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角度路径下的单轨车辆驾驶员模型
轮式装甲车操纵稳定性单轨建模与仿真
型和实车数据 , 得出该类车辆稳态响应特性 , 以及质心位置 、 侧偏刚度和车速等参数变化对操稳性的
影 响 规律 。
关键词: 多轴车辆 ; 操纵稳定性 ; 单轨数学模型
中图 分类 号 : 4 16 U 6 .
文献标 识码 : A
单轨吊人车结构的优化设计与研究
单轨吊人车结构的优化设计与研究韩俊国【摘要】介绍了原有单轨吊人车的吊车原理以及应力分布形式,并根据力的分析对原有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单轨吊人车在优化设计时,改双排座椅为单排座椅,并缩小单轨吊人车的横截面宽度.运用模拟仿真软件Ansys中的Workbench进行优化前后两种吊人车结构图的绘制,并输入相关载荷参数,经过处理后计算对比优化前后等效应变与变形量的大小,验证了优化后的优越性,值得在井下实际运行中推广.【期刊名称】《机械管理开发》【年(卷),期】2019(034)005【总页数】3页(P36-38)【关键词】Ansys;Workbench;单轨吊人车;结构优化;等效应变【作者】韩俊国【作者单位】阳煤集团新景公司运输工区, 山西阳泉0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355引言单轨吊人车是煤矿井下一种常见的运输设备,可运人、运物,且具有价格低廉、使用方便、体积小、运输效率高、故障少等优点。
为了保障单轨吊人车运人、运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必须对其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并找出最易发生形变破坏的部位,采取针对性的结构优化措施,对重点防护部位进行保护。
除了单轨吊人车自身结构局限性外,还需考虑运行过程中的人机工程学,比如:运行过程中滑轮座的润滑度、紧急停止的缓冲性,以及上车上物的瞬时冲击对单轨吊车的影响、防治与周边轨道的摩擦和碰撞等。
单轨吊车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滑轮与两对耳座的销连接,将滑轮固定在上方轨道,吊车借助滑轮的运移悬空移动。
所以,分析了吊车的静态结构,不难发现人车框架与设备连接处是最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部位[1-3] 。
因此,运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受力和等效应变,针对易发生危险工况的局部结构进行改造升级。
1 单轨吊牵引人车的结构形式分析一般的单轨吊车结构形式大同小异,车身主体主要由人车框架、耳座、联接梁、滑轮构成。
运行过程中主要依靠滑轮在轨道上的滑移将人与车悬空移动,直至送至目的地。
吊车牵引动力主要来源于与联接梁连接的牵引机车,机车负责吊车的启动和制动。
车辆的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
车辆的运动学模型和动⼒学模型系统建模是系统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对于⽆⼈车的横向控制(控制车辆转向,使其沿期望路径⾏驶),通过对车辆模型进⾏合理的简化和解耦,建⽴合适的车辆模型,对实现⽆⼈车的路径跟踪⾄关重要。
所谓车辆模型,即描述车辆运动状态的模型,⼀般可分为两类:运动学车辆模型;动⼒学车辆模型。
研究表明,在低速时,车辆的运动学特性较为突出;⽽在⾼速时,车辆的动⼒学特性对⾃⾝的运动状态影响较⼤。
1、运动学车辆模型车辆运动学模型如下图所⽰。
车辆运动学模型这⾥假定车辆是⼀个刚体,根据上图所⽰的⼏何关系,可以得到下⾯的车辆运动学数学模型。
运动学模型的数学公式其中,x0 和 y0 表⽰车辆质⼼的位置,v 为质⼼的纵向速度,r 为车辆的横摆⾓速度,Ψ为车辆的航向⾓,β为车辆的质⼼侧偏⾓。
在低速情况下,车辆在垂直⽅向的运动通常可以忽略,也即车辆的质⼼侧偏⾓为零,车辆的结构就像⾃⾏车⼀样,因此上述模型可以简化⼀个⾃⾏车模型,如下图所⽰:⾃⾏车模型整个模型的控制量可以简化为 v 和δ,即纵向车速和前轮偏⾓。
通常车辆的转向控制量为⽅向盘⾓度,因此需要根据转向传动⽐,将前轮偏⾓转化为⽅向盘⾓度。
上述的⾃⾏车车辆模型适⽤范围⾮常⼴,可以解决⼤部分问题。
但当车辆⾼速⾏驶时,使⽤简单的⼆⾃由度车辆模型通常⽆法满⾜横向控制的精确性和稳定性,这时就需要⽤到车辆的动⼒学模型。
2、动⼒学车辆模型汽车实际的动⼒学特性⾮常复杂,为精确描述车辆的运⾏状态,相关研究学者提出了多种多⾃由度的动⼒学模型。
