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_《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及反思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及反思第一篇:《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及反思《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与反思一、组织教学二、导入1、师:刚才播放的是那几首歌曲,还有印象吗?师生:第一首《我爱你,中国》第二首《茉莉花》第三首《好汉歌》师:你能告诉我它们分别属于那种唱法吗?生:第一首美声唱法,第二首民族唱法,第三首通俗唱法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第一首歌《我爱你,中国》是一首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一体的艺术歌曲,是电影《海外赤子》的插曲,通过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细腻描绘,充分表现了海外儿女的炽热的爱国之心,属于美声唱法。
第二首歌《茉莉花》这首歌以它那优美动听的旋律和着淡淡的清香已飘向世界各地,属于民族唱法。
这两种唱法十分讲究发生技巧,演唱者须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第三首歌不用说,大家都能知道是大陆实力派歌手刘欢演唱的《好汉歌》属于通俗唱法,这首歌曾一度传遍大街小巷,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唱上几句,这种歌曲对嗓音及歌唱技巧的要求没有美声唱法及民族唱法高,适合的人群大众化,歌词通俗易懂,易学易唱。
我们把它叫做通俗歌曲。
三、新授通俗歌曲是指那些题裁形式较为短小,歌词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演唱不拘一格,易学易唱,便于流传的歌曲。
下面就和同学们一起进行通俗歌曲的赏析。
出示课件师:通俗歌曲之所以流传很广,是由于它生动地体现了时代精神,让我们沿着中国通俗音乐独特的发展轨迹去感受一下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通俗音乐走进不同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
(一)请听歌曲(《春天里》)。
在听的时侯可别忘了‘这个’噢,(思考状),老师有问题问你噢!师问:这首歌曲叫《春天里》是电影《十字街头》的插曲,产生于 20世纪20——30年代,这首歌的词曲有何特点?生:歌词朗朗上口。
曲调间单,运用快板书的节律作为基本节奏型。
师:对,歌词朴实,特别引用了衬词‘朗里格朗里格朗’,使它更接近口语,曲调间单,运用快板书的节律作为基本节奏型。
假如这首歌让你唱,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生:轻松活泼的情绪。
高中音乐_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意识,喜爱民族化发展的通俗歌曲。
2、通过讨论、交流、评价、演唱等活动欣赏本课的音乐作品,体验歌曲的情感和韵味。
3、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并能列举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通俗歌曲的发展历程,热爱中国民族化发展的通俗歌曲。
教学难点在欣赏探究中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正确认识只有具有华夏精髓民族特征的通俗歌曲才是具有永恒价值和世界性的,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导入新课播放一首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歌曲《我相信》,学生跟着唱。
听后问:这首歌曲是什么类型的歌曲?艺术歌曲还是通俗歌曲?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课题。
二、教学过程(一)通俗歌曲定义:通俗歌曲亦称流行歌曲,是指通俗易懂、流畅易记、贴近生活、便于流传的大众化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为大家所喜闻乐见的歌曲。
(二)中国通俗歌曲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前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至今下面,我们详细地了解中国通俗歌曲各阶段的发展情况。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前(萌芽阶段)黎锦晖——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1927年,黎锦晖先生创作的《毛毛雨》标志着中国通俗歌曲的诞生,也被公认为是中国第一首通俗歌曲。
欣赏两段不同演唱风格的《毛毛雨》,你认为哪一段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分别播放《毛毛雨》音频,学生对比聆听并回答。
总结这个时期的通俗歌曲特点:题材狭窄、情调萎靡、演唱矫揉造作,随着歌舞表演和有声电影的放映而广泛流传。
这时期代表作品:《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春天里》周旋演唱的《天涯歌女》、《四季歌》等。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为什么说这个时期是低落时期呢?同学们想一想这个时期中国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学生回答。
这时候社会上流行的是群众歌曲和革命样板戏。
即使在这种形式下,依然出现了少数旋律优美、富有朝气的优秀作品,如《青年友谊圆舞曲》、《九九艳阳天》。
《九九艳阳天》简介: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插曲,创作于1957年。
高中音乐_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自己讲述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简要历程,以及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2.能认真聆听本节课的作品,并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演唱等活动。
3.能对众多通俗音乐作品进行价值判断,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学习重点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关注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三、学习难点单一作品的分析(音乐鉴赏方法)四、教学过程设计将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分为四个历程。
