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读《规训与惩罚》有感 精品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最近读了米歇尔·福柯的《规训与惩罚》这本书,感觉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一个关于权力、规则以及人类行为的神秘世界。
书里提到的那些关于规训和惩罚的观点,让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在学校的一些经历。
记得那时候,学校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从上课不许交头接耳,到课间不准追逐打闹,仿佛每一个举动都被无形的条条框框所约束。
就拿上课来说吧,老师那锐利的眼神就像监控摄像头一样,不停地在教室里扫视。
谁要是胆敢偷偷做个小动作,比如在桌肚里翻一本漫画书,或者给同桌传个小纸条,那可就惨了。
老师会立刻点名批评,让你在全班同学面前面红耳赤。
而且,一旦被批评,放学后还得留下来写检讨书。
那时候,觉得这种惩罚简直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心里还暗暗抱怨,为啥不能自由一点呢?还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场大扫除。
每个小组都被分配了特定的任务区域,我们小组负责的是教室后面的那块小角落。
本来大家都干得热火朝天,可我不小心把水桶打翻了,水流了一地。
这时候,卫生委员冲了过来,一脸严肃地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赶紧把地拖干净,不然班级卫生要被扣分啦!”我当时心里那个委屈呀,又不是故意的,怎么就这么凶呢。
但没办法,为了不被扣分,我只能乖乖地拿起拖把,一遍又一遍地拖着那湿漉漉的地面。
在学校的运动会上,也能看到这种规训的影子。
报名参赛的同学要经过严格的选拔,每天放学后都要进行高强度的训练。
有个同学因为太累了,想偷偷懒,少跑一圈,结果被体育老师发现,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还被罚多跑了两圈。
当时我们在旁边看着,心里都有点发怵,想着千万不能偷懒,不然这惩罚可受不了。
再想想每天的课间操时间,大家必须排着整齐的队伍,动作要标准一致。
要是有谁的动作不规范,就会被站在台上的教导主任点名。
那时候,感觉自己就像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一举一动都得符合规定,稍有偏差就会受到“惩罚”。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这些看似严厉的规训和惩罚背后的一些道理。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最近读了福柯的《规训与惩罚》,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的脑袋像被塞进了一团乱麻,得好好理一理。
福柯在书里探讨了权力如何通过各种手段来规训和惩罚个体。
这可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说教,而是深入到了社会的肌理之中,让我看到了那些平日里被我们忽视的细节。
比如说监狱吧,以前我觉得监狱就是个把坏人关起来的地方,简单粗暴。
但福柯让我看到,监狱其实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规训机构。
从牢房的布局、囚犯的作息时间,到劳动改造的安排,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了对囚犯进行改造和控制。
我想起有一次去参观一个小型的历史博物馆,里面有关于古代刑罚的展示。
那些刑具,什么枷锁、笞杖,看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
讲解员在旁边滔滔不绝地说着,古代的刑罚多么残酷,是为了起到震慑作用。
当时我只是觉得有点可怕,听完就抛到脑后了。
可现在读了这本书,再回想起那个场景,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那些刑具不仅仅是让人身体痛苦的工具,更是权力展示的象征。
它们向人们宣告:违反规则,就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福柯还提到了学校,这可太熟悉了。
我们每天在学校里学习、生活,好像一切都理所应当。
但仔细想想,学校里也充满了各种规训。
从上课的铃声,到整齐的桌椅排列,再到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无一不是在塑造着我们的行为和思想。
我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因为在课堂上偷偷看小说被老师发现了。
老师没有像以前那样简单地批评几句,而是让我写一篇检讨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念出来。
那时候觉得特别丢脸,心里还埋怨老师太过分。
现在想来,这其实也是一种规训的手段。
通过让我感到羞愧和自责,来纠正我的行为,让我明白在课堂上应该专注学习。
还有工厂,工人们在流水线上机械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一举一动都被严格的规章制度所限制。
这种规训看似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工人的自由和创造力。
我家附近有个工厂,有时候晚上路过,能看到车间里灯火通明,工人们还在忙碌着。
他们的脸上带着疲惫,动作却不敢有丝毫懈怠。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篇1《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读《规训与惩罚》这本书,让我对规训与惩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法国社会学家福柯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规训与惩罚的观点,揭示了现代社会权力运作的机制和方式。
福柯指出,规训是一种权力技术,它通过一系列手段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达到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这种权力技术不仅包括传统的刑罚手段,还包括各种现代的规训手段,如监视、检查、控制等。
在现代社会中,规训手段已经取代了刑罚,成为主要的权力工具。
福柯还分析了惩罚的方式和目的。
他认为,惩罚不再是为了威慑或报复,而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在现代社会中,惩罚已经变得温和和规范化,目的是让罪犯感到羞耻和悔恨,而不是让他们受到身体上的伤害。
这种惩罚方式被称为“文明的惩罚”,它强调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道德的进步。
