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分析报告
大连石化四次事故学习体会材料
事业部关于大连四次火灾事故的学习材料自2010年7月16日至2011年8月29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共发生四起火灾爆炸事故。
8.29事故(2011年)一、事故经过2011年8月29日10时许,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的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储运车间875号柴油储运罐起火爆炸。
爆炸发生后,引发大火并伴有浓浓的黑烟。
由于着火的这个柴油罐存有800吨柴油,处于企业油品罐区内,周边遍布存储汽油、柴油、石油液化气、航空燃油的罐体,到13时20分左右,火灾基本被扑灭。
二、事故原因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发生静电起火引发爆炸。
三、油品作业需注意事项油品在收发、运输、灌装过程中,油品分子之间、油品与其它物质之间的摩擦会产生静电,其电压随着摩擦的加剧而增大,如不及时导除,当电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两带电体之间调火(即静电放电),引起油品爆炸着火。
静电电压越高越容易放电,而电压的高低或静电电荷量大小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灌油速度越快,摩擦越剧烈,产生的静电电压越高;空气越干燥,静电越不容易从空气中消除,电压越容易升高;油管出口与油面的距离越大,油品与空气摩擦越剧烈,油流对油面的搅动和冲击越厉害,电压就越高;管道内壁越粗糙,流经的弯头阀门越多,产生的静电电压越高;油品在运输中含有水分比不含水分产生的电压也要高;非金属管道,如帆布、橡胶、石棉、水泥、塑料等管道比金属管道更容易产生静电。
1、静电接地。
油品生产和储运设施、管道等必须进行有效静电接地,静电导体其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4Ω。
对于船岸之间的静电连接要做到“一先一后”,即船靠好后先接静电接地线,船离泊时最后再拆静电接地线。
2、改善工艺操作条件。
在生产工艺的操作上,应控制油品处于流速范围内;应避免混入其他不相容的第二物相杂质,如水等;宜采用管道或部件;用软管作业时,要注意对软管的支撑和固定,防止滑动、摩擦产生静电;严禁向塑料容器里倒装轻质燃料油。
3、采用静电消除器。
进入码头前,必须先触摸入口处的静电释放器。
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报告
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报告附件4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报告2011年8月29日9时56分44秒,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875罐在收油过程中发生一起着火事故。
事故造成875罐被烧坍塌,874罐罐体过火,罐组周边地面管排过火,部分变形;东、南侧管廊上管排部分过火,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对周边海域和大气环境未造成污染。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789.0473万元。
一、事故的基本情况(一)事故罐区基本情况事故罐875位于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与874、876、877罐组成罐组,该罐区位于厂区西南侧,东邻5万立柴油罐组,西邻无铅汽油罐组,南邻汽油罐组,北邻南运罐组。
始建于1991年,当时四台储罐均为拱顶结构,直径40.5m,罐壁高度15.86m,罐容20000m3,安全储存量18000m3。
主要用于储存重质油。
经2006年对这四座储罐实施改造后,成为主要用于柴油调合成品罐。
储罐结构类型为内浮顶。
事故发生时,该储罐正在收油作业,罐内储存0#国Ⅲ柴油(885.135吨/1061.695 m3)。
875#罐为常压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原是第四联合车间二催化装置的原料罐,2006年改造为内浮顶罐,具体改造内容:安装不锈钢内浮船及丁晴橡胶舌形密封,浮船重量为17.193吨;罐壁开通气孔(12个)、收付油口、搅拌器开口等;罐组立相关工艺管线改造;罐内做内防腐处理,防腐部位为底板、拱顶、1米以下的壁板罐顶包边角钢、1米处的壁板刷导静电涂料,干膜厚度300微米;罐内增上旋转循环喷头。
(二)事故部位工艺流程说明柴油组份主要来自以下装置:40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300万吨/年渣油加氢脱硫装置;36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200万吨/年煤油加氢;45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B2(常2)、B3(常3)、C1(减1)线(以下简称二蒸馏B2、B3、C1线);8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
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火灾事故报告.docx
附件 4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 8.29 ”火灾事故报告2011 年 8 月 29 日 9 时 56 分 44 秒,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 875 罐在收油过程中发生一起着火事故。
事故造成 875 罐被烧坍塌, 874 罐罐体过火,罐组周边地面管排过火,部分变形;东、南侧管廊上管排部分过火,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对周边海域和大气环境未造成污染。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789.0473 万元。
一、事故的基本情况(一)事故罐区基本情况事故罐 875 位于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与874 、 876 、 877 罐组成罐组,该罐区位于厂区西南侧,东邻5 万立柴油罐组,西邻无铅汽油罐组,南邻汽油罐组,北邻南运罐组。
始建于 1991 年,当时四台储罐均为拱顶结构,直径40.5m ,罐壁高度 15.86m ,罐容 20000m3 ,安全储存量18000m3 。
主要用于储存重质油。
经 2006 年对这四座储罐实施改造后,成为主要用于柴油调合成品罐。
储罐结构类型为内浮顶。
事故发生时,该储罐正在收油作业,罐内储存 0# 国Ⅲ柴油 (885.135吨/1061.695 m 3 )。
875# 罐为常压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原是第四联合车间二催化装置的原料罐,2006 年改造为内浮顶罐,具体改造内容:安装不锈钢内浮船及丁晴橡胶舌形密封,浮船重量为 17.193 吨;罐壁开通气孔( 12 个)、收付油口、搅拌器开口等;罐组立相关工艺管线改造;罐内做内防腐处理,防腐部位为底板、拱顶、 1 米以下的壁板罐顶包边角钢、 1 米处的壁板刷导静电涂料,干膜厚度 300 微米;罐内增上旋转循环喷头。
(二)事故部位工艺流程说明柴油组份主要来自以下装置:400万吨 / 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300万吨 / 年渣油加氢脱硫装置;360万吨 / 年加氢裂化装置;200万吨 / 年煤油加氢;450 万吨 / 年常减压蒸馏B2 (常 2)、 B3(常 3)、 C1(减 1)线 (以下简称二蒸馏B2 、 B3 、 C1 线 );80万吨 / 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
