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考点集训)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章 直线运动练习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检测:第一章-直线运动全章(含答案)

2020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检测:第一章-直线运动全章(含答案)

第一章直线运动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54分)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位移的大小一定相等B.质点一定是体积和质量极小的物体C.速度的定义式和平均速度公式都是v=,因此速度就是指平均速度;D.速度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答案D只有做单向直线运动的物体,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一定相等,选项A错误;质点不一定是体积和质量极小的物体,选项B错误;速度的定义式和平均速度公式都是v=,但是速度是指平均速度在时间趋近于零时的极限值,选项C错误;速度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选项D正确。

2.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如图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考系,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A.“歼10”战斗机B.地面上的房屋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D.“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答案B空中加油时两飞机保持相对静止,以“歼-10”战斗机、加油机中的飞行员、“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为参考系,加油机都是静止的;以地面上的房屋为参考系,加油机是运动的,本题选B。

3.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匀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由于其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很大B.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但一定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C.加速度不变(且不为零)时,速度也有可能保持不变D.加速度逐渐增加时,物体一定做加速运动答案B匀速行驶的列车,加速度为0,A项错误;由a=知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的方向始终相同,B项正确;加速度不变(不为零)时,速度均匀地变化,故C项错误;如果加速度逐渐增加但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将做减速运动,故D项错误。

-4.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3t+2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A.第2 s内的位移是10 mB.前3 s内的平均速度是7 m/sC.任意相邻1 s内的位移差都是4 m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3 m/s答案C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式可知,该质点的初速度v0=3 m/s,加速度a=4 m/s2,所以第2 s 内的位移s2=(3×2+2×22) m-(3×1+2×12) m=9 m,A项错误;前3 s 内的位移x=(3×3+2×32)m=27 m,前3 s内的平均速度=m/s=9 m/s,B项错误;任意相邻1 s内的位移差Δx=aT2=4×12 m=4 m,C项正确;任意1 s内速度增量Δv=at=4 m/s,D项错误。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跟踪训练:第1章 第1节 质点的直线运动.pdf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跟踪训练:第1章 第1节 质点的直线运动.pdf

5.如图所示,A、B两物体相距x=7 m,物体A以vA=4 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此时的速度vB=10 m/s,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2 m/s2.那么物体A追上物体B所用的时间为 ( ) A.7 s B.8 s C.9 s D.10 s 6.汽车甲沿着平直的公路以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路过某处的同时,该处有一辆汽车乙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 匀加速运动去追赶甲车,根据上述的已知条件 ( ) A.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 B.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所走的路程 C.可求出乙车从开始启动到追上甲车时所用的时间 D.不能求出上述三者中任何一个 7.在平直道路上,甲汽车以速度v匀速行驶.当甲车司机发现前方距离为d处的乙汽车时,立即以大小为a1的加速度 匀减速行驶,与此同时,乙车司机也发现了甲,立即从静止开始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沿甲车运动的方向匀加速运动,则 ( ) A.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一定不断减小 B.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一定不断增大 C.若v>,则两车一定不会相撞 D.若v0 故甲>乙,甲车先到. 13.解析:(1)加速运动时,速度大小从0增到12 m/s;减速运动从12 m/s到0,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一样,但所需时 间不一样,所以加速度大小不相等. (2)汽车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 a2= m/s2=-6 m/s2 设汽车经t′秒停止,t′= s=0.5 s 故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经历的时间为 10.5 s+0.5 s=11 s (3)汽车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a1= m/s2=3 m/s2 汽车匀加速运动的时间t1= s=4 s 汽车匀减速运动的时间t3= s=2 s 汽车匀速运动的时间t2=11 s-t1-t3=5 s 汽车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12 m/s 则汽车通过的总路程为:s=t1+vt2+t3=(×4+12×5+×2) m=96 m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应用 1.C 2.B 3.C 4.C 5.D 6.A 7.AD 8.BD 9.解析:解法一:全程法 将产品的运动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题意画出运动草图如图所示. 规定向上为正方向,则v0=10 m/s,a=-g=-10 m/s2 根据H=v0t+at2 解得H=-495 m 即产品的释放位置离地距离为495 m. 解法二:分段法 仍然根据题意画出运动草图如图所示.将产品的运动过程分为A→B和B→C→D两段来处理.A→B为竖直上运动 ,B→C→D为自由落体运动. 在A→B段,根据竖直上运动规律可知tAB==1 s hAB=hBC=gt(或)=5 m 由题意可知tBD=11 s-1 s=10 s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得 hBD=gt=500 m 故释放点的高度H=hBD-hBC=495 m. 10.解析:(1)设伞兵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h,此时速度为v0,则有v2-v=-2ah,即

近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直线运动考点强化练1运动的描述(2021年整理)

近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直线运动考点强化练1运动的描述(2021年整理)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直线运动考点强化练1 运动的描述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直线运动考点强化练1 运动的描述)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直线运动考点强化练1 运动的描述的全部内容。