福柯的理论对我有很大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需要思考权力的运作方式和目的。
我们需要认识到,权力不仅是用来惩罚和约束的,更是用来规范和引导人的行为的。
我们需要学会使用权力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是让它成为一种压迫和剥削的工具。
此外,福柯的理论也提醒我们,我们需要更加关注个体的权利和尊严。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人权和自由,而不是仅仅关注权力和控制。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总之,《规训与惩罚》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现代社会权力运作的方式和目的。
我相信,在福柯的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篇2《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规训与惩罚》是法国社会学家福柯所著的一本重要著作。
这本书深入探讨了现代社会中规训机制如何运作,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和塑造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福柯的观点独特且深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社会。
福柯提出了两个核心概念:规训和惩罚。
规训指的是一种权力形式,它通过一系列规则、纪律和惩罚机制来控制和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
规训与惩罚(修订译本)读后感1500字
规训与惩罚(修订译本)读后感1500字规训与惩罚(修订译本)读后感1:人的灵魂的历史现实是:生于被束缚与被监视。
2监视所能产生的益处:道德得到改善,健康得到保护,工作有了活力,教育得到传播,公共负担减轻,权力关系由此被精细在监控职能中得到发挥功能。
监视注定要普遍传入整个社会机体,简单粗暴但又无懈可击。
3:位于这个城市中心的,不是“权力中心”,而是由一个不同因素组成的复杂网络:高墙,空间,机构,监控,规章,话语,因此,“监狱之城”的原型不是作为权力之源的国王本人,而是产生个人性又有集体性的实体的契约意志聚合。
4:“工作是现代人的天命”,它取代了道德,填补了信仰留下的空白,它被视为万善之源,工作就是监狱之城的信条,它对于一个机器社会,需要有纯粹机械的还制造手段,按照工业社会规范制造出机械化的个人。
5:“如果由我来施加惩罚的话,惩罚应该打击灵魂而非肉体。
”当惩罚的关注点置于精神层面时,对罪犯的灵魂和动机的审判便随之而来,而传统的司法机构和人员因其自身的局限,无法将有关罪行的知识、罪犯的知识和相关法律的知识集于一身,所以如果司法审判要更具正义性和合法性,就需要其他专业技术的帮助与支持,例如精神病学家、心理分析专家、教育工作者以及部分社会人士。
这些人员在整个的判决过程中都要协助法官们做出决定,因此法官不再是纯粹和唯一的裁判者和惩罚者,审判的权力部分地转移到审理罪行的法官以外的其他权威的手中,整个司法运作吸收了超越司法(司法体系外)的因素和人员。
最终便形成了福柯所说的“一整套知识、技术和‘科学’话语,并且与惩罚权力的实践愈益纠缠在一起。
”6:古典惩罚是公开和身体的,而现代惩罚是隐蔽和心理的,当权力施加于肉体时,我们能清楚听到哀嚎,看见痛苦,闻到血腥,而当权力作用于心灵时,有的人竟茫然不知,有的人努力自我挣扎,还有的人寻求医生的疏导和帮助,但不明白医生也是权力的附庸。
“真理是权力运用的结果,而人只不过是权力使用的工具”关于福柯《规训与惩罚》不用再多奉上言美之词,大体说下本书结构,《规训与惩罚》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酷刑,第二部分是惩罚,第三部分是规训,第四部分是监狱。
《规训与惩罚》读后感
《规训与惩罚》读后感《规训与惩罚》读后感《规训与惩罚》是法国作家福柯的代表作,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酷刑,惩罚,规训,监狱,共十个章节,论述了惩罚和规训作为权力技术学的手段,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并由此产生的一些观念。
人类从原始社会开始,就伴随着惩罚。
部落与部落之间的战争,失败的一方会成为胜利的一方的奴隶,胜利者拥有对失败者的绝对权力,可以任意处置他们。
到了封建社会,国王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有权对他的臣民实施统治,任何不服从他的统治的人或者群体都会受到惩罚,鞭打,坐牢,流放,杀头,株连九族等等。
在中国古代有一种说法叫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在西方世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乃至后来的启蒙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民众开始觉得公开处罚甚至酷刑太过于暴虐,在这种情况下,惩罚变得隐秘起来。
到了十九世纪,对于犯罪,人们更多的不是倾向于惩罚,而是“规训”。
持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开始对犯人进行各种教育。
在书的第四部分,论述了“监狱”的作用,一方面,谈到了监狱监管犯人所发挥过的积极作用,但更多的论述了“监狱”的消极作用,它的出发点是减少犯罪,但实际上成为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一个事物存在就一定有它存在的价值和道理,这是存在主义者的观点,我对此也表示赞同,但我也不否认某些事物的不合理性。
古典时期的法国,酷刑多种多样,鞭笞,烙印,公开处决,让人们忌惮于法律和国王的淫威,酷刑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人道主义者看来,这是不合理的。
在人们的思想逐渐解放的情况下,逐渐就认识到了国王时期的酷刑的不合理之处。
于是,一种新的惩罚机制,对于灵魂的惩罚就慢慢显现。
监禁,限制人的自由,在他们看来就是对于一个人最痛苦的事情,失去自由,在某一个小黑屋里生活,殊不知,这样的生活相比于社会上的流浪汉,甚至一些穷人家庭的人来说,好得多,又哪里能达到惩罚的作用呢?当然,我也不是赞成一个人犯了罪就应该受到最严厉的惩罚,应该暴打,应该烙印,甚至处死。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最近读了福柯的《规训与惩罚》这本书,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对社会中的权力和控制有了全新的认识。
书里提到了很多关于惩罚方式的转变。
以前那种公开的、残酷的酷刑,比如车裂、凌迟啥的,到后来慢慢变成了比较隐蔽、温和的监禁和改造。
这可不只是惩罚手段的变化,背后反映的是整个社会权力运作方式的大变革。
就拿监狱来说吧,以前我一直觉得监狱不就是关犯人的地方嘛,能有啥特别的。
