防病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3.2 落实晨检制度严格执行幼儿园晨检制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观察,并及时报告园卫生保健人员。
3.3 做好环境卫生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加强幼儿园户外活动场所的卫生管理,保持环境卫生。
3.4 强化食品管理加强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3.5 提高免疫力鼓励师幼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6 疫苗接种根据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为幼儿接种相关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4. 处理流程4.1 发现病例一旦发现疑似季节性流行病病例,立即将患者隔离,并及时报告园卫生保健人员。
4.2 病例核实园卫生保健人员对疑似病例进行核实,确认为确诊病例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4.3 采取措施根据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如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健康教育等。
4.4 跟踪观察对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跟踪观察,确保病情得到及时控制。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的知识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的知识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老师、同学们:大家好!目前正值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它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
由于学校里人群密集,人员接触频繁,病原体容易通过学生或物品从社会带到学校从而在学校中传播开来,又容易从学校带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而且我们少年儿童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期,各个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抵抗力低下,对疾病往往是防不胜防,容易感染传染病。
一旦有传染病传入学校更容易发生传染病疫情的暴发和流行,将严重影响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校的教学秩序。
下面简要介绍学校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和预防知识。
一、人类的四大传染病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传染病,包括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1、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呼吸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这些病大多发生在冬、春季节,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呼吸道粘膜和肺,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
不随地吐痰,保持住房和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以及戴口罩等,可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2、消化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消化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包括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脊髓灰质炎、蛔虫病和蛲虫病等。
这些病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
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主要是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的。
因此,不喝生水,不生吃未经洗净的蔬菜、瓜、果,大力消灭苍蝇,饭前便后洗手等,可以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
3、血液传染病:血液传染病是指以节肢动物(如蚊、虱、蚤、蜱等)为媒介所引起的传染病,因而又叫虫媒传染病,包括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和出血热等。
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
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淋巴,主要是经由进程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的。
常见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分析

常见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分析随着学校里人群聚集、交往频繁,学校传染病防控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以下是常见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分析:1. 流感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学校传染病,特别是在冬季流感高发期间。
预防措施包括教育学生正确洗手、讲授咳嗽与打喷嚏礼仪、定期通风和清洁学校环境、推行流感疫苗接种等。
学校应加强对流感症状学生的监测和隔离措施。
2. 水痘水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学生洗手、保持室内通风、减少人员密集活动、及时隔离患病学生,并要求确诊学生休学疗养。
3. 腹泻腹泻是学校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物、饮水、接触传播等途径传播。
预防措施包括提供安全卫生的饮食、定期检查食品卫生、加强学生个人卫生教育、保持干净的学校环境、做好厕所的清洁与消毒等。
4. 结核病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可经飞沫传播。
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宣传教育学生正确的卫生习惯和传染病知识,提醒学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保持室内通风等。
5. 传染性脑膜炎传染性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学校传染病,可通过飞沫传播或与患者接触而感染。
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加强清洁和通风,提倡学生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
在疫情爆发时,学校可以考虑暂停集体活动,减少聚集。
6. 结膜炎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包括学生之间不共用眼镜、洗脸毛巾等个人用品,加强手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及时清洁和消毒学校环境。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卫生教育,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和通风,定期检查食品卫生,并在疫情出现时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
学生和家长应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避免共用个人用品等行为。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学校传染病防治的知识

•
F 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
疫区;
•
•
谢谢
•
3、防止的主要方法有:
•
一是吃熟食。病菌对高温抵抗力弱,只要加温煮沸就
能全部杀灭;不吃生的、半生和腌制的海、水产品;隔餐、
隔夜食品要重新加热煮透。
•
二是喝开水不喝生水。不使用不洁的水漱口、刷牙、
洗食具、洗水果、洗蔬菜和其他食品。
•
三是洗净手。食前便后要用肥皂把手洗干净,防止病
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
2)传播途径: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
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
过程,谓之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接触
、昆虫媒介、性途径和血液途径等。
•
3)人群易感性: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
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
• 4、传染病的预防原则针对三环节 •
• l)管理传染源:我国的法定管理的传染病有 甲类、乙类、丙类。
异性被动免疫。
•
5、传染病三级预防原则
•
1)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或初级预防,防患
于未然。
•
2)二级预防:即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
、早治疗),还强调早报告、早隔离。
•
3)三级预防:积极治疗,预防伤残;做好
康复,随访。
呼吸道传染病
•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
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
乱倒垃圾污物,不污染水源;月
教学资料
• 资料仅供参考
• (1)甲类传染病(烈性传染病):霍乱、鼠疫( 强制管理)2种;
• 2)乙类传染病:麻疹、肝炎、肺结核等26种( 严格管理,其中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 感应按甲类传染病处理);
中国校园常见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及重点防控建议

