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学发展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姓名:XXX

1 计量学的发展

1).原始阶段

以经验和权利为主,大多利用人、动物或自然物体作为计量基准。象上述“布手知尺、掬手为升、取权定重、迈步算亩和滴水计时”等,相传在大禹治水时,就使用了“准绳”和“规”“距”等计量器具,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这一史实大家都知道。古埃及的尺度是以人的胳膊到指尖的距离为依据的,称之为“腕尺”(约46cm),英国的码是亨利一世将其手臂向前平伸,从其鼻尖到嘴尖的距离(1yd=0.9144m);英尺是查理曼大帝的脚长(1ft=0.3038m)英寸是英王埃德加的手拇指关节的长度;而英亩则是两牛同轭,一日翻耕土地的面积(1英亩=4050平方米)。

计量制度的建立,单位标准的确定虽然都是人为的,但必须具有权威性。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武力征服了各诸侯国,颁发了统一度量衡诏书,同时初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度量衡制度。后经汉代的改进、完善,成文于典籍而被历代遵循,奉为圭臬。此后每经改朝换代,都要探究古制之本,以确定当朝度量衡和计时单位标准。历代流传下来的器物不断被发现,其传承关系明确便是有力的证明。直至清朝,无论是度量衡或计时制度都是秦汉古制的沿袭。今犹陈列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太和殿前的鎏金铜嘉量和晷便是有力的物证。

中华民族的祖先,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天文观测,创造了里亩、尺寸、升斗、斤两等度量衡单位制和年、月、日时、刻等计时单位。以当时先进的科学方法,制定了单位量值标准,不断完善测量器具和

则量方法,使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科技文明,都能在时空坐标上定格记录下来,其量化的数据真实、可比。

中华悠久的文明史流传下来的大量的珍贵文物,其中许多与计量有关的器物和文字资料,记录和讲述了一个个生动而有价值的故事。如考古学家曾统计过,在100多座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墓葬中,出土了数量不等的天平、砝码,它们是用来称量可切割的黄金贷币的。反映了楚地盛产黄金、经济繁荣、商贾活跃的社会面貌。而掌握着大量财富的王公贵族和豪商们,死后仍然向往着升入天堂,继续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天平、砝码便成为随葬品埋入地下。又如留存至今的“商鞅铜方升”,器壁刻铭详尽,其中“十八年”即器的制造年代在商鞅辅助秦孝公变法的公元前344年,为了统一秦国度量衡而由官居卿相的商鞅亲自督造的。“十六寸五分寸壹为升”,说明当时已普遍使用“以度审容”。“齐卿大夫众来聘”,一方面是记录了当时重大的政治事件,同时也可能有两国共同商定过有关统一度量衡的内容。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诏书统一全国度量衡,又将诏书加刻在器的底部。一件量器所刻铭文,向后人讲述了秦国几百年的历史,它的重要意义远远超过了器物本身。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几乎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历史功绩。秦权、秦量出土地域之广、数量之多,令人惊叹。据粗略统计,出土地域囊括了被统一的每一个诸侯国旧地,数量多达百余件。这些都展示了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决心和雄才大略。

中国古代计量技术,在历代史籍中都有辑录。研究者根据文献记载,对照所能见到的器物,考释其铭文,测量其实际数值,模拟、复

现其计量功能,使尘封的古老科技重现光彩。西汉末年,经学家刘歆总结了前人的智慧,提出了一套系统的以黄种、累黍定度量衡标准的理论,后载入《汉书?律历志》。即以音频定长度,用累黍为介质加以复现。声与量皆为无形之物,量尚可通过度量衡量测出来,而在古代,声是无法测量并保存的。如何让以黄种定度量衡这一科学的设想得以实现,刘歆等先哲们通过反复试难后。提出以黍为介质,即选用中等大小的自然物“黍”,横排90粒得黄钟律管之长(9寸),加一寸即一尺。律管之积约容1200粒黍,与一龠的容量相当,二龠为一合(16.2立方分)。积1200黍之重约12铢,24铢即一两。这样便形成了一组参量公式,厘定出度、量、衡三个单位量。从此这一量化了的公式便成为其后历代制定当朝制度时可遵循的古代标准,既可以用度量衡来定律,又可以用律来校度量衡。近现代许多学者对此做过大量的理论推算和实物验测,证明这一公式是符合物理学原理的,在一定误差范围内也是可以复现。

19世纪初期,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发展,法国也开始了工业革命,从19世纪70年代起,德国发生了以电力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的自然科学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家受牛顿力学的影响,在实验科学中取得许多重大突破,如:焦耳定律、卡诺热循环理论、安培电流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拉瓦锡氧的发现和氧化学说等。相继建立起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学科并得到了技术应用。数学长足进步,不断推出新概念和新方法。天文学、地学有很大发展。光学、生物学、有机化学也随之兴

起。科学的进步为计量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现代阶段

以量子理论为基础,由宏观实物基准过度到微观量子基准。国际上以正式确立的量子基准有长度单位米基准、时间单位秒基准、电压单位伏特基准和电阻单位欧姆基准。从经典理论来看,物资世界在做连续的、渐进的宏观运动;而在微观量子体系中,事物的发展是不连续的、跳跃的也是量子话的。由于原子的能级非常稳定,跃迁时辐射信号的周期自然也非常稳定,因此跃迁所对应的量值是固定不变的。这类微观量子基准,包括1960年用氪86原子的特定能级跃迁所定义的米、1967年用铯133原子特定能级跃迁所定义的秒等,提高了SI 基本单位实现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但是,它们仍与某种原子的特定量子跃迁过程有关,因而尚不具备普实性。最好的方案是用基本物理常量来定义计量单位。例如:1983年将米定义为光在真空中在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所行进的长度,既认为真空中光速作为一个定义值恒为299792458m/s(约30万公里/秒);而长度事实上变成了时间(频率)的导出量。这种定义通过不变的光速给出了空间和时间的联系,使新定义的米只依赖于目前测量不确定度最小(10-15量级)的频率,从而更具准确性、稳定性、可靠性和普适性。

以上主要是从量的定义上划分阶段,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计量在古代是各国独立产生,并作为民族文化和社会制度的一部分继承和发展,直到19世纪,各国使用的计量单位及其进位制度、计量器具和管理措施等彼此差异甚大。计量学长期停留在记述各种计量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