但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监狱可不仅仅是个把人关起来的笼子。
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监狱里,犯人们每天的生活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早上天不亮就得起床,然后整齐地排队洗漱、吃早饭。
这可不是随便吃点啥就行,得有规矩,坐姿要端正,不准大声喧哗。
接下来就是劳动时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比如做手工、缝纫或者其他的活儿。
这中间还有休息时间,但也是被严格规定好的,几点到几点,一分钟都不能差。
到了晚上,还有学习时间,学法律、学道德,学怎么重新做人。
这一切看起来好像是为了让犯人改过自新,但仔细想想,这不就是一种全方位的规训吗?监狱里的每个角落都有摄像头,狱警随时随地都在监视着犯人的一举一动。
哪怕是上厕所,都感觉有双眼睛在盯着你。
睡觉的房间也是一排排的整齐床铺,被子要叠得像豆腐块一样。
一点小小的违规,比如东西没摆放整齐,或者跟别人说话声音大了点,都可能会受到惩罚。
这种规训甚至延伸到了犯人们出狱之后。
因为在监狱里养成的习惯和受到的教育,他们在回到社会后,还是会不自觉地按照那种被规训的方式生活。
比如说,特别守时,做事一板一眼,不敢轻易越界。
再说学校,其实也是个规训的场所。
上课铃一响,大家就得赶紧坐好,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乖乖听。
不准交头接耳,不准做小动作。
课间休息也就那么几分钟,上个厕所都得一路小跑。
考试就更不用说了,分数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为了考个好分数,大家拼命地学,死记硬背那些知识点。
回想我自己上学的时候,有一次因为上课偷偷看小说被老师发现了。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规训与惩罚》是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的重要著作。
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分析,探讨了权力、惩罚以及社会控制的演变。
福柯在书中开篇就通过对公开处决这一历史现象的描绘,揭示了旧有惩罚制度的残酷和血腥。
在那个时代,刑罚往往是一种公开的表演,其目的不仅在于惩罚罪犯,更是为了向社会展示君主的权力。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残酷的惩罚方式逐渐被更为隐蔽和温和的规训手段所取代。
规训权力的出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它不再依赖于直接的暴力和恐怖,而是通过一系列细致入微的手段来对个体进行控制和塑造。
比如,学校、工厂、监狱等机构的建立,都成为了实施规训的场所。
在学校里,学生们被要求遵守严格的作息时间、课程安排和行为规范;在工厂中,工人的工作流程被精确地划分和监控;而监狱则通过严格的监禁制度、劳动改造和心理矫正来实现对犯人的改造。
这种规训权力的运作方式是极其隐蔽的。
它不像传统的权力那样直接可见,而是通过日常的规章制度、监督机制和评估体系来发挥作用。
例如,在学校里的考试制度,表面上看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但实际上也是一种对学生的分类和筛选机制,从而实现对他们未来发展方向的规训。
福柯还指出,规训权力不仅仅是对身体的控制,更是对灵魂和思想的塑造。
通过不断的监督、训练和教育,个体逐渐接受了社会所设定的规范和价值观念,从而自觉地遵守规则,甚至将这种规训内化为自我约束的力量。
在探讨监狱这一规训机构时,福柯认为监狱并没有真正实现减少犯罪的目标,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制造罪犯的场所。
监狱中的犯人在长期的监禁和规训中,可能会形成一种特殊的犯罪文化和心理,使得他们在出狱后更容易再次犯罪。
这一观点让我们反思传统的刑罚制度是否真正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此外,福柯的理论也让我们思考现代社会中权力的无处不在。
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到职场中的绩效考核,再到社交媒体上的言论规范,都可以看到规训权力的影子。
这种权力的存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秩序,但也可能限制了个体的自由和创造力。
规训与惩罚读后感
规训与惩罚读后感在人类社会中,规训与惩罚一直是管理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规训与惩罚》一书深刻地探讨了这一主题,引起了我对于惩罚和规训的深思。
书中首先讲述了惩罚的历史演变,从古代的酷刑、刑法到现代的监狱制度,作者详细地描述了不同时期的惩罚方式。
我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社会对于犯罪行为的惩罚方式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和演进,但是惩罚的本质却始终没有改变,即通过对犯罪者的身体或心理施加痛苦来达到警示和报复的目的。
这让我不禁思考,惩罚真的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吗?在现代社会,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惩罚的意义和方式呢?在书中,作者还深入地探讨了规训的概念和实践。
他指出,规训不同于惩罚,它更多地是通过对人们行为的引导和塑造来达到社会管理的目的。
规训的方式包括监督、教育、激励等多种手段,它试图通过对人们的内心和意识进行调控,使其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规训的方式可能比惩罚更加有效,因为它不仅能够遏制犯罪行为,还能够促使人们自觉地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
读完这本书,我对于惩罚和规训有了新的认识。
我开始思考,在面对犯罪行为时,我们应该更多地采取规训的方式,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惩罚。
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应该注重规训,而不是过分强调惩罚。
在管理团队和组织时,我们也应该更多地采取规训的方式,激励员工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而不是仅仅依靠严格的惩罚来维护秩序。
总的来说,《规训与惩罚》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
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惩罚和规训的意义和方式,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社会管理和人类行为的本质。