考点强化练1 运动的描述1。

物理学中引入了“质点”“点电荷”的概念,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A。

控制变量法B。

类比法C.理想模型法D。

等效替代法2。

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体积和质量极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作质点B.研究汽车车轮上一个点的运动规律时,汽车可看作质点C.欣赏花样滑冰表演者的精彩表演时,可以把表演者看作质点D。

研究运动员在1 500 m长跑比赛中运动的快慢时,该运动员可看作质点3.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出游时,曾经写了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诗中“云与我俱东”所选取的参考系是()A.河岸B.云朵C.诗人D.小船4。

如图所示,中国海监46船(甲)和中国海监49船(乙),在领海内开展例行维权巡航.甲、乙两船并排行驶,甲船上的船员看见岛屿向东移,乙船内的船员发现甲船没有动。

如果以岛屿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A。

甲船向西运动,乙船不动B.乙船向西运动,甲船不动C。

甲船向西运动,乙船向东运动D。

甲、乙两船以相等的速度都向西运动5。

下列几种速度,不是瞬时速度的是()A.汽车速度计指示着速度60 km/hB.高速火车以260 km/h的速度经过“哈尔滨到长春"这一路段C.城市路口速度路标上标有“30 km/h注意车速”字样D.足球以12 m/s的速度射入球门6。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直线运动单元A卷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直线运动单元A卷

第一单元 直线运动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 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法、等效替代法、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根据速度定义式v =Δx Δt ,当Δt 非常小时,ΔxΔt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采用了极限法B.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实际物体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C. 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 =ΔvΔt,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2. 近年来,登山步行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健康习惯。

如图为某地生态公园的登山步行道线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从丁家楼子村到目的地九仙山观景台可以选择不同的路线,小王和小张两人选择了不同的路线,结果小王比小张先到达目的地。

对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王与小张的路程相同B .小王的位移小于小张的位移C .小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张的平均速度D .在比较平均速度时,两人不能看作质点3.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 所用时间为t 2。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 第1单元 直线运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 第1单元 直线运动