中国校园常见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及重点防控建议一、引言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也是传染病高发的地区之一。
校园作为学生聚集的场所,传染病的传播速度迅速,危害也较为严重。
为了有效防控校园常见传染病,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本文将对中国校园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重点防控建议进行阐述。
二、中国校园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1.监测与预警为了及时掌握校园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做好预警和防控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测与预警系统。
通过加强对学生、教职员工等人员的健康监测,以及对疾病传播媒介的监测,可以有效地发现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2.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对传染病的认知和自我防护意识,减少不良卫生习惯的养成,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
3.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对一些高发传染病,如流感、水痘、麻疹等,应该积极推进免疫接种工作。
通过建立免疫屏障,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4.隔离与消毒在发现传染病疫情后,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传播。
同时,对于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和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可以避免病菌的进一步传播。
5.医疗救治对于已经感染传染病的学生和教职员工,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和隔离。
同时,加强医疗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提高医疗救治水平,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危害。
三、重点防控建议1.加强校园卫生管理校园卫生管理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应该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同时,加强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生活管理,规范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2.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测与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测与预警系统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应该加强对疾病传播媒介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的传播。
同时,加强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等人员的健康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治疗患者。
3.推进免疫接种工作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

LOGO
传染病流行环节的防控措施
1.控制传染源:有的传染病在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
染性,比如麻疹、甲型肝炎,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 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 蔓延。
Page 6
LOGO
传染病流行环节的防控措施
Page 31
LOGO
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得了肺结核,应该注意什么? (1)一旦被确诊为肺结核,一定要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坚持治疗,严格
按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和复查。
(2)治疗期间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要减少与其他人的接 触,如果必须去,需要佩戴口罩。
(3)要树立治愈的信心,只要完成规范治疗疗程,绝大多数肺结核是 可以治愈的,治愈后就不会有传染性。
福平(RIF)、乙胺丁醇(EMB)、吡嗪酰胺(PZA)。结核病的一个标准短疗程 是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两个月,然后单独使用异烟肼和 利福平再过四个月。 但一旦发展成耐多药结核病,疗程会变得漫长而复杂,一个标准流程长达20-24 个月,而且药物不仅具有相当大的肝肾毒性,副作用显著,且价格昂贵,整个 治疗过程费用是普通结核的上百倍。除此之外,由于抗结核病药物对于肝脏会 有损伤,患者还需要服用护肝药物。
- 传播途径
主要经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 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 易感性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每年可能感染10-15人(或更多)的新患者。 结核病菌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的概率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患者排
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

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在学校这样一个人员密集的环境中,传染病的防治至关重要。
学生们每天在一起学习、生活,彼此之间接触频繁,一旦有传染病发生,很容易迅速传播开来,影响到众多学生的健康和学习。
因此,了解和掌握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对于保障师生的健康,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的学校传染病1、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喉咙疼痛、头痛、肌肉酸痛等。
2、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多发生于 5 岁以下儿童,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或溃疡,伴有发热。
3、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很强。
主要症状为全身皮肤分批出现皮疹,初始为红色斑疹,随后变为丘疹、疱疹,疱疹破裂后形成结痂。
4、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麻疹黏膜斑及皮肤斑丘疹等。
5、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症状较轻,常表现为发热、皮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
6、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患者表现为腮腺肿大、疼痛,可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
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空气传播病原体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如流感、麻疹、风疹等疾病的病毒可以在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中携带,被他人吸入后感染。
2、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排泄物、用具等可以传播传染病。
例如,手足口病可以通过接触患者的疱疹液、粪便等传播;共用毛巾、餐具等也可能导致传染病的传播。
3、消化道传播通过污染的食物、水等经消化道传播,如手足口病、霍乱、痢疾等。
4、虫媒传播某些传染病可以通过蚊虫、虱子等昆虫叮咬传播,如疟疾、乙脑等。
三、学校传染病的防治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学校应通过健康教育课、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向师生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024年学校传染病防治培训讲稿(2篇)