我相信,在未来的社会管理中,我们会更加重视规训的方式,通过对人们内心的引导和塑造来达到社会秩序的维护和提升。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最近读了福柯的《规训与惩罚》,这本书可真是给了我不少的冲击和思考。
福柯在书中深入探讨了权力如何通过各种手段对个体进行规训和惩罚。
这可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纯理论论述,而是充满了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和深刻剖析。
就拿我们熟悉的学校来说吧。
还记得上学的时候,每天早上那刺耳的上课铃声吗?它就像是一个无形的指挥棒,命令着我们立刻结束课间的嬉闹,乖乖地回到座位上。
老师们站在讲台上,用他们的目光扫视着整个教室,仿佛是在监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谁要是稍微走个神,或者偷偷做个小动作,那可就惨了。
被点名批评是常有的事,有时候甚至还要被罚站。
那时候,教室的布局也是有讲究的。
一排排整齐的桌椅,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了自己固定的位置。
这看似是为了方便管理,但实际上也是一种规训。
我们被固定在那个小小的空间里,不能随意走动,不能随意交流。
就连坐姿都有要求,要挺直腰板,双手放在课桌上。
这一切,不都是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吗?还有那严格的考试制度。
每次考试前,老师都会反复强调考试的重要性,告诉我们这关系到我们的未来。
考试的时候,教室里安静得让人害怕,只能听到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
监考老师在教室里来回踱步,那眼神就像是在寻找猎物。
要是被发现作弊,那后果可不堪设想,不仅成绩作废,还要受到严厉的处分。
这种考试的压力,让我们不得不拼命学习,按照规定的知识和方法去答题。
再说说工厂吧。
工人们每天按时打卡上班,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在流水线上机械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
他们的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工作流程都被严格地规定着。
稍微出点差错,就可能会被扣除工资或者受到责骂。
为了保住工作,为了那份微薄的薪水,工人们只能默默地忍受着这种规训。
军队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新兵入伍后,首先要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
从起床、洗漱、整理内务,到队列训练、体能训练,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
就连吃饭、睡觉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这种高强度的规训,就是为了把一个个普通人训练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军人。
读《规训与惩罚》有感
读《规训与惩罚》有感读《规训与惩罚》有感(通用6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规训与惩罚》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规训与惩罚》有感篇1关于米歇尔·福柯的《规训与惩罚》,其书主要是通过探讨西方十七世纪以后刑罚的历史变革,以及展示西方政治权力从王权到资产阶级权力的变迁。
作者米歇尔·福柯是二十世纪法国最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福柯把曾《规训与惩罚》称为他自己的第一部著作,由此可见这本书在他心目中的特殊地位。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监狱的诞生,可知福柯终其一生都对监狱抱有强烈的兴趣。
在这本书里,福柯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历史上那些惩罚的场景,让我了解到了公开处决的血腥残忍和现代监狱的阴森可怖,讲述了暴力用各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施加在人的身上,有些段落甚至让我不寒而栗。
随阅读的深入,根据福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了监狱作为一个现代政治机构和制度是如何出现,和其相较于王权时代,监狱的惩罚方式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以及监狱这个制度出现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接下来,我主要讲的也是我所了解到的这些与感悟。
首先是现代监狱制度的产生,现代监狱制度的产生最明显表现就是罪犯的处置,由公然的惩罚转变成了用规训的方式进行惩罚。
在前面提到,《规训与惩罚》的副标题是监狱的诞生。
监狱制度的诞生,也正是我理解这本书的主要线索。
在本书一开篇,福柯就仔细描述了。
刺杀国王的罪犯达米安,在巴黎广场上遭受五马分尸的处决现场。
书里面这种对于公开行刑的描述比比皆是。
在王权的时代,公开处决是常见的惩罚犯罪的方式。
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是残忍的对待犯人的身体。
其次是公共展示的戏剧性,处决往往被安排在当地的广场或者教堂前,让人群能够在这些地方聚集。
最后是惩罚的主体和对象都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惩罚的主体的刑具和刽子手会具体的出现在刑场上。
读《规训与惩罚》有感_心得体会
读《规训与惩罚》有感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读《规训与惩罚》有感,感谢您的阅读!读《规训与惩罚》有感1972年至1974年间,米歇尔.福柯完成了《规训与惩罚》的写作。
当时正值法国极左翼运动的衰退阶段,而此前的几年,福柯一直积极地参与到法国毛派运动中,他甚至组织了"监狱信息小组",尝试推行他的政治理想:摧毁一种简单的、基本的意义形态,即关于善与恶的意识形态 . 《规训与惩罚》被称为是关于"现代道德谱系"的论著,在很大程度上,借鉴并发展了尼采的《论道德的谱系》中的观点与论辩方法。
如果说尼采在《论道德的谱系》中通过重审古希腊至中世纪道德传统的变迁,恶狠狠地批判了基督教将人"奴隶化"的伪道德;那么福柯则是通过回顾古典时期至现代以来惩罚方式的演化,揭露了现代道德的标杆——人道主义的伪善。
尼采尚且呼唤人类回归酒神信仰以摆脱成为"病人"的困境,而福柯却拒绝建立任何单一的意义形态,他指引我们看见的是一张无可遁逃的权力罗网。
《规训与惩罚》采取的是谱系学研究方法,通过援引史料,追溯17世纪以来欧洲尤其是法国刑罚方式的演变,打破线性的刑罚史,从细枝末节中呈现出历史的多义性和复杂性;同时,又借助分析具体的规训机制(学校、工厂)与惩罚机制(如断头台、监狱),使权力运作方式具象化,从而检视现代社会中权力的运作机制。