1.【设计环节】第一个历程: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这一部分采用视听的方法,安排欣赏一首电影《十字街头》中的插曲《春天里》,并教唱这首歌曲的片段。
简单了解黎锦晖的人物介绍及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设置一个问题:中国通俗音乐在这一时期后进入了低落时期的原因。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对80年前的音乐几乎没有接触过,所以单纯的听音乐是不能吸引他们的,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学生就会很自然的被带入到那个年代的音乐中,对学生理解那一时期的音乐也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问题的设置,能帮助学生了解音乐与历史的关系。
2.【设计环节】第二个历程:新中国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
欣赏轻音乐作品《青春友谊圆舞曲》。
在听音乐的同时,学生思考问题:分析这首音乐的节奏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感情。
教师讲解圆舞曲的相关知识,带学生体验圆舞曲的律动感。
教师提问:这一时期的通俗音乐为什么被轻音乐所取代。
【设计意图】分析圆舞曲的节奏特点,为了让学生了解圆舞曲能自然而然让人产生律动感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神奇之处的兴趣。
教师演唱《九九艳阳天》的片段,从歌词表达的意思上说起,由于“大跃进”、“文革”等历史原因,类似于表达爱情的音乐被称为“小资产阶级情调”,所以这类音乐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这样设置是为了强调音乐的时代性。
3. 【设计环节】第三个历程:20世纪80年代的通俗音乐。
这一时期,港台音乐、西北地区音乐还有摇滚等各种类型的音乐共同推动了通俗音乐的发展。
找学生弹吉他演唱《童年》这首传唱度比较高的台湾校园歌曲。
高中音乐_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通俗音乐》学情分析通过对通俗音乐的学习,了解了通俗音乐的概念、风格种类及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史。
能有感情的演唱表达不同情感的通俗歌曲,能主动搜集几首不同风格的通俗歌曲并演唱,能唱出《天堂》的音乐主题。
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课上我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演唱、聆听,将其作为学生学习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学生课前,熟悉教材内容,明确学习任务。
学生学习效果分析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活动,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基本上能给予正确解答,知识掌握情况较好。
通过思考、探究、参与演唱等方式,学生的思维活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提高,歌唱表达能力也得到培养和提升。
在课前准备和课堂上,各小组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相互合作,互帮互助,共同分析解决问题,体现了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学生们既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还能虚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
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积极思考、探究,能主动参与讨论交流。
对每一项课堂活动,学生都认真对待,踊跃参与,学习氛围、探究氛围浓厚。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和谐,实现了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学习的三维目标基本实现。
学生不仅了解了通俗音乐的概念及发展史,而且准确的学会了《天堂》的主旋律,并能有感情的演唱不同风格的通俗歌曲。
还有一些知识由于没有安排随堂练习,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得到及时巩固,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高中音乐鉴赏必修《通俗音乐》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音乐与社会的第二节大众音乐的第一模块。
本节课主要认识通俗音乐,了解通俗音乐的概念及中国通俗音乐(大陆)的发展简史。
通俗音乐也称流行音乐或大众音乐,广义上讲,通俗音乐一般指结构短小、轻松活泼、通俗易懂而又传播较广的声乐或器乐作品;狭义上讲,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即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音乐,它的商品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此类音乐大都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流行或消逝。
高中音乐_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我们高中阶段的学生都非常喜欢通俗音乐,但他们对通俗音乐的了解和聆听仅仅只是单纯的喜欢,对通俗音乐的发展没有深入了解。
本节课将通过鉴赏与聆听,启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欣赏每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了解通俗音乐的特点,感受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中国通俗音乐作品,并通过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力,继承发扬我国优秀的通俗音乐文化。
效果分析本节课从课堂教学结果来看,很完美的实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参与活动非常积极,与老师的配合也很默契,由于本节课通俗音乐学生非常喜欢,所以学生的学习情绪也特别高,更好的有助于老师的教学。
在了解、学习、欣赏、聆听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每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以及演唱充满凝聚力的作品《让世界充满爱》等环节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很活跃。