大连石化公司“2011.8.29”火灾事故
大连石化公司“2011.8.29”火灾事故2011年8月29日9时56分44秒,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875#罐发生爆炸火灾事故。
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一、事故单位简介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874#~877#罐区位于厂区西南侧,东邻50000m3柴油罐区,西邻成品汽油罐区,南邻成品汽油及汽油调和组分罐区,北邻成品汽油罐区。
874#、875#为一罐组,876#、877#为另一罐组,两罐组间有一道隔堤。
875#罐建于1986年,原是第四联合车间二催化装置的原料罐,拱顶结构,罐体高15.86m、内径40.5m,设计油品储存能力20000m3。
2006年改造为内浮顶罐,储存介质为轻质柴油,2007年11月投用。
具体改造内容:安装不锈钢内浮船及丁晴橡胶舌形密封,浮船重量为17.193t;罐壁开通气孔(12个)、收付油口、搅拌器开口等;罐组立相关工艺管线改造;罐内做内防腐处理,防腐部位为底板、拱顶、1m以下的壁板罐顶包边角钢、1m处的壁板刷导静电涂料,干膜厚度300µm;罐内增上旋转循环喷头。
二、事故经过2011年8月29日8时10分左右,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大班长吴某接到公司生产运行处徐某的调度指令,要求将柴油调合一线从877#罐改至875#罐。
在与车间工艺员尤某核实确认后,8时30分左右,吴某通知一班班长周某准备做此项工作,周某通知内操员多某让她联系上游装置操作员等相关人员;9时30分左右,多某通知周某切换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于是,周某赶到875#罐组立确认收油流程,并在现场用对讲机通知多某可以切换,多某随后开始切换作业;9时52分40秒,875#罐入口电动阀开启,液面从静置状态的0.969m逐渐上升;9时56分44秒,875#罐突然发生爆燃,罐底撕裂,并引起火灾。
三、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875#罐在浮盘未浮起的情况下,收油管出口流速达4.34m/s,超过1m/s 的安全界限,产生大量静电并发生放电,在浮盘下引燃油雾、可燃性气体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80万t柴油加氢装置波动,造成较多轻组分进入875#罐),发生爆炸。
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报告
附件4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报告2011年8月29日9时56分44秒,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875罐在收油过程中发生一起着火事故。
事故造成875罐被烧坍塌,874、877存量后,3)。
船及丁晴橡胶舌形密封,浮船重量为17.193吨;罐壁开通气孔(12个)、收付油口、搅拌器开口等;罐组立相关工艺管线改造;罐内做内防腐处理,防腐部位为底板、拱顶、1米以下的壁板罐顶包边角钢、1米处的壁板刷导静电涂料,干膜厚度300微米;罐内增上旋转循环喷头。
(二)事故部位工艺流程说明柴油组份主要来自以下装置:40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300万吨/年渣油加氢脱硫装置;36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200万吨/年煤油加氢;45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B2(常2)、B3(常3)、C1(减1)线(以下简称二蒸馏B2、B3、C1线);氢、馏B3(管径万加氢8产运行处调度徐锋通知,将柴油馏出油从877罐切换到875罐收油。
当时,877罐液位6.612米,温度40℃;875罐液位0.969米,温度37.6℃。
8时30分左右,吴胜指令操作员刘长青和多玮进行转油操作。
9时50分左右,内操多玮通过DCS将馏出油从877罐转875罐收,整个切换过程为自动操作。
此时,当班班长周铁在现场检查电动阀门状态是否正常。
在确认875罐调合一线阀门打开正常,并与多玮确认875罐液位上升正常后,准备确认877罐调合一线阀门是否已经关闭。
9时56分44秒左右,当班长周铁行至875罐至877罐走梯位置时,听到875罐“嘭”的一声,出现闪爆,随即着火。
现场操作人员立即报警,并进行转油、关阀等应急处理。
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下达调度指令,紧急切断了相关, Array左右的875罐含硫量小于350PPm,主要为有机硫,不易生成硫化亚铁。
硫化亚铁在与空气接触后,一般在几分钟内(最长时间不超过30分钟)就会发生自燃,875罐停止付油到开始进油,间隔9个小时23分钟,已远远超过硫化亚铁自燃时间。
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报告
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报告附件4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报告2011年8月29日9时56分44秒,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875罐在收油过程中发生一起着火事故。
事故造成875罐被烧坍塌,874罐罐体过火,罐组周边地面管排过火,部分变形;东、南侧管廊上管排部分过火,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对周边海域和大气环境未造成污染。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789.0473万元。
一、事故的基本情况(一)事故罐区基本情况事故罐875位于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与874、876、877罐组成罐组,该罐区位于厂区西南侧,东邻5万立柴油罐组,西邻无铅汽油罐组,南邻汽油罐组,北邻南运罐组。
始建于1991年,当时四台储罐均为拱顶结构,直径40.5m,罐壁高度15.86m,罐容20000m3,安全储存量18000m3。
主要用于储存重质油。
经2006年对这四座储罐实施改造后,成为主要用于柴油调合成品罐。
储罐结构类型为内浮顶。
事故发生时,该储罐正在收油作业,罐内储存0#国Ⅲ柴油(885.135吨/1061.695 m3)。
875#罐为常压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原是第四联合车间二催化装置的原料罐,2006年改造为内浮顶罐,具体改造内容:安装不锈钢内浮船及丁晴橡胶舌形密封,浮船重量为17.193吨;罐壁开通气孔(12个)、收付油口、搅拌器开口等;罐组立相关工艺管线改造;罐内做内防腐处理,防腐部位为底板、拱顶、1米以下的壁板罐顶包边角钢、1米处的壁板刷导静电涂料,干膜厚度300微米;罐内增上旋转循环喷头。
(二)事故部位工艺流程说明柴油组份主要来自以下装置:40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300万吨/年渣油加氢脱硫装置;36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200万吨/年煤油加氢;45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B2(常2)、B3(常3)、C1(减1)线(以下简称二蒸馏B2、B3、C1线);8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