书的开头分别引用了一次公开处决的报道和一份少管所的作息表,并置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罚方式。
这两份史料相隔八十年,在这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段内,西方的"惩罚体制在重新配置",其中最明显的变化之一是"作为一种公共景观的酷刑消失了".相较于古代直接施加于肉体的惩罚,现代刑法体系的惩罚对象发生了变化:肉体—灵魂。
伴随着科学话语对司法体系的渗入,犯罪行为被解释、定义、区分,导致"新的事实真理体系"的建立。
读《规训与惩罚》有感
马 腾
这本著作让我收益颇 丰 ,但 时间紧促 ,只是粗略地 阅读 了一下 ,诸 多 内容和思想领悟得还不够深刻 。况且 ,看书就如 同照镜 子一般。本人 才疏学浅 ,书里面的很 多东西现在也 只是初窥端倪 。以后 ,这本 书一定 会常伴我左右。 在 这 本 书 中 ,福柯 旨在通 过解 剖 刑 罚 , 以此 角 度 来 分 析 权 力 的 存 在 及 实 现 方 式 ,从 消 灭 肉 体 到规 训 精 神 的转 变 反 映的 是 经 济 、 知识 发 展 带 来 的转 变 。与 此 同 时 ,控 制社 会 的微 观 权 力 愈 发 增 长 ,几 乎 达 到 无 所 不 在 的 地 步 。他 对 历 史 的 目 的 、规 律 这 类 宏 大 命 题 往 往 表 现 出怀 疑 态 度 , 而 是 比较 注 重 人 类 的 历 史 现 在性 ,注 重 表现 人 的实 际 经 验 与 实 践 ,尤 为 注重表现人与人的权力关系 ,并 在这样 的辐射 中找到人 。在 这样 一种层 层交织 的密 网中,人们通常难 以获得 自由并 完成 自我救赎 。 从对疯人放逐驱赶 ,到将其纳入疯人 院管理照顾 ,至现 代精神病 院 诞生 ,为疯人提供舒适生活与精心治疗 ,无 疑是文 明的进 步 ;从公开酷 刑到隔离监禁 ,以有据可依 、公正 慈 ,取代任意专 横、残暴严酷 ,更 是人道的彰显。我们向来如此看待社会 ,评判历史 。福柯 却说 ,这些你 们 从 来 当 作 天 经 地 义 、与 生 俱来 的东 西 ,全 都 是 被 权 力 塑 造 和 生 产 出来 的 。这简直就像一个恶毒的玩笑 ,或 者像一个荒唐 的真相 。而他写疯癫 史 ,写 监 狱 史 ,向 我 们 揭 示 了 这 神秘 的权 力 是 如 何 将 人 类 蚕 食 鲸 吞 ,所 谓历史的进步 ,只是权力运作的 自我调整。他告诉我们 :疯 癫不是 自然 现象 ,而是文明产物。刑罚严 峻性的减弱 ,不 过是将惩罚对 象从 肉体变 为精神 ,不再制造 肉体痛苦而是剥夺 精神 自由。二者均体 现了权力 的嬗 变 :从 对 肉体 的 征 服 上 升 至 对 思 想 的控 制 。 从边 沁的全景敞视建筑 中心 嘹望塔 ,人能 观看 一切 ,但 不会 被观 看 到 。 在 这 里 ,监 视 权 力 的 实 施 者 就 是 匿 名 的 , 谁 都 可 以 在 任 何 时 候 、 以 任 何 动 机 出现 在 中心 隙 望塔 里 操 作 这 个 权 力 机 器 。 对 于 这 种 建 筑 学 上 的 视 觉 想 象 , 边 沁 自 己 大 为 得 意 ,他 认 为 这 种 监 视 使 道 德 得 到 改善 ,健 康 受 到保 护 ,_ T 业 充 满 活 力 ,教 育 得 到传 播 ,公 共 负 担减 轻 , 经 济 基 础 得 以夯 实 ,所 有 这 一 切 都 是 靠 建 筑 学 的 一 个 简 单 想 法 实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规训与惩罚》这本书,初读时感觉有些晦涩难懂,但深入进去,却仿佛打开了一扇洞察社会运行机制的神秘大门。
书中对于权力如何通过各种手段对个体进行规训与惩罚的剖析,让我不禁联想到了自己生活中的一段真实经历。
那是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学校的种种规章制度就像是一张无形的网,将我们紧紧束缚。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刺耳的起床铃声就会打破宿舍的宁静。
那铃声简直就像催命符一样,让我们从美梦中惊醒。
然后是迅速地穿衣、洗漱,因为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这些,就会被宿管阿姨记下名字,等待我们的将是班主任的严厉批评。
这批评可不是简单地说两句,而是在全班同学面前的点名批评,那种尴尬和羞愧,至今想起来都觉得脸上发烫。
学校规定,每天必须要穿着整齐的校服。
那校服的款式,别提有多难看了,宽宽大大的,一点也不合身。
但没办法,不穿的话,一旦被巡查的老师发现,又是一顿批评教育。
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天气太热,偷偷把校服袖子卷了起来,结果被眼尖的老师看到,不仅让我当场把袖子放下来,还罚我站在教室后面整整一节课。
当时心里那个委屈啊,就觉得这规矩也太死板了,一点都不人性化。
上课的时候,更是规矩多多。
坐姿要端正,手要放在桌子上,不能随便乱动。
回答问题要先举手,经过老师允许才能说话。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个木偶,被这些规矩牵着线,一举一动都被限制着。
有一次,我因为太困,在课堂上打了个盹,结果被老师的粉笔头准确无误地砸中了脑袋。
那一瞬间,全班同学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我一下子就清醒了,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还有那没完没了的考试,每次考试成绩出来,排名都会张榜公布。
考得好的同学自然是春风得意,可考得不好的呢,就只能低着头,承受着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双重压力。
为了提高成绩,我们不得不拼命地学习,做着堆积如山的作业,参加各种补习班。
那段时间,感觉自己就像个学习的机器,没有一点自由和快乐。
学校的食堂也有严格的规定,吃饭要排队,不能插队,不能浪费粮食。
《规训与惩罚》读后感
《规训与惩罚》读后感《规训与惩罚》读后感《规训与惩罚》是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的经典之作,该书讨论了权力、知识与惩罚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了现代社会中的惩罚机制及其对社会秩序的影响。
本书共分为五个章节,每个章节都对不同的主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第一章:惩罚与社会控制本章主要阐述了惩罚在社会控制中的作用和意义。
福柯认为,惩罚不仅仅是对犯罪者的惩罚,更重要的是通过恐惧和控制来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控制。
他提出了“惩罚的双重功能”理论,即通过惩罚来实现对个体的惩罚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第二章:惩罚与知识的关系本章深入探讨了惩罚与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
福柯认为,惩罚是一种通过知识来实现的权力运行机制。