2013届高三物理总复习精品单元测试第1单元 直线运动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我国运动员刘翔在亚洲田径锦标赛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以13秒50顺利夺冠,这是刘翔第三次夺得该赛事的冠军,凭借此次夺冠,刘翔成为亚锦赛110米栏项目中第一个“三冠王”.刘翔之所以能够取得冠军,取决于他在110米中( )A .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B .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C .平均速度大D .起跑时的加速度大【解析】本题考查速度的基本概念,短跑比赛时看谁在相等的位移内用的时间最短,短跑分为起跑、加速、冲刺等阶段,比赛成绩好说明其平均速度大.【答案】C2.下列描述的运动中,有可能的是( ) A .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为负 B .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越来越小 C .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D .加速度既不与速度同向,也不与速度反向【解析】由a =ΔvΔt 可知,加速度a 的方向就是速度变化的方向,故选项A 错误;若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则选项B 可能;若加速度与速度同向,则选项C 可能;选项D 也可能,如匀速圆周运动.【答案】BCD3.甲、乙二人同时从A 地赶往B 地.甲先骑自行车到中点后改为跑步,而乙则是先跑步,到中点后改为骑自行车,最后两人同时到达B 地.又知甲骑自行车比乙骑自行车的速度快.并且二人骑车速度均比跑步速度快.若离开A 地的距离x 与所用时间t 的函数关系用函数图象表示,则下列四个函数图象中,甲、乙二人的图象只可能是( )A .甲是①,乙是② B.甲是①,乙是④ C .甲是③,乙是② D.甲是③,乙是④【解析】两人在相同时间t 内的总位移相等,x -t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根据题中给出的速度关系知,正确答案为B.【答案】B4.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两图象在t =t 1时相交于P 点,P 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 ,△OPQ 的面积为S .在t =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d .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 ′,则下面四组t ′和d 的组合可能是( )A .t ′=t 1,d =SB .t ′=12t 1,d =14SC .t ′=12t 1,d =12SD .t ′=12t 1,d =34S【解析】在t 1时刻如果甲车没有追上乙车,以后就不可能追上了,故t ′<t 1,选项A 错误;从图象中甲、乙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即对应的位移看,甲在t 1时间内运动的位移比乙的多S ,当t ′=0.5t 时,甲的面积比乙的面积多出34S ,即相距d =34S ,选项D 正确.【答案】D5.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0.5 s 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1.5 s 内的平均速度大2.45 m/s ,以质点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的加速度为( )A .2.45 m/s 2B .-2.45 m/s 2C .4.90 m/s 2D .-4.90 m/s 2【解析】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原题意可解释为:0.25 s 时刻的瞬时速度v 1比0.75 s 时刻的瞬时速度v 2大2.45 m/s ,即v 2-v 1=at ,加速度a =v 2-v 1t =-2.450.5m/s 2=-4.90 m/s 2. 【答案】D6.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t 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Ⅰ、Ⅱ两个物体的加速度都在不断减小B .Ⅰ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Ⅱ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C .Ⅰ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Ⅱ物体的位移不断减小D .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v 1+v 22【解析】随着t 的增大,两图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绝对值)都在变小,故知加速度均变小,B 、C 、D 都错误.【答案】A7.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图示是某航空爱好者用数码相机以每隔2.5 s 一张的频率拍摄的关于起始加速阶段火箭的一组照片,拍摄过程中数码相机用三脚架固定在地面上.已知火箭的长度为40 m ,用刻度尺测量照片上的长度关系,结果如图所示,则( )A .火箭的加速度大小a =8 m/s 2B .火箭的加速度大小a =4 m/s 2C .火箭在照片中第二个像所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 =42 m/sD .火箭在照片中第二个像所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 =60 m/s【解析】从照片上看,照片1 cm 相当于实际长度20 m ,量出前后两段位移分别为4.0 cm和6.5 cm ,对应的实际位移分别为80 m 和130 m ,由Δs =aT 2可得:a =8 m/s 2;再根据这5 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照片中第2个像所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v =2105m/s =42 m/s.【答案】AC8.甲、乙两物体在同一水平轨道上,一前一后相距x ,乙在前,甲在后.某时刻两者同时开始运动,甲做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1的匀加速运动,乙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 2的匀加速运动.假设甲能从乙旁边通过,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A .a 1=a 2,一定相遇一次B .a 1<a 2,可能相遇两次C .a 1>a 2,可能相遇两次D .a 1<a 2,可能相遇一次或不相遇【解析】本题中由于没有具体给出原来两者相距的数值,也没有给出甲、乙两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故应分以下几种情况:(1)在a 1=a 2时,由图甲知:当S 阴影=x 时,相遇一次,以后甲一直在前;甲 乙 丙(2)在a 1<a 2时,可能的情况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当S 阴影=x 时,第一次相遇,后甲在前,乙在后,当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远,速度相等后,两者出现第二次相遇;②当S △OPQ =x 时,只相遇一次;③S △OPQ <x 时,不会相遇.(3)在a 1>a 2时,由图丙知,当S 阴影=x 时,相遇一次,且只能相遇一次.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B 、D. 【答案】AB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9.(10分)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1个计时点,在这点下标明A ,第6个点下标明B ,第11个点下标明C ,第16个点下标明D ,第21个点下标明E .测量时发现B 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 长为14.56 cm ,CD 长为11.15 cm ,DE 长为13.73 cm ,则打C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 2,AB 的距离应为__________cm.(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析】打C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率v C =AE 4T =14.56+11.15+13.730.4cm/s =98.6 cm/s =0.986 m/s由Δx =at 2得:a =Δx t 2=CE -AC 2T 2=11.15+13.73-14.560.04cm/s 2=258 cm/s 2=2.58 m/s 2因为v C =BC +CD2T所以BC =v C ·2T -CD =(98.6×2×0.1-11.15) cm =8.75 cm AB =AC -BC =14.56 cm -8.75 cm =5.99 cm. 【答案】0.986 2.58 5.9910.(10分)利用水滴下落可以测出重力加速度g ,调节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流出.在水龙头的正下方放一个盘子.调整盘子的高度,使一个水滴碰到盘子时,恰好有另一个水滴从水龙头开始下落,而空中还有一个正在下落的水滴.测出水龙头到盘子间的距离为h .再用秒表测时间,从第一个水滴离开水龙头开始计时,到第n 个水滴落到盘中,共用时间为t .求第一个水滴落到盘子时,第二个水滴离开水龙头的距离为________;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____.【解析】由于水龙头滴水的时间间隔是恒定的,因此,题中所提到的某一时刻恰好滴到盘子的和正在空中下落的这两个水滴,可以看做是同一个水滴离开水龙头做自由落体运动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分别运动到了空中某点处和盘子处.据此,可以利用比例关系求解.设第一个水滴落到盘子时,第二个水滴距水龙头h 1,距盘子h 2,则h 1∶h 2=1∶3,h 1+h 2=h ,故h 1=14h .由题意可知,每相邻两滴水滴落下的时间间隔为t n +1,所以有14h =12g (t n +1)2,即g =(n +1)22t2h . 【答案】14h (n +1)22t2h 11.(16分)因测试需要,一辆汽车在某雷达测速区沿平直路面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一段时间后,又接着做匀减速运动直到最后停止.下表中给出了雷达测出的各个时刻对应的汽车速度数值.问:(1)汽车的匀加速和匀减速两阶段的加速度1、2分别是多少? (2)汽车在该区域行驶的总位移x 是多少? 【解析】(1)由表给数据可分析:前4 s 内汽车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a 1=Δv 1Δt 1=6-32-1m/s 2=3 m/s 2汽车做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a 2=Δv 2Δt 2=2-49-8m/s 2=-2 m/s 2. (2)由表可知匀加速的最大速度是: v =12 m/s根据运动学规律,匀加速运动的位移为:x 1=v 2-02a 1=24 m同理可求得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为: x 2=0-v 22a 2=36 m所以总位移x =x 1+x 2=60 m.【答案】(1)3 m/s 2 -2 m/s 2(2)60 m12.(16分) “10米折返跑”的成绩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测定时,在平直跑道上,受试者以站立式起跑姿势站在起点(终点)线前,听到起跑的口令后,全力跑向正前方10米处的折返线,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到达折返线处,用手触摸折返线处的物体(如木箱)后,再转身跑向起点(终点)线,当胸部到达起点(终点)线的垂直面时,测试员停止计时,所用时间即为“10米折返跑”的成绩,如图所示.设受试者起跑的加速度为4 m/s 2,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 m/s ,快到达折返线处时需减速到零,减速的加速度为8 m/s 2,返回时达到最大速度后不需减速,保持最大速度冲线.则该受试者“10米折返跑”的成绩为多少?【解析】对受试者,由起点(终点)线向折返线运动的过程中 加速阶段:t 1=v max a 1=1 s ;s 1=12v max t 1=2 m 减速阶段:t 3=v max a 2=0.5 s ;s 3=12v max t 3=1 m 匀速阶段:t 2=s -(s 1+s 3)v max=1.75 s由折返线向起点(终点)线运动的过程中加速阶段:t 4=v max a 1=1 s ;s 4=12v max t 4=2 m 匀速阶段:t 5=s -s 4v max=2 s 受试者“10米折返跑”的成绩为: t =t 1+t 2+t 3+t 4+t 5=6.25 s. 【答案】6.25 s。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直线运动专题精讲(含解析)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直线运动专题精讲(含解析)