油库特大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油库特大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一、事故案例2005年7月16日,中国大连庄河一石化公司的油库发生了一起特大规模的火灾事故。
据当地媒体报道,事故现场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燃烧了近16个小时才得以基本控制。
整个油库区域内的油罐液化气储罐相继爆炸,爆炸威力之大不仅炸碎了现场的钢筋水泥建筑,还影响了两公里外的居民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一次特大油库火灾事故在当时震惊了全国,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讨论。
二、事故原因1. 设备老化事故发生的油库属于一石化公司的老旧设备,距离建成已有近30年的历史,油罐、管道等设施的老化程度较为严重。
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更新换代不及时等原因,导致了设备老化速度加快,设备安全隐患增多。
2. 安全管理不到位据调查,一石化公司在日常的生产管理中存在安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对于油库设备的定期检查与维护保养工作,公司并未严格执行,导致了设备故障风险的大幅度提升。
同时,公司管理层对于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力度不足,没有形成健全的安全防护制度,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 管理体系薄弱据相关报道,一石化公司的管理体系存在一定程度的薄弱之处,企业内部的监管体系不完善,导致了一些重要的管理环节缺失。
而这些缺失,正是导致了油库特大火灾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三、事故影响1. 人员伤亡这次特大火灾事故共造成了35人死亡,196人受伤,其中有多名消防队员在扑救火灾时不幸遇难。
这一次特大火灾事故给灾区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也让全国人民再次深切感受到了火灾对人们生命财产带来的威胁。
2. 环境污染特大火灾事故导致了大量的油类和化学物质泄漏,不仅给事故现场周边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而且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其中还包括大量家畜的死亡。
这次特大火灾事故对环境的破坏之大让人们感受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经济损失特大火灾事故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仅包括了直接受灾的企业和民众,还包括了各种相关的资源浪费,比如灭火救援的人力物力资源等。
化工行业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报告(共 68张PPT)
五月: 四川金象化工厂车间发生爆炸 山东东营化工厂爆炸大火 浓烟遮日
龙岩市万安镇1600℃硅水爆炸 瞬间被炸飞 双鸭山建龙化工硫铵车间爆炸 六月:南通醋酸化工厂发生爆炸4人中毒 襄樊一化工厂发生爆炸 电线起火 七月:洛染化工爆炸 崇州化工厂爆炸2死3伤
醋酸泄漏爆炸 气味刺鼻数公里 八月:浙江星腾化工厂爆炸致1死2伤 江苏靖江凡友精细化工厂爆炸 武昌南湖一化工厂发生二甲苯泄漏爆炸事故 九月:东城创富工业园化工仓库爆炸 岳阳某化工企业发生爆炸 十月:蜂巢颜料化工厂油罐车爆炸 三鑫机械化工工程公司爆炸 江苏一生物柴油车间爆炸 浙江卫星丙烯酸工厂爆炸 湖北一化工厂发生爆炸事故 十一月:博兴县一化工企业发生爆炸 圩塘新东化工厂盐酸罐爆炸致 南通一塑胶厂生产车间爆炸起火 十二月:吉林燃料乙醇公司水罐检修爆炸 广东茂名一铸钢厂发生爆炸 宝塔石化精细化工发生爆炸
抑制频发事故出台的一些政策和法规
针对目前的安全形式,国家、地方出台了一些政 策法规:
1、国家确定2008年Βιβλιοθήκη “隐患治理”年,同时出台了《安全
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总局令第16号),加 大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力度。对发现的重大隐患,建立挂 牌督办制度,明确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责任,切实做到思 想认识要到位、组织领导要有力、岗位责任要落实、责任 追究要严格、宣传教育要深入。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 企业,提请当地政府予以关闭。继续深化小化工企业和化 工园区的清理整顿,通过清理整顿,淘汰一批不具备安全 生产条件、污染重、能耗高的小化工,促进化工企业安全 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
全国安全总体形势
2007年共发生各类事故506376起,死亡101480 人,比2006年减少120853起、11399人,分 别下降19.3%和10.1%。比2002年减少37913 人,5年累计下降27.2%。2007年3-9人较大 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0.6%和 9.4%,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 同比分别下降10.4%和3.5%。 (摘自李毅中 在08年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油罐火灾事故分析总结报告
油罐火灾事故分析总结报告一、引言火灾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危险事件,其中油罐火灾尤为严重。
本文旨在对发生的油罐火灾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从中得到经验教训,并提出相应的防范与处理措施。
二、事故概述该起油罐火灾发生于某石化企业储油场,由于操作失误导致一个储油罐发生泄漏,并随着风向蔓延至其他附近储油罐。
造成数十万吨原油损失,严重威胁员工人身安全并污染周边环境。
事故规模之大令人震惊。
三、事故原因分析1.管道泄漏:初始泄漏源主要归因于管道老化或设备失效,建议加强检修力度和定期更换关键部件。
2.操作不当:对泄漏情况未及时发现和处理,需要加强紧急处理流程培训和监督,确保员工能够快速反应。
3.消防措施不力:初期扑救措施效果不佳,未能有效控制火势蔓延。
应加强消防演练与培训,并提高现场灭火设备的配备。
四、事故影响1.人员伤亡:因事故造成多名员工死亡和重伤,严重影响员工及家庭稳定。
建议企业加大保障力度和安全意识宣传。
2.环境污染:大量原油泄漏入土壤和水源,对周边环境产生了持久性污染。
需要进行彻底的环境治理工作,并探索可持续发展手段。
3.经济损失:多十万吨原油损失,企业生产受到重创。
需及时修复设施并寻找替代供应渠道以尽快恢复正常生产。
五、事故处理措施1.紧急处置:迅速调派专业队伍进行清障、泵车降温等;排查周边储油罐情况,优先扑灭风向上的火焰。
2.现场管理:确保人员撤离安全,在可能引发次生事故的部位进行警戒线设置;准确评估火势发展趋势,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
3.环境保护:建立防污染体系,尽量避免火灾扩散造成更大影响;实施紧急清洁工作,恢复生态平衡。
六、事故启示与改进1.安全意识: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确保相应的紧急预案能够熟练掌握和切实执行。
2.设备管理:定期检修关键设备,预防老化损坏引发泄漏风险。
这包括管道、阀门等关键部件的更换、加固或升级。
3.应急处置能力:提高现场消防人员的应急迅速反应能力,定期进行演练以增加操作熟练度和应变能力。