通过对个体的监视和知识的收集,惩罚机构能够有效地控制和操纵个体的行为。
第三章:惩罚与监狱制度本章重点讨论了监狱制度对个体的惩罚和社会控制的影响。
福柯认为,监狱制度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惩罚工具之一,通过对囚犯的剥夺和惩罚来实现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然而,监狱制度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囚犯的再犯率高、监狱环境恶劣等。
第四章:生活方式与惩罚本章主要探讨了生活方式对个体行为规范和惩罚机制的影响。
福柯认为,社会对于个体行为的规范不仅仅通过法律和惩罚机制实现,还通过对个体生活方式的规范来实现。
生活方式的规范和惩罚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对个体的社会控制。
第五章:政治与惩罚本章探讨了政治对惩罚机制的影响。
福柯认为,政治权力是惩罚机制的重要背景和推动力量。
政治对惩罚机制的影响体现在刑法和法律规定的制定和调整上。
政治权力的变化会导致惩罚机制的相应调整和变化。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法律文件、研究报告、相关论文及福柯相关著作等。
有关附件详细信息,请参见文末的附件清单。
法律名词及注释:1、刑法:国家法律体系中规定犯罪行为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用于惩罚犯罪行为并维护社会秩序。
2、社会控制:社会对个体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的一种机制,通过惩罚和奖励来实现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规训与惩罚读后感
规训与惩罚读后感《以规训与惩罚》读后感。
《以规训与惩罚》是一部由米歇尔·福柯所著的哲学著作,其内容涉及到了权力、规训和惩罚等方面的问题。
在这本书中,福柯通过对历史上的惩罚方式和权力机构的分析,探讨了规训和惩罚是如何成为现代社会中权力运行的一部分。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对权力、规训和惩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对当代社会中的权力运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福柯在书中对权力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指出,权力并不是一种固定的实体,而是一种关系,是一种通过各种方式来制约和影响人们行为的力量。
这种力量可以通过规训和惩罚来实现,从而塑造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在现代社会中,权力的运行方式日益复杂,不再局限于国家机构和法律制度,而是通过各种机制和技术手段来影响和控制人们的生活。
这使得权力的运行变得更加隐蔽和普遍,对个体的影响也更加深远。
其次,福柯对规训和惩罚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他指出,规训是一种通过各种方式来塑造和影响人们行为和思想的过程,它可以通过教育、宣传、媒体等手段来实现。
而惩罚则是一种对违反规则和法律的行为进行制裁的方式,通过对违法者进行处罚来维护社会秩序和权力的稳定。
在现代社会中,规训和惩罚已经成为了权力运行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两种方式来控制和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权力的统治。
最后,福柯在书中对现代社会中的权力运行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他指出,现代社会中的权力运行已经变得越来越隐蔽和普遍,不再局限于政府和法律制度,而是通过各种机制和技术手段来影响和控制人们的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自由和权利往往受到了严重的侵犯,而权力的滥用和不公正也变得更加普遍。
因此,我们需要对现代社会中权力运行的方式和效果进行深入的反思,从而找到更加合理和公正的权力运行方式。
通过对《以规训与惩罚》的阅读,我对权力、规训和惩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现代社会中的权力运行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只有通过深入的思考和反思,我们才能找到更加合理和公正的权力运行方式,从而实现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规训与惩罚读后感
规训与惩罚读后感《规训与惩罚》读后感《规训与惩罚》是一本由法国学者弗洛伊德·福柯所著的著名社会学著作。
福柯在该书中对现代社会中的惩罚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通过研究惩罚制度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影响,福柯呈现了现代社会中权力与知识的紧密关系,并深入剖析了监狱这一权力与惩罚的象征。
本文将就《规训与惩罚》这本书所展示的内容和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并分析其对现实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在分析现代社会中惩罚制度的历史演变时,福柯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惩罚从痛苦转向了规训。
他指出,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社会对待犯罪行为的惩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刑罚主要是通过体罚和酷刑的方式,对犯人进行痛苦的惩罚。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惩罚方式逐渐转向了规训。
福柯认为,规训是一种更加复杂和智慧的惩罚方式,它通过监狱、学校和医院等机构,对个体进行规范和管理,以达到社会对犯罪行为的控制和预防的目的。
其次,福柯对监狱的研究更是引人深思。
在他看来,监狱是现代社会中权力与惩罚最集中的象征。
福柯指出,监狱不仅是对犯罪行为进行惩罚的场所,更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的权力技术。
监狱通过对犯人的规训和惩罚,不仅对犯罪行为进行了惩罚,更重要的是通过剥夺个体的自由和权利,进一步巩固了监狱作为一种权力机构的地位。
福柯的这一观点让人们对监狱制度产生了全新的认识,认识到其中蕴含的权力与知识的关系。
对于现实社会而言,福柯的研究对我们理解和认识现代社会中的惩罚制度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他通过对惩罚制度的历史演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让我们明白了惩罚制度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逻辑。