不过,复杂的车辆动⼒学模型虽然较好的反映车辆的实际运动状态,但并不适⽤于⽆⼈车的横向控制。
其中,单轨模型是⼀个应⽤⽐较多的动⼒学车辆模型。
单轨模型是在忽略了空⽓动⼒学、车辆悬架系统、转向系统等的基础上,将前后轮分别⽤⼀个等效的前轮和后轮来代替,从⽽得到的车辆模型。
单轨模型的具体受⼒分析如下图所⽰。
单轨模型上图中的车⾝坐标系oxy,是以车辆质⼼为坐标原点,以沿车⾝向前的⽅向为x的正⽅向,以垂直于横轴的向左的⽅向为y的正⽅向。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指挥自动化的行车组织
客滞留造成拥挤
响后续列车运行
列车跳站停车的设置可 由行车调度员在工作站上 进行,也可由行车调度员 命令驾驶员在当次列车上 进行,前者称为中央设置, 后者称为列车设置。
中央设置对允许跳停列车 有所限制,并且不能设置 一列车在两个车站连续跳 停。列车设置对允许跳停 车站没有限制,并且具有 连续设置跳停功能
前行列车尾部出清前 一分区
II
III
I
车速Km/h
实际速度
前一区段中无列车, 线路平直
前一区段 中有列车
前一区段中无列车, 线路曲率较大,且 有一定坡度
前一区段 中有列车
固定闭塞方式
时间/s
2、准移动闭塞
❖ 对于前行列车,仍采用固定闭塞的定位方式,而对后续列车采用移动定位方式,可以告诉后 续列车可继续前行的距离,当前一区段中列车出清时,后续列车的速度限制将有一个台阶式 的升高,当后续列车向前逐渐逼近其所在区段的界限时,其限制速度是逐渐下降的。
车速 Km/h
实际速度
前一区段中无列车, 线路平直
前一区段中 前一区段中无列车,
有列车
线路曲率较大,且
有一定坡度
前一区段中 有列车
准移动闭塞方式
时间/s
3、移动闭塞
❖ 不在设置闭塞区段,前后两列车都采用移动定位的方式,列车安全追踪距离不预先设定,而随着列车的 移动不断移动并且变化。
四、不同闭塞制式的ATC系统
•数据通信对所有的子 系统透明
•可以与无人驾驶结合,避免司 机误操作或延误,从而提高效率
•安全关联计算机采用3取2或2取2冗余 配置,可保证故障安全。
•车地双向通信,实时 提供列车的位置及速 度等信息。
•模块化设计,核心 部分采用软件实现, 硬件数量大大减少
基于RAMSIS的跨坐式单轨车驾驶员手伸及分析
通 过应用 RAMS S人 体模 型在 跨 坐式 单 轨车辆 驾 I
图 1 跨 坐 式 单 轨 车辆 驾驶 室简 单 建 模
驶室驾 驶 时对操控 件 的可及 性界 面校 核分 析 , 果表 明 结
用 户就 可以 清楚地 看 到 哪些 操控 部 件 是 驾驶 员 在 当前 姿 势下无法 触 及 到 的 。有 利 于 总 布置 工 程 师 在设 计 仪 表板 和操控 件 时及 时 了 解 到设 计 模 型是 否 方 便驾 驶员 或者 乘员触 摸 。用选取 的 RAMS S人体 模 型对 司机 开 I 关盘 、 前后控 制开 关 、 主控 制 器 、 线 电 台控 制 器 、 无 刮雨
* 国家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项 目(0 7 AG 6 0 ) 2 0B 0 B 1
杜子 学 ( 9 2 )男 , 北 邯郸 人 , 授 ( 稿 日期 :0 9 8 3 16 一 河 教 收 2 0 —0 —0 )
第 1 期
基于 R AMSS的 跨 坐 式 单 轨 车 驾 驶 员 手 伸 及 分 析 I
本 文 利用 C I AT A V5对 驾 驶 室 进 行 了 适 应 人 机 工
计 的一 条重要 原则 。由于驾驶 车辆 是一 项 复杂 的任务 ,
需 要 完 成 从 信 息 采 集 一 分 析 加 工 一 执 行 与 操 纵 这 样 一
个 过程 和功能 , 因此从 行 车主动 、 安全 的角度 出发 , 车辆 操 作装置 的设 计对驾 驶员来 说 , 位置设 计 应该 满足在 驾
驶员 的手 伸及 范 围内 , 并尽 可能 在坐姿 状 态下操 作方 便 和舒 适 。只有将 操控 件布置 在手 伸及界 面 内, 能保 证 才
TMS交通仿真模型TransModeler
• 地理位置信息(Google Earth) • 分层存储仿真数据(支持各种GIS格式路网) • 动态地图显示 • 车流动画 • 数据表链接 • 公式转换 • 数据排序、索引、查找 • 起迄点出行量矩阵 • 输出GIS路网数据
TransModeler的优势
1、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功能举例
Freeway.smp文件,系统在地图中打开Freeway工程; 3、选择Simulation-Toolbox,系统打开仿真工具箱; 4、点击 来触发仿真,当系统完成仿真的初始化工作后
• 比较规划与仿真模型结果 之间的差别
