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2007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特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一)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广大中小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
(二)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三)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
坚持专门课程与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强化管理、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国家统一要求与地方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相结合;自救自护与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相结合。
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
二、主要内容(一)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
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继续遵照教育部已经规定的相关要求实施。
(二)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做到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特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一)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广大中小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
(二)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三)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
坚持专门课程与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强化管理、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国家统一要求与地方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相结合;自救自护与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相结合。
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
[二、主要内容(一)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
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继续遵照教育部已经规定的相关要求实施。
(二)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做到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模拟演练
在学校组织模拟火灾、地 震等紧急情况的演练,让 学生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 能力。
制作安全海报
鼓励学生制作关于公共安 全教育的海报,提高他们 的创造性和参与度。
校园文化活动
举办主题讲座
邀请专业人士到学校进行公共安全方面的主题讲座,增强学生的 安全意识。
开展文化节活动
在校园文化节中加入公共安全教育的元素,如通过文艺表演、安全 知识问答等形式宣传公共安全知识。
完善教学内容
01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合不同年级和年龄段的教学计
划和教材,注重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优化教学方法
0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加强师资培训
03
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确保教
学质量。
监督与指导
制定监督标准
教师培训与研修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公共安全教育方面的培训和研修,提高教师的教 育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教师评价与激励
建立公共安全教育教师评价制度,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教材与课程建设
编写优质教材
组织专业人员编写公共安全教育教材,确保教材的科学性、实用 性和可读性。
公共安全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身 体健康,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 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品质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社会和谐
通过公共安全教育,家庭、学校 和社会能够更好地协同合作,共 同维护中小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教育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起步,主要形式是学校开设安全课程和安 全演练活动。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7.05.13•【字号】苏教基[2007]16号•【施行日期】2007.05.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苏教基[2007]16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国办发[2007]9号,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现转发给你们,并就我省如何贯彻落实《指导纲要》、切实做好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各地结合实际一并贯彻执行。
一、高度重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工作。
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重大举措,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和增强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的有效途径。
这次颁布施行的《指导纲要》,第一次从国家层面规划和明确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实施过程,第一次对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作出了系统而全面的规范要求,是指导各地和广大中小学校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指导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学校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大力开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活动,逐步建立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保障机制,努力提高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实效。
二、进一步明确并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和教学要求。
《指导纲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明确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为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和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并且分小学低年级、高年级、初中、高中四个学段分别设置了不同的教学内容。
教育部解读《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部解读《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解读《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为了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日前就《纲要》的发布实施向记者作了进一步阐释。
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平安健康成长《纲要》的颁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青少年的关心与爱护,必将对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安全教育匸作产生重大影响。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制处和颁布《纲要》有三个方面的需要。
一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需要。
去年,我国陆续修订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颁布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对做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法律耍求。
另外,在《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总体实施方案》、《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中,均提出了要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今年年初,教育部及时颁布和实施《纲要》,既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加强依法办学的需要,同时也有助于在中小学牛中普及安全知识和提高学生防范、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变能力,巩固和健全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减少灾害的发生,降低灾害损失,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二是规范和加强屮小学安全教育的需要。
对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发牛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如果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到位,学主具有基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许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这反映出当前我国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急待加强的地方。
另外,目前我国安全教育还存在急需规范的地方。