避躲市安闲阳光实验学校第一单元 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坐标系、位置与位移,路程,时刻与时间等概念的理解。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速率、位移公式x =υt,x ~t 图线,υ~t 图线 3.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瞬时速度4.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2021at t v x +=、at v v +=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υ~t图线5.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重要推论 6.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 『题型解析』类型题: 注意弄清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是由质点运动的起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矢量。

位移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箭头的指向代表位移的方向,线段的长短代表位移的大小。

而路程是质点运动路线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与运动路程相等【例题1】一个电子在匀强磁场中沿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

转了3圈回到原位置,运动过程中位移大小的最大值和路程的最大值分别是:( )A .2R ,2R ;B .2R ,R 6π;C .R 2π,2R ;D .0,R 6π。

【例题2】如图所示,某质点沿半径为r 的半圆弧由a 点运动到b 点,则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rabA .0,0B .2r ,向东;r πC .r ,向东;r πD .2r ,向东;r 2【例题3】如图所示,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 的半圆弧由A 运动到C ,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 .0,0B .4R 向西,2πR 向东C .4πR 向东,4R D .4R 向东,2πR类型题: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瞬时速度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而平均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t ∆或某段位移x ∆的平均速度,它们都是矢量。

当0→∆t 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就是该时刻的瞬时速度。

定义式tx =υ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而20tυυυ+=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01章 直线运动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1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01章 直线运动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1

第01章 直线运动【满分:11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所示,甲从A 地由静止匀加速跑向B 地,当甲前进距离为S 1时,乙从距A 地S 2处的C 点由静止出发,加速度与甲相同,最后二人同时到达B 地,则AB 两地距离为: ( )A .12S S +B .2121()4S S S + C .21124()S S S + D .212121()()S S S S S +-【答案】B【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学公式的综合运用,关键抓住时间相等,结合位移关系进行求解,本题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需加强这方面的训练.2.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 一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物体先向负方向运动,t 1时刻以后反向向正方向运动B .t 2时刻,乙物体追上甲C .t l 时刻,两者相距最远D .0~t 2时间内,乙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D【解析】乙物体的速度一直为正,说明乙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故A 错误;根据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由图可知,2t 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物体,则2t 时刻,乙物体还没有追上甲,故B 错误;2t 时刻之前,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甲在乙的前方,两者间距增大.2t 时刻之后,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甲仍在乙的前方,两者间距减小,所以2t 时刻相距最远,故C 错误;根据速度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知20t ~时间内,乙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故D 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为考查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关键要抓住速度的符号表示速度的方向,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01章 直线运动单元测试卷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01章 直线运动单元测试卷

《第一章直线运动》单元测试卷——测【满分:11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离地面足够高的地方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不计空气阻力,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速度大小变为10m/s。