– 路段流量和时间
– 路段和路口的通过能力
• 分析拥堵路段的车源,帮 助交通规划、管理和工程 设计备选方案
OD矩阵运用
TransModeler的优势
5、对交通需求的灵活描述
• 通过动态矩阵或车辆出行列表来描述网络上或起 迄点之间的交通量,用路径列表或路径选择模型 来表示车流在路网上的分配
交通仿真分类
分类原则:交通仿真模型对交通系统描述的细节程度
低
快
大
宏观仿真
交
通 仿
中观仿真
真
细
仿
仿
节
真
真
程
速
范
度
度
围
微观仿真
高
慢
小
交通仿真概述
交通仿真分类
微观交通仿真模型
以单个车辆为基本单元对交通流进行描述,车辆的跟车、 超车及换道等微观行为均能反映
中观交通仿真模型
以若干辆车构成的队列为单元对交通流进行描述,能够描 述队列在节点的流入流出行为,可以简单方式近似描述车辆的 车道变换等行为
基于曲率与车速的两点智能控制驾驶员模型
基于曲率与车速的两点智能控制驾驶员模型在现代社会,汽车驾驶已经成为了极为普遍的交通方式。
在这些驾驶行为中,驾驶员需要注意到许多因素,例如车速、路况以及曲率等。
对于驾驶员而言,正确地处理这些因素相当重要。
因此,基于曲率与车速的两点智能控制驾驶员模型应运而生。
首先,曲率是汽车行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曲率指的是车辆在转弯或弯曲路段中需要遵循的弧线曲率方向。
车辆在行驶中需要遵循这些曲率,避免发生任何意外。
如果驾驶员无法正确处理曲率,那么车辆就有可能失控,从而发生意外。
因此,对于驾驶员而言,在行驶过程中需要使用曲率这一因素作为决策的一个重要指标。
其次,车速也是驾驶员需要注意的重要因素之一。
车速可以影响车辆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如果车速过快,那么驾驶员就需要更迅速地做出决策。
但是如果车速过慢,那么驾驶员就需要更加专注和耐心地处理路面上的情况。
因此,在处理曲率时,驾驶员需要根据车速来做出相应的决策。
基于曲率与车速的两点智能控制驾驶员模型通过将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使得驾驶员可以更好地处理复杂的路况。
该模型利用计算机技术对驾驶过程中曲率和车速等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决策。
如果车速过快,系统就会根据曲率的变化进行适当的减速控制。
如果曲率过弯,系统就会根据车速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转向操作。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基于曲率与车速的两点智能控制驾驶员模型也将越来越智能化。
未来的驾驶将更加安全和高效,同时也将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
总而言之,基于曲率与车速的两点智能控制驾驶员模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可以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水平和安全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该模型将为未来的驾驶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保障。
除了曲率与车速之外,驾驶员需要注意的其他因素还有很多,例如道路状况、天气、交通状况等。
因此,在驾驶员模型的开发中,需要考虑到各种不同的因素。
现代智能驾驶系统通常采用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等技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训练出一个能够根据不同情况自动作出决策的模型。
跨座式单轨车辆动力学原理概述课件
确定物理模型中各构件之间的运动学关 系及系统自由度数,创建拓扑构型图
按照拓扑构型图建立整车仿真模型—— ADAMS/View(前处理模块)里建立跨座 式单轨车辆系统的虚拟样机仿真模型。
跨座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D=P2P1=6539=0.25 P2P1 6539
满足GB5599—85规定的机车的容许倾覆系数D<0.8。说明单轨车辆中车满 载工况下即使在小曲率半径下高速行驶,其抗倾覆稳定性也是比较高的。
跨座式单轨车辆运行稳定性分析
跨座式单轨车辆抗脱轨稳定性分析