其次,福柯的研究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权力和知识的紧密关系,使我们对权力的本质和运行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最后,福柯对监狱的研究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社会中权力和惩罚的潜在问题和挑战,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改善和完善惩罚制度,提高社会的公正性和人权保障。
对未来的影响而言,福柯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基础和路径。
规训与惩罚读后感
规训与惩罚读后感在现代社会中,规训与惩罚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工作场所,规训与惩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读完《规训与惩罚》,我对这个话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书中作者弗洛伊德通过对规训与惩罚的历史演变和心理学原理的分析,揭示了规训与惩罚的本质和影响。
他指出,传统的惩罚方式往往只能暂时地压制人的行为,而不能真正改变人的内心。
相反,规训则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人自觉地接受某种行为准则,从而形成一种内在的约束力。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教育和规训,以及在工作中所遇到的惩罚和奖励。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会通过规训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他们会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然后通过一定的奖励和惩罚来引导孩子的行为。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效果,但是如果只依靠惩罚而忽略了规训,孩子可能只会暂时地改变行为,而内心并没有真正接受。
相反,如果父母能够通过规训的方式,让孩子自觉地接受某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会形成一种内在的约束力,从而真正做到自律和自我约束。
在学校教育和工作中,惩罚和奖励往往是常见的管理手段。
老师和领导会通过奖励来鼓励好的行为,通过惩罚来制止不良的行为。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起到效果,但是如果只依靠惩罚而忽略了规训,学生和员工可能只会因为惩罚而改变行为,而内心并没有真正接受。
相反,如果老师和领导能够通过规训的方式,让学生和员工自觉地接受某种学习和工作准则,那么他们在成长和工作中就会形成一种内在的约束力,从而真正做到自律和自我约束。
通过阅读《规训与惩罚》,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规训与惩罚的重要性。
在教育孩子、管理学生和员工时,我们不能只依靠惩罚来制止不良行为,而应该通过规训的方式,让他们自觉地接受某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人的内心,形成一种内在的约束力,从而做到自律和自我约束。
希望在今后的教育和工作中,我们都能够更加重视规训,让规训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内在的力量,引导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规训与惩罚读后感
规训与惩罚读后感《规训与惩罚》读后感《规训与惩罚》是法国哲学家福柯(Michel Foucault)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通过对监狱制度的研究,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权力运行和控制机制。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感震撼和思考。
本文将围绕福柯的观点展开,从监狱制度的角度探讨力量、知识与惩罚的关系,进一步思考现代社会中的规训与惩罚问题。
在书中,福柯提出了“监狱”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范式,说明了权力如何通过规训与惩罚得以巩固和运行。
福柯认为,由于现代社会大规模的人口增长和工业化的发展,传统的权力运行方式无法有效地控制人群行为。
因此,监狱作为一种全新的规训机制应运而生。
监狱不仅仅是一个封闭的建筑物,更是一种以惩罚为手段的权力技术,通过对个体的惩罚和改造来解决社会秩序和规范问题。
福柯认为,惩罚的目的不仅仅是对违法行为进行惩戒,更是一种对个体身心的控制和改造。
传统的体罚方式强调对身体的施加痛苦,而监狱则注重对个体日常生活和思想的控制。
监狱将个体关押在封闭的空间内,不仅限制了个体的自由行动,还对个体进行细致入微的监视和管理。
个体在监狱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严格规定和限制,他们必须遵守监狱的规则,并通过各种手段接受改造,以符合社会规范和秩序。
福柯提出的“监狱”范式不仅仅适用于监狱制度,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权力运行模式。
在现代社会中,权力运行的目标并非仅仅是惩罚违法行为,更重要的是对社会成员的规训和控制。
政府、企业、学校等社会机构通过各种手段对个体进行监控、管理和约束,以达到控制和规范社会秩序的目的。
福柯认为,现代社会中的权力更加隐晦和智慧,它通过知识的产生和运用来巩固和强化自身的控制力。
在我看来,福柯的观点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现代社会的规训和惩罚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秩序和稳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社会机构对个体的监控和管理可能导致个人权利的侵害。
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个体的隐私空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最近读了福柯的《规训与惩罚》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对社会中的权力、纪律和惩罚有了全新的认识。
福柯在书中详细地探讨了权力是如何通过各种手段,对个体进行规训和惩罚的。
这可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深刻洞察和犀利批判。