此时()A. 小球的位移方向一定向上B. 小球的位移方向一定向下C. 小球的速度方向一定向上D. 小球的速度方向一定向下【答案】 A点睛:要知道竖直上抛运动可以分成上升和下降两个过程分段研究,两个过程有对称性.也可以看成一种有往复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进行处理.2.如图所示,在水平线OO′某竖直平面内,距地面高度为h,一条长为L(L<h)的轻绳两端分别系小球A和B,小球A在水平线OO′上,竖直向上的外力作用在A上,A和B都处于静止状态。

现从OO′上另一点静止释放小球1,当小球1下落至与小球B等高位置时,从OO′上静止释放小球A和小球2,小球2在小球1的正上方。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1将与小球B同时落地B. 在小球B下落过程中,轻绳对B的拉力竖直向上C. h越大,小球A与小球B的落地时间差越大D. 在小球1落地前,小球1与2之间的距离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答案】D【点睛】小球1、2以及AB 两球均做自由落体运动,由位移公式列出它们的距离与时间关系的表达式即可正确解答.3.古希腊权威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断言:物体从高空落下的快慢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

比如说,十磅重的物体落下时要比一磅重的物体落下快十倍。

1800多年来,人们都把这个错误论断当作真理而信守不移。

直到16世纪,伽利略才发现了这一理论在逻辑上的矛盾。

并通过“比萨斜塔试验”,向世人阐述他的观点。

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实验来验证:伽利略用铜球从斜槽的不同位置由静止下落,伽利略手稿中记录的一组实验数据: 伽利略对上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结论,下列是伽利略得出的结论是( )A. v t =v 0+atB.2xk T ∆= C. v t 2-v 02=2ax D. 312222124......s s s k t t t === 【答案】D【解析】伽利略最初猜想沿斜面向心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v=kt ;由此伽利略推论位移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则:x=k′•t 2,即: 2'xk t= ,结合以上的分析,则比较2xt即可: 121321x t =; 222213032.5=21x t =; 322329833=31x t =; 42245263341x t ≈=; 52258243351x t ≈=; 6226119233=61x t =; 7227160032.65=71x t =; 822821043381x t ≈=;由以上的数据比较可知,各组数据中2x t 都约等于33,考虑到测量的误差等原因,可以认为2x t是一个常数,即位移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四个选项中,ABC 错误,D 正确.故选D.4.在一大雾天,一辆小汽车以30 m/s 的速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30m 处有一辆大卡车以10m/s 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刹车过程中刹车失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资料、强化训练、复习补习资料-高三物理专题复习01 直线运动基础知识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资料、强化训练、复习补习资料-高三物理专题复习01 直线运动基础知识

直线运动基础知识复习知识网络知识清单一、参考系与质点1.参考系(1)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选定来做参考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考系.(2)参考系的选择:①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实际问题中,应以研究问题方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选定地面或者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其它物体作参考系.②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物体的运动时,其结果可能不同.(3)参考系的意义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到的物体运动情况往往不同,因此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首先选择参考系。

(4)参考系的“四性”①标准性:用来选做参考系的物体都是假定不动的,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

②任意性:参考系的选取具有任意性,但应以观察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洁为原则;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为参考系。

③统一性:比较物体的运动时,应该选择同一参考系。

④差异性:同一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结果一般不同。

2.质点(1)质点的概念:当物体的形状、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不起作用或所起作用可忽略时,为了研究方便,就可忽略其形状、大小、体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2)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①当物体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相同时,物体上任意一点的运动情况都能反映物体的运动,物体可看作质点.②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无影响,或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可看成质点.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二、坐标系1.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2.坐标系建立的原因: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质点)的位置以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一个坐标系。

3. 坐标系的种类与特点三、时间与时刻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

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

时间坐标轴上用线段表示时间,例如,前几秒内、第几秒内。

(1)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与联系:(2)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间”,其含义不尽相同,有时是指时刻,有时是指时间间隔,在物理学中,“时间”的含义就是时间间隔。

备战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训练金卷第一单元直线运动含解析

备战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训练金卷第一单元直线运动含解析

1第一单元 直线运动一、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测量位移的仪器B .运动员在某次比赛中用15 s 跑完100 m ,“15 s”是时间,“100 m”是位移大小C .位移为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D .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但位移可能相同2.近年来,登山步行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健康习惯。

如图为某地生态公园的登山步行道线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从丁家楼子村到目的地九仙山观景台可以选择不同的路线,小王和小张两人选择了不同的路线,结果小王比小张先到达目的地。

对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王与小张的路程相同B .小王的位移小于小张的位移C .小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张的平均速度D .在比较平均速度时,两人不能看作质点3.沿直线运动的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经过同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通过下一路标时的速度相同,则( )A .甲车先通过下一路标B .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C .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D .三辆车同时通过下一路标4.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做出物体的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图象。

某次实验中获得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断该物体在( )A .t =2 s 时速度的方向发生了变化B .t =2 s 时加速度的方向发生了变化C .0~4 s 内做曲线运动D .0~4 s 内的位移约为2.8 m5.(2019·全国卷I)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