如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方面的课程设置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内容大多偏重于学生安全知识的传授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缺乏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安全行为的训练;教育行政部门也缺乏对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指导和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与开展安全教育相适应的综合保障机制;部分学校对公共安全教育重视不够,实施不力,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等。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幼儿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的健康和安全是家长、老师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幼儿的能力和体力有限,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往往不能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容易诱发危险因素,对突发事件缺乏准确的判断和保护自己的能力。
因此,《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幼教工作者不仅要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还要进行初步的安全指导、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
一、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培养幼儿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幼儿园环境设计的首要目标。
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我们精心创设了安全的环境,例如将教室中各个桌椅的边角做成圆形,用软布包好尖的部位,并在活动室的危险区域贴上大眼睛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同时,在活动区设立专门的安全角,墙上贴有安全图、110、120、119标记,玩具柜内摆放救护车、救火车、警车等模型,训练幼儿遇到困难如何救助的方法。
此外,我们还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体谅和容忍幼儿的所作所为甚至过失行为,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惯,促进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良好的生活惯与自我保护教育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
我们应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惯,例如勤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便触摸陌生物品等。
同时,通过游戏训练幼儿如何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掌握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方法。
良好的生活惯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也是他们终身受益的重要保障。
幼儿的游戏活动也是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来让幼儿研究如何保护自己。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模拟火灾逃生演练,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逃生;或者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研究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
在游戏活动中,我们还可以适时的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例如,提醒幼儿在滑梯上要扶好扶手,或者在玩具车上要系好安全带等等。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二、课间安全。
请同学们在课间不做剧烈的活动,避免发生各种伤害事故;上下楼梯右边走,做到“右行礼让”;不追逐嬉 戏,不打闹,不攀高,不拥挤,不抢道;不在教学楼内打球、踢球。
安全教育纲要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 护的应变能力,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中小学幼儿园安全 管理办法》、《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特制定本纲要。
指导思想
(一)必须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中小学 公共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广大中小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 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
第一,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健全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需要。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加强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提高中 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对于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救、救护能力必将产生深 远的积极影响。
去年,我国陆续修订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颁布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对 做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法律要求。
谢谢观看
(五)要重视对公共安全教育活动的评价和督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制订科学的公共安全教育评价标准, 并将其列入学校督导和校长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评价的重点应注重学生安全意识的建立、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 和安全行为的形成,以及学校对公共安全教育活动的安排、必要的资源配置、实施情况以及实际效果。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说课稿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说课稿中和中学万幼平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本纲要由教育部制定并经国务院颁发,学习它可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
本纲要初中年级的教育内容共有六大模块,本人现在以其中第三模块《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为内容进行说课。
旨在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和意外伤害事故,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安全隐患,学会对更多的事故和灾害加以预防和应对。
一、说教材1、课题来源:意外伤害是我们生活周围经常发生的事,如果在遇到意外伤害等事故里中学生不会保护自己,后果将不堪设想。
近几年一些安全事故教训实在是太深了,因此,让学生学会在意外事故中保护自己的生命显得由为重要。
有必要让中学生了解意外伤害发生的基本原因,知道在平时生活中应增强安全意识及遇到意外伤害的自救方法和技能。
所以,我认为:此课题不仅有意义而且非常重要。
2、目标定位: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核心所在,合理的目标往往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起到导学激疑功能。
所以本课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实际内容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身边存在哪些危险,提高对身边危险的认识。
(2)学会分析意外事故造成的原因,从而学会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使学生学会处理一些意外伤害事故的办法。
2、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形成学生处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形成开放式的课堂。
(2)鉴于学生初步具备了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课前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地球,并充分利用网络架起时空桥梁,搭起学生意义建构的“支架”,从而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
3、情感目标:(1)让学生体验到安全的重要性,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
学习《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心得体会连平县元善中学宁挺作为一名中学教师,通过学习《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使我从思想上真正明白制定预案和预案管理的现实意义,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通过加强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对于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救、救护能力必将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因此学校安全关系千家万户,是社会稳定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大事。
为了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提高安全教育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非常有必要。
近年来我国陆续修订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颁布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对做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法律要求。
另外,在《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总体实施方案》、《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中,均提出了要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尤其是修改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这既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加强依法办学的需要,同时也有助于在中小学生中普及安全知识和提高学生防范、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巩固和健全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减少灾害的发生,降低灾害损失,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到位,学生具有基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许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这反映出我国当前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急待加强的地方。