对于单轨车辆来说,由于其特殊的走行结构,在直线上以正常 速度运行时,如果没有受到特别大的横向力或者侧翻力矩,单轨车 基本上不会发生脱轨现象。而车辆在曲线上运行时,由于超高以及 离心力的存在,随着运行速度的增大,导向轮,稳定轮的径向力会 发生较大变化,有可能会脱离轨面,会对车辆的安全运行造成一定 的影响。
跨座式单轨车辆运行稳定性分析
跨座式单轨车辆极限车速通过直线路段受力仿真计算
运行工况:中车满载;轨道类型直道;直线路段极限车速87Km/h 。仿真结果如下图 :
导向轮、稳定轮径向力
上图给出了导向轮与稳定轮所受的径向力随运行时间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 以看出:当车速为87Km/h时,前后转向架左右导向轮和稳定轮径向力均发生了 不规则波动,单轨车辆在直线行驶中出现蛇形运动;直线限速为87Km/h。
跨座式单轨车辆运行稳定性分析
跨座式单轨车辆倾覆稳定性分析
运行工况:中车满载;轨道类型R100;车速36Km/h。仿真结果如下图:
走行轮垂向力
当走行轮在经过圆曲段时,其垂向力会有所变化,但与静载垂向力52KN相 比,变化并不是很大。整个曲线运行过程中,左右走行轮垂向力的增减量相等。 右走行轮垂向力约为65kN,左走行轮垂向力约为39kN,此时算得的倾覆系数为:
铁道车辆动力学模型
HBt
C tz
K tz
YtL(t) Htw
dw
Mw Iwx
dw Yw(t)
Zw(t) w(t)
C ty YtR(t)
横向间隙y
C ph ZrL(t)
YrL(t) rL(t)
ZrR(t)
YrR(t) rR(t)
K ph
K pv
C pv
C bh
Ms
Ys(t)
26
货车系统动力学模型拓扑图(侧视)
车体
25,26 摇枕
Fpxr
)d
p
(Fpyl Fpyr )d p w (FxlYl FxrYr )
(FylYl FyrYr ) w M zl M zr
39
(3)车体运动方程
40
横向运动
(M c 2Mb )yc Fsyr(1) Fsyr(2) Fsyl(1) Fsyl(2)
g(Mc 2Mb )(d c )
9,10 1,2
1-8 轮轨力 17-20 中央悬挂力 25-28 抗蛇行减振器阻尼力 33-36 牵引拉杆力
9-16 一系悬挂力 21-24 横向减振器阻尼力 29-32 横向止挡力
客车系统作用力
力作用界面 车体与摇枕界面
中央悬挂界面 轴箱悬挂界面
轮轨界面
名称
作用力
心盘回转力矩
心盘旁承力
旁承力
旁承回转力矩
29
系统动力学模型数学描述 动量定理 振动方程
30
1 动量与角动量定理
作为一般刚体,在三个主坐标轴 x, y, z 三个方 向的惯性分别为 I x , I y , I z ,绕 x, y, z 轴转动的 角速度分别为x , y , z ,刚体的质量为 m , 沿 x, y, z 轴的运动速度为 vx , vy , vz ,设 x, y, z 坐标的矢基为 i, j, k 。
最新 轨道交通司机胜任力熵模型构建-精品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轨道交通作为我国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得到了迅猛发展。
轨道交通系统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一方面提高了运行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对轨道交通司机的胜任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胜任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McClelland 于 1973 年提出的,并被应用于领域,此后,这一概念在管界被广泛使用。
胜任力最初是指能够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此后有学者提出胜任力是个体相关行为的类别,强调从外显的人的行为来看待胜任力;胜任力是潜在的,持久的个人特征,是直接影响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的潜在特征,包括技能、能力、知识、个性特征、价值观、自我特质或社会角色等。
可以说,胜任力是各项胜任特征的有机统一,是由多种要素按一定结构方式组成的综合性系统。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胜任力模型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公共教育和等领域。