中石油大连石化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中石油大连石化爆炸事故调查报告2013年6月2日14时27分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大连石化公司”)第一联合车间三苯罐区小罐区939#杂料罐在动火作业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物料着火,并引起937#、936#、935#三个储罐相继爆炸着火,造成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697万元。
一、事故单位及事故罐区基本情况(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1.大连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大型炼油企业,现有炼油化工主体装置37套,具备2050万吨/年的原油加工能力和27万吨/年的聚丙烯生产能力,员工总数6659人,主要从事原油加工、有机化工原料和合成树脂制造等业务。
大连石化公司持有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至2015年2月23日。
2.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七建设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七建公司”)法定代表人郝春生。
经营范围为:石油化工装置工程施工;铁路建设;城市道路、桥梁、液化气储罐、水气管道工程施工;钢结构及网架制造安装;消防设施施工;无损探伤和管道工程等。
项目部经理贾立志,下辖一、二、三、五、六、七等6个施工队。
3.大连林沅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林沅公司”)法定代表人杨超,总经理杨福顺(受法定代表人杨超委托,全权处理公司日常一切事务)。
经营范围为: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租赁;钢结构及网架制造安装;园林绿化工程;压力管道安装;工业设备及管道防腐;绝热、电器仪表安装维修;道路工程施工;储存罐安装(以上涉及行政许可的凭资质证经营)。
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化工石油设备管道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和GB1级、GB2级、GC2级压力管道安装维修许可证。
2008年取得辽宁省建设厅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至2014年。
林沅公司以中石油七建公司大连项目部第七工程队的名义在这次事故现场进行施工作业。
(二)事故罐区基本情况大连石化公司第一联合车间三苯罐区(分大罐区和小罐区)建于2000年,为10万吨/年苯乙烯装置配套罐区。
化工厂火灾事故案例及分析总结
化工厂火灾事故案例及分析总结火灾是化工厂所面临的一大隐患,其危害性不容小觑。
本文将通过呈现两个真实的化工厂火灾事故案例,对这些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并从中汲取教训,提出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
旨在引起广大读者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视并加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案例一:XXX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爆炸事故该石油化工公司是区域内的龙头企业,拥有大型精炼设备及储罐。
XXX年X 月X日凌晨,在该公司储罐区发生了一起严重爆炸事故。
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此次事故是由操作失误导致,具体原因主要包括:1. 不合规操作:当时执勤人员在处理相关设备异常时未能即时采取正确措施,并存在在正常作业状态下违规行为。
2. 防护准备不足:部分岗位人员没有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并缺乏紧急情况下的闪避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案例分析此次事故暴露出化工厂火灾事故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1. 安全意识淡漠:部分人员对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危险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安全防范的主动性。
2. 操作失误:不合规操作是引发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高风险岗位人员,必须加强培训和管理。
3. 防护装备不足:适当的防护装备可以有效减少职工伤害,在高温环境下保证职工正常作业。
金属氧化物粉尘爆炸事件及别项表明,用电机巴比特长时间禁电工厂内拖链丧失运转能力或其运转不稳定会给现场设施带来则重大威胁性。
三、预防措施通过上述案例的分析,提出以下预防措施以确保化工厂火灾事故得到有效预防:1. 安全培训与技能考核: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系统且定期的安全培训,并建立相应的技能考核制度,保证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技能。
2. 制定操作规范:明确各类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标准,严格执行,禁止任何不合规或擅自更改操作步骤。
3. 责任分工与制度落实:明确岗位责任与义务,在每个岗位上配备专职负责人,并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
4. 增强防护意识:加强员工对火灾风险的认知,定期组织相关演练活动,并普及逃生和自救知识。
5. 配备合适的防护装备:确保所有员工都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在作业过程中正确佩戴和使用。
2-大连石化两次火灾(安全经验分享)
安全经验分享
事故起因分析
此次发生火灾的生产新区10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 在半个月前刚刚进行过检修,就是在这刚检修的设备上却 发生了闪爆引起此次火灾的发生。根据事故起因分析: 1、对事故发生点未进行安全隐患风险辨识,导致隐患 点没得到应该的的重视。 2、检修过程不严谨导致隐患处漏检,或检修后恢复不 到位,致使运行一段时间后法兰漏油。
中石油大连石化 “7.16”“8.29” 两起火灾事故情况介绍
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经验分享
事故经过
事故一:
7月16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厂区内1000万吨常减 压蒸馏装置换热器发生泄漏并引起大火。
该常减压蒸馏装置是一座4层、高约15米的建筑,一 层是泵房,四层是空气冷却器,二、三层是换热器。引 发火灾的是其三层的换热器。参与调查的人士称“散热 器的法兰可能漏油了,在两次不大的闪爆后就着了”。
安全经验分享
火灾现场照片
7.16现场火势
远看火势
安全经验分享
火灾现场照片
火势得到控制后的火灾现场 工 艺设备完全烧毁 安全经验分享
火灾现场照片
8.29火灾现场 现场浓烟滚滚 安全经验分享
火灾现场照片
被烧坍塌的875号 储油罐
安全经验分享
事故造成影响
1、时隔整一年,7月16再次发火灾,13个月中 石油大连石化发生四起事故。性质严重,造成的 社会影响十分恶劣。 2、“7.16”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 案,及时关闭进料阀门,未造成人员伤亡。
安全经验分享
谢 谢 大 家!