2024年学校传染病防治培训讲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同事们,大家上午好!我作为学校传染病防治培训的主讲人,今天非常荣幸地为大家带来这一场培训。
当前,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们学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肩负着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责任。
通过本次培训,我们将共同学习传染病防控的基本知识和有效措施,提高授课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防病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为保障校园卫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一、传染病基本知识1. 传染病的定义和特点: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空气传播等途径传播的疾病。
它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等特点。
2. 常见的传染病:流感、水痘、麻疹、伤寒、痢疾、肺结核等。
这些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各不相同,我们要重点关注学校中较为常见的传染病。
3.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个人防护、环境卫生、集体防控等措施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个人要做好勤洗手、咳嗽礼仪、佩戴口罩等,学校要保证食品安全、校园环境卫生等,同时要严格管理学生的入校健康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
二、学校传染病防控经验和措施1. 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机构的建立:学校应设立传染病防控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确保防控工作的及时和有效进行。
2. 授课教师的防病知识培训: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防病意识和预防知识,确保教师及时洞察传染病的蔓延趋势,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
3. 学生的健康管理: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和健康监测机制,严格落实健康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制度,并根据学生的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4. 健康教育的开展:学校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向学生普及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和防控措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 校园卫生环境的改善:学校要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同时要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洁,保持教室、寝室、食堂等场所的卫生。
学校高发传染病防控知识