教材分析《中国通俗音乐》是高中音乐鉴赏花城出版社第四单元《音乐与社会》第二章节《大众音乐》中的第一节《通俗音乐》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聆听鉴赏启发学生感受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中国通俗音乐作品,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级通俗音乐的特点,并通过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力,继承发扬我国优秀的通俗音乐文化。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意识,并通过学唱充满凝聚力的公益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心。
评测练习一、选择题1、中国通俗音乐的奠基人是()A、黎锦晖B、崔健C、李谷一2、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时期:()A、4B、3C、53、谁创作的作品《一无所有》标志着中国摇滚乐的诞生()A、崔健B、郭峰C、周杰伦4、下列选项中哪些作品属于20世纪80年代的:()A、《九九艳阳天》B、《黄土高坡》C、《毛毛雨》5、《让世界充满爱》是谁创作的:()A、刘欢B、郭峰C、韩磊二、简答题在你熟悉的通俗音乐中,哪些作品用到了民族元素?课后反思本节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动力,注重提升学生素养、激发学生爱心,重视音乐实践。
高中音乐_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通俗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本课的作品,并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评价、演唱等活动。
2、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状况,能列举出几首不同年代的作品。
3、能对众多通俗音乐作品进行价值判断,且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4、能积极、自信地演唱通俗作品。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关注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教学难点信息量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悟空》片段师:同学们,刚才这首歌曲大家熟悉吗?这种音乐的形式我们笼统的称为“通俗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通俗音乐,去探索通俗音乐的奥秘。
二、新授:1、师:说到通俗音乐,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通俗音乐?你对通俗音乐是怎么理解的?生答。
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引导学生唱出自己熟悉的通俗歌曲片段。
教师总结通俗音乐的概念。
2、播放影片《毛毛雨》。
问:这首歌曲属于通俗歌曲吗?生答。
教师讲解通俗音乐的特点及中国近代通俗音乐奠基人及主要作品,讲解中国近代通俗音乐脉络。
3、播放影片《青年友谊圆舞曲》、《乡间小路》《小城故事》,引出邓丽君及港台音乐。
4、播放2016年日本制作的邓丽君全息影像,引导学生理解邓丽君在亚洲音乐界的影响。
5、学生活动:跟随字幕清唱《外婆的澎湖湾》、《童年》等港台流行音乐。
6、播放《冬天里的一把火》,讲解八十年代中国通俗音乐中的经典,春晚走出的港台明星费翔及费翔带动一系列经典——霹雳舞、喇叭裤等。
7、播放摇滚歌曲《一无所有》,引导学生总结中国的摇滚乐发展。
总结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历程8、欣赏中国近年来比较流行的音乐,学生活动中加入学生自己的表演和展示。
9、通俗音乐中的新形式:Rap音乐。
通过短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10、播放阿宝演唱《我热恋的故乡》,引导学生思考:通俗音乐的生命力。
三、拓展欣赏:欣赏两段外国通俗音乐,引导学生展示自我。
四、课堂小结:通俗音乐的生命力体现在哪里?如何辩证的看待通俗音乐?如何提高通俗音乐的质量。
高中音乐《中国通俗音乐》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自己讲述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简要历程,以及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2.能认真聆听本节课的作品,并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演唱等活动。
3.能对众多通俗音乐作品进行价值判断,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学习重点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关注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三、学习难点单一作品的分析(音乐鉴赏方法)四、教学过程设计将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分为四个历程。
1.【设计环节】第一个历程: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这一部分采用视听的方法,安排欣赏一首电影《十字街头》中的插曲《春天里》,并教唱这首歌曲的片段。
简单了解黎锦晖的人物介绍及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设置一个问题:中国通俗音乐在这一时期后进入了低落时期的原因。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对80 年前的音乐几乎没有接触过,所以单纯的听音乐是不能吸引他们的,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学生就会很自然的被带入到那个年代的音乐中,对学生理解那一时期的音乐也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问题的设置,能帮助学生了解音乐与历史的关系。
2【. 设计环节】第二个历程:新中国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
欣赏轻音乐作品《青春友谊圆舞曲》。
在听音乐的同时,学生思考问题:分析这首音乐的节奏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感情。
教师讲解圆舞曲的相关知识,带学生体验圆舞曲的律动感。
教师提问:这一时期的通俗音乐为什么被轻音乐所取代。
【设计意图】分析圆舞曲的节奏特点,为了让学生了解圆舞曲能自然而然让人产生律动感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神奇之处的兴趣。