另外,目前我国安全教育还存在急需规范的地方,如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方面的课程设置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内容大多偏重于学生安全知识的传授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缺乏对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对安全行为的训练;教育行政部门也缺乏对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指导和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与开展安全教育相适应的综合保障机制;部分学校对公共安全教育重视不够,实施不力、随意性强,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等等问题。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和安全时刻牵动着父母、老师和许多人的心。
幼儿园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任何事都充满了好奇心,什么都想去看一看,摸一摸。
然而,他们的能力和体力都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幼儿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往往会诱发危险因素,对突发事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当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显然作为我们幼教工作者不仅要保护好幼儿的生命安全,更重要的是要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安全指导、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帮助幼儿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
一、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培养幼儿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着名教育家布罗菲、古德和内德勒为幼儿园环境设计提出了11个目标,其中有“能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有积极的情绪氛围,促进幼儿自信心发展”等。
而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首要的,安全的环境有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
因此,我们首先精心创设了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性的教育。
如:我们将教室中各个桌椅的边角做成圆形,带有尖的部位用软布包好,并剪贴一些大眼睛,请幼儿找一找,活动室的哪些东西、哪些地方有危险,贴上大眼睛让大家都知道。
有的幼儿贴在了活动室的水杯架上;有的贴在电视机插座上上;有的贴在窗台上;有的贴在门上;有的贴在了洗手间的地上,这样在活动中可以时刻提醒着幼儿注意安全。
在活动角,我们还设立了专门安全角,墙上贴有安全图、110、120、119标记。
玩具柜内摆有救护车、救火车、警车等,还有电话、手机模型。
在进行活动区活动时,通过游戏训练了幼儿遇到困难如何救助的方法。
其次,我们还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体谅和容忍幼儿的所作所为甚至过失行为,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促进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解读《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政策支持
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 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 的实施提供政策保障。
资金投入
加大对公共安全教育的 经费投入,确保各项教
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监督与评估
01
02
03
04
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公共安全教育的监督 机制,对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施 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收 集和处理学生、家长、教师等
教育行为习惯
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 等。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 社会公共秩序和安全规定,增强社会 责任感。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实践演练和模拟训练,提高学生 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掌握应对突发 事件的正确方法。
具体要求
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 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确保各项安全 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安全教育教师,提 高教师的安全意识和教学水平,确保 教学质量。
开展多样化的安全教育活动
学校应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安全演练、 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学 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02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目标与任务
教育目标
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通过公共安全教育,使学生了解安全知识和技能,树立安全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包括逃生、自救、互救等技能,降 低突发事件对学生生命安全的威胁。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公共安全教育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保障学 生身心健康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
学习《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心得体会连平县元善中学宁挺作为一名中学教师,通过学习《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使我从思想上真正明白制定预案和预案管理的现实意义,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通过加强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对于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救、救护能力必将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因此学校安全关系千家万户,是社会稳定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大事。
为了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提高安全教育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非常有必要。
近年来我国陆续修订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颁布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对做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法律要求。
另外,在《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总体实施方案》、《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中,均提出了要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尤其是修改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这既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加强依法办学的需要,同时也有助于在中小学生中普及安全知识和提高学生防范、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巩固和健全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减少灾害的发生,降低灾害损失,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到位,学生具有基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许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这反映出我国当前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急待加强的地方。
另外,目前我国安全教育还存在急需规范的地方,如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方面的课程设置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内容大多偏重于学生安全知识的传授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缺乏对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对安全行为的训练;教育行政部门也缺乏对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指导和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与开展安全教育相适应的综合保障机制;部分学校对公共安全教育重视不够,实施不力、随意性强,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等等问题。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77454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77454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学校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包括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为了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一、基本要求《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基本要求。
学校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安全规定,加强公共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学校还需要制定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家校合作。
二、教育体系《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公共安全教育的教育体系,包括:安全常识、安全技能、安全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全面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三、教学方法教育部要求学校在公共安全教育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演示、实验、案例分析、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同时,学校还要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确保安全教育可以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进行。