上升第一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2。

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 )A .1<21t t <2B .2<21t t <3C .3<21t t <4D .4<21t t <5 6.“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01章 直线运动单元测试(含解析)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01章 直线运动单元测试(含解析)

2016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第01章直线运动单元测试(含解析)【满分:11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 1.下列一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不受任何外力作用B.高速公路旁限速牌上的数字是指平均速度C.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变化量大其加速度一定大D.研究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轨道时,可将人造地球卫星视为质点【答案】D考点:物理学基本概念2.如图所示为一质点作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段与bc段的速度方向相反 B.bc段与cd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ab段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D.bc段质点通过的位移为2m【答案】C考点:v-t 图线.3.在足够高的空中某点竖直上抛一物体,抛出后第5s 内物体的位移大小是4m ,设物体抛出时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g 取10m /s 2。

则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的上升时间可能是4.9s B .第5s 内的平均速度一定是-4m /s C .4s 末的瞬时速度可能是10m /s D .10s 内位移可能为-100m 【答案】A考点:自由落体运动4.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减速滑动,已知物体在第1s 内的位移为8.0m ,在第3s 内的位移为0.5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加速度大小一定为3.75m/s 2B .物体加速度大小可能为3.75m/s 2C .物体在第0.5s 末速度大小一定为4.0m/sD .物体在第2.5s 末速度大小一定为0.5m/s. 【答案】B【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x at ∆=,由题意知2312x x at -=解得a=3.75 m/s 2,如果说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5.汽车匀速行驶, 由甲地到乙地时速率为v1, 由乙地返回甲地时速率v2则往返全程的平均速率是:()A.v v 122+B.v vv v1212+C.v vv v1212+D.21212v vv v+【答案】D考点:平均速度6.如图所示为甲、乙沿同一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可知错误的是:()A. 甲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1sm-B. 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42/smC. 运动到甲、乙速度相同时,甲、乙的位移均为50mD. 甲、乙沿同向运动,乙开始运动时间比甲晚5s【答案】C也正确,据题意应该选择C选项。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备考精炼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备考精炼