教师演唱《九九艳阳天》的片段,从歌词表达的意思上说起,由于“大跃进”、“文革”等历史原因,类似于表达爱情的音乐被称为“小资产阶级情调”,所以这类音乐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这样设置是为了强调音乐的时代性。
3. 【设计环节】第三个历程:20 世纪80 年代的通俗音乐。
这一时期,港台音乐、西北地区音乐还有摇滚等各种类型的音乐共同推动了通俗音乐的发展。
高中音乐_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通俗音乐》学情分析通过对通俗音乐的学习,了解了通俗音乐的概念、风格种类及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史。
能有感情的演唱表达不同情感的通俗歌曲,能主动搜集几首不同风格的通俗歌曲并演唱,能唱出《天堂》的音乐主题。
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课上我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演唱、聆听,将其作为学生学习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学生课前,熟悉教材内容,明确学习任务。
学生学习效果分析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活动,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基本上能给予正确解答,知识掌握情况较好。
通过思考、探究、参与演唱等方式,学生的思维活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提高,歌唱表达能力也得到培养和提升。
在课前准备和课堂上,各小组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相互合作,互帮互助,共同分析解决问题,体现了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学生们既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还能虚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
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积极思考、探究,能主动参与讨论交流。
对每一项课堂活动,学生都认真对待,踊跃参与,学习氛围、探究氛围浓厚。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和谐,实现了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学习的三维目标基本实现。
学生不仅了解了通俗音乐的概念及发展史,而且准确的学会了《天堂》的主旋律,并能有感情的演唱不同风格的通俗歌曲。
还有一些知识由于没有安排随堂练习,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得到及时巩固,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高中音乐鉴赏必修《通俗音乐》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音乐与社会的第二节大众音乐的第一模块。
本节课主要认识通俗音乐,了解通俗音乐的概念及中国通俗音乐(大陆)的发展简史。
通俗音乐也称流行音乐或大众音乐,广义上讲,通俗音乐一般指结构短小、轻松活泼、通俗易懂而又传播较广的声乐或器乐作品;狭义上讲,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即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音乐,它的商品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此类音乐大都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流行或消逝。
高中音乐_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过程;鉴赏各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2、学生能随音乐演唱两、三首中国通俗歌曲并乐于参与讨论相关话题。
3、在鉴赏中国通俗音乐的过程中,乐于参与表演。
4、引导学生对中国通俗音乐的正确认识,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品位。
二、难点与重点1、重点:鉴赏中国通俗音乐各时期的代表作品。
2、难点: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特点一、导入教师唱两首不同风格的歌曲,让学生聆听对比,引出通俗音乐的定义。
二、教学过程什么是通俗音乐?通俗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流行音乐。
(中国百科全书)补充:还有人称它为“轻音乐”第一阶段:1927年—1949年在第一阶段中,有一位代表性人物,也是被称为中国通俗/流行音乐的奠基人,黎锦晖先生,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有关他的视频材料。
设问:视频中歌曲“毛毛雨”的伴奏是中国民族乐器还是西洋乐器?问题回答补充:歌曲“毛毛雨”的旋律简洁、中等的速度和力度。
黎锦晖除了创作了大量的通俗音乐作品外,还创办了明月歌舞团,其中著名的歌星周璇和音乐家聂耳等人都是从这里走向音乐之路。
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当时的流行歌曲,电影《十字街头》的插曲“春天里”,电影由赵丹和周璇主演,曲作者是贺绿汀。
问题回答补充:与“毛毛雨”相同的是旋律简洁、中庸的力度和速度。
,在上世纪30年代前后,受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再加上当时“办新学堂”、唱“学堂乐歌”等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具有中国特色的通俗音乐由此诞生。
第二阶段:1949年-1986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通俗音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解放初期,百废待兴,人们文艺生活朴实,性格也比较内向,因此,在通俗音乐的表现方面也与“毛毛雨”、“天涯歌女”的风格特征有较大的差异。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一部反映当时人们生活情景的影视片段。
要求:欣赏时注意关注:伴奏乐器、人物表情、衣装打扮和音乐情绪。
高中音乐《通俗音乐》教案设计