安全经验分享
在场的工人听到了这两声沉闷的闪爆。闪爆威力虽 然不大,但一方面撕裂了散热器中密封的油管,另一方 面提供了引燃油品的火星。
油罐车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油罐车火灾事故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对某市发生的油罐车火灾事故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现场勘察、事故原因深入分析及相关数据收集,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建议,以期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一、事故背景某市是我国沿海重要的石油化工产业基地之一,涉及到油罐车装载运输业务。
近期,一起涉及油罐车的火灾事故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初步调查,油罐车造成的火灾事故主要原因有待深入分析和研究。
二、现场调查1. 事故地点:事故发生在某市区域的工业园区内的一家成品油仓储库区域。
2. 事故时间:事故发生在2022年10月15日晚上21:00左右。
3. 事故经过:据目击证人称,当时听到爆炸声后看到火光冲天,随后火势蔓延,引起了周边区域的警报。
4. 事故影响:事故造成了一名油罐车司机受伤,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环境和交通秩序。
三、事故原因分析1. 设备原因:据初步分析,油罐车在加油、检修等操作过程中,设备老化、未经及时维护保养等原因可能导致了设备故障,引发了火灾。
2. 人为因素:在油罐车装载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员工操作不当、操作疏忽等人为因素,也可能成为火灾事故的原因。
3. 安全管理:事故发生地的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措施是否健全,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等也是导致火灾事故的原因之一。
四、防范措施和建议1. 设备维护:对油罐车的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维护,加强设备的安全性能检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2. 人员培训:加强对涉及油罐车操作的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性。
3. 安全规范:加强事故发生地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包括加强现场安全巡查、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等,提高对火灾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控制能力。
五、结论以上只是对油罐车火灾事故进行的初步调查和分析。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需要进一步验证和完善事故原因,制定出更具体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建议。
希望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石化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石化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总结引言:近年来,石化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迅速。
然而,随着石化企业的不断增加,火灾爆炸事故也时有发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通过对几起典型的石化火灾爆炸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原因与应对措施,以期提醒相关部门和企业加强安全管理,从而尽可能地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一、事故案例一:某石化企业罐区泄漏导致火灾爆炸该案例发生于某省份的一家大型石化企业。
在一个晴朗的夜晚,由于管道老化未及时更换和操作错误等原因,罐区内液体储存罐附近突然发生泄漏并遇到明火。
随即,在缺乏应急处置和扑救措施的情况下,泄漏物质引发了剧烈爆燃。
此次事故造成多人死亡、重大财产损失,且爆炸引发的毒性气体对周边环境造成了长期污染。
分析与总结:- 管理不善:该企业存在安全管理漏洞,对于管道老化和设备维护未能及时发现和修复,缺乏有效的巡检和维护措施。
- 人为操作错误:事故中操作人员没有根据应急预案迅速反应,未进行扑救措施,导致泄漏物质燃烧进一步蔓延。
- 应急处置不力:缺乏针对罐区泄漏火灾的合理处置方案以及紧急撤离和警告机制,导致无法及时控制扩大的火势。
二、事故案例二:储罐油料装卸过程意外引发爆炸这起事故发生在一家规模较小的化工企业。
在一次常规储罐油料装卸过程中,由于使用了低质量的接口密封件以及操作人员保养不到位等原因,在装卸过程中出现泄露情况,并很快积聚成易燃气体。
当一个可见明火介入时,爆炸发生并迅速蔓延,造成数人死亡和多人受伤。
分析与总结:- 印证不严谨:该化工企业在储罐装卸过程中没有使用高质量的接口密封件,并忽略了正常保养维护程序。
- 隐患暴露不及时:泄漏情况未能及时侦测和汇报,工作人员对于危险条件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警惕性。
- 危险源管理不严格:该企业在装卸过程中没有进行等必要的安全措施,如油料泄漏处理、防静电措施等。
三、事故案例三:化工厂酸碱混存引发火灾该案例发生在一个大型化工企业。
大连市火灾事故调查报告总结
大连市火灾事故调查报告总结简介:近期,大连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全面了解事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我们组织了一次火灾事故调查,并撰写了本份报告。
本文将对该火灾事故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以减少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一、背景描述自从大连市火灾事故发生后,该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据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这次火灾是在一家化工厂内部突然发生的。
当时,有数十名工人正在正常作业中,但由于消防设备不完善且无人监督,导致火势迅速蔓延。
最终导致多人死亡、财产损失惨重。
二、主要原因分析1. 落实安全责任不到位调查发现,在该化工厂内部缺乏明确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落实安全责任的机制。
没有明确划定各岗位职责以及消防设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等方面的责任。
这种缺乏明确的安全责任分工,为火灾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 消防设备不完善该化工厂存在一些严重的消防设备问题。