4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1.汽车在水平面上刹车,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x=24t-6t2(m),则它在前3 s内的平均速度为( ) A.6 m/s B.8 m/s C.10 m/s D.12 m/s2.(2020·河南濮阳一模)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x=4t-t2(m),其中时间t 的单位为s,则当质点的速度为2 m/s时,质点运动的位移为( )A.-2 m B.2 m C.-3 m D.3 m3.(2020·湖南省十三校第一次联考)汽车刹车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在第1 s内和第3 s内的位移分别为3 m和1 m,则汽车在第4 s内的位移是( )A.0.125 m B.0.5 m C.6 m D.6.125 m4.(2020·河南安阳一模)一物体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已知物体在第1 s内的位移为8.0 m,在第3 s内的位移为0.5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第2 s内位移为4.0 m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3.75 m/s2C.物体在2.5 s末速度一定为0.5 m/sD.物体停止运动的时刻为3.5 s末5.(2020·湖南长郡中学一模)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做了如下的实验: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并且做了上百次;假设某次实验伽利略是这样做的:在斜面上任取三个位置A、B、C,让小球分别由A、B、C滚下,如图1所示,设A、B、C与斜面底端的距离分别为s1、s2、s3,小球由A、B、C运动到斜面底端的时间分别为t1、t2、t3,小球由A、B、C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分别为v1、v2、v3,下列关系式中正确、并且是伽利略用来证明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图1A.v1t1=v2t2=v3t3B.v1=v2=v3C.s1-s2=s2-s3 D.s1t12=s2t22=s3t326.如图2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相等的四段,一物体从A点由静止释放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图2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度之比v B∶v C∶v D∶v E=1∶2∶3∶2B .物体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 E =2t B =2tC =233t D C .物体从A 到E 的平均速度v =v B D .物体通过每一段时,其速度的增量v B -v A =v C -v B =v D -v C =v E -v D7.(2020·安徽省六校联考)如图3所示,一个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 、b 、c 、d 四点,已知经过ab 、bc 和cd 三段所用时间之比为3∶2∶1,通过ab 和cd 段的位移分别为x 1和x 2,则bc 段的位移为( )图3A.x 1+x 22 B.x 1+5x 24 C.2x 1+12x 29 D.5x 1-2x 298.如图4所示,一物块从一光滑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顶端O 点由静止释放后,先后通过P 、Q 、N 三点,已知物块从P 点运动到Q 点与从Q 点运动到N 点所用的时间相等,且PQ 长度为3 m ,QN 长度为4 m ,则由上述数据可以求出OP 的长度为( )图4A .2 m B.98 m C.258m D .3 m 9.(2020·河南洛阳高三期末)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的人均拥有率也快速增加,为了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交通管理部门在市区很多主干道上都安装了固定雷达测速仪,可以准确抓拍超速车辆以及测量运动车辆的加速度.如图5所示,一辆汽车正从A 点迎面驶向测速仪B ,若测速仪与汽车相距x 0=355 m 时发出超声波,同时汽车由于紧急情况而急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测速仪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汽车恰好停止于D 点,且此时汽车与测速仪相距x =335 m ,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 m/s ,试求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图5答案精析1.B [由题意可知v 0=24 m/s ,a =-12 m/s 2.所以由v =v 0+at 1可得汽车从刹车到静止的时间为t 1=0-24-12s =2 s ,由此可知2 s 时汽车已经停止,位移x =24×2 m-6×22 m =24 m ,故它在前3 s 内的平均速度v =x t =243m/s =8 m/s.]2.D 3.A 4.A 5.D 6.D7.B [设质点经过ab、bc和cd所用的时间分别为3t、2t、t,设每个t内的位移分别为s1、s2、s3、s4、s5、s6,则x1=s1+s2+s3,x2=s6,bc段的位移x=s4+s5又s3-s2=s2-s1,则s1+s3=2s2,则x1=3s2.由于x+x2-x1=(s4+s5+s6)-(s1+s2+s3)=a×(3t)2=9at2,即x+s6-3s2=9at2,又s6-s2=4at2,即x2-x13=4at2,联立各式解得x=x1+5x24.]8.C [设物块的加速度为a,从P点运动到Q点所用的时间为t,由Δx=at2得,加速度a=Δxt2=4-3t2=1t2.Q点的瞬时速度等于PN段的平均速度,v Q=s PQ+s QN2t=4+32t=72t.则OQ间的距离s OQ=v2Q2a =498m因此OP的长度s OP=s OQ-s PQ=498m-3 m=258m,故C正确.]9.10 m/s2解析设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C点为汽车与超声波相遇处,超声波从B运动到C的时间为t0,那么在超声波从C返回B的时间t0内,汽车由C匀减速运动到D且停止于D点,由运动学规律可得:x2=12at02,x1=12a×(2t0)2,x+x2=v声t0由图可得x1=x0-x=20 m由以上各式联立可得a=10 m/s2.2019-2020学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宇航员在某星球表面以初速度2.0 m/s水平抛出一物体,并记录下物体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O为抛出点,若该星球半径为4000km,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16.0 m/s2B.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4.0km/sC.该星球的质量为2.4×1020kgD.若发射一颗该星球的同步卫星,则同步卫星的绕行速度可能大于4.0km/s2.下列四个实验中,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的是()A.B.C.D.3.如图所示,总阻值为R的正方形线框的左半侧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线框的对称轴MN恰与磁场边缘平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 第一章 直线运动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B. 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心的点没有区别C. 凡是轻小的物体,都可看作质点D. 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答案:AD 解析:质点是人们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理想化的一种模型,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故选项AD 正确。

2.一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x ∆所用的时间为1t ,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x ∆所用时间为2t 。

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 .1212122()()x t t t t t t ∆-+ B. 121212()()x t t t t t t ∆-+C .1212122()()x t t t t t t ∆+- D .121212()()x t t t t t t ∆+-答案:A解析: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前一段x ∆所用的时间为1t ,平均速度为11x v t ∆=,即为12t时刻的瞬时速度;物体在后一段x ∆所用的时间为2t ,平均速度为22x v t ∆=,即为22t 时刻的瞬时速度。

速度由1v 变化到2v 的时间为122t t t +∆=,所以加速度 211212122()()v v x t t a t t t t t -∆-==∆+,A 正确。

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为x = 5t + t 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A .第1s 内的位移是5mB .前2s 内的平均速度是6m/sC .任意相邻1s 内的位移差都是1mD .任意1s 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答案:D 【解析】:第1s 内的位移只需将t =1代入即可求出x =6m ,A 错误;前2s 内的平均速度为225227m/s 22s v ⨯+===,B 错;由题给解析式可以求得加速度为a =2m/s 222m x aT ∆==,C 错;由加速的定义可知D 选项正确。

4.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 t 内的位移为 s ,设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 v 1 ,这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为 v 2 ,则( )A .无论是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v 1< v 2B .无论是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v 1> v 2C .无论是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v 1= v 2D .匀加速运动时,v 1< v 2,匀减速运动时,v 1> v 2答案:.A 解析:本题可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利用运动简图分情况分析。

若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从A 至B ,中间位置为C ,则前进AC 段所用时间必然大于前进CB 段所用时间,即中间时刻D 必在C 之前,所以v 1<v 2。