比如说,以前的公开处决,那场面简直血腥残暴到让人无法直视。
罪犯被拉到广场上,当着众人的面遭受各种酷刑,砍头、绞刑、车裂等等。
那时候的惩罚,更多的是一种展示权力威严的方式,是为了让所有人都感到恐惧,从而不敢犯罪。
但这种方式真的能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吗?其实未必。
它可能只是满足了统治者展示权威的欲望,而对于社会秩序的真正维护,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惩罚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不再是那种公开的、血腥的场面,而是变得更加隐蔽、更加精细。
监狱、学校、工厂、医院,这些看似平常的地方,其实都隐藏着权力的规训机制。
就拿学校来说吧,每天早上的早操,那整齐的队列,统一的动作,不就是一种规训吗?还有上课的铃声,规定的课程表,严格的考试制度,这些都在无形之中塑造着我们的行为和思想。
我们被要求遵守纪律,服从安排,否则就会受到批评、惩罚。
我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因为上课迟到了几分钟,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那时候我心里特别委屈,觉得不就迟到了一会儿嘛,至于这么凶吗?但现在想想,这其实就是学校这个“小社会”中的规训在起作用。
老师通过批评我,向其他同学传递了一个信息:遵守时间是必须的,违反规则是要受到惩罚的。
还有在工厂里,工人们被要求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标准进行操作,一举一动都在监控之下。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扣工资、被责骂。
这种规训看似是为了保证生产效率和质量,但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人的自由和创造力。
再说说监狱,那更是一个规训的典型场所。
囚犯们被剥夺了自由,他们的生活被严格地规定和安排,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劳动,都有明确的时间表。
而且他们时刻处于监控之下,没有丝毫的隐私可言。
《规训与惩罚》读后感
《规训与惩罚》读后感作为西方后现代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米歇尔.福柯的代表作《规训与惩罚》在近代的社会、政治及教育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规训与惩罚》的核心问题是讨论现代社会的权力运作机制,福柯在书中以监狱的诞生过程为依托,详尽而深刻地论述了作为权力表现形式的刑罚是如何从一种“表象的、戏剧性的、能指的、公开的、集体的方式”转变为一种“弥散的、细致的、微观的、无微不至的方式。
”按照福柯的理论,惩罚方式的这种从公开到隐蔽,从直接毁灭肉体到间接控制灵魂的转变,事实上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是权力微观化的直接表现,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种新的知识型的产生。
在福柯的理论体系中,权力和知识是一体的,权力制造知识,“不相应地建构一种知识领域就不可能产生权力关系,不同时预设和建构一种权力关系就不会有任何知识”。
因此,惩罚方式的转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权力从一种强硬、直观的震慑模式向一种以渗透、间接的掌控模式过渡,同时社会对人的控制也出现了一种新的手段就是“规训”。
福柯提出了规训的三种重要手段: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及检查。
(一)层级监视在福柯看来“纪律的实施必须有一种借助监视而实行强制的机制。
在这种机制中,监视的技术能够诱发出权力的效应,反之,强制手段能使对象历历在目。
”与当下的教育现实对照来看,层级监视的规训手段在班级中是十分典型和常用的,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在一个班级的架构中,教师和学生并非处于同样的主体地位,尤其在我国,教师在传统观念中一直以“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自居,成为了教育过程中绝对的权威,因而在讨论一个班级的“层级监视”时,是不应该包括教师的,因为教师事实上是居于这个层级之外,对整个层级拥有绝对控制权与建设权的。
而教师在课堂对学生进行的“监视”的权力与资格,实际上在他走进教室这个特殊空间时就已经被赋予了,因为讲台是比学生座位要高的,这样的设计非常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对所有学生进行监视,它本身就是规训权力在建筑上的一种体现,把它归为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的一种特殊情况我觉得也未尝不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规训与惩罚》有感
读《规训与惩罚》有感
1972年至1974年间,米歇尔福柯完成了《规训与惩罚》的写作。
当时正值法国极左翼运动的衰退阶段,而此前的几年,福柯一直积极地参与到法国毛派运动中,他甚至组织了"监狱信息小组",尝试推行他的政治理想摧毁一种简单的、基本的意义形态,即关于善与恶的意识形态《规训与惩罚》被称为是关于"现代道德谱系"的论著,在很大程度上,借鉴并发展了尼采的《论道德的谱系》中的观点与论辩方法。
如果说尼采在《论道德的谱系》中通过重审古希腊至中世纪道德传统的变迁,恶狠狠地批判了基督教将人"奴隶化"的伪道德;那么福柯则是通过回顾古典时期至现代以来惩罚方式的演化,揭露了现代道德的标杆——人道主义的伪善。
尼采尚且呼唤人类回归酒神信仰以摆脱成为"病人"的困境,而福柯却拒绝建立任何单一的意义形态,他指引我们看见的是一张无可遁逃的权力罗网。
《规训与惩罚》采取的是谱系学研究方法,通过援引史料,追溯17世纪以来欧洲尤其是法国刑罚方式的演变,打破线性的刑罚史,从细枝末节中呈现出历史的多义性和复杂性;同时,又借助分析具体的规训机制学校、工厂与惩罚机制如断头台、监狱,使权力运作方式具象化,从而检视现代社会中权力的运作机制。
书的开头分别引用了一次公开处决的报道和一份少管所的作息表,并置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罚方式。
这两份史料相隔八十年,在这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段内,西方的"惩罚体制在重新配置",其中最明显的变化之一是"作为一种公共景观的酷刑消失了"相较于古代直接施加于肉体的惩罚,现代刑法体系的惩罚对象发生了变化肉体—灵魂。
伴随着科学话语对司法体系的渗入,犯罪行为被解释、定义、区分,导致"新的事实真理体系"的建立。
福柯质疑的正是将刑罚方式的变化归功为"人道主义胜利"的这一看似无可非议的解释。
在书中第一部分,福柯提出了"肉体的政治技术学",他通过将肉体视为一种受权力惩罚权干预的物质因素和技术,从微观物理学的角度去揭示微观权力的运作。