高中音乐《通俗音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通俗音乐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2.培养学生对通俗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引导学生关注通俗音乐的社会价值,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通俗音乐的定义与特点2.我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3.通俗音乐的欣赏方法4.通俗音乐的社会价值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俗音乐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2.难点:通俗音乐的欣赏方法和社会价值。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一首通俗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通俗音乐的魅力。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通俗音乐的看法和喜好。
(二)讲解通俗音乐的定义与特点1.通俗音乐的定义: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的音乐作品。
2.通俗音乐的特点:a.语言简洁明了,易于传唱。
b.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感强。
c.题材广泛,涵盖生活、爱情、亲情、友情等多个方面。
(三)我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1.20世纪初,我国通俗音乐开始出现,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
2.20世纪50年代,我国通俗音乐进入繁荣时期,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品。
3.20世纪80年代,我国通俗音乐进一步发展,走向世界舞台。
4.当代,我国通俗音乐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四)通俗音乐的欣赏方法1.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感受音乐的美感。
2.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深入理解歌曲内涵。
3.多听多比较,培养自己的音乐品味。
(五)通俗音乐的社会价值1.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2.传递正能量,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促进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友谊。
(六)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听、多学、多欣赏,提高音乐素养。
五、作业1.选择一首喜欢的通俗音乐,分析其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2.写一篇关于通俗音乐的社会价值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通俗音乐的定义、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2.学生对通俗音乐的欣赏方法和社会价值是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高中音乐《中国通俗音乐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及创
造性教学设计
采用聆听、感受、分析及实践等手段,引导启发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真切的感受不同时代中国通俗音乐的特点
课 后 反
思、体 会
学生对中国通俗音乐充满兴趣和热情。希望通过了解中
国通俗音乐的发展简况,认识和传唱优秀的中国通俗音乐。
教学内容、过程安排
设计思路
导入:播放视频:张杰《少年中国说》
请学生思考:这首歌属于下面哪个类别?
A、艺术歌曲B、民歌C、通俗歌曲
(进入本节课课题:中国通俗音乐) 新授:一、通俗音乐概念:
通俗音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指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学唱、大众化的音
乐。它有别于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流行音乐。二、聆听与鉴赏
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分别是
(一)改革开放前的通俗音乐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
课题
《中国通俗音乐》
课 型
音乐鉴赏
授课人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通俗音乐的定义,了解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简要历程,欣赏每个发展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通俗歌曲作品。
2、情感目标:
欣赏中国通俗音乐,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意识,并通过学唱充满凝聚力的公益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心。
(二)改革开放后20世纪80年代的通俗音乐
(三)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通俗音乐
聆听与鉴赏各个时期的音乐特征及其代表作品:
播放音乐,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围,调动学生情绪。《少年中国说》由通俗歌手张杰演唱。这首通俗作品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也唱出了当代中国少年发奋图强的精神风貌。由作品引出“通俗音乐”的概念,进入本课学习主题。
3、能力目标: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与反思_1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与反思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简要历程。
及其每个发展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通俗音乐作品。
2、通过聆听《天堂》《彩云追月》《献给爱丽斯》体验其情感和韵味。
初步了解通俗音乐和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的关系,纠正学生偏颇的音乐信仰,总结通俗音乐的特点,3、培养学生同歌异唱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看待通俗音乐、民族音乐、古典音乐,能总结通俗歌曲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音乐是友谊的桥梁,歌声是情感的纽带。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
我们的快乐离不开歌声。
我知道现在同学们都喜欢听歌,大家平时都听些什么歌呢?生:举例。
一起唱几句。
师:老师这有三小段音乐,大家听听是哪三首歌。