同理,若为匀减速直线运动,也得结论v 1<v 2。

解法II :利用公式比较。

设这段过程的初速为v 0,末速度为v 1,则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知,2,2220201t t v v v v v v +=+=,又因为21220222022020212422v v v v v v v v v v v v t t t <+=<++=⎪⎭⎫ ⎝⎛+=所以 5、.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在0~6s 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B.在0~6s 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C.在0~4s 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D. 5~6s 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答案 BC 解析:0—5s,物体向正向运动,5—6s 向负向运动, 故5s 末离出发点最远,A 错: 由面积法求出0—5s 的位移s 1=35m, 5—6s 的位移s 2=-5m,总路程为:40m,B 对:由面积法求出0—4s 的位移s=30m ,平度速度为:v=s/t=7.5m/s C 对:由图像知5~A D C B6s 过程物体加速,合力和位移同向,合力做正功,D 错6、t =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 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 .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C .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D .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答案】:.BC【解析】在第1小时末,乙车速度达到负最大值(-30km/h ),在第2小时末,乙车速度由负值变为正值,说明乙车改变运动方向,选项A 错误;由速度图象与横轴所夹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第2小时末,甲车行驶30km ,乙车行驶30km ,甲乙两车相距10 km ,选项B 正确;由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选项C 正确;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速度相等,并非相遇,选项D 错误。

7、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两图象在t =t 1时相交于P 点,P 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 ,ΔOPQ 的面积为S .在t =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d .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 ′,则下面四组t ′和d 的组合可能是A .t ′=t 1,d =SB .t ′=112t ,14d S =C .t ′=112t ,12d S =D .t ′=112t ,34d S =【答案】:、D【解析】由甲乙两车的v —t 图象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要使两车相遇两次,第一次相遇时乙车速度一定小于甲车,t ’一定小于t 1;第二次相遇时乙车速度一定大于甲车。

显然选项A 错误;甲乙第一次相遇有v 0t’ =21at’ 2+d ,而a= v 0/t 1,由v —t 图象与横轴所夹面积表示位移可知v 0t 1/2=S 。

将t ’=21t 1代人化简得d=3S/4,所以选项D 正确。

0 1 23430 60 -30甲 乙v /(km·h -1)t /hvtt 1OP Q甲乙二、非选择题8、某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1)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2)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2,全程的平均速度又是多少?分析:求解平均速度一般由定义求解.解:(1)设全程所用的时间为t,则由平均速度的定义知9、.水滴由屋檐自由下落,当它通过屋檐下高为1.4m的窗户时,用时0.2s,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求窗台下沿距屋檐的高度。

9. 3.2m解析:雨滴自由下落,由题意画出雨滴下落运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图中的几何关系求解。

如图2-4-2所示h1=gt2/2……①h2=gt2/2……②t2=t1+0.2s……③h2=h1+L……④由①②③④解得:g(t1+0.2)2/2=gt12/2+L代入数据得t1=0.6s所以, h2=g(t1+0.2)2=10×0.82/2=3.2m10.图5是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某物体运动规律时得到的一条纸带.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物体在AB段、BC段、CD段和DE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10、物体在AB段、BC段、CD段和DE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是19.0cm/s、60cm/s、60cm/s、59.5cm/s,物体运动的性质是先加速,后匀速.解析:AB段的平均速度为scmscmv/0.19/1.090.11==BC段的平均速度为scmscmv/60/04.040.22==CD段的平均速度为scmscmv/60/02.020.13==DE段的平均速度为scmscmv/5.59/04.038.24==在误差范围内,可认为scmv/604=,则物体先加速,后匀速.11.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德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

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

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议所示。

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A B1.20C D E1.90cm2.40 2.38图5○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和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 m/s 2,若用ag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 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11、○16;7【或7;6】 ○21.00;1.20 ○32.00;偏大解析:①由于计数点前后的间隔距离都小于它们的间隔距离,说明计数点6之前物块在加速,计数点7之后物块在减速,则开始减速的时刻在6和7之间。

答案6;7【或7;6】。

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等于4和6间的平均速度00.12.010)01.1100.9(25=⨯+=-v m/s ,同理 80.02.010)01.700.9(24=⨯+=-v m/s ,又2645v v v +=可解得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1.20 m/s 。

③在减速阶段00.2=∆x cm ,则加速度为00.21.01000.2222=⨯=∆=-T x a m/s 2。

在减速阶段产生加速度的力是滑动摩擦力和纸带受到的阻力,所以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 “偏大”。

1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

测得:s 1=1.40 cm ,s 2=1.90 cm ,s 3=2.38 cm , s 4= 2.88 cm ,s 5=3.39 cm ,s 6=3.87 cm 。

那么:(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 1= cm/s ,v 2= cm/s ,v 3= cm/s ,v 4= cm/s ,v 5= cm/s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速度—时间图象。

s 6s 5s 4s 3s 2s 1 第 12 题图123456(3)分析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2.(1)16.50 21.40 26.30 31.35 36.30 (2)如图示 (3)v 随t 均匀增加解析:(1)显然,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02×5s=0.1s。

各点对应的速度分别为:s cm scmT s s v /50.161.0290.140.12211=⨯+=+=,v 2、v 3、v 4、v 5同理可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