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_《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
《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学情分析随着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不断进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音乐教育中的
学生个体,已从一个单向的封闭心理体系走向多元的开放体系,它需要与社会、家庭、学校
的各种艺术文化信息不断交流、不断调整、不断完善,使学生心理需求既符合个体发展的规律,又跟随时代发展的节拍。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等心理因素成为影响他们音乐学习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态度,通过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鉴赏能力。由于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正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他在情感上尚不稳定成熟,而情感要求却又十分强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审美取向不同而造成因学生意志薄弱的厌学,从而导至情感偏移的教学难题。音乐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等非智力性心理因素培养,不断予以总结和完善,这样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音乐感受、表现、鉴赏和创造能力等具有不可忽视的激励作用,也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由整体到局部,利于学生学知系统化;整体设计思路合理清晰,各教学环节紧凑流畅,重难点突破有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本课是(湖南版)教材音乐鉴赏模块第五单元第七课的内容。通俗音乐是高中学生最喜爱和关注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创作环节,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各种形式不限的创作。鼓励集体创作、分组讨论,集体表演。如有困难,教师略加指点。课堂气氛热烈,效果良好。
提出的问题,形象生动,易于理解;案例探究由直观形象到内在原因剖析,让学生在大量的形象感知基础上归纳提升,学习难度大大降低。
教学目标展示、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带着目的学习,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效率高。
分组协作讨论让学生能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也培养了他们协作学习探究能力,提升了团队合作意识。
小组展示环节既给了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也给学了学生评价反思的机会,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不足之处是对调动学生情绪准备不足。认为本节课内容学生一定会感兴趣,但环境的变化,导致学生配合不主动,不积极。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反应出还是对课堂意外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以后要加强此方面的准备工作。
《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教材分析
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音乐教材,定位在用新的理念、新的呈现方式、新的教学机制、新的评价体系,印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发展,实践教育部的改革要求。作为工作在教改和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我觉得能拥有这样一套高质量、高水准的实验教材,就已经是一种收获。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有“了解中国音乐发展主要线索和成就”、“了解音乐的各种体裁和形式”等要求每个高中生达到的内容标准,这些也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音乐知识。第五单元主要针对上面两项内容标准来编写的。一共七个部分。本课是(湖南版)教材音乐鉴赏模块第五单元第七课的内容。通俗音乐是高中学生最喜爱和关注的一种艺术形式。教材主要以回顾的形式,概述了中国通俗音乐的简要发展历程,并以其发展的脉络选取了各时期的代表作品。
强调教学内容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我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考虑作品更能说明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体现这一时期音乐的风格特点,选择了更具有典型的意义和代表性的作品。
以欣赏音乐片断为主,宜短不宜长,宜多不宜少。新课标要求“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或方法,都应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倡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和体验。那么,这一单元我们采取专题讲座的教学组织方式也不例外。“讲”和“评”:是指师生对音乐作品所处的不同的时代背景、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有关音乐家的生平简历、音乐发展的状况及其国家的历史提出自己的看法。“记”:则是听赏后,能记住一些主题旋律、音乐风格特点、音乐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
《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测评练习
1、“该出手时就出手啊,风风火火闯九州啊……,根据歌词回答问题此歌曲调取自()
A 河南民歌
B 河北民歌
C 民歌
D 广西民歌
2、“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这是电视连续剧《天路》的片头曲《天路》,,它是一首()。
A 群众歌曲
B 艺术歌曲
C 民间歌曲
D 通俗歌曲
3、通俗歌曲的大潮是我在“文革”以后出现的,分三个阶段:
一、20世纪70年代末;二、20世纪80年代前期;三、1986年后的通俗音乐大潮。
4、中国通俗音乐的鼻祖是()。
A 贺绿汀
B 黎锦晖
C 冼星海
D 陈其钢
5、在我们的通俗音乐创作过程中,我们有着非常宝贵,非常巨大的财富可以利用()。
A 民族音乐
B 蓝调
C 爵士
D 交响乐
《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课后反思本节课整体设计思路合理清晰,各教学环节紧凑流畅,重难点突破有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本课是(湖南版)教材音乐鉴赏模块第五单元第七课的内容。通俗音乐是高中学生最喜爱和关注的一种艺术形式。教材主要以回顾的形式,概述了中国通俗音乐的简要发展历程,并以其发展的脉络选取了各时期的代表作品。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中国通俗音乐必须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创作属于自己的民族化音乐作品,才能在世界乐坛独树一帜!
在创作环节,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各种形式不限的创作。鼓励集体创作、分组讨论,集体表演。如有困难,教师略加指点。课堂气氛热烈,效果良好。
不足:对调动学生情绪准备不足。认为本节课内容学生一定会感兴趣,但环境的变化,导致学生配合不主动,不积极。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反应出还是对课堂意外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以后要加强此方面的准备工作。
《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课标分析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有六个模块组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这六个模块是: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
本节课《动感地带》属于音乐鉴赏模块。
音乐鉴赏: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
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是: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从课程目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实施教学,去落实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在本节课中,这几个基本理念都得到了贯彻和执行,特别是“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