四、教育评价《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还要求学校对公共安全教育实施科学的评价。
学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确保教育的成效和质量,提高公共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教育保障教育部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公共安全教育的支持力度。
同时也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安全教育行动,营造一个安全、和谐、有爱的校园环境。
此外,政府部门还需要制定完善的相关政策,为公共安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总的来说,《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是对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肯定和加强。
学校应积极贯彻落实,加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培养,提高整个学校的安全防范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安全、和谐、有爱的校园环境,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02
针对总结中发现的问题 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 优化方案。
03
加强与兄弟学校、教育 主管部门的沟通交流, 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 法。
04
鼓励教职工和学生提出 宝贵意见和建议,不断 完善和优化公共安全教 育工作方案。
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成果
整理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工作成果,形 成详实的汇报材料。
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和评估,认 真听取意见和建议。
增强防范意识
教育学生时刻保持警惕, 增强对潜在危险的预见性 和防范意识。
遵守安全规定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和 社会的各项安全规定,形 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预防校园意外事故
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学校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管 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 校园安全。
开展安全检查
定期对校园进行安全检查 ,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 患。
丰富培训形式
通过讲座、研讨会、工作坊等多种形式,提供多 样化的培训内容和方式,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
3
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研讨会,拓 宽其学术视野和交流平台。
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完善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制定全面、客观的考核评价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全 面评价。
实施奖惩制度
根据考核评价结果,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存在问题的教师进行指导和帮 助,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完善激励机制
通过设立教学、科研奖项和荣誉称号等,激励教师在公共安全教育领域取得优异成绩和突 出贡献。
交流合作平台搭建
01
构建校际合作平台
加强与其他学校和相关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享资源、互通有无,共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部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特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广大中小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
(二)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三)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
坚持专门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强化管理、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国家统一要求与地方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相结合;自救自护与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相结合。
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
二、主要内容
(一)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
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继续遵照教育部已经规定的相关要求设施。
(二)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做到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
要把不同学段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
对不同学段各个模块的具体教学内容设置,各地可以根据地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1、小学1—3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
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
(1)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危险和危害。
(2)了解并遵守各种公共场所活动的安全常识。
(3)认识与陌生人交往中应当注意的安全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
(1)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
(2)了解常见的肠道和呼吸道等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行为及饮食习惯。
模块三: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
(1)学习道路交通法的相关内容,了解出行时道路交通安全常识。
(2)初步识别各种危险标志;学习家用电器、煤气(柴火)、刀具等日常用品的安全使用方法。
(3)初步具备使用电梯、索道、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意识。
(4)初步学会在事故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求生的简单技能。
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110、119、120电话。
模块四: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了解学校所在地区和生活环境中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危险性。
(2)学习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简单技能。
模块五: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1)与同学、老师友好相处,不打架;初步形成避免在活动、游戏中造成误伤的意识。
(2)学习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听从成人安排或者利用现有条件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方法。
2、小学4—6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
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
(1)认识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或事件的危害和范围,不参与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
(2)自觉遵守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以及公共场所的安全规范。
(3)学会应对可疑陌生人的方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4)了解应对敲诈、恐吓、性侵害的一般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加强卫生和饮食常识学习,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2)了解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初步了解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逐步形成离烟酒
及毒品的健康生活意识。
(4)初步了解青春期发育基础知识,形成明确的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模块三: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
(1)培养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形成主动避让车辆的意识。
(2)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私自到野外游泳、滑冰等活动的危害;学习预防和处理溺水、烫烧伤、动物咬伤、异物进气管等意外伤害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3)形成对存在危险隐患的设施与区域的防范意识,了解与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
(4)学会有效躲避事故灾害的常用方法和在事故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盒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5)使学生初步了解与学生意外伤害有关的基本保险知识,提高学生的保险意识。
模块四: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1)初步认识网络资源的积极意义和了解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
(2)初步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3)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防止沉迷网络游戏和其他电子游戏。
模块五: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了解影响家乡生态环境的常见问题,形成保护自然环境和躲避自然灾害的意识。
(2)学会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基本方法。
(3)掌握突发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级别含义及相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模块六: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1)形成和解同学之间纠纷的意识。
(2)形成在遇到危及自身安全时及时向教师、家长、警察求助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