首先,消防设施没有得到及时维护和更新升级,许多手提灭火器已经过期使用。
其次,自动喷淋系统未得到有效运行和检修,无法在火灾初期起到控制火势的作用。
这导致火势迅速蔓延并失去了扑灭火源的机会。
3. 人员培训和意识不足调查还发现,在该化工厂内部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工作存在严重缺失。
员工对于基本的消防知识了解匮乏,并不能够熟练操作各类消防设备。
同时,管理层也没有落实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及逃生演练等措施,使得员工在紧急情况下不知如何正确处理。
三、改进建议1. 健全安全责任制度针对事故中揭示出来的安全责任不明确问题,该公司应加强内部组织架构建设,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并进行监督和检查。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每个员工都能够清晰明了地知道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所需承担的安全责任。
2. 完善消防设备为了有效应对火灾事故,化工厂必须确保其消防设备运行正常、维护及时。
首先应重新评估现有的消防设施并进行必要的维修和更新换代,特别是手提灭火器等易近人处置设施。
其次,需要安装更智能化的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淋系统,即使在无人监控情况下也能起到快速响应和控制火势的作用。
化工企业火灾案例分析报告总结
化工企业火灾案例分析报告总结一、背景介绍近年来,化工企业火灾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应对火灾事故,本文通过分析几起典型的化工企业火灾案例,并总结出导致这些火灾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以期提供有益于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建议。
二、主要案例分析(1)某石油化工厂爆炸性火灾案例分析:该厂位于一个重要港口城市附近,拥有较大规模的燃气罐和粉尘堆积物。
事故发生时,由于设备老化和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管道泄漏并形成可燃气雾,在静电作用下发生点火引爆。
造成了严重损失,并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2)某化学品仓库失火案例分析:该仓库存放着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化学品。
由于管道老化破裂及操作不当,在未经控制的情况下发生泄漏并与火源接触,最终导致爆炸。
火灾后,无法立即控制事故扩大,给周边环境、人民群众及消防人员造成严重伤害。
三、原因分析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化工企业火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老化和管理不善:许多化工企业存在设备老化问题,导致管道泄漏风险增加。
另外,在一些企业中,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对危险源的监控和检测,并未建立健全的事故应急预案。
2. 操作不当和违规操作:在案例中发现,操作人员对于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操作规程了解不足,并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正确操作。
此外,在一些情况下,由于生产压力和时间限制等原因,操作人员可能会出现违规或忽视安全措施的行为。
3. 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易燃物料泄露或暴露:某些化学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容易引起剧烈反应甚至爆炸。
如果这些物料泄漏或未能得到妥善处置,就会导致火灾事故。
四、防范与控制策略为了避免和减少化工企业的火灾风险,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化工企业应定期对重要设备进行检修和更换,并确保安全监测系统正常运行。
该系统包括泄漏监测、火源监测和报警装置。
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设备台账和维护计划。
2.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是预防火灾事故的基础。
大连“8.29”爆炸事故案例分享
大连石化灌区爆炸事故一、事故经过2011年8月29日上午10时左右,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油品罐区一个可存储数千吨柴油的罐体突然发生火灾,经消防官兵全力扑救,截至13时20分,火已扑灭,未造成人员伤亡。
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中。
由于该大型储油罐内存放了约800吨成品柴油,并且位于该公司厂区成品油储藏区中心位置,周边还有许多各类化工产品储藏罐,大火很快危及到了周边存储罐的安全。
事故发生后,大连市有关方面迅速调集了包括航空消防车在内的约70辆消防车,近300名消防战士,紧急赶往现场参与灭火和增援,对处在危险中的其他化工存储罐降温防火。
火灾发生后,记者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
在从大连市中心赶往火灾现场的路上,隔海就能看到远处冒起的冲天浓烟,路上到处都是拉着警报赶往现场的消防车。
离厂区还有一段距离,就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味道。
大连市有关方面表示,由于采取了水的应急三级防控等环保措施,消防水全部被排入应急池中,未进入海域。
根据环保监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均未超过国家相关环保标准。
目前,环保滚动监测仍在进行中。
起火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
二、事故处理动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8月30日在大连石化公司召开干部大会,宣布免去蒋凡大连石化公司总经理职务,调大庆炼化公司总经理冷胜军任大连石化公司总经理。
中石油集团总经理蒋洁敏8月31日表示,大连石化在一年内连续发生安全事故,充分暴露了安全管理、基础工作、队伍作风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中石油集团公司同时决定,成立集团公司事故调查组,由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廖永远任组长,抽调技术和管理专家进驻大连石化,在国家安监总局指导下,配合大连市事故调查组,从技术和管理层面做更深层次的事故分析,尽快查清事故原因,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完善防范措施;在集团公司范围内开展扎实深入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隐患大排查和“三基”工作全面督查。