学校高发传染病防控知识水痘一、疾病概述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以皮肤粘膜分批出现斑疹、丘疹、水疱和结痂,而且各期皮疹同时存在为特点。
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
儿童和青少年为易感人群,学龄前儿童多见。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
二、流行特征1、好发年龄 :6-9岁多见,新生儿及成人可见2、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多发3、传染源:病人为唯一的传染源。
4、传播途径:接触、空气飞沫传播。
5、传染性: 强!6、潜伏期:长(10-24天平均14-16天)7、隔离期:隔离至所有疱疹干燥结痂脱落为止(发病之日起至少14天)三、治疗原则1、一般处理:隔离治疗,卧床休息,防止庖疹破溃。
2、抗病毒治疗3、对症处理四、预防措施1、了解水痘防病知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
2、教室、宿舍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并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
3、发现疑似水痘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及时报告。
4、水痘患者应自觉接受隔离治疗,一般为14-21天。
5、做好晨检、午检,按时上报因病缺勤病因追踪登记。
6、可接种水痘疫苗预防。
诺如病毒急性肠胃炎一、疾病概述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
感染诺如病毒后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恶心,或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
病程一般为2-3天,此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恢复后无后遗症。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该病毒在全球广泛分布。
二、临床症状发病时间:潜伏期为24-48小时,一般不超过96小时。
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毒性胃肠炎相似,起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及腹泻。
可单有呕吐或腹泻,亦可先吐后泻,故也称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
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人群集中,易感性高。
学校人群与社会频繁流动,相互影响。
季节性与大社会的季节性相同,但又受到开学和寒暑假的影响,高峰时间一般是四月和十一月。
学校传染病流行发生的农村中小学传染病的发生率高于城镇中小学。
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高,80%的水痘爆发都在学校。
学校传染病特别是农村小学和幼托机构,仍为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的主要场所为什么学校较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1.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场所特殊性)好比是一个整合器幼儿和学生每天从四面八方一家一户汇集到学校里来,又从学校分散到千家万户里去,传染源可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散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散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的各个角落,所以说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2.学生是传染病的主要感染人群(生物学特性)幼儿和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个体的免疫力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差,容易感染传染病,如麻疹风疹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等感染者疹、风疹、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等,感染者均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
我市历年报告的乙丙类急性传染病,学生和幼托儿童约占30%,其中约3/4为呼吸道传染病。
3、不易被早发现,极易造成暴发和流行(传播可行性)幼儿和学生多不了解传染病早期症状,不能清楚表达身体的不适,因此不易被早发现和早诊断,很多传染病在潜伏期和发病早期就有了极强的传染性,在人群高度聚集和相互密切接触的学校自然就容易引发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
传染病要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才能在人群中流行。
若能完全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即可防止该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一)控制传染源——根本措施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前就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
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
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根本措施。
所以学校要认真落实晨、午检制度,起到严格控制传染源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流行特点(一)极易发生
1.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个班几十个学生集中在几十平方左右的教室里,整天在一起生活学校,相互之间密切接触。
2.如果卫生设施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卫生习惯不好,这就具备了传染病在学校里发生与流行的条件。
(二)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学校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组成人群,年龄构成从儿童、少年到青年。
学生每天从四面八方一家一户汇集到学校里来,又从学校分散到千家万户里去。
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散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各个角落,所以说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三)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而流行的强度大小则到决于传染源的多少、易感者的密度、传播途径实现机率大小和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
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传染机制极易实现。
所以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四)季节性
学校传染病的流行与社会上传染病流行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
除此以外,学校传染病的发生还与学校寒暑假及开学有密切关系。
(五)年龄特点
学校里的在校学生,其年龄可以从6岁到20岁左右。
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可因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
小学由于学生基础免疫水平低,而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流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均可以爆发、流行。
传染病觉症状
1.发热:由感染性的原因引卢,可分为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可骤然上升到39℃以上,通常伴有寒战,也可缓慢上升,呈梯形曲线。
(2)极期:体温上升至一定高度,然后持续数体温可缓慢下降,几天后降至正常,也可以一天内降至正常,此时多伴有大出汗。
2.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时候伴有发疹,疹子出现的时间因病种而异,水痘、风疹最早,伤寒最迟。
疹子的分布也因病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水痘的疹子主要分布于躯干,麻疹有柯氏斑,皮疹由耳后向四肢躯干蔓延。
形态分4种
①斑丘疹:多见于麻疹、风疹、猩红热等。
②疱疹或脓疱疹:多见于水痘、手足口病等。
③出血疹: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等。
④荨麻疹:多见于血清病、病毒性肝炎等。
传播途径
1.空气、飞沫、尘埃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麻疹、流感、水痘等。
2.水、食物、苍蝇以肠道为进入门户传播的传染病,如菌痢、伤寒等。
3.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手足口病等。
4.虫媒传播:蚊子、跳蚤等,如乙脑、疟疾等。
2
5.血液/体液/血制品传播:见于乙肝、艾滋病等。
6.土壤被虫卵、芽孢等污染时,成为传播途径,如寄生虫病。
常见传染病种类:流行性感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猩红热、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1~3天
临床表现:
症状较普通感冒重,表现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
水痘
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
临床表现:
1.发热:低热或中等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
2.疱疹:初期为红斑疹,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形似露珠水滴,3~5mm大小,疱液透明,后转为混浊。
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靠近心脏一端,四肢远端较少。
曾接种过疫苗者表现不典型。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
由患者和健康带毒者的唾液或呼吸道分泌液飞沫经空气传播。
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易感者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
本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
临床表现:
1.腮腺肿大:为该病的特征性病变,75%患者表现为双侧腮腺肿大,疼痛明显。
2.起病急,有发热、怕冷、头痛等类似感冒症状。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流脑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主要是健康携带者。
婴幼儿发病最高、其次为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冬春季节高发。
潜伏期为2-10天,平均4天左右。
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剧烈头通、恶心、呕吐、颈强直、畏光、皮肤瘀斑等。
猩红热
一、传染淅:病人和带菌者
二、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三、潜伏期:通常2-3天
四、临床表现:
1.发热、多为持续性,可达39℃。
2.咽喉炎:表现有咽痛、吞咽痛,可以皮疹出现之前发生。
4 3.皮疹:发热后第2日,由耳后、颈部及上胸部开始发疹,分布均匀,针尖大小的丘疹,按压会裉色,伴有发痒的感觉。
4.“草莓舌”、“杨梅舌”:舌乳头肿胀形成“草莓舌”,2-3日后舌苔脱落,舌乳头凸起,被为“杨梅舌”。
麻疹
由于近年来麻疹疫苗的应用,使麻疹的临床症状变得不十分规律。
典型麻疹有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典型症状是高热、皮疹及呼吸道卡他等炎症。
潜伏期:平均为10-14天。
前驱前:2-4天,有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结膜炎等,此期后期可见到颊粘膜周围有红晕的0.5-1mm 灰白色小点,称柯氏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标志。
出疹期:多在发热4-5天后出现,持续2-5日不等。
皮疹为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逐渐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出疹时体温达到高峰,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
恢复期:皮疹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落。
如不出现并发症,病情自愈。
手足口病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传播,多发生5岁以下幼儿。
潜伏期:3-7天
临床表现:
1.发热: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
2.出疹: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