例如,仲理峰在胜任力研究新进展中提出,虽然胜任力模型在我国提出的时间较国外稍晚,但不少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已开始此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目前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已将胜任力模型作为企业招聘、选拔、人员配置、评估等管理的基础性依据。
通过胜任力模型可以辨别个体胜任力,适用于人员的选拔与评价,因而用其探讨轨道交通司机的胜任力,有助于明确司机胜任工作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以及各项能力素质对保障行车安全所产生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列车的正常、安全运行。
从轨道交通行业的特点和环境出发,本文认为轨道交通司机胜任力主要包括个性特征、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基础素质四个方面。
胜任力系统结构,如图 1 所示。
1. 个性特征: 包括情绪稳定性与责任意识两个方面,主要强调轨道交通司机的个性、情绪等方面的特征。
2. 专业知识: 包括车辆基础知识与掌握两个方面,主要强调轨道交通司机专业知识与素质方面的特征。
3. 专业能力: 包括复杂反应能力、注意力分配与转移能力、学习能力、作业稳定性、视野深度与广度、瞬时记忆力六个方面,主要强调轨道交通司机各项专业能力的特征。
基于线性单轨模型的扩展模型分析轮胎导入特性对操稳性能的影响
2023年第05期总第312期基于线性单轨模型的扩展模型分析轮胎导入特性对操稳性能的影响吕近添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株洲,412007摘要:在常用的两轴汽车线性单轨车辆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扩展工作,引入轮胎导入特性,建立了基于线性单轨模型的扩展模型,并从理论上对轮胎导入特性与操纵稳定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车辆动力学;操纵稳定性;轮胎中图分类号:U467收稿日期:2023-03-25DOI:10.19999/ki.1004-0226.2023.05.0161前言两轴汽车线性单轨模型是最简单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将两轴汽车的实际模型简化为忽略质心距离地面高度的线性系统,可以充分解释汽车前后轴侧偏刚度、轴荷分配这些固有属性,与动态表现出的不足转向、(阶跃)横摆峰值响应时间、横摆固有频率等操纵稳定性指标的关联[1]。
然而也由于模型进行了简化,车辆的许多其他固有特性,如质心高度、悬架侧倾转向特性等与操稳性能指标的关联,无法基于该模型进行分析[2]。
当轮胎侧偏角随时间变化时,其侧向力变化并不会立即跟随侧偏角变化,而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这一轮胎本身的瞬态响应特性称为轮胎的导入特性,该特性与轮胎的侧偏刚度和侧向刚度强相关[3]。
由于轮胎的导入过程相比车辆的瞬态响应过程短得多,因此线性单轨模型往往忽略该过程,即假设轮胎侧向力对侧偏角的响应是即时的,不存在滞后。
在这一假设下,对于轮胎而言,模型只引入其侧偏刚度特性,而不考虑侧向刚度特性。
不同厂家、规格和配方的轮胎,侧偏刚度和侧向刚度都可能有较大差异。
考虑到分析轮胎侧向刚度差异对操稳性能的影响,本文基于一般线性单轨模型做了扩展,引入轮胎导入特性,从理论上分析轮胎导入特性与操纵稳定性的关系。
2模型建立本文采用的车辆动力学名词定义和坐标系采用SAE 标准。
2.1轮胎导入特性依据文献[1]和文献[2]的建模方式,恒定车速条件下,将轮胎-路面系统抽象简化为无质量的串联线性阻尼和线性弹簧,则轮胎导入特性可由以下方程表达:f y +C kv f y.=Cα(1)式中,k 为轮胎侧向刚度;C 为轮胎侧偏刚度;v 为前进车速;f y 为轮胎侧向力;α为轮胎侧偏角。
含假人模型的跨坐式单轨车辆碰撞安全仿真分析