三、事故延伸2011年7月16日:千万吨常减压装置换热器“大帽”泄漏着火。
中石油大连输油管道爆裂着火事故调查
中石油大连输油管道爆裂着火事故调查一、事故过程与原因2014年6月30日18时58分,大连中石油新大一线输油管被钻漏。
溢出的原油流入市政污水管网,在排污管网出口处出现明火。
22时20分,事故导致的明火被扑灭,无人员伤亡,事故正在处理中。
据中石油官网通报,这是大连岳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工人在大连金州新区铁山中路与城富街交叉路口处的路安停车场附近进行施工中,将中石油新大一线输油管钻漏。
据悉,这一工程是大连德泰易高新能源有限公司拟在松岚路安停车场北侧建设LNG加气站,委托大连岳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施工。
为加气站配电工程实施电缆外线水平定向钻施工,将输油管钻漏导致原油泄漏。
溢出原油流入市政污水管网,在排污管网出口处出现明火。
中石油发现管道运行压力异常,立即停运管道并启动应急预案,部署现场抢修和应急处置。
可通过仪器即能判断相关地下管道情况,目前尚不清楚岳林公司是否前往规划局查阅地下管道图。
目前,大连市政府已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全面调查,肇事单位5名相关人员已被公安机关控制。
二、事故影响事故发生后,现场指挥部组织疏散管道周边居民,组织市政部门对流经区域所有暗渠、涵洞、雨污水井进行全面排查,查清灾害范围。
经查,溢出原油流入市政雨、污水管网,未对自来水管网等形成污染。
环保部门设置多处空气质量监测点,持续环境监测表明,VOC(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超标0.79倍,其他指标均正常。
目前,环保、消防、规划等部门正继续监测、处置溢油情况,中石油管道公司人员正对事故溢油进行清理回收。
经环保部门持续监测,漏油事故地带相关井口检测气体浓度、油温度均正常。
目前,排查无危险地带的群众已陆续返回家中。
关于泄漏原油的具体数量,截至记者发稿时,官方仍未统计出来。
而具体在何处遇明火引起火势,目前相关部门仍在调查之中。
辽宁海事局昨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事故发生后,发现从一部分排污口流出来的少量原油油膜在海上漂浮。
海事局共出动6艘海事船,前往出现油膜的大窑湾海域。
心得体会 关于化工企业火灾事故后的心得体会
关于化工企业火灾事故后的心得体会石油安全事故心得体会安全就是生命xx年12月8日下午14:10,我厂领导组织全厂员工在王徐庄油田的一口采油井的生产现场召开了一次沉痛的现场办公会。
会议的内容是悲伤的、沉重的,是十分痛苦的,更是作为一声惊人的警钟,敲醒着那些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忽视安全的人们。
曾经在新闻中、报纸上、书本里、乃至宣教课堂上看到、听到过无数起因为藐视安全而丧命的悲剧,这些教训触动着我的心灵,并一直在告戒我,要时时刻刻牢记安全。
然而,就在12月8日早上8:30,当我接到一位同事的电话,传来的消息确是:我身边的一位熟悉的同事因为忽视了安全的提醒而草草地结束了自己仅仅在这世间经历了25年的年轻生命,这样的噩耗让我的心好象突然一下子被一块巨石砸下似的揪心的疼痛。
站在那个结束他生命的现场,看到那台平日里为我们谋来利益、今天却结束他宝贵生命、上面还被他的鲜血染红的很旧了的抽油机,我内心的悲痛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一时间我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就在前天,这个年轻的小伙子还是一脸笑容地冲着我喊“张姐”,而今,我却再也无法看到这样的笑脸。
回过头来想想,我的心中又生出许多的疑问。
是怎样的原因导致今天的悲剧呢?他为什么会站在曲柄底下?曲柄为什么会下来?刹车为什么会突然失灵?刹车失灵,后沉的抽油机的曲柄又怎能停在上死点?种种的疑问让我一时间无法想明白?然而,就算弄明白了又能怎样,这个年轻的生命已经无法挽回。
我们下步应该做的是,以此事例来提醒我们,告戒我们,无论是在工作和生活上,安全是第一位的,这个就发生在我身边的鲜活的事例更加警醒我们,安全对于我们就是生命,安全对于我们就是幸福。
这起事故给了我太多的思考,我都还没来得及学会如何去面对那突如其来的噩耗,我都还没来得及学会如何去面对那生离死别,一切都那么急促,他的生命就永远的离开了世间。
可是,我们仔细地回顾一下这起事故,如果他当时能够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操作,如果他当时不站在抽油机底下,如果他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如果他能在工作岗位上积累更多的经验……这些假如对于死者已毫无意义,却给我们活着的人以深刻的警醒。
重油储罐火灾事故反思报告
重油储罐火灾事故反思报告引言重油储罐火灾事故是一起极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对人员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和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此次事故进行全面深入的反思和分析,总结事故的原因和教训,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防范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一、事故概况当地时间2021年5月15日上午8点20分左右,位于某炼油厂的一座重油储罐发生火灾事故。
事故发生时,储罐内部正在进行清洁作业,同时正进行着减压作业。
由于清洁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储罐内可能存在有残余的气体和油蒸气,随着减压操作的进行,这些气体和油蒸气在遇到明火时爆燃,引发了火灾。
事故发生后,炼油厂紧急启动应急预案,立即组织应急人员进行扑救,并采取了相应的撤离和封锁措施。
火灾在事发后大约3个小时才得以控制,但储罐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坏,事故造成了4名工作人员死亡,10多人不同程度的烧伤,损失金额高达1000万元以上。
二、事故原因分析就事故原因分析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 安全管理不到位。
炼油厂在进行储罐清洁和减压作业时,未能全面评估和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导致操作不当引发事故。
同时,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的维护保养也存在着疏漏,使得安全隐患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排除。
2. 作业人员操作不规范。
清洁和减压作业是一项技术活,需要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步骤,但在事故中发现,作业人员对操作程序存在理解和掌握不足的情况,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违规行为,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3. 管理层监督不力。