(播放音乐《神话》《龙船调》《我爱你中国》)()学生对《神话》最熟悉,其他两首歌不太能说出歌名。
师:你们最喜哪种歌曲呢?为什么?生:通俗,因为好听,好唱。
师:爱听民歌和艺术歌曲吗?生:不爱听!!师:看来同学们大多都喜爱通俗音乐,我们先不作评价,同学们说得很好,都发表了自己的想法。
二、简介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史师:课前老师布置你们预习课本P108—P116的内容,搜集中国通俗音乐发展过程的有关资料,现在我想检查一下你们预习的情况。
生回答:(新中国成立后前,新中国成立后通俗音乐。
)师:看来你们对通俗音乐的发展是有所了解的,课前准备的很充分,那么下面这些歌曲你能找到它对应的年代吗?()《夜曲》三十年代《乡恋》二十一世纪《九九艳阳天》七十年代末《常回家看看》五十年代《天涯歌女》九十年代生听一首回答一首,师做讲解:《夜曲》是什么形式的?RAP。
《九九艳阳天》的历史背景。
《天涯歌女》的风格。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天涯歌女》具有江苏民歌的风格。
那我们再来听一首歌曲,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具有哪个民族音乐的风格。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第一篇: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慈利三中卓德华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及其相关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2、对不同时期的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特点有所了解,并能举出不同时代的具有代表性的流行作品3、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意识,喜爱民族化发展的通俗音乐二、教学重点:能够较好掌握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主线历程,热爱中华民族化发展的通俗音乐三、教学难点:在欣赏探究中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正确认识通俗音乐的发展一定要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才是世界的,才是流行的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向同学们了解几个问题“你们平时最熟悉听什么样的歌曲?”。
生:流行歌曲。
师:一般的流行歌曲属于通俗音乐,你们说说通俗音乐有什么特征?生:节奏感强、易学易唱、通俗易懂……师:通俗音乐的概念及特征:通俗易懂、易学易唱、易于流传,大众化的音乐(内容大多取材于人民的日常生活,结构一般比较短小简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包括流行歌曲和轻音乐。
师:这是用文字对流行音乐的概述,同学们都知道不同地域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也是一样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在今天这节课里,我们着重欣赏找寻的是流行歌曲的发展历程。
(二)新授二十世纪初中国就出现了通俗音乐,直到现在它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五个时期:1、起步曲折期(20年代末--40年代初)师:1927年,著名音乐家黎锦辉先生创作的《毛毛雨》、《妹妹我爱你》等歌曲标志着中国通俗音乐的诞生,由此开启了中国通俗歌曲创作的第一个历程。
黎锦晖成为中国通俗音乐的奠基人。
这时期的佳作还有贺渌汀的《春天里》、《四季歌》、《天涯歌女》,聂耳的《告别南洋》、《梅娘曲》,任光的《渔光曲》。
欣赏歌曲《春天里》,学生可跟着影音资料轻声哼唱。
师:通俗音乐在当时随着歌舞表演和有声电影的放映在一些大城市(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的群众当中广泛流传,刚刚我们听的《春天里》就是这一时期的,它是电影《十字街头》的一首插曲,歌曲情绪轻松活泼、在这里歌词用了一个很口语化的语言“朗里格朗”充满了生活气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
《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学情分析随着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不断进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音乐教育中的
学生个体,已从一个单向的封闭心理体系走向多元的开放体系,它需要与社会、家庭、学校
的各种艺术文化信息不断交流、不断调整、不断完善,使学生心理需求既符合个体发展的规律,又跟随时代发展的节拍。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等心理因素成为影响他们音乐学习的主要原因。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态度,通过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鉴赏能力。
由于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正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他在情感上尚不稳定成熟,而情感要求却又十分强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审美取向不同而造成因学生意志薄弱的厌学,从而导至情感偏移的教学难题。
音乐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等非智力性心理因素培养,不断予以总结和完善,这样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音乐感受、表现、鉴赏和创造能力等具有不可忽视的激励作用,也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由整体到局部,利于学生学知系统化;整体设计思路合理清晰,各教学环节紧凑流畅,重难点突破有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本课是(湖南版)教材音乐鉴赏模块第五单元第七课的内容。
通俗音乐是高中学生最喜爱和关注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创作环节,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各种形式不限的创作。
鼓励集体创作、分组讨论,集体表演。
如有困难,教师略加指点。
课堂气氛热烈,效果良好。
提出的问题,形象生动,易于理解;案例探究由直观形象到内在原因剖析,让学生在大量的形象感知基础上归纳提升,学习难度大大降低。
教学目标展示、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带着目的学习,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效率高。