含假人模型的跨坐式单轨车辆碰撞安全仿真分析杜子学;徐道雷;张晓旭【摘要】以跨坐式单轨车辆为例,开展了含假人模型的跨坐式单轨车辆碰撞仿真有限元建模;并对其在一定初速度下与固定刚性墙的正面碰撞过程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验证了车体的耐撞性能.同时,得出了碰撞过程中乘员的响应程度与伤害程度,即:假人头部HIC值为562 mm,胸部压缩量为38mm,人体损伤低于损伤标准,车辆结构安全性也符合要求.%Taking the straddled-type monorail vehicle body as the major object, a FE model is established which is a-bout collision simulation of the straddled-type monorail vehicle with a dummy model on board. The frontal crash simulation of the straddle-type monorail vehicle is implemented, the crash characteristic of the vehicle body is verified: the injury degree of the dummy model in crash process could meet the demands of vehicle structure.【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年(卷),期】2013(016)002【总页数】4页(P52-55)【关键词】跨坐式单轨车辆;正面碰撞;假人模型【作者】杜子学;徐道雷;张晓旭【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轨道交通研究院,400074,重庆;重庆交通大学轨道交通研究院,400074,重庆;重庆交通大学轨道交通研究院,400074,重庆【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70.1+4;U232近年来,跨坐式单轨交通以其线路占地小、噪声低、建设投资费用较低以及完成的运量在公共交通中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等优越性,在国内多个城市先后建成。
有关单轨模型知识点总结
有关单轨模型知识点总结一、单轨模型的基本概念1. 内容和分析单轨模型的核心概念是"轨迹",它指的是个体在特定时间段内的一系列行为、决策和情感变化。
这些变化可以用一条时间轴来表示,从而形成了个体的"行为轨迹"。
在分析单轨模型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决策点这是指个体在做出决策时所面临的选择点,比如在购物时选择买什么、在工作中选择采取何种行为等。
决策点是个体行为轨迹中的重要节点,对于影响整个轨迹的走向具有重要作用。
(2) 行为和情感变化行为和情感是个体内在状态的表现,它们在不同的时间点会有不同的变化。
通过对这些变化的分析,可以揭示个体行为轨迹中的规律和趋势。
(3) 动态影响个体行为轨迹中的变化通常是相互影响的,比如一个决策的结果可能会对后续的决策产生影响,这种"动态影响"是个体行为轨迹中的重要机制。
2. 模型的构建单轨模型的构建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因素单轨模型认为个体行为轨迹是由一系列内在的控制因素所决定的,这些控制因素可以是个体的认知特点、情感状态、社会环境等。
在构建模型时,需要对这些控制因素进行量化和分析。
(2) 行为动力学行为动力学是研究个体行为轨迹中的变化规律的理论框架,它关注行为变化的动态过程和规律,对于揭示个体行为的本质具有重要作用。
(3) 模型参数单轨模型中存在一系列参数,这些参数可以用来描述个体行为轨迹的特征和动态变化。
在构建模型时,需要对这些参数进行估计和分析,以揭示个体行为轨迹的规律。
3. 应用领域单轨模型在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心理学中,单轨模型可以用来研究个体的决策过程和情感变化;在社会学中,单轨模型可以用来分析个体在不同社会环境下的行为特征;在管理学中,单轨模型可以用来研究员工的行为和决策。
二、单轨模型的研究方法1. 数据采集单轨模型的研究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的行为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包括个体的行为记录、问卷调查、实验数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y(t) = − X (t) sinψ + Y (t) cosψ
(3)
设前视时间 T 后,车辆到达预瞄点 B ,B 在 XOY 系下的坐标为 ( X (t + T ),Y (t + T )) ,在 xoy 系下的坐标
为 (x(t + T ), y(t + T )) 。则有:
x(t + T ) = x(t) + vT cos β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Based on the Single Point Preview theory of Guo Konghui, we built the driver model and also did
60
图 4 前轮横摆角和转向角的关系
当侧倾角为 ϕ* 时:
tan δ * = tan γ * / cosϕ*
(13)
也就是说,在转向时,要尽可能将转向角控制在
δ * 附近。
由前面的转向理论可知,由于拖距 T 的存在,当
转动方向手把时,不仅改变前轮转角,同时使车身绕
前轮接地点与轮心的连线转过一个角度,质量中心因
微分系数; Kδb 、 Kδ&b 、 Kϕb 、 Kϕ&b 为侧倾力矩的比例 微分系数。
另外,为了验证模型的回正能力,使路面给前轮
一个短暂的冲击。整个模型的建立如图 5 所示:
位置 ( X ,Y ) 、航向角ψ 、侧倾角 ϕ 、转向角 δ
目标路径 路面
Tsteer
驾
单
驶
轨
员
Tbody
车
模
辆
型
模
干扰
型
driver-vehicle closed-loop model.
[key word] single track vehicle steering Preview driver model
目前,单轨车辆的直线及移线工况的仿真分析已 在[1]中得到体现,效果较好,但对于大角度路径的建 模仿真却还是一个空白。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 能够跟随大角度路径的驾驶员模型。
稳态转向时,为使车不倒,应使其在转弯方向上 有一定的侧倾,维持平衡(在第 3 部分将会介绍)。那 么一个熟练的驾驶员,在向左转向时,就会有意识地 将手把先向右打一下,使车身左倾。当倾斜至一定角 度,反打手把,减小侧倾角度。不断地重复上述操作, 将侧倾角维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同时也实现了转向。
另外,还有一些单车爱好者,喜欢双手离把,完 全由身体的左右摆动来实现转向。仍以向左转向为例, 当驾驶员需要转向时,就会将身体先右倾,车身受反 作用力左倾,前轮绕 O1A 顺时针横摆,从而使整个人 车系统的质心左移,获得一个向左的侧倾角。然后, 身体左倾,车身受反作用力右倾,作用的结果还会使 前轮逆时针横摆,从而既实现了转向,又维持了车身 一定的侧倾角度。
力学仿真研究。
[关键词] 单轨车辆
转向
预瞄
驾驶员模型
DRIVER NODEL FOR ONE-TRACK VEHICLE
TO FOLLOW GREAT ANGLE PATHS
Wang Hongchen Ding Nenggen Zhang Hongbing Department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大角度路径下的单轨车辆驾驶员模型
王洪臣 丁能根 张宏兵
[摘要] 本文的驾驶员模型是在郭孔辉汽车单点预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并根据单轨车辆对稳定性 的要求,作了一些改进。在大角度路径下,由于存在明显的侧倾,即使在低速,也不能机械地套用一
般车辆转向时的Ackerman几何关系,本文根据需要进行了修正,以使其具有更好的路径跟随性。大角
successful simulation of the closed-loop operating movement in the condition of the great angle paths, especially for the
stability of the single track vehicle. In order to validate the return ability of the driver, curtain disturbance are added to
(9)
其中:
m ——系统质量 g ——重力加速度
l ——系统质心到轮胎接地点的距离
作者单位:100083 北京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工程系 2
ay ——侧向加速度 ϕ ——侧倾角
M x ——地面对轮胎的侧向力矩 在轮胎充气较足、前轮横摆角不大时, M x 很小, 可以忽略。于是便有如下近似关系:
文献[2]中建立的驾驶员模型只考虑驾驶员对转 向手把的转向力矩的输入。而众所周知,在转向时, 为了使车不倒,人们常常将上半身向一侧倾斜,在赛 车选手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将上半身对车身的作用 简化为一个侧倾力矩。结合文献[3],本文选择将转向 手把的转动和驾驶员上半身在车座上绕通过髋部的纵 向轴的转动,作为对单轨车辆模型的两个主要输入。