事故发生前,炼油厂的管理层未能有效地对作业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对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隐患也未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4. 应急救援能力不足。
事故发生后,炼油厂的应急救援能力和反应速度都存在欠缺,导致了火灾的扩大和损失的加剧,也使救援工作难度增加,造成了事故最终的严重后果。
三、教训总结通过对本次事故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教训和总结:1. 安全管理不能松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附件4
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报告
2011年8月29日9时56分44秒,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875罐在收油过程中发生一起着火事故。
事故造成875罐被烧坍塌,874罐罐体过火,罐组周边地面管排过火,部分变形;东、南侧管廊上管、877生时吨浮船及丁晴橡胶舌形密封,浮船重量为17.193吨;罐壁开通气孔(12个)、收付油口、搅拌器开口等;罐组立相关工艺管线改造;罐内做内防腐处理,防腐部位为底板、拱顶、1米以下的壁板罐顶包边角钢、1米处的壁板刷导静电涂料,干膜厚度300微米;罐内增上旋转循环喷头。
(二)事故部位工艺流程说明
柴油组份主要来自以下装置:
40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
300万吨/年渣油加氢脱硫装置;
36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
200万吨/年煤油加氢;
45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B2(常2)、B3(常3)、C1(减1)线(以
氢、
馏B3
线(
8月29日上午8时10分左右,储运车间八七罐区工段长吴胜接到生产运行处调度徐锋通知,将柴油馏出油从877罐切换到875罐收油。
当时,877罐液位6.612米,温度40℃;875罐液位0.969米,温度37.6℃。
8时30分左右,吴胜指令操作员刘长青和多玮进行转油操作。
9时50分左右,内操多玮通过DCS将馏出油从877罐转875罐收,整个切换过程为自动操作。
此时,当班班长周铁在现场检查电动阀门状态是否正
常。
在确认875罐调合一线阀门打开正常,并与多玮确认875罐液位上升正常后,准备确认877罐调合一线阀门是否已经关闭。
9时56分44秒左右,当班长周铁行至875罐至877罐走梯位置时,听到875罐“嘭”的一声,出现闪爆,随即着火。
现场操作人员立即报警,并进行转油、关阀等应急处理。
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下达调度指令,紧急切断了相关
,左右
硫化亚铁在与空气接触后,一般在几分钟内(最长时间不超过30分钟)就会发生自燃,875罐停止付油到开始进油,间隔9个小时23分钟,已远远超过硫化亚铁自燃时间。
经现场观察,875罐内壁光滑,无明显腐蚀。
可排除硫化亚铁自燃因素。
3)雷电火源分析
8
罐
4
储罐5
875罐调合一线入口流速测算
注:以877罐液位及调合头平均流量数据为准计算管道流速
法、
或61。
(1m/s以下)。
(2)油罐油表面静电电位
以 3.82m/s进油流速计算,875罐爆炸前油面静电电位为21.59kv-32.39kv。
1987年~1988年北京劳动保护研究所实验结果:油面静电电位35kV时的放电能量为0.2mJ,可以引燃汽柴油油气(最小点火能量为
0.2mJ)。
油面静电电位15kV时的放电能量为0.02mJ,引燃不了柴油油气,但可以引燃氢气(最小点火能量为0.019mJ)。
此流速下静电可以引燃氢气,但引燃柴油油气的可能性较小。
3.可燃物分析
1)火灾前875罐收付油情况
8月25日4时至26日6时,875罐完成收油作业,收油量为
(1)400万吨柴油加氢精制装置、300万吨/年渣油加氢脱硫装置
8月25日-29日DCS数据显示,事故发生前,40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和300万吨/年渣油加氢脱硫装置操作正常,处于平稳运行状态,质量环保检测中心采样化验数据表明馏出口质量合格。
(2)450万吨/年蒸馏装置
2011年8月27日-2011年8月29日的DCS数据显示,450万吨/年蒸馏装置B2、B3、C1线流量稳定,泵运转正常,可以排除轻烃、氮气、
8月
8月
(4)200万吨/年煤油加氢装置
200万吨/年煤油加氢装置在28日至29日期间,处于停工阶段,系统充氮气保压,干燥塔液面、压力稳定。
因装置准备开工(原计划8月31日),界区馏出口采用两道手阀隔离,无产品外送至罐区。
(5)8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
8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始建于1998年3月,投产于1999年7月,装置设计年加工能力为80万吨。
2002年10月,通过更换催化剂提高空速,使装置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年。
该装置“初步设计”的设计原则指出:“汽提塔汽提方式以水蒸汽汽提为主,并预留氢气汽提方式”,工艺技术方案明确“汽提塔采用过热水蒸汽汽提方案,同时考虑氢气汽提的可能性”。
该装置投产初期,使用过蒸汽汽提,由于生产的柴油含水率高,
8
为
9
注:表明875罐内有氢气及轻烃,不能反映875号罐油面与浮船空间内气相组成。
9月2日采样化验数据(为保证样品密闭,用新的4升铁桶采2升油,在2升空间里取气体样分析)
注:
4.事故结论
1)由于浮盘落底,空气进入浮盘与油面的空间。
2)由于采用氢气汽提工艺,8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柴油中携带氢气;装置的波动及调整可能使携带的氢气量增加,但不排除其他气体窜入的可能性。
3)由于进油流速较大(大于1m/s),产生的静电发生放电。
静电放电点燃了达到爆炸极限的混和气体。
(二)事故间接原因
1.在最低液面的管理上,未落实相关规程的规定。
“储罐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浮顶罐和内浮顶罐正常操作时,其最低液面不应低于浮顶、内浮顶(或内浮盘)的支撑高度。
”
事故发生时,大连石化公司在875#储罐最低液面的管理上,未落实
于
《
(
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的最小点火能。
大连石化公司对上述风险未高度重视,未进行有效的风险辨识。
3.对储油罐维护保养不到位。
储运车间设备员对储罐每月进行一次检查,检查时,打开罐顶固定透光孔盖,使用手电进行观察,受光线、观察位置影响,对浮盘状况、腐蚀状况、密封状况等检查不全面。
精心整理
由于875#罐被烧整体坍塌,无法确定当时浮盘的情况。
据对同期使用的874#、876#罐、877#罐内检查,发现罐内存在浮筒抱箍松落,浮顶压条、浮筒一端下垂的现象。
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未针对储罐的实际情况,对储油罐进行有效的维护保养。
4.对8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气提塔温度变化和氢气气提方式存在的安全风险,未能有效辨识,未采取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