分组协作讨论让学生能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也培养了他们协作学习探究能力,提升了团队合作意识。
小组展示环节既给了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也给学了学生评价反思的机会,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不足之处是对调动学生情绪准备不足。
认为本节课内容学生一定会感兴趣,但环境的变化,导致学生配合不主动,不积极。
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反应出还是对课堂意外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
以后要加强此方面的准备工作。
《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教材分析
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音乐教材,定位在用新的理念、新的呈现方式、新的教学机制、新的评价体系,印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发展,实践教育部的改革要求。
作为工作在教改和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我觉得能拥有这样一套高质量、高水准的实验教材,就已经是一种收获。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有“了解中国音乐发展主要线索和成就”、“了解音乐的各种体裁和形式”等要求每个高中生达到的内容标准,这些也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音乐知识。
第五单元主要针对上面两项内容标准来编写的。
一共七个部分。
本课是(湖南版)教材音乐鉴赏模块第五单元第七课的内容。
通俗音乐是高中学生最喜爱和关注的一种艺术形式。
教材主要以回顾的形式,概述了中国通俗音乐的简要发展历程,并以其发展的脉络选取了各时期的代表作品。
强调教学内容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我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考虑作品更能说明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体现这一时期音乐的风格特点,选择了更具有典型的意义和代表性的作品。
以欣赏音乐片断为主,宜短不宜长,宜多不宜少。
新课标要求“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或方法,都应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倡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和体验。
那么,这一单元我们采取专题讲座的教学组织方式也不例外。
“讲”和“评”:是指师生对音乐作品所处的不同的时代背景、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有关音乐家的生平简历、音乐发展的状况及其国家的历史提出自己的看法。
“记”:则是听赏后,能记住一些主题旋律、音乐风格特点、音乐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
《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测评练习
1、“该出手时就出手啊,风风火火闯九州啊……,根据歌词回答问题此歌曲调取自()
A 河南民歌
B 河北民歌
C 民歌
D 广西民歌
2、“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这是电视连续剧《天路》的片头曲《天路》,,它是一首()。
A 群众歌曲
B 艺术歌曲
C 民间歌曲
D 通俗歌曲
3、通俗歌曲的大潮是我在“文革”以后出现的,分三个阶段:
一、20世纪70年代末;二、20世纪80年代前期;三、1986年后的通俗音乐大潮。
4、中国通俗音乐的鼻祖是()。
A 贺绿汀
B 黎锦晖
C 冼星海
D 陈其钢
5、在我们的通俗音乐创作过程中,我们有着非常宝贵,非常巨大的财富可以利用()。
A 民族音乐
B 蓝调
C 爵士
D 交响乐
《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课后反思本节课整体设计思路合理清晰,各教学环节紧凑流畅,重难点突破有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本课是(湖南版)教材音乐鉴赏模块第五单元第七课的内容。
通俗音乐是高中学生最喜爱和关注的一种艺术形式。
教材主要以回顾的形式,概述了中国通俗音乐的简要发展历程,并以其发展的脉络选取了各时期的代表作品。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中国通俗音乐必须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创作属于自己的民族化音乐作品,才能在世界乐坛独树一帜!
在创作环节,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各种形式不限的创作。
鼓励集体创作、分组讨论,集体表演。
如有困难,教师略加指点。
课堂气氛热烈,效果良好。
不足:对调动学生情绪准备不足。
认为本节课内容学生一定会感兴趣,但环境的变化,导致学生配合不主动,不积极。
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反应出还是对课堂意外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
以后要加强此方面的准备工作。
《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课标分析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有六个模块组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这六个模块是: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
本节课《动感地带》属于音乐鉴赏模块。
音乐鉴赏: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
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是: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从课程目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实施教学,去落实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在本节课中,这几个基本理念都得到了贯彻和执行,特别是“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
元文化”这一理念,是本节课的精粹。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在理解多元文化的同时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