some improvemen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single track vehicl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great angle paths, it is
unreasonable to apply the Ackerman geometry mechanically even if in low speed because of the obvious rolling. To
attain more logical following-quality for the path, some modifications are made in the paper. Large-angle paths can
accurately reflect the working conditions and also it is more easier to be instable when steering, so it is essential that the
(7)
由式(4)~(7)可计算 y(t + T ) 。
那么侧向加速度 ay 可由下式计算得到:
ay
=
2 T2
[ y(t
+T)−
y(t) − vT
sin β ]
(8)
3 驾驶员模型的建立
驾驶员不仅要跟随目标路径,同时还要保证车不 倒。然而,单轨车辆是两轮着地,本身是一个不稳定 系统。对单轨车辆进行仿真时,就要通过手把的转向 力矩及身体侧倾力矩的反馈输入来保证车辆在转向时 产生一定的侧倾,使重力矩与离心力矩保持平衡。如 图 3 所示:
may mg ϕ
图 2 单点预瞄下的运动几何关系
如图 2 所示,大地坐标系 XOY 下,单轨车辆欲跟
随的路径轨迹为:
F(X,Y) = 0
(1)
l
Fz
Mx
Fy
图 3 横垂面内的受力分析
在稳态转向时,驾驶员与车身基本保持一致,可
视为一个整体,其横断面受力如图2所示:
对接地点,由力矩的平衡:
mgl sin ϕ − mayl cosϕ − M x = 0
2 预瞄理论
只知道如何转向还不够,要跟随目标路径,,就要 通过在方向手把或车身上加载适当的力和力矩,产生 一定的侧向加速度,从而改变当前行驶方向,向目标 路径逼近,最终达到路径跟随的目的。预瞄理论就是 要解决怎样确定该侧向加速度的问题。
设某时刻 t ,车辆行驶到 A( X (t),Y (t)) 点,车身为
(4)
根据坐标变换原理,可得如下关系: X (t + T ) = x(t + T ) cosψ − y(t + T ) sinψ (5)
Y (t + T ) = x(t + T ) sinψ + y(t + T ) cosψ (6)
又, B 点在预期路径轨上,故满足下式:
F ( X (t + T ),Y (t + T )) = 0
x ' 方向,航向角为ψ ,速度大小为 v ,侧偏角( v 与 x ' 轴的夹角)为 β 。以 O 点为原点,以 x ' 方向为 x 轴正向,
建立随车坐标系 xoy ,如图所示。
则 A 点在 xoy 系下的坐标 (x(t), y(t)) 可表示如下:
x(t) = X (t) cosψ + Y (t) sinψ
以向左转向为例,一个毫无单轨车辆驾驶经验的 初学者的第一反应就是左打方向手把。这样就造成前 轮绕 O1A 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同时质心 C 向右偏移。
1
此时,在横垂面内对两轮接地点连线 AB 取矩,离心力 和重力均有使其向右翻转的趋势。最终将导致车辆侧 翻。这就是初学者易翻车的原因了。
图 1 转向理论分析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把 Adams 中建立的单轨车 辆多体动力学模型与 Matlab/Simulink 下建立的驾驶员 模型相结合,发挥这两个工程软件各自的优势,进行 联合仿真。
预瞄模型根据郭孔辉的单点预瞄理论[4]建立。但 与双轨车辆相比,单轨车辆本身是不稳定的,这就要 求驾驶员在预瞄跟随目标路径的同时,将车辆的稳定
作者单位:100083 北京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工程系
性也作为一个主要的控制目标。 另外,为了较真实地反映路况信息,并验证驾驶
员模型的回正能力,本文将会为车辆模型增加